登陆注册
8910300000023

第23章 天隅来风(3)

8月12日,我们旅游队伍路过鞑靼共和国的下卡化斯卡市时,在电车上见一位青年给刚上车的老太太让座的动人景象。老太太刚坐定,车上又上来一位抱婴儿的妇女,老太婆毫不犹豫地站起来,请抱婴儿的妇女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而这位老太太却与其他的年轻人一样站着。这些行动都是在没有丝毫勉强的情绪中进行的。可见,文明谦让的意识融入了俄罗斯公民的心灵,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行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还有一次,我们的一位农工生病后送医院检查,回来时发现自己衣袋里的十多万卢布和七十多元人民币丢失了,那差不多是自己几个月的伙食费用,十分着急。据农工分析,钱可能是掉在农场派出护送农工的公共汽车上了。我还来不及把这件事告诉俄方联络人员,不多久,公共汽车司机原封不动地把卢布和人民币送到中国农工的住地,连茶水都未喝一口就离开了。

俄罗斯的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在地铁、在候车厅或排队购物,你常能看到静下心来,埋头读书的人。那些即使不看书的人,或默默地等候,或轻声商量,生怕打搅了别人的学习。俄罗斯人都明白,在公共场合,如公共汽车、火车车厢、轮船客房、商店、医院等公共场所是不能吸烟的。尤其是妇女在场时,不经其同意是更不能吸烟的;假如你无法克制自己,俄国妇女可能要奉送一句使你难堪的劝告:“请你出去抽烟!”至于随地吐痰,更是严格禁止;如哪位先生偏要一意孤行,俄国人往往向你投来鄙夷的目光,让你受到无声的谴责。无论是购买商品,还是上医院看病,他们总是要问,谁是最后一位,并自觉站队等候,绝无蜂涌而至,蛮不讲理的陋习。司机礼貌行车,无论有无行人和车辆,无论白天晚上,从不闯红灯,也绝少鸣喇叭前行。

俄罗斯人的文明意识还突出地表现在他们保护自然环境,爱护森林,珍惜动物资源方面。我们无论驱车到哪里,都常看到道路两旁参天大树郁郁葱葱,许多树木纵横交错,排列整齐——显然是人工种植的林木,不曾随意砍伐。据俄国朋友介绍,偷砍树木是要遭重罚的。人们取暖,也只能砍伐枯树枝。我们地处特诺依茨克区的乌依河支流石头河,也未见到向河道倾倒废渣废液、污染河水的现象。到处是成群结队的鸽子和白嘴鸦,无人捕而食之。城市的老人或儿童常用面包屑喂鸽子,鸽子在行人面前啄食嬉戏,人与鸟类相处十分和谐。我们驻地附近的石头河,鱼类资源非常丰富。我一生几乎与钓鱼的雅趣无缘,在那里砍下树枝,聊作钓鱼竿,胡乱套上蚯蚓或面团,居然也能钓得不少鱼来。那些钓鱼高手下班后,带上面盆、口袋直奔河岸,常常满载而归,少则四五斤,多则七八斤,乐此不疲。可是,在鱼类产卵期间,俄国朋友提醒我们,千万不要撒网捕鱼;否则,一旦被警察发现,那是要罚款的。交谈中,当得知我们吃过青蛙和鸽子时,俄国朋友睁大了眼睛,询问为什么要吃青蛙,为什么要吃鸽子,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我随华西公司的劳务赴俄工作,是一次履行合同的经济合作活动。工作中,中俄双方常为各自的利益争得面红耳赤。但双方都明确,没有相互理解和信任,就谈不上合作和互利。每次争论之后,认识终究得到统一,并且,往往是以握手言欢、觥筹交错而结束。我到农场办公室联系工作,经常碰到一群群热情友好的孩子或学生在路边向我挥手致意,并用汉语招呼“你好”。一些农工携带从国内带去的小商品到特诺依茨克区的市场出售,偶遇无赖肇事,一些素不相识的俄国朋友常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帮助农工把无赖驱走。

今年,我所在的农工队伍齐心协力,不懈工作,为对方的石头河农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赢得了俄方的赞扬,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9月6日《车尼亚宾斯克州工人报》记者在州农场管理局负责人的带领下,专程驱车两百余公里来农场采访中国农工。十六天以后,该报以《大家都好,哥哥兄弟》为题的长篇报道,刊登了这次采访。文章热情地称赞中国农工高度的劳动热情和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中俄人民的友谊。之后,中俄双方的工作交往中,“哥哥兄弟”这个不十分准确的称谓升格为中俄之间最亲切、最时髦的语言,也成了双方解决问题的钥匙。源远流长的中俄传统友谊在石头河农场得到了最现实的诠释和验证!

我们接触的许多俄国朋友都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十分关注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工作、生活情况,希望中国尽快富强起来。

苏联共产党已被解散了,但许多原苏共党员还在深深缅怀那个难忘的年代。我们所在的石头河农场三位正副场长都是原苏共党员,他们还把自己珍藏的党证拿出来给我们看。农场办公室墙上还挂着《列宁在写作〈国家与革命〉》那幅著名的油画。我见过好几个农场办公室放置着石膏浇注的列宁胸像,列宁、马克思的大理石雕像在许多城市的广场,包括在莫斯科,仍然高高耸立,岿然不动。车尼亚宾斯克州的市区还常常看见有标明马列主义政党(组织)在出售自己的小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8月18日,是俄罗斯上层人物十分敏感的日子。为预防类似“八·一九事件”再度发生,这一天里,克里姆林宫的警察频频出入,有如临大敌之感。不知出于什么政治原因,关闭很久的列宁陵墓,这一天突然开放了。我同许多外国游人、俄国朋友一样,有幸瞻仰了革命导师列宁的遗容。

红场上的列宁墓大门由两位士兵持枪站岗。陵墓内灯光柔和,气氛肃穆,人们在缓缓地移步中,仿佛在深切地怀念列宁领导俄国人民举行十月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那些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水晶棺中的列宁身着藏青色的西装,系着小红圆点的领带,左手自然舒展,右手微握拳头,面容红润而坚毅。此刻,面对这位安详的世界伟人,许多参观者都流下了深情的眼泪。

与省华西公司签署合同的俄方单位均系车尼亚宾斯克州原部分国营农场。我们所在的石头河农场是一个拥有5000公顷土地,近百台拖拉机和汽车的小型农场,现有职工300余人。农场以饲养奶牛、绵羊和马匹以及生产粮食为主,先后与朝鲜、中国方面合作,生产水果、蔬菜,供应全区。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推行私有化政策,可是在农村,比如在石头河农场,似乎无动于衷:土地、机械、汽车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既没有搞私有化,也没有实行股份制管理,仍属于全场职工所有。农场只是换了名称:石头河农业有限企业,一个概念十分含糊的名称。可是我们在经济工作交往中发现,最能表明农场性质的权威性印鉴仍清楚地镌刻着“石头河国营农场”的名称。

在石头河农场,不用汽车接送农工上下班,那会误事的。农场的农活,诸如耕地、耙地、播种、栽菜、中耕、除草、浇水、杀虫、收割全是机械化操作。浇水时,拖拉机将两排50米长的喷水管 “翅膀”展开,沿着灌渠的堤坝行驶过去,就把灌渠两旁50米宽的菜地十分均匀地浇透了。

农场的耕地全是肥沃的黑土地,我们未见过农场施用化肥,也未曾施用人畜粪便。俄国人似乎把人畜粪便深埋沤熟就算了事,奇怪,从不施在地里。每次庄稼收割完毕,农场总是把作物的秸杆、蔬菜的老叶和“技术废品”——被虫蛀的白菜、开裂成黄色的胡萝卜、块茎过小的甜菜留在地里,翻耕后沤制成肥料。在人均250亩的农场里,人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于全部耕作,所以农场常常实行轮作,让土地轮流“休生养息”。加之,地处北纬的俄罗斯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强烈,粮食蔬菜长得特别好,10公斤一棵的白菜,半公斤一块的胡萝卜和土豆,屡见不鲜。

世界上到处充满了辩证法。辽阔肥沃的黑土地向俄罗斯提供了巨大的粮仓和源源不断的蔬菜,恰巧也培养了无数的俄罗斯超级懒汉。俄罗斯仍沿袭原苏联的一周五天工作制,周六和星期日是雷打不动的休息日。这两天里,工厂、农场和绝大多数商店都不上班。商店名曰九点开门,五点关门,中午闭门休息一小时,掐头去尾,实际还不足6小时。农场的拖拉机、汽车往往是九点半才姗姗来迟。我们为了抢时间除草和收割,多次与场方交涉,要求他们按时出车,可他们总是以种种理由拒绝;尚未到中午十二点,在田间作业的拖拉机早就溜之大吉,下午工作更是如此。俄罗斯人又喜欢过夜生活,农场每周举办两次舞会,红男绿女不折腾到深夜一、二点是不会罢休的。

我应邀到过几位俄罗斯朋友家里做客。一般地说,一户农民的住房有一百多平方米,加上斯拉夫浴室和饲养奶牛、鸡鸭、种花植果树的小院坝,占地可达400平方米以上,且每家每户都用木栅栏围得严严实实。许多农民庭院芳草萋萋,蝶飞鸟鸣,果实累累,窗台的窗帘上还搁着一盆别致的鲜花,表明了主人的爱美之心。俄式的住房,进门时都要经过小木梯。住房内都是厚厚的木地板,铺有地毯,挂有壁毯,客厅有彩电、成套家具,厨房有电炉、煤气炉、冰箱(多为单门)、碗橱,除了农场统一安装的供热装置外,每家都安有壁炉,以抵御长达6个月的漫漫严冬。

原苏联卫生保健网络相当完善。俄罗斯尚未改变公费医疗管理体制。职工、农民患一般疾病,可在本厂(场)医疗所治疗,只交纳药费;如送医院治疗,同样只交纳药费,无须支付挂号、化验、照片等项费用;若重病需要住院治疗,则全部免费,包括病员的伙食在内。俄国的现行法律还规定,病员住院期间,可享受原单位提供的“丧失劳动力期间补贴”,我们中国农工同样享受这种待遇。也就是说,病人住院,医疗费、伙食费一律完全不用交钱外,倒还要白得一笔补贴。这大概就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吧!

我们所在的特诺依茨克区(相当于我国的县)约30万人,有6所专门医院和综合医院。每家医院约有300名医务人员,都坐落在绿树环抱的幽静环境之中,院内各科室之间铺有塑料地板,墙壁雪白(有的医院墙壁上还有浮雕),门窗油漆一新,窗台和室内放置有吊兰、秋菊、马蹄莲、仙人掌等植物,挂有窗帘,室内显得十分恬静、安详。在多次护送中国农工去医院治病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发现医务人员以衣帽取人,应付了事的不良倾向,体现了他们良好的医德医风。

俄罗斯人在饮食方面比较注重营养,言必称“维生素”,而常忽略菜肴的色香味形,这与中国菜肴的烹饪技艺大相径庭。

我到过好几家俄国朋友家作客,几乎每家都备有“萨拉”(一种用白菜、胡萝卜、黄瓜、大葱和酸奶油调制的凉拌菜)、腌鱼和盐渍猪肉。我真难相信,俄罗斯人就敢于用生鱼生肥猪肉来招待中国人,似乎硬要把我们拖回那个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每当我动用刀叉时,忐忑不安之情油然而生。主人见我略有惧色,劝我放下包袱,大胆食用,这里环境没有污染,食后,肠胃居然相安无事。一次,农工们在地里收获白菜,几个俄国朋友与我们商量工作之余,他们挑选了几棵长得挺结实的白菜,对准菜心,挥动拳头,把白菜砸成两半,掏出菜心,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嘴里还不停地说:“真甜啊,好吃!”俄罗斯人爱喝牛奶,吃甜食、天天离不开牛肉及含丰富维生素的新鲜蔬菜,长得高大结实,这也许是他们悟出的一条“食经”吧!

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俄罗斯常常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石头河农场人们的生活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石头河农场现行工资制,汽车、拖拉机驾驶员等一般工人月薪为6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40元),蔬菜队长、奶牛队长等一般为1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400元),场长、副场长为15——17万卢布(约合人民币600——700元)显然,这比原苏联时期的国营农场职工的工资高出几百倍乃至上千倍了,但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准却大大下降了。一个驾驶员告诉我,前些年头,工资不高,但牛肉、牛奶、蛋类、面包、蔬菜等都由国营农场免费提供,除了购买少量奶酪、糖果等辅助性食品外,工资主要用于购买衣物和汽车,那时还有钱存入银行。现在他每月领6万卢布,但一切免费供应不复存在,这6万卢布连一双皮靴都买不回来,还能有什么奢望呢?这位俄国朋友给我算了一笔帐:过去15戈比可买回一个面包、他们的月工资可买回450个面包;现在面包涨到450卢布买一个,用他的工资只能买到133个面包。通货膨胀这个怪物,每个俄罗斯人害怕它,讨厌它,但又怎么能够回避呢?

过去,原苏联十分重视重工业,忽略发展轻工业。叶氏政府上台后,也无法扭转这个畸形的经济结构,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日用品,如服装、皮靴、化妆品、烟酒、糖果、电器都大量从国外进口。我们浏览了车尼亚宾斯克州最大的商场——购物中心,看到的1/3的商品是来自外国,如意大利的皮夹克、皮靴,德国和日本的电器,法国的化妆品,美国的香烟和韩国的糖果。只是在两个货柜里摆有中国商品:一是深圳生产的“小霸王”游戏机,二是哈尔滨生产的“三棵针”牙膏,与我国比邻的俄罗斯大市场里难于见到高质量的中国商品,在外的中国人心里真不是滋味。在莫斯科最大的商场——红场附近的“古姆”(国营百货商店)几乎全是洋货的天下,90﹪以上的商品是用美元标价,其价格更是叫人瞠目结舌!

与之相反,在城市和农村的许多商店里,商品门类奇缺,品种单一。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区乡供销社的商品比俄罗斯的区级城市的商店还丰富得多。

顺便提及一下,与俄罗斯相邻哈萨克斯坦商品供应更是糟糕。7月,我们去了一趟哈萨克斯坦的共青团员城,那里的面包凭证供应,因为我们是“老外”,售货员破例地卖了几个给我们。衣服鞋帽少量为本国生产,且面料粗糙,款式陈旧,相当多的商品是从中国、土耳其、伊朗等国进口。香烟为俄罗斯和保加利亚进口,我国辽宁盘锦生产的一种劣质的“富锦”牌香烟居然还有相当的市场呢!

俄罗斯卢布兑换美元的汇率跌得吓人。苏联时期,一卢布可以兑换2美元。苏联解体后,卢布一贬再贬。以今年为例,4月的外汇牌价为1700卢布兑换1美元,5月就改写为2000卢布兑换1美元,9月汇率狂跌至3000卢布兑换1美元,10月11日再次暴跌到3926卢布兑换1美元。这造成俄罗斯金融界和商界一片混乱,引起俄罗斯人民极度恐慌。叶利钦被迫出面发表讲话,免去财政部长的职务,下令卢布与美元的汇率必须限制在3000以内,宣布清理整顿联邦内所有商业银行。经过政府多方努力,汇率风波总算有了一点缓和。但这种行政干预到底能维持多久,不得而知。当时,我们真担心,这些农工的辛勤劳动成果不断贬值,回国后怎么向家人交代,只好经常通过车尼亚宾斯克州的银行及时把卢布兑换成美元。

同类推荐
  • 有思文丛:深夜醒来

    有思文丛:深夜醒来

    本书是小说家乔叶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深夜醒来”、“咬文嚼字”、“吟游四方”3辑共39篇文章。内容涉及对逝去亲人的回忆、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对旅行意义的哲思,语言通俗清丽、感人肺腑。
  • 中国历代文学精华(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代文学精华(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精挑细选了五千年来文学发展成就的典范,并配以插图,内容包括: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辽金元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和近现代文学。
  •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本书集纳红学界内外诸多声音,对红学史上著名的“索隐派”和“考证派”之争、《红楼梦》是不是在隐写历史、曹雪芹是不是作者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 笑笑生谈

    笑笑生谈

    从民国武术说起,聊聊杜月笙、太极拳、男风、名妓。充分展现了各时代的社会情况。
  • 宋词是一朵情花

    宋词是一朵情花

    拈一朵情花,呷一口词香。绝情谷,断肠崖,世间生死相许,唯有情花。她凝霜含露,鲜艳旖旎,绽放在寡情薄意的深谷,所有中了宋词之“毒”的人,莫不掩卷深思,潸然泪下。即便如此,还有万千才子佳人前赴后继地飞奔在约会宋词的路上。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她的毒。
热门推荐
  • 斗战云天

    斗战云天

    这里是斗气大陆,距离双帝之战已经过去了一万年。有关炎帝的传奇故事,在这一万年里,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它的色彩,相反的,崇拜和爱戴炎帝的人,更加的多了。凌战,一个从小听着炎帝的故事长大的少年,他从小的梦想和其他人一样,那就是做个像炎帝一样的,能拯救斗气大陆的英雄人物。于是,一个曾经的天才少年。在当了三年的废柴,忍受了许多的嘲笑,和好友家族的千金大小姐毁约之后。他,浴火重生了!拜老师、振家族,拳打纨绔、力压天骄……他开始了一段,属于他自己的传奇之旅!
  • 降临成神

    降临成神

    穷极一生,探寻生命的奥妙。即使是在异界,又有什么关系?且看从地球穿越而来,名叫建强的猪脚,如何在斗气的世界,走出自己的强者之路!
  • 十二层玲珑宝塔

    十二层玲珑宝塔

    圣人手笔,连续万年的爱恨情仇,于卑微弱小中成长。刘浪语录:不努力奋斗到最后一刻事情的成败又如何得知?
  • 快穿之改变命运

    快穿之改变命运

    灿烂的宇宙,有无数个空间。所谓三千大世界,三千小世界,每个世界都有众多不甘于命运者,他们许愿有人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于是就有了拯救者。顾音,空间拯救者,她改变了别人的命运,而她自己又该何去何从……身体倒下,眼睛仍旧睁着,到死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杀她。就算她喜欢他,那也只是暗恋,她从没给过他困扰……
  • 续旋风少女

    续旋风少女

    [本文纯属虚构,不喜勿喷]“百草我回来了”若白携‘子’归来,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这让百草该如何选择?百草的身世渐渐浮出?她竟然是……爱情的力量最伟大?百草和若白能在一起吗?………[本文根第二季有较大的连接,很多我都会在解释一遍,不懂的宝宝也可以问哦~][欢迎入坑]
  • 灰色之伤

    灰色之伤

    一个社会最低层的孤儿,出生卑微,在社会的基层混迹,讲述一个孤儿的悲惨一生。
  • 如意

    如意

    对她而言,感情的事从来就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她性子孤冷,追求平淡,不敢轻易信人;她罹患奇毒,真相呼之欲出的那天,一道圣旨赐封了“倾城”的封号于她,她成为了远嫁他国的政治斗争牺牲品,她心灰意冷封闭自己;太过温柔的人总容易伤到别人。他置身在江湖纷争中,她被迫卷入朝廷斗争里,他默默看着她。她心里只想问他:两年了,你是否还会温柔地送我出嫁?后来,有人告诉她:世有倾城,不若如意。
  • 绝色逍遥:夫人不好养

    绝色逍遥:夫人不好养

    br>失足在海里的墨鬼鬼再次睁眼,发现自己穿越成了永候府的三无郡主,无才,无貌,无德,三无就算了还是个人人好欺的废物,原主好欺负,她墨鬼鬼可是不好惹的,真当她是软柿子,人人好捏不成。继母找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白莲花伪装陷害,打得你爹妈不认识,亲爹不疼又不爱,没事,她人见人爱还怕没人疼爱.他,轩辕国的王爷,集万千光荣,于一生,当她正在古,代玩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谁能告诉她这男的哪里冒出来的,哎哎哎,你叫谁娘,子呢,你丫的手,搁,哪,摸,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重生末日之前

    重生末日之前

    末日,并不是真的末日,后来人们才知道这只是新纪元的开始。世界在异变,众神在升起。这里是神圣时代,这里很现实,也很残酷,这里实力决定一切。这里可以称王称霸,也可以求长生不老,这里强者便是众神。李敬,带着不屈的灵魂回到了世界异变之前的一年,一步先步步先,步步为营的迎着这个前所未有之大变之局。天赋不行那就笨鸟先飞,有了一年的准备,李敬前世悲惨的境遇可否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