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87100000009

第9章

杭州民间流行一句谚语———“钱塘江造桥”,用来形容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他来杭州,就是要做这件不可能成功的事。

1.受命造大桥

1933年3月,正在北洋工学院教书的茅以升收到一份电报和一封长信。发信人是他在唐山路矿学堂时的同学,现任浙赣铁路局局长杜镇远。信中说:“浙赣铁路已从杭州修到玉山,一两年内就能通到南昌。浙江全省的公路也已经有3000公里,正与邻近各省连接。无奈钱塘江将浙江省分为东西两部分,铁路、公路无法贯通,不但限制了一省的交通,而且对全国也大有妨碍。建设厅厅长曾养甫想推动各方,在钱塘江上兴建大桥。现在时机成熟,他准备将这个重任托付给你,特请我向你转达这个消息,请你见信后,立即来杭州,与曾养甫当面商谈一切事情。”

茅以升读完信,万分激动。这机会简直是从天而降!

激动过后,他开始冷静思考种种问题:

造这么大的桥,要花多少钱!南京国民党政府的许多建设计划,都是纸上谈兵,难道浙江一省能有这么大的实力吗?

曾养甫这个人,只见过几次面,印象不错,但并无交往,他怎么会这样信任我?最终会把造桥重任交给我吗?

更重要的是,钱塘江以险恶著名,在这江上造桥,自己能胜任吗?

正在他疑虑之际,又收到了在美国留学时的同学、浙江公路局局长陈体诚的信。信中劝他说:“我国铁路桥梁,过去都是外国人包办的,现在我们自己有造桥机会,千万不可错过!”

陈体诚的话勾起了茅以升对我国近代筑路史的痛心回顾。

从19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有铁路,筑路权大都被帝国主义列强所垄断。他们划分势力范围,没有通盘规划,只想避难就易,尽快得利,不求一劳永逸,经久耐用。例如郑州黄河桥,由于基础不牢固,洪水季节,要从远处运来大量碎石抛进河里,保护桥墩,火车还要减速过桥,有时甚至中断行车,火车开到岸边,乘客要下车步行过河,再上对岸另一列车。

还有些交通要冲,如武汉、南京,两岸铁路早已修到江边,却不造跨江大桥,长期依靠轮船中转,耗费人力、财力和时间,一遇洪峰或风暴,轮渡也被中断。

更痛心的是,由于长期受制于外国人,许多中国人都不相信中国人能够独立建造大桥梁。

想到这里,一股为中国人争气的热情涌上心头。他抛弃了一切顾虑,立即向学校请假,鼓起勇气南下杭州,商谈建桥大事。

到了杭州,茅以升先见到了杜镇远、陈体诚、竺可桢等老同学。竺可桢这时是浙江大学校长。他们都劝茅以升一定要接下建桥重任,千万不要推辞,并向他解释说:浙江是比较富庶的省,铁路、公路都在积极兴建,钱塘江造桥是当务之急;曾养甫这个人很有魄力,政治上有后台,和江浙财阀交往很深,由他发起造桥,加上各方赞助,肯定能够成功。

朋友们恳切的劝说,寄托了对茅以升的信任和期望,更增加了他的信心,于是他欣然去见曾养甫。

曾养甫正在发高烧,在病床上会见了茅以升。“钱塘江上造桥,是全体浙江人多年的愿望。”曾养甫说,“我一来杭州,就想推动各方,做成这件事。我看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钱,二是人。不仅要想尽办法去筹款,而且有了款,还要有人会用,才能把桥造起来。”

茅以升认真地听着。

“关于筹款的事,”曾养甫继续说,“看来很有希望;关于主持造桥的人,我也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请你来担任。你如果肯答应,我们共同努力,这事就更有希望成功。”

“将来经费我负责,工程你负责,”曾养甫加重了语气,“一定要把桥造好,作为我们对国家的贡献,你看如何?”

听了这一番坦率、恳切的话,茅以升很受感动,当即表示接受这一重托。

曾养甫感到振奋,紧接着问:“我们能不能一言为定,决不反悔?”

“一言为定,决不反悔!”茅以升斩钉截铁地回答。“不过———”茅以升稍后补充说,“最关键的是,我们能不能战胜在钱塘江上造桥的困难。如果不能,接受这个任务就无从谈起了。”

“这个我明白,”曾养甫说,“你是桥梁专家,究竟能不能造桥,当然要由你来决定。”

“造桥所需的资料,”茅以升问,“是等我以后再收集呢,还是先做些准备?”

“建设厅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正在做这个工作。”曾养甫回答,“除了收集已有的水文、地质、气象资料外,并在可能建桥的地址,进行了江底的地质钻探。

所有这些,当然都是初步的,可以供你参考,将来你还要大量补充。”“我马上研究这些资料。”茅以升说。“哦!”曾养甫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说,“有个情况,需要向你解释一下。我已将一些建桥的工程资料,寄给了美国专家华德尔,请他作一套钱塘江桥的工程设计。”

“这是为什么?”茅以升大惑不解。

“你不必在意。”曾养甫笑了笑,说,“这是由于政治原因。现在好多人都迷信洋人。华德尔是铁道部的顾问,让他作设计,他就不会反对我们修桥了,而且还可利用他的招牌来筹款。至于他的设计用不用,你尽可斟酌。我很希望你能作出比他更好的设计。”

后来,茅以升的设计和华德尔的完全不同。但曾养甫与铁道部交涉和向银行筹款时,总说是根据华德尔的设计略加修改。直到经费有了着落,他才理直气壮地宣传说:“钱塘江大桥完全是我们中国人自行设计的!”

2.险恶的钱塘江

茅以升原来没料到和曾养甫谈得那么顺利,所以请假时间较长。在剩下的时间里,他研究了曾养甫提供给他的资料,并到钱塘江作了一些实地调查。

钱塘江,简称钱江,此外还有浙江、渐江、曲江、之江、广陵江、罗刹江等别名。它发源于安徽的凫溪口,上游名新安江;与兰江会合后,流向桐庐,名桐江;再流往富春(今称富阳),名富春江;又流到杭州,才叫钱塘江;最后由杭州东流入海。

为什么江名“钱塘”,是因为杭州在古代名“钱唐”,唐代因避讳国号,改“唐”为“塘”。

上游的新安江,不过是普通河流,再往下流,江面越来越宽阔,到杭州成为大江,最宽处达3公里。从杭州入海,经过千百年的冲刷淤积,先形成杭州湾,后更扩大成喇叭形的王盘洋。

钱塘江在上游山洪暴发时,江流滚滚;在下游海潮上涨时,波涛汹涌。如果山洪与海潮上下并发,更是翻腾激荡,势不可当。有时台风袭来,辽阔的江面浊浪排空,最为凶险。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游到钱塘江,正逢江水汹涌,无法可渡,只得向西120里,从狭窄处渡过。

唐代诗人施肩吾在《钱塘渡口》诗中提到这件事,好像很不理解地问,秦始皇为什么不修一座桥呢?

是呀,秦始皇是历史上多么不可一世的皇帝,连万里长城都修起来了,何况区区一座桥呢?

但是,要在钱塘江上造桥,谈何容易!除了江面上的狂风巨浪难以战胜外,江底的泥沙,又是一大障碍。

它非常深厚,在水流的冲刷下不断流动,使江底变幻莫测。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钱塘江之所以叫罗刹江,是因为江中有一块罗刹石,非常高大陡峭,经常撞破船只,可是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已经被泥沙埋没,后人连它在哪里都不知道了。由此可见,江底的泥沙是多么深厚。因此,杭州民间有“钱塘江无底”的传说,这个“底”是指泥沙下的硬底。

钱塘江的水、土、风都不比寻常,在这里建桥,可能吗?在杭州民间,如果有人认为某一件事不可能做成,就会说—句“钱塘江造桥”,或者说一句“两脚跨过钱塘江”。

曾养甫约茅以升来杭州,就是要做成这件不可能成功的事。

一条江河的形成,是水、土、风这三个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一座桥是建在水、土之上,又受风的干扰。它的建成,就是克服了水、土、风的阻碍。因此,在桥的设计之前,必须要收集关于水、土、风等自然现象的一切资料,这就是水文资料、地质资料和气象资料。

茅以升从曾养甫提供的资料中,初步了解到钱塘江自然现象的整体情况,结合自己的调查,经过认真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在适当的人力、物力条件下,从科学方面看,“钱塘江造桥”是可以成功的。

在回天津之前,茅以升又和曾养甫谈了几次话,曾养甫一提到造桥,总是滔滔不绝,强调势在必行。他生怕茅以升心存顾虑,一再声明,“造桥工程完全由你负责,我决不干涉。”当茅以升把调查研究的结论告诉他时,别提他有多么高兴了。

最后,茅以升和曾养甫约定,回天津后就辞去北洋工学院的教职,学期结束后就来杭州。

3.组成建桥班底

1933年8月,芽以升再来杭州,开始钱塘江桥的筹建工作。浙江省建设厅成立了“钱塘江桥工委员会”,茅以升任主任委员。稍后,浙江省政府又成立了“钱塘江桥工处”,茅以升任处长,直到新中国成立时,他一直挂着这个“处长”头衔。

桥工处刚开张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组成建桥的领导班子和技术班子。当时中国没有自己专门的建桥技术队伍,茅以升过去在学校工作,也对此毫无准备。好在他平时交往广泛,注意这方面的人才,与他们都有些交谊。曾养甫已把用人全权都交给了他,于是他用人唯贤,精选人才,一个一个地请到杭州来。

他首先想到的是老同学罗英。“有罗英来和我合作,共同指挥建桥工程,我就更加胆壮了。”他对自己说。

罗英,字怀伯,与茅以升、郑华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同班同学。回国后,郑华曾负责修建南京浦口间的轮渡,后来经商去了。罗英一直在铁路、公路部门工作,已修建过几座桥,经验丰富,当时是山海关桥梁厂的厂长。接到茅以升的邀请,他立即辞职来到杭州。

那时的惯例,工程机关的首长都兼任总工程师。茅以升出于对罗英的尊重和信任,请他担任钱塘江桥的总工程师。他们二人在建桥过程中肝胆相照,甘苦与共,合作非常融洽,并成为事业上终生的亲密伙伴。

除了请罗英帮助负责整个工程外,茅以升还请到了梅旸春、李学海、李文骥、卜如默四位资深工程师,分别负责建桥工程的各个环节。他们之下,还有一批得力的工程技术人员。

茅以升知道,钱塘江的工款来之不易,所以他尽量减少用人,组成一个非常精干的机构。全面开工后,全处包括行政杂务人员总共还不足60人。

罗英在1935年向外界介绍的《钱塘江桥工程大概》一文中这样写道:“大桥工程均分工合作,工作人员均属年轻有为之士,日夜工作……钢架工作由工程师梅旸春指导,混凝土工作由工程师李学海指挥,打桩工作由工程师卜如默监理。作者虽负工程上责任,但全部事项,概由本处处长茅以升博士指挥而总其成。”

茅以升当然是建桥班子的灵魂和主脑。但他从不把建桥的功绩据为己有,一再强调:“钱塘江桥是集体创作”,并把罗英的功绩摆在首位。

1941年,中国工程师学会在贵阳开会,为表彰茅以升修建钱塘江大桥的功绩,学会授予他荣誉奖章。他在致辞中说:“这个奖章应为罗英先生和全体职工所共有,我只是一个领奖代表人。”1946年,他撰写大桥纪念碑文,将桥工处所有同事以及为建桥而遇难殉职的职工姓名都一一列入。

4.精心设计

桥工处的组建刚初具规模,钱塘江桥的工程设计也随之开始。

一项好的工程设计,必须要体现经济、坚固、方便、美观的原则。茅以升面前摆着美国专家华德尔的设计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建桥费用为当时银元758万元。如果我们自己的设计方案费用超过华德尔的,很有可能被否决掉。茅以升也深知筹款的艰难,所以他的设计要力求少花钱。

同类推荐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 人生当自强

    人生当自强

    本书是五年前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生当自强》的第二辑。由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在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征集优秀中职毕业生的事迹,组织评选出“职教之星”,并将每位获得“职教之星”称号毕业生的创业与奋斗故事编写成案例。本书就是“职教之星”毕业生创业案例的汇编。
  • 史海寻踪:戴逸传

    史海寻踪:戴逸传

    戴逸教授是我国当代在海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历史学家,尤其是对于有清一代的历史,无论是在以其个人的研究成果开拓研究领域方面;或者是以其声望与影响推动研究事业的发展而论,都建树丰硕,贡献卓著,实处于执牛耳的翘楚地位。《史海寻踪(戴逸传)》是戴逸先生的传记。《史海寻踪(戴逸传)》从戴逸先生幼年起生活环境,其在少年、青年时代走过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乃至于逐渐形成了性格、志趣、理想、爱好、对其日后人生道路的选择,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书由高亚鸣著。
  • 造物先造人

    造物先造人

    本书介绍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本书把松下幸之助最重要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心得从他的著作和传记中挑选出来,用最浓缩的语言阐释,用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说明,以达到启迪和激励当代企业经营人士的目的。
  • 中国大企业家的故事

    中国大企业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热门推荐
  • 娲皇传

    娲皇传

    神话和历史细分来说,神话就是神话。越传奇越显得美妙无穷~
  • 玄天魂道

    玄天魂道

    绝世强者乾天破天失败,身殒道消,身躯一分为九,化为九大远古魂魄。是以天道为最,力量为强,天赋为秘,诅咒为邪,杀戮为恶,道义为正,普世为广,吞噬为贪,灾难为惧……孤山少年林凡,从小承载万世诅咒,为完成儿时梦想,报得家仇,在神图前静坐三年,最终自创无上魂道,开拓了新的修炼形式,叱咤风云,扭转乾坤。游离于正义和邪恶之间,最终踏上高位,成为传说。
  • 倾国倾城之绝色皇妃

    倾国倾城之绝色皇妃

    一条缠绕着的无形的命运红线,将她带回到几千年前不知名的时代,没有熟悉的人和事,柔弱的她该如何生存下去?她风华绝代,回眸一笑可倾城与三个男人之间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让她疲惫不堪想要抽身离开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陷得太深,已经无力回头究竟历史给予了她怎么样的命运该反抗到底还是一味顺从,她该如何抉择?一段嗔痴爱恨引出一段前世孽缘是早有预谋还是命中注定?逃不开的情,灭不了的缘?还是了的债?给不了的永远?到底什么才是她最终的期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浴血倾天

    浴血倾天

    她八岁那年,父亲、母亲皆为保护他人而死,她与那人一同逃难之时却因体质原因而被魔君所抓,洗去记忆,成为了魔君门徒,六年之后,她亦成为了以心狠手辣且武功绝顶而闻名天下的魔教少主,一朝下山,却奈何遇见了他,爱上了他。他本为正教高人,为打败魔教、拯救苍生,不惜装傻卖萌靠近了她,打入了魔教内部,为那名门正教提供情报,但终究控制不住自己的心,亦爱上了她。总有一日,二人刀剑相对,谁又能坚守初心,终不相负呢?
  • 人类危机之温室效应(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人类危机之温室效应(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本书由谢芾主编,是一本自然科学类读物。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本书包括了人类生活、自然和生态等各种关系的方方面面,从而让青少年了解环境保护对我们的重要性,以环境保护为己任。在《人类危机之温室效应》里,既有令人感动的环保故事,又有深刻实用的环保知识,它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守护地球家园的忠诚卫士。
  • 大庸皇帝

    大庸皇帝

    大庸帝国悠悠荒荒,帝国皇帝轩辕明易乃一代明君,他的霸业从亲政开始,一路的艰辛与辉煌由你我见证。帝国国教神元教为东方大陆第一武林门派,不为世人所知,但力量非凡,轩辕明易身为教主自然责无旁贷。政治与武学的融合,历史与侠义的交织,美女与名士的汇聚,逍遥与责任的碰撞,大庸皇帝将全部呈现给你。醉卧江山,美人在怀。武霸天下,快意江湖。
  • 能说会道 左右逢源

    能说会道 左右逢源

    本书将教你如何灵活地说话、办事,全面介绍得体说话的技巧、高效办事的经验、轻松为人的方法和潇洒处世的哲学,只有按照书中的原则和提示,为人处世才能左右逢源,无往不胜。
  • 灭世成神

    灭世成神

    一个大学被开除,生活落魄的大学生,意外穿越到异界。初次接触武力,确实被人认为是废物,受百般羞辱,立志强大……真是意外穿越吗?那他为什么会穿越,又是谁安排他穿越?
  • 腾峰斩仙记

    腾峰斩仙记

    洞府之修;皆被论为蝼蚁。剑舞苍穹;蝼蚁也可舞动苍穹。铁骨男儿;志定当是笑傲乾坤。英雄好汉;定当心怀天下众生。那好;我们便试看腾峰举起巨剑斩破苍穹,为天下苍生谋取一条生存大道!
  • 红袖金风

    红袖金风

    人寒市井空,天晚江潮白;遥忆昔日武林梦,剑影刀光杀气浓;谁留万古名?谁为江山奴?这是一个平凡少年通过市井、江湖、朝堂的砥砺一步步变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