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0100000005

第5章 改良社会人心的一剂良药(1)

——佛教在当代社会

按语:2001年初秋,济群法师与社会学家进行了交流,谈话围绕宗教在当今社会的作用展开。来自不同角度的一席谈,或许会使您深受启迪。

一、佛教与其他宗教有何不同

问:目前世界的其他大宗教都有唯一的经典,如《旧约》之于犹太教,《圣经》之于基督教,《古兰经》之于伊斯兰教。佛教有没有这样一部具有最高和最终权威性的经典?

答: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后由弟子们通过数次结集,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佛经。其中虽然没有最高或曰唯一的经典,但在佛教流传的不同时期,都有各自作为依据的重要典籍。在印度佛教史上,早期的部派佛教重视《阿含经》,依《阿含经》建立修学体系;初期的大乘佛教重视《般若经》,依《般若经》建立修学体系;中期的大乘佛教重视《解深密经》、《楞伽经》,依《解深密经》、《楞伽经》建立修学体系;晚期的密乘重视《大日经》,依《大日经》建立修学体系。佛教传入中国,先后成立了八大宗派,每个宗派也都有本宗的根本经典,如华严宗将《华严经》奉为权威,三论宗将《般若经》奉为权威,天台宗将《法华经》奉为权威,净土宗将《净土三经》奉为权威。

问:那么是否可以从超越于门派的高度,也可以说是基于各门派的共性,概括地说明一下佛教到底是什么?

答:如何来定义佛教?我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认为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佛法是人生的智慧,是真理的指南,是完善的道德,是解脱的途径。

说佛法是人生的智慧,是因为佛法能够使我们如实认识世界,解决人生的各种困惑,而唯有智慧能使我们摆脱无明和蒙昧的状态,使我们的人生趋向光明。

说佛法是真理的指南,是因为通过经教的学习,能够使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修学佛法,非常重视正见和如实见,无明使人类无始以来沉溺在生死流转中,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就要改变对生命的错误认识,而闻思经教、树立正见就是使我们通达真理的基础。修行中的见道位,便是体证宇宙人生真相的过程。

说佛法是完善的道德,是因为学佛修行的最终目的是趋向解脱,而这个目标的到达是要以善行为基础。佛教所说的善行不同于神教的以神为本,也不像唯物主义者那样,仅仅是基于社会安定的需要。佛教的道德是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上,依因缘因果的规律建立德行。

说佛法是解脱的途径,是因为佛法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人生的问题,人生有种种困惑、烦恼和痛苦,所以才需要修学佛法,才需要通过对佛法的实践来获得究竟的解脱。

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动力,就是试图解决人生的痛苦。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当今这个高科技时代,人类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寻求更幸福的生活。但这些努力只能使外在的世界得到改变,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提高。而其他宗教,则是通过对神的祈祷获得救度,通过对神的信仰最终获得幸福。和一般宗教不同,佛教认为人类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在于我们对人生的困惑,在于我们的错误认识和观念、在于我们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烦恼。因而,对生命的正确认识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在解决方式上,佛教的着重点是自力,虽然也有他力的成分,但他力也是建立在自力的基础上的。

问:世上其他宗教一般都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是世间万物的主宰,佛教是否有这样的神?

答:通常,人们都认为佛教是有神论,但也有人提出佛教是无神论,事实上,这两种看法都有失偏颇,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因为佛教既不承认一般宗教的主宰神,但也不同于唯物论者的主张。佛教之所以否定主宰神的存在,就在于佛教是从缘起看世界。所谓缘起,也就是条件决定存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众缘和合而成。但佛法的无神论又不同于唯物论的无神论,佛法认为人之外还有不同的生命形式存在,六道中除人道而外,还有天道、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他们和人类的关系是各行其道,互不干涉。唯物论者认为“人死如灯灭”,但佛法却认为,一期生命形式结束后,生命还会以不同的形式继续延续。生命像流水一样,我们每一期的生命就像是流水中的浪花,浪花虽然时起时落,但流水却在继续延续。

问:既然佛法讲因果关系,那么为何有因,为何有果,为什么这种因引起这种果,那种因导致那种果,如果不是有主宰者在起作用,是由什么所决定的呢?

答:一般宗教都认为神在主宰着人类的命运,主宰着赏善罚恶。而佛教却讲无我,否定了神的主宰的力量。既然是无我,那么,因果又是如何产生作用的呢?佛教认为,因果是一种自然的发展规律,就像我们在土地中播下的种子,种子是因,在因的基础上,再假以阳光、水土的外缘,种子就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一过程完全是自然的规律,不是由谁来主宰的。

问:佛教源远流长,又没有类似《圣经》那种最高的典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就免不了逐步扩大在理解和诠释上的分歧,造成佛教理论走向思辨化、学术化和复杂化。同时根据见解的不同分化出众多门派,每个门派又进一步发展成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久而久之,佛教理论变得深奥无比,使常人望而却步,难以进入。我想知道的是在各宗各派之间有没有共同的基本思想?

答: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的派别,就目前来说,有三大语系的佛教:即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三系佛教虽然存在着一些不同,但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教理如缘起、无我、四谛、三法印等,都是一致的,不论哪个教派的思想都不能离开这个核心。而从对生命现状的认识到人生痛苦的解决,也是佛教各宗派共同的目的。

当然,各宗派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佛教的流传是本着契理契机的原则,它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涉及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涉及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因此,必须选择当时人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来传播佛法。有鉴于此,祖师们将经典中的最有针对性的一部分内容特别介绍出来,以适应不同众生的需要。

二、佛教在弘扬中存在的问题

问:佛教理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其浩瀚高深,让绝大多数人无法产生勇气和信心,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对其进行钻研。不像基督教的《圣经》,两千年就那一本,祖祖辈辈往下传,从小读起,活到老读到老,一辈子读上几十遍,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比较深入的认识。而佛教的普通信众因为做不到这一点,普遍对佛教本身不甚了了,信佛只是祈求佛菩萨保佑,并急切地要求能够马上兑现。因此佛教形成了一种二元状态:僧侣的宗教博大精深,难以思议;老百姓的宗教却近乎迷信,让人不以为然。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断层,隔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这一现象是否与佛教缺乏自己的《圣经》有关?一旦缺乏“唯一性”作为依据,虽然对宗教哲学的发展可能是有利的,普通信众的思辨却在不确定中变得迷茫,在接受方面也构成障碍。众多教派都有自己的体系,每个体系都是毕终生而难究其竟,如何指望普通老百姓能搞得清楚那么多体系呢?这大概就是僧侣宗教和大众宗教脱节的原因吧。

答:根据我近期西藏之行所得来的印象,感觉你所说的这一现象在藏传佛教中比较突出,至于原因,我想应该是多方面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藏地只有在寺院中才有相应的文化教育,而百姓很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僧侣和百姓之间在文化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其次,藏传佛教非常注重理论学习,尤其是格鲁派,僧侣通常都会以数十年的时间来奠定理论基础,这样的学习不但严格,而且有着完整而系统的次第。很多高僧都曾经过这样正规的训练,不仅对佛学(内明)有着深入的研究,对于相关的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也具有极高的造诣。但对普通民众来说,没有机会也没有时间来接受这样的训练,所以,多数民众对佛教义理的了解非常有限,只是受到当地宗教氛围和文化习俗的影响而选择了自己的信仰。所以说,主要是文化环境决定了这一点,和佛教有众多教派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比之下,这一问题在汉传佛教地区就不是很明显。普通民众对佛教的认识虽然多数停留在迷信的层面,但只要是真正想学佛的人,都能对佛法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尤其在今天,佛教典籍已相当普及,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都有条件接触到佛教经论,而近代许多高僧大德对佛教典籍所做的通俗阐述及演讲录音,也为广大信众修学佛法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所以,汉地在各个时期都出现过一些非常出色的居士,他们的佛学理论水平及修行体验都有相当水准,甚至比一般的出家众更高。

问:尽管汉地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城市,居士一层的信众可能在理论上有相当的水准,但是汉地广大不发达地区的信众和非居士层次的普通信众,盲目和迷信的现象应该还是相当普遍的。

答:我前面说到的,具有相当佛学水准的居士毕竟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广大民众虽然有机会接触佛教,但大多是表面的了解,对佛教的认识还是会有很多误解,所以,也还是存在着迷信的现象。近年来,随着佛教界弘法活动的深入开展,这一现象已经有所改观,但还需要继续努力。台湾地区的弘法活动已开展了数十年,在家居士的佛学水准远远高于大陆,这也正说明,大陆地区对佛法的弘扬还不够普及。

问:我之所以不断提出这一问题,是因为我始终在考虑,佛教是否也能够产生一部类似《圣经》那样的最高经典,能够用通俗的语言、先知的气势囊括佛教的世界观和基本哲学,可以直接与信众沟通,使信众摆脱因为佛教的复杂而必须依赖僧侣的局面,靠自己的研读也能掌握佛教精髓,并在佛教理论的大海中找到直达中心的道路?

答:佛教的经典虽然浩如烟海,但在各个时期,祖师大德们为了广大信众的修学需要,在对佛经进行深入研究之后,编写了很多能够全面反映佛陀教法的纲要论著。如印度早期的《俱舍论》,西藏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当代佛学研究泰斗印顺导师编写的《佛法概论》、《成佛之道》,这些对于广大信众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入门典籍,通过这一本书的学习,就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佛法修学的脉络和佛教的基本思想。

佛教中最权威的是佛陀,如果说在佛教中有权威典籍的话,那么,佛经便是最高的权威,没有比佛经更权威的。

佛教对人类的命运和前途的关心是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人类的命运和前途的发展是沿着因果的规律,由如是因感如是果,人类种下什么样的因,未来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佛教不像其他宗教,对人类的未来做出先知式的预测,而是要我们活在当下,重视当下的人生的改善,如果每个人都能止恶行善,社会自然就会安乐祥和,而人类的未来也自然就会有光明的前景。

问:在西藏有这样的现象,僧人所受的教育是充分的,但对民众来说,往往连每天所念的“六字真言”是什么涵义都不知道。假如民众不能自己来了解佛教的义理,只能借助于中间的桥梁——也就是僧侣,其中就免不了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中国的宗教传承存在一个巨大断层,今日的僧人大多是在无神论环境中长大,经过“文革”那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年代,后来又被改革开放后的贪欲与逐利环境所包围,在他们中间,真正能够以真诚之心坚守信仰的比例究竟有多高?而僧侣扮演着民众精神导师这样重大的角色,假如他们不称职,百姓既无法做出判断,更不能对其进行监督,就会出现一种很糟糕的状态。我期望存在佛教的《圣经》,也是希望可以给民众对僧侣进行监督和判断提供一个依据,也就可以对僧侣阶层构成一种必要的制约。

答:宗教是道德建立的基石,宗教场所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宗教师则是人类的心灵导师。因此,宗教具有净化社会人心的作用。

正如你所说的那样,如果宗教本身的纯洁性出现问题,这既是佛教界自身的不幸,更是社会的不幸。近年来,佛教界的有识之士也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为佛教能够健康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从制度重建和佛教教育两方面着手。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内地佛教界办了数十所初、中、高级的佛教院校,旨在培养佛教人才,提高僧伽素质。与此同时,佛教界也充分意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不少道场及大德们都致力于戒律的弘扬和推广,希望借律仪的弘扬建设起如法如律的僧团。当然这些工作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教内外更多人的参与,也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此外,也还需要政府的重视,并在政策上给予协助。

随着佛教现代化工作的进展,通俗弘法的普及,民众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正信的佛教,而民众文化素质的提高,也使得他们越来越有能力接受佛教并理解佛教。普通民众的信仰将会从以往蒙昧的、感性的寻求寄托转向理性的认识,如果信众能够具有越来越多的佛教知识,就能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不是盲目地依赖于某个僧人,即使僧团有一些不良现象,对他们的信仰也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

同类推荐
  • 如何淡定(禅·心灵·灵性)

    如何淡定(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世风日下的种种社会问题,进行了分析、批判。比如“小悦悦”问题折射出的社会失德问题。感召人们向善,淡泊名利,宠辱不惊。
  •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如今有些禅和子看公案、论公案,都在弄玄虚,琢磨着什么话用什么话来对,有的当成打哑谜,有的当成文人对诗句,有的当成时下流行的脑筋急转弯,还有的干脆当成威虎山的黑话了,以为是些全无道理的乱侃一通,岂不知人家看似没有理路的话背后都有清晰的理路,只是迷人看不清罢了。   一切经典,一切公案,都是为了表法,学人一定要透过这些语言场景去体悟祖师想要表达的那个法,而不是在语言相、文字相和各种名相上去费脑筋、抠字眼,去考证什么真伪、早晚。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其意思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才能了解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才能知天道、明人道、开商道,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正确的方法做事,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大叔喊我回家吃饭

    大叔喊我回家吃饭

    被大叔缠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何可乐:“拿着学生卡却上了老司机的车!”帅大叔眉一扬,从此人生黯淡无光……何可乐暗恨,她不过是捡了仇人失去记忆的养父,骗他是自己男朋友想要报复!结果大叔淡定从容地,宛若调教孩子般地,让她一步步地走上人生巅峰,一点点地让对不起她的人血债血偿。于是,这是一个何可乐捡到帅大叔,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桐人的异界游历

    桐人的异界游历

    本文讲述的是桐谷和人因一次意外而穿越到另一个位面执剑走天涯,同时桐人也打起了一千分的精神,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世界提倡“婚姻自由”
  • 星际军团

    星际军团

    2060年,地球统一,地球联邦建立。人类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扩张,最开始是月球,然后是附近的星系......再然后,就是整个广阔无垠的宇宙,周韬,地球联邦中央军团军团长,他秘密扩张到域外,建立自己的帝国,但是,一次战败,使他明白了人类只有团结,才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 总裁霸道索爱:绝不放手

    总裁霸道索爱:绝不放手

    她误入他的房间,从此被他死死缠住。“女人,想来容易,想走就没那么容易了?”他索要一夜,第二天她却悄悄逃走。第二次撞见,她在深夜撞坏了他的车。被他强行侵犯,对他恨之入骨。她家境贫寒,靠自己打工来赚取学费。却不要他一分钱,她是他见过所有女人中特别的,他对她的好,她永远看不见,她总是想要逃开他,她永远对他视而不见。“郁百合!我发誓,我一定要你爱上我。”司空大boss暴走啦!o(^▽^)o哈哈,,司空总裁消消气啦!鑫仔在心里默默支持你。。。。。“呜呜........主人,求你啦,你就让百合爱上我吧!不要折磨我们啦!!!!!!”哎呀!你起来嘛,会掉粉的啦..
  • 分开恋爱

    分开恋爱

    你说,你在洛杉矶,我却在北京。我说,隔着整个太平洋,我还是会想你。你说,你的白天便是我的黑夜。我说,爱会弭平时差,点燃黑夜你说,我们牵手时未及温暖。我说,我们分开后开始热恋。曹心怡是个25岁的北京女孩,一次咖啡馆的偶遇,“老头”走进了她的心。他们相爱了,一切都很美好。只是,这段恋情始于一个错误的时间——曹心怡远赴洛杉矶的前夕。留美期间,她遇到了与男友异地恋九年的李易童,和刚刚加入异地恋队伍的程宣。从此,三个女孩开始了与感情,生活,事业,友情的战争。分开恋爱,不管距离有多远,她们也会全力走下去……
  • 恶魔在身边

    恶魔在身边

    为了逃婚她程宥琳舍弃一头引以为傲的长发,顶着一干净利落的清爽男生头乔装打扮进了‘男校’,却意外掉进了某人的陷阱中,爱情就这悄悄降临了.......
  • 塔罗异界

    塔罗异界

    17的热血少女布乐竟然不是人?不是人那她是什么?咦,帅哥!布乐哈喇子流一地…可是为什么这个帅哥也告诉她说她不是人?而且帅哥也不是人!布乐受到了惊吓,帅哥你确定不是在逗我?!2016,看热血少女布乐陪你嗨翻天,有温暖大帅哥,有酷酷大帅哥,有阳光大帅哥,你,确定不来?
  • 如意金丹道

    如意金丹道

    如意,如意,随我心意,金丹成,大道现我去,我去,...................,...............,.............
  • 苏六娘

    苏六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魅天下

    女魅天下

    传说第一首富的公子是个纨绔?传说他爹是个将军?传说他男女通吃?但传说毕竟是传说。谁能想到,他竟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