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19500000016

第16章 春季节日饮食风俗

属于春季的大小节日有立春、春节、元日、人日、上元、填仓、中和、春社、寒食、清明、上巳等。现在主要以立春、春节、中和、寒食、清明等节为主,尤其以春节、清明为重要节日。

一、立春饮食风俗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为第一个。现在立春仅是一个节候名称,已不再有什么与之相称的文化活动。不过古代立春却很重视,古人在这一天前后开始迎接春天的到来,享用以 “春”命名的食品,举行以 “春”命名的宴席。

立春日的特别食物主要有萝卜、春饼、生蔬,号为 “春盘 ”。春盘最早是由江淮间流传起来,后来传入宫廷。据《燕都游览志》载,明代时 “凡立春日,子午门赐百官春饼”。明人申时行有《立春日赐百官春饼》诗,“紫宸朝罢听传餐,玉饵琼肴出太官。斋日未成三爵礼,早春先试五辛盘。五”辛指的五种生菜,如芹菜、韭菜、萝卜之类。生蔬在早春寒冷时不宜多食,《齐人月令》告诫人们:“凡立春日食生菜,不可过多,取迎新之意而已。”辛亦新,生亦新,迎新而食生,迎春用春盘。

吃萝卜称 “咬春 ”,食春饼也有这个意思。《陈检讨集》说:“立春日啖春饼,谓之咬春;立春后出游,谓之讨春。”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有诗云:“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吃到春盘,时序虽然料峭寒冷,但能透出春意,感受春的气息。

二、春节饮食风俗

春节又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为夏历新年的第一天。由于历法不同,各代岁首之日不尽一致。夏代为正月初一,商代为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十一月初一,秦代为十月初一,汉武帝时又恢复到正月初一。春节大约有三四千年的历史。1911年辛亥革命后,因为改用世界通用的公历纪年,才将农历元旦改称春节。

春节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活动内容最丰富、礼仪最隆重、场景最壮观、食品最精致的一个传统节日。

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 “载 ”,夏代叫 “岁 ”,商代叫 “祀 ”,周代才叫 “年 ”。 “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熟,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又传,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 “腊祭 ”,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他们用朱砂涂脸,身披鸟羽,唱跳吃喝,热闹非凡。至于互相拜年宴请,则起自汉初,对此《通典》有所记载。

东汉时期,祭祖是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据崔寔《四民月令》称:正“月之朔,是为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家室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其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南朝时期,春节阖家互相拜贺、饮宴,并开展娱乐活动。据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还有画鸡、燃爆竹、悬索、乞如愿等游戏。

唐宋元明清时期春节饮食风俗中的礼仪成分逐渐加重。北宋王安石著名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描绘的春节三大习俗中,就有饮屠苏酒。

汉族的春节饮食风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

年糕,是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传统食品。尤其是南方,每逢过年,都有做年糕、吃年糕的习俗。说起吃年糕,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吴王夫差建都苏州,终日沉湎酒色,大将伍子胥预感必有后患。故伍子胥在兴建苏州城墙时,以糯米制砖,埋于地下。当吴王赐剑逼其自刎前,他吩咐亲人:“吾死后,如遇饥荒,可在城下掘地三尺觅食。”伍子胥死后,吴越战火四起,城内断粮,此时又值新年来临,乡亲们想起伍子胥生前嘱咐,争而掘地三尺,果得糯米砖充饥,从那以后,苏州百姓为纪念伍子胥,每逢过年,都以米粉做成形似砖头的年糕,渐渐地,过年做年糕,吃年糕相沿成习,风行各地。

年糕主要用蒸熟的米粉经舂捣等工艺再加工而成。我国制作年糕的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代而不衰。如今,各地年糕的原料和做法各具特色,风味各异。在塞北,农家习惯将黍子磨成粉,蒸出金灿灿的黄米年糕。在江南,人们喜欢把糯米加水磨成米浆,蒸成条形或砖块的水磨年糕。我国年糕品种繁多,名品迭出,如山东红枣年糕,甜黏适口、枣香四溢;福建芋艿年糕,软糯香甜、风味诱人;宁波水磨年糕,糕色玉白、软韧爽滑;苏州桂花糖年糕,黏软甜润、桂香扑鼻;北京百果年糕,黏韧适口、果香宜人;海南的年糕,软润甜香、色黄光滑;此外,北方城镇的白糕、西南少数民族的糍粑粑、台湾的红色糕等,也令人喜爱,常啖不厌。

年糕的食法五花八门,蒸、煮、炒、氽,炸等,皆可成美味。如水磨年糕切片,与韭黄冬笋肉丝炒,或与火腿笋片煮食,风味别致;年糕加鸡汤或肉汤,煮成汤年糕,吊人胃口;白糖类年糕,若经油中炸制,绵软酽甜、香脆爽口;油氽排骨年糕,滋味醇厚、鲜润不腻。此外,水磨年糕泡于水中可贮数月而不坏,食时荤素相宜,让人馋涎欲滴。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有“好吃不过饺子 ”之说。早在公元五世纪,饺子已是北方汉族的普通食品。当时的饺子 “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但当时饺子是连汤吃的,故当时称之为 “馄饨 ”。至唐朝时,吃法已与今天一致。1972年在新疆吐鲁番唐墓中发现有饺子,形制与现代无异。宋代称饺子为 “角子 ”,此词也多见于明清小说中。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中又有 “扁食 ”一词。明、清时又有了 “饺儿 ”、“水点心 ”、“煮饽饽 ”等新称谓。

明中期以后,饺子逐渐成为北方春节传统食品。因饺子形如元宝,有“招财进宝 ”之意。

春节饺子讲究在除夕夜十二点钟包完,此刻正届子时,以取 “更岁交子 ”之意。吃饺子其寓意团结,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春节是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汉族过春节,时间较长,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

三、元宵节饮食风俗

元宵节也称 “元夕节 ”,又名 “灯节 ”或“灯夕 ”。按照中国古代的习惯,“元”指月亮正圆,一年之中有所谓 “三元 ”———正月十五称为 “上元 ”,七月十五称为 “中元 ”,十月十五称为 “下元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故此元宵节又称为 “上元节 ”。“宵”即夜也,所以元宵亦有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的意思。

相传早在汉文帝时期,已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及至汉武帝创建了 “太初历 ”,进一步肯定元宵节的重要性。元宵节的节期,随着历代的发展而不断延长,相传唐代的元宵只持续三日,到了宋朝则延长至五天,及后到了明朝,更增加至十天,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百戏 ”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是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

过元宵节必吃元宵。元宵由糯米粉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 “浮圆子 ”,后来又叫 “汤团 ”或“汤圆 ”,这些名称与 “团圆 ”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南宋时期,就有所谓 “乳糖圆子 ”出现,这应该就是元宵的前身了。到了明朝,人们以 “元宵 ”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做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清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 “八宝元宵 ”,是闻名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 “马家元宵 ”。

近年来,元宵的制作日渐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高粱面、黄米面和包谷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称叠元宵;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称搓元宵。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的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氽、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可以来一碗以解馋。

传说元宵改称 “汤圆 ”,与窃国大盗袁世凯有关。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做了皇帝。这年正月十五,正是卖元宵的时节,大街小巷的经营者不仅悬挂 “元宵 ”的招子,还沿街高声叫卖元宵。因元宵与 “袁消 ”同音,袁世凯认为 “袁消 ”有“袁世凯被消灭 ”之嫌,故成为袁氏的莫大忌讳,于是密诏警事厅勒令卖 “元宵 ”者,改呼 “汤圆 ”。为此,老报人景定成在《洪宪杂咏》中有诗曰:“偏多忌讳触新朝,良夜金吾出禁条。放火点灯都不管,街头莫唱卖 ‘元宵 ’。”

面条为元宵节落灯这天晚餐的食品。古有 “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 ”的民谚。这一饮食风俗多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十三上灯吃元宵,十八落灯吃面条,寓意喜事绵绵不断之意。

四、中和节饮食风俗

农历二月初二日为中和节。早在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有过一首名为《二月二》的诗传世:“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可见这个节日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到了明代,这个节日已经盛行全国。苗、壮、满、侗、黎、畲、布依、赫哲、鄂温克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此节风俗活动较多,又有花朝节、踏青节、挑菜节、春龙节、青龙节、龙抬头日之称。

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这个节日何以叫做龙头节,又何以叫做龙抬头呢 ?其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由于古代氏族社会时,人们认为天上有一种能够腾云驾雾、兴风作雨的动物叫龙,它威力无比,能制服万物,但又有冬眠的特性,春“分登天,秋分潜渊 ”。到了农历二月初二时,正逢春分时节,龙与蛇等冬眠蛰伏的动物苏醒过来,抬起头来开始活动,所以人们称之为 “龙抬头 ”。总而言之,这个节日源于古人对龙图腾的崇拜。

另一种来源则出自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当他建都南京后,下旨修建石头城。正逢二月初二这天,他得知造城即将竣工,便率领众臣登上石头城城楼,四下里巡视之中,见市井繁华,一片太平盛景,不由得心花怒放,仰首大笑。这时,一些拍马屁的臣子即以此事为由头,称皇上仰首正是 “龙抬头 ”的吉祥之兆,说得朱元璋得意洋洋,便乘兴颁旨,定此日为全国欢庆的龙抬头之日。这个节日就此流行开来。

为什么要 “二月二 ”才龙抬头呢 ?因为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萌动,农民们就要春耕、播种了,非常需要土壤湿润,保有水分。这时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宝贵了,所以有 “春雨贵如油 ”之说。从节气上说,二月初正处在“雨水 ”、“惊蛰 ”、“春分 ”之间,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人们多么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

江南水乡在农忙伊始的早春二月,历来有 “二月二,吃撑腰糕 ”的传统习俗,且流传甚广。“糕”与“高”谐音,有长寿的意思,反映劳动人民祈求身体健康的美好愿望。明代蔡云曾对此俗作过生动描绘:“二月二日春正晓,撑腰相劝峻花糕。支持柴米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还有一首《吴中竹枝词》写道:片“切年糕作短条,碧油煎出嫩黄娇。年年撑得风难摆,怪道姑娘小细腰。”这嫩黄香糯的油炸年糕片,吃下肚里,说是对于保证健身强筋、不伤腰部会有好处,撑腰糕的名字也就因此而来。

吃撑腰糕,一般有两种吃法。一是用隔年年糕切成薄片,放在油锅内煎得嫩黄,吃油煎年糕。一是用糯米粉将红糖拌和后蒸成糕,上面再撒些桂花,入口松软、香甜,美味可口。俗传:“吃了撑腰糕,一年到头,筋骨强健,腰背硬朗。”

旧时扬州一带,家家户户于此日将已出嫁的女儿和女婿接回娘家,备好酒肉,盛宴款待一番。如果没有把女儿女婿接回来,做母亲的便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故当地民间俗语云:“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带活猴 (指外孙、外孙女)。带得回来催碟子,带不回来捏鼻子。”

北方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 “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 “龙耳 ”;吃春饼叫吃 “龙鳞 ”;吃面条叫吃 “龙须 ”;吃米饭叫吃 “龙子 ”;吃馄饨叫吃 “龙眼 ”。

吃春饼叫做 “吃龙鳞 ”是很形象的,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真是鲜香爽口。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热热乎乎,欢欢乐乐。

二月初二吃爆米花也有传说。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女人当皇帝,触怒了玉皇大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 ?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 “开花的金豆 ”,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 !”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召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俗,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黄豆的。

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另据宋代的《仇池笔记》记录的一个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饥饿,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斩之,哪知和尚全无惧色,王中令很奇怪,转而向他讨食,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 “蒸猪头 ”并为此赋诗曰:“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若无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王中令吃着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 “猪头诗 ”甚是高兴,于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 ”。看起来猪头还真是一道佳肴呢,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 “扒猪脸 ”,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扒猪脸 ”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扒猪脸 ”肥而不腻、肉骨分离、糯香可口,给现代人带来了美容、健脑的效果。“二月二 ”吃现代 “扒猪脸 ”,回味古代的餐饮历史,真是一种当代与历史交融的完美体验。

五、上巳节饮食风俗

农历每年三月初三,民间俗称上巳节。汉代以前,上巳节这天主要是举行一些祈祷的节庆仪式。汉以后,代之以踏青游赏。由于三月已是暮春,天气较暖,人们在水边取乐,惠风和畅,涤濯清水,实为美事。

每年三月三,江南各地都有 “荠菜煮鸡蛋 ”的习俗。

荠菜是十字花科野生植物,也叫地菜、雀雀莱、鸡脚菜、菱角菜,也有叫枕头菜。我国人民喜食荠菜的习俗由来已久,《诗经》中就有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之句,说明早在公元前六世纪人们对荠菜就有了相当的了解。诗人苏东坡很喜欢吃荠菜,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对荠菜大加赞扬:“今日食荠极美 ……有味外之美。”陆游也有 “春来荠美勿忘归 ”的佳句,足见其鲜美程度不一般。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说:“三春荠菜饶有趣,九熟樱桃最有名。”说明荠菜是时令佳蔬。

那么荠菜为什么要煮鸡蛋吃呢 ?原来,这是出自中华民族的一个古老传说。

神话中的简狄在仲春之月,玄鸟飞来的那天,同她的妹妹一起在河中行浴,忽然,天空中飞来一只美丽的玄鸟,并将衔在嘴中的鸟蛋坠入河中。简狄与其妹争着从水中捞出此蛋,见此蛋 “五色甚好 ”,简狄遂吞下玄鸟蛋,不久即有孕而生下商部族的始祖“契”。从此,契的子孙繁衍,逐渐发展为东方强大的部落 ———商。后来,世代相沿,人们把简狄吞玄鸟蛋这一天视为生育求子的吉祥时日,汉魏以来农历三月三水边吃鸡蛋之俗,便是渊源于此。

在我国广大农村,三月三还有不少应时当令的食品,如,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小葱炒面条鱼、芦笋烩鲜鱼等都是民间上巳节餐桌上必备的佳肴。

六、寒食节饮食风俗

寒食节又称 “禁烟节 ”、“熟食节 ”、“冷节 ”(在冬至后 105日,即清明前的一两天)。这一天,民间禁止生火,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这个风俗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之推。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列国,介之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相传他曾经割下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充饥。重耳返国即位,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而此时介之推却与母亲隐居绵山 (即现在的山西介休县 ),晋文公派人请他,但他躲在山中不肯出来。于是晋文公下令烧山,想把介之推逼出来。不料介之推死也不愿出山,结果和母亲一起被烧死了。晋文公非常难过,将介之推葬在绵山,还修了庙,并将绵山改称为介山。为纪念介之推,晋文公又下令把介之推被烧死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另一种说法认为,寒食节源于周代的禁火旧制,目的是为了保护森林。实际上可能起源于古代有逢季改火的习惯。改用新火必断旧火。再加上春末易引起山火,清明之前告诫人们禁止生火,要吃冷食。

旧时寒食节主要吃粥。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另外还有 “桃花粥 ”,这是唐代汉族寒食节的食物,流行于河南洛阳地区。《广群芳谱》中说:当地民间在寒食节,采摘鲜桃花,配上好米煮成粥,味道鲜美。这个风俗一直流行到明末。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 ·寄扇》一出就有这样的唱词:“三月三刘郎到了,携手儿下妆楼,桃花粥吃个饱。”

汉代还有一种名菜,叫“五侯鲭 ”。唐代韩翃有一首《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五侯是汉成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西京杂记》上说,这五个人互不和睦,他们的门客之间不得往来。只有一个人叫娄护的,很会说话,五侯都很喜欢他,纷纷送给他新奇的食品。娄护把五侯送给他的食物调和在一起,结果成了难得的美味,人们称之为 “五侯鲭 ”。其实,这所谓的 “鲭”不过是鱼和肉的杂烩,只因由美味的食品调和而成,味道自然就格外鲜美了。

寒食节在现在早已不算什么正规节日了,可在宋代时还曾列为三大节日之一,与冬至、元日并列。

七、清明节饮食风俗

每年的阳历 4月5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清明一词有 “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之意。每到清明,春光明媚,布谷声声,神州大地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

清明饮食风俗是伴随着清明祭祖活动而展开的。是日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丰盛的食品前往本家祖坟上祭奠。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 “浆麦草 ”的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糯米粉拌匀揉和,所制作出的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饮食风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饮食风俗。“馓子 ”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 “寒具 ”。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 “清明螺,赛似鹅 ”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 “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 ”了。

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同类推荐
  • 口口香地方菜

    口口香地方菜

    我国的各种地方菜是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特色的民间菜,是地方人民生活的一个经验累积。地方菜是相对于宫廷菜,官府菜和寺院菜而言的,是构成中国菜的主体部分。我国地方菜主要的有山东菜,四川菜,广东菜,浙江菜,福建菜,湖北菜,湖南菜等。本书不仅为您介绍了各地的精品烧菜和营养汤煲,还贴心的附录了厨房实用的小常识,让您不费吹灰之力烧制出口口香的地方特色菜。
  • 中国人可以吃得更安全

    中国人可以吃得更安全

    从谈恋爱到结婚、怀孕、生孩子,今天才发现,自己已经做了近10年的家庭主妇。研究工作和家庭主妇的双重身份,自然让我对食品安全问题特别关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或者自己正在处理的、经历的各种饮食安全问题,让我很早就有了一种想法——用我所学的知识让更多的人受益。
  • 四季养生家常菜:冬季菜

    四季养生家常菜:冬季菜

    《四季养生家常菜》,集作者多年实际操作之经验,吸取多家之长,以“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为要旨,融合中医养生学、西医营养学知识,坚持科学料理、合理搭配,以期使人们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文化。 本书为该套菜谱中的其中一本。该书以冬季顺时养生为主,再根据营养素的合理搭配向读者介绍了几百种日常生活中可以自己烹饪的家产菜,简单易学,一看就懂,菜谱的搭配又符合人体的营养需求,是非常实用的一本家庭常用菜谱。
  • 冬季营养食谱

    冬季营养食谱

    《家庭美食坊丛书》根据四季的特点、不同的家常菜式、南北方的不同饮食习惯,精选了一千多道家常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又有保健功效,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家庭美食坊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还有相关的营养知识,是家庭食物调养的有益参考书。
  • 凉拌菜谱(美食与保健)

    凉拌菜谱(美食与保健)

    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的饭菜不仅关系我们的生命,更关系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热门推荐
  • TFboys之时间契约

    TFboys之时间契约

    很好看就行,主要是男主和女主经历了许多困难才好不容易在一起,但又遭到破坏,他们的结局会是怎样,请期待
  • 狄更斯

    狄更斯

    狄更斯生活在英国由封建礼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大批小资产者贫困、破产,无产阶级遭到残酷的剥削而沦为赤贫。当时在英国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即宪章运动,给予狄更斯很大的影响,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利,劝诫统治者要做讲道德有良知的人。一起来翻阅《狄更斯》吧!
  • EXO之女配反击战

    EXO之女配反击战

    她叫权念筱,一次意外,她来到了一个游戏世界,成为了女配,与亚洲偶像男团EXO一起生活,有分别逆袭了十二个美男子。在本书里,女主权念筱有多个身份,也就是一人饰演多个角色。
  • 相思骨

    相思骨

    洞房花烛夜,老公在床上暴毙,婆婆骂我扫把星,克夫命。公公婆婆为了让他们儿子下辈子投胎做人,瞒着我招魂破身,却没想到招来恶鬼,从此纠缠不清。谱我一曲相思骨。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终极刺客

    终极刺客

    有光的地方就有阴影,刺客,黑暗的执行者,游离于生活之外,却又隐藏于生活之中,他们执一柄短刺,刻下了只属于自己的传世铭文
  • 通天剑劫

    通天剑劫

    赤霄剑主,一念动乾坤。天洲龙皇,君临天下。盖世魔帝,震慑万古。少年林韬,天生剑意,天赋绝顶,如一道璀璨的彗星在大陆亘古的篇章中惊艳地划过,他以绝世之姿逐渐被卷入了波澜壮阔的精彩世界之中,大道尽头,吾为峰。修炼等级:炼气期阴阳期抱丹期旋丹期无常期混元期纵横期天道境太虚境
  • 文赋

    文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之情迷唐朝

    穿越之情迷唐朝

    故事梗概:墨小九是21世纪的一名现代女性,爱玩爱闹,狐朋狗友一大群,在经历了渣男男友劈腿绿茶婊后,果断踹开渣男,秒杀绿茶婊,为了庆祝自己恢复单身,和朋友开party喝大发回来的路上,一个头两个大,隐约看见帅哥向她招手她立马一个狼扑压倒帅哥。Pia的一声她华丽的四脚朝天。噗通噗通她来到了民风开放的唐朝成了不拘小节的小九妹只看她九姑娘如何讨好师傅巴结师兄斗倒绿茶婊秒杀屌丝女,然后成功傍上重量级质量和财富值吊炸天的高富帅。。。
  • 世界终有时之葬

    世界终有时之葬

    你相信人是有“天职”么?你的天职若是去死,你去么?你信么?你信命运么?算命为什么有时准有时不准的呢?你信那是神在骗你么?神骗骗你,就为了给你一点动力,讨你一时开心,让你存有一丝念想。你信吗。如果让你赐予人类一种东西,能解决世上所的问题,让所有人变成好人,你觉得这样东西是什么?是什么呀?是身为人的,那一点点尊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