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72600000023

第23章 甘做高雅艺术的守望者

只有执著于民族艺术精品的创作,才能积累出更多好的作品

艺术与市场并重,公益与商业并行

政府在打造精品剧目、普及高雅艺术方面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想和别人一起玩丢手绢,前提是得争取人家能跟你手拉手

艺术和娱乐应该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率先打造弘扬中华文化展示精品力作的“艺术航母”

时代之问

甘做高雅艺术的守望者

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国家大剧院就像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用明晃晃大钢罩扣住的西式大餐,在罩子没有掀开之前,所有人都对罩在里面的美味充满好奇与遐想,而“谜底”揭开后,人们最关注的便是味道了。如今,国家大剧院已经对外开放两年半,进入国家大剧院的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从“欣赏建筑”向“欣赏艺术”的方向转变,国家大剧院这道“艺术大餐”究竟味道如何?

大剧院“艺术之友”会员宋女士说:“作为中国最高艺术殿堂的国家大剧院,不仅是她那充满力量的外表冲击着爱乐者的视觉,更是她充满着艺术魅力的高雅内涵震撼着每位音乐挚爱者的心灵。”指挥大师克劳迪奥·阿巴多和汉堡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诺伊梅尔盛赞,在中国国家大剧院里,“看到的是一流的舞台,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观众”,中国听众是他们见到的“最好的观众之一”。

与陈平院长聊起这些,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他超强的记忆力,特别是数字,那些枯燥的数字从他嘴里出来,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座艺术的百花园,是国家大剧院管理团队孜孜不倦打造“艺术航母”的追求。

记者:国家大剧院自2007年12月22日正式运营以来,制作和推出了多部经典艺术剧目,请具体谈谈这些剧目和大剧院的运营情况。

陈平:两年半来国家大剧院共演出3107场,迎来中外艺术家和演员71980万次,共有456万人次的观众和游客走进大剧院。国家大剧院自运营以来,始终着力培养艺术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原创和自制剧目生产,共制作推出剧目15部,其中既包括经典剧目《茶花女》、《弄臣》、《图兰朵》、《爱之甘醇》、《卡门》、《国王》和《魔笛》,也有大剧院原创剧目《赤壁》、《西施》、《山村女教师》和《简爱》等。特别是大剧院的原创剧目《赤壁》反响非常之好,首演4轮37场,场均上座率达95%,观众超过8万人次,而《西施》仅仅在首轮演出中就已收回97%的成本。

国家大剧院确实拥有全中国最好的、全世界一流的设施,但这些基础设施系统也非常庞大复杂,存在着巨大的经营风险,比如有11座变配电站、24个空调机房、90部电梯、4万盏灯、3631个门、196个卫生间、23间琴房、6500多个标识系统等等。一年的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的开支加上艺术教育、媒体宣传、举办展览、剧目生产、公益演出等开支就达到4。2亿,2010年达4。6亿,而国家仅补助不到30%。大剧院的开支是任何剧场无法想象的,很多人一开始都觉得大剧院一定赔,但是第一年我们就做到了收支平衡。以08和09年为例,两年的票房6个多亿,其中2008年3.1亿票房占全市总票房的51。2%。

记者:国家大剧院作为一个国家级的表演艺术中心,在展示中外艺术精品、打造高雅艺术殿堂方面都做了哪些探索?

陈平:国家大剧院在展示中外艺术精品、打造高雅艺术殿堂方面主要得益于三个做法。首先,立足于国际化视野,开展多层次、多样性中外艺术交流。大剧院两年半以年来共演出3107场中,国外剧目占到演出总量的35%,45个国家和地区1。4万名表演艺术家先后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大剧院还连续两年举办世界著名歌剧院高峰会议,与英国皇家歌剧院、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等西方知名歌剧院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

其次,组建具有国际化艺术背景的专业团队。2010年初大剧院组建管弦乐团,面向全球公开招募团员,来自美、德、法、韩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900多名青年艺术家踊跃参与,角逐68个席位,最终10名外籍团员加盟,曾在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歌剧院等艺术院团学习工作过的36位中国籍艺术家回国加盟。

第三,借助与国际知名艺术家联合制作剧目,大剧院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准。以大剧院自制歌剧《茶花女》为例,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剧作家海宁·布洛克豪斯以及演员玛丽·邓利维等世界知名艺术家在剧中分别担任了艺术指导与指挥、导演和主演等工作。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们缺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族艺术精品,只有我们执著于民族艺术精品的创作,才能积累创造出更多好的作品,向世界输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

记者:在扶持和培养高雅艺术观众,促进高雅艺术的普及和推广方面,国家大剧院是如何做的?

陈平:自运营以来,大剧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艺术与市场并重、公益与商业并行”的经营思路,综合考量“艺术高度和市场需求”双重因素,艺术上坚持高品位、高水准的高雅艺术和优秀的民族艺术的经营定位,运营推广中充分尊重观众需求和市场规律,致力于高雅艺术的推广与普及。

第一、恪守先进文化宗旨和理念,秉持“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倡导“艺术改变生活”的核心价值,实施专业化运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以观众为本作为剧目生产的第一诉求,从而使大剧院成为集纳和展示优秀民族艺术与高雅艺术的高地,成为社会公众获取文化享受和艺术熏陶的艺术殿堂。

第二、力推公益演出,逐年降低商业演出平均票价。到2010年7月,国家大剧院各类公益演出共1315场,占到演出总量的42.3%;定价策略上,中低价票占比高达72%,公益演出最低票价只有10元。大剧院还逐年降低商业演出的平均票价,运营两年来票价年均实际降幅接近10%。

第三、开展有特色、高水平艺术普及教育活动。截至2010年7月,大剧院举办包括“交响乐之春”、“歌剧节”在内的各类艺术普及教育活动2535场,接待公众超过116.3万人次。大剧院还常年打造“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等艺术普及教育品牌,利用公共空间举办戏剧展、歌剧展,进行公益性文艺演出。

记者:一些地方政府的文化部门,在组织大型演出或引进剧目时,不计成本地“大包大揽”,要么掏钱买票再发票给群众,要么高额补贴票价,您如何看待这种做法?这种做法对于培养高雅艺术观众到底有帮助吗?

陈平:政府在打造精品剧目普及高雅艺术方面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一些引进的大项目,政府买单发票给群众,或者是高额补贴票价的做法不仅违反了市场规律,还破坏了文艺演出的商业价值,不利于真正培养高雅艺术的受众。国家大剧院既坚持艺术公益性、又尊重艺术商业属性市场规律的成功实践表明,在推进文化艺术工作发展的进程中,政府完全可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政府要为文艺工作创建健康积极的生态环境,加大在政策和资金方面扶持的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尊重文艺创作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律,充分发挥各文艺院团在市场中的主体作用。

记者:对于每年都迎接十几个国家的演出团队和几百场的演出场次,大剧院是如何进行有效的专业化管理的?

陈平:与世界上众多拥有百年历史的知名剧院相比,大剧院还是这个领域的新来者。大剧院必须积极主动地融入这个领域的世界发展行列中,想和别人一起玩丢手绢,前提是得争取人家能跟你手拉手。去年大剧院举办了世界著名歌剧院院长会议,代表们对大剧院管理专业化给予高度赞赏。

这一切做起来非常不易,大到对外谈判,小到一纸合同。2010年大剧院举办了一个世界演出公司经理人的会议,代理马友友演出的公司表示因为我们的一份合同对大剧院刮目相看,那次我们演出部给他们一份英文演出合同,他们看了这个合同以后全公司传阅,因为他们从没有看到过这么专业的合同。现在国家大剧院已经在谈2013年的演出节目,时间越提前我们越主动。

记者:公益性是国家大剧院有别于其他剧院的重要特点,对此应如何理解?

陈平:公益性是国家大剧院的“自然属性”,因为它从根本上代表着国家行为,代表着公众利益。一方面,我们坚持“低票价策略”,努力降低门槛;另一方面,对社会公众实施普及性艺术教育,又是大剧院的标志性功能。上海有“星期音乐会”,我们也有“周末音乐会”,请中央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等高水准乐团演出,普通票40元钱一张票,会员票10元钱一张。我们做到了“每周都有公益场,每场都有低票价”,秋季民歌博览音乐周,场场都是公益场,每张都是低票价。

我常讲,对大剧院定位,要避免三个误区:一、大剧院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剧场,不是只靠出租场地就行了;二、大剧院不是演出公司,不能只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三、大剧院不能只服务于所谓的“高端小众”,而要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文化享受提供服务。国家大剧院是国家兴办的公共文化事业机构,带有鲜明的公益性,所以从策划节目、购置节目,到营销战略、票价策略,都必须要考虑观众能否接受。

记者:大剧院出现过假唱和假团吗?

陈平:作为国家的艺术殿堂,必须有一套机制保证艺术标准。我觉得我们最注重对艺术尺度的把握,高水准高品位的高雅艺术和优秀的民族艺术,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经营策略。在艺术水准的把控上,我们有一套机制,三位艺术总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年半来,让我比较自豪的是在大剧院的舞台上从来没出现过假唱,也没有出现过名不副实的 “假团”。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在邀请名团名指挥时,会审视他们的曲目;舞蹈艺术总监赵汝蘅在邀请著名芭蕾舞团时,会要求他们把最强大的主演阵容带来;戏剧艺术总监徐晓钟,对待我们的原创作品《赤壁》和《简爱》以及其他的剧本,审阅得极为细致。这就是我们对艺术的严谨。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艺术和娱乐这两种不同文化形式的?

陈平:艺术和娱乐应该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目前国内对于艺术和娱乐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艺术带有很强的公共属性,表演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呈现,代表着一个民族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水准与情趣,而娱乐则是流行的、消遣的和通俗的。政府对于艺术和娱乐应该区别对待。对于国家文化意志集中体现的高雅艺术,比如像国家大剧院这样具有推广普及高雅艺术功能的文化机构,政府应该加强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培育优秀剧目创作,培养人民群众的高雅艺术修养;而娱乐,则更多应在市场规律指导下,谋求自我发展。

中央要在扶持高雅艺术发展上下工夫,娱乐项目在国外有非常明确的区别,娱乐靠市场,艺术靠政府,英国、意大利的歌剧院政府扶持经费50%,最低不少于30%,巴黎歌剧院政府每年扶持1.5亿欧元,政府扶持那些难发展但又必须要发展的艺术。在中国就是要扶持歌剧、民族舞剧等高雅艺术。

同时,对文化产业要进行很好的规划。一是知识产权保护,美国所有的剧院不能带相机,为的是严格的产权保护,假唱片进美国要高额罚款。二是税收政策应该调整。欧洲交响乐团,政府主办政府资助,而美国的交响乐团基本不补贴,靠社会和企业资助,但重要的是政府给投资艺术院团的机构实行免税政策。娱乐业应该收税,而真正的高雅艺术应该免税。

记者:在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形势下,作为最高艺术殿堂的国家大剧院,肩负怎样的责任和使命?

陈平:国家大剧院一经成立,摆在观众面前的就是一个高规格的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能否朝世界顶级剧院的方向而努力?在研究对比了世界各大剧院后,我认为,我们的吞吐量跟人家比应该说不少,但是在质量上,目前人家专业化的程度比咱们高。

谈及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建立起一个标杆,让大家知道高品位高水准的艺术是怎样的。一两场演出的票房好不好没关系,关键是不能因放松对艺术质量的把握而自毁长城,我们甘做高雅艺术的守望者。

未来我们的生产能力、创作能力都将逐渐提高,与世界的融合程度也越来越高,如何把中国民族的、原创的、好的东西推出去,是个很重大的任务。当初确立战略目标时,我们参考了全世界十几个著名歌剧院和艺术中心,对他们的经营模式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还走访了国内经营比较好的剧院,在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又加上了自己的创意,现在看我们设定的目标是正确的。

近年来,我国与国外的艺术交流日渐频繁,但仍缺乏拥有广泛影响力的高端艺术精品。在世界最权威的音乐刊物之一、英国杂志《留声机》5月刊介绍的2010年夏季演出季期间世界32个主要艺术节的211台剧目中,其中歌剧51台,音乐会152台,其他演出8台。我翻了3遍,居然没有一个中国的剧目或艺术院团,这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地位、传统文化大国地位极不相称。代表国家的高端艺术要走出去,要与国际接轨,体现在哪里?怎样与国际携手? 需要认真加以研究。政府要扶持高雅艺术。国家大剧院通过滴灌工程来培养高雅艺术观众,话剧、歌剧、交响乐都要培养固定观众。高雅艺术要靠熏陶。培养高雅的,抵制低俗的。因此,有关部门应采取得力举措,集中财力物力打造能够代表国家、民族的“艺术航母”,早日以高端的艺术精品在世界上传播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艺形象。国家大剧院及为数不少的艺术院团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可以率先打造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展示精品力作的“艺术航母”。

陈平小传

陈平,1954年1月生,北京人,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现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院长,兼任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副组长。曾任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馆长,北京市东城区文化文物局局长,北京市东城区副区长,2001年任北京市东城区区长,2003年任北京市东城区委书记。2007年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院长。2010年兼任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副组长。此外,2006年兼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在东城区政府工作期间,陈平主持进行了王府井商业街改造、东方广场建设、皇城根遗址公园、菖蒲河公园、南池子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试点建设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其中,2002年皇城根遗址公园项目、2003年菖蒲河公园项目获得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4年皇城根、菖蒲河、南池子项目获得联合国迪拜“人居环境范例奖”;2006年主持进行了“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被列为中国建设部“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示范工程和国家信息化示范项目,获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同类推荐
  • 真话实说:实践的感悟

    真话实说:实践的感悟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随笔集。分为人生篇、社会篇、工作篇、党建篇、家庭篇共五辑,是作者近七十年人生经历的真实、真切的感悟。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真实、真诚的吸引力,每一句话,包括党建篇在内,都是一种发自肺腹的言说。他的真有一种感染力,令读者不由得也真起来。
  • 沙石50年

    沙石50年

    这是一本用文集形式记录作者创作轨迹的书。它通过几十万字各类作品的汇集,向人们提供了一部浓缩的作者业余创作史,也展现了作者五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不同时期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以及他与时俱进的个人成长过程。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世俗流言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世俗流言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中华歇后语(第八卷)

    中华歇后语(第八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青春,有点痛

    青春,有点痛

    人人面前都有一根栏杆、不能奔跑,就坐上轮椅飞翔、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改变、生命的贝壳、感谢上帝,没有给老虎插上翅膀、你就是自己的奇迹、别放大你的苦难、勇气通往天堂、一个傻子能做什么、风不知道自己的样子等。
热门推荐
  • 绝品倾城妃:邪王慢点宠

    绝品倾城妃:邪王慢点宠

    被迫嫁入亲王府,她步步为营,取得他的信任,她为他权谋天下。原本只为母仇,只为幼弟,但他们之间却有些东西失去了控制,这是她又该如何面对?“王爷,李氏的玉佩被王妃的丫鬟偷走了!”“一块玉佩而已,王妃喜欢就给她!”“王爷,您最宠爱的妾和王妃吵起来啦!”“拖出去打死!”他的宠爱让她渐渐失了心,正当她放开心胸去接纳他时,一支箭射在她心口,斩断了她所有的情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王与傻妃戏国

    傻王与傻妃戏国

    穷学生杀手顾晴岚,在去银城中盗取,镇城之宝"银绝"时,被银城之主干掉,丧了命,但这不是真正的结束,而是通过“银绝”的力量,竟然一朝穿越。。。。。成为东连国丞相府,嫡系五小姐,小傻女的她,又将与当朝傻王原希晨会发生什么呢?新手小愿886(即现改笔名的愿世悠哉),小愿的首文。
  • 梨花落枝头

    梨花落枝头

    她是灵界法力最为高强的婆婆,他是冥族潇洒不羁的大护法。命运让他们纠缠不清,一场灾难,他粉身碎骨换来了她的生命。从此,他变成了另一个人守护在她身边,而她却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是默默的念着他的名字,四处寻找他的影子。当一场场刻骨铭心的爱情洗涤心灵的时候,他的身影,慢慢的浮现……
  • 噬血神君

    噬血神君

    龙族少年降至人间,云游四海开始了逆天崛起的强者之路。
  • 灵域奇缘

    灵域奇缘

    命运被注定在十五岁死亡的冷梦馨在十五岁那年出了车祸,离开了二十一世纪。穿越到异界之后她名字没换,面容没换,但身份却成了冷家人人都不待见的三小姐!在这个用武力来讲话的世界,光凭她一个人是不行的,于是她就认识了那位少年天才王爷——欧阳逸尘,两人一起修炼,并深深的爱上了对方。没想到,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 冰山王爷

    冰山王爷

    九王爷伊洛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武功独步天下,残忍而嗜血。偏偏生得玉树临风,俊美无双,以致即使他变得再冷血无情,不怕死的小子们仍旧争相模仿,不要命的姑娘们依旧芳心涌动。如此这般,令人惧怕,又令人向往……廖紫瑶,罪臣之义女,生得闭月羞花貌,潜入王府的身份是王妃,隐藏身份是刺客,目的是干掉九王爷。志向极为远大,目标极为明确,执行能力尚待考证……
  • The Christmas Books

    The Christmas Book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是毒药吗

    爱是毒药吗

    青春校园,爱恋都市,爱恨纠缠,一位高官子弟磨砺创造一生荣耀,俘获美人心,从幼稚青年成长到成熟稳重,创立世间神话。
  • 七星曜月

    七星曜月

    一个身怀无尽潜力的少年,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究竟是世界先毁灭了他,还是他先征服了这个世界
  • TFboys之守望星空

    TFboys之守望星空

    那一年,她失踪了。他的心空了,几年后,他救了一个溺水女孩儿,如此熟悉。用一次次的偶遇,让他们的感情升温,能否走到一起,我们说好不分离,要一直一直在一起,就算与时间为敌,就算,与全世界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