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67100000050

第50章 加速福州文化建设深化两岸交流与和平发展

——以三坊七巷建设为例

刘焕云

一、福州与台湾的渊源

福建全境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的鹫峰山—戴云山脉往东面的台湾海峡,在东南方与台湾相对。台湾是一个移民的社会,移民中除闽南人与客家人之外,最多的就是福州人。早在明崇祯年间,福建“海盗”郑芝龙赶走了盘踞台湾的荷兰人,在台湾招兵买马,建立郑氏政权,成为当时海上最大的武装集团。崇祯皇帝派福建巡抚熊文灿对郑芝龙招抚。郑芝龙率部归附,任“五虎游击将军”,离开台湾,坐镇福州和厦门,负责福建沿海的治安。之后数年间,由于福建大旱,郑芝龙组织两万多人的闽南和福州灾民,到台湾垦荒定居,以避灾年。福建巡抚熊文灿也支持福建灾民到台湾移垦并给予许多优惠。清顺治十三年(1656),清政府颁发《禁海令》,严格禁止商民船只私自入海,导致福州马尾闽安镇以下原多以出海捕鱼为生的人民被断了生路,只得投靠郑芝龙之子郑成功。郑成功在台湾实行“屯田政策”,令数万军眷随军赴台湾南部和西部的彰化、云林、新竹一带垦荒,促进台湾的经济迅速发展。

当时闽粤地区之人民因迫于居地贫瘠、谋生不易及人口压力,以至蜂拥赴台,甚至冒险偷渡,屡屡而有。清初对于移民台湾的人,是以地理区位来区分的,如广东地区移民或称“惠、潮、嘉应人”,或通称为“粤人”,对福建地区的移民或称为“漳、泉人”,或称“闽人”。而对于内地(大陆)移民赴台者,统称为“唐人”并对当时往来于台湾、大陆之间之移动人口称为“流寓”。如《诸罗县志》称:

诸流寓于台者,称唐人,犹称汉人也,郑氏窃据,唐人既多,往来相接,长幼尊卑皆呼兄弟,半线以上,称付遁(番语亲戚也),称内地,统名之曰唐山。

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朝正式统治台湾,将台湾划为一府三县,一府为台湾府,三县是台湾、凤山、诸罗,隶属福建省。台湾府归福建布政司(位于福州)管辖。于是福州与台湾之间的商旅政要往来频繁,闽粤一带的垦民,大量渡海到台湾移垦。雍正、乾隆之后,福建漳州与泉州的闽南人进一步大量移垦台湾,闽西与粤东的客家人也先后移垦台湾,也有不少的福州人到台湾移垦或做生意。一直到光绪十一年(1885)十月,清政府将台湾改设为行省,原福建巡抚兼督办台湾防务大臣刘铭传(1836~1896),出任台湾第一任巡抚,唐景崧为台湾兵备道兼台湾省学台。

清朝统治台湾之后,重视台湾的文教与儒学之风,在科举考试制度下,台湾学子对功名很热衷,使得文教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清康熙时期,蓝鼎元即指出朝廷应在台湾“多设义学,振兴教化。集诸生讲明正学,使知读书立品,共勉为忠教礼让之士。”像爱国先贤丘逢甲的父亲丘龙章,于咸丰六年(1856),在台湾台南参加科举考试,中了秀才,被选为贡生,后又赴祖国大陆福州参加乡试,不幸落第。回台湾后他开始教授汉文,成为私塾之先生,同治三年(1864),丘逢甲就诞生在台湾府淡水厅苗栗铜锣湾。丘龙章被选拔为贡生到大陆福州原乡考试时,接收了国内外的信息,知道英法联军及帝国主义者正图谋中国,而中国又积弱不振。他也看出日本也图谋中国觊觎台湾,忧心台湾终难自保。他指出“终为台患者,其日本乎?”他深知台湾地处中国东南海疆,是中国东南七省的屏藩,战略地位重要。荷兰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都想控有台湾,意图以台湾为跳板,作为西进入侵中国大陆的基地。所以当中日甲午战争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后,他支持时年29岁的丘逢甲反抗日本之入侵。后来,台湾抗日虽失败,丘逢甲不得已内渡回大陆,他深切反思,知中国非变法不足以图强,而图强则以推动教育为根本。

丘逢甲在光绪十一年(1885),渡海到大陆福州参加科举考试,但是考试不顺利;回台后,台湾正逢单独建省,唐景崧为台湾兵备道兼台湾省学台。唐景崧来台后偶见丘逢甲所著《台湾竹枝词》而召见丘逢甲并收为帖拜弟子。光绪十四年(1888),丘逢甲再次到福州应乡试,终于考中了举人,榜列第二十八名。第二年他又在北京参加贡院会试,中式第八十一名贡士;接着参加殿试,中了第九十六名进士,被授官为工部主事。丘逢甲在北京期间,认识了黄遵宪。黄遵宪是一位外交家、政治改革者,也是一位诗人。曾先后出任驻日、英、美等国公使馆参赞或总领事。

当日本积极地推动所谓的“明治维新”时,丘逢甲知道台湾的战祸已不能免,于是在唐景崧的首肯下,在台湾招募义勇,举办团练,进行军事防御训练。丘逢甲在台湾积极为保台而布防之际,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已传入台湾。在南崁坐镇布防的丘逢甲,立即有与日本作战的准备。消息一经证实,丘逢甲邀集绅民抗议,并以“工部主事、统领全台义勇”之名衔,率领全台士绅、民众,向清廷上书,力拒割台。尽管丘逢甲企盼清廷保台,但国步惟艰,大势已去。同年五月八日,马关条约正式生效,割台已无可挽回。丘逢甲发出了“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的浩叹,为了保卫台湾,决心和日本决一死战。

丘逢甲的父亲丘龙章,赞成退入台湾深山顽抗,与台湾共存亡。后来他改变看法,知道日本非据有台湾不可。台湾无法避免落入日本之手,只有退回中国大陆,徐图中国强大,有朝一日定可复仇雪耻,收回台湾,争一时不如争千秋。因此,丘逢甲考虑再三,家国天下不能两全,忠孝节义无法兼顾;而且台湾孤悬海外,若无岛外的援助,弹药器械定不能持久,唯有返回内地,再徐图抗日保台。1895年7月底,丘逢甲满怀悲愤,深沉浩叹,以“海东遗民”自命,离台前匆匆写下6首《离台诗》,抒发胸中蕴蓄并先护送父亲等几位家人回大陆,图谋收复台湾的大业。弃守台湾,与同胞生离死别,的确是难为的抉择。

离台湾诗一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离台湾诗二

虎韬豹略且收藏,休说承明执戟郎;

至竟虬髯成底事,宫中一炬类咸阳!

离台湾诗三

卷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伟人持;

成名竖子知多少,海上谁来建义旗?

离台湾诗四

从此中原恐陆沉,东周积弱又于今;

入山冷眼观时局,荆棘铜驼感慨深。

离台湾诗五

英雄退步即神仙,火气消除道德编;

我不神仙聊剑侠,雠头斩尽再升天!

离台湾诗六

乱世团圆骨肉难,弟兄离别正心酸

奉亲且做鱼樵隐,到处名山可挂单。

丘逢甲未能死守台湾,不能不说是一生最大之遗憾!他回祖国大陆之后,每念及此,都要发出浩叹!不过,他也因此而更加警惕,更加用心为中国建设培养人才,设法收复台湾。丘逢甲自从内渡后,夜夜梦台湾,把忧国怀乡的乡愁与深沉的爱国思想,化为诗作,一抒胸中积郁。他认为:兴办教育、启发民智、培养人才,才是促进中国排除列强侵略,挽救危亡的根本做法。1909年,他把儿子丘琮,取别名为“念台”,希望祖国有遭一日能收复台湾,要其子做见证,父子都要以收复台湾为念。1945年中国人民历经多年的抗日战争,终于让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从1895日本占领台湾,到1945年台湾光复前,都有许多福州人到台湾经商与定居。台湾光复后,有更多的福州人因商因政或其他的原因,大量涌向台湾。

可以说福建人或福州人渡海垦台,他们胼手胝足,沥血流汗,将林野遍地、满目蛮荒之地开辟成了阡陌纵横、田园肥美的宝岛,为台湾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福州后裔广泛分布于台湾各行各业,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诸方面均有崭露头角者。经过数百年移垦之风风雨雨,今日台湾人仍保持着唐山原乡的风俗习惯,其子孙仍然乡音未改,他们的家庭通常沿用家乡话,儿童在牙牙学语时即灌输家乡话,以此视为家规,世代相传。

二、两岸寻根热与福州文化建设中的三坊七巷

丘逢甲形容汉人在台湾落地生根之竹枝词如:“唐山流寓话巢痕,潮惠漳泉齿最繁。二百年来蕃衍后,寄生小草已生根。”可见汉人在台湾日益繁衍,枝繁叶茂,落地生根后,在台族人渐多。1949年后,尽管台湾海峡与两岸政治之阻隔,但是两岸中国人的血缘亲情却历久弥新。近几十年来,许多台湾乡亲,陆续回到原乡来寻根祭祖,台湾人重视生命本源,锲而不舍修谱的情状,亦颇感人。1987年11月11日,台湾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观光,隔绝40多年的两岸关系解冻,两岸掀起“寻根热”。近20年来,到福建各地寻根祭祖、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的台胞,有数百万人次之多。

今日在寻根热之下,我们探求福州之文化建设,特别是以三坊七巷为代表的福州文化,具有大力发展之重要意义。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也保存明清古建筑百余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正房、后房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增添了大厅的气派。三坊七巷除了在布局结构上与众不同之外,在围墙、雕饰、门面上都很有特色,因人杰地灵,孕育了不少将相。

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三坊七巷地区孕育了近代许多名人,如林则徐、沈葆桢、曾宗彦、严复、林旭、林长民、林觉民等,他们有的对近代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的对建设与保卫台湾也做出了重大贡献。2009年7月19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为了营销三坊七巷的文化,2009年7月20日在福州还举行了“老城保护与整治——三坊七巷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中得到的结论就是,福州市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应该保护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基因,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属于一个城市,也是全中国的财富。

特别值得提出来的是,中国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等,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许多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举例言之,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是福建侯官县(今福建省福州)人,是清代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这些功绩体现出中国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而沈葆桢,他是“中国船政之父”,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清末重臣,晚清同治中兴时洋务运动的重臣之一,先后曾任总理船政大臣及南洋大臣,对台湾近代史也有重要影响。他担任福建船政大臣,负责造船、练兵和人才培养,成为早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和近代海军的创始人之一。

三坊七巷孕育了林则徐、沈葆桢等几十位人物,不仅福州人应该引以为傲,所有中国人都应该了解这些名人和他们留下的故事。福州官方除了在三坊七巷建立名人蜡像馆纪念外,还可以将三坊七巷打造为休闲、餐饮、娱乐的旅游步行街,甚至打造成名闻海峡两岸的历史文化古街品牌,吸引台湾同胞到福州旅游,甚至可以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本来文化一词,有其不同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时间中发展而成的,具有历史性(historicity),也是某一族群成员的共同生活与表现方式,具有主体性(intersubjectivity)。文化的创造力既有潜能又有实现;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据此而言,福州文化不但要能延续已有的文化成果,而且要能创造新的文化成果。如果只有延续而无创新,福州文化必致衰微,如果只有创新而无延续,福州文化亦不能辨视出在时间中的同一延续性,失去传承文化的意义。福州文化是福州人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中,表现其创造力的潜能与实现、传承与创新之历程与结果。福州文化应该秉持“以创新为传承”、“以发展为保存”之理念,谋求并建立让福州文化能不断地从“潜能走向实现”之文化环境,让福州文化能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据此而言,三坊七巷有必要进一步打造,以呼应21世纪中国人之寻根意识,吸引人们返回福州,寻根旅游,以便全面认识福州文化,认识福州的特色建筑、民俗技艺、传统信仰、庆典礼俗仪式、歌谣、习俗典故等“福州文化资产”。换言之,福州市人民政府必须整合资源,前瞻规划,以实际规划提供世人认识福州人在语言、传统聚落建筑、手工艺、传统信仰、歌谣、民间习俗、衣裳服饰、饮食等方面之文化特色。特别是地方产业的塑造,常常成为经济活动营造的资源。福州市人民政府或应重视“以文化从事地方建设”之政策,尤其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定义为:结合创作、生产与商业的内容,其内容本质上具有无形资产与文化概念的特性并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而以商品或服务的方式呈现。文化产业应具有“文化”概念的经济活动,文化产业应能反映当代人民的生活模式与价值观。

例如英国从创意、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角度推动了“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1997年英国设立创意工业任务小组,于1998年与2002年提出创意工业图录报告(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英国政府明确指出创意产业政策是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的产业,透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日本从文化产业的内容,亦即产品和服务这个角度来界定文化产业。台湾把“文化”与“产业”结合,是在1995年文建会“全国文艺节”提出的“文化产业化”以及“产业文化化”口号,希望能够将各地区丰富的文化资产,如手工技艺、传统建筑、文化艺术活动等加以整合、强化,借以恢复地区的生机与活力,进而强化竞争力量。台湾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文化产业政策走向,内涵包括了地方工艺、观光、聚落古迹保存、媒体、生活艺术、农渔业、企业的文化赞助等等。

今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变成是地方政府点石成金的依据,经由文化创意的效果,提升地方经济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建立品牌身份认同,改善环境生态等地方发展目标,都将得以达成。因此,福州三坊七巷地区,应该积极推动将创意与传统产业结合的工作,不断举办各项文化与产业活动,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吾人相信,未来三坊七巷文化创意产业之发展,必将带动福州市的繁荣与发展,把福州人过去历史的发展与福州优秀文化的内容再度表述与展示。

三、深化闽台交流

21世纪全球化和在地化已经不可逆转,海峡两岸都要兼顾“全球化”与“在地化”,在全球化中彰显与传扬两岸文化特色。由于两岸同文同种,透过文化方面的交流,既可寻找共同的传统信仰与文化之根,亦可在全球化的脉络中让其复兴。“文化”,就是一个历史性的生活团体表现其创造力的历程和结果。台湾的文化,既源自于祖国大陆原乡,又发展创新而富有台湾独特性。两岸之传统文化在全球化与现代化之下,正快速地变化着,甚至快速凋零。全球化时代,实可以透过回原乡祖地寻根问祖,透过闽台之文化交流,让两岸中国人认识闽台两地文化之传承关系。

现今两岸关系在稳定中发展,两岸官方应该积极推动两岸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两岸民间、企业、学术界或地方政府推动的两岸交流,已陆续展开。吾人认为,继续推动两岸交流与深化两岸文化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不仅两岸的文化一脉相传,都是根出同源。两岸文化的互相交流,可以丰富21世纪中华文化的内涵,双方求同存异,共同致力于创新中华文化,创造不同的中华文化发展典范,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2007年首届海峡百姓论坛举办,许多致力于姓氏文化研究的两岸专家学者,纷纷就闽台姓氏源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交流。在两岸文化交流方面,2008年11月,在福建龙岩召开了客家文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研讨会,台湾有100多人参加盛会,会中还参观邻近地区之客家城市,了解福建各地客家文化之现状,特别是参观了上杭客家族谱馆,永定客家土楼等多处客家胜地。值得一提的是,永定客家土楼群建筑,在2008年7月已经被联合国核定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别具深刻意义。台湾客家文经协会理事长饶颖奇先生还代表该会签订双方交流备忘录,邀请祖国大陆相关客家社团于2009年到台湾参观,同时还邀请上杭客家族谱馆将所收藏之客家各姓氏族谱送到台湾参展。这些展览与交流,均使人们感受到“两岸客家一家亲”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成果。

两岸文化各有特色,可以借交流活动来增进认识与了解,彼此求同存异,丰富两岸文化之在地性与全球性。2010年5月6日,福建永定之客家大型歌舞团“土楼神韵”,在福建省副省长叶双瑜的带领下,在台北县展开免费表演,吸引了许多客家乡亲到场观赏。土楼神韵歌舞表演,展现客家人在动乱时南迁定居永定的艰苦历程,剧目分“筚路蓝缕”、“硕斧开天”、“客家灵秀”及“四海流芳”四部分,充分展现客家人的土楼风情及传承。许多台湾人初次见到那么大型、庄严、气韵无穷的客家风情歌舞,感受到了来自于原乡的远古心灵的呼唤,都被深深地震撼了。

表演前,福建省长叶双瑜先生率福建部分县市首长拜会台北县长周锡玮及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吴伯雄表示,两岸三通原本可能在十几年前辜汪会谈后完成,台湾有机会成为亚太营运中心,如今不能再自我闭锁及边缘化,一定要向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全世界跨出去。福建距离台湾很近,有直航又有“小三通”,希望能多开放来台人数。叶双瑜表示,一到台湾就感受到热情及浓浓的乡情、友情,盼望台湾同胞能多到原乡看看,以增进两岸文化交流。福建省龙岩市长黄晓炎先生,也访问了台北县的客家园区。台北县“客家事务局”与龙岩市,也共同在三峡客家文化园区,举办福建省客家土楼摄影展,展出数十幅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客家土楼摄影作品;龙岩市长黄晓炎到场主持揭幕典礼,并表示未来两岸将多合办客家文物相关展览活动,深化两岸文化交流。这样,不仅有助于两岸文化之传承,亦可活络各地之文化。

2011年6月11日,第三届海峡论坛在厦门召开,作为祖籍地的福建省漳州市也迎来1650多名台胞,展开恳亲联谊、商会交流、乡镇对接等民间互动。在当日下午举行的第三届海峡论坛漳州新闻发布会上,漳州市副市长王耀泉介绍说,漳州市主办或承办的分项活动具体有五项:第二十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商会经济论坛、海峡两岸武林大赛、两岸特色乡镇交流对接活动、两岸家庭联谊活动。同时,漳州市还配套举行第十五届漳台经贸恳谈会,作为海峡论坛漳州活动的子活动。两岸特色乡镇对接活动中,共有17对漳台乡镇对接交流,部分对接乡镇将开展实质性洽谈对接,如项目投资、乡村旅游等。

此外,第三届海峡论坛海峡百姓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两岸姓氏文化交流研讨会”,也在福建举办。来自台湾50多个姓氏150多个宗亲会和社团代表以及两岸的宗亲贤达300多人齐聚泉州,共同就两岸姓氏文化进行深入交流研讨。海峡两岸姓氏源流研究社团长期交流合作协议书就在研讨会上签订。闽台两地9个姓氏源流研究机构,也共同签订了海峡两岸姓氏源流研究社团长期交流合作协议书。这标志着两岸宗亲交流由纯民间交流逐步向社团组织的交流协作迈进,这将促进海峡两岸姓氏源流研究正常化、常态化、基层化、制度化的交流。第四届海峡论坛也于2011年6月在福建各地举行,继续创造了海峡两岸良好的文化交流局面。

闽台两岸同胞以血缘为纽带,以姓氏源流研究为基础,以两岸百姓为主体,共同创建了海峡百姓论坛平台,多次开展民对民、姓对姓同宗亲情的联谊活动。今后,将进一步增强闽台民间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民间交流。特别是2011年3月大陆已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这将进一步凸显福建的优势与潜力,促进台商投资福建,集聚海西创业。在海西效应拉动下,上半年台商到闽投资强劲增长,不仅新设台企资金规模明显大于去年同期,台商投资规模日益扩大,而“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将是两岸签订ECFA后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四、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促进国家统一

2008年之后,两岸政治关系面临新的局面,两岸逐渐在稳定中发展和谐关系。2008年北京奥运,是首届在中国成功举办之奥运,中国的实力与奥运成绩让世人刮目相看。2009年,大陆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海内外许多侨胞无不欢欣鼓舞,不少台湾同胞也到北京参加盛会。中国崛起的事实,大大地振奋了中国人的心灵。就中国统一问题而言,20世纪两岸分裂,引发出两岸对峙之局面,如今这已成为历史,目前两岸逐渐回归到中华民族之振兴与中华文化之发展上,共同探讨与追求两岸和平发展与统一之问题。

从中华民族21世纪的发展愿景来看,追求中国领土统一与国家的富强,不仅是许多客家爱国先贤的愿望,也是怀抱文化意识的客家人之愿望。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应明白:1840年以来,积弱不振、列强侵凌的中国,已成为过去;中国人应该以史为鉴,记住教训,唯有统一、富强、民主、和平、繁荣的中国,才是中国人之福,才是全世界之福。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应以恢弘的气度,秉持文化意识,谋求两岸之和谐关系,求同存异,实现以和平方式统一中国、振兴中华民族大业的美好愿景。

两岸人民必须相互提醒,有责任共同传承中华文化。闽台两地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继续深化两岸文化交流,有助于塑造两岸的和谐气氛,为两岸关系的改善提供有利的条件及环境。海峡两岸应该和平相处、谋求互动,特别是在九二共识与一个中国的原则之下,两岸和谐地长期发展下去,两岸人民相互尊重,交换意见,化解隔阂,一定可以为未来的和平统一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为两岸和谐发展与终极统一做出贡献。根据过往两岸文化交流之经过,深化闽台文化交流,除可继续召开两岸学术研讨,深化研讨两岸诸多文化相关议题之外,亦应继续推动两岸文艺、民俗之交流。福州是台湾原乡民俗与文艺的源头,多举办文艺与民俗活动,有助于正本清源,认识福州民俗文艺之美。尤其今日中国大陆正加速“海西经济区的发展”,海峡西岸的福州已经有直航班机,福州三坊七巷文化产业潜力丰富,可经由创意化发展,提升其附加价值,以现代科技,提升产业质量与竞争力,发挥创新、创意与创业精神,带动海西地区产业之振兴。

五、结论

一国有一国的发展战略,一地有一地的发展战略,海西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是带动全中国发展的领头羊。中国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今后几十年,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和平发展。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必将给全体中国人民带来福祉。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但在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决不妥协。今后中国推动改革开放大政方针:一、将继续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发展仍是中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二、继续深化体制改革;三、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四、发展教育科技;五、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1979年后,中国采取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至今已经获得骄人的成就。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如今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大国之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给中国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事实。当全球金融风暴发生、欧盟国家发生债务危机、美国也因预算赤字庞大、金融出现困境之际,全球都冀望中国之金融援助,更可看出中国经济对稳定全球金融与经济秩序可能做出的巨大贡献。

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20世纪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大门,中国入世已重塑了世界经贸格局。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按汇率法的GDP计算)已升至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总量比重升至超过9%。中国入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促进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入世后在经济增长、工业化、现代化、提升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等方面都取得跨越式进展,成为经济大国,使世贸组织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体系。同时,中国入世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入世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和机遇。

然而,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有助于世界,但是国际霸权国家仍不时高喊“中国威胁论”,美国更不时干涉中国内政,逼迫人民币升值,不愿见到中国成为经济大国的事实。许多国家对中国仍怀有戒心,不乐见中国的经济成长成为外汇大国。例如国际上已经有世界贸易组织(WTO),也有欧盟(EU)或八大工业国家(G8或G20),也有APEC组织,但是美国为了抗衡中国,仍处心积虑筹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想结合日本及其他国家来制衡中国,争夺亚太经贸盟主的主导权。TPP是由APEC的四个成员新加坡、智利、文莱及新西兰发起,2009年,当全球金融海啸后,美国加入并主导了谈判。2011年TPP在美、日两强推动下,已有10个成员、经济规模占全球三分之一,将影响亚太整合趋势,更可能成为新世代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平台与未来贸易协议模式。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表示,中国的经济至少还能高速发展20年,到203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可能达到美国的50%,总体经济规模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可能达到美国的两倍,成为世界经济最强国。但同时要慎防中国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系消失。林毅夫也强调,应该将中国经济发展与文化复兴紧密联系起来。中华历史上的经济基础、经济与政治组织方式均在变化,但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是中国数千年未改变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价值;以“仁”为核心的伦理价值的中国文化,有可能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复兴。依此而言,要综合与重构现代中华文化的意义,必须先对中华文化传统进行“过滤”,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文化产物,而两岸之中华文化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资产。

总之,21世纪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福州亦应该建构一套文化发展策略,在寻根热之今天,福州除加速经济建设之外,亦应该加强三坊七巷的文化建设,充分展现福州文化中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资产。同时亦应该加速规划福州三坊七巷文化观光旅游路线,借以吸引台湾人、全球华人或福州裔孙回原乡寻根问祖,让后裔乡亲,深度认识福州文化之美。吾人衷心冀望,今后继续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台湾人回祖国寻根之行,更将持续扩大。闽台两地亦应深化文化之交流,双方相互借镜,求同存异,以多元一体的胸怀,传承优秀之中华文化,促进国家的大一统,达成中华民族之伟大振兴。

参考书目

一、专著

[1]沈清松:《解除世界魔咒——科技对文化的冲击与展望》,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4。

[2]吴密察编撰:《台湾通史——唐山过台湾的故事》,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3。

[3]周钟瑄:《诸罗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41种。

[4]广东丘逢甲研究会编:《丘逢甲集》,长沙,岳麓书院,2001。

[5]陈运栋:《客家人》,台北,联经,1977。

[6]陈其南:《清代台湾社会结构的变迁》,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49期,1981。

[7]陈其南:《清代台湾社会之汉人结构》,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硕士论文,1975。

[8]苏明如:《解构文化产业》,高雄,春晖出版社,2004。

[9]黄荣洛:《台湾客家传统山歌词》,新竹,新竹县文化局,2002。

[10]许瑞浩:《清初限制渡台政策下的闽南人移民活动》,台大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88。

[11]杨绪贤:《台湾区姓氏堂号考》,南投,台湾省文献会,1979。

[12]刘兴唐:《福建的血缘组织》,台北,《食货》半月刊4(8),1936。

[13]刘还月:《台湾客家族群史:移垦篇上》,台湾省文献委员会,2001。

[14]徐博东、黄志平:《丘逢甲传》,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003。

[15]黄遵宪:《人境庐诗草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6]蓝鼎元:《经理台湾疏》,《平台纪略.卷3.附录》,台湾文献丛刊第14种。

二、期刊论文

[1]刘焕云:《定光古佛信仰与客家文化交流》,收于《海峡两岸定光古佛文化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6月12~14日。

[2]刘焕云:《全球化时代客家文化与两岸和谐发展之研究》,收于《客家文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研讨会》,2008。

[3]刘焕云:《论两岸定光古佛信仰与客家文化交流》,收于《海峡两岸定光古佛文化研讨会论文集》,2011。

[4]陈支平:《客家源流新论——谁是客家人》,台北,台原出版社,1998。

[5]陈运栋:《三级古迹新埔刘家祠的历史研究》,收于刘宁颜主编:《庆祝成立40周年》,1988。

[6]黄子尧:《迁徙与认同问题的皈依》,2008。

[7]许瑞浩:《清初限制渡台政策下的闽南人移民活动》,台大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88。

[8]蓝厚理著,吴密察、蔡志祥译,《1895年之台湾民主国——近代中国史上一段意味深远的插曲》,收于黄富三、曹永和主编:《台湾史论丛(第1辑)》,台北,众文,1980。

[9]张淑君:《文化产业的理论与实践》,台中,中兴大学农村规划研究所,2004。

[10]郭进宗:《台湾都市现在文化产业发展之研究》,台中,中兴大学都市计划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

[11]董树宝:《试论创意产业的历史变迁与基本属性》,《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19(4)。

[12]丁雪莲:《长沙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湖南,湖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7。

[13]于国华:《文化.创意.产业:十年来台湾文化政策中的产业发展》,收于《今艺术》,2003。

三、报纸

2010年5月7日,《台湾联合报》A9版。

2010年9月24日,《台湾联合报》头版。

2011年11月6日,《台湾联合报》A2版报导。

2011年11月14日,《台湾联合报》A2版报导。

同类推荐
  • 道宋

    道宋

    汴水如墨,烟云色,良人随风而逝。残垣之处,却还有,故国筝琴萧瑟。狂澜惊现,烽烟四起,蹄声震霄汉。残阳似血,斜照烈士头颅。无奈百载蹉跎,北望燕云兮,金瓯独缺。冲冠一怒,执长槊,搅动血海翻腾。回首凭栏,长啸如哀歌,岁月蹉跎。泡影几许,随我吃茶去也。——《念奴娇—吃茶去》
  • 三国之宿命轮回

    三国之宿命轮回

    万世的轮回能否换来这一世的相遇?一笑倾国在笑倾城的绝世美人,一骑当千笑对万军的绝世猛将,运筹帷幄的智计谋臣已经那遍布山河的纷争战火共同铸就了这一场乱世的悲歌!应龙为寻找挚爱之人女魃在黄泉冥海散去神力堕入轮回,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一直深爱他的黄帝之女雪若,水神之女洛水仙子凝霜白虎族圣女云罗都为了他一同散去了神力只为与他相见,那一世他未能与她们相遇。而她们也注定了在乱世之中夭折。这一世又将是怎样的开始和怎样的结束??
  • 江山红颜祭

    江山红颜祭

    男儿志,女儿泪,谁的血染红了天下?是江山辜负了红颜,还是红颜误解了江山?
  • 帅气逼人的历史

    帅气逼人的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帅哥,和其他人有着怎样不同的命运?潘安、卫玠、纳兰容若、司马相如、慕容冲、独孤信、兰陵王、韩子高、董贤……每一个帅气的名字后面,都有着一段让后人感叹的历史。本书以嬉笑怒骂的文笔,写了中国历史上著名帅哥的人生经历,嬉笑怒骂,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帅哥史”。
  • 大汉帝国之崛起

    大汉帝国之崛起

    从秦二世末年至汉文帝登基二十多年内,大汉帝国建立初期的重重困难。
热门推荐
  • 警寤钟

    警寤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猎鼠

    猎鼠

    旧历2245人类从莫名其妙的惊恐中醒来,所有的通讯设施全部失灵,所有带电的设备全部损坏不能使用。没有水没有电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人类开始逃离城市向野外乡村逃散,但是人类的噩梦才刚刚开始,无数的生物发生异变,尤其是生存能力强繁殖能力强的鼠族,变异后的鼠类不但体型变大,牙齿、爪子都变的锋利无比有的连体毛都变的和钢针一样。缺少食物的鼠族很自然的把人类纳如食物的行列,全球最少有60%的人类惨死在鼠族的嘴下。面对恶略的环境凶残的鼠族亚洲的的幸存者以华夏族为主慢慢汇聚在一起共同建立了第一座防御城市——开元城。
  • 锋刃血路

    锋刃血路

    借尸还魂复活,走街蹿巷抓鬼镇尸……踏上征途一瞬,灵魂烙下四道煞字:征服!死亡!为报师仇,卷入天界大战……最终战败,被玉帝、如来一众大神,祭出天地杀器,打入虚空。百难千劫,鏖战诸天大陆。当他带领鬼蜮军团,跨越虫洞杀回天界,瑶池已成废墟,山河塌陷、万物凋零,大神及他们的军队竟是踪迹全无……这是用战斗诠释生命,杀戮催生力量,凡人炼狱成神,与神魔怪、诸天强横物种、太空战舰……惨烈战斗的故事。
  • 印度社会述论

    印度社会述论

    本书是系统阐述印度古代-当代社会演变、社会各领域状况的专著。书中对于各方关注的十分复杂的印度的文化、宗教、民族、种姓、语言、人口、阶级、溅民等问题进行了全面介绍和深入剖析。
  • 末日机甲剧本

    末日机甲剧本

    你相信吃西瓜也能穿越吗?阮若水在家吃西瓜意外穿越到末世星球。你相信除了你以外还有其他你生活在不同平行星球上吗?未知的记忆碎片,迷雾重重的将来,怪异的国度,全新的世界,看二十一世纪少女如何在末世生存,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成就一个崭新的世界。
  • 天蝎座之封神

    天蝎座之封神

    天蝎座星神米罗被仇敌封印力量,变成凡人。想要复仇的他只能通过人间的通天塔重回神界。期间结识的呆萌占星师,直男法师,元素枪手,都成为了米罗反攻神界的打手O__O"…
  • 爱上鬼校花

    爱上鬼校花

    古城南到大学报道,结果学校宿舍满员,他们一班被安排到一个残障儿童,而就在这一残障儿童学校,一个月之前刚刚发生一件离奇的死亡案件。死了一个有校花之称的女人,但是在下水道中却流出两段不一样的尸体。上半身是死去校花的,下半身居然是一具腐烂了千年的干尸。而城南在这学校里几次看见一个漂亮女子,后来发现却是已经死去多时的校花。她到底是人还是鬼?紧接着这学校的保安...食堂师傅..老师相继离奇死亡?后来城南发现这学校的底下居然保存着一座古墓.原来这一却的死亡都是源于这座被下了诅咒的古墓。事实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样,是诅咒?还是人为?还是冤魂索命?在调查中城南却喜欢上那已经死去的校花......        
  • 你的天空挂满星芒

    你的天空挂满星芒

    在这挂满星芒的天空下,我们猝不及防的相遇,原来这就是缘。在爱情,梦想发酵的青春里,我们成长收获我们的梦想果实还有不离不弃的陪伴
  •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印光法师振兴佛教净土宗,居功至伟。不争名夺利,不任住持,不收出家弟子,不搞社会交往,终生默默修行弘法。法师一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如一株擎天巨树,以深厚的根基广化穷山瘠土为乐土福地,以广袤的浓荫庇护众生,度无尽众生脱尽烦恼、永得安乐。
  • 梧桐融细雨

    梧桐融细雨

    听,风吹过山谷听,雨落在风中听,云洒落细雨听,那年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