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6100000047

第47章 “新北京”城里的“老北京人”(2)

同时,呈现出由整治龙须沟是否给沟两岸的老百姓带来幸福生活,则成为老舍在剧中(至少是前面两幕)着意渲染的部分。剧作第一幕,程疯子疯疯癫癫唱出“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其实可以看作老舍对于“新北京”的一种期望和愿景,能够让老百姓安稳踏实地过上好日子,仍旧是老舍心中衡量“新北京”或者说“新政权”的重要标准。而且,在前两幕中,政治积极分子的赵大爷和政治上不甚积极的王大妈、丁四、程疯子之间围绕着“新政府”之间的对话、辩驳出现了多次。比如第二幕第一场,程疯子念着被龙须沟淹死的小妞,追问政府能不能修沟,赵大爷说,“咱们的政府是好政府,一定忘不了咱们,一定给咱们修沟”;第三场,丁四向赵大爷埋怨政府还没有来修沟,说:“这个政府是人民的,我倒要看看,给人民办事不办!”赵大爷则立马跟他打赌,当听到工程队已经进驻龙须沟的消息后,赵大爷立即表示说:“你我是人民,政府爱人民,为人民来修沟。”王大妈们对于“新政府”的谨慎态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老舍内心对于新政权认知过程中的那些犹疑和顾虑的反映,这些都可以说明老舍在创作中并没有盲目地去歌功颂德,还是以“新北京”和“新政府”是否给老百姓带来好生活为标准。

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看到,老舍作为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染的知识分子,在他由认可“新北京”继而认可“新政府”的心理过程中,新政府对他的种种“礼遇”老舍回国后不久,就被选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后来又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中朝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印友好协会副会长、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务,拥有了此前从未有过的社会地位和荣誉。,也让他有了深深的“知遇之恩”,用剧中赵大爷的一句台词,就是“政府爱我们,我们也得爱政府啊”。“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传统伦理观念,让老舍对于新政府的回馈更为积极,甚至可以“不顾成败而勇往直前”老舍:《〈龙须沟〉写作经过》,《老舍剧作全集》,第174页。。老舍自己说,创作《龙须沟》是他写作经验中的“最大的冒险”,因为《龙须沟》前后历时两个月创作完成后,现实中的治理龙须沟工程尚还在进行中,最后一场“龙须沟的新沟落成,修了马路”,小杂院变得“十分清洁”,尤其是“满院子被阳光照耀着”的情景,充满了一种乌托邦意味。程疯子最后一段唱词“好政府,爱穷人,教咱们干干净净大翻身。修了沟,又修路,好教咱们挺着腰板儿迈大步;迈大步,笑嘻嘻,劳动人民努力又心齐。齐努力,多作工,国泰民安享太平”,则完全是老舍对于“新北京”和“新政府”一腔热忱的美好想象。

尤其值得注意是,在《龙须沟》中,还出现了“茶馆”的场景。第三幕第一场就发生在解放后龙须沟的一个小茶馆——三元茶馆中,这显然是龙须沟一带规格较低的小茶馆,卖茶也兼卖酒、菜和“低级香烟”。有意味的是,老舍并没有花任何笔墨去呈现这个小茶馆和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密切关联,而是压缩乃至完全删去茶馆的日常生活世界,借助一个突发性事件,将这个小茶馆变成了一个政治教育的课堂。从茶馆的掌柜开始,这个茶馆课堂就定下了说教的基调:“也就是搁在现而今哪,要是在解放以前,别说下雨,就是淹死、砸死也没人管哪!”当遭了暴雨的老街坊们被转移到茶馆时,警察便开始组织他们齐聚一堂,向有些不理解的老百姓做起了说服工作。作为政策代言人的赵大爷此时又开始发挥说教作用,“修沟出了点毛病,政府又这么关心我们,我活六十多岁了,没有见过”,“政府爱我们,我们也得爱政府”。在赵大爷的劝谕下,程疯子、娘子、丁四嫂等人,都积极地加入到了感念新政府的行列中。比较有意思的是丁四这个人物,作为一个解放前的三轮车夫,在解放之后他面临着比较严重的生计问题——即转行。北京市在1949年就已经出台了对于三轮车夫、洋车夫改行的相关文件参见《中共北京市委关于三轮车夫和洋车夫生活问题的处理意见向刘少奇的请示报告(1949年12月31日)》,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48.12—1949)》,第918页。,对于丁四而言,这无疑是断了谋生之路,所以他对新政府一直心存芥蒂,这在第二幕第三场他和赵大爷的对话中即可见出。在赵大爷的劝说下,他参加了修沟,但心里还是觉得别扭,对政府的态度会经常反复。但就在这个茶馆中,丁四反复的性格得到了校正和规训,而校正他的对象正是新政府的化身——警察,在警察同志的一句“丁四哥,这一夜可够你受的”抚慰中,正在闹情绪的丁四突然之间有了觉醒:“同志,就凭您亲自把二嘎子背回来,您叫我干吗,我干吗!”并且在接下来的情节发展中,我们再也看不到反复不定的丁四了,他变成了一个“欢欢喜喜”的“新北京”的工人。这种性格上的大转变,只能归结于“社会主义茶馆”的说教气氛。

由此看来,整部《龙须沟》是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断裂感的。如果说,从最初写作的出发点来说,老舍还是基于一个“老北京人”看到“新北京”的感动,油然而生对于“新政府”的感谢的话,那么到了戏的最后一幕,“社会主义茶馆”的场景以及最后充满乌托邦意味的政治想象,则标志了老舍开始主动摒弃掉作为一个老北京人的眼光和趣味,尤其是舍去茶馆的日常生活功能,让其成为一个充满着政治劝谕意味的“社会主义茶馆”,已经呈现出他对于新政权主动迎合的姿态。1951年年底,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开表彰话剧《龙须沟》,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这显然是新政权对于老舍一种新的身份命名,它在相当程度上规约了此后老舍力图脱胎换骨、争当社会主义新人的心路历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作为“老北京人”的老舍就此销声匿迹,它只是作为一种潜隐的人格蛰伏在老舍的心灵深处,等待着合适时机破土而出。

三、《茶馆》:难回日常

《龙须沟》之后,老舍连续创作了反映“三反”运动的《生日》(1952)、反映“五反”运动的《春华秋实》(1953)、反映青年工人生活的《青年突击队》(1955)和反映“肃反”运动的《西望长安》(1956)等多部话剧。“政治热情激动了创作热情”老舍:《生活,学习,工作》,《老舍文集》第14卷,第328页。,老舍就如同一个勤恳的劳模,在新社会的洪流中不断地追赶着时代,配合着政治。相比较其他作家,老舍算得上新中国成立后的高产作家,但问题是,他显然并不满意这些作品。

很多论者都提到老舍创作《茶馆》前经历的那场反思,其中既有当时“双百”方针时期文艺界短暂的“小阳春”气候的鼓励,更有老舍以一个作家的艺术直觉对于1949年后创作的痛苦反思,包括1956—1957年间由对《西望长安》的讽刺不够而写下的《什么是幽默》、《谈讽刺》、《论悲剧》等文章,这可以说标志了老舍作为一个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他开始思索着如何突破目前的艺术困境。我们应该还记得30年代,当老舍经历了《猫城记》、《大明湖》的双双失败之后,他决定下一部作品“求救于北平”老舍:《我怎样写〈离婚〉》,《老舍文集》第15卷,第191页。,于是才有了《离婚》的成功,可见,北京是他艺术灵感的直接来源。时隔二十年后,面对自身的创作困境,老舍再次转向了北京,在他新中国成立后能够数得上的精品中,《茶馆》和《正红旗下》都无一例外借助了老舍既有的北京资源,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作为一个老北京人的潜在人格也在渐渐复苏。

《茶馆》幕启,就是一派老北京茶馆的盎然气氛:

“这里卖茶,也卖简单的点心与菜饭。玩鸟的人们,每天在蹓够了画眉、黄鸟等之后,要到这里歇歇腿,喝喝茶,并使鸟儿表演歌唱。商议事情的,说媒拉纤的,也到这里来。那年月,时常有打群架的,但是总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调解;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大茶馆特殊的食品,价钱便宜,作起来快当),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总之,这是当日非常重要的地方,有事无事都可以来坐半天。”

“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如某处的大蜘蛛怎么成了精,受到雷击。奇怪的意见也在这里可以听到,象把海边上都修上大墙,就足以挡住洋兵上岸。这里还可以听到某京戏演员新近创造了什么腔儿,和煎熬鸦片烟的最好的方法。这里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一个出土的玉扇坠儿,或三彩的鼻烟壶。这真是个重要的地方,简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

同类推荐
  • 月寒录

    月寒录

    《月寒录》讲述古城漾漾,人随梦行。绕墙三匝仍是城。多少诗意此间萦,只怨西安太多情,细雨绵绵,窗外如岚。书生他乡无心闲。将酒移至无人处,饮到三更独自眠。秋已归来,看西山头上,渺渺一云烟。几经风雨,淡送子夜余寒。问询君子,今宵是否醉西园,浑不知、几杯残酒,饮罢不知何年!却笑秋风,从此一别岸上柳,独享清闲闲时又来镜前,已变朱颜。几愁不断,何人能解此连环。生怕花落花又落,不见去人谁还。
  • 打开文学之门

    打开文学之门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激发了怎样的想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风格有什么不同?如何理解“无言谁会凭栏意”……文学,以独特的语言艺术构筑了异彩纷呈的世界。让我们打开文学之门,由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例子,深入理解文学的内涵,认识文学的功用和审美特性,感受文学的无穷魅力。
  • 小窗幽记(中)

    小窗幽记(中)

    本书分为醒、情、灵、素、景、奇、法、倩等十二卷内容,辑录了晚明清言的精华,体现出晚明清言多重的理想和追求。
  • 这世界,我只喜欢你

    这世界,我只喜欢你

    爱的世界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有一种爱只能在文字里相守。行走岁月感受世间冷暖,在时光的交错中看芸芸众生的爱恨情仇,聚散离合的悲喜是尘世中无法避开的伤口。那些隐藏在微笑的背后的沧桑不为人知,只能用柔软的笔触去抒发一个人的坚强。爱情、旅途都是一个人的地老天荒,这些孤独的吟唱在你捧起的手心勾起如烟的往事……
  • 灵山札记

    灵山札记

    我在岷山东麓的涪江河谷居住到四十年的时候,有朋友建议我应该走出去了。不是走到成都平原或华北平原,而是走到尼罗河、密西西比河、恒河流域,或者是巴黎和布拉格。我也想走出去。未必是定居。走走埃及,走走布拉格,走走巴登,走走彼得堡……换一种地理,感受一下另一种经度和纬度上的日照、湿度和风。也包括人文。
热门推荐
  • 独宠搞笑王妃

    独宠搞笑王妃

    她,本是将军之女从小便可以召唤影卫,而他本是皇亲国戚,却也是噬魂殿的幕后主子。只因一道圣旨两人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大将军之女上官紫汐,冥王轩辕辰逸。。相传大将军之女上官紫汐自七岁以后再没出府,似乎是生命垂危,而冥王轩辕辰逸是当今皇上唯一的兄弟,性格乖张似是断袖。当她遇到他。“这个对她放电的是谁。”只听轩辕辰逸道“娘子身体如此弱,还是别动为好。”说完只剩一阵磨牙声。这是我第一次写文,望大家多包涵。其中可能有些现代元素,望大家不要见怪。
  • 撺花国之起死回生

    撺花国之起死回生

    一个古国,国之圣物撺花锦只为等待凡世里,能够接受起死回生的人。国中众人皆有着奇特的命花,花开人生,花枯人亡,似仙非仙,似人非人。美貌的国人,守着国之奇特而严苛的国规,等待着国外拯救他们的被拯救的人。这个人在何处?又将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谁又会是这个人?
  • 万世宠妃

    万世宠妃

    她,孤女,为人谦和有礼,就在即将嫁给男神之际意外早逝!他!轮回太子!鄙视人类到极点!机缘巧合!你是我的猎物别想逃!岂止一世可以!轮回三部曲第一部万世宠妃!
  • 东华大陆之帝国飘摇

    东华大陆之帝国飘摇

    架空历史小说,主要描写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故事。金戈铁马,气吞山河;泱泱大和,共赴国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热血、忠勇、谋略、爱情一个都不少。新人首发,多多支持。
  • 恶魔校草遇上小甜心

    恶魔校草遇上小甜心

    他和她是青梅竹马,她因一些原因,在国外生活了几年,再回国,他已变了许多……
  • 这里曾经是汉朝2

    这里曾经是汉朝2

    本书是该系列的第二部,书中从刘邦诛杀彭越写起,到汉朝两大外戚窦婴与田蚡相斗至死为止。刘邦崩后,吕雉趁势而起,扶持吕氏外戚,危及刘氏天下。在此关键时刻,谋士陆贾向权臣陈平献计,联合武将周勃,准备伺机而动。果然,吕雉一死,汉朝群臣及刘氏诸侯,合力诛吕。在这场纷乱的权争之中,守柔的代王刘恒成了最大赢家。一个旧时代结束了,一个所谓的盛世“文景之治”,在流血的战斗中冉冉升起。
  • 龙魂飞车

    龙魂飞车

    九度空间,太基大陆,这里是飞车的世界,车手凝源力而修行,达三星乃称骑士,骑士习战技,裂天地,争做无上强者。少年雷诺,拥龙魂,控二重身,座下紫金飞车,横扫各大赛道,灭天才,踏妖孽,夺巅峰荣耀……
  • 绝色黑道皇妃

    绝色黑道皇妃

    她是混黑社会的,某天,华丽丽滴穿越了,一醒来,就面对一张俊美如斯的脸,一双阴鸷怨恨的眸,肚子里还带着个球,连孩子的父亲是谁都不知道,天哪!这都是什么事啊?(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长门孤寂无人可伴终逝

    长门孤寂无人可伴终逝

    都说自古无情帝王家,可又有知道,身在帝王家的人,面对感情,其实最为珍贵,他们也想真正爱一个人,不辜负她。可他们做不到,他们的身份,责任,无一不阻碍着他们。愿只愿,来世莫入皇家门,莫做皇家人。
  • 异星空幻想

    异星空幻想

    异世界大冒险·超级的异能者·异能力:掠夺-吞噬(能把别人的能力变成自己的哦)潜力等级:MAX#爱好:美女#禁忌:别把我逼急了,我爆发就大锅了!(异能力融合觉醒,自己也控制不了*潜意识控制)本小说写的是刚觉醒异能的我,被伏击并传送至平衡世界中,在一个充满各种神奇力量的世界中冒险,所经历各种事物。本书美女会有的(好多),实力会有的(特别是能力融合的时候),势力会有的···.伴随我的旅途的成长,敌人会越来越变态,自身能力会越来越多,实力就越来越强!最终·神之降临本书适当YY,爱好美女,能力会多得变态。想看到更多更新奇有趣的事物请支持·小宝,有人欣赏小宝才会每日更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