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98900000009

第9章 之三

“原文”

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睑,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译文”

古代善于反复详审的人,可以透过隐秘玄奇而获得实情。对方的变化是适当的,因而能周密详细地掌握,不详细调查了解,得到的情况就不清楚,得到的情况不清楚,奠定的基础就不可靠。对方讲话的形貌与比较的事例变化了,一定要有反诘之词,让对方先说,我然后静听对方答复,想要对方发言自己反而保持缄默,欲使对方张开反而自己收敛,欲达到高大反而表现低下,欲获取反而先给予。想要开启实情,可以设象比引动对方,再以此考察对方言辞情况,与对方心理契合发生呼应,就能得到真实情况。可以从这条线索开始,也可以从那条线索开始,或者以谈论事奉君主的事开始,也可以从谈论治理民众的事开始。这是为了考察其中的真实与虚伪,了解其中相同与相异之处,弄清是实情或是欺诈。举止行为、言语或缄默,与此相关,喜怒情绪都可以从这里见到端倪,都是事先定于情再作出法则。以反求复,观察对方情之所托,都是用这种方法。听言之道,自己先要平心静气,以听取对方的言辞,观察事理,议论万物,分辨雄雌。所谈的事虽然不是当务之急,从表现出的细微之处可以了解总的变化。听取对方言辞以揣测对方实情,就像进入对方心中一样;估量对方能力,犹如引弓发矢一样猜中对方意图。像合乎符验一样不失基准,如同螣蛇所指祸福一样准确,好像后羿射箭一样无不命中。

“事典”

武王伐纣顺人心

周武王一直等待时机讨伐商纣。为了刺探殷商的虚实,他不断地派探子去朝歌刺探情况。讨了一段时间,探子回来禀报说:“殷商大概要出现混乱了!”

武王问:“混乱到了什么程度?”

“邪恶的人胜过了忠良的人。”

又过了一段时间,探子回来报告:“殷商的混乱程度加重了!”

“还是没有达到极点!”武王又摇头说。

过了一阵子,探子回来禀报:“殷商的混乱已经很厉害了!”

“老百姓已经都不敢说怨恨不满的话了。”

周武王一听,高兴极了,说:“灭商的时机终于到了。邪恶的人胜过了忠良的人叫做暴乱;贤德的人都出逃在外,叫做崩溃;而老百姓不敢讲怨恨不满的话,那就说明是刑法过于苛刻了。殷商的混乱已经达到了极点。这才是我们出兵的好会呀!”

于是,周武王挑选了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为先锋,会合诸侯约定以甲子日为周武王率领大军前进,纣王派了胶鬲前来刺探军情,周武王接见了他。

胶鬲问:“您率领大军这是要往哪里去?我这次率领大军讨伐商纣。”

“将在甲子日到达殷都郊外。你就如实去禀报纣王吧!我不会食言的。”

胶鬲走后不久,天空下起了大雨,日夜不停,周国大军前进很困难。周武王下令,将帅们都请求说:“士兵们都已经很疲惫了,请大王让他们停下来稍微休息一下。”周武王叹了口气,说:“我何尝不想这样呢?但我已经让胶鬲把甲子口到达殷都郊外的消息禀报给纣王了。如果我军不能在甲子日按时到达的话,纣王会认为胶鬲欺骗他,那么按照纣王的性格就一定会杀他。我下令全军加速前进不是为了别的原因,是为了救胶鬲的命啊!”

周武王的大军果然在甲子日抵达了朝歌的郊外,这时殷商大军已经先摆好了阵势。两军一交战,周军势如破竹,殷军大败溃逃。结果周军一举攻入朝歌,纣王被迫纵火自焚。

周武王进入朝歌以后,听说有个德高望重的人,便亲自去拜访他,向他请教殷商之所以灭亡的原因。

“您如果要想知道这一点的话,那就请您在明天中午的时候再来吧!”那个德高望重的人回答说。

周武王和周公旦第二天提前去了,却没有见到他。周武王觉得非常奇怪。

周公旦思考了片刻,说:“我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他真是个君子啊!他本来就采取了不亲近自己君王的态度,而现在又要把自己君王的坏处告诉您,他是于心不忍呀。至于约定了日期却不如期赴约,说了话却不守信用,这正是殷商之所以灭亡的原因。他已经用这种无声的方式告诉您殷商灭亡的原因。”

景公伐鲁

《晏子春秋·内篇》里记述了景公伐鲁的一件事。

齐景公伐鲁,接近许城时找到一个叫东门无泽的人。齐景公问他:“鲁国年景怎么样?”东门无泽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些别的事:“背阴的地方结冰很厚,连河底都冻了;向阳的地方则结冰有五寸厚。”齐景公没有理解对方的回答,就去问晏子。晏子告诉他:“您问他年成收入怎么样,他回答结冰的情况,这说明他是一个合乎礼的人。背阴的地方结冰很厚,连河底都冻了;向阳的地方则结冰有五寸厚。这说明鲁国的节气正常,该热就热该冷就冷。节气正常说明政治平和,政治平和则上下团结,上下团结则年成很好。年成好则收入高。他的话里有这些意思:鲁国的粮食充足,群众团结,您要是讨伐他们,恐怕会把齐国军队搞得很疲惫也不会有什么收获,这和您的想法差距较大。请您对鲁国以礼相待,平息两国之间的怨恨,遣返他们的战俘,来表明我们的好意。”齐景公就不再打算伐鲁。

在这里,东门无泽的回答很含蓄,并没有直接劝齐王不要进攻鲁国,而是通过言其他而让对方明白他的意思,避开了顶撞齐王的局面。当然,在使用这种策略的时候要考虑对方的理解力,本篇中的齐景公并不能理解东门的意思,好在有晏子读懂了他的意思,因此他的劝谏目的达到了。

李倓的忍让

唐肃宗的第三个儿子李倓有大将之才,他果敢英武,腹有谋略,待人诚恳,在唐肃宗的儿子中,他是最杰出的一位。

安史之乱发生后,李倓保护爷爷唐玄宗向四川撤退,途中遭敌来袭,李倓拼死力战,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将士们因此对李倓敬畏有加,连唐玄宗都对他爱怜不止,常对群臣说:

“建宁王平日谨慎自爱,危难时不避凶险,智勇绝伦,李唐江山后继有人了。”

建宁王李倓也为时为太子的唐肃宗看重,他在诸子面前夸奖李倓,还特意对长子广平王李俶说:

“你身为长子,本该成为众兄弟的榜样,你现在平淡无奇,不思进取,将来何以服众御民呢?”

广平王李俶心中不快,对兄弟李倓也态度冷淡下来。

建宁王李倓对此浑然不觉,他处处显露风头,一点也没有避让的念头。熟知宫廷内幕的一位宦官和李倓友善,他一次对李倓说:

“王爷深受皇上和太子的器重,以小人看来,这未必是吉事,王爷还不觉吗?”

李倓一惊非小,责怪说:

“我尽心做事,并无私念野心,有什么不妥吗?”

那个宦官说:

“正因王爷不觉,小人才要提醒王爷。王爷毕竟为太子的三子,今日立下大功,人所敬重,可知身为长子的广平王心有何想呢?他是将来的储君,自怕你受宠太过,夺了他的大位,他一定会陷害于你。好在事情才刚刚开始,如要平安去祸,王爷当推功自谦,凡事以广平王为先,这样你们兄弟就不会相残了。”

李倓没有尽信,他质疑说:

“我们兄弟一向友善,如今国家有难,做兄长的真的会怪我建功?我若不尽心力,是对皇上和父亲的不忠,这可以吗?”

宦官急切道:

“宫廷之争,何分父子?小人不忍王爷不悟结怨,这才冒死直言。王爷时下功高,已成众矢之的;今非昔比,王爷自该为己打算,以保万全。”

李倓不久果被人进谗,且广平王李俶也当面对他冷嘲热讽。李倓这才感到那个宦官所言非虚,开始极力让功自敛了。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决定对叛军展开反击。他欣赏李倓的才能,准备封李倓为天下兵马大帅,让他统领诸路军马向东征伐。

唐肃宗的谋士李泌不同意他的安排,他向唐肃宗说:

“建宁王确是帅才,才堪大任,可事情一牵扯到权位,就不那么简单了。天下兵马元帅位高权重,一旦建宁王身任此职,不仅广平王不服,只怕群臣也会猜疑陛下心有所属,无端生事,这样朝廷就难安了。”

唐肃宗漠然道:

“你想得太复杂了,何至于此呢?广平王为嫡长子,自该由他继承皇位。建宁王能征善战,由他领军再合适不过,朕这是因材施用,岂有他意?”

李泌反问说:

“陛下无心,他人也会无意吗?一旦建宁王担任兵马元帅,邀宠者便会趋奉他,广平王便会忌恨他,别有用心者便会违逆他,如此下去,人为私利,各结死党,攻伐不休,以往太宗的‘玄武门之变’的事就会重演。无论他们兄弟谁胜谁败,都是陛下所不忍看到的,陛下岂能种下此患?”

唐肃宗马上醒悟,于是任命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

诏命下来,有人替建宁王李倓打抱不平,说皇上不用李倓这个最佳人选,于国于私都是不公。不想李倓不怨反喜,他忍让而平静地对人说:

“我命里不该位居广平王之上,广平王如今心满意足,我就平安了。与其身居高位直面凶险,何如不涉险地呢?”

同类推荐
  • 加缪的思想世界

    加缪的思想世界

    这是一部围绕阿尔贝?加缪思想展开的文学批评著作。在全面梳理其文学创作、哲学思辨、伦理实践以及社会活动之轨迹的基础上,通过话语分析、语境还原与文本批评,对20世纪法国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展开了尽可能细致、深入的评论与诠释。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本书第一编是“现实主义原则的特点”。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章中,著者认为,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是从许多非常相近的文艺创作经验中抽取出来的对于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基本实践原则,这就是客观真实地再现现实。
  • 菜根谭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万历年间隐士洪应明的一部语录体著作,集儒、释、道三家之思想精髓,涉及修身、处世等各方面内容,雅俗共赏,受到了文人学者和市井阶层的广泛欢迎,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按照为学励志、齐家治国、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若干主题,对《菜根谭》原作进行重新编排,加以现代文翻译和评析,并精心选取任伯年、吴观岱、程璋、徐悲鸿、陈少梅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作插图。希望读者能在文与画的双重熏染中,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
  • 读哲学

    读哲学

    本书是解读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经典力作,内容涵盖中外著名哲学大师的传世力作,所传达的哲学思想和指导意义可谓是最权威、最丰富的。书中以国内外众多哲学家的著作为主,深入分析人性、生活、事业、社会等几方面的意义与精神,本书虽讲哲学,但并不枯燥乏味,书中语言生动质朴,逻辑性极强,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其中的理论指导意义是通俗易懂,很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的。本书可谓是集众家哲学理论为一身,读者每天阅读一篇,久而久之必能获益匪浅。
热门推荐
  • 复仇死神

    复仇死神

    五年前,他落荒而逃,五年后,他浴血重生,从世界那黑暗的一面归来,他,只为复仇而来然而,一场场阴谋的到来,使他为了保护自己的爱人,不得不展现出他死神的一面。
  • 妙道,如是我闻

    妙道,如是我闻

    轮回?我们所不明白的事情不仅仅是轮回,而是生活中的轮转与命运的安排
  • 少年游仙记

    少年游仙记

    万物分七道,畜、人、异、鬼、妖、精、神,自有轮回,难有越界。道有创世原规,下道可上视两道,上道下视则无阻,因而神游七道。一介凡夫肉胎-谷冬,却因会巫术的爷爷,而踏上了发现七道的坎坷之路。(不建议迷信者阅读,本书故事情节纯属虚构。)
  • 东汉之寒门

    东汉之寒门

    南宫寒穿越到西汉末年,阴差阳错下成为一个卫戍边疆的小卒,非凡的箭技让他渐渐声名鹊起……而星象的预言,真的会应验在他身上吗?这里有致力改革的王莽,一心复汉的刘秀,还有绿林始祖王匡,如今多了南宫寒,历史会改变吗?这里有端庄秀丽的阴丽华,废后善终的郭圣通,智勇坚毅的刘伯姬,她们的命运是否又会不同?云台二十八将,各路割据势力,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却也是个群魔乱舞的年代。“什么,秦始皇焚书坑儒是魔门所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儒家报复?”“什么,王匡就是魔门门主?”……“你们都是寒门子弟,而从今天起,你们将是我的寒门弟子。”乱世中披荆斩棘,只为生存。
  • 渣男复活记

    渣男复活记

    网络可真是个好东西,哥们我想跟谁聊就跟谁聊,呵,你以为我看上你了嘛?这女的也真够傻的,约你出来你就出来啊?也是,我太帅了,景天自恋的笑开了花。。。
  • 青春独爱

    青春独爱

    青梅竹马,在别人眼里是多麽的美好。但是,对于年小锦来说这就是上辈造的孽。历绍南,年小锦的竹马。对于年小锦,历绍南的映像就是蠢,蠢,再加蠢。厉家和年家是世交,从年小锦和历绍南出生的那一刻,两家人就把他们的命运绑在一起。厉家把年小锦当儿媳妇,年家把历绍南当女婿。所以,每次年小锦在历绍南那里被骂蠢的时候,厉妈妈总是第一个站出来说话的。“再蠢也是你媳妇儿”年小锦沉默了:厉妈妈,我可以认为你是在夸我吗。。
  • 男性心理学

    男性心理学

    本书分别从男人的角色、生活、做事、处世、社交、婚恋、成功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了男性在人生各方面、各阶段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对男性的心理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 琼雪

    琼雪

    “天煞妖星,你能给我力量,却不能给我温暖,”慕容裳看着那个远去的白影,冷言道。他,一个让她感觉到温暖的男人;她,许以他一生幸福的女人。两人兜兜转转,爱过,恨过,命运给他们开了一个太大的玩笑。到了尽头,一场力量的爆发,他们,又该何去何从,无人知晓…
  • 混元剑祖

    混元剑祖

    恒天世界,宗门林立。以道门,佛门,巫门,魔门,灵门所统领的五大门派为首。世间皆以修练灵力(金.木.水.火.土.风.雷.冰.阴.阳)为主。剑。在他门眼中被视为法宝。现代剑术大师郭少枫,来到了这个世界。揭起了剑修的风暴。
  • 九尾龟

    九尾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