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600000045

第45章 宗教意涵(3)

在《中国儒教史》自序中,李申明确指出,被学界长期讨论的天人关系,其实在古人心目中,本来就是神人关系。最初中国的宗教与世界上的其他原始宗教并无什么不同,只是到了商周之际,一些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促使周人意识到“天非虐,唯民自速辜”(《尚书·酒诰》),即人的命运实际上是由自己的行为造成的。这是否意味着就是无神论了呢?李申认为“当后来的人们看到中国古人谈论人的命运由自己造成的时候,常常误把他们当作无神论者,事实上,在他们的意识中,自己的行为只是自己命运的先决条件,只是讨好上帝鬼神的必要条件,其结果如何,是要由上帝来决定的”。显然,自己的命运由自己主宰,但仍然不是无神论。这一思想线索一直贯穿于儒教发展之始终,所以,说“儒教是教”并不因为其主张尽人事而不能成立。

第三节 “天”与“天人之学”

郝大维、安乐哲太过强调中国哲学的特殊性,乃至认为中西哲学的主要范畴均不具有可比性。他们否认儒学的超越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天”作为儒学的核心概念,并不具有超越性。由于“天”不具有超越性,所以,儒学缺少某种超越的参照,人们必须依靠他们的关系的高尚,以作为完善的资源。他们认为:“天”是由持续发展的文化所产生的、聚集的精神性。他们举证“天”有如下属性:(1)“天”既是世界呈现的样子,又是它何以如此的原因;(2)“天”是自然;(3)“天”有人形,这意味着它与神话即历史论的发生、演变过程有密切的联系,而这种神话即历史论是中国祖先崇拜的基础;(4)“天”不仅在文化上是独特的,而且也有地域性;(5)最后,“天”不说话,但却通过神谕显灵、灾变等与人进行交流。

在这里,“天”之根源性、神性意义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知道,“天”在中国人心中并不仅仅是指自然界,而是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根源性存在。自古以来就有“天佑大德”、“以德配天”之说。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权,都自认为来自天之所命,史书记载受命君主几乎在降生时均有种种神迹的出现。农业收获与作战之中,也屡屡有天相助。就儒家而论,“天”也是有意志的,它代表人所不能控制的神秘力量。孔子在面临困境和高徒颜回去世时,就发出对“天”的感叹。《礼记·郊特牲》云:“万物本于天,人本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礼记·礼运》认为人事是以天为本的:“礼必本于天”,“政必本于天”,而且,“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人的命运虽然有赖于人事修为,但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又不完全是由人自己所决定的。

在《尚书》、《诗经》、《左传》中,保留了不少宗教神性意义的或权威意义的人格神的“天”的资料。在《诗经》中,也保留了不少人们怀疑权威意义的人格神的“天”的资料。

《论语》中有关“天”的看法,也比较复杂,既有宗教神性或主宰意义的“天”,有形而上的“天”,有道德义理的“天”,有自然的“天”,也有偶然命运的“天”。以下我们稍微详细地讨论《论语》中的“天”。

第一是命运的“天”。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孔子学生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而我独独没有。子夏说:我听人家说过,人的生死、富贵,听之于命运,靠天的安排。一个君子严肃敬业,谦恭有礼,在四海之内,到处都有兄弟,哪里会犯愁没有兄弟呢?从全章来看,子夏并不相信命运之说。但他引用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一句里的“天”与“命”都具有偶然命运的含义。

第二是自然的“天”。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行不言之教。子贡说,老师要是不说话,我们做弟子的如何继承、传续老师的思想呢?夫子说,老天爷并不说话,不发号施令,然而四季照样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呢?

在这里,“天”是指的自然之天。

第三是道德义理的“天”。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卫灵公的权臣王孙贾暗示孔子,与其巴结卫灵公,还不如巴结我。于是孔子有此一说。孔子的意思是,若是做了坏事,得罪了上天,就不必再祈祷了,巴结谁都是不行的。在这里,孔子承认天的权威,同时,此句又有人的行为如不合于天(天理),祈祷也没有用的意思。

故这里的“天”,可以说是道德之天或义理之天。天不是一个可以取媚的对象,而是价值的源头。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桓魋(狋狌í)即宋国的司马向魋,宋桓公的后代。“其”是表测度的语气词。其如予何,又将拿我怎么样呢?孔子师徒到了宋国,宋司马向魋想杀孔子,孔子坦然自处,说:“老天既赋予我这样的美德,向魋又能对我怎么样呢?”此处的“天”,已不是主宰之天的天帝,而是义理之天的天道。孔子自信有德,德来自天。

第四是自然之“天”与道德义理之“天”的交叉整合,不是纯自然的也不是纯道德的“天”。

天有创造精神,是万物的创造之源,但采取的却是默运的方式,而不是强行干预的方式。“天”的这样一个品格,也赋予了人类,特别是圣人。“子曰: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论语·泰伯》)“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这是说,尧、舜都是以天为法则,无为而治的。孔子赞颂尧舜,发挥“天”的非人格性的观念。孔子回答鲁哀公问“君子何贵乎天道”时指出:“贵其不已……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礼记·哀公问》)这里看不到天的意志对于自然人事的干预,“无言”、“无为”的自然之“天”与“天道”按自己的秩序运转,生成长养万物。同时,这种“天”是圣人的榜样,是道德的根源与根据。

第五是保留有宗教神性或主宰意义的“天”。

孔子也是凡人,也发脾气、发牢骚,呼天叹天。如一次孔子大病,子路私下让孔子门人筹组治丧处,但按当时礼制,只有诸侯身份的人才能由治丧处料理后事,有些卿大夫僭行此礼。孔子病好后,对子路弄虚作假、违背礼制的行为不满,说:“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我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吗?有一次孔子去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南子名声不好,子路很不高兴,孔子就发誓说:

“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我如有错的话,天厌弃我吧,天厌弃我吧!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皇侃曰:“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我既学人事,人事有否有泰(有吉有凶),故不尤人(责备人)。上达天命,天命有穷有通,故我不怨天也。”孔子认为自己承担着替天传续斯文的使命。这种使命感在旁人眼中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迂阔,所以孔子慨叹“知我者其天乎”。

以上数条材料,孔子呼天叹天,当然有把天作为主宰、作为有意志的神灵的含义,但不一定就真以为天或天意在主宰其人,只是借天聊以自慰或宣泄情感。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孔子离开卫国去陈国时途经匡地。匡人受过鲁国阳货之虐而恨之,而孔子貌似阳货,故匡人误以孔子为阳货而囚禁之。孔子认为自己为天所命而传续文武周公之道。孔子不仅有“德”的自信,而且有“文”的自信,故敢说:周文王死了以后,文化精神遗产不都在我这里吗?上天如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也不会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要消灭这一文化,那匡人又会拿我怎么样呢?这是儒家“为往圣继绝学”的文化担当精神的典型表述。孔子一身系文化神州的安危,是文化托命之人!这里的“天”,是天之所命的“天命”。华夏斯文不丧,自有其道理,故在这里是形而上的天的理命。

大概正是有这样的背景,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这是一种任道救世的精神。两千五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都有这种献身精神。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弘毅,宽广坚毅。朱熹说: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仁以为己任,即以仁为己任,以人道自任。

人之为人,不能没有超越的向往,即终极的最后的关怀,支撑生命的信仰信念。孔子继承了三代大传统的天命观念。如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孔子一方面保留了天的神秘性和对于天、天命的信仰、敬畏,另一方面又修正了周代关于天帝、天命只与天子、诸侯、大夫等贵族阶级有关的看法,而使每一君子直接地面对天帝,在人生的道路上去“畏天命”进而“知天命”,这就肯定了个人所具有的宗教性的要求。

孔子为什么要反复申言对天的信仰和对天命的敬畏呢?在这里,“天”关涉到人的类本质和类特性,首先是宗教性和道德性。孔子通过生命的途程与体验,来体悟天命与人之自由的关系:“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孔子对上古宗教的改造,正是把超越与内在结合起来了。如果说“命”只是外在的命运的话,那么“天命”常常关系到内在。一个能够驾驭生活、驾驭世间外在力量并全面发展人的内在本性的人,一个积累了一定的生命体验(例如五十岁左右)的人,才能逐渐体悟到天所禀赋给人的本性本分,直接面对每个人的命运或局限,并对天道、天命和道德人格典范有所敬畏,而又积极地去追求生命的意义和死亡的意义,勇于承担自己应承担的一切,包括救民于水火,博施济众,修己安人,杀身成仁。这就把天做主宰转化为人做主宰了。面对死亡的威胁,孔子心地坦然地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这是天命论的题中应有之义。这说明在孔子那里,天命论不是被动、宿命的。相反,有道君子以天降大任大命为自我的担当,以一身正气系天下兴亡之责、文化神州的安危和人文传统的延续。这是孔子及孔子以后的大思想家、大儒和志士仁人的品格。这就是终极承担的意识!

孔子把对超越之天的敬畏与主体内在的道德律令结合起来,把宗教性转化为内在的道德性。天赋予了人以善良的天性,天下贯于人的心性之中。天不仅是人的信仰对象,不仅是一切价值的源头,而且也是人可以上达的境界。

人本着自己的天性,在道德实践的工夫中可以内在地达到这一境界。这就是“下学而上达”。这基本上就是孔子的“性与天道”的思想。《论语·公冶长》所记“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贡的意思是说,夫子关于文献上的学问,学生都听得懂,夫子关于“性与天道”的议论,学生不容易听得懂。“不可得而闻”,是听到了,但还不理解,即平时我们说的“听而不闻”。

孔子强调要在人事活动中,特别是在道德活动中去体认天命。于此,才能“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正因为生命有了这一超越的理据,所以儒者才有了积极有为的担当意识和超越生死的洒脱态度:“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等等。由此我们可知儒家对于人格尊严的重视、强调与维护。孔子思想并不是如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所说,只是一些俗世伦理或常识道德。如上所说,孔子的人性、天命、天道的思想有深刻的哲学形上学与宗教的终极关怀的内容。

在孔子那里,“天”有超越之天(宗教意义的终极归宿)、道德之天(道德意义的秩序与法则)、自然之天(自然变化的过程与规律)、偶然命运之天等不同内涵。他在肯定天的超越性、道德性的同时,又把天看作是自然的创化力量。

李申的《中国儒教史》是怎么论述的呢?他说,历史上传说《河图》、《洛书》

同类推荐
  •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本书结合大量世界文艺作品中的材料,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逐一剖析爱情问题的各个方面。同时就爱情与责任、爱情与道德、心灵与理智等问题作了详尽阐述。
  • 人生有何意义

    人生有何意义

    在将近100年前,胡适的同窗问过他一个问题:“小山,你是学哲学的人。像我这样养老婆、喂小孩,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这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怎么活着,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先生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最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一共分为“人生有何意义”“为什么读书”“青年人的苦闷”“不老不朽”四章。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么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他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他是怎么看待人生的呢......
  • 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

    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改变人生。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的共识。那么,性格与命运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呢?荣格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终于破译了“性格决定命运”的密码。为了让广大读者深刻理解“性格”与“命运”的内涵,我们编译了荣格的著作。在本书中,除了展现荣格在心理学领域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和人格魅力以外,还全面阐述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及类型理论。
  • 7天教你读懂哲学

    7天教你读懂哲学

    本书为普及哲学知识的书籍。书中大量介绍了外国许多著名的哲学大师及他们的哲学思想和哲学著作等,并对每一位大师的生平成长之路和求学之路做了深刻的剖析,旨在向人们宣传和阐述他们的哲学观点和理论。本书通俗易懂,知识性强,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热门推荐
  • 墓中诡镇

    墓中诡镇

    一个女神一个女汉子,因为一部电视剧的拍摄,重逢在古镇中。还没正式开拍怪事就接连不断的发生,镇上的人将整个剧组的人赶走不愿意出租屋子,他们不得不搬进被镇子里人避之不及的凶宅……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 腹黑帝王冷艳妻

    腹黑帝王冷艳妻

    曾经的公主,在一夜之间改变。迷离的身份,突发的意外,让她失去了一切,也失去了所有的记忆。剩下的,只有绝伦的容貌,完美的身材,过人的心智,一身的绝学。这样的她,孤身一人在法国飘荡,却赢得了皇室伯爵的心。。。。。。他,一身孤傲,却是商业界的神话,黑暗世界的统治者。他拥有令人窒息的容貌,挺拔伟岸的身姿,冷酷狠辣的手段。。。。。。他是世界的主宰,可以拥有一切,却唯独得不到她的整颗心。她说:“我的心你要不起!”她说:“我的心没有温度!”她说:“我的心你捂不热!”她说:“我的心不轻易给人!”她说:“对不起,我只有半颗心,原谅我不能全部给你!”
  • 高启集

    高启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道战神

    霸道战神

    【免费新书】机械师林道带着兵工厂系统穿越异界,成为无上武魂刚刚被剥夺的废物。不能修炼?我的兵工厂系统无所不能,能制造各种牛逼枪械,还能炼丹,炼器,制造阵法,还能组装变形金刚,我要让异界知道科技才是最霸道的力量,区区修炼突破难得到我?报告主人:前方发现美女,是否启动泡妞套装?我靠,泡妞套装太刺眼了,林道一丝不挂的站在那里,而且还是一柱擎天的模式……“嗨,美女,我被打劫了,帮个忙呗?”
  • 杀手废材五小姐

    杀手废材五小姐

    被渣男逼死?没有关系,可以再来。穿越啥的一点不能少。废柴?呵,睁大你们的狗眼,看本人的天赋!他?看着熟悉,不知是哪个国家跑来的。装?装就装!装端庄,装贤淑,装淡定一样都不能少!夕凰?小乖乖,契约了还给我弄事!你那凰王爹爹要不是跟我娘熟,我早就死了!身世?呵呵,你在逗我?我不是染府的娘亲亲生的?爱是不是!找身世又怎么滴!且看她,斗渣人,收灵宠,玩天下!
  • 天地源君

    天地源君

    天地之初,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分为天地人三界。天界由天帝所在的天庭管理,地界亦称冥界由冥帝及冥帝下的十冥王判官管理,人界由皇帝管理但常战乱更替很快。在蛮荒时黄帝轩辕氏,斩蚩尤,夺天下,成仙为圣,入住天庭,称天帝昊天,四夷来朝。上管天庭,下管冥界,左右人间。但他罔顾天道,逆天而行,被天下诸强所推翻。在他执政之时他的三女儿下界历练。
  • 一席旧事

    一席旧事

    风起时,我在你身前,也就会一直一直在你身前。
  • 末日能力进化者

    末日能力进化者

    末日即将到来,人类却一无所知。在末世前杨华因为身患绝症而因祸得福获得逆天异能,末日中保护自己所在乎的人,与万人敌又如何,末世中杨华靠着自己一股坚强不屈的意志,与丧尸斗与敌人斗,一步步走向巅峰。
  • 缘来,爱来了

    缘来,爱来了

    “因为雪吟的身份你不能娶她!那样你只能害了她”“父皇,就算这样,你要让我看着她嫁给成予吗?”“成睿,你对她用情太深,当你坐上皇位的时候,她就会成为你的弱点,当坐上了这个位置,权衡轻重你要把握好啊!”·········成睿还是没有理解这句话,坐上皇位之后,还是娶了她·····是,用情太深到最后还是伤了她,甚至到最后她永远的离开了他······等到失去过后才理解先帝的话,不过!如果一切都重来了,还会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