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600000038

第38章 人性学说(4)

孔子云“性相近,习相远”,但并未推明“性相近”之所以然。孟子以心善言性善,性无有不善,但并没有指明本然之性与气禀之性的差别。荀子言性恶,以情欲说性,把性等同于气质之恶。孔子之后,《中庸》直契天道与性命,开篇即言“天命之谓性”,上继《诗经》“惟天之命,於穆不已”之吟咏,下启《易传》“继之者善,成之者性”之宏论,把一个净洁纯一的本然之性当下地点醒出来。朱熹论性又继《易传》论述。《系辞》原文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在朱子看来,一阴一阳为形而下者,所以一阴一阳乃形而上之道,道即理,因此所谓“天命之谓性”的本然乃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义理性之天。“继之者善也”是指天命相继、恒常不已之仁性,所谓“惟天之命,於穆不已”。天理流行,恒常不已,无有片刻间断,此即是无有不好之纯善。“成之者性也”是指常继不已的天理,命之于人物,且被人物所禀受而凝成的性份。“继善”、“成性”两者间的区别与联系,朱熹说得非常明白:

“继之者善,成之者性。”这个理在天地间时,只是善,无有不善者。生物得来,方始名曰“性”。只是这理,在天则曰“命”,在人则曰“性”。

“继之者善”,方是天理流行之初,人物所资以始。“成之者性”,则此理各自有个安顿处,故为人为物,或昏或明,方是定。若是未有形质,则此性是天地之理,如何把做人物之性得。

“继之者善”便是公共底,“成之者性”便是自家得底。只是一个道理,不道是这个是,那个不是。如水中鱼,肚中水便只是外面水。

伊川言:“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理一也。自天之所赋与万物言之,故谓之命;以人物之所禀受于天言之,故谓之性。其实,所从言之地头不同耳。

“继善”、“成性”的区别就是在天与在人物的“所从言之地头不同耳”,其实两者之间一理贯之。“继之者善”是一个公共底,不从人物的私禀而言;“成之者性”则与此对言,是生物得来,人物所禀,自家得来的道理,因其在人生且与气质浑成一体,故谓之性。也因此可以说“性即理”,“性只是理”。朱子关于性理的思想虽是直接继承《易传》而来,但也是对《中庸》“天命之谓性”的分解和深化。

“性即理”,只解释了“性相近”之一面。性之所以相近,还有使其不可全同的因素。朱子从自身的经验中体会到:“人之性皆善。然而有生下来善底,有生下来便恶底,此是气禀不同。”(《朱子语类》卷四)朱子认为人性从其本然来看,无有不善,这是超然的存在;但人天生即有善恶之别,却是因为气禀不同。

由此他对孟子先善后恶的陷溺之说作出批评,认为孟子的缺陷乃在于“论性不论气,有些不备”(《朱子语类》卷四),不能解释恶之来源及人生即有恶这一事实。并进一步指出,董仲舒所谓“贪性”,扬雄所谓“性善恶混”,韩愈所谓“性三品说”,都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圣人性命之理,对气禀之作用未曾正视。朱子则从理气一体浑成论出发,认识到天命与气质的区别与联系,并对“性”作了“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分析。

理气既然一体浑成,那么天命与气质“亦相衮同,才有天命便有气质,不能相离。若阙一,便生物不得。既有天命,须是有此气,方能承当得此理。

若无此气,则此理如何顿放!”(《朱子语类》卷四)天命之理是一个“净洁空阔的世界,无有形迹”,无有不善;而气质之禀则有清明、浑浊,正通、偏塞,纯粹、驳杂之别。气质自身本无所谓善恶之分,但与“天命之性”浑成一体则有透明或障蔽的作用,此作用对于天命之性来说便有善恶的区别。朱熹常以如珠在水,如灯在笼作譬喻,珠与灯,随水之清浊,纸之厚薄不同而着见有异。性之发见亦复如是,所谓“气质之性”即兼气质之作用而言,连带“天命之性”一衮说了。

总之,首先,朱子认为:“论天地之性,则专指理言;论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之,非以气为性命也。”(《答郑子上》十四,《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六)理与气本不相杂,理是理,气是气,不妨为二物;但从理气浑成一体言之,则可以“杂”言理气共成一物。其次,朱子认为,才说性便已是兼乎气质而言,本然之性即在气质之性中,气质之性不得别为一性。这是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贯通处。再次,朱子认为,天命之性无有不善,气质之性有善有恶;人物既生来已具气质,因此亦必天生即有善有恶,而无有不善的天命之性则是一超越的存在者。在此基础上,朱子进一步认为仁、义、礼、智之性体,因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用而发见于外。由未发之性体到已发之情用,朱子特重发明“心主性情”之道。

朱子认为,人之身体与感官都流之于心,“心是神明之舍,为一身之主宰”

(《朱子语类》卷九十八)。所谓“主”,对人自身来说,心是人主宰自身的所以者,有高度的自主、自由。朱子云:“心者,人之所以主乎身者也,一而不二者也,为主而不为客者也,命物而不命于物者也。”(《观心说》,《朱文公文集》卷六十七)“心”为一身之主宰,而之所以能主宰,是因为“心”具有“虚灵知觉之性”

(《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三)。朱子云:“心者人之知觉,主于身而应事物者也。”

(《大禹谟解》,《朱文公文集》卷六十五)所谓知觉,其实是从心体之神明发出的作用。朱子既说“心是神明之舍”,那么真正之所以为心者实是“神明”,也即在人的一个常明不昧的天理。心舍从生理说,心神从思之本体说。朱子云:“心者,人之神明。”(《孟子集注·尽心上》)神明,或称灵明,或称虚明,或称精神,因其各自言说上的偏向而有时或异。朱子对本心之体认,常以镜鉴作喻。他说:“人之一心,湛然虚明,如鉴之空,如衡之平,以为一身之主者,固其真体之本然。”(《大学或问》卷二)又说:“人心如一个镜,先未有一个影像,有事物来方始照见妍丑。若先有一个影像在里,如何照得!人心本是湛然虚明,事物之来,随感而应,自然见得高下轻重,事过便当依前恁地虚方得。”(《朱子语类》卷十六)朱子通过未发之中的体验,认识到识别此理、主宰人之身心的本然之心,是“湛然虚明”、无杂无滓、无欲无扰、澄清明静的。正因为心体“湛然虚明”,所以朱子也主张“涤除玄鉴”式的发明本心,去“尘垢之蔽”。而无尘垢之蔽的光明本心则可以照见万物、洞见真理,所以朱子说“心之全体湛然虚明,万理俱是”(《朱子语类》卷五)。由此出发,朱子也有“心具众理”、“心包万理”、“心与理一”等主张。

“心与理一”的前提条件是“解蔽”、“涤除玄鉴”,而蔽心之“尘垢”主要是指“人欲”。“人欲”与“天理”相对,就道德伦理来说,“天理”实指仁、义、礼、智之性,此心此性笼统言之可称为仁心仁性,道心道性。与道心相对,则人欲可以称作人心。《尚书·大禹谟》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心与道心,在朱子看来“本只是一个物事,但所知觉不同”(《朱子语类》卷七十八),其觉于理者为道心,其觉于欲者为人心;其本原于性命之正者为道心,其苟徇于形气之私者为人心。人心“不是全不好底”,特因其容易流于形气之私、人欲之蔽,而具有“危”的特性;道心则因人欲对天理的尘封和障蔽,而幽微难发,本明之心不可不谓之“微”。朱子一再教诲门人要“明天理,灭人欲”,让天理流行,让本心朗照,从而让人自身的生命从幽暗的滥欲中超入光明璀璨的理性世界。因此,朱子也特别强调“精一执中”的操存涵养工夫。

虽然朱子认为“心与理一”,但并不认为心即是理;心性就其合处而言“固只一理”,但分析开来,心是心,性是性。“心有善恶,性无不善”(《朱子语类》卷五);性只是理,情是已发之用,“心之知觉即所以具此理而行此情者”(《答潘谦之》一,《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五);性为体,情为用,心统性情而主其体用。这三点是心性在“固只一理”上的大致区别。

“心统性情”是朱熹己丑之悟的一个重要成果。“统”有“兼”义,有“包”义,这本自张载。不过朱熹与张栻切磋的结果,似乎更赞成“心主性情”的说法,因为“主”字更凸显了本心之全体作用,把心体的知觉能动及自由主宰的特征彰显出来;而“统”字则只讲明了此心包含统摄已发、未发之性情而已,似是一个静态的平列。“心主性情”,如从仁性的角度来说,朱子认为仁是“心之德,爱之理”。得之于天而命之于人者为“德”,德即性。仁为心之德性本体,且是爱之情所以然的义理。因此仁既为未发之中体,亦为发而皆中节的和理。《大学》

所谓“明明德”、“止于至善”之道,其实就是发明仁心而复归仁性,并在已发之爱中以仁理为规范和支撑。

以上,通过我们对张载、二程、朱子有关心性的讨论,可以大体了解宋代理学的有关看法。

同类推荐
  • 中国哲学十讲

    中国哲学十讲

    本书先从整体上对中西方哲学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和代表性思想家加以对比,而后选取了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九个流派思想,深入各派哲学文本,分别作详尽的评述,其援西入中的研究进路和精辟观点在同时期的中国哲学著作中可谓独树一帜。
  • 中华家训(第九卷)

    中华家训(第九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

    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

    慈悲是一种爱,对家人、对朋友、对同事、对尘世间一草一木的爱。本书源于贤宗法师的人生体悟、修行心得以及讲学录,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两个特色,一是“向下”,法师分享给我们的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生活的智慧;二是“缓慢”,句句通俗易懂,紧贴内心,读来依依不舍。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大全集》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和规范版本,涉及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分类明显。为便于广大读者研读,现分为上、下卷精心编辑出版。上卷内容主要包括“《厚黑学》原典”、“李宗吾自述”、“名家谈李宗吾”、“厚黑教主传”以及“历史上的厚黑名人”等;下卷内容包括“活学活用厚黑学”和“曾国藩官场厚黑镜鉴”,重点放在“活学活用厚黑学”这一编,从为人处世、职场官场、推销经营、情场交友、人情世故、厚黑口才等诸方面,详析、评述“厚黑”原理,做到厂内容丰富全面,举例生动活泼,阐释深入浅出,故事精彩而富有哲理。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马可是主义哲学扬弃了对于经验概念的这两种抽象规定,把它改造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与它作为寄出去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使唯物主义获得了现代的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的物质实践活动原则,就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现实的能动性原则。
热门推荐
  • 蜕变之化茧成蝶

    蜕变之化茧成蝶

    她,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却有着灰姑娘般的悲惨生活。因着奶奶小时候对自己的教导,在先后经历了,父亲离世,母亲抛弃,被邻居家婶婶的弟弟调戏,被好朋友背叛,被同事算计失身,奶奶离世后,虽几度颓废,但仍未对生活失去信心,几经波折,最后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完成了化茧成蝶的蜕变。
  • 冷血公主之曲折的复仇

    冷血公主之曲折的复仇

    【全文免费】本书的全新的复仇故事,跟之前的都不一样,希望大家来看。她本事一个千金,但是她却执意要复仇,经历了训练之后的她成为了一名杀手,拥有自己的公司,但却还是只能生活在别人之下。她一次一次的被欺骗,她该怎么做?真想到底有没有被揭开,知道了真相的她又会怎么做?
  • 蜻蜓点水的吻

    蜻蜓点水的吻

    那一个晚上和他一起步入了深情绵绵的深渊,当睁开眼时,我竟然和一个陌生人在一起,“你,你是谁?”“我是谁,你还不知道吗?女人,自己勾引的,现在又来装作不知道╮(╯_╰)╭,你当我傻啊!欲情故纵啊?”凌晨挑了挑眉。“你给我等着,今天你这样对我,日后你会和我一样。”“给,这是你的卖身钱”筱筱,丢给凌晨100元,一下子就离开了酒店。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大明星的总裁女友

    大明星的总裁女友

    大明星钟南的人生几乎是完美的,只除了那个不靠谱的总裁女友。他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大明星,凭什么你想甩就甩。萧慕雨气息奄奄的躺在床上无力吐槽,你这么生龙活虎,我有力气甩你吗?钟南危险的眯起了眼睛,还有力气吐槽,随即饿虎扑食。萧慕雨惨叫,救命啊……
  • 如此陪着你,甚好

    如此陪着你,甚好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有的人只是你生命中的匆匆过客,而有的人出现了就不曾离开过,徐洁是楚凌的秘书,面试时楚凌那不经意的一眼,却让徐洁的心防缴械投降,从那以后,不论是繁荣还是窘困,徐洁都陪伴着他,当楚凌面临破产危机时,他身边的人走的走、换的换,唯有徐洁,从来不曾离开过,徐洁还记得楚凌问她为什么不离开,而她只是淡淡的答道“如此陪着你,甚好”
  • 重生之贵女嫡妻

    重生之贵女嫡妻

    顾青莲承认自己不是贤妻,对方待她冷若冰霜,她真的做不到笑脸相迎!不就是不受宠吗?她还乐得清静呢!前世她作为苦逼女记者,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加班到10点是家常便饭,她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个米虫。如今一朝穿越,终于能实现米虫梦想了,她一定要让自己活得舒舒服服,没有爱情没关系,她要身份有身份,要容貌有容貌,至于地位,她能靠自己的实力挣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帝王碑

    帝王碑

    天尊化身成人,在寻找无法突破的原因时,意外的失去了记忆。身穿霸王铠,手持霸王枪,项羽无法统一的天下,我来,因为我就是霸王。天一以兵法,谋略,游说,令天下群雄四起。他一统东方,成为东方诸强之一,但却以为一个女人放弃了一切。他恨这缘,他恨这情,他恨这天下人心。最后他远走西方,随后西方便出现了一个恶魔,他以杀称皇,屠尽天下不臣之人。当天下人都以为他会进攻东方的时候,他却消失了……
  • 樱花梦之命运更迭

    樱花梦之命运更迭

    樱花雪舞,樱花雨泪两姐妹,突然遇见自称命运更迭者的人,加入了他们。
  •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