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05500000013

第13章 内储说上七术(2)

叔孙相鲁①,贵而主断。其所爱者曰竖牛,亦擅用叔孙之令。叔孙有子曰壬,竖牛妒而欲杀之,因与壬游于鲁君所。鲁君赐之玉环,壬拜受之而不敢佩,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佩之。”壬因佩之。竖牛因谓叔孙:“何不见壬于君乎?”叔孙曰:“孺子何足见也?”竖牛曰:“壬固已数见于君矣。君赐之玉环,壬已佩之矣。”叔孙召壬见之,而果佩之,叔孙怒而杀壬。壬兄曰丙,竖牛又妒而欲杀之。叔孙为丙铸钟,钟成,丙不敢击,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不为请,又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击之。”丙因击之。叔孙闻之曰:“丙不请而擅击钟。”怒而逐之。丙出走齐。居一年,竖牛为谢叔孙,叔孙使竖牛召之,又不召而报之曰:“吾已召之矣,丙怒甚,不肯来。”叔孙大怒,使人杀之。二子已死,叔孙有病,竖牛因独养之而去左右,不内人,曰:“叔孙不欲闻人声。”因不食而饿死。叔孙已死,竖牛因不发丧也,徙其府库重宝空之而奔齐。夫听所信之言而子父为人僇,此不参之患也。

江乙为魏王使荆②,谓荆王曰:“臣入王之境内,闻王之国俗曰:‘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诚有之乎?”王曰:“有之。”“然则若白公之乱,得庶无危乎?诚得如此,臣免死罪矣。”

卫嗣君重如耳③,爱世姬④,而恐其皆因其爱重以壅己也,乃贵薄疑以敌如耳⑤,尊魏姬以耦世姬⑥,曰:“以是相参也。”嗣君知欲无壅,而未得其术也。夫不使贱议贵,下必坐上,而必待势重之钧也,而后敢相议,则是益树壅塞之臣也。嗣君之壅乃始。

夫矢来有乡,则积铁以备一乡;矢来无乡,则为铁室以尽备之。备之则体不伤。故彼以尽备之不伤,此以尽敌之无奸也。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⑦,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注释】

①叔孙:春秋末期鲁国当权的贵族。②江乙:战国时魏国人,后为楚国大臣。③如耳:战国时魏国人,曾为卫国大臣。④世姬:卫嗣君宠爱的妃子。⑤薄疑:战国时赵国人,曾为卫国大臣。⑥魏姬:卫嗣君的妃子。⑦庞恭:战国时魏国大臣。

【译文】

叔孙豹做鲁国的宰相,地位尊贵,专权独断。他喜爱的侍从叫竖牛,也擅自借用叔孙豹的名义发号施令。叔孙豹有个儿子叫仲壬,竖牛妒忌他想杀掉他,于是带他一同到鲁君住的宫中游玩。鲁君赐给仲壬玉环,仲壬下拜接受了玉环但不敢佩带在身上,派竖牛向叔孙豹请示这件事。竖牛欺骗他说:“我已经替你请示了,要你佩带在身上。”仲壬因此佩带上玉环。竖牛于是对叔孙豹说:“为什么不要仲壬拜见国君呢?”叔孙豹说:“小孩子哪里够资格拜见君主?”竖牛说:“仲壬本来已经多次拜见君主了。国君赐给他玉环,仲壬已佩带在身上了。”叔孙豹召唤仲壬见他,果然已经佩带了玉环,叔孙豹愤怒地杀掉了仲壬。仲壬的哥哥叫孟丙,竖牛又妒忌他想杀掉他。叔孙豹为孟丙铸造钟,钟造成了,孟丙不敢击钟,派竖牛向叔孙豹请示这事。竖牛不替他请示,又欺骗他说:“我已经为你请示了,要你击钟。”盂丙因此击钟。叔孙豹听到了说:“孟丙不请示就擅自击钟。”愤怒地把他驱逐走。孟丙投奔到齐国。过了一年,竖牛假装为孟丙向叔孙豹道歉认错,叔孙豹派竖牛召唤他,竖牛没有去叫孟丙而回报说:“我已叫他了,可是孟丙大发雷霆,不肯回来。”叔孙豹大怒,派人把孟丙杀了。两个儿子死了以后,叔孙豹得了病,竖牛于是差走左右侍从,独自照料他,不让别人进去见叔孙豹,说:“叔孙豹不愿听到人的声音。”于是不给他东西吃,把他饿死了。叔孙豹死后,竖牛不发丧,把府库里的珍宝全部搬空,而后逃往齐国。这就是听信自己所信任的人的话,以至两个儿子及父亲都被人害死,这都是不参验比较众人意见带来的祸害。

江乙为魏王到楚国做使者,他对魏王说:“我进入大王的国境内,听到大王国内的俗语说:‘君子不掩盖别人的优点,也不谈论别人的缺点。’确实有这样的事吗?”楚王说:“确实有。”江乙说:“既然这样,那么像白公胜发动政变作乱,不是很危险吗?如果确实是这样,知情的官吏都可以免除死罪了。”

卫嗣公重用如耳,宠爱世姬,但又恐怕两人都因为他的重用和宠爱而蒙蔽自己,于是就提高薄疑的地位来与如耳匹敌,用尊宠魏姬来与世姬抗衡,说:“我用这种办法使他们相互牵制。”卫嗣公虽然知道要使自己不受蒙蔽,但没有掌握不受蒙蔽的方法。不使卑贱的人议论尊贵的人,不使下面的人连坐上面的人,而一定要等待他权势相符才敢相互议论,那么这是更多地培植蒙蔽君王的臣子了。卫嗣君的蒙蔽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箭射来有一个方向,那就积聚铁料来防备这个方向;箭射来没有一定方向,那就制造铁屋从各个方向来防备。有防备身体就不受伤害。所以防箭的人靠全面防备就不伤身体,君王全面地防备臣子,就不会出现奸邪。

庞恭与魏国太子一起去邯郸作人质,庞恭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君王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恭说:“那么有两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君王您相信吗?”魏王说:“仍不相信。”庞恭说:“那么有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君王您相信吗?”魏王说:“我就相信这事了。”庞恭说:“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摆着的,可是有三个人说了有老虎就信以为真了。现在邯郸离魏国比集市远,非议我的人不止三人,请大王明察。”但魏王还是听信了谗言,庞恭从邯郸回国,终于不能再见到魏王。

【原文】

说二

董阏于为赵上地守①,行石邑山中,见深涧,峭如墙,深百仞,因问其旁乡左右曰:“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曰:“婴儿、盲聋、狂悖之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牛马犬彘,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董阏于喟然太息曰:“吾能治矣。使吾法之无赦,犹入涧之必死也,则人莫之敢犯也,何为不治?”

子产相郑②,病将死,谓游吉曰③:“我死后,子必用郑,必以严莅人。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子必严子之刑,无令溺子之懦。”故子产死,游吉不忍行严刑,郑少年相率为盗,处于萑泽,将遂以为郑祸。游吉率车骑与战,一日一夜,仅能克之。游吉喟然叹曰:“吾蚤行夫子之教,必不悔至于此矣。”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春秋》之记曰④:‘冬十二月陨霜不杀菽。’何为记此?”仲尼对曰:“此言可以杀而不杀也。夫宜杀而不杀,桃李冬实。天失道,草木犹犯干之,而况于人君乎!”

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子贡以为重⑤,问之仲尼。仲尼曰:“知治之道也。夫弃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则斗,斗必三族相残也。此残三族之道也,虽刑之可也。且夫重罚者,人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无离所恶,此治之道。”

一曰: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子贡曰:“弃灰之罪轻,断手之罚重,古人何太毅也?”曰:“无弃灰,所易也;断手,所恶也。行所易,不关所恶,古人以为易,故行之。”

中山之相乐池以车百乘使赵⑥,选其客之有智能者以为将行,中道而乱。乐池曰:“吾以公为有智,而使公为将行,今中道而乱,何也?”客因辞而去,曰:“公不知治。有威足以服之人,而利足以劝之,故能治之。今臣,君之少客也。夫从少正长,从贱治贵,而不得操其利害之柄以制之,此所以乱也,尝试使臣:彼之善者我能以为卿相,彼不善者我得以斩其首,何故而不治?”

【注释】

①董阏于:春秋末期晋国人,赵氏家族的家臣。②子产:春秋时郑国大臣。③游吉:春秋时郑国大臣,后接替子产执政。④《春秋》:鲁国史书。⑤子贡:孔子的学生。⑥乐池:中山国大臣。

【译文】

董阏于担任赵国上党地区的郡守,巡行到石邑的高山中,见到一条很深的山涧,陡峭得像墙壁,有几十丈深,于是问身边住在深涧旁边的人说:“曾经有人进入这个深涧吗?”回答说:“没有。”董阏于又说:“曾经有小孩子、盲人、聋子、疯子进入到这里吗?”回答说:“没有。”又问:“曾经有牛、马、狗、猪进入这里吗?”回答说:“也没有。”董阏于感慨地叹了一口长气说:“我能治理好上党了。假如我的法令严惩不赦,使他们如同掉进深涧那样必死无疑,人们就没有谁敢犯法了,上党有什么治理不好的呢?”

子产任郑国的宰相,病重快要死了,对游吉说:“我死后,您一定会在郑国执政,您一定要用威严的措施治理民众。火的外表很严酷,听以人们很少被烧伤;水的外表很柔和,所以人们很多被淹死。您一定要严厉地执行刑法,不要使人们淹死在您看起来柔和的刑法中。”子产死后,游吉不忍心执行严厉的刑法,郑国的年轻人一个接一个地做起盗贼,躲藏在萑泽中,将成为郑国的祸患。游吉率领军队和他们战斗,打了一天一夜,才战胜了他们。游吉感叹地说:“我如果早按子产的教导去做,一定不会后悔到这种地步。”

鲁哀公问孔子说:“《春秋》上记载说:‘冬天十二月落下的霜不摧残豆类植物。’为什么记载这件事?”孔子回答说:“这是说本来可以摧残而不摧残。如果应该摧残而不加摧残,那么桃树、李树就会在冬天结果了。老天失去了常规,草木尚且干犯它,何况人间的君主呢?”

殷商的法律规定,对在大路上倒灰的人要处以刑法。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太重了,向孔子问这件事。孔子说:“这是懂得治国的原则的做法啊。把灰土倒在街上,一定会遮掩人的眼睛,遮掩人的眼睛,人就一定会愤怒,愤怒就会争斗,争斗一定导致众多的家族互相残杀。倒灰土在路上就终使众多的家族互相残杀,虽然对这种行为惩罚重了点,也是可以的。何况严重的惩罚,是人们所厌恶的;而不往路上倒灰土,是人们容易做到的。让人们去做容易做到的,而不去遭受所厌恶的,这就是真正治国的原则。”

另一种说法是:殷商的法令规定,把灰烬倒在大路上的人,要砍掉他的手。子贡说:“倒灰的罪行很轻,砍掉手的刑罚太重了,古代的人为什么这样残酷呢?”孔子说:“不在大路上丢弃灰烬,是容易做到的,砍断手,是大家厌恶的。做所容易做到的事,而可以不触犯厌恶的刑罚,在古人看来是很容易的,所以实行它。”

中山国的宰相乐池带着一百辆车子出使赵国,他挑选门客中最聪明能干的人做队伍的带领者,结果走到半路,车队行列就散乱了。乐池说:“我认为你很有才能,所以派你负责率领队伍,现在中途而队伍乱了,这是什么缘故呢?”这位门客于是告辞而去,并说:“您不懂得管理人的道理。有威严足以制服人,有利益足以勉励人,所以才能管理好。现在我是您这里一个年少位卑的门客。由年轻的来管理年长的,由低贱的来纠正尊贵的,又没有掌握赏罚的权力来控制他们,这就是队伍散乱的原因。如果您能使我有这样的权力:那表现好的,我能封他们为卿相,那表现不好的,我可以砍掉他们的脑袋,还有什么事情不能管理好的呢?”

【原文】

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①。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一曰:公孙鞅曰:“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是谓以刑去刑也(“也”《集解》脱,据乾道本补)。”

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采金之禁:得而辄辜磔于市②。甚众,壅离其水也,而人窃金不止。大(“大”《集解》讹为“夫”,据乾道本改正)罪莫重辜磔于市,犹不止者,不必得也。故今有于此,曰:“予汝天下而杀汝身。”庸人不为也。夫有天下,大利也,犹不为者,知必死。故不必得也,则虽辜磔,窃金不止;知必死,则天下不为也。

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惧,自将众趣救火。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乃召问仲尼。仲尼曰:“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哀公曰:“善。”于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③。”令下来遍而火已救矣。

【注释】

①公孙鞅:商鞅。法家代表人物。②磔:用马或车肢解罪犯的刑法。③禁:君王的兽苑。

【译文】

商鞅的法令,对轻罪加以重罚。重罪,是人不容易犯的,而小的过错,是人们所容易去掉的。使人们去掉容易犯的小过错,而不触犯难犯的重罪,这才是治理国家的办法。小的过错不发生,大的罪过不出现,这样人们都不犯罪,所以,祸乱也就不发生了。

另一种说法是:商鞅说:“行刑时,对轻罪处以重罚。轻罪不发生,重罪没有人犯,这叫做用刑罚来去掉刑罚。”

同类推荐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国内外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综述、“返朴归真”——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价值基础、“道性同构”——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哲学范式、“天人合一”——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终极旨归等。
  •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主要内容:《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一般人或许会想,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有什么好看的。圣人嘛,一定一天到晚道貌岸然,玩深沉,装伟大,其一言一行也必定乏味之极。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错了。看完《论语》,你会发现孔子与一般人也没有什么两样,其一言一行也是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
  • 7天教你读懂哲学

    7天教你读懂哲学

    本书为普及哲学知识的书籍。书中大量介绍了外国许多著名的哲学大师及他们的哲学思想和哲学著作等,并对每一位大师的生平成长之路和求学之路做了深刻的剖析,旨在向人们宣传和阐述他们的哲学观点和理论。本书通俗易懂,知识性强,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 劝勉录

    劝勉录

    本书以尖锐深刻的字眼批评希腊诸神和民众文化的堕落、无耻与淫乱,以清晰、雄辩的论证,呼吁和劝勉人们在最世俗的生活中保持一颗超然的心,响应更高、更神圣的道德标准,要心存智慧和希望,对自然要有所敬畏,不要沉迷于不正确的道德观念中。
热门推荐
  • 因为你是我喜欢的样子

    因为你是我喜欢的样子

    在青涩的高中生活和喜欢的他一起美好度过。
  • 做个有本事任性的女人

    做个有本事任性的女人

    不管生得漂不漂亮,都要活得漂亮,这就是女人的任性宣言。有本事任性的女人,离开谁都能精彩过一生。即使你的人生现在一帆风顺,谁也不敢保证下一步不会风云突变,我们要明白,生活是个吝啬的老太婆,总是不喜欢给任何人全部的欢乐。作为这个时代的女人,我们必须将自己变得强大,拥有正向的思维以及过好日子的能力。
  • 侦探日志

    侦探日志

    “早在你选择与我为敌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结局。失败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坐在漆黑的王座上的男人面无表情的说道。他身后的阴影处站着两个看不清模样的男女。那三人犹如来自地狱的使者,高高在上冷眼看着这世间发生的一切然后露出嗤笑嘲讽的表情。(备注:作者没有杀过人,所以本文纯属虚构经不起任何推敲。还请各位手下留情,不要较真。谢谢!)
  • 神渎异事录

    神渎异事录

    简介还真不会写,一句话来说就是:人和神的故事。虽然看起来像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故事,但是还是有一条或明或暗的主线,让整个故事环环相扣的。总之就是个考据了大量中国古代神话,带点儿灵异色彩的玄幻类故事。此书节奏较慢,篇幅可能比较长,看书的朋友得有些耐心~
  • 昨日之日不可留

    昨日之日不可留

    2012年6月24日7:05是的,正如你们所想的,逗逼的高考坑了我也坑了一大批对未来抱有无限想象的少年。是的,正如你们所想的,我一个人落寞的走在街上,我不知道天气如何,我不知道自己走到了哪里,甚至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活着,还是如行尸走肉般不知目的的一点点的向前挪移~~~~不过这个世界似乎不会因为我的失意而变得暗淡,路边的大爷们依旧下着棋,大妈们跳着小苹果,路边摊的叔叔阿姨喝着啤酒吃着串,是的他们不会注意到一个垂头丧气的学生,一切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可猪儿的一个电话,却让我意识到,这个世界突然变了。
  • 偷袭

    偷袭

    初出校园的小伙子,踏进官场的第一步就犯了大错,神秘的老大爷却相助他成就功名大业,恋人的背叛,一度让他无法回首。宦海沉浮,他练就了盖世权谋,本想澄清玉宇,怎奈时不我与,魂销故里!
  • 偷心王妃太妖娆

    偷心王妃太妖娆

    她,二十一世纪白富美,稳坐杀手界第一,冷情嗜血,世人皆知:“她没有心。”他,二十一世纪高富帅,商界龙头企业的超级大boos,可惜是个冷冰冰。唯独对她,他化身白马王子,呵护备至,温柔又体贴。苦苦追求七年,她不痛不痒,作为杀手的她,怎么配得上他?当她死讯传来,他微微一笑:“忘了告诉你,死,你也别想甩开我。”当她带着前世记忆穿越重生,十年等待,只为许他一世柔情。再相遇,他问:“我们认识吗?”某女怒,不记得她?哼哼,一纸契约,三年夫妻,看我追夫七十二计!小三小四靠边站,这男人,姑娘我要了!
  • 王者归来绝傲公主

    王者归来绝傲公主

    她曾是先皇最疼爱的小公主,战场上消息传来却不知去向,同胞皇弟无奈替她瞒天过海。她女扮男装混军营,三年后边疆一位大将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又三年,曜王的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是敌国的太子,邪魅的眼神是死神的呼唤,冷酷的话语无人反抗,厮杀的身姿是死神的镰刀。战场上无一败绩的他却接连多次被她戏弄,他发誓要她受尽百般酷刑方可出出尽心头气,在她失踪三年重新归来后……一次四国间交流,他当众以皇后之位求娶;而她双手作揖无所谓道,“皇兄,皇妹的王府还缺一个曜王妃……”
  • 倾世毒妃

    倾世毒妃

    她出身江南书香寒门,一身诗书才华,性情温柔善良,果敢执念;他乃是一代北唐皇帝,一袭挺拔身姿,谈吐俊朗风趣,卧薪尝胆替父报仇。二八年华她巧遇下江南游历的他,以女子之柔弱英勇救下被追击暗杀的北唐良骏,从此男才女貌两情相悦,结下江南奇缘,交付真心。可他却突然一改钟情许诺,狠心辜负了她,包庇陷害于她的奸佞之人……
  • 千色千寻

    千色千寻

    ★★★《千色千寻》即将由中国最早的原创言情出版基地广州花雨文化出版上市。瑛瑛在这里感谢所有支持我一路走来的朋友!谢谢!出版稿除了千寻被催眠与频伽两人被迫分离部分有几万字的删减外,其他全部一致。再一次感谢大家的支持!◆文案◆景千寻,生长在法国的华裔画家。参观卢浮宫敦煌艺术品展藏的时候,她在千色佛陀雕像的眼睛里看到了什么?那个黑暗中沉沦的男子,居然深情地喊着:我的马里亚纳海沟,我的!为了寻找答案,她回到中国,来到了敦煌,来到了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此刻正是大唐盛世。她一路朝着长安寻去。路途上,结识了许多有趣的人,和尚、艺妓、笨贼、昆仑奴、唐朝将军。最重要的人是——频伽,与她从相互折磨到相爱至深的回纥王位继承人。历史终是要按照自己的轨迹行进的。安史之乱,把所有快乐的不快乐的人全部席卷而去。历经巨变,当千寻终于见到千色佛陀的那一刻,她才知道上天给自己开了一个多么大的玩笑!原来,命运,真的是从相遇的一瞬间就已经注定了!★佛教关于色的偈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谓“色”,泛指一切有形之物,只有在“心”的感受下才会发生作用。若心不留色,一切“色”便化作了“空”。世间的一切都是色,女色,颜色,脸色,欲色,情色,食色……种种种种,幻化为世间千色。人的一切痛苦、欢乐也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