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2500000016

第16章 剑气:刺客的传奇异化(1)

1.文化符号与政治寄托

在中国武侠小说中多有女侠形象,而在其中更以复仇女性为多,如白发魔女、吕四娘、贾人妻、李文秀、李寄等。

究其原因,大概是来自贫民百姓的仇富、仇权心态,犹太人有哭墙,可用以一抒国仇家恨,乃至自我心灵的愁苦;秦时,孟姜女可以去长城恸哭。

但中国人的锐气越来越为包容和权谋取代——历代都是暴政屠杀英雄,强盗推翻暴政,其中的权术家再除掉身边的强人,所以留下来的,都是顺民和权术家的后代。

但是,专一的复仇刺杀远远不能给民间流传的话本、小说主人公以道德力量,于是无数作者和听众给仇杀者们加上了侠义的光彩,比如吕四娘,杜撰她复仇也就是了,看官却要她先潜入深山拜得名师、参加门派,修炼心法,然后才去打败大内数十侍卫……复仇者由此成为一代“风尘剑侠”。

复仇情结与刺客文学

中国见诸文字最早的一名侠客,是春秋时越国的一个女子。《吴越春秋》记载一个越女和白猿相斗的故事,金庸据此写成武侠小说《越女剑》。在这个小说的结尾,写了精通剑术的越女阿青,满怀妒意地以竹剑指着西施的心口。西施后来时常捧心,就是因为中了阿青剑端发出的剑气……

后世武侠小说,受到启发创造出越女剑法、猿公剑法。《蜀山剑侠传》中就有好几个会武功的白猿;《大唐游侠传》中一脸猴相的精精儿,使的就是猿公剑法,金庸《射雕英雄传》中韩小莹,外号就叫“越女剑”。

越女之后,唐代传奇中薛红线,聂隐娘更是出名的女侠,甚至被梁羽生写进小说中,只有风尘三侠——虬髯客、李靖、红拂女中的红拂女是个不会武功的女侠。

自从新派武侠小说,超新派武侠小说诞生以来,金庸、梁羽生、温瑞安笔下便出现了一大群灿烂生辉的女侠形象。如黄蓉、郭襄、小龙女、袁紫衣、程灵素、温清清、霍青恫、白发魔女、吕四娘等等。

女侠作为武侠小说中的角色,吸引着众多读者的目光,为血腥的江湖风雨中,带来了一片温馨的云。

女侠虽没有男侠的英雄气概和高深武功,但她们却有着更可吸引读者的地方,那就是为充满阳刚的江湖中加了调和剂,使其平衡,这就是阴柔。

复仇小说、刺客文学的主角是义侠、文侠乃至女侠,而他们在民众心灵社会中存在的黑暗源头,正是封建时代最高掌权者如密折、血滴子的专制手段。

粘竿处:黑暗的专制工具

一般来说,掌权者的压迫越甚、血仇越深,借古讽今的刺客文学便越发达繁盛。要理清刺客们的来路,先要知道什么是最高级的专制手段,如厂卫、粘竿处。

厂卫制度是明朝臭名昭著的特务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建立了这套制度,用来监视百官、维护皇帝的独裁统治。到了明朝末年,这一制度更是被太监魏忠贤利用,成为他打击异己、残害忠良的工具。不过,这套制度却没有清朝的粘竿处能够引起小说家的注意。

在北京城的东北角,有一座红墙黄瓦,气象庄严的宫殿,那就是保存十分完整的雍和宫。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世宗雍正在此处修建了亲王府,名为雍亲王府。

雍正当上皇帝后,按规矩,凡皇帝住过的地方不能再派别的用场,于是把其中一半改为黄教上院,一半留做皇家游乐之所。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行宫,名雍和宫。

雍正十三年(1735年),因停放皇上灵柩,只用了15天的时间,就将宫内部分主要殿堂,由原来的绿色琉璃瓦改为黄琉璃瓦。

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正式改建为喇嘛庙,成了清政府管理喇嘛教事务的中心。外地许多重要寺庙的住持喇嘛,都由雍和宫抽签选定,然后派往各地寺庙。庙内喇嘛最多时达500人以上。

雍和宫同清朝两个皇帝雍正和乾隆有着密切的关系。康熙皇帝共有35个儿子,胤禛是皇四子,素有谋取帝位之心,视诸弟兄为仇敌,在雍亲王府中豢养了一批武艺高强的武士,取名“粘竿侍卫”——小说是有事实的“影子”。

在文人笔下雍正被刻画成精谙武艺、神通广大的阴谋家,粘竿侍卫操持着一种名曰“血滴子”的杀人利器,能取敌人的首级于千里之外。

同时,“血滴子”也是秘密杀手的代称。据传,雍正的八弟“阿其那”、九弟“塞思黑”都是为“血滴子”所杀。显然,此类荒诞不经的描写不能作为信史。然而,雍正确实是以处于弱势的政治力量在夺储斗争中取胜的。他能登上宝座,除了本人工于心计和有一套政治手腕外,还得力于他有一个训练有素的情报组织。这个组织便是“粘竿处”。

所谓粘竿,本是用来捕捉蝉、蜻蜓的一端涂有黏胶的长竿,借指搜捕政敌的密探和杀手。粘竿处就是这样一个特务组织。

雍正还是皇子时,位于北京城东北新桥附近的府邸内院长有一些高大的树木,每逢盛夏初秋,繁茂枝叶中有鸣蝉聒噪,喜静畏暑的胤禛便命门客家丁操竿捕蝉。康熙四十八年,胤禛从“多罗贝勒”被晋升为“和硕雍亲王”,其时康熙众多皇子间的角逐也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胤禛表面上与世无争,暗地里却制定纲领,加紧了争储的步伐。他招募江湖武功高手,训练家丁队伍,这支队伍的任务是四处刺探情报,帮助胤禛铲除异己。

雍正登上皇位后,为了巩固专制统治,也为了酬谢党羽,在内务府之下设立了“粘竿处”机关。

“粘竿处”的头子名“粘竿侍卫”,是由有功勋的大特务担任的。他们大多是雍正藩邸旧人,官居高位,权势很大。粘竿处的一般成员名“粘竿拜唐阿”,统称“粘竿拜唐”,由小特务充任。他们都是内务府包衣人,属未入流,薪水不高,但每天跟随雍正左右,炙手可热。

可见,“粘竿处”表面上是伺候皇室玩耍的服务机关,实则是一个特务组织。小说中所谓的“血滴子”大约指的就是粘竿处的这些人。不难推想,雍正是把政敌比做蝉、蜻蜓一样的小动物来捕捉、加以控制的。

“粘竿处”虽属内务府系统,总部却设在雍亲王府。雍正三年,胤禛降旨雍亲王府改为雍和宫,定为“龙潜禁地”。但奇怪的是,改制后的行宫并未改覆象征皇权的黄色琉璃瓦,殿顶仍覆绿色琉璃瓦。

有人认为:雍和宫虽为皇帝行宫,曾经有一条专供特务人员秘密来往的通道。雍和宫其实是一个森严的特务衙署,为了不致秘密外泄,才改府为宫。还有一种传说:在雍和宫已找不到任何地下通道的痕迹了,很可能雍正的儿子乾隆为了消除其父留下的不良遗迹,改雍和宫为喇嘛庙时,已加以彻底翻修,将之平毁无痕。

“粘竿处”在紫禁城内还设一个分部,御花园堆秀山“御景亭”是他们值班观望的岗亭。山下门洞前摆着四条黑漆大板凳,无论白天黑夜,都有四名“粘竿卫士”和四名“粘竿拜唐”坐在上面。雍正交办的任务,由值班人员迅速送往雍和宫,再由雍和宫总部发布命令派人办理。

雍正去世后,乾隆皇帝继续利用“粘竿处”控制京内外和外省大臣的活动,直到乾隆死后,“粘竿处”的特务活动才逐渐废弃。

雍和宫的显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康熙五十年(1711年)九月二十五日子时,乾隆出生在雍和宫东书院的如意室内。

“血滴子”与及专制文学

清末民初,民间好谈宫闱秘闻,即便识字不多的市民也能读懂的通俗小说,自然成了“讲新话”的最佳载体。

在清代十三朝中,雍正是一位施行恐怖、苛严政治的强权统治者,关于他的流言蜚语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世人眼里,这位皇帝夺位前老谋深算,即位后冷酷无情。他屡行大狱、文网森严、广布耳目,令人谈虎色变……凡此种种都为他的统治蒙上了一层诡秘的色彩。

当时的小说以雍正轶事作为谈资的有胡蕴玉《胤禛外传》、孙剑秋《吕四娘演义》、紫萼《梵天庐丛录》、和蔡东藩《清史演义》、燕北老人《满清十三朝宫闱秘闻》等等。这些小说言称借史实演绎成篇,其实都是择采民间传说,进行艺术加工而成。其间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艺术形象“血滴子”。

“血滴子”最早究竟出自何处,不可确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类似的艺术构思起到了引导社会舆论,借古讽今的作用。

然而,历史总是有其客观性的,雍正到底是一个好皇帝,或是一个坏皇帝;他的强权政治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还是阻碍历史前进的?这些问题都必须从史实中去加以考察、认定。“血滴子”的形象特征是诡秘、残暴、人治加铁腕,艺术原型是雍正朝的特务组织和密折制度。

据史书记载,1735年8月20日,雍正还在处理政务,晚上得病,次日凌晨死亡。

由于死亡非常突然,于是在官场,在民间,便产生了种种猜想和传说。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吕四娘报仇取了雍正首级:“雍正年间,湖南秀才曾静因不满清廷统治,上书陕西总督岳钟祺(岳飞的后裔)策动反清。事后,雍正就此事大做文章,对案犯严加审讯,广肆株连,由此引出浙江文士吕留良文字狱案。曾静等人锒铛入狱,后被满门抄斩,吕留良一家也未能幸免。吕留良之孙女吕四娘因在安徽乳娘家中,幸免于难。年仅13岁的吕四娘秉性刚强,得知其全家祖孙三代惨遭杀害,悲愤填膺,当即刺破手指,血书‘不杀雍正,死不瞑目’八个大字。于是只身北上京城,决心替全家报仇。途中巧逢高僧甘凤池,四娘拜之为师。甘授吕四娘飞檐走壁及刀剑武艺。之后,吕四娘辗转进京,设计潜入乾清宫,刺杀雍正,削下头颅,提首级而去。民间又盛传雍正大葬时只得以金铸头代之,葬于河北省易州泰陵地宫。”

其实,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除了起义军或叛军攻入皇城弑君隳庙外,真正被民间刺客杀死的皇帝没有一例,刺客武功再高深,也不可能深入九重,取首而还,而在荆轲刺秦王后,宫廷守卫更森严,不可能为侠客所乘。

但是,在普通百姓心中,皇宫的藩篱可就不那么森严了,皇上的首级,竟也可为代表民意的刺客所得,所以说,皇帝其实是被“心刺”,而非“身刺”。

既然这种统治方式如此结怨于民,封建皇帝是如何对待“粘竿系统”出身的人物呢?我们可以从和珅的发迹管中窥豹。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在英廉的多方奔走下,和珅被授予蛄等侍卫,充当粘竿处待卫。和珅之所以迅速发迹,与他当上侍卫一职有重要关系。

清代侍卫掌宫廷宿卫和扈从皇帝之事,自清太祖努尔哈赤起,以八旗子弟中武艺出众者担任,并由亲信大臣统领。

在各种侍卫中,以御前侍卫地位最高,均为贵族子弟和武功高强者。其次为乾清门侍卫。侍卫又分等级:一等侍卫,正三品;二等侍卫,正四品;三等侍卫,正五品。侍卫常在皇帝周围,易被皇帝赏识而提拔。

粘竿处,又称为尚虞备用处,是清朝负责保卫和随同皇帝钓鱼的一个机构。

清代文献记载:粘竿处设管理大臣,无定员,总理本处事务;下辖协理事务头等侍卫一人,笔帖式三人,掌章奏文移;粘竿长头等侍卫一人,二等侍卫八人,三等侍卫三十一人,蓝翎侍卫十五人,掌护卫随扈事;粘竿拜唐阿四十人,备网拜唐阿十二人,鱼钩匠二人,掌承应垂钓事宜;库长一人,库拜唐阿十人,掌守库事。总数为一百一十四人。

众所周知,乾隆帝趣味高雅,一生周游四方,南巡江浙,东巡山东,西巡五台山,东北谒祖陵。沿途自然要游山玩水,垂钓助兴。

乾隆帝生于1711年,和珅当上粘竿处侍卫时为1772年,此时,年过六旬的乾隆帝随着年龄增加,越来越喜爱钓鱼,粘竿处便成了每次出游不可或缺的扈从队伍。

根据清人陈焯《归云室见闻杂记》记载,年过六旬的乾隆帝喜欢乘一种骡子驾驭的小轿车,行十里一更换,其快如飞。有一天,碰巧和珅在这种小轿车旁随侍,于是君臣二人有了下面这段交谈:

乾隆帝问:“是何出身?”

和珅对曰:“文员。”

乾隆帝问:“汝下场乎?”

和珅对曰:“做侍卫前曾赴举。”

乾隆帝问:“何题?”

和珅回答:“孟公绰一节。”

乾隆帝曰:“能背汝文乎?”

和珅随行随背,矫捷异常。

乾隆帝曰:“汝文亦可得中也。”

从此次谈话之后,和坤官运亨通,青云直上。

乾隆四十年(1775年)闰十月,和珅由一个粘竿处的三等侍卫升为乾清门侍卫。一个月后,和坤又成为地位最高、最受信赖的御前侍卫,当月再授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次年正月,和珅升为户部侍郎,官至二品大员;三月,和珅被乾隆任命为军机大臣,成为参与军国大政的核心人物之一;四月,和珅被任命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和珅调任镶黄旗满洲副都统,虽系平级调动,然镶黄旗为上三旗之首,寓信任之意昭然;十一月,乾隆帝又让和珅充当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十二月,和珅受命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当时和珅虚龄只有26岁,就得到了高级官员到70岁以后才能享受的殊遇,这在讲资格论辈分的封建官场中不能不算一个奇迹。

而和珅的荣宠,正是从他担任粘竿侍卫开始的。

2.刺客文学的出现

刺客只能刺天下负心人,不能刺天下归心人,是刺客文学的主要模式。

“风尘三侠”与刺客文学的模式

唐传奇小说《虬髯客传》描写的是“风尘三侠”虬髯客、李靖、红拂的故事。

故事背景发生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其时唐太宗李世民和刘文静正积极准备起兵反隋,而虬髯客也是一个有志图王的人,故他约李靖赴太原去探视李世民的虚实。

小说描绘的这段戏剧性的故事是中国侠客/刺客文学中的经典:

“……(李靖)如期至,即道士与虬髯客已到矣,俱谒文静。时方弈棋,揖而话心焉……俄而文皇到来,精彩惊人,长揖而坐。神气清朗,满座风生,顾盼炜如也。道士一见惨然,下棋子曰:‘此局全输矣!于此失却局哉!救无路矣!复奚言!’罢弈而请去。既出,谓虬髯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勉之,勿以为念。’”

道士不仅是一位世外高人,同时也是一位围棋好手。棋未结束而自动认负,正是高手的风范。更为精彩的是,道士以棋局比喻世界,暗示虬髯客:不能与李世民争天下。

虬髯客不仅是侠客,也是一位大刺客——此公与李靖、红拂初识而引为知己,苦于无物下酒,“于是开革囊,取一人头并心肝,却头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天下负心者,衔之十年,今始获之。吾恨释矣。’”

以虬髯客之能,惦记十年方取之,可见此人非豪猾巨奸,就是朝堂大员、封疆大吏,或身负绝艺,或侍卫重重。而虬髯客营谋十年,才一朝得手,更可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然而,与李世民相见,一局而沮丧,失志去国,不复有逐鹿之心。这些揣写都在于作者的封建大一统观念——李家的江山是天命所归,非人力甚至人心所能扭转。以虬髯客之能,大可于席间刺之,然而天命在前,技艺胆略都无用了。

刺客只能刺天下负心人,不能刺天下归心人,于是就成为后世刺客文学的一大模式。

复仇与反暴政:刺客文学的精神

刺客文学到近代,头一篇不可绕过的就是鲁迅的名篇《铸剑》,此篇最初发表于1927年4月25日、5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八、九期,原题为《眉间尺》。1932年编入《自选集》时改为现名。

眉间尺的父亲是一个铸剑的名匠,历经三年为楚王铸成两把天下无双的雌雄双剑,却在献剑之时为楚王杀害,成为第一个用鲜血来试自己宝剑的人。

同类推荐
  • 我的明末

    我的明末

    第一次写,随便写写.大概情节正在整理..过几天开始
  • 帝国英雄录

    帝国英雄录

    多年以后各自站在一方顶点,相互角力厮杀的几人,命运安排他们在少年时代便相识相知,共同经历了生关死劫,也共同建立起他们初时的英名,在他们爱恨情仇的纠葛与成长中,几块大陆的未来又究竟会被他们导向何方。
  • 秦邪游世

    秦邪游世

    秦邪,由一个毫无血缘而又最为亲密的师傅取得名字。师傅是谁?秦邪不知道。自己的来历,秦邪也不知道。秦邪自懂事起就一直跟着师傅,直到有一天,师傅告诉秦邪:滚蛋吧,臭小子!
  • 史记(第一卷)

    史记(第一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天下争夺录

    天下争夺录

    这是一个乱世,一个辉煌的王朝倒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枭雄。一幕又一幕的尔虞我诈将要成就英雄,但是英雄背后又有多少白骨。ps:每一个章节我暂时不起名字,如果喜欢我的作品,希望读者可以帮我想一下每章节的名字。https://m.qidian.com/book/1012487142我已经重新架构这个作品,这是新作品的地址
热门推荐
  • 神刀天下行

    神刀天下行

    一把锋利的刀,斩尽天下所有于我为敌的人只是答应了兄弟的一个誓言,便拿起了刀,于整个江湖为敌只要我不倒下,这个江湖便不会安宁既然这样,你们这些所谓的名门正派就来打倒我吧
  • 倾念

    倾念

    当风云尽褪,尘埃落定时,顾念卿曾感慨:当我来到这人世,睁开眼看到的第一个,是哥哥,从小与我相依为命的,是哥哥,我学会说的第一句话,是哥哥,除了哥哥,我什么都没有。十三岁,我认识了帝云宸,哥哥说他是天域圣君,是个英才俊年,可所有人在我眼中,都比不过哥哥,也都没有哥哥对我那般的好,即使,我爱上了那个人,却也终究在跳下悬崖的那一刻,爱,灰飞烟灭。我做了个很长很长的梦,醒来后,我有父亲,有母亲,有从小陪伴的忆雪,还有,深不可测的他,我以为,断情涯那刻以后,我再也不会爱上任何人,可事无绝对,我终究是沉沦了,或许,当年断情涯上的惊鸿一瞥,便早已注定这一切。但是,我不曾后悔,因为,我很幸福。
  • 流芳流伤

    流芳流伤

    这是我内心的小想法,不表达出来有些淤塞。于是我决定写下来,作为我校园时代的最后一抹余晖。发会雪白,土会掩埋,但有些东西我不想就此掩盖,既然曾经在这个星球上存在过,就要留下它存在的证据。
  • 宠妻成婚

    宠妻成婚

    转业回家,心爱的姑娘要嫁人?!是抢回来还是抢回来还是抢回来?这是一个问题,夜子爵心想,抢是不道德滴,还是宠回来吧。
  • 茶凉心亦凉

    茶凉心亦凉

    文章是写一个女生在高中时代,喜欢了和自己同班的一个男生,男生很帅,只是有点冷,女生也是学校里数一数二的漂亮女生,温柔中夹杂一丝丝天真烂漫,她们相识,相知。却最终……
  • 一算天机

    一算天机

    女主天姿聪颖,擅长谋略。本文不会有cp,女主一心向道。金手指会有,但会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 豪门追妻:BOSS大人快放手!

    豪门追妻:BOSS大人快放手!

    他视她为此生至宝,她忘他!他追之!她虐他!他受之!她弃他!呃……这个不可以,他换个样貌追至身旁默默守候,却才明白自己爱的足够卑微!终于逼她鼓足勇气跟他在一起!什么?这小女人竟然背叛他?她已经触及他的底线了!别怪他手下不留情~他是她的念念不忘,却没想一件件事情让她不得不放弃他远走他乡,她对他说过重复多次的话就是:分手!放手!分手!放手!……
  • 我就是大魔王

    我就是大魔王

    我说我是神,我自成神。我说我是天,我自成天。如神挡我,我必弑神。如天阻我,我必逆天。我,要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我要回家)!看两个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少年,如何称霸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 女扮男装变正太

    女扮男装变正太

    自己是个女汉子,难道还不够汉子?上男校吧!不过,这身高,这伪装是怎么回事,竟变成了一个萌萌哒的小正太,被身边一大堆女生喜欢是什么节奏?
  • 若你在身旁

    若你在身旁

    “乔隐,遇见你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所以你不准离开我,永远都不准”“离开?你猜啊……”我是你的星星,会永远守护着你,直到我坠落的那一刻………………“你知道吗?没遇到你之前,我的世界一片黑暗,是你,点燃了我的世界”…………人的一生,若能找到一个愿意善待你并且喜欢你爱你的人,而那个人也恰好是你喜欢你爱的人,那么,就请不要放手……再大的困难也一起面对,哪怕万劫不复……因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既然爱着,又何必让性别成为爱的枷锁……一世……一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