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1600000011

第11章 和他人和谐相处——照顾他人就是成就自己(1)

1.首因效应:塑造美好的第一印象

跟苗苗姐做一个小测试:

如果某一天,苗苗姐介绍一个朋友给你认识,你看他第一眼的感觉是这样:穿衣服不修边幅,邋里邋遢,浑身还散发出一股汗味,说话没有修养……

这样的人,你愿意跟他交朋友吗?苗苗姐想,大多数人都会给出否定回答。

在我们第一次与人交往时,我们在对方的头脑中会形成一定的印象,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是指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

首因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新信息的解释。实验证明,第一印象难以改变。而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别、年龄、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因此在与异性的日常交往过程中,尤其是与对方的初次见面时,我们应该展示出良好的自身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稳固的基础。

周六晚上,蓝薇到附近的星巴克咖啡厅去相亲。上周,蓝薇的同事为蓝薇介绍了自己的新同事,一位非常优秀的年轻人。

早早地吃完晚饭,妈妈把蓝薇从头到脚打扮了一番。蓝薇从来都是不施脂粉、素面朝天,但经过这么一番全面的修饰,显得分外地精致俏丽。她看着镜中的自己:妆容清淡秀雅,连衣裙贴身飘逸,高跟凉鞋纤细闪亮,散发着温柔妩媚的迷人光彩。

其实,蓝薇是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平时丢进人群里就找不着了。此刻,她端详着自己有些陌生的容貌,心情没来由地变得格外敞亮。她故意嘟着嘴:“不就是相亲吗?干吗要大费周章地打扮?”妈妈对蓝薇说:“这样,他才会第一眼就对你有好感啊!”

当蓝薇赶到咖啡厅的时候,相亲对象已经坐在了一个紧靠玻璃窗的位子。她不禁开始打量起他:一条休闲牛仔裤,一件雪白的棉质T恤,衣着搭配和谐,头发干净黑亮,想必他是一个比较有品位的人。同事说得确实没错:对方的外形还能让她看得顺眼!她顿时对这个小伙子有了几分好感。两人聊了没多久,就对彼此一见钟情。

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这种先入为主给人带来的第一印象是鲜明强烈、过目难忘的。对方也最容易将你的首因效应存进他的大脑档案,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虽然我们也知道仅凭一次见面就给对方下结论为时过早,首因效应并不完全可靠,甚至还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差错,但是,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会下意识地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既然在人际交往中有这样一个首因效应在起作用,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它来帮助自己完成漂亮的自我推销。与人交往的时候,特别是你初次与人见面时,千万要注重自己的形象,尽可能给别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首先,注重仪容仪表。穿着要整洁,打扮应适度,这样会给异性留下严谨自爱、有修养的第一印象,尽管这种印象并不准确,可对我们的“自我推销”总是有益处。—般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同衣着干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接触和交往。一个人的衣着打扮代表着这个人的形象,别人可以通过这个人的穿戴,推断他的文明程度、精神状态等,切不可等闲视之。

15岁的江雯虽然年纪小,但是很注重自己的衣着,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都挺有讲究:出席朋友生日宴会时,她就穿漂亮的长裙;和爸爸妈妈出门旅游或上街购物时,她就穿上干净整洁、精神利落的牛仔服……她每天都把自己打扮得明快靓丽,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走在大街上,她都是人们心目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她漂亮而不做作,引人注目却不张扬,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和她交往。

其次,随时面带微笑。有人说:没有一块冰不被太阳融化,没有人会拒绝微笑。脸上保持和善友好的微笑,会给对方留下热情、诚挚的印象。在异性交往中,微笑能帮助你迅速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条件,促进双方的感情交流。如果一个人经常面带微笑,恰好说明了他健康明朗、积极乐观的心态,也会让人对他产生信任感、亲切感。

第三,注意言谈举止。如果你想让自己显得可爱可敬,这就必须由你的言谈、举止、礼仪、礼节来完成。得体的言谈举止是个人精神面貌的体现,而热情开朗的性格也会让人感到随和亲切,平易近人。在异性交往中,我们应当从容应对,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特质,不需要故意矫揉造作。

2.多看效应:经常照面能够增强吸引力

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时,很多人都认为交谈的时间越长,就越能尽快地互相了解,提高彼此的熟悉程度。要知道,为了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你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说话,效果反而不好。

与其想尽办法拉长聊天时间,还不如增加两人见面的次数。因为人们对熟悉的事物往往会有偏好、喜爱的心理定式,对熟悉的人也就更容易产生好感。

最近,年轻的弥雅发现,她在参加一些陌生朋友的聚会时,经常出现在眼前的人会给她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慢慢地,她的视线不由自主地就会被他们牢牢地吸引住,并产生一丝亲切感,觉得比其他人都更有魅力。

而且,在新认识的人当中,也总会有相貌不佳的人。刚开始,她可能会觉得这个人非常难看,可是在多次见到对方后,渐渐就觉得他看上去越来越顺眼了。

事实上,任何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因此,如果你想要将陌生异性变成亲近的朋友,就应该让对方经常看见你,不断地熟悉你,进而喜欢你。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越是身边的人越觉得赏心悦目,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多看效应”。简而言之,看得越多越觉得喜欢。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一次试验:先向参加实验的人出示一些照片,有的出现了20多次,有的出现了10多次,有的只出现一两次;然后请被测试者评价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他们更喜欢那些看过20几次的熟悉照片,而不是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与人们习以为常的“喜新厌旧”相反,多看的次数反而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细心观察,就可能会发现,那些人缘很好的人,往往会将这种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善于制造双方接触的机会,提高彼此间的熟悉度,从而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苗苗姐的同学中有一个叫兰星的,上寄宿学校的兰星人缘总是好得让人羡慕。可以说,她跟自己班上和邻班上很多人的关系都很“铁”。后来,苗苗姐才发现,兰星的秘诀就是“串门”,经常去各个寝室,几乎每个女孩都和她聊过天,谈过心,逛过街,出过门;她在男生那边也是常客,无论打牌还是唱歌,从来没少过她。因此,不管参加什么选举,她的票数总是遥遥领先。由此可见,她有多么深厚的“群众基础”了。

这也就是“多看效应”在起作用。显然,很多时候,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数多。经常照面,即使每次时间不长,也能增加彼此的熟悉、好感和亲密感,互相产生更强的吸引力。相反,见面次数少,就算时间再长,也难以消除因间隔太长而出现的生疏感。

可见,为了增强人际吸引力,我们就要注意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度,这样可以增加别人喜欢你的程度。因此,自我封闭的人,以及面对他人就逃避和退缩的人,由于很难让人接近,就很容易令人费解,也不会太讨人喜欢。看了上面的这些,苗苗姐觉得,至少要做到下面几点,我们的人缘才会好起来。

与别人经常联系。如果你能跟别人保持一种稳定、持久、不终止的联系,就会让彼此的交情在不断的沟通和交流中保持恒温。假如你们之间只是偶然地接触和联系,就很难维持彼此的良好关系。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不断地交往,才能结下深厚的友谊,这样,对方才能慢慢走进你的生活。

增加彼此照面的次数。虽说发邮件、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都很好,但当面交流比这些方式都更有效果。如果你想与某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缩短彼此的距离,增加对方喜欢自己的程度,不妨找机会多与对方见面,每次时间不要太长。平时有空,你就可以约对方聊聊天或参加集体活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彼此都感受到对方的真实心意。时间长了,你们自然会处得好。而且,你也能给对方留下一个想念的空间,让他回味你的为人,期待下次的见面。

当然,多看效应发挥作用的前提是首因效应要好。如果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不佳,那么见面次数越多就越发讨人厌,多看效应反而起了副作用。因此,如果你希望被别人喜欢,别忘了给他机会多“看见”你。但是,照面的次数是有界限的,过于熟悉可能会产生厌烦感。

3.晕轮效应与扫把星效应:不可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39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侍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300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孔子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做了一个实验。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况。其中,向一个班的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品质,向另一班的学生介绍的信息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

两种介绍间的差别是: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淡回避。可见,仅介绍中的一词之别,竟会影响到整体的印象。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眼镜去观察代课者,而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

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据此,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现象,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晕轮效应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以点盖面。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美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学校里经常也会有这样的现象。

小欣对苗苗姐说:“我数学课考试不及格,数学老师就认为我是贪玩的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听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天资不聪慧,将来也不会有大作为,等等。然后对我的学习就不太过问了,对我学习上的点滴进步也视若无睹。晓叙数学成绩很好,数学老师就认为她学习努力、认真,天资聪慧,将来必有出息……并时常关注她的进步,经常鼓励她。苗苗姐,我很喜欢数学,但老师这样,我学习好没有信心哦。”

在学习和生活中,许多同学可能都会有小欣的这种苦恼。为避免晕轮效应影响他人对自己或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过早地对新的老师、同学做出评价,要尽可能地与老师、同学进行多方面的交往,促进相互间的深入了解。

第二,及时注意自己是否全面地看待了他人,特别是对有突出优点或缺点的老师与同学。

第三,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要过分在意他人是怎样评价自己,要相信自己一定会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理解。

第四,注意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每一件小事,如作业、值日等等,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可能会给自己的形象造成较大影响的事情。

第五,要敢于展示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尽可能让他人了解自己的缺点。

4.标签效应:不要随意给人贴标签

心理学家克劳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克劳特要求一群参加实验者对慈善事业做出捐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行为,把他们分别说成是“慈善的人”和“不慈善的人”。相对应地,还有一些参加实验者没有被下这样的结论。过了一段时间后,当这些人再次被要求捐款时,发现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说成是“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被下过结论的人捐钱要多;而那些第一次被说成是“不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被下过结论的人捐献得更少。

一个人被别人下了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了标签。上面这个实验说明,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而引起的,所以被称为“标签效应”。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苗苗姐有一个小侄子才6岁,长得很可爱,家人都非常喜欢他。苗苗姐总爱带他出去玩儿,可是每次他的妈妈都要嘱咐苗苗姐一句:“他胆子小,别让他荡秋千、玩滑梯。”

到了公园,别的小朋友都玩得热火朝天,小侄子却在一旁看。苗苗姐鼓励他:“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儿吧,他们带着你。”小侄子眼里泛出胆怯的光,小声说:“不,我胆小,害怕。”划船的时候,他不敢坐;骑马照相,也害怕。次数多了,苗苗姐就分析出来:事情归根结底出在他的妈妈身上。如果妈妈不是以爱的名义在孩子身上贴上了“胆小”的标签,小小的孩子怎么能有如此的自我认知。

同类推荐
  • 情绪操控术:走出困境的心理策略

    情绪操控术:走出困境的心理策略

    本书仔细分析了生活中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其引发的后果,结合了诸多生活中的实例,讲述了怎样去调整心态的一些相关理念和思想精华,以简单明了的语言阐述出一个个浅显生动的人生道理。
  • 小故事大寓言

    小故事大寓言

    汇集开阔眼界的故事,让青少年在学海百科从容漫游,以激励人心的文章,让青少年获取鼓舞、走进快乐成功的圈子。通过这里可以学习很多,看到很多、获取很多、了解很多。
  • 我要上清华

    我要上清华

    21位北大学子的真诚忠告;高考状元们的真知灼见。成功来自于理想,果实离不开耕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自己——我要上北大!暗示自己——我要上北大!
  • 最伟大的智慧书

    最伟大的智慧书

    葛拉西安,以洞穿一切的目光、过人的智慧和绝伦的仁慈,用一种令人惊异的冷峻与客观,看透叵测的人心和纷繁的世事;马基雅维利,手执一支锋利的笔,给西方政治学划开丁致命的一刀;孙武,凭借博大精深的学识、精邃,写下了一部为军事家视为必读的教科书……
  • 会来事的男人有回报

    会来事的男人有回报

    会来事儿的人,能够使难成之事心想事成;能够在紧要关头化险为夷;能够在商战中左右逢源;能够迅速说服他人,赢得宝贵的合作机会;能够受到上司的重视,深得同事的喜爱、赢得下属的尊重……本书立足于现实,取材于生活,通过大量的故事及生活实例来告诉你如何历练“会来事儿”。
热门推荐
  • 凤还巢:头牌小婢

    凤还巢:头牌小婢

    看惯了狂拽炫酷霸道猖狂的女主,如果女主只是个平凡的小丫鬟会如何?世人传言云华公子玉无清,风神秀彻,雪貌貂裘,兰芝玉树手握天下第一大帮,独拢半壁经财,富可敌国。人到之处无不香果满车,莺燕环绕。清冷如他,却为何只对她另眼相待。入京都,进府宅,在算计与被算计之间举步维艰。谋生存,斗高官,在爱情与权谋之间左右为难。当身世之谜被揭开,她又将何去何从?当众叛亲离,孑然一身之时,转身之际又是谁默然守候?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
  • Oldport Days

    Oldport Da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鳞宇

    逆鳞宇

    一位少年,误食一颗红色丹药,却意外来到另外一个时空。他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会遇到什么稀奇的事?且看《逆鳞宇》,王宇的修仙之旅,是怎样的精彩!
  • 穿越成狐仙儿

    穿越成狐仙儿

    下楼取个快递也能被雷劈!还高能的穿越成了狐仙!吓得炸毛的我还好胆大机智,虽然很快的适应了仙人模式,但脑容量明显不够有木有!求计算我心里阴影面积啊啊啊~
  • 末世灵噬

    末世灵噬

    末世来临,没时间罗嗦了,我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着,要有尊严的活着。
  • 诺亚征途

    诺亚征途

    想要成为白银的话最起码也要到二十五岁左右,这还是天赋好的。可是,洛基今年只有十六岁啊!洛基以为御天岚不相信,释放出了自己的魔力,一股淡淡的白银色出现,这下御天岚想不相信都不行。
  • 85个实用好学的幽默技巧

    85个实用好学的幽默技巧

    幽默是一种难得的智慧,是一种调节生活的艺术,是智慧的表达,是交流的润滑油,是人生的放松剂。懂得幽默的人很少被烦恼困扰,更能化解矛盾、消除尴尬,给身边人带来无尽的欢乐。本书从9个方面,向读者讲述85个实用幽默技巧,以便能让读者信手拈来,迅速使用到生活中。
  • 道家

    道家

    来自灵魂彼岸的呼唤,我拼命的挣扎,想去摆脱这现实的操控,到最后还是逃脱不了这命运,这宿命!———出自阴阳人卫君坤语录
  • 都市灵兵

    都市灵兵

    当人类面对未知,当位面重叠,当人类的幻想变为现实,该怎么面对。学生的任务不再是学习,都市不再是人们安居的场所,我们该去往何方。一切,从那一天开始改变。
  •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

    20世纪以来,人类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球经济总量呈几何基数地增长,由本世纪初的不到1.5万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39.2万亿美元。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发达国家的富人每天的消费超过了500美元。科学技术把人类带到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遍布世界,把我们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