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84500000020

第20章 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4)

安德森的理论依据,是他本人对西太平洋的一些小岛国和一些拉美国家的人类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的考察。就这些地区来讲,他的理论有一定的道理。但后殖民主义的中国学批评也把安德森的这个观点直接套用于中国,认为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也跟大部分前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一样,在认识论上受到西方的”民族/国家“的虚幻概念的制约。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对中国历史的歪曲。我们暂且不说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她的国家和民族的概念远远早于现代西方。我们也不必先论证中国并非像印度和埃及那样,曾是一个完全殖民地化了的国家。我们首先应该把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与中国的现代革命联系起来。在中国,民族主义是与反抗西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革命运动不可分割的。当然,蒋介石所实行的民族主义,与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有较多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安德森的理论也许可以解释蒋介石的民族主义立场,但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现代中国革命实践与民族解放运动,却是不相干的。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

但是,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后殖民主义中国学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和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从五四以来,中国学术界就一直在争论。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在近现代以来,作为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的国家,在进行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学习西方,以实现民族振兴。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又感受到西方的强大压力,特别受到西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欺凌和压迫,从而产生摆脱和反抗西方的要求。所以,中国的现代化总是处在这样一种矛盾心态之中。这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前后都是一样的。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面临的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这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本土派和受苏联影响的”理论家“们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中共党内与王明、李立三等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的长期斗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就是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亦即清算王明的亲苏联路线和同教条主义的斗争中,被提上日程的。

同样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阵营内,中国在与苏联的关系问题上,就一直存在着既学习又批评的矛盾。中国革命的基本路线,是以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为基础的。中国革命的领导从瞿秋白到毛泽东,一向强调本土化、民族化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对于后殖民主义理论家所关心的问题,早就有过深刻的思考。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主要来源之一是葛兰西的文化理论。葛兰西强调,要想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就必须用革命的文化霸权或领导权,来取代资产阶级或封建地主及天主教统治阶级的文化霸权。葛兰西主张文化革命,并且提出了他最富原创性的”民族-大众“的文化革命的理论。他的这个理论,跟瞿秋白、毛泽东所构想的民族、大众文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等中国革命的根本策略,有着惊人的相似。与葛兰西不同的是,瞿秋白、毛泽东把他们的理论构想完完全全地付诸具体的革命实践,而葛兰西因为长期被监禁在意大利法西斯的牢房里,没有机会来实行他的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如果运用到中国问题上,就无法回避中国革命实践中所实践过的”民族-大众“文化革命及其为我们留下的复杂的遗产。

后殖民主义也许可以激发我们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来自西方的,是具有西方中心论色彩的现代化的理论。这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所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也许可以认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知识精英提出了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条道路。这自然使他们倾向于把目光瞄向苏联而不是西方。这其中的思路,就是在接受西方进化论历史观的同时,又试图赶上和超过西方。

我们也许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第一,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提供了一种现代化意识形态,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一个主导方面。第二是马克思主义如何与中国固有的文化价值体系互相关联的问题,亦即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化这个重要问题。中国文化自有其一套不同于西方的价值体系,具有强烈的华夏中心论色彩。而且,中国文化没有经历过全盘的断裂和分离。这样一种文化体系与西方文化接触,自然会出现融会和吸收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过程,的确在中国产生了既不同于苏联、又不同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中国走过的一条十分曲折的现代化道路,为我们提供了现代化不同选择的阐释可能性。不同选择也是指实践层面上的,它既体现在1949年以前的中国革命时期,也体现在1949年之后的建国时期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第三方面,也是我们要着重强调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批判的理论,一种革命的理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作出了迄今为止最深刻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阶级分析理论和社会革命的理论,这些对现代中国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国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现代化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西方帝国主义的关系史,以及19到20世纪以来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世界现代史,我们在讨论今天的现代化问题时,也是绝不会忘记的。

我们可以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三个方面,来看西方汉学的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很显然,他们只强调了第一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西方中心的发展模式。他们也试图把第二个方面以本土经验的方式加以突出,而第三个方面则恰恰被完全否定了。当然,对于第三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在中国也有十分复杂的情况。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如果仅仅从道德和伦理的层面来看,似乎也可以说是契合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如强调平等,追求一种大同的乌托邦理想等。而这些传统的伦理主义,正好是资本主义试图瓦解的东西。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确对伦理主义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也确实具有强烈的道德伦理内涵。中国的知识精英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主要看中的是超越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从而走在人类历史前面去的一种承诺。在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有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华夏中心论或”大中华情结“。这是一种情感上的、心理上和潜意识上的文化积淀,它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试图超越资本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中国接受了一种与中国传统文化完全不同的哲学,那就是斗争哲学和二元对立哲学。这套哲学在客观效果上,容易造成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急躁心理。像”大跃进“、赶英超美、”文革“等等。这些激进的思潮,既是受到斗争哲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续了中国文化中的大中华情结,期望重现汉唐雄风的辉煌。然而,斗争哲学和二元对立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国际发展环境和条件等产生的矛盾等等,使得中国现代化走上了一条非常曲折艰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来自西方的现代化理论,的确有强烈的斗争哲学和二元对立哲学的色彩。但马克思主义又是一种争取社会正义、争取经济和政治平等、消除压迫的理想,是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深刻而理性的批判理论。因此,我们不能把中国革命实践笼统地归结为赶英超美、超过西方、大中华情结等。中国革命更多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经济不平等的批判,是对西方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的反抗。中国革命的这一个基本目标,是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向我们提供了一种普遍性的、历史性的角度,来认识和解决人类社会的具体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所关心的,不仅仅是种族的差异、性别的差异、民族的差异。它首先关心的,是要消除基本的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包括种族、性别、民族的不平等。但是,马克思主义也包含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马克思所提倡的平等观念,是在超越了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中,在现代化的基础上,才可以理解的。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时,中国仍然处于未现代化的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所接受的平等观念,往往与传统的道德观融混在一起。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发展、传播和中国化的过程,是充满了内在矛盾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来自西方的现代化发展理论。另一方面,马克思又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上试图超越资本主义。这种超越,是采取了一种普遍性、历史主义的策略。马克思的历史观里面,包含了历史主义。所谓历史主义,是指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历史决定论和目的论。这是一种一元的(欧洲中心的)、线性的(历史阶段论的)思想。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不是黑格尔历史主义。它蕴含着超越黑格尔历史主义的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深刻的矛盾,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它既是一种线性的、一元的历史决定论和目的论,同时又包含了批判历史决定论的思想方法。在一元决定论、目的论的历史观之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非线性的、多元决定的历史观,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现代化不同选择的“合理内核“,是现代马克思主义者们所作的艰苦努力。这种努力既包括了现代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进入了现代社会,就必然面对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的来源首先是西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中国从1840年以来,一直面对这些问题。而马克思对这些问题作出了最深刻的分析和批判,提供了最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所以,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完全是出于内在的要求,而绝不是什么后殖民化的过程。相反,中国的实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后殖民主义批评的理论盲区与谬误。

这样来看,西方后殖民主义基本放弃了社会政治层面上的实践,把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转化、约减成纯粹的文化问题,就是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中的一个误区。如其前所见,后殖民主义关心的最根本问题,就是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文化问题。他们试图从文化批判的角度,来寻找想象新社会结构的可能性。这构成了后殖民批评的乌托邦色彩。后殖民主义的这种乌托邦倾向,与中国的实践有没有某种联系?我们认为,这种联系是实实在在的,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经验和教训。这种联系就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文革”对西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文化霸权和知识暴力的激烈批判,与西方近来的激进思潮实际上有着很深的渊源。我们在一开始谈起20世纪60年代的影响的时候,就提到了这个“文革”与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历史渊源。但是谈到“文革”,我们必须很清醒地认识到,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批评等,在西方仅限于学院范围,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则卷入了八亿人口,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性后果。”文革“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深刻的教训。其中的一个就是: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依靠文化批判和文化革命,来实现现代化的不同选择?”文革“是中国试图寻找不同选择道路上的一个重大步骤。”文革“同时也是探索这一道路过程中的巨大失败。对于“文革”的深刻反省和批判,是要靠好几代人的努力来做的事情,也是好几代人必须严肃面对的重大历史责任。在思考“文革“教训的同时,是否也为我们思考后殖民主义批评提供了某些契机和思考的角度?

后殖民主义的另一个谬误,就是忽略资本主义全球化渗透、资本主义的全球市场体系对第三世界所造成的严重社会和经济问题。这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及,不再赘言。不过,这个失误,也提醒我们注意到新的问题,即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向先进国家学步的困“文革”时期宣传画境。后殖民主义又指出了另一个危险,那就是发展中国家为了避免前一种困境,而拒绝接受西方先进国家的可取之处,将本土经验本质化。后殖民主义理论本身就有助长这种本土文化的本质化的倾向,把本土和民族文化抬高到绝对本体和本质的层面。后殖民主义的这些倾向,有助于提醒我们注意这两种不同的危险。

比如把对先进国家的学习,简单理解成受殖民话语的压迫,就可能导向盲目的关门主义。这点我们应当深有体会。后殖民批评的独特视角,也迫使我们去思考我们的民族文化和在新情境下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创造等问题。当殖民话语在按照自己的想象来制造第三世界形象,并影响第三世界文化的时候,也必然迫使第三世界文化去摆脱殖民者的文化控制,来进行反制造或自我创造。无论后殖民批评试图强调哪一方面,它都迫使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

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学术界,已经有一些学者在认真思考后殖民主义理论对中国的意义。他们保持了一种清醒和理性批判的意识,在借鉴某些后殖民主义批评概念的同时,对理论本身也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中国学者对某些为西方跨国公司雇员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如向国际文化市场推出的一些电影等,作了非常尖锐的批评。而且,对于中国国内的某种急于与西方全球化制造的文化想象认同的心态,也有清醒的认识。这一点也是中国的学者不同于西方主流的后殖民主义批评和西方汉学的后殖民主义批评的独特之处。这是否会开辟重新认识中国现代性不同选择的思路?另一方面,我们应如何通过思考中国问题,来克服当前各种理论话语的局限,包括西方后殖民主义批评所设置的理论与批评的障碍?这些问题也是中国与世界在全球转型期面临的问题。如果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的视角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甚至解决问题,那么它对于今日中国,就具有毋庸置疑的现实意义。

同类推荐
  • 筑梦蓝天

    筑梦蓝天

    罗阳同志是我国航空科技战线上的优秀代表,为我国航空工业的振兴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无私奉献了一生。2012年11月25日,罗阳同志在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死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问要求相关部门宣传、弘扬罗阳同志精神,宣传、弘扬航空报国精神,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国务院追授罗阳同志“航空工业英模”称号,巾共中央组织部追授罗阳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之后,中共巾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广泛开展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罗阳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向罗阳同志学习的活动。
  • 感恩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感恩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母亲(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母亲(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满分测试大闯关(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满分测试大闯关(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丛书旨在通过向青少年提供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文化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科学和热爱科学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拓宽视野,不断创新,最终达到提升综合性素质的目的。其中涉及到青少年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青少年学习的最佳读本。
  • 怎样对学生进行美育素质教育

    怎样对学生进行美育素质教育

    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本书以培养中小学生美育素养为宗旨并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得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实施其他各育的需要,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有促进作用。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养鬼手册

    养鬼手册

    那年父亲走后,留下了一本名字叫《鬼》的书,也许就是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一生。
  • 月夜枕上曲唱谁听

    月夜枕上曲唱谁听

    她冷寂死水毫无波澜的眼里从无悲喜,世间万物入不了她的她的眼,腰间的一支碧萧长伴不离身,这便是全部。她是他的师父,日子三步曲,修炼,忘尘,师父,这便是他的全部,可他知道,他忘尘是多余,他那么爱她,她从不回头看他一眼。。
  • 史记(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

    史记(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

    本书记载了上起轩辕、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涉及了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医学方面,几乎囊括了当时人类思想活动的全部内容。
  • 幸福的网恋

    幸福的网恋

    谨以此文,献给真诚对待网友的朋友和在网上奉献了真情的网友们。以怀念哪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河北省辛集市和河南省巩义市的两位男女网友,通过上网聊天相识、相知、相恋、相爱。真情演绎了一段生离死别的凄婉故事。令人肝肠寸断,刻骨铭心。
  • 亦顾安生

    亦顾安生

    谁轻启了薄唇,凉薄了谁的岁月。谁和煦如春风,温暖了谁的韶华。何晓说,安生是加了糖的温水,多一分太甜,少一分太淡。不会热的过分,不会凉的刺骨。直到意识到时,已经跳不出来了。所以,这就是温水煮青蛙吧。
  • 幽悦之约,天空之城

    幽悦之约,天空之城

    俗话都说,落草凤凰不如鸡,看她如何来一个咸鱼大翻身。哼哼,以前“她”如何被欺负的,今日定将百倍奉还!
  • 重生之狂暴王者

    重生之狂暴王者

    在无限空间赢得最终一战的王者吴天,许下了重回18岁的愿望。这一次,所有遗憾都不会发生,所有惨剧都不会重演,只因王者回归!我狂,我爆,只因为我才是这世上最强之人!纵横世间,横扫无敌!!!【存稿充足,请放心阅读】
  • 虚空零纪年

    虚空零纪年

    虚空那片混沌被这么称呼像一个深渊传说曾经的虚空是耀眼的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在这样的时代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灵魂散发着光芒那是怎样的东西很难看清但据说那是一个虽然有些迟钝但的确闪闪发亮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