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9000000011

第11章 狐狸利用老虎(1)

战国时期,楚王的大臣为楚王讲了一个故事:

一次,老虎要吃狐狸,狐狸欺骗老虎说,你还不知道我的身份呢!天帝派我来做百兽之王,你如果不信,就跟在我后面,在森林里走一走,看看野兽们见了我是不是要望风而逃。如果我有半句假话,你就一口咬死我。老虎就跟着狐狸走了,结果野兽们见到老虎跟在狐狸的后面,都吓得夺路而逃。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还以为狐狸果真是天帝的使者,便放了他。

楚王的大臣借这个故事来进谏,告诉楚王说,现在有的国家对您手下的权臣十分畏惧,并不是他们自己有什么过人的本领,而是因为大王您是他们背后那只老虎啊!楚王听了之后十分感慨,觉得诡诈之人实在难以应付。

狐狸利用老虎的方法,看起来好像全是阴谋家的手段,但是实际上,无论善人恶人都可以使用。用之得法,可以利国利民;用之失当,则会助纣为虐。

苟全于乱节,求荣于贪鄙

鲁迅曾经把中国的历史概括为“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欲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其中,“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就是社会秩序稳定,一切都由统治阶级定好等级和规则的时代;而“欲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就是兵火不断或者暴君贪官横行、社会秩序紊乱的时代。

在暴君贪官横行、社会毫无秩序可言的弱肉强食的时代,弱者要生存,或者是把命运交给他人,任由别人宰割;或者是不加抵抗。听天由命;或者是用尽心机,寻找强大贪暴者的弱点,为己所用,谋求安生。总而言之,“苟全性命于乱世”就是身处乱世之人的最基本要求,而把命运交给他人,对保全自己的生命是很不安全的;不加抵抗、听天由命的做法,态度消极,反而往往难以求生。所以,只有主动寻找当权之虎的弱点,为自己谋求生存,才是乱世智者之所为。

不过,那些乱世中得以安生的智者们,在保全了性命之后。大多也有进一步的要求,那就是继续利用掌权者,让自己不但安全,而且显贵。

其实,当权之虎那些乱世的暴君和贪官,可以被利用的特点很多。暴君们刚愎自用,而且好大喜功,做事不计成本;贪官们图谋暴利,又喜欢巧立名目。在乱世中,那些为了求得自己生存而不顾其他的智者们,便依照这些基本的要领,在权力中心周旋。以不平凡的行动来争取平凡的生活。

叔孙通的求生、求全之道

秦末汉初的奇人叔孙通就是善于寻找当权之虎的弱点、在乱世中得以保全的一只狐狸。

叔孙通在秦朝时因为善于写文章、知识渊博被征召入宫。以他的才能本来可以被任命为博士,但是因为他没有什么过人的表现,任命就迟迟未下。秦始皇去世之后,秦二世荒淫无道,引发了农民起义。陈胜在山东起兵之后,使者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朝廷,秦二世召来朝中的各位博士、儒生问道:“在楚地戍边的那些士卒攻下蕲县进入陈县,对这件事,各位是怎么个看法?”

博士以及儒生们三十多人不清楚秦二世的脾气秉性,便按照自己所学的那些纲常伦理之道,直言不讳地说:“做臣子的不能聚众,聚众就是造反,这是死罪,不能宽赦,希望陛下赶快发兵攻打他们。”

谁知秦二世是一个喜欢文过饰非的人,对他而言,在自己的统治下出现了起义,就说明他治理国家不当。所以,秦二世听到儒生们的这番言论就发了火,脸色顿时改了样。

叔孙通以自己对秦二世的了解,以及刚才儒生博士们发言时在一旁的察言观色,已经知道了秦二世的心理变化,便走向前去说:“各位儒生的话都不对。当今天下已合为一个大家,毁掉郡县城池,销熔各种兵器,向天下人昭示不再用它。何况有贤明的君主君临天下,给下面制定了完备的法令,使人人遵法守职,四方八面都归附朝廷,哪有敢造反的!这只是一伙盗贼行窃罢了,何足挂齿。郡官们正在搜捕他们治罪论处,不值得忧患。”

秦二世听到叔孙通赞扬自己是贤明的君主,还把农民起义说成是强盗的行为,觉得非常中意,高兴地说:“好啊!”又向每个儒生问了一遍,儒生们有的说是造反,有的说是盗贼。于是秦二世命令监察官审查每个儒生说的话,凡说是造反的都交给官吏治罪,秦二世认为他们不该说这样的话。那些说是盗贼的都免掉职务。却赐给叔孙通二十匹帛,一套服装,并授给他博士职位。

叔孙通离开了皇宫,回到自己的住所,就有一些刚才在场的儒生问道:“先生说了些什么讨好话?竟然得到皇帝这样重的赏赐!”

叔孙通说:“各位不知道啊,我如果不那样说,几乎逃不出虎口!现在我说了违心的话,别人一定会轻视我,可是谁知道我是不得不这样做呢?再说,等到事态闹大了,秦二世也许会迁怒于我,把我杀掉,我不如及早逃走的好。”

叔孙通在宫中的表现,是出于自保的心理。但是,他颠倒黑白,找准了秦二世的喜好,在这个残暴君王的面前逃过了一劫。不过,他不顾是非只顾活命,虽然一时蒙骗了秦二世,却自己也没有把握将来不会因此而引来祸患。

叔孙通逃离都城,到了薛县,当时薛县已经投降楚军。等项梁到了薛县,叔孙通便投靠了他。后来项梁在定陶战死,叔孙通就跟随了楚怀王。怀王被项羽封为义帝,迁往长沙去了,叔孙通便留下来侍奉项羽。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汉王刘邦带领五个诸侯王攻进彭城,叔孙通就投降了汉王。汉王战败西去,叔孙通也跟了去,终于投靠了汉王。叔孙通总是穿着一身儒生服装,汉王见了非常讨厌;他就换了服装,穿上短袄,而且是按楚地习俗裁制的,汉王见了很是高兴。

汉高祖刘邦是个没有文化也不喜欢那些讲长篇大论的儒生的粗人,所以,叔孙通以儒生的面目出现在他面前,刘邦自然会反感。叔孙通摸准了刘邦的性格,改变服装,并且以刘邦的家乡服饰出现,这种献媚的举动赢得了刘邦的好感,让刘邦觉得叔孙通虽然是儒生,但是也知道进退,属于可造之才。应该说,刘邦讨厌儒生,只是一已的好恶,而且刘邦也不会因此而杀掉叔孙通,但叔孙通却投其所好,专门费心在服饰上做文章去迎合刘邦的口味。这就不仅是为了求生,而是另有继续向上钻营的心思了。

当初,叔孙通投降汉王时,跟随的儒生弟子有一百多人,可是叔孙通从来不说推荐他们的话,而专门推荐那些曾经聚众偷盗的勇士。儒生弟子们都暗地骂他道:“侍奉先生几年,幸好能跟他投降汉王,如今不能推荐我们,却专门称道特别奸狡的人,有什么道理?”叔孙通听到骂他的话,就对儒生们说:“汉王正冒着利箭坚石争夺天下,各位儒生难道能搏斗吗?所以,我先要称道斩将夺旗能冒死厮杀的勇士。各位姑且等等我,我不会忘记你们的。”刘邦听说了叔孙通这番话,心里大为高兴,就任命叔孙通做博士,称为稷嗣君。

叔孙通对跟随他的人惺惺作态,假装对刘邦浴血奋战的生涯十分钦佩,这样的奉承正中了刘邦的下怀。作为一个在马上拼杀争夺天下的强权者,刘邦喜欢听到的就是对他战功的赞美,而叔孙通在非公开的场合也这么做其实他是故意做给刘邦看的就更能看出叔孙通的忠心了。可见,叔孙通对刘邦的心思揣摩得极为透彻,而且分寸拿捏得也很准确,所以给自己带来了实利。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天下已经统一,诸侯们在定陶共同尊推汉王为皇帝,叔孙通负责拟定仪式礼节。当时,汉高祖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可是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时争论功劳,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砍削庭中的立柱,高祖为这事感到很是头疼。叔孙通知道皇帝愈来愈讨厌这类事,就劝说道:“那些儒生很难为您进攻夺取,可是能够帮您保守成果。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跟我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廷上的仪礼。”高祖说:“只怕会像过去那样的烦琐难行吧?”叔孙通说:“礼,就是按照当时的世事人情给人们制定出节制或修饰的法则。所以从夏、商、周三代的礼节有所沿袭、删减和增加的情况来看就可以明白这一点,就是说,不同朝代的礼节是不相重复的。我愿意略用古代礼节与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新礼节。”高祖说:“可以试着办一下,但要让它容易通晓,考虑我能够做得到的。”

于是,叔孙通奉命征召了鲁地儒生三十多人。鲁地有两个儒生不愿去,说:“您所侍奉的将近十位君主,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取得亲近获得显贵的。如今天下刚刚平定,死去的还来不及埋葬,伤残的还欲动不能,又要制定礼乐法规。从礼乐兴办的根由看,只有积累功德百年以后,才能时兴起来。我们决不违心替您办这种事。您办的事不合古法,我们不去。您还是走吧,不要玷辱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鄙陋的儒生啊,一点也不懂时势的变化。”

叔孙通就与征来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他们和皇帝身边有学问的侍从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在郊外拉起绳子表示施礼的处所,立上茅草代表位次的尊卑进行演练。演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帝可以先来视察一下。”皇帝视察后,让他们向自己行礼,然后说:“我能做到这些。”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这时正巧是十月,能进行岁首朝会的实际排练。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长乐宫已经建成,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岁首大典。那礼仪是:在天刚亮时,谒者开始主持礼仪,引导着诸侯群臣、文武百官依次进入殿门。廷中排列着战车、骑兵、步兵和宫廷侍卫军士,摆设着各种兵器,树立着各式旗帜。谒者传呼“小步陕走”,于是所有官员各就其位,大殿下面郎中官员站在台阶两侧,台阶上有几百人之多。凡是功臣、列侯、各级将军军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凡文职官员从丞相起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大行令安排的九个礼宾官,从上到下地传呼。于是皇帝乘坐“龙辇”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起旗帜传呼警备,然后引导着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一个不因这威严仪式而惊惧且肃然起敬的。等到仪式完毕,再摆设酒宴大礼。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敛声屏气地低着头,按照尊卑次序站起来向皇帝祝颂敬酒。斟酒九巡,谒者宣布“宴会结束”。最后,监察官员执行礼仪法规,找出那些不符合礼仪规定的人把他们带走。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为失当的人。大典之后,高祖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给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

叔孙通顺便进言说:“各位弟子儒生跟随我时间很久了,跟我一起制定朝廷仪礼,希望陛下授给他们官职。”高祖让他们都做了郎官。叔孙通出宫后,把五百斤黄金,都分赠给各个儒生了。这些儒生都高兴地说:“叔孙先生真是大圣人,通晓当代的紧要事务。”

叔孙通在汉朝建立之后所做的制定礼仪的工作,确实对汉代后来的国家等级和公众礼仪比较有利。不过,这也是他投刘邦之所好、急刘邦之所急的成果。在讲排场、突出自己的威严方面,刘邦和秦始皇实际上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刘邦又没有文化,不懂礼仪,所以只要为他出谋划策,建立一个符合他口味的礼仪制度,就会受到他的重用。叔孙通正是出于这种心理,利用刘邦好大喜功和缺乏文化的弱点,使自己节节胜利,加官进爵,成为刘邦身边的红人。那两位不愿与他合作建立礼仪制度的儒生对他的评价,可谓精当。叔孙通在乱世由阿谀奉承、苟且偷生到苦心经营爬上高位,正像一只奸猾的狐狸一样,利用老虎们的弱点,左右逢源。

变被动为主动,对老虎弱点的运用

机智之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时候,善于观察强敌的弱点,并且加以利用,不但可以扭转局势,还可以牵制强敌,使他有所顾忌而不能随心所欲。

一般来说,敌人越是残暴贪婪,他的弱点就越容易暴露,也就越容易被利用。越是强大的老虎,越是自负,一旦自负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轻视他人的力量。而如果被他轻视的人抓住了他不得不护卫的弱点,他就无可奈何,只能被动地进行妥协了。

贪婪的强敌,对于即将到手的利益总是患得患失,如果没有将利益稳妥地抓在自己的手掌心,就会有所顾忌。而机智者如果抓住这一点,以贪婪者即将到手的利益相要挟,贪婪者就会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残暴的强敌,对自己个人的生死看得很重,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自己的生命操纵在别人的手中,也许别人就将用同他一样残暴的方式来对付他。所以,只要抓住机会制造出有可能威胁到他的生命的局面,无论这个残暴者有多强大,都不得不低头求饶。

不过,话虽然这样说,敢于直面强敌而又能抓住强敌弱点逼其就范的人少之又少。战国末期,燕国派遣荆轲和秦舞阳去刺杀秦王赢政,结果秦舞阳在面对秦王的威势时便吓得全身发抖不敢出手,而荆轲虽然敢于出手,却没有抓住威胁秦王生命以逼迫秦国停止攻打燕国的机会。

要执行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利用对手的弱点牵制敌手的任务,必须要派智勇双全而且临危不乱的人物。如果说强大的敌人像猛虎,那么,这些敢于利用老虎的弱点驱赶猛虎的人就是灵狐。

文臣蔺相如与“猛虎”秦昭王

战国时期,赵国的文臣蔺相如就是一个善于使用“狐狸利用老虎”规则的智者。他利用秦昭王贪鄙而又畏死的弱点,两次在外交上挫败了秦国的锐气,令天下各国对赵国刮目相看。

赵惠文王在位时,赵国得到了楚国的稀世珍宝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送了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交换这块宝玉。赵王同大将军廉颇及大臣们商量:“如果要是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骗;要是不给呢,就怕秦军马上来攻打。”

怎么解决,没有确定,想找一个能派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没能找到。当时,宫中的太监头领缪贤推荐了自己的门客蔺相如。他说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派他出使秦国十分适宜。

于是,赵王立即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用十五座城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

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

赵王说:“得了我的宝璧,不给我城池,那我又该怎么办?”

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果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先前允诺好的十五座城池,就是秦国理亏。两种对策衡量一下,宁可答应它,让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

赵王说:“谁可以派为使臣去和秦国交涉?”

相如说:“大王如果确实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宝璧前往。城邑归属赵国之后,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西行人秦。

同类推荐
  • 杀伐时代

    杀伐时代

    穿越战国在那杀伐时代没有置身于事外只有冲锋陷阵,带兵征伐杀戮的存在问苍天烽火狼烟几时休一世驰骋疆土洒汗血在那遥远时代埋下多少阴霾千年中弥漫着——一股正义浩然的气概!千古乱世看我驻!
  • 好十官

    好十官

    上界仙童下罚人间从任人宰割的小奴隶——割据一方的霸主用残酷的杀戮和白骨修筑一条称王称霸的血腥之路他的命运将终生与惊悚恐惧的死亡相伴,直到油尽灯枯。
  • 康庄大道

    康庄大道

    去小区门口买米回家,从小区花园经过,也能穿越到不知什么朝代的鬼地方!遇到一群懒得出奇的假和尚,还有一个病得不轻的真和尚,为了拯救这群懒货,康平利用自己来自21世纪人的现代农业理念,带领懒货们走上了一条解决温饱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 奇遗之乡

    奇遗之乡

    本书内容包括:菜园文明、丝绸之路、洞窟秘境、西夏印迹、南华胜境、罕见的地震公园等。
  • 重生石器时代

    重生石器时代

    主角因为一次回家的路上出现车祸而重生到石器时代一个部落男孩身上他开始做武器,制作陶瓷器,做城墙,发明文字...............
热门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机器人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机器人

    本书通过详细介绍各种形式不同的机器人的特征经及用途,旨在让你进一步了解机器人,知道科学技术在机器人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使徒步来到尘世

    天使徒步来到尘世

    小说主人公冰儿是个从小缺少温暖与爱的孤儿,一个偶然的机会走上舞台,从此人生绚丽多彩。是用大爱包容曾经的苦痛?还是用仇恨反击着昔日的伤害?在亲情与爱情的路口,她迷失了。面对爱军与在峰的两份真爱,她在情感的漩涡中苦苦挣扎……在《最后一夜》凄婉的歌声中,历尽坎坷的冰儿慢慢地睡去……她,还会醒来吗?
  • 文·身

    文·身

    这是一部充满隐喻色彩和寓言风格的悲情小说。 女主人公叶雾美横尸街头,讲述者慕文开始一点点追忆着叶雾美短暂而诡异的一生。两人原本过着无性的爱情生活。父亲死亡之后,叶雾美的生活脱轨,为了释放自己的欲望,她结交了异国男友,迷上了文身——她的生活变得斑斓多彩,但这是一系列噩梦的开始。 叶雾美逃离了城市,找到了最原始的文身,却发现自己陷入一个更加窘迫的境地。活的文字吞噬着她和她身边的一切。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那些见过她最原始的文身的男人先后死去。叶雾美的身体也被人篡改和控制,除了毁灭,她无处可逃。
  • 倾世女魔

    倾世女魔

    花残现,往生劫,痴缠错!执念难散?怎究谁之过!
  • 源恋勿扰

    源恋勿扰

    傻傻的付出,究竟换来了什么?薄荷微凉,凉的终究是心......傻傻的女孩,什么时候,你才会回头?什么时候你才会知道,有一个默默为你付出守候的他?他说:“累了,记得回头,你还有我......”他的等待,于你而言,究竟算什么?别忘了,再美的等待,终究会枯萎,没了你,哪儿来的幸福?
  • 春庭月

    春庭月

    他放浪形骸,身边温香软玉无数,所以当她说,想要一生一世一双人时,换来只是他的不屑与轻笑,但慢慢的,他发现自己想要成为她的一心人时,她却根本不在乎。
  • 大儒尊

    大儒尊

    儒家养心、浩然正气、鬼神辟易、教化天下其实就是主角在平行修儒的小说
  • 碎命之三生

    碎命之三生

    大唐盛世,杨家小姐为逃婚将自家丫鬟喂了哑药送上花轿,丫鬟当晚毙命于洞房。民国战乱,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关钰为救火车轨道上绑着的两个小女孩,挺身而出,使出浑身解数却也只救出一个,眼睁睁地看着另一个女孩被火车压地粉身碎骨。今生,张晨与妻子李月正在婚礼现场上,李月却在婚礼上昏迷过去,婚后,张晨的妹妹张萌搬了过来,李月开始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奇奇怪怪的事情,后来她得了抑郁症,去了海南养病,可是,在海南,梦魇依旧缠着她,最后,她知道了真相,然而真相却令她揪心不已。
  • 追求自我

    追求自我

    从小独自生活,无父无母的三娃子在这个冷漠的社会如何成长,如何走出幼时的阴霾,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呼风唤雨,笑傲寰宇,,,,,我不是大人物,我不是奇才,但是我是我,敢于面对真我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