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02400000053

第53章 读书篇 虽九死而犹未悔:民国苦学(4)

家庭困顿不堪,前途渺茫不测,写着写着,沈宗瀚忍不住双泪长流,当他写道:“松风长啸,其游子之悲鸣耶!细雨绵绵,其游子之泪珠耶!”内心一阵酸恻,一直支撑他的读书信念也似乎有些动摇,不过当想到自己远赴外地求学不是为名为利而是为“增进学术与服务之能力”,他的内心又渐渐变得坦然而坚定。

为了不让眼前的困难击倒自己,为了能让自己的求学之路穿越一切障碍,沈宗瀚至此开始从宗教中汲取力量。每当心灰意冷,胆怯彷徨之际,他就祷告:

“余之读书为役于人,非役人也,为多做有益于人之事,且为最无告最大多数的农民服务,非为谋个人名利。如求学有误,祈上帝启示,如无误,请上帝玉成我志,予我勇气。”

自知家庭穷困,读书机会来之不易,沈宗瀚在北京农专上学时,惜时如金,异常刻苦,从不闲谈与游览。他一天的作息安排如下:

早六时,起床,洗脸,操场快走一圈,读英文生词,抄录小册,放入口袋,随后朗读课文。

八时,上课。除了英语和算术,其他科目,所有问题当堂解决。考试前再温习一遍。

傍晚,学习文法、造句。

深夜,演算数学题,读英文,写日记。夜十二时休息。

夙兴夜寐,天天如此。

因用功过度,他曾患脚气肿,住院两周方愈。

同学劝他爱惜身体,张弛有度,他口头答应,私底下却感叹:“我学不如人,若不迎头赶上,则成不学无术之人,在社会为一寄生虫,余生何为,倘勤学而死,尚可显示余之努力,所谓鞠躬尽瘁是也。勤学而能自立立人,做一番轰轰烈烈之事业,则生而有趣矣。”

就读北京农专,省吃俭用,一年至少需要160元,对沈宗瀚来说,这160元全靠借贷,账单如下:

衎臣伯20元;四姑母10元;大哥叔仗吴先生14元;谢楠寿同学20元;劳侃如同学20元;叶椒岚表弟10元;家族祭款24元,共计118元,尚短缺40元。经与大哥二哥相商,这40元由大哥二哥轮流设法筹措。

这个账单压在沈宗瀚心头重若磐石,他不敢偷懒不能懈怠,只有加倍努力,以优异成绩回报亲友的倾囊相助。为了增长知识,沈宗瀚不独死啃书本,遇见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良师益友,他从不放弃讨教切磋的机会。沈宗瀚有心留学,同学劝他投考清华,因清华是留美预备学校。清华特别重视英语成绩,若想考入清华,必须自修英文。1916年冬,沈宗瀚全力以赴自修英语打算投考清华,那是他一生最用功的一年:

黎明即起,在操场背诵50个单词,晚上读英文或作文,夜间温课至凌晨1、2点,有时鸡鸣时才睡下,渴睡时就吞食两个生鸡蛋,一来提神,二来充饥。沈宗瀚记忆力欠佳,就将生词抄录在小纸片上放入口袋,随时取出来读,别人看见笑他太痴,沈宗瀚则在心里安慰自己:“世人何知余心苦,误笑同为庸碌人。”

在后来的考试中,沈宗瀚的成绩合格,但口试英语惜未通过。苦学未获回报,沈宗瀚并不后悔,因这一年来,他的英文生字量大增,且养成了阅读英文书籍的习惯。事实上,这一年的苦学英文,为他后来的自费留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农专三年苦学,沈宗瀚收获如下:农业方面的知识基本掌握;英语阅读和写作均无障碍;结交良师益友,学养大大增加;养成刻苦自学的习惯。在生活节俭方面也足堪自豪,三年只花费400元,其中有6、70元尚用于购买参考书籍。

那时,京城嫖妓之风盛行,可沈宗瀚却洁身自爱,哪怕是老师邀请其冶游,他也不为所动。他的一些同学深陷赌嫖之中不能自拔,而沈宗瀚却难能可贵地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他说:“余自17岁立志以来,深恶嫖赌,常劝同学戒嫖赌最好之法,为绝对不做第一次。做了第一次,要不做第二次,比不做第一次更难。余富于感情,常惧自己不能管束自己,故对嫖赌绝不破例。”

沈宗瀚毕业后,辗转换了几个职业都不甚适合,他不善应酬,不惯逢迎,他深知自己这样的人倘想自立于社会,唯有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他在日记里写道:

“傍午往胡宅拜寿,余因不善讲官话,缺乏交际手腕,经济又不充裕,与人结伴,深感乏味。他人嬉笑作乐,余反觉愁闷,在人群闹热中尚不如斗室开卷之有益。回章宅后,沉思良久,得到结论:‘如我有学问有能力,人将求我,我才可选择工作,我行我是,求我心之所安,人生始有乐趣,胁肩谄笑,精神上无自由,痛苦孰甚。故今日必须苦学锻炼,后日才得独立自由。’”

有段时间,他在北京做家庭教师,虽有了工作,虽对名胜风景不无向往之心,但他却从不游览,在日记里他告诉了我们个中缘由:

“余终须除绝应酬及游览,以注力英文,盖余若事业成功,日后当不乏游览时机,若求学失良辰,则进益绝难。余生也为学以致用,否则如彼顽蒙,人格云乎哉。”

沈宗瀚喜欢在一年的开始和结束回忆或总结一年的得失,让自己从中获得教益。1918年12月25日,他在日记里写道:

“圣诞庆祝后,归途静寂,默思重新立志如下:(一)一时做一事。(二)不从悔念过去事,过去种种譬如死矣,不徒愁将来,将来种种未可知也,勤做目前之事,时不再来也。(三)毋愁人之误会,忠信终能见谅于人也。(四)行心之所安,毋为名,莫求利。(五)依良心行事,毋曲从人情俗习。(六)安静沉默。(七)忠信诚意。(八)正直勇毅。(九)学有恒心。(十)清洁而有秩序。”

工作后,沈宗瀚一直坚持自修农业科学。1920年1月11日制定自修课程表如下:

农业功课:研究——考察植物病虫害作物栽培法、农民生活及农村经济状况。

读书:今年须看Strasburger’s Botany、Comstock’s Insects、The Knapp Method of Growing Cotton 、日文三宅昆虫学、大工原土壤学、三好植物学、池野植物系统学,每日二小时半。

文学:中文——选读近人文章,每日一小时。英文——读完计划中的书籍,如培根随笔,林肯演讲集,富兰克林传记,威尔逊演讲集。

温习已读之书。

阅各类杂志一小时。阅时事新闻一小时。

苦学多年,满腹知识,但却找不倒合适的位置,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伤感与苦闷难免袭上心头,这时的沈宗瀚就借助手中的笔来倾诉心中的不平与愤懑:

“尝尽苦学味,终是可怜虫。并非怜我生活的艰窘,也不嗟怨上帝待人的不公。学未成,志难从。宿债压迫,罗掘计穷。谋事不谐,渺茫虚空。客窗听风雨,凄凉思入梦。”

好在沈宗瀚从不会因消沉落寞而中断读书的计划,心绪不佳时,他就去读英雄传记,从中汲取营养和勇气。他说:“患难中读英雄传记,足令人奋勉自拔,我虽非英雄,然历经艰险方在学术上稍有成就。”

工作了几年,手头稍有积蓄,沈宗瀚决定自费赴美留学。父亲和哥哥责他不孝,他只得从有限的游学经费中拿出200元养家,这才获得父兄的同意。

在美国读了两年书,钱就花光了。无奈之下,他只得申请清华官费,由于学习成绩优良,清华答应每月补助40美金,这点钱当然不够,他又向国内亲友借了几百元,这才把博士课程念完。

为了读书,沈宗瀚共借债2400元,直到他从美归国后工作了好几年,这笔债才陆续还清。

沈宗瀚自认天资中等,能获博士学位,完全靠勤学苦读。

靠借债完成漫长的求学之旅绝非易事,沈宗瀚曾向人们坦承他历经艰险,苦读成功的几点理由:

一、自17岁起,立志知行合一,学以济世;二、由于亲戚师友之赞助;三、逐步计划,勤学有恒,坚忍不拔;四、不惧失败,百折不回。

沈宗瀚的成功也许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人人皆可成功,只要你有远大的抱负,并能持之以恒地努力。

萧红:为升学,向家庭施行了骗术

萧红的父亲张廷举是省立优级师范学堂的优秀毕业生,毕业时曾获“师范科举人,中书科中书衔”称号。21岁那年,他在汤原县农业学堂任教员,兼实业局劝业员,此后,一直任职于教育部门。

也许是因为重男轻女,也许端午出生的萧红被目为不吉利,张廷举对萧红相当冷漠,近乎无情。

在这个家境殷实的大家庭里,唯一关爱萧红的是祖父张维祯。他视孙女为掌上明珠,给她取乳名“荣华”,他想,来年添个孙子就叫“富贵”,所谓“一凤一龙,荣华富贵”。

读过《呼兰河传》,我们都知道,萧红家有个五彩缤纷的后花园: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的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少,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这花园是萧红和祖父的乐园,正如萧红说的那样:“一到了后花园里,立刻就是另一个世界了。决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模不到天空。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

有慈祥的祖父疼爱,有姹紫嫣红的后花园玩耍,萧红虽缺少父爱和母爱,但也拥有了一个快乐而完整的童年了。

祖母去世后,萧红就和祖父睡在一间空荡荡的屋子里。自那时开始,祖父开始教萧红背《千家诗》。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萧红念一句。那时的萧红并不明白诗句的含义,只觉得这些诗句,朗朗上口,好听也易记,就兴味盎然劲头十足地跟祖父念诗,声音又高又脆,全家五间房哪里都能听见她念诗的声音。祖父逗她:“房盖被你抬走了。”可萧红总改不了这个习惯,一念诗,声音不知不觉变高,祖父批评她:“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是乱叫。”

但年幼的萧红却固执地认为,诗,“乱叫”才有意思。

祖父教的两首诗,萧红最喜欢。一首是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萧红觉得“处处闻啼鸟”的“处处”两字“实在是好。”另一首是:“重重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为明月送将来”。其中“几度呼童扫不开”萧红根本不知其意,但却喜欢念,且“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觉得有趣味”。

家中来了客人,祖父就让萧红背诗。萧红最拿手的就是这首“几度呼童扫不开”。

囫囵吞枣背了几十首诗后,祖父开始给萧红讲诗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祖父解释道:“这是说小的时候离开了家到外边去,老了回来了,家乡的口音未变,胡子可白了。”萧红听了,有几分不安,问:“为什么小的时候离家?离家到哪里去?”祖父解释:“好比爷爷像你这么大离家,现在老了回来了,谁还认识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小孩子见了就招呼说:你这个白胡老头,是从哪里来的?”

祖父这番话让萧红更恐惧了,忙问:“我也要离家的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祖父乐了:“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祖父见萧红坐在那里愁眉不展,就安慰她:“你不离家,你哪里会离家呢?快,再念一首诗,念春眠不觉晓吧。”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萧红本来很喜欢这首诗,因为她喜欢吃黄梨。但祖父告诉她,那不是黄梨,是鸟,她又不喜欢这首诗了。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尽管祖父做了详细的讲解,但萧红却怎么也弄不明白这首诗说的是啥,不过,她很喜欢这诗,因为诗中有桃花。她想,桃花开了不就会结桃子吗?桃子不是很好吃吗?每次背这首诗,她都会问祖父:“今年咱们的樱桃树花开了没有?”

家族中,另一个疼爱萧红的是她的伯父。

伯父每次来,总会给萧红带来零食、小人书,还有好听的故事。萧红读高年级时,伯父开始教她古文了。有时候,堂哥堂弟和萧红一道听伯父讲古文,讲完,伯父对男孩子们说:“别看你们是男孩子,樱花(萧红的乳名)比你们全强,真聪明。”

当着外人的面,伯父会一个劲夸萧红:“记性好,又机灵。”

伯父讲古文,声情并茂,很投入,一次讲《吊古战场文》,伯父的声音有些哽咽,到最后竟潸然泪下。那堂课,让萧红深深感到战争的痛苦与残忍。那时,萧红只有14岁。

萧红顺利地读完了小学,尽管热爱读书,成绩优秀,但父亲却不允许她升学去哈尔滨读中学。每当萧红提出升学的要求,父亲就阴沉着脸,半天才冒出一句话:“上什么中学?上中学在家上吧。”

满怀读书的热望,却不得不百无聊赖地呆在家中耗费光阴,忧心如焚,急火攻心,不久,萧红病了,全身上下没力气,躺在床上一睡就是十几天。祖父心疼孙女,就求儿子:“叫樱花上学去吧,给她拿火车费,叫她收拾收拾起身吧,小心病坏了!”萧红的父亲心肠硬不听劝,说:“有病在家养病,上什么学!”外祖母也看不过去,就找萧红的伯父,说:“他伯伯,向樱花爸爸说一声,孩子病坏了,叫她上学吧!”

同类推荐
  • 血战沙漠核鼠

    血战沙漠核鼠

    《血战沙漠核鼠》是一部故事作品集,作者杨永汉倾多年之力勤奋笔耕、勇于探索,以自然朴实婉转慎密的笔触,描摹了一幅幅或世态、或哲理、或谐谑、或传奇的画面,相信读者看过后将会从中得到某种启迪和顿悟。这本《血战沙漠核鼠》是“巅峰阅读文库”系列中的一册。
  • 去日苦多

    去日苦多

    一本译余随笔,手持杯中物,看闲云飘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闲云野鹤般的闲适自得;如世外高人般的的仙风道骨全部跃然纸上。唯有大师才能带给我们这样的阅读享受。
  • 古寺钟鼓声

    古寺钟鼓声

    知名作家张记书的作品集《古寺钟鼓声》知识性 、新闻性的因素较多,作家是靠一种机智的构思来展示一种小小说的理性,进而启迪读者的。《古寺钟鼓声》所收录的小小说,尽管也有意蕴深厚,余味悠长 的作品,但多数作品给人一种泾渭分明的感觉,要么 直截了当,作家的态度在作品中一目了然;要么作家把无解的生活原生态地放到读者面前,交给读者由读者自己定夺。小说艺术本就是一种留白艺术,是由作者与读者来共同完成的一种艺术。
  • 沉思与反抗

    沉思与反抗

    本书收录了“鲁迅与瞿秋白”、“悲剧的诞生”、“思想和思想者”等作品。
  • 带露的草芥

    带露的草芥

    每当诗意来临,我总被一种巨大的幸福和感动包围,我觉得这是伟大的造物主赐予我的最荣耀的恩典和眷顾;每当诗意来临,我觉得这是生我养我的这块淳朴土地给予我的最大程度的偏爱和关照;每当诗意来临,我觉得自己是在享受生命里最自由最浪漫的一件事。
热门推荐
  • 幸好只是穿越

    幸好只是穿越

    “玥珞姐姐,你看这天儿这么好,我们去弹弹琴如何?”“不会。”“那绣绣花?”“不会。”“写写诗?”“不会。”“跳跳舞,画画丹青,下下棋,练练字?”“不会,统统不会!”
  • 半载知秋

    半载知秋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人类经历过强大的自然灾难、生离死别的病痛、生存和权利的战争......种种磨砺下,现代的人类无疑是这个世界上的绝对霸主。然而如果说前人的努力只不过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播种,那么现如今的年代便是收获的季节吗?...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在一次意外中跨越了时空,然而他跨越过去不是硝烟弥漫的古秦、富贵奢华的大唐又或者是尔虞我诈的清朝宫廷,却是距今六百多年后的大科技时代。在那里,他到底会有怎样的经历,而那个时代又是人类发展的终点吗?让我们跟上张林的脚步陪他一同走向那知秋的路吧!
  • 青春不回头

    青春不回头

    我家开保健品店的,去买东西的那些人总是捉弄我...................
  • 化蝶舞千山

    化蝶舞千山

    如果你未曾遇见我,你也许不知原来我是如此简单。因为我从不告诉你,我也会忧伤。或是,那扉页的故事太过感人,总让少女的双眼,泪雨缤纷;或是,被时光打捞的记忆太过清晰,总让曾经的画面浮在脑海,欲罢不能!时空交替变换,你我分分合合。遇见你,仿佛是三生石上种下的蛊;错过你,却是前世的奈何桥上诅下的咒。。。命运几经轮回,我们为爱而巅波,究竟谁才是真实的自己?何处才是最终的归宿…那么,当故事上演到最后的结局时,我们是否还能认清彼此?
  • 我的神仙小女友

    我的神仙小女友

    搞大了,被女友甩了的慕小凡遇上一个白胡子老头后,从此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时便有各种奇形怪状疑似神仙的物体来到他家。于是乎一个宇宙大闲人从此诞生。可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回想起那一票奇形怪状的神仙看着自己时色眯眯的笑容,慕小凡就觉得瘆得慌。等他终于忍不住开始调查这些奇形怪状神仙,一个啼笑皆非的理由渐渐浮出水面。
  • 宠妻成瘾

    宠妻成瘾

    她,杨柳,一次意外,遇见了为之尝尽酸甜苦辣的人。他,韩初雨,以为退却是给她最好的,这次却好像错的有些离谱。初遇时,他身上还有很多石灰的痕迹,尽可能的避免接触到面前的女生的衣服,只是物归原主。再次相遇,他忘记了带钱,以至于有了后来的交集。
  • 玫瑰时光

    玫瑰时光

    岁月更替,斗转星移,无论是谁,都要长大。我们全都是这样,长大,成熟,不可停留。
  • 权力的围棋——血泊中盛开的的花

    权力的围棋——血泊中盛开的的花

    “实在没想到,曾经那个只会耍嘴皮子的废材,如今也能够独当一面了”玥曜擦了下额头流至鬓角的血,嘲讽的语气里带着叹息。当初他遇见这个废物般的女骑士时,隐约猜到她会有一番作为,而却没有想到是和他并肩御敌的地步......让世界濒于毁灭的战争,留下了仇恨的根基。8年前孤独的残影和8年后的彷徨,似乎是过去与未来交织的距离。鲜花盛开的地方,地下一定埋着无数具尸体。因为,那样的土地才会更肥沃......
  • 阿宁的江湖游录

    阿宁的江湖游录

    “沈宁,我一早便说会为你许个好人家,今夜无事,你且与我说说,你喜欢的男子,是哪种?”我衬着下巴,“容我想想。恩,首先,为了我们的后代着想,他要有惊世容颜。其次,为了我们的美满生活,他要有万贯家产。最后,为了我的自由翱翔,他最好妻妾成群。”PS:本文为第一人称,不喜慎
  • 阿米!走步!

    阿米!走步!

    本书包括阿米!走步!Ami! Chogbo!和谁先住进去 First , Move into Your New House和核!合!和!Conflict! Cooperation! Concord!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