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78600000024

第24章 随笔(13)

何其芳的《雨前》,先写眼前的景象,鸽群以为风雨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巢去。柳条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大地和树根也期待着雨。然后导入回想,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是催发生机的。“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忧郁的情怀,具体表现为对雨的期待。再写到白色的鸭,又引故乡人的放雏鸭相比,一烦躁一欢乐。“在这多尘土的国土里,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覆荫我自己。”现实就是这样,缺少雨的滋润,其实作者是渴望着有雨那样的滋润,来洗去现实的焦躁及内心的忧郁。再看《黄昏》,开头将街上的马蹄声比作白色的小花朵,让人惊诧于作者对语词的敏感,实则就是孤独又忧郁的一种具象表现。满怀着忧郁,在愈感荒凉的街上寻找,寻找什么呢?那是不明确的,只是满怀着忧郁。曾经的一些欢乐,都逝去了。“我能忘掉忧郁如忘掉欢乐一样容易吗?”如此反问,大可表明忧心如焚。至于那小山巅的亭子,原本是隐藏着一个有待找寻的欢乐的,自从自己变成孤独一人后,也懒得去发掘了。暮色中,只是孤独又忧郁地徘徊着……

(原载于《阅读与鉴赏》(学术版)2011年7月)

谈谈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在不同的文体中会有不同的呈现。诗中的形象,主要就是意象,通过意象的组合来表达诗情诗意。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中精心选取了金柳、青荇、潭水、彩虹、星辉等意象,用来表达一种离别时的眷恋之情。再如戴望舒的《雨巷》,诗中的“我”,期待遇到一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用以表白一种渴望以及难以遣去的惆怅。又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中就是突出了一只鸟的意象,通过它的鸣唱来表达对土地的深沉的爱。

诗中还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面对时空间隔却无有穷尽,诗人抒发了一种独立苍茫之感。但抒情主人公不一定就是诗人,还有代言的,即以代言的方式来抒怀。比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诗中宫人奉帚及持扇,感叹容颜美貌比不上寒鸦,还能带着昭阳殿那边的日影飞来。失宠之意,不言而喻。又如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之所以打跑黄莺儿,是因为惊了好梦,不得与征戍的亲人在梦中相会。

在小说中,形象主要就是人物形象。可通过人物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内涵。比如铁凝的《哦,香雪》,小说中写的是火车开进台儿沟,却引出一个现代文明的问题。火车代表了现代文明。火车带来的冲击,改变了那种延续千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并显出台儿沟是多么封闭偏僻以及贫穷落后。姑娘们去看火车,就是为了去感知现代文明。“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如此打扮除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外,更表明了看火车的重要。这其中,香雪最积极。香雪皮肤很白,长得美。但这只是外貌美,她的心灵更美。故事的发展,讲到姑娘们提着篮子做买卖,便展现了香雪的纯真。“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

香雪的自然淳朴天真,这些原有的美在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但香雪的不同,还在于她是学生。“也许就因为香雪是学生吧,是台儿沟惟一考上初中的人。”小说的细节场景中,现代文明是通过发卡、手表、纱巾、尼龙丝袜这些物事来体现的,但香雪更感兴趣于人造革书包及铅笔盒。为了换铅笔盒,香雪勇敢地登上了火车,这无疑是故事的高潮阶段。香雪换到了铅笔盒,却被火车载到下一个站,叫西山口。下了火车,走三十里返回。那大山那月亮那核桃树都不一样了,就因为怀揣着希望。“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起……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铅笔盒既是现代文明的一个象征,又表明香雪的上进心。至于结尾写姑娘们前来接香雪,则既突出了个体,又顾及了群体。

小说中的人物有扁形与圆形之分。扁形人物多是突出一些性格侧面或要素,至于圆形人物的性格则很复杂,甚而还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此外,人物形象还包括叙述者,就是故事的讲述者。古典小说的叙述多是全知的角度,现代小说则大可通过其中的某个人物来叙述。比如鲁迅的《孔乙己》中,就是从酒店小伙计的角度来写,既写出孔乙己的迂腐,又不失天真。比如偷书,偏说窃书不算偷,强为辩解。又如喝酒从不拖欠,显得品行比别的酒客好。再如分茴香豆给小孩吃,却说什么多乎哉不多也。这些琐事都很有表现作用,显出孔乙己不失质朴,却又不能安于小事过活。至于人物的最后出场,则是坐在一个蒲包上,极为落寞,从而活画出一个深受科举毒害的读书人形象。再如《祝福》,小说中的“我”,既不同于鲁四老爷的冷酷,也不同于其他人的冷漠,而是对祥林嫂有一定的同情。“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笔调中充满反讽意味,大可表明“我”虽不迷信,却又无力改变现实,因而显得懒散。至于舒适,则不无一种精神压力的缓解。

散文中的形象,多是出于观感的印象,包括一些细节及场景等。因而散文的形象赏析,就要注意文中的细节及场景。比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写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种种物象聚合成百草园的景致,无疑是作者童年时的乐园。就其在记忆里留下的印象来看,也可见出当初感觉上的鲜明。至于进了三味书屋,在先生的指导下读书,那里虽也有个园,却不能畅意地玩了。然读书之事,在学生与先生之间又形成一个对照。当学生们的声音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先生还在大声地读。“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从心里感觉上,不无揶揄地写出先生读书时的投入,但仍是童心的观感。

散文中还有一个自我形象。汪曾祺在《散文应是精品》中说:“小说家的散文有什么特点?我看没有什么特点。一定要说,是有人物。小说是写人的,小说家在写散文的时候也总是想到人。即使是写游记,写习俗,乃至写草木虫鱼,也都是此中有人,呼之欲出。”此中有人,不只是小说家的特长,也是整个文学的使命,只不过在表现上有所不同而已。就散文来说,至少还有一个自我。且不管写的是什么,都是不同程度地写着自我,这也可以说是散文写作最主要的特色。余光中在《为人作序》中说:“我不认为‘文如其人’的‘人’仅指作者的体态谈吐予人的外在印象。若仅指此,则不少作者其实‘文非其人’。所谓‘人’,更应是作者内心深处的自我,此一‘另己’甚或‘真己’往往和外在的‘貌己’大异其趣,甚或相反。其实以作家而言,其人的真己倒是他内心渴望扮演的角色:这种渴望在现实生活中每受压抑,但是在想象中,亦即作品中却得以体现,成为一位作家的‘艺术人格’。”这种艺术人格的提出,才不会与其人等同起来。散文中的我,就应当是内心深处的自我。

(原载于《阅读与写作》2011年3期)

同类推荐
  • 心智的艺术

    心智的艺术

    她是故乡黄土原上一片深秋的柿树叶子,褪尽绿色素,薄得红得像一帧生命的请帖。是那方石磨,磨孔睁着深邃的眸子望着我,似在诉说那方旋转于日月下的热土。是那辆纺车,吱溜作响着,撩逗我一颗发酸的游子寸心。那叫做南凹村的向阳凹形的山原轮廓,常要把我揽入她朴厚、拙讷而温存的臂弯里去。
  •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无话可说。就像是平时,见到陌生人,硬生生打完招呼就卡在那里,不会找话题不会聊天,甚至自己一个人开始发呆,不知道说什么。在那段时间里,我写不了一个字,连自己曾经的那点伤春悲秋都没有,连谈论自己的欲望都没有。那一段时间是我最难熬的。后来慢慢地我尝试写短句,每天记下流水账,写一点自己的心情。慢慢地我发现,不是我无法写作,而是时间改变了我。十年里,我们邂逅真实的自己,并不是久别重逢,而是故人归来。
  • 年轻时做新鲜事

    年轻时做新鲜事

    本书主要收录:我十五岁那年、托翁的动手能力、“托尔斯泰灯”、静的等级、解剖我自己、享受安宁、慢半拍、对一朵花微笑等等。
  • 雪飘月舞

    雪飘月舞

    本书主要收录了一些著名的诗歌、散文,供大家品鉴欣赏,最后还提出了一些短评供大家参考学习。
  • 尘埃里的花

    尘埃里的花

    这是一本作者的散文集。 本书共分五辑,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在《文艺报》、《天津日报》、《扬子晚报》、《雨花》、《青春》、《芒种》、《青海湖》、《散文选刊》等报刊上发表过的作品。
热门推荐
  • 苍琅记

    苍琅记

    不知从何处而来的毁灭白光,拖着星辰的碎片与太阳系擦肩而过,末世论再次兴起,人心惶惶。围绕地球轨道的天文望远镜捕捉到了一幅震撼画面,白光所到之处星辰破裂,不留一物,似是要贯穿整个宇宙。山里的少年仰着倔强的头颅,不肯下跪。城里的少年指天狂笑,如痴如狂,似要与天相争。觅仙路,登天而行。这究竟是来到了神话的尽头,还是到了诸神的起源地?被镇压数万年的修道气运,究竟又隐藏了什么隐秘?
  • 蛮韵大陆

    蛮韵大陆

    宏大世界观。轻松阅读。带你进入不一样的奇幻世界。
  • 《ThisHouse》

    《ThisHouse》

    虽然毫无血缘,但我们依然兄妹相称;尽管相隔阴阳,但我们依然相亲相爱。
  • 花开花落半浅夏

    花开花落半浅夏

    本来很平静的生活却被他给打乱了,她怎么逃也逃不过他。。。。。
  • 有女为夏:混迹仙园

    有女为夏:混迹仙园

    一觉醒来,啊!!!什么鬼,穿越????好吧,女猪脚脑袋短路,进入了一个异界空间,一个人间仙境绽放眼前,不敢去刻意追求什么,只是希望所有美好的开端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一如这春夜长长远远。。。
  • 中国最后一具僵尸

    中国最后一具僵尸

    讲述了中国茅山道术与僵尸之争,黄袍道长带着两个活宝徒弟一起阻止了一场盗墓引起的僵尸之灾!一个死去多年的大将军墓,被人盗掘,大将军已经变成了僵尸,从此展开了茅山道士力战僵尸!
  • 每天努力一点点

    每天努力一点点

    本书从加强行动力、从小事做起、积极进取、向目标靠近、不断学习、吃苦耐劳、学会付出、积累人脉与财脉、学会运用智慧等方面入手,介绍了“努力法则”带给我们的变化,着重讲解了如何实践“努力法则”等。
  • 唤天之路

    唤天之路

    如果能安心做个败类,谁愿做什么英雄?一个只想做败类的少年因为女神说不喜欢败类从而走上了做英雄的道路,唤天之路从这里开始……
  • 凤兮凤兮非无凰

    凤兮凤兮非无凰

    她的出身很奇怪,明明是人,却生在了狐狸窝;她的相貌很夸张,明明肉身凡胎,却比妖精仙女还娇媚;她的体质最可悲,不病不弱,就是无法修成仙;她的姻缘很诡异,纵横六界,可谓千树万树桃花开...
  • 书中锦

    书中锦

    被囚九年,她是杀手界人人闻风丧胆的怪物一遭穿越,她空降练兵场沦为充数新娘,她是貌美如花却心狠手辣的‘刺客’王妃他是皇室尊贵,亦是沙场儿郎,铁血战神他野心勃勃,但凡喜欢,便要握在掌中强强相碰,他败下阵来将光华褪去,铁血化作绕指柔,义无反顾的踏上了追妻之路-----------------------封青炎:“在本王眼中,权势比亲情重要,命比权势重要,皇位比命重要,而你苏锦,比皇位重要。”“我毁容了,奇丑无比。”封青炎伸手去碰苏锦的面具,想把它摘下来,苏锦截住他的手。“王爷还是不要看了,就此了结罢。”封青炎收回手,强硬的将苏锦拉入怀里“你若不想本王看,本王就不看。你丑不丑,本王不在乎,毁容本王可以找人给你治,但是你不许离开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