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39000000004

第4章 百家争鸣中的大“家”(1)

(一)儒家

1.儒家概述

儒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由孔子所创立,“儒”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儒者具有柔、软的气质,并且是“术士”,其职业专门为贵族祭祖、事神、办理丧事、担当司仪等。“儒”本是鄙称,儒家这一称号,也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

春秋末年,孔子删订《诗》《书》,赞《易》,修《礼》《乐》《春秋》,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制定了儒家经典,并提出“仁义礼”的学说和“仁政德治”理论,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学派正式诞生。儒家学说主要是“祖述尧舜,宪章(效法)文武”,崇尚“礼乐”和“仁义”,要求统治者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主张“有教无类”,以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庄子后学评论儒家“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以上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庄子·渔父》)。

孔子去世后,儒学与墨学并为当时的“显学”。战国时,儒家又分化为诸多支派,“儒分为八”: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在儒家诸派中,以思孟学派和荀子学派最富有思想性,影响也最大。自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儒家逐渐被神圣化、绝对化,在中国历史中,既有着艰难的系统有序的发展,更有着泰山压顶般的僵滞。然而,经过几千年的筛选修补,儒家思想不失为祖国传统思想的瑰宝,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2.儒家代表人物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系统的伦理学说,开创了在当时和后世都影响很大的儒家学派,成为两千年来封建文化的正统,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世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

孔子幼时即丧父,家境贫寒,15岁立志求学。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通过私人传授,博习诗书礼乐。孔子“三十而立”,在曲阜城北设学舍,开始私人讲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后离鲁至齐,齐景公欲任用孔子,但遭晏婴等人阻挠未成,不久孔子返回鲁国继续讲学。公元前501年,孔子任鲁国中都宰,颇有政绩,后又迁为大司寇,但因受到排挤而去职,率颜回、子路等十多名弟子历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颠沛流离14年,志欲改良时政,复兴周礼,但终无所遇。孔子68岁重返鲁国,政治上仍不得志,转而专力从事讲学和著述,编订或整理出《诗》《书》《易》《礼》《乐》等文化典籍。公元前479年病逝,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孔子一生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要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坚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的欲望以符合周礼,维护宗法等级的上下尊卑关系。孔子把“礼”视为区别华、夷的标志,认为维护周礼,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只有这样,视、听、言、动都符合周礼,才能做到真正的“仁”。在政治上,孔子提出实行德政,即实行惠民政策,对民宽刑罚而重教化,希望统治者对人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在教育上,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教学要“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而学习应“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并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2)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鲁国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并以此到齐、梁、鲁、邹、宋、滕等国游说诸侯。孟子很是自负,曾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但终因其学说“远水不解近渴”而不被采纳。故此晚年去齐回国,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孟子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游历列国,宣传“以德服人”的“仁政”,主张“井田制”,让百姓有“恒产”,如果统治者施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由此,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民本思想。孟子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倡导“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每个人生来就具有怜悯同情之心、羞耻憎恶之心、恭敬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孟子还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的一生,则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

(3)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荀子50岁时到齐国来游说讲学,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在秦国考察过政治,谒见秦昭王和丞相范雎,讨论如何治理国家。荀子到了楚国后,春申君让他担任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子被罢了官,便定居在兰陵(今山东苍水县兰陵镇),著书立说,直至去世。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均为其门下高徒。

荀子是继孟子之后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虽然还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但是他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综合了儒、墨、道三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他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性”和“伪”两部分,性(本性)是恶的动物本能,伪(人为)是善的礼乐教化,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但也坚持“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所以荀子的学生中才出了李斯、韩非这样代表法家思想的人物。荀子改造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儒家代表著作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四书”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1)《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谈论为人、处世与为政行仁的言论,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之一。关于《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言简意赅、含蓄隽永,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汉代,有《鲁论语》(二十一篇)、《齐论语》(二十二篇)、《古文论语》(二十一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但后两种于汉魏之间失传。《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2)《孟子》

《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整理记录孟子言行的书,有《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孟子》一书集中地体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孟子》主张仁政,崇尚王道,主张统治者对臣民应减轻刑罚与赋税,发展农业生产,并对其施行道德教化,从而使国家长治久安。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指出国家存在的根本不在于“天时”、“地利”,而在于“人和”,劝诫统治者要与民同忧同乐。在哲学上,孟子提出“性善说”。孟子非常重视教育对人的影响作用;强调人的自我教育,主张修身养性,“养吾浩然之气”,以完善自我;他还教育人们为实现远大奋斗目标,要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吃苦精神。《孟子》之文文意贯通,文采飞扬,说理透彻,有条不紊,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后世许多散文大家无不因袭孟子的文风。

孟子之思想,为秦始皇所厌而毁之。《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一直受冷落。唐代宗执政,《孟子》才列入儒家经典,北宋王安石第一次把《孟子》与《论语》并列,南宋朱熹将《孟子》列入“四书”。明朱元璋因独裁曾命人删节《孟子》,但《孟子》影响深远,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

(3)《荀子》

《荀子》现存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荀子》博大精深,足称宏富,内容可谓应有尽有。如哲学专论有《天论》《荣辱》《解蔽》《正名》《性恶》等,政治学专论有《非相》《仲尼》《儒效》《王制》《王霸》《君道》《臣道》《强国》《正论》《礼论》《君子》等,军事学专论有《议兵》,经济学专论有《富国》,教育学专论有《劝学》,学术史专论有《非十二子》,伦理学专论有《修身》、《不苟》,人才学专论有《致士》,音乐艺术专论有《乐论》。此外,《荀子》中还出现了较为纯粹的文学作品《成相》与《赋篇》(包括五赋二诗)。《荀子》之文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对后世说理文章影响很大。

(二)道家

1.道家概述

道家又称“道德家”。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秦时期并没有“道家”这一名称。用“道”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是由汉初开始的,这时,道家也被称为德家。《汉书·艺文志》云:“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极重要的地位。

道家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由此衍化为“人天合一”、“人天相应”、“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其德乃真”等思想,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西汉太史令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采,事少而功多。”“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代表人物有关尹、庄周、列御寇、杨朱、彭蒙、田骈等。道家的著作,除《老子》《庄子》之外,还有《管子》中的《心术》上、《心术》下、《白心》《内业》诸篇,汉初的《淮南子》、晋人的《列子》以及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经法》《道原》《称》《十六经》等。

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儒家。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而有文景之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但对统治者、知识分子和下层社会影响经久不衰,许多有作为的皇帝如唐玄宗、宋徽宗、朱元璋、康熙都曾专门给《道德经》作注。此外,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糅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道家思想更为道教吸收,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奉《道德经》为道教的经典,奉《庄子》为《南华真经》,并且用老庄的哲学来论证道教的神仙学,建立了道教的宗教哲学体系。

2.道家代表人物

(1)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安徽涡阳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老子把“道”抽象化,概括成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在他看来,道既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又是客观自然规律,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他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摒除利“天命”的绝对权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的哲学里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如“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两方还可以互相转化,即“反者道之动”,转化的途径是“守静”。

(2)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前268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另一说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周身世如谜,据说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相传,庄子妻子过世时,他鼓盆而歌。庄子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后世将庄子与老子并称为“老庄”,称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他认为“道”是“虚无”的实体,能生成天地与万物。《庄子》载:“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又说:“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要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庄子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庄子倡导“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游心于物外,不为世俗所累,从而达到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逍遥境界。

同类推荐
  • 仙家图书馆

    仙家图书馆

    一个异界的生灵,在拥有图书馆系统后,他是怎么样一步步踏入修真之门?天地之间,万物皆有灵,有狐仙、河神、水怪、大妖,也有求长生的修行者,尽在其中。无穷无尽的新奇法宝,崭新世界,仙道门派,在三九大劫后,人,妖,神,仙,魔,又将演绎在人间爱恨情仇,恩怨纠葛······
  • 懒王爷

    懒王爷

    在最没有能力的年纪,碰见了,最想照顾一生的姑娘。这是许多穷小子的遭遇,但是作为皇子的他同样需要忍受这样的痛苦,显贵的身份让这种痛苦更加强烈。看穿而力不及才是人生之苦,玄启让他们看看你愤怒的样子吧。
  • 三国之骗术师

    三国之骗术师

    徐尚带着以七宗罪为名的七色迷幻剂来到三国。在这个时代,他被人称作妖术师。
  • 魂古奇谈

    魂古奇谈

    与地斗,其乐无穷!与魂斗,凶险无穷!这是一段神奇的征程之旅......
  • 带着梅花宝典穿越历史

    带着梅花宝典穿越历史

    林辉是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在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找到了一本叫梅花宝典的书,这书可神了!从此身边不仅美女如云,更是打遍著名历史人物的脸!在古代各种打工,换取梅花片?各种技能大显神威!歌唱技能?武功技能?琴棋书画技能?最后,还要完成任务?牵了杨玉环的手,搂了王昭君的肩,抚了郑旦的脸,更是抱了西施这个大美人!【欢迎加入书友群,群号码:543351216】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香山县乡土志

    香山县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脱定情:腹黑总裁宠萌妻

    一脱定情:腹黑总裁宠萌妻

    三年前,她误以为他是自己即将商业联姻的对象,为了小小的报复对方一下,她不仅“一不小心”脱了他的裤子,还公然说他那里很黑,像条泥鳅,差点没把他给气的吐血身亡。三年后再见面,她竟然阴差阳错的成了他母亲的主治医生,不仅时时刻刻要忍受某人在自己的视线里来回溜达,还要提防自己的贞操不被对方侵犯。某小肚鸡肠的腹黑总裁见状傲然一笑,施施然道:“三年前你不是嫌爷那里像条泥鳅么,今天爷就让你试试大钢炮的威力。”某女还来不及反抗,就被大灰狼顺势扑倒,吞吃入腹了。
  •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特征及价值判断标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化进程中经济增长的周期和总量调控、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化进程中结构变化和增长的效率。
  • 单调的日子

    单调的日子

    一个是研制机器人的技术狂人,一个是操纵娱乐圈的大亨,一个是才华横溢的设计师,一个是沉稳成熟的大律师,“单调”时尚品牌创始人李菲菲如何选择?
  • 修仙行纪

    修仙行纪

    这是一个女子寻仙问道,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回家的奋斗史。仙途慢慢,成仙得到岂能容易?被卷入阴谋不可避免,既然无可避,就迎头而上......注意:本文无cp。求打赏、求收藏、求推荐~~~
  • 花季爱恋,我的千金小姐

    花季爱恋,我的千金小姐

    她是跨国集团的千金老幺,却隐瞒自己的身世从不在人前卖弄,从小独立,身手了得是跆拳道黑带。他是家族少爷,一向对人冷峻,帅气又高冷如同王子一般。在一次偶遇中,被她阳光般的笑容吸引,一双灵动的黑眸折服,为她转学到银辉,且看他如何撒下爱的法网?
  • 东京食尸鬼之九尾蜕变

    东京食尸鬼之九尾蜕变

    地点:东京。我们全家属性为阴,最好修行者的喜爱。那晚,我出生了,被喰种夺走,爷爷对我施展了一些咒语,又进入了集合喰种赫子的精华里,我变异了。一场由自己掌控的命运由此开始,命运的齿轮在逆袭!!
  • 依晰

    依晰

    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却又不尽相同,但你只要是你就好。
  • 悠悠三中傻傻薯

    悠悠三中傻傻薯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你们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