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65100000008

第8章 第六讲 开放兼容

时间:20:00

地点:中餐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元欲则刚。——林则徐中国文化本身来讲是兼容开放。可是中国文化给人的感觉却是保守、僵化的。还是那句话,现在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是太少了。要不,还是我说说,你听听。高,你说吧,你有时说得还是很有道理的,最起码我还没有听说过。谢谢你的时间和耐心。中国文化无论从内容上、风格上、政策上、知识分子的学识上看,都是兼容开放的。海纳百川一直是中国文化的特性。高,你总是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不过听起来还不错。谢谢夸奖。那我就在你的鼓励下讲两句。世界上流行的几大宗教都是一神教,比如犹太教强调要信仰耶和华、基督教强调要信仰基督。再比如伊斯兰教强调世上无主,只有安拉。中国不然,它没有一个全知全能的神造万物,它强调:万法归一。

“一”指的是什么?

有僧问:“万法归一,一归何所?”赵州师答:“老僧在青州作的领布衫,重七斤。”“万法”指森罗万象,是绝对的本体或真理,即自性。“万法归一”表示各种现象都是宇宙本体所派生,而且会还原为唯一的本体。万法归于一,而一是绝对的存在,所以绝对的一也会归于万法。雪道:万法归一,一亦不要,七斤布衫亦不要,一时拋到西湖里。方可洒洒落落。

六祖慧能确立了中国宗“顿悟见性”的特色。宗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诸人本来面目”著称,足以显示宗独特的思维方式,那就是超越思维。宗还主张单刀直入,彰显本心真性。也就是从根本上讲,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是开放、无遮拦的。比如对于喝佛骂祖,宗否定的是对实体化了的佛和神化了的先贤大德的崇拜,要求人们将心思转向对自性的觉悟。关于不立文字,宗的目的是要杜绝人们对文字相的追逐,重视修实践。僧问:“学人迷昧,乞师指示。”赵州云:“吃粥也未?”僧云:“吃粥也。”赵州云:“洗钵去!”其僧忽然有省悟。

佛教的中国化是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的,从汉到唐,大约经历了八个世纪。

宗的思想是融合了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产物。自悟、顿悟,虽直接源于道生的顿悟成佛说,但也与中国文化的特性大有关系,是综合儒、佛两家学说长处的结果。宗后来不礼佛、不读经,寓修道求佛于行往坐卧、搬柴运水的日常生活之中,以为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实现成佛理想,实际上是深受道家、庄学家的得意妄言理论以及旷达放荡、自我遥的影响。宗对修的创造性发展在于:修已不是静坐执空之思(枯),而成为“运水搬柴,无非妙道”的实践。生活化了,宗也因此大规模的普及化、民众化、中国化了。赵朴初居士有言道:平生用不尽,拂子时时竖。万语与千言,不外吃茶去。

心无遮拦,兼容并蓄,中国文化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元欲则刚”,是在160多年前林则徐自撰并悬于政事堂的一副联。“有容乃大”是其核心精神,突出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中国人的心胸。中国人总能说出一些入木三分,令人难忘的词语。

中华文化发展的四大时期——钱穆

中国的一位国学大师钱穆在他写的《中华文化史导论》中把中华文化发展划为四大时期,从这四大时期的发展过程看,中华文化一直在不停地吸收借鉴其他文化,这一过程从没停止,至今也在继续。第一期从上古到秦,以华夏族为骨干,汇入许多其他部族如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文化为中华文化奠定基础。民族融和促成文化融和和发展。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凝聚积蓄,发生百家争鸣、诸子并驱,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和科学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产生了一系列为中华文化开创基业的科学、哲学、史学、艺术创新。阴阳五行的自然观,天文、数学及易经、军事学、医学及医药、农业及水利工程、孔墨老庄、诗经离骚以及其他许多科学技术发明,加上秦始皇统一文字,汉朝引入佛教,共同营造了中华文化的秦汉全盛时期。

佛教应该是起源于印度,但是好像后来把它发扬光大的是中国,对吗?

应该是这样。中华文化是一个能够保持和发扬自身特色而又广泛吸纳、融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开放体系。也可以说不断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正是她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的巨大特征和优势所在。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便被中国化了,先是学,后又渗入儒道而发展出理学。

中国人总是能够走出自己的道路,不简单。

谢谢,山姆先生。这正如当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结合的时候,产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点也不稀奇,这是中国文化本身所决定的,这个咱们以后再说。咱们接着说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好不好?

好啊!

二期自秦汉至南北朝,又汇入匈奴、鲜卑、羌等族,西开丝绸之路,东通日本、朝鲜,形成了中华文化的隋唐全盛时期。

第三期隋唐到元末。中华民族再汇入契丹、女真、蒙古及南方一些部族。再有两宋扩展海上贸易,元廷拓展亚欧交通。这二、三时期中华国力均处于当时世界的前列。指南针、火药、纸、印刷、纺织、冶铁炼钢、兵器、农具及其他机械制造等重大技术创造都在这一时期出现;天文学、数学、农学、医药学、水利工程学、哲学、史学、文学艺术、书法、绘画等各领域也创造出前无古人的业绩。第四期自满清入关至于现代,中华民族再汇入满洲、羌、藏、回、苗、瑶等族而更加壮大,但中国国力却自明中叶以后开始衰落,直到鸦片战争前几无多大进步,反而大大落后于西方。鸦片战争一声炮响,震醒了中华民族外御列强侵略,内反封建腐败,发起了向西方文化学习的热潮。由此,中华文化走向了她的近现代发展时期。西方的电影、绘画、饮食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你认为什么导致了中国国力的衰落呢?

我想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经过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中国太强大了,明朝时的郑和下西洋使得中国的影响力得到了空前的强大,这时的明朝皇帝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物产极大丰富,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中国的东西最好,没有再与外界接触的必要,他认为他是世界的中心,可以闭关锁国了,这自然导致了国力的衰落。但是由于开放性和创新性,中国文化必将也正在迎来她的伟大复兴。

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此话怎讲?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不断交融、深化、融合而又矛盾、冲突、转化,她跨越古今中西,跨越文化、政治、经济、科学等诸多领域,最终形成一种兼具传统性与现代性、本土性与世界性的科学的、民主的、大众的文化。开放兼容,勇于创新,为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保障。

中国文化是否具有开放性,还是举几个案例吧,在美国你们比较流行案例研究,对吧,山姆先生?

好啊,好啊。说来听听。在中国,书院的创始可追溯到很早的时期,其中最著名的是齐国首都的下书院。

——李约瑟

你有没有听说过中国的“下学宫”?下学宫?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就给你讲一讲。古代齐国设立的齐都临淄下学宫,是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堂,是战国时期政治资讯、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说白了,也就是类似现代中国的社会科学院。下学宫的出现,下百家争鸣的展开,不仅形成了先秦百家争鸣的高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而且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著名的英国学者李约瑟盛赞道:“在中国,书院的创始可追溯到很早的时期,其中最著名的是齐国首都的下书院。”

看来我又寡闻了。

这不怨你,主要是我没有早点告诉你。

我开始调山姆先生。

世界上的大学者了解中国文化的不多,但是只要他了解中国文化,他就会非常喜欢。

好吧,你还是接着讲 下学宫吧,高先生。

下学宫始建于公元前374年,历时大约150年左右,因其近齐国都临淄的门而得名。其创办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是整个古代教育史上罕见的。齐国的君主在国都临淄的门附近建起了巍峨的学宫,设“大夫”之号,广泛招揽天下文学游说之士,到下学宫来传道授业、著书论辩。公元前319年,齐宣王即位,釆取了更加开明的政策。首先是釆取“趋士”、“贵士”、“好士”的态度和一系列礼贤下士的措施,为富有政治思想和实践经验的下先生们赐“上大夫”之号,让他们参与国事,可以以任何形式匡正国君及官吏的过失。你是说他们可以随便给君王提意见嘛?是的,只要君王有错误,他们都可以指出来。在下学宫里,下先生们不任官职,摆脱了案之劳,却有充分的时间和优裕的条件专心于理论、学术和国策的探讨;“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给你讲一个历史上的真实故事,或者叫案例如何?

好啊,来个案例分析一下。邹忌讽齐王纳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对妻子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谁?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他的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他问一个来访的客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认为我美,是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有求于我。”于是他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在齐国方圆千里的疆土上,120座城池,宫中的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王之蔽甚矣!”也就是说,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那齐王是怎样回答的呢?

齐威王说:“好!”并下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一年以后,就是想进,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胜于朝廷?中国古人真是既有智慧,又幽默。2000年前的大臣能够和君王这样说话,我不知道在欧洲的封建社会是何时才开始有这样的民主学风的。

这些下先生的待遇怎样?

齐国的国君出于促进齐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繁荣,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兴土木,建设下学宫;并且为于下学宫的高级学者们提供特殊的政治地位——据其学问、资历、成就、贡献的不同,授予“客卿”、“大夫”、“上大夫”、“先生”、“学士”等不同的称号和荣誉;在物质生活上,国君为他们“开第康庄之”,修起幽雅宽敞的“高门大屋”,给予很高的禄;在行动上,他们既可以率徒游学、“上说下教”,又有视国君对自己意见重视与否而决定留去的自由,“合则留,不合则去”。如在下学宫享受上大夫禄的孟子,学生很多,每次参加活动,都是几十辆车,后面跟着数百名学生。国君对他们是“来者不拒,往者不追”;在学术上,他们享有宽松的学术气氛——不论何家何派,都可以以各种形式发表思想、各抒己见,国君鼓励他们“不治而议论”,大力奖励各家学术探讨,纵论天下大事;勉励他们著书立说,讲习议论,展开学术争鸣。

这些下先生可是太好了,比我们在美国的大学教授享受的待遇强多了,这可能是每一个求知的人追求的理想生活了。

羡慕吧。

当然了。这些下先生一定著作颇丰吧?

当然了。享受着齐国君王恩惠滋润的下先生们,关注现实,反思历史,探索未来,议论世界,不仅注重抨击现实,而且注重针对现实发表改变现实的策略,取得了具有鲜明时代性和现实性的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司马光

下学宫不仅促进了当时文化教育的发展,而且对我国整个古代文化和教育发展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小说家、兵家、农家等各种学术流派,都曾活跃在下论坛上。各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淳于、孟、邹衍、况等大家辈出。据史书记载:在学宫定期举行的集会上,持各种学术观点的人各抒己见。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教育、道德伦理、文学艺术、逻辑、美学、法学以及天文、地理、历数、医、农等多学科的知识。下先生们就阴与阳、义与利、礼与法、君与臣、形与神、王与霸、天与人、善与恶、德与法、本与未包括兵法在内等等展开争辩,相互吸收,共同发展。学派之间争辩,学派内部也争辩;先生与先生争辩,学生与先生也争辩;在校内争辩,在校外也争辩;和一般人物争辩,也和齐王、宰相争辩。如孟子与告子之辩,揭开了人性论的序幕。当然在辩论中不同学派相互学习对方长处,充实自己的思想,因而下各学派都有融各家之长的倾向。如淳于是儒而法等。他们创造并使用的各种概念和范畴,为中国古代学者们长期沿用或赋予新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下学宫的主要教学方式是游学,学生可以自由来下寻师求学,先生可以自由在下招生讲学,这就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种学派、学说,有时间进行兼收并蓄、消化整合,这也有力地促进了各种流派及其思想的发展,并促进了各类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这时的下学宫,人数之多,学派之广,规模之大,争鸣场面之热烈,都是绝无仅有的。正如宋代文学家司马光在《下赋》中所说:“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秦以后的思想、学术、文化,几乎都可以在齐国文化中找到其源头,如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学,基本上是孟、两派理论的交替使用。孙武、孙的兵法被世界公认为“东方兵家鼻祖”,《孙子兵法》是美国西点军校的必读科目。可以说,下学宫的出现及其成就,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辉煌的一页。这样的学术气氛下,肯定会出很多能言善辩之士。是的,田巴就是其中的一个。田巴是谁?

田巴是下学宫赫赫有名的辩士,曾“毁五帝,罪三王,五伯,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

一日服千人?厉害。

当时的思辨之风非常浓厚,我给你讲一个案例怎样?

好啊。

禽大盘大!幸自无事也,省可出入!

田巴的弟子禽滑釐出门,遇到一位妇女向他作揖并问道:“您既然是田巴的弟子,应该得到田巴辩论的真传吧。我有个大的疑问。”滑釐说:“请说,可以有道理说服你的。”女人道:“马的鬃毛向上且短,马的尾巴毛向下且长,为什么呢?”滑釐笑着说:“这太简单了。马的鬃毛向上是逆势,上天使它短;马尾巴下垂是顺势,上天使它长。”女人道:“但是人的头发向上也是逆势啊,为什么就长呢?胡须下垂是顺势,为什么短呢?”滑釐不知怎样回答,便说:“你请留在这里,等我回来问问我的老师,会有话回答你的。”他来到老师家对田巴说:“有位可爱的女人问鬃毛尾毛长短的问题,我以顺势逆势的道理回答她,怎么样?”田巴道:“很好。”滑釐说:“但是那女人又引申到胡须顺势却短,头发逆势却长,这样我无言以对,请先生指点。”田巴低了头很久,最后对滑釐说:“禽大盘大!幸自无事也,省可出入!”

什么意思?

如果没什么事,你就少出门吧!

没想到中国人这样热衷于思辨。

这只是皮毛,我再给你讲一个厉害的。

功成不受赏,高节卓不群——左思

鲁仲连(约前305~前245)是战国时名士,善于出谋划策,常周游各国,为其排难解纷。幼时的鲁仲连在下学宫曾师从徐劫,专攻“势数”之学。鲁仲连12岁的时候,就以“堂上之粪不除,郊草不;白刃交前,不救流矢”的例子阐明了“人应该先急后缓”的道理,告诫田巴“急者不救,则缓者非务”,“夫危不能为安,亡不能为存,则无为贵学士矣”,提醒他那种为辩而辩,脱离实际的辩论是毫无意义的。最后田巴在鲁仲连强有力的驳斥下心悅诚服,不但当着徐劫的面夸鲁仲连是“飞兔”似的绝世英才,而且“杜口易业”,终身不再谈。

一箭书退敌百万兵

燕国攻打齐国,夺取了70多座城,只有和即墨两地保存下来。齐将田单就以即墨为据点大败燕军,杀死燕将骑劫。当初,有位燕将攻占了聊城,可是有人在燕王那里进谗言,这位燕将害怕会被处死,就死守在聊城不敢回国。齐将田单为收复聊城,打了一年多,将士死伤累累,可聊城仍岿然不动。鲁仲连提笔给燕国大将写了一封信,用箭射到城里,在这封信中,鲁仲连结合齐、燕两国的局势,谆谆告诫燕将:“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同时赞扬他:“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吴起之兵也。能以见于天下矣。”然后又站在燕将的角度上,分析归燕、降齐的不同好处;最后又用曹沫和管仲的例子指出“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结果,鲁仲连的话令燕将心服口服,罢兵而去。就这样,鲁仲连用语言攻下了聊城,一箭书退敌百万兵,创造了中国军事史和论辩史上的奇迹。

平原君想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坚持不受。他说:“对于天下人来说,最可贵的品质,是为人排患解难,而不索取回报。如果有所取,那是商人的勾当,我不愿做。”之后飘然而去。晋代的左思曾以“功成不受赏,高节卓不群”的诗句,赞美鲁仲连。

学无所主,学以致用

下学宫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杂家学派。杂家也能成派?

当然能了,比如你现在老说我写的文章中不中,西不西,不属于这派,又不属于那派,我想我就是杂家学派。

再具体点好不好,高。

杂家学派在下学派中出现得比较早,它以淳于为代表,也是典型的齐本土文化。这一派没有自己独特、系统的理论体系,没有明显的学派特征,“学无所主”,但又兼釆各家之长,注重实用。杂家学派由于淳于在下学宫中的领袖人物地位,在齐国有传统、有基础,可以说是人多势众,在早期的下学宫中占有重要位置。淳于是一位老资格的下先生,史称其“博闻强记,学无所主”,正是杂家特征,他善于讽,长于隐喻,机变百出,在齐国很受尊重。前面我讲过齐威王初年淳于就曾以大鸟作喻讽过齐威王,足见其智慧过人。在齐相邹忌当政之初,淳于曾率领下先生们前去问难,足见其学派的势力。

我再给你讲一个子使楚的故事如何?山姆先生?

好啊,我喜欢听你讲的故事。子使楚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子喝酒,这时公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

楚王的这个问题可是够刁钻的,子是怎么回答的?

子回答道:“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意思是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高,看来我今后也不能和你开玩笑了。

有进步,山姆先生,祝贺你。

中国的智者不仅足智多谋,而且勇气过人。唐不辱使命此话怎讲?

听我慢慢道来。

秦始皇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500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出使到秦国。

秦王不怀好意,安陵君回答得也没大问题啊。

可是,安陵君还是怕秦王不高兴,于是,马上派唐出使秦国,作解释工作。

这可是个苦差事,弄不好会掉脑袋的。

没错,秦王对唐说:“我用方圆500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50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人,所以不加注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

唐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用500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

唐也不服输啊,这不是送死吗?

秦王是发怒了,说:“你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百万尸体倒下,血流千里。”唐说:“大王曾经听说过普通平民发怒吗?”秦王说:“普通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说:“这是见识浅薄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昊王僚的时候,星的光芒冲击了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股白色的云气穿过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祸福的征兆就从天上降下来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同我一起将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志气的人一旦发怒,就要使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使血只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是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立起来。厉害,厉害,唐先生果然有气魄。那秦王怎么办呢?秦王的脸色马上变软和了,向唐道歉说:“先生请坐!为什么要这样呢!我明白了: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看来今后我不能对你动怒了。老师发怒,伏尸百万?你可知道学生的愤怒吗?“哈哈哈哈。”我们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智者间的对话

智者与君王之间的对话还是比较谨慎,智者和智者之间的对话却是充满了智慧,我给你讲一段怎样?

好啊,我还真想听听中国智者之间的对话。

淳于听说邹忌一下子从乐师提拔到相国,就跑去询问。

两人见了面,淳于不着边际地说:“猪油涂在车轴上是为了润滑,但轴孔是方的就不好弄了。”

这是什么意思?猪油、车轴和政治有什么关系?

邹忌说:“知道了,我会小心在国君左右侍奉。”

淳于又说:“弓的干如若用久了,要拿胶来粘一下,但胶不可能把裂缝完全合起来。”

邹忌继续答非所问:“多谢指教,我会让自己依附于人民。”

淳于说:“狐皮大衣破了,可不能用狗皮来补啊。”

邹忌说:“我会小心选用君子,不让小人进入朝堂。”

淳于最后说:“大车不校正,就不能载货,琴弦调不好,就会五音不全。”

邹忌回答:“知道,先生这是提醒我要认真制定法律,以此来监督一些狡猾的官吏。”

这场不着边际答非所问的对话让淳于非常满意,认为邹忌能胜任相国的职位。

妙极了,妙极了,高,我喜欢中国的智者。

我也喜欢,他们都是我的偶像。世界“第九大奇迹”——三星堆山姆,你听说过世界第九大奇迹吗?

没有听说过。

出四川广汉约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三星堆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谁命名的第九大奇迹,为什么给这么高的评价?

谁命名的我也没有出处,网上都这么说。是不是奇迹,第几大奇迹并不重要,它引人注目的地方,一个是因为它有很多世界之最,另外一个是它有很多解不开的谜。

,它有什么世界之最呢?世界上最早、树株最高的青铜神树:高384厘米,三簇树枝,每簇三枝,共九枝,上有27果九鸟,树侧有一龙绿树而下;世界上最早的金杖:长142厘米,直径2.3厘米,重700多克,上有刻画的人头、鱼鸟纹饰;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铜大立人像:通高262厘米,重逾180公斤,被称为铜像之王;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纵目人像:高64.5厘米,两耳间相距138.5厘米;世界上一次性出土最多的青铜人头像,面具达50多件。三星堆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让人不可思议。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人倒像是“老外”。突眼、阔嘴、宽耳。一般认为突眼代表传说中的千里眼,宽耳表示传说中的顺风耳,而阔嘴表示渴望进行言语交流。

文物专家认为,三星堆人有可能来自其他大陆,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混合文明”。它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

能否举几个例子?

例如,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雕像,左右手腕各戴三道手,两小腿近足处各戴一圈方格形纹脚。这类手足同时戴的习俗,以及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中国的其他地区考古都没有发现,但是在南亚文化传统中却比比皆是。

四川从地理位置上看,离南亚不是太远,文化上的融合应该是正常的。

你说得有道理。更难解释的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杖。这柄金杖系用纯金皮包卷而成的金皮木芯杖,杖的上端有一段长46厘米的平雕纹饰图案。专家们普遍认为,这是一柄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权杖。

这应该是对的,杖代表权力是正常的。

但是在中国殷商时代,鼎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从未有过用杖作为权力象征的文化现象存在。在西亚近东地区以及古埃及和古希腊、古罗马,则普遍釆用权杖作为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独占权力的特殊象征物。三星堆这柄金杖,与西亚、埃及较晚时期的权杖相似。如果你去埃及的国家博物馆,你会发现那里的法老经常使用权杖。当我看到三星堆青铜人物黄金面罩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在埃及开罗的国家博物馆。很多专家认为它是吸收西亚近东文明的类似文化因素加以再创作而完成的。

今天从四川坐飞机去埃及,在非直航的情况下大概需要两天左右的时间;5000年前,古蜀国和古埃及间的交流基本上是不可想象的。

古埃及的文化出现在5000年前的古蜀国文化当中,这种可能性确实令人吃惊,有机会我一定要去三星堆看一看。

热烈欢迎!说到中国文化的开放与兼容,还有几个有说服力的例子。比如说犹太人在中国的故事。

山姆,犹太人的特点你一定是知道的,对吗?上帝的选民当然知道了,犹太人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会居住在自己的犹太区,在生活上、习惯上保持着自己鲜明的特性。在美国就有很多的犹太居住区,而且都很有钱有势力。

是啊,我曾经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学习了一年希伯来语,很多犹太人都跟我讲他们是上帝的选民,犹太人被公认为最不容易被同化的族群。他们是绝对不和外族人通婚的,也不吸纳接受别的民族的人加入犹太教。到了中国,这些规矩都没有守住。

,为什么?

在中国开封定居的犹太人不仅没有自己的社团,而且和当地的居民通婚组建家庭了。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全世界的犹太人都是不可能被同化的,他们有自己的犹太社团,有自己的居住区域,在美国也有很多犹太人社区。信不信由你,但这确实是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实。到底是怎么回事,高,能不能详细说一说?山姆显然对此话很感兴趣。犹太人在中国的开封等地和平居住了数百年,中国也是世界上为数较少的不存在对犹太人迫害的国家之一,并为寻求庇护的犹太难民提供无私的人道援助。

——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博士语开封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先后有七个朝代在这里建都,经济一度非常发达,开封人口多时达到100多万,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古代犹太人在定居开封的鼎盛时期,人口曾经达到500家,4000多人。现在生活在开封的犹太人后裔,懂犹太语言的,懂犹太教义的基本没有了,生活基本被当地居民同化了。如果你去开封博物馆,你可以看到《重修清真寺碑记》,可说是犹太人定居开封最为确凿的证据。从这通明弘治二年(1489年)的碑文可知,开封犹太人至少自北宋年间就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了。在开封的重要景点清明上河园内,就有一个古代开封犹太历史文化馆。这里陈列有不少照片、示意图、仿制器物,与古犹太人有关的专著、文章及刊物等等,可以算作近百年来对开封古犹太人研究成果较全面的展示。据说一些犹太拉比都不相信这个现实。他们的主要理由是:在犹太民族大离散的历史上,像开封犹太社团这样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同化于客居地文化和社会之中的情况是不多见的或者是不可能的,即使受过很大的外力压迫,犹太人也基本能保持自己的信仰。全世界的犹太人都生活在犹太居住区,不与外族人通婚,为什么到了中国就变了样了呢?

是啊,你说,为什么到了中国就变了模样了呢?

这当然要归于中国文化的兼容性。许多学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中国历代王朝都在异族人不干预中国内部政治的前提下倡导“中外一体”,对异族釆取以和为贵、兼容并蓄的政策。因而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不乏民族纷争,但各民族之间的共处融合一直是民族关系中的主流。元代的犹太人一度高人一等,被蒙古统治者列为第二等色目人,同属于统治阶层,犹太人在中国并没有遭遇到任何歧视。历史上,在中国的土地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原发性的反犹主义。犹太人可以经商、从政。据史书上记载,在开封考取进士的犹太人就有20多位。想听故事吗?山姆先生。当然了,需要休息放松一下了。

生命签证

在二战期间,救助了大批遭受纳粹迫害的犹太人,德国实业家辛德勒的故事被拍成电影《辛德勒名单》,感人至深。而在中国,也有这样一位“辛德勒”。

又一个“辛德勒”,中国的故事总是不为人知。

这个中国“辛德勒”的名字叫何凤山。1937年至1940年,何凤山是中国驻奥地利维也纳总领事,曾为奥地利犹太难民签发了2000份前往上海的“生命签证”,帮助他们逃过纳粹的魔掌。1938年3月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屠杀犹太人的活动愈加猖狂。当时纳粹当局规定,犹太人只要马上离开奥地利即可被释放。但在危难的关头,很多国家的领事馆却用多种手段限制为犹太人办理签证。何凤山而走险,对那些走投无路的犹太人,实施了开放的签证政策,任何犹太人只要申请中国签证,马上就可以核发。何凤山签发的中国签证,成为奥地利犹太人的“救命书”,使他们得以从死亡的边缘挣脱。

2001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国际正义人士”称号,这是以色列对外籍人士的最高褒奖。何凤山的名字也被刻在了耶路撒冷纪念碑上,碑文中称他为“一个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

何为什么要救犹太人呢?

他在《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一书中,对这件事也只花了很少笔墨。书中写道:“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是很自然的事。从人性的角度看,这也是应该做的。”你应该知道,何凤山成批地给犹太人发放签证,引起了纳粹当局的不满。纳粹以中国总领事馆的房子是犹太人的财产为借口,没收了房子。何凤山就自己掏腰包,迅速把领事馆搬到了另一处很小的房子里,坚持发放签证。

向伟大的何致敬!

纳粹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之时,不少国家都对急需救助的犹太难民关上了大门,而上海因种种复杂原因成了全球唯一向犹太人敞开大门的城市。从1933年到1941年,上海先后接纳了3万多名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除数千人经上海去了第三国外,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时,仍有大约2.5万犹太难民在上海栖身。上海一个城市所接纳的犹太难民比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印度所接纳的犹太难民的总和还要多。当年犹太人的聚居区——上海市虹口区也因此被海外冠以“东方的诺亚方舟”的美誉。犹太人可以自由地经商、开餐馆和咖啡馆,使当时的犹太社区内出现一派繁荣景象,被上海人称为“小维也纳”。当时上海八个犹太教派所组成的犹太社区,成为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犹太避难地和救济中心。向伟大的中国人民致敬。

求知哪怕远在中国

无独有偶。中国福建泉州的阿拉伯后裔则成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泉州市又称作“刺桐城”,而刺桐就是从阿拉伯语单词来的,它的发音是Zai—i—tong,中文译为“刺桐”,的意思。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2003年,我在文化部外联局亚非处工作的时候,曾经和泉州市政府共同在科威特举办了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艺术节,受到科威特人民的热烈欢迎。他们不相信,至今还有阿拉伯人的后裔在中国福建的泉州生活。泉州海上交通史博物馆郭先生是我的好朋友,他就是阿拉伯人的后裔,从长相上一看就能看得出来。

抱歉,我又是第一次听说。看来我应该承认对中国的了解太少了。这些阿拉伯人是怎样到泉州的呢?

先知穆罕默德在世时,向穆斯林发出号召:“求知哪怕远在中国。”因此在伊斯兰教创教初期,公元620年左右,穆罕默德嫡传门徒三贤四贤就从麦加迁移经海路来到泉州传教,死后葬于泉州东门外灵山圣墓。宋元时期,泉州港成为世界多种宗教在东方的重要据点。在各种外来宗教中,伊斯兰教势力最大,对泉州港的影响也最深。如果你有机会到泉州,沿着街市走一走,将会看到那镶嵌着阿拉伯式门窗或图案的建筑,闻到穆斯林特有的节日食品——油酥散发出的阵阵香味;听到南音琵琶弹奏的悠扬乐声,南音琵琶即源于阿拉伯古老乐器“乌德”;能听见自公元12~14世纪从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的呐吹出的柔美乐声;欣赏到那美丽芬芳的阿拉伯花卉——素花,它们被串成一个个小花圈,是妇女头发及发上最漂亮的装饰……迢递万水接天方,雨风史话长。

清净寺虽基北宋,古兰经上播初唐。庐饶有麦加意,藻井犹参华夏装。文化交流稽往事,中阿友谊足扬。在泉州市中心的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泉州清净寺,又称“艾苏哈卜清真寺”,创建于公元1009年,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建造的,占地面积约2500百平方米,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当年的宣礼塔塔形如柱,高耸奇伟,“一柱千云,并紫帽峰而作对,七级凌日,参开元塔以为三”。古时,宣礼员登上塔尖,一呼百应,夜间塔顶举火,为商舶导航,方圆百里,一目了然。

丁氏堂

元代居于泉州的阿拉伯后裔约有数万人之众,留下史迹众多。陈回族村丁氏堂便是其中之一。据传陈丁系元代外来穆斯林赛典赤。瞻斯丁的后裔,遂取其名末字“丁”为姓。而“丁”这个发音恰恰是与阿拉伯语的的发音是一样的,是“宗教”的意思。

没想到中国的姓氏里面还有伊斯兰文化的痕迹。

丁氏后裔现主要聚居在陈镇的7个回族行政村,有回民1.7万人,还有散居在外地的回民1.3万人,侨、港、澳、台胞1万多人,仍保持既有的民族习俗和宗教特色。现存的“丁氏堂”始建于明朝,历代重修,堂长42米,宽21米,形状别致。居中为一四方石砌平台,台上建厅,四周廊环抱,成“回”字形。整座堂为砖石结构,其中的莲花浮雕和纹饰均与泉州清净寺相同,是古代泉州海外交通及阿拉伯人在华的重要史证。堂的正厅,与四周的廊,形成一个“回”字形结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堂的东北角,与书法上的“回”字右上方的转角顿笔十分相似,这也许是丁氏回族与汉族人文化上相互融合的最好体现。而宗里的装饰有阿拉伯文的石雕、伊斯兰“吉祥鸟”图案的木雕则体现了浓郁的回族气息。丁氏宗历代名人辈出,仅明、清两代便有进士12人、举人21人、贡生26人、秀才105人,宗里的18方额,记述丁氏历代科第功名的功绩。一个家族的堂,能够被列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是比较少见的。

中国政府这样做是对的,这样的堂是值得保护的。惠安女:封建头,节约衫,民主肚,浪费裤在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的海边,有个特殊的族群,就是惠安女。她们以奇特的服饰闻名海内外。这一带的7个乡村总共只有几万人,虽然她们只是惠安县人口的一小部分,却引起了海内外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人们把她们的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戏称为“封建头,节约衫,民主肚,浪费裤”。

这个称呼非常有意思。她们真的有那么特别吗?

惠安女服饰的色彩与样式和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服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例如:她们戴上斗,有点像黎族人和京族人。她们的上衣短小,像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服饰。惠安女喜欢穿青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从色彩上看,和云南水族的服装几乎是一样的。逢年过节妇女们都梳蝴蝶形的发式,而蝴蝶是古代百越族崇拜的图腾。惠安女孩喜欢在出门时戴上面纱,蒙上黑纱的,是新婚和没有生育的妇女,为了躲避陌生人的视线。有人开玩笑说,一些夫妻在路上相遇,丈夫都没有认出对方是自己的妻子。如果你去过阿拉伯国家,你一定会猜测她们的面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

这么说惠安女身上的服饰也体现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了?

那当然了。你去中国,一定要去泉州,一定要去看惠安女。我教你一句闽南话吧。

好啊。请讲。

huiwagasaio

什么意思?

惠安的女婿。

看来惠安女很受欢迎了。

太受欢迎了,美丽、勤劳,忙里忙外。男人回到家里只是享清福,逗小孩子玩耍。

我一定要去那里,做一个hui wa ga sai。山姆开玩笑地说。

世界宗教博物馆

宋元时期,泉州活跃的海外贸易,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在泉州创造了一个多种宗教和平共处、多元文化交融并存的奇迹。有机会你去宗教石刻陈列馆,新馆一楼东在展厅陈列着宋元时期外国侨民在泉州经商、传教及其后代遗留下来的数百方石刻,内容有墓碑、墓盖石、石雕像和各种教寺建筑构件等,属于伊斯兰教、古基督教、印度教和摩尼教等几大宗教的遗物。如此之多的宗教汇集一场,和平共处,堪称为世界宗教史上的奇观。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道、儒、释相安无事,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和平共处,体现了中国泉州伊斯兰教、基督教、佛人包容的气度和宽阔的胸怀。

在泉州教三位一体的石刻

市内你会发现: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开元寺和东岳山麓的南少林寺,又有现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刻老君造像,城南有天后宫。

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潮声中万国商宋元时期的泉州被称作是外国人心仪向往的地方,数以万计的亚、非、欧各地侨民居住在泉州,其中以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印度人为多,形成“市井十洲人”、“缠头赤脚半番商”的万国都市景象。宋元两代,进入全盛时期,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贸易,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她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人们,慷慨地为过往舟船补给充足的水源和物资,以至留下了“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潮声中万国商”的赞誉。那时,泉州的清晨,清净寺里响起晨拜的钟声,不远处的书院里,儒家的士子们诵读《诗经》、《论语》、《大学》的朗朗书声,也许还有寺院里的木鱼声,街头巷口操着阿拉伯语、印度话的商人在讨价还价,他们彼此相闻,却不相打扰。在这里,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相安无事,阿拉伯人、波斯人、锡兰人与当地的汉人相处和睦。这就是泉州人,这就是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你真的认为不同宗教之间可以和平相处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明朝成化帝宪宗朱见深登基不久绘制的《一团和气图》立轴纸本设色,纵48.7厘米,橫36厘米,并附《御制一团和气图赞》一首:闻晋陶渊明乃儒门之秀,陆修静亦隐居学道之良,而惠远法师则释氏之翘楚者也。法师居庐山,送客不过虎溪。一日,陶、陆二人访之,与语,道合,不觉送过虎溪,因相与大笑,世传为三笑图,此岂非一团和气所自邪?试挥彩笔,题识其上:“世人之有生,并戴天而履地。既均以同赋,何彼殊而此异?唯凿智以自私,外形骸而相忌。虽近在于一门,乃远同于四裔。伟哉达人,观高视;谈笑有仪,俯仰不愧。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之无二。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和以召和,明良其类。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备。岂无斯人,辅予盛治?披图以观,有概予志。聊援笔以写怀,庶以誉俗而励世。”

什么意思?高,请解释一下。

成化帝撰写此文出自一个“虎溪三笑”的典故。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惠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

后世视之为儒释道三教亲和之象征。

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陶渊明、陆修静与惠远法师三人发生在庐山东林寺虎溪前的故事又称“虎溪三笑”,流传至今。它主要体现了“三教合一”的思想。很久以来,儒、释、道三教一直是影响中国文化的三大主流宗教,关系错综复杂。如果各自教派相互对立,必然消耗体力,不利于社会安定发展。成化帝所绘《一团和气图》乍看如同一人,实为三者。根据《御制一团和气图赞》推测,图中笑面弥勒应为惠远法师,左侧着道冠者应为陆修静,右侧饰儒巾者则为陶渊明,三人各为儒、释、道教代表,整个画面布局巧妙,和睦喜气。

“三教合一”的思想不仅流露在成化帝身上,在许多寺庙文物上也有所体现。以佛教圣地少林寺为例,在地藏殿内,有儒家的二十四孝图,在天王殿内有道家的哼哈二将,在大雄宝殿前还竖立着刻于明代《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汇集中国佛、道、儒三教于一体,使一个人形同时幻化出三个头像。画面是释、孔子、老子三圣合体像,从正面看是佛门祖师释牟尼佛,从右面看是头戴儒巾的孔子,从左面看是头挽发的老子。三人肌体、衣相连不可分割,汇合诸家之长。此三教合一图据说出自明代自称三教中人,人称音乐之父的朱载堉。图赞中写道:“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是宣扬三教合流理想的宝贵之物。值得一提的是泉州的石刻博物馆里面有一块石碑:顶部是伊斯兰文化的拱形门,拱形门下是代表基督教文化的十字架,底部是代表佛教的莲花。三教合一,和平共处。发挥优势,共建中国和谐宗教;五教同光,共建和谐寺观教堂。

——傅铁山

三教一体,我认为这还是有点难度,伊斯兰教说,世上无主,只有安拉。基督教信仰基督。怎么能够一体呢?我还是不明白你们一体的概念。

山姆的问题,把我也难住了。

回国之后很长时间,一直到我在网上看到了两篇文章,我把它们介绍给了山姆。

亲爱的山姆教授:

2007年4月22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题为《一息尚存爱国爱教》的文章。其中谈道:傅铁山主教向全国宗教界发出了“发挥优势,共建中国和谐宗教;五教同光,共建和谐寺观教堂”的倡议,五大宗教领袖纷纷签名响应。

2007年4月27日,中国的全国政协新闻网刊登了一篇文章《宗教界委员、代表追忆傅铁山:爱国爱教风范长存》。节选如下:4月20日20时08分,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代主席、天主教北京教区主教傅铁山,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陈广元阿听到傅铁山主教逝世的消息,十分悲痛。他动情地告诉记者:“我与傅主教可以说是相知、相交、相学、相助了50载。虽然我们信仰的宗教不同,但我们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兄弟之情。”

……

近年来,傅铁山主教提出“五教同光,创建和谐寺观教堂”的倡议,得到中国宗教界的拥护和支持。倡议呼吁宗教界积极探索中国宗教界服务社会、服务人群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力所能及地替国家分忧,全力以赴地为发展出力。陈广元阿说:“这一倡议既符合时代的要求,也符合各个宗教的主张。因为各个宗教并不是相互对立、排斥的。傅主教的倡议,正是体现了宗教的基本精神——要和谐不要极端,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宽容不要排斥。”为此陈广元阿还说了一件令他十分感动的事:“傅主教病重期间我去看望他时,曾默默地祈祷天主保佑他。这源自他对我的祝福——2000年11月,我因病住院,傅铁山主教来看望我时,特别加了一句祝福:‘愿真主保佑’,这是最真诚、最重要、最神圣的祝福,因为它来自另一个宗教的祝福……”

有兴趣你可以到网站上查全文。

祝好!

高子太极

同类推荐
  • 品三国中的女人

    品三国中的女人

    从历史沉淀里寻找女人,也从历史文化长流里创造女人。通过这些与男人在一起的女人,展示社会百态和价值取向,为了与《三国演义》里的种种男人步调一致,就此将原有史书上的人物和文化人物改造了、嬗递了,通过他们的行为和言语,由政治人格渗合道德人格,此种打造了的三国文化女人,颇有伦理色彩,诸如诸葛亮妻相夫教子,徐庶母、姜叙母爱憎分明,曹操卞夫人的贤惠、简朴、孙权长女(大虎)的阴险、刻毒,几都为传统文化圈里妇女的多元模式。它也是三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另类。
  • 生肖文化 戌犬通灵

    生肖文化 戌犬通灵

    本书研讨生肖狗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中华典故(第九卷)

    中华典故(第九卷)

    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笔画多少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内容简介:世界遗产包含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它们或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或是人类自身的杰出创造。了解这些世界遗产对于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民族风情、社会历史、建筑艺术、价值观念、文化内涵等具有窥斑知豹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大梵道

    大梵道

    我们的故事发生在明朝永乐年间,讲述了何谦与他的小伙伴们在江湖中的精彩故事,一场不平凡的江湖寻道之旅即将拉开大幕。。。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恩怨情仇,谁解其中因缘;义薄云天,谁知个中伤悲;南柯一梦,水月镜花,江湖,终只是一部所有人的童话而已......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于何处?道在天地,道在你我,道在佛祖拈花一笑间.....
  • 玲珑曲笙歌

    玲珑曲笙歌

    两个权倾天下的真龙天子,一个武功高绝的潇洒王爷,一个温文如玉,一个冷峻孤傲,一个潇洒飘逸。她是淡雅若仙的绝代佳人,将何去何从?
  • 龙斗无双

    龙斗无双

    在这个浩大的世界上!有这一块非常大的大陆名为龙之大陆!在龙之大陆上,基本上每个男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龙,一些爱龙斗的女人也有自己的龙!这条龙是自己最好,最忠实的伙伴,这个忠实伙伴不会背叛你,也不会对你做任何对你有害的事情。有的人是非常信任自己的龙的,有些人甚至相信自己的龙比相信自己还深!龙之大陆上的人会用自己的龙来对战,这种比拼看的就是自己的精神力等级,和自己的龙的龙级,只有这两者都具备之者才能获得龙斗的胜利!
  • 哈佛送给青少年的礼物

    哈佛送给青少年的礼物

    《哈佛送给青少年的礼物》总结哈佛大学办学300多年来的择生标准、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发展规律,向青少年展现世界一流大学里认可的人才标准,同时也鼓励那些不能进入哈佛深造的学生可以有目标,有方向地自我培养,自我成长起来。每一条规律就像一样帮助孩子成长成才的礼物,是以为书名。
  • 完美打造

    完美打造

    真正命中注定的缘,就是你是我想要,我是你所需,并且永不改变--
  • 遗物术秘

    遗物术秘

    四千年前,大禹制九鼎以定国,分派九州,由九人分别看管,后这九人纷纷从九鼎内感悟出区别于地球传统‘道法’的新术法,血脉也被鼎改造成了特殊血脉,籍此发展成了九个庞大的家族。这术法初期不及道法,但依旧凭着诡异与多变,以及九个家族的团结,与道教分庭抗礼,在王朝更迭中保持昌盛不灭,为每一任帝王重用。直到秦朝,“秦家”天才子弟秦时月,将九鼎之一融入了体内,炼成本命战斗遗器,将新术法的威力提升到了超越道法的程度,自称新术法为遗物术。秦时月野心强大,手段毒辣,秦家凭他强大起来,为求独霸天下,秦家在秦时月的率领下,向其他八大家族发难,抢夺八鼎,爆发大战·······
  • 限时妻约:历少求婚99次

    限时妻约:历少求婚99次

    她是上流社会最声名狼藉的女人。他是商界最叱咤风云的男人。厉锦誉以为,这一辈子他都不会爱上苏媚。然而……“苏媚,你不要忘了,你是我的女人!”厉锦誉霸气凛然道:“除了我,你不准看其他任何男人。”闻言,苏媚笑了。她苏媚就是要成为一个最牛X的女人,征服厉锦誉这个帝王般的男人。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老牛吃嫩草,新晋亚洲第一醋王宠妻的故事!
  •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通过对“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直播连线报道”、“对外英语广播‘软新闻’主播掌控能力”,及“对外英语广播‘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驾驭能力”等内容的分析,使得与国际接轨的对外英语节目主持呈现方式与解释、掌控原则与理解、表现度与规范化几个方面,都兼具对外广播跨文化传播的特质。尤其是通过对以节目主持人掌控广播电视声像传播产品方式的分析,来探索达成有效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为有志于从事或研究这一职业角色所涉及的理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新闻传播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研究分析。
  • 美男来袭:公主殿下,请吩咐

    美男来袭:公主殿下,请吩咐

    她是高高在上的皇室公主,拥有绝美容貌,超高智商,性格多变,百般才艺。从小就出国环游,自从这次偷偷回国,就进了落樱贵族学院“学习”,在父亲的要求下,她将会在几位绝色的未婚夫中抉择,她究竟会选择谁呢……同时,看看她怎么在学院里“装”出一片天地吧!
  • 敛财王妃:腹黑儿子极品娘

    敛财王妃:腹黑儿子极品娘

    一朝重生,她竟然成了王妃。更关键的是还有了身孕。实在可恨!她诸葛清卿还没跟那个劈腿的贱男人报仇算账,怎么就变成另一个贱男人的老婆了!!!不生也没办法,哇卡卡卡卡真是天助我也!想不到我诸葛清卿是天才,生出来的儿子更是天才。儿子!别怕,有娘保护你,看娘如何带你发财致富,驰骋江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