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44200000003

第3章 时间观念与岁时节日(1)

什么是节日,为什么有节日?节日是被赋予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包含着特定的风俗、习惯和各种活动。节日的组成要素主要有三项:一是特定的日期;二是祭祀或纪念的对象,包括相关的神话、传说、俗信、禁忌等观念性要素;三是人们相沿成习的仪式性的、社交性的以及娱乐性的活动。也就是说,节日就是一些特殊的日子,其特殊之处在于与人们的观念息息相关,是自然的时间单位与人们的信仰观念相结合的产物。

计算时间的方法对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生活节奏以及人与周围事物的关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节日恰是人类借以认识、计算时间的最佳途径,并将自然的时间移入民族文化记忆之中。汉族的节日体系一开始便与当地土壤上勃发的农业文明紧密结合,构建了一个相对科学的时间框架。当然,作为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体系也大多遵循着这一规律,如蒙古族的白节、怒族的谷神节、藏族的雪顿节,均是时令特征鲜明、物候现象突出的日期选择。中华民族的节日体系在为整个民族国家提供时间框架的同时也在构塑着这个民族的思维,阴历的核心地位使得月亮成为千年以降人们思考讴歌的对象。由此引发的中华民族对于阴阳运行、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重视,对于团圆、和谐的理念追求,都深藏在中华民族的节日体系之中。

§§§§§§第一节中国古人的时间观念

时间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大自然只是按照它所固有的规律在运行着,而生活中的我们则在无数次经历了阴晴圆缺、风霜雨雪、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物候的重复与间隔出现后,开始有了时间意识,并通过一定的参照物——例如太阳、月亮、星星等标志物将其显现出来,用以自身的生活和劳作。我们的先民,他们最初的时间观念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萌发生成的,并且还诉诸文字,教导后人。

有心的先民们在经历长期观察之后,终于断定,年、月、日三者之间,是有着相对关系固定且范围一致的运行规律,时间的最为重要的三个维度——日、月、年也因此深深渗入汉民族的血液中,成为汉民族的集体记忆。同时,又以此为基础,衍化开包括天干地支在内的各类计时方法。但太阳、月亮运行的细微参数终归不是我们的先民所能完全掌握的,他们在连续的观测和记录之后发现,按照原有的计算方法,就会出现有的日子被“神奇偷走”的问题。更为细致的记录之后,我们的先民终于发现以太阴历为基础计算的12个朔望月共天,比一个太阳年少/天,积年就要差一个月以上的时间。

那么,如何补足这年就要被“偷走”的一个月呢?我们的先民在无奈之下就采取了“闰月”,也就是多余出一个月的方法来协调自身时间记录与大自然运行规律相脱节的问题。于是,殷周时期汉族先民就开始在年月的记录中加入闰的记载,也就开始了我们常说的“夏历”,亦称“农历”。有人把它叫做“阴历”是不确切的,因为它包括以朔望月为单位阴历和以太阳年为单位阳历,是同时兼顾到朔望月与太阳年的阴阳合历,即平年12个月,闰年1个月,19年共闰7个月。由此,年、月、日等计时单位便能确定了。进而,昏、旦、朔、望、日南至、日北至、日夜分、岁首、年末等时日,也能准确地排定,并以它们各自在岁月坐标上所处的特殊位置而受到人们的特殊关注:正月为岁首,正月朔、旦为新年之始,是为元旦;十二月晦,年尽岁除,为除夕。于是,年节习俗的除旧布新之意有了寄托。有了“望日”,而后才可能有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十月十五等节期的确立。

而我国古代有的少数民族在时间观念上就没有汉族这么精细,但也各有各的标注特色。如汉代诗人枚乘记道:“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隋朝流求人道:“望月亏盈以纪时节,候草荣枯以为年岁。”《魏书》中描述岩昌羌族的习俗时说:“俗无文字,但候草木荣落记其岁时。”宋代的女真人道“不知年岁,问之则曰吾及见青草几度。”这些女真人以青草枯黄这一物候特征作为年岁的记载标识,民族性地表明了他们作为游牧民族特有的时间概念。相对于汉族先民,这些少数民族的时间观念更加概略和粗放,这种时间观念通过代代流传,也成为我国游牧民族共有的时间记忆,这一点,我们仍然可以从如今众多少数民族的节庆和生活点滴中发现个中表象。当然,少数民族有的历法也非常科学和精密。如古代彝族人民所发明的“彝历”,完全是根据地球环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制定的,是太阳历的一种。这种历法把一年分成10个月,每月规定为6日,在过完10个月以后,把天或6天作为过年日。科学家认为,它的精密度要比古埃及历和玛雅历的数值高得多,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季节的变化,在世界历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总之,汉族先民的时间观念是以自然运行规律作为基础,而且与农事活动安排极为紧密,古代的人们通过观察日月运行、星斗转移、物候变迁来确定自身的时间安排和农事活动,并将其一一记录以示后人:“鸟星为春候,火星为夏期,虚星为秋候,昴星为冬期。主春者张星昏中,可以种稷;主夏者火星昏中,可以种黍;主秋者虚星昏中,可以种麦;主冬者昴星昏中,则入山可以斩伐,具器械。”这是根据星象安排生产。当然,记录最为完整,传唱最为广泛的当属《诗经·豳风》里的《七月》了,诗歌从春之伊始唱到冬有所藏,形象地记录了我们先民的一年活动安排和物候变化。与此类似的还有所谓不知历日的“野人”,他们以鸟鸣为耕作的物候,“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等等。而流传至今的我国云南傈僳族的鲜花历则以山中各色花开作为计时的标志,委实浪漫。

§§§§§§第二节岁时与二十四节气的确立

前面我们说了什么是与岁时相关的时间观念,那么什么又是岁时节日?有专家指出,岁时节日主要是指受天候、物候、气候的周期性转换所影响,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具有某种特定风俗活动内容的那些时日。岁时节日最大的特点就是循环往复,中华民族的岁时节日经由几千年的传承,已然形成较为固定的节日体系,这一节日体系就是以岁时节日为主导,以年为循环单位周而复始地不断重复出现。对于岁时特点,北京师范大学的萧放教授曾在他的《中国上古岁时观念论考》(《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第2期)中作过较好的总结。

中国的时间循环体系在周秦以前已具雏形,以天时为依据的月中行事已固定化、礼仪化,传世的《夏小正》(即《国语》所说的“夏令”)已有月度记事。而从《逸周书·时训解》、《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关于天时物候的观测记录与人事活动的指导安排的细节中,我们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古人天象与人事、天时与人时融为一体的时空观念,而且已将阴阳五行的宇宙生成变化图式融进月令之中,月令既是自然律令,也是人世必须遵循的礼制规范,这一时期的岁时循环体系是以自然时序为核心的月令体系。人们在年度周期中经历着相似的时间过程,时间历程以年度始终为限,时间在这里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汉魏以后,人们逐渐脱离了月令行事模式,人们更多地从经济社会的角度考虑时间问题,人文时序逐渐凸现出来。人们生存能力的提高决定了人们在选择时间上的主动性。决定岁时的虽然还是以自然时序为基础,但更多的是文化的选择。阴阳五行观念进一步与人事结合,因此在节期选择、节日内容上显示了浓厚的人文意识。此后的岁时循环体系是以人时为主干,如重要节日安排在一、三、五、七、九等阳数月份,与自然季节保持着相应的关系,但已自成系统。这就意味着在年复一年的岁时生活中人们经历着文化时间的不断重现,循环往复的岁时生活使传统的民族文化获得稳定传承与延续的时间保障。它自然也强化了人们的文化保守意识,不过这种文化的守成意识是其农业谋生方式所必需的。

但中国人的岁时循环观念并没有告诉人们时间是同样的反复,它只是一种相似的历程,中国人知道时间有着不可逆的流逝性,人们经常会从人的生命历程中感受到这一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间的循环是一种包含时间流逝的循环。并且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有明显的再创意识,《周易·系辞》有“日新之谓盛德”,《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国人的岁时循环是一种再创的循环。中国民众将岁时视作生命的历程,春夏秋冬是一个生命机体生长衰亡过程,“冬尽春来,旧年死了,新年才生”。每至岁末年初,人们要举行一系列大大小小严肃的或游戏的节日仪式,送旧迎新。年节是新旧交替的转折点,是旧死新生的神圣时段,因此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

岁时节日的成立,有两项必不可少的要素:一是有相对固定的节期,二是节期中有特定的民俗活动。检视一下我国的岁时节日链,不难发现,节期的最初选择与确定,是以天文、历法知识的发达为基础的。

同类推荐
  •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
  •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本书就文化对外宣传的作用、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从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大背景出发,对中国文化外宣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对文化外宣的理论学说、传播规律以及中国文化外宣的发展历程、各种当代形态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考察。此外.本书还比较和借鉴了其他国家文化外宣的经验和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外宣的对策和建议。
  • 灯谜百花大观园

    灯谜百花大观园

    本书积作者数十年学习、研究灯谜之心得,精心编撰而成。全书涵盖灯谜猜制要领、猜谜诀窍、制谜技巧、谜话拾缀、谜事随笔、竞猜谜选、灯谜集锦7大类,内容丰富多彩,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
  • 巴蜀咽喉 瞿塘关(文化之美)

    巴蜀咽喉 瞿塘关(文化之美)

    中华大地受大自然厚爱,山川大河,茂林平川,各具特色。天府之国,巴蜀平原素来有富饶美丽之名,然而李白却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说,可见要及进入这富饶之地也是不简单。而瞿塘关却被称为巴蜀之咽喉,可见其特别,而本书将为读者整理讲述这瞿塘关的历史渊源、古迹名胜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Culture Studies)是目前北美和欧洲人文知识分子最为活跃的知识区域之一,正是通过文化研究,学院知识分子的智识活动溢出了大学校园之外,也溢出了传统的经典命题之外。文化研究关注的是阶级、性别、身份、传媒、大众文化等范围广泛的社会文本,它具有迫切的政治性和焦虑感,这就和传统的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精英主义乃至文学主义的要旨相冲突,因而带有左翼色彩。本书收集的论文刻写了文化研究发展中的最重要痕迹,堪称文化研究中的经典文献。
热门推荐
  • 玩家儿与鬼

    玩家儿与鬼

    人玩鬼,鬼玩儿人。说起来都一样,玩儿嘛!莫认真。你不惹他,他不碰你,终究是因果
  • 爆笑王妃,王爷请跪下

    爆笑王妃,王爷请跪下

    睡一个觉,神偷变王妃。本想金盆洗手,安安静静的做个小米虫。不过,谁能告诉她谁家王妃这么穷,只能靠着一手偷技浪静生活,那么面前这个死不要脸的王爷又是谁?
  • 万界神王

    万界神王

    我成道时,天要泣血,地要哀鸣!时间长河里我称霸群雄,诸天万界里我锋芒毕露!放眼天下,海天之内,世间万宗,任你天才、妖才、神才、鬼才,尽皆要匍匐在我之脚下!若无镇天之意,岂能做逆天之修?我雷力,誓要镇压诸天!求收藏,求推荐,各路神仙,请施展法力神通相助俺吧!
  • 毁灭的成长

    毁灭的成长

    意外来到这个的世界。这是哪里?又要去哪里?这一切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我要活下去
  • 天台智者大师发愿文

    天台智者大师发愿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独尊天上天下

    独尊天上天下

    孤独的站在绝颠,他不知道自己该干嘛。生命仿佛失去意义。直到她的出现,光的出现。他!回来了,天上天下,独尊。
  • 悟道修尸

    悟道修尸

    警告警告,这是现代小说……世界上有许多鬼和异类它们因为某种原因而不能进入往生轮回从而破坏了轮回界永恒的规则。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道士的存在。然而,因为道士的存在太过泄露天机所以他们的寿命终究比不上常人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是神先放弃了我们但是,我们不能放弃世人!她,是茅山掌门的徒弟精通各种道术然而,命运使然在捉妖除魔的途中被御尸者袭击成为了半人半尸的奇怪物种一个不死不灭的存在,其实我不是一个道士,我是一个各个种族都容不下的异类……我怕血,却以血为食我不想杀人,却无法阻止漏斗的流沙我变得越是平凡,对别人来说越是灾难所以,天,也要失去公正吗我等待着,天失去公平,血,漫上圆月那么独自留下的,只是嗜血吗
  • 不可言喻的果香

    不可言喻的果香

    超人气女作家天降千年难遇的机会,接种而的是上司调戏,暖男告白,一切的一切使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种预谋的灾难让她陷入两难……究竟她会选择邪魅上司,还是阳光暖男呢?
  • 费伦万法之书

    费伦万法之书

    TYPE1:伪到不行的DND文,请将就着看吧。我也是自娱自乐。TYPE2:宅男费伦之旅。TYPE3:封神。
  • 最强用兵

    最强用兵

    一代武神魂穿都市,加入佣兵团,开启一段装逼打脸顺便泡泡妞的多彩生活!冷艳女总裁、甜美校花、妩媚女警、可爱萝莉...看着一个个如狼似虎,林瑞泽吞咽口水道:“你们别过来,我很纯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