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40000000002

第2章 英俊少年是晋王

太行山自东北向西南一路倾斜下来,逶迤之中,峰岭逐渐低矮,青冷嶙峋的岩石也越来越被厚厚的黄土覆盖。坚硬的黄土让千百年风雨侵蚀冲刷出无数道沟壑,俯瞰去,恰似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脸面上的皱褶。到了晋中一带,又与同样被厚厚黄土覆盖的吕梁山东麓遥遥相望,中间便有了一块地势较为平坦的盆地,宛延一千四百余里的汾河从此穿流而过,滋润着大片大片的土地。因此,这一方土地,就比周围山岭沟壑间的那些干涸坚硬的黄土,要肥沃丰饶得很多。

也许因为得地利之势的缘故,这里便有了一座古老的城市:晋阳。并州及河北道行台尚书省的治所就在晋阳。

转眼间,晋王杨广任并州总管已有两年多了。同时,他还身兼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的重任。

晋王府的后苑里,杨广在王府总管的陪伴下,兴致勃勃地察看着一项正在兴建的工程。这工程是他一手策划设计的,不能不格外上心。

这里正在挖一个深五尺、阔三亩的大坑。等挖成之后,将水引灌进来,就该叫作湖了。从坑中挖出来的土已在两侧堆起了三座小山。当然,还得从外边弄好些石头垒在土堆上,再种上树木花草,才能真正像个山的样子。杨广非常讨厌王府墙外遥远之处的那些山岭,那也叫山吗?光秃秃的,黄黄的一堆接连着一堆,半点鲜活的痕迹都见不到。遇有大风刮起,飞扬的尘土遮天蔽日,整个世界都被蒙在一幅赤黄的帐幔下,憋闷得人不能喘息。若是降雨,房檐和树叶上滴嗒下来的全是一缕缕黄汤。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得久了,人会不会就变成与那山岭一样的颜色,脾性也跟沟壑般粗糙而没了细腻?

杨广非常向往地理书籍中描述的江南地方,山明水秀,满目葱茏。于是,他决意在自己身边营造出一片青山绿水来。

时值仲秋,农夫们都在田间忙碌着秋收,征调到晋王府挖湖筑山的工役来得三三两两。开此工程是杨广自行决断的,未经父皇陛下允许,也就不便大肆张扬,强调民夫。只见工程进展渐渐缓慢下来,晋王心中不禁有些着急,他来到一座土山下,抬头望望,这堆土已有七八天没见长高了。他双臂抱在胸前,若有所思地问身边的王府总管:“王韶走了有三个月了吧?”总管答道:“大王,行台仆射王韶奉旨北上视察长城修筑事宜,至今已有三个半月了。听说再有半月,最多二十天便可返回。”“唉!”杨广叹了一声,心里说,要在王韶返回并州之前完工,是绝不可能了。

杨广封立晋王,出藩并州的时候,文帝即任命项城郡公王韶为河北行台仆射,托以辅佐晋王的重任。名为杨广的部将,实际上就是他的老师。王韶刚直不阿、办事认真,又受了文帝重托,对杨广管教极为严格,让这位十几岁的王爷不得已惧他三分。

在王韶的精心教诲调理下,杨广的学识文章大见长进,骑射之功也日益精湛。而且,伴着身材逐渐挺拔魁伟,杨广出落得越加英武俊美,果真是位仪表堂堂的王爷。文帝欣喜之余,将这一切变化都归功于王韶,大加赞赏。杨广在王韶面前也开口必称“恩师”,心下更实实在在地佩服。

惟有一条,文帝崇尚节俭,极恶侈糜,正对了王韶老臣的胃口。在王韶看来,诸如挖湖造山的工程,定属侈糜之类,是断然不可为的。杨广本想趁王韶奉旨北上的这段时间内完成自己的计划,即便王韶回来,也无奈于木已成舟,只能来个“下不为例”了事。

现在看来,计划怕是要成为泡影了。

不过也不要紧。杨广又转念一想,不管怎样,你王韶也只是个行台仆射。我身为晋王,并州总管、行台尚书令,就不能让我真正说了算一回?再说,他也未必会奏上父皇那里,他就不怕落个辅佐有失的罪过?

这样想着,杨广心里坦然多了,对总管说:“看看哪些地方秋收已经完毕,多征调些工役来,加紧建造。”杨广抬眼望望日光,将近午时了,就说:“回去吧,我有点饥饿了。”王府总管忙说:“我这就去吩咐厨下为大王准备饭菜。”转身就走。“哎哎,”杨广叫住他,“什么饭菜,一日三餐就是些瓜豆青菜,寡味极了。

你不会弄点鸡呀肉的来吃?”

总管面有难色,嗫嚅着说:“卑职多次想过,只是按陛下的诏令……”

文帝颁诏,对各个王府中的日常吃穿用度作了严格规定。单说膳食一项,除非节令诞辰、庆典祭祀之日,平时里自王公至下属均以素淡饭菜为主,更不得饮酒。这些费用开销都由王府总管掌握,如有违犯,先拿直接责任者试问!

杨广想到了这一层,就说:“去吧,不为难你了。弄什么我吃什么就是了。”十几天后,行台仆射王韶回到并州。这次奉旨北去视察长城修造,一去就是几个月,其间风尘仆仆、鞍马劳顿,确实辛苦得很。但直到今日回到家中,心里依然是按捺不住的欣喜,让他欣喜的是,长城修造工程进展得十分顺利,自己的使命也完成得非常圆满。

万里长城自秦皇开始建造,耗费的人财物料无法计算,百姓们承担着沉重的税赋徭役,苦不堪言。为造长城而死伤的壮丁不计其数。于是,秦亡之后,这长城便成了秦皇暴政的一桩铁证。然而,人们逐渐看清了,正是这道长城,毕竟阻遏了匈奴的侵入,使国人得以安宁。如此说来,万里长城却是一项功泽后世的壮举!

终究将近八百年了,逶迤的长城已有许多段落坍塌倾颓,残破不堪。近些年来,北方大漠之中自恃强盛的突厥等部族屡屡寇边南犯,使边关不得安宁。文帝登基不久,便想到了修造长城,以御内侵之敌,保护社稷安定,这正是令王韶兴奋的缘由。

他听说了晋王杨广在府内大兴土木,挖湖造山的事之后,心中的兴奋顿时一扫而光、烟消云散。他一掌拍在桌上,将夫人刚刚摆上来的一壶温酒震落到地下。夫人不敢吱声,心里却是后悔不迭:真不该在晚饭前对他讲这些事。刚刚到家喘息未定,竟闹得他连一顿热饭也吃不安生!“夫人,你给我说说。”王韶叫了一声。夫人蹲身正在捡拾地上的锡酒壶,慌忙起身答应:“郡公,什么事?”“你说,那晋王在我面前一声一个恩师叫着,极其恭顺服贴。我刚离开几个月,他竟如此独断妄为。难道他平日的样子是故意矫饰出来给我看的吗?”夫人答道:“为妻拙笨,也难得去王府一次,实在不知晋王言行。”王韶白了她一眼,又问:

“晋王出藩这几年,我一直牢记陛下重托而不敢有一日疏忽,尽心辅佐。眼见他功课骑射日益长进,以为他将来定会成为一名文治武功的将帅之材。谁想晋王还有崇好侈糜虚荣的一面隐藏在里,难道这些公子王孙的骄横奢欲竟是天生的不成?”

夫人听了这话,脸色都变了,惶惶地说:“郡公小声些。如此喧嚷就不怕有犯上之嫌!”王韶说:“我并不怕陛下降冒犯之罪,只是有愧于陛下恩宠呀!”“郡公说得在理,”夫人进一步劝慰道,“只是你刚刚回家,风尘未洗,该是先吃了饭,好好歇息一下再说。郡公稍等,我再下去斟壶酒来。”“不必了,我哪里还吃得下去。”说罢,王韶长长地叹了口气。不光饭没有吃,王韶心事重重,这一夜竟未得安睡。次日清晨,杨广起床后刚刚梳洗完毕,就有家丁来报,说行台仆射王韶前来拜见晋王。杨广心想,王韶昨日回到并州,今晨即来晋见,正合礼数。不过,他不在客厅等候,却直奔后阁而来,恐怕是另有要事。等到王韶进屋来,却着实把晋王吓了一跳。只见王韶双手倒背,由一条比拇指还粗的绳索将他上身捆绑了个结结实实。

这副样子已使身体失去平衡,他又走得急了些,摇摇晃晃的,到门口被门槛绊了一下,竟是一个踉跄闯进来的。杨广急忙上前搀扶,并问道:“恩师,这是怎么了?是什么人如此胆大妄为,竟敢把本王的恩师捆绑!”他厉色喊了一声:“来人!”“大王不必呼唤,”王韶阻止了杨广,语调很是平静地说,“是老臣让家人将自己捆绑的。”“为什么?”杨广大惑不解。“老臣特来向大王辞行。”“恩师刚回并州,又要到哪里去?”“去长安向陛下请罪!”说到这里,杨广似乎感觉出一丝味道来,他又问:“恩师何罪之有?”

王韶缓了口气,说:“大王私调工役,挖湖筑山,为的是供一人赏玩,实属铺张浮华之举。当今皇上一向崇尚节俭,禁奢侈靡费甚严。大王此举若让陛下得知,定会怪罪老臣辅佐有失。如其等陛下降罪,倒不如让老臣亲赴宫中请罪合适。”

果然是为了这事,杨广心想,早就料到他会有一番谏阻的,却没有想到他会用这种方式。杨广赶紧给王韶松了绑,一边说:“经恩师教训,本王也知自己所为实有不妥。但请恩师不要着急过激,本王一切都听从于恩师的。恩师请坐!”王韶坐了下来。他见杨广面有愧色,言语诚恳,自己的语气也缓和了一些:“大王是否还记得,出藩并州离京之前,陛下对咱们说的那些话吗?”“怎么能不记得?那场面如在昨日,父皇的声音犹在耳畔,终生不忘。”“噢——”王韶频频点头,“那就好,那就好哇!”那是一次极为庄重严肃的仪式。文帝在皇宫西朝堂召见即将出藩并州的杨广,命他面西而立,让高颎等大臣自后面引出王韶与杨广相见。杨广在父皇面前向王韶施礼,就算是拜师了。“子相,”文帝对王韶说。子相是他的字,以字称呼就更显出亲热和信任了。

“此次晋王出藩并州,由子相辅以左右,朕也就无忧了。你可要尽心啊!”王韶忙跪拜答道:“承蒙陛下厚爱重托,子相定当披肝沥胆!”“晋王杨广。”“儿臣在。”杨广听父皇唤他,应声跪下。“你虽然封为晋王,毕竟年龄尚小,没经过什么世面。此去并州,朕托子相辅佐你,可不要辜负了朕的一片苦心。到了并州,凡事无论大小巨细,你尽可信任委托于子相。对他的教诲你当谨记在心,不得有违。切记,绝不可亲昵奸佞小人而疏远子相!如果你照朕所言去做,必有益于江山社稷,在朝野之中也树立起了你的威望名声。不然,偌大一个中国,也包括你自己的衰败灭亡便指日可待了!”

皇上这番话虽然是对着晋王说的,却让王韶深深地铭刻在心里。

王韶对杨广说:“并州这个地方,自古就是国家的要冲重镇。陛下将治守重任托于大王,用心可想而知,大王应虚怀若谷,励精图治,不可稍有闪失。否则,既有愧于陛下隆恩,也负于百姓瞩望啊!”

杨广低下了头,嗫嚅着说:“恩师所讲的道理,我都记在心里了。我立刻传令下去,停止挖湖筑山。此后一切操行定遵从父皇与恩师教诲,杜绝铺张奢侈之风。”“好!”王韶高兴起来,“大王知错即改,将大有可为啊!”“恩师,这件事我想不要让父皇知道。”“当然可以了。知过已改,何必再惊动陛下。”“我不是怕父皇怪罪,只是不想让他因此气恼而伤了身体。 ”噢,原来如此,王韶心里顿生敬佩:好一个仁孝的晋王啊!不过,没有多久,这件事还是传到了文帝杨坚的耳朵里。他并未过于责怪杨广,却对王韶“自缚而谏”之举欣喜万分,大加赞赏。即刻派御史传诏:“赏赐王韶黄金百两,后宫四人。”御史还送来了另一份诏旨,是给晋王杨广的:“北疆大漠里的东、西突厥战事又起。东突厥沙钵略可汗西受达头可汗所困,东畏契丹部族进逼,遂遣使进京向大隋皇帝告急求救。为此,特命晋王杨广率兵十万即刻北上,驰援沙钵略可汗,不得有误!”

塞外大漠以北,有一个叫作突厥的部族。突厥曾是匈奴的一支,世居金山南面,祖祖辈辈以打铁为业,族人个个骠勇凶悍。渐渐的,部族兴旺,疆域扩展,突厥部落变成了突厥汗国,君王称作可汗。

人丁兴旺,疆域扩展,随之而来的定是势力分争。明争暗斗的内讧终于演化为战争。势不两立的首领各率人马,与自己的手足同胞兵戎相见。经历了反复厮杀征战,突厥汗国一分为二,成了东西两半。东突厥的可汗是沙钵略,西突厥的首脑则是达头可汗。

魏、周以来,突厥人自恃兵强马壮且骁勇善战,屡屡寇犯塞上边关,让皇室寝食难安。也曾发兵征讨,但在大漠荒原上拼杀,终不敌那些在马背上成长起来的对手,常常是折将损兵,无功而返。

而周朝皇室对突厥则多施以抚慰之策,岁贡黄金白银、绫罗布帛,求得边陲安定。再就是和亲,将自家女儿嫁于突厥首领做可贺敦,也就是妻子。如今东突厥沙钵略可汗的可贺敦,就是周室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千金公主。

千金公主嫁过来不久,杨坚便继位登基,改元称帝了。杀父之仇,夺宗之恨,让千金公主发誓不灭隋杨死不瞑目!她常常在沙钵略可汗枕边吹风,鼓励他养精蓄锐,举兵南犯以光复周业。沙钵略可汗也觉得自己是周室女婿,为妻子报仇复业责无旁贷。可恼的是,西边达头可汗屡屡寻衅,让他难于应付,那精锐养蓄不成,更谈不上为可贺敦报仇了。只好先忍下这口恶气。

然而这一回,沙钵略可汗不但要一忍再忍,更要低首相求了。

沙钵略可汗手下有一名将领自称阿波可汗,西逃投奔了达头可汗。达头可汗随即命他率兵奔袭东突厥。大兵压境,阿波可汗的众多旧部纷纷反叛沙钵略可汗,与阿波可汗汇集一起杀向沙钵略可汗的营帐。沙钵略见势头不好,一路向东仓惶而逃。而东面的契丹部族与东突厥素有积怨,听说沙钵略可汗朝这方逃奔过来,就摆好了阵势,架起罗网,等候他撞进网中一举歼灭。沙钵略可汗眼见得受到东西夹击,无奈之下转而向南逃窜。这时候,可贺敦千金公主已顾不得杀父之仇,夺宗之恨了,她劝沙钵略可汗赶紧派人去长安,恳求大隋皇帝给予支援,并求恩准东突厥人马在白道川一带暂避一时。

晋王杨广率部赶到时,沙钵略可汗惊魂甫定。

听说晋王奉旨前来支援,沙钵略感激万分,亲自拔除营帐内外的杂草,洒扫得干干净净,设下酒宴迎接晋王杨广。

杨广遵照父皇旨意,将大批衣裳食物、马匹军械赏赐给沙钵略,当然还少不了。有一些供他玩乐的鼓吹之类。此时的沙钵略,简直要把大隋皇帝视作再生父母了。杨广没想到此次率部出塞,事情会办得如此顺利。未动兵戈,只拿出些东西,又借给沙钵略一块地盘让他养息,就把东突厥安抚下来。但杨广心里明白,看似简单顺利的一件事,对于大隋皇朝是多么重要。这时,他见沙钵略可汗已安稳了,便放心地在这荒漠边缘处玩了几天,起程回朝复命。

谁知沙钵略可汗有了杨广赐给的食物军械,自恃后备充盈,就急不可耐地找阿波可汗复仇算账。杨广刚走了两天,他便纠集部众,向西边的阿波可汗猛扑过去。可是他忽视了北面一个称作阿拔国的小部落。阿拔国见沙钵略倾巢出动与阿波可汗决战,后方营帐空虚,就趁机而人,不但抢走了一大批粮草服饰,还虏去了千金公主等一拨儿家人老小。

沙钵略可汗这时已将阿波可汗打得大败,正在乘胜追击,分不开身去援求妻儿,便派人骑快马追上晋王,再次求助。

杨广当机立断,拨两万兵马调头北上,直捣阿拔国巢穴,杀得阿拔国人仰马翻,落荒而逃。被抢的东西如数追回,千金公主和家人又随杨广的人马一同回到了沙钵略可汗身边。

这时候的沙钵略可汗再也不见了罚室女婿的气焰。若不是大隋皇帝,沙钵略怕是马革裹尸了,那周室的千金公主也早已成为别人床榻之上的玩物。如此隆恩盛德,岂敢忘记?周室是什么?不过是被沙暴吹散的大漠孤烟而已。谁也不必为已经不存在的东西活着。尤其是不能为一个不存在的王朝活着。如果真想那样,眼前存在着的这个王朝一定不会让你活得安生!

于是,沙钵略可汗即刻写了一份奏表,说:“天无二日,土无二主。大隋皇帝才是天上的太阳,大地的主人。我沙钵略怎敢仗恃兵众地险而与太阳和主人对抗?今天,沙钵略感慕上国淳朴的风俗,归心南方的有道国君,屈膝叩头,永为大隋藩属。”他让小儿子库合真带上这份奏书,跟随晋王杨广一同南下长安,以此向文帝杨坚表示臣服的忠心。

千金公主也上表大隋皇室,请求恩准自己改姓杨,从此作为文帝的女儿。后来,文帝答应了。赐她姓杨,并改封她为“大义公主”。

旌旗猎猎,马蹄哒哒。神采飞扬的晋王班师回朝了。内心里掩饰不住的兴奋一直洋溢在他的脸上。这兴奋不仅仅是因为此次出塞将父皇之命完成得圆满、顺妥。还有,他已得知,父皇和母后为自己选配的王妃已经到了长安,只等着他回去行册封大礼了。

晋王杨广返回并州的时候,身边就多了一位萧妃。

杨广对萧妃一见钟情,等到父皇母后讲了萧妃的身世,对她爱恋的情愫中又增加了几分怜惜和同情。及至与萧妃接触了几天之后,杨广心里又生出钦佩的敬意。他惊讶,一个寄养在外戚乡野十几年的女子,竞这样知书达礼,词赋皆通。他由衷地感谢父皇母后,为自己选了一个高雅贤惠的淑女。

萧妃对晋王更是倾心爱慕。她到了长安以后,在等待杨广班师的那些日子里,就已多次听宫里的人谈及晋王的英武才干。此次北御突厥,圆满地完成了父皇旨命,使大隋北疆又复归安宁,不仅父皇陛下龙颜大悦,而且朝中群臣对晋王的赞颂钦佩之声鹊起。有的大臣直接就在陛下面前说,晋王日后必是大隋砥柱。更有人在私下窃语,杨广才干在所有藩王之上,差一点儿没说出比太子杨勇还强。

晋王凯旋归来,萧妃见到了杨广,心中更是欣喜。杨广果然是英俊倜傥、风度翩翩的一表人才。举止庄重,谈吐不凡,完全没有想像中的那些浪荡公子、纨绔子弟的习气。萧妃觉得晋王更为可贵的是,也正像人们传说的那样,他十分仁孝。

有一件事,给初识晋王的萧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天,父皇忽然召见晋王杨广。杨广来到宫中,才知道是父皇正在斥责太子杨勇,母后独孤氏也守在一旁,满脸愠怒之色。

原来,有人送给太子一副蜀人制作的铠甲。这副铠甲做工精良,雕饰的也非常华丽。杨勇却嫌它华贵得不够,与自己皇太子的身份不能相称,于是又召来工匠,用金银珠玉重新加以修饰。完工之后便穿戴起来在他的东宫里出出进进,到处招摇。这天,父皇传来口谕:听说皇太子得了一副极其精美的铠甲,特命他穿戴进宫让父皇欣赏欣赏。杨勇不知就里,高高兴兴地穿着铠甲来见父皇,没想到,等待着他的是一顿劈头盖脸的呵斥。

文帝杨坚见杨广进来,就问:“阿赓,你可知道朕是怎样对待那些奢华之人之事的吗?”杨广赶紧回答:“父皇,儿臣知道。”“那好,说一件两件的给咱们的皇太子听听。”“遵旨。有一回,有人给父皇进上了十匹华丽珍贵的绸缎,父皇即刻让人将那些绸缎堆在大殿上烧掉了,还把那个送绸缎的人降了职。还有一次,有人贡进生姜,装生姜的口袋是用上好的羊毛毡做成的。父皇得知,非但没有赏赐,反将那人杖背四十。”

文帝满意地点点头,又问:“你再说说,朕这样做的结果又是什么?”

“朝野之中崇尚节俭,浮华侈糜之风杜绝,天下百姓拍手称颂,一心向国! ”

“这些事,为什么偏偏就有人听不到、看不见呢?”

听出父皇言有所指,杨广不作声了。

这时候,独孤皇后开口说话了:

“睍地伐,父皇身体力行,倡导榜样,我想你不是看不到,可为什么偏去做

那些有悖旨意的事情?我细细看过了,这副铠甲原本就制作得够奢华精细了,你还要靡费金银再加雕饰。你身为太子,如果让百姓们知道此事,他们能不为国家的将来而担忧吗?”

杨勇木木地站在那里,低垂着头一声不吭。只偶而偷偷翻起眼皮,看一下父皇母后的脸色,或斜睨一下怔怔地站在旁边的晋王。

父皇又说:“自古以来,凡帝王崇好奢侈靡费,他的国家绝不会长治久安,这样的帝王也没有一个坐得长久的。你是太子,更应以节俭为首要,才可承继家业,一统天下。朕过去穿得破旧的衣裳,至今还留存了十几件,朕时常拿出来看一看,用以自我警诫。今天,朕要赐你两件东西。”

文帝说着,朝门口的内侍招了招手。内侍立刻双手托一个方方的红木盘进来,盘中摆放的就是文帝要赐给太子的东西,一件是文帝在周室为官时用的佩剑,另一件是一小罐儿时天天佐餐食用的菹酱。

杨勇将父皇所赐之物抱在怀里,谢过了父皇、母后。临走时,父皇又语重心长地说:

“皇儿们,你们应该懂得朕的心意啊!”

从父皇那里回来,晋王杨广把那宫中的一幕详详细细地对萧妃描述了一番,之后颇有感慨地说:

“父皇用心可谓良苦啊!咱们可不要做那些违背父皇意愿的事情,惹他老人家烦恼。还有,母后此生最忌恨王公大臣不关爱正室,偏去宠幸后纳之妾。父皇也常以我们兄弟皆嫡出一母而荣耀。对于此,萧妃你尽可放心了,也该你有这份洪福,我这一辈子只会宠幸于你了。”稍顷,他又加了一句:“幸亏王韶自缚而谏哩!唉,也算太子活该,都怪他做事过于显露了。”

有这样仁孝贤俭的夫君,萧妃怎能不感到是莫大幸福,一生的造化!

这天,萧妃独自呆在王府后阁,她没让婢女陪伴,一个人图得清静。

晋王一队人马进山打猎去了,是恩师王韶的主意。

这一阵子,王韶老头儿情绪格外高涨,从京城回到并州好些日子了,他还是一天到晚乐呵呵的。也难怪,自缚而谏得到了陛下的赏赐,这次自塞外胜利归来,陛下在嘉奖晋王的时候,又郑重地说道:“晋王有所成就,多亏子相辅佐之功!”陛下褒奖自己,谁能不喜出望外,受宠若惊!人这一辈子不就是活个脸面吗?这脸面是陛下赏赐的,也是晋王不负苦心给自己争来的。

回到并州这些天,王韶对晋王的管束宽松了许多。这是因为,晋王已娶妻室,长大成人了。对大人的管束教诲再惯用过去的一套显然是不妥的。大人更爱面子,而且,从此之后,王韶还得顾及到两个大人的面子:晋王和王妃。管束稍有松弛的另一个原因,是王韶觉得这些日子晋王也确实辛苦劳累得很。他很想陪晋王到外面去游玩游玩,散散心。但是,挑唆晋王游玩散心显然又不甚妥当,终于,王韶有了一个十分恰当的理由,他说:

“大王,此番北出塞外,后又在京师逗留,屈指算来已两个月有余。大王为国事操劳绞尽脑汁本责无旁贷。但身为藩王也不可顾此失彼,荒疏了骑射之功。 ”杨广听了,点头说:“是啊,好久没练弓射之法了。”“所以,依老臣的主意,请大王率一队兵马到山林中演练骑射,老臣也极愿随从。”这些话都说到杨广心里去了,他高兴地说:“好极了!这样既演练了骑射,又不费钱财弄得一些野羊山兔来犒劳胃口,还不悖父皇的节俭规制。好极,好极!”当下便召唤人马,装备刀枪弓箭,浩浩荡荡开进山里去了。从自己被接进长安,再到与晋王一道回到并州,这么多日子里,萧妃感到惟有今天最得安闲。倒不是说前些日子有什么让她忙碌的,却只觉得精神上的劳累。眼下,初为王妃的那些惊恐、兴奋和新奇都已经逝去,一切又复归平常。但这种平常与那种日复一日地洗衣做饭、饲养鹅鸭的平常大有不同,这是一种闲散清淡的平常,是一种身在高处的平常。舅舅常对她说起富贵人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这不就是了吗?

虽说萧妃已渐渐习惯了这种富贵日子,却也还时常记起乡野茅舍间的那些光景。黄昏时分,攀缘在竹篱笆上的牵牛花闭锁了一个个粉紫色的喇叭,簇拥在窗下的晚饭花正在盛开。晚霞清风里,吃过了南瓜粥饭,舅妈便坐在小竹凳上,腿上放一个青竹笸箩,就着昏黄如豆的灯光,做着她那似乎一辈子都做不完的针线,一边听着丈夫与养女齐声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念到高兴处,舅舅还会打趣地跟舅妈说:“嗨,咱们女儿日后定会让不少君子梦寐求之哩! ”

此时想起来,萧妃的双颊还似有些发热,那时候她并不完全懂得舅舅的意思,还随着他呵呵地傻笑呢。萧妃又在竹笈中翻捡出那册书,放在桌上默默地诵读:“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忽然,咣哨一声,窗户撞开了,一股强风随着扑了进来,将书页哗啦啦翻起。萧妃急忙起身去关窗,这才看见天色大变了。真可谓天有不测风云。清晨,晋王领人马出发时还是朗朗晴空,午饭那会儿依然是艳阳高照,还没过一个时辰,天就阴沉下来了。狂风吹动着团团乌云,像江河的浪涛一般滚滚涌来。不多时,天地间就如傍晚时分那么昏暗。随着一道闪电的光亮,铜钱大小的雨点便啪啪地倾泻下来,转瞬,四面八方哗哗哗响成一片。

萧妃的心一下子紧张起来。她关好窗户,走到门外的廊檐下,肩头轻轻靠上廊柱,两眼直盯盯地望着不见缝隙的雨幕。她很焦急:晋王他们一定遭雨淋了。山林之中,到哪里去躲避?若是走在返回的途中,就是遇有三两间茅棚,也容不下那么多人马。王韶你个好老头儿,怎么偏在今天让晋王去演练骑射呢?唉!

青石阶上溅起的雨水打湿了萧妃的鞋袜。又一阵风吹过,使她两肩一颤,她感到有些凉意,便走回房内,在桌子旁边坐下来,眼睛还一直望着门外。这时,倾盆大雨已经过去,天色稍稍明亮了一点,可是麻线样的雨丝依旧在落着,淅淅沥沥地不停。萧妃用一只手支起下颏,呆呆地坐着,直到婢女捧送上一盏灯来。

就在这时,听得前庭有人叫道:“大王回来了!”萧妃赶忙站起,要往门口奔去。还未挪步,就见晋王杨广弓着身子一头撞了进来。杨广双手抹了一下脸上的雨水,大笑着说:“哈哈,野羊毛没见着一根,却让天公给洗了个澡!”说话的工夫,脚下已淌下了一湾水来。萧妃赶紧拿出干净衣服,说:“还顾得笑呢,快换上衣服,别受了凉!”看着晋王擦干身子,换了衣服,萧妃又问:“怎么就没想到带件油布衣?”“谁说没带?”杨广答道,“兵尉给我带了油布衣去的。不过,你想,那么多人马都在淋雨,还有恩师在一旁,我怎么能一个人穿那油布衣呢?”萧妃心头一热:都说晋王仁孝贤俭,今天,她又一次亲身领略到了。遂对杨广说:“我去叫人煮些姜汤给你喝,驱驱寒气。”杨广嘱咐道:“让厨下多煮一些,给今天淋了雨的兵士们都喝上一碗。”很快,姜汤煮好了。萧妃没用婢女,亲手托盘将一大碗姜汤端了来,放在杨广面前。她轻轻叹息一声,心疼而又动情地说:“为了与兵士共甘苦,自己也淋成这个样子。你这位晋王啊,怪不得朝野上下都在夸你哩!” 杨广淡淡一笑:“这阵子我听到的溢美之词已经够多了,爱妃也来取笑我?”“哪个敢取笑大王,我说的是心里话。”“唉,说仁孝也好,夸干练也罢,还不都是父皇教诲,恩师督导之功吗?我不过是用心习练而已。”“也不尽在教诲督导,还在自己品德天性。”萧妃又说,“同样父皇教诲,同样有贤能辅佐,皇太子不还是……”“哎,”杨广打断她的话,“不可随意议论太子。”萧妃知道言语有失,脸色忽地红了,自愧地笑了笑。杨广捧起姜汤,在送往嘴边的时候,眼光倏地闪灭了一下,又将汤碗送回桌上,沉思了片刻之后,像是对萧妃,更像是在自语,说:“你说,自古来为什么皇位非要传给长子不可呢?”萧妃一怔,不知晋王所云,因为她刚才正在心里诵念着午间读过的那首诗:羔羊之皮,素丝五紽,委蛇委蛇,自公退食……开皇八年四月,隋文帝杨坚颁布诏书,下令讨伐陈国。时机已经成熟了,瓜熟自然蒂落,应该马到功成。杨坚放眼眺望,他仿佛看到大隋的旗帜在建康城头猎猎招展;亡国之君陈后主匍匐于自己的脚下;江南百姓欢呼雀跃、额手称庆……他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已经等了八年。八年里,他曾担心隋朝刚立,国基不稳,今天,国力强盛,百姓富足,应付伐陈所需是绰绰有余。八年里,他曾忧虑突厥频扰,北疆有乱。自晋王北上之后,该打的打了,该哄的哄了,突厥各部很是驯服,北国边陲也就祥和安宁了。八年里,他还需不时分出精力去安抚江南那个小小的梁国,处处防备稍有不慎反会给陈朝增加了力量。而今也大可不必了,萧岿已死,萧琮继位。去年,文帝诏令萧琮率百官人朝,他当然不敢违抗。萧琮领文武官员几百人到了长安,隋军随后便驻进了江陵。文帝封了萧琮一个莒国公,同时下诏废掉梁国。这样,兵不血刃,梁国就销声匿迹了。

天时地利都向隋文帝表明,剿灭陈朝,一统江南的大业可以开始了。眼下首要的事情是:谁来担当这次南征平陈的统帅?对于这件事,杨坚心里的盘算已有些时日了,他看中的人选就是晋王杨广。三年前,他命杨广出塞援助沙钵略可汗,就是有意锻炼和检验晋王的谋略才干,果然不负重托,赢得朝野一片赞誉。之后不久,文帝又徼召晋王进京,让他兼任雍州牧,掌管京师一带事务。一年多了,晋王在雍州牧任上又以稳健干练、仁和公允而颇得政声。最使文帝得意的,还是晋王的清廉节俭之美德。

去年夏天的一个黄昏,文帝忽然提出要偕同独孤皇后去晋王的府上看看。这当然是一次事先不作张扬的视察,其结果令文帝深感欣慰。

晋王府里里外外不见丝毫奢华的装饰点缀。窗棂上糊的是白纸,门楣上垂着百姓家常见的竹帘,床榻上的帐幔素雅洁净,墙角处堆放着几件琴瑟琵琶,蒙着厚厚的灰尘,弦也断了几根,显然是好久没有弹奏过了。最令独孤皇后高兴和放心的是,晋王府里除了萧妃,竞没见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后阁使役的婢女全是一些老妇人,打扮得朴素庄重。独孤皇后最忌恨男人不敬爱原配发妻,而一味宠幸那些狐媚妖娆的后纳之妾。

天色将晚,杨广与萧妃奏请父皇母后屈尊共进晚餐。文帝顺嘴开了句玩笑:“你们有什么美味给朕吃吗?”萧妃面有赧色地答道:“不知父皇母后驾临,未及准备。只有府上平常用的瓜豆菜蔬。”文帝大喜,即命随身侍从疾去宫中拿来一些鱼肉,还带来一坛酒作为给晋王的赏赐。那天晚上回宫之后,独孤皇后对文帝大发了一通感慨:“几个皇子中惟有阿赓难得啊!太子睍地伐要学学阿赓就好啦。听说在东宫,睍地伐根本不同元妃住在一起,整天与那个云氏厮混,成什么样子!”文帝听着,并不作声。独孤皇后继续唠叨:“阿赓多么体恤别人,宁肯与部下一块儿淋雨,也不愿自己穿油布衣。要是睨地伐,他能这样做吗?还真是难说!”

晋王的美善德行文帝也早有听说,心里当然高兴。可此刻他有点烦。烦的是皇后的这些话分明是在说立杨勇为太子有所不当吗!他也烦太子,烦他终不成器,也太不争气。但文帝不能再顺着皇后说下去,那无异于火上浇油,他只是说:

“按阿赓德行才干,日后必将担当大任。朕早就说过,将来太子继位之后,也必须靠阿赓和几位兄弟相帮,大隋江山社稷才能牢稳呀!”这些话是皇后愿意听的。

现在,文帝觉得是托大任于晋王的时候了,他要让杨广做平定陈国的统帅。独孤皇后得知此事,对文帝说:“陛下的心思与我不谋而合了!”

开皇八年十月,文帝诏旨设淮南行台尚书省于寿春,命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总揽筹划伐陈事宜。

二十岁的杨广又要远离京师,去寿春赴任了。

这天晚上,萧妃没有丝毫睡意。嫁给晋王四年了,这是第一次与他分别。而且,这一别是三两个月,还是一年半载都很难说。此时萧妃的心里,总感到空落落的,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忧虑担心?还是依依不舍?都有,却又不全是。想着要说点什么,一时又不知从哪里开头,只好先埋头翻箱倒柜,为丈夫收拾行囊。

杨广也觉得有许多话要对萧妃讲,但见她在屋里来来去去地忙碌,不好耽误她,就叫来柳娣给萧妃帮忙。

柳娣是独孤皇后专为萧妃挑选的贴身侍从,来晋王府上一年有余了。自从那回皇帝皇后驾临晋王府以后,独孤皇后对萧妃愈加赏识和体恤。她想到萧妃是江南女子,身边一定要有个习俗相同的人伺候才妥当,不光在吃饭穿衣上懂得照顾,遇有闲闷时说说话,也能说到一块儿去。独孤皇后想到了莒国公萧琮,就差人去莒国公那里选了十几个萧琮自梁国入朝时带来的宫女,最终是柳娣被皇后看中,就来到了萧妃身边。

真是凑巧得很,说起来萧妃与柳娣还算得同乡。柳娣的家与舅舅张轲的那个村庄一河之隔,相距不过五里路。只是柳娣早几年就随父亲到江陵城里谋生,离开了家乡,后来又得到一个在皇宫里当差的亲戚的帮助做了宫女。柳娣大萧妃三岁,自幼丧母。她文静大方,虽不识文字,更不会填词赋诗,但在性情上与萧妃多有近似之处。萧妃久不见江南同乡,见到柳娣竟如遇见亲人一样。加上柳娣手脚勤快,与萧妃也很谈得来,萧妃待她如同亲人,还称呼她“柳姐”。开始时柳娣听萧妃这样称呼自己,恐慌得不行,连说小女可不敢承当这样的称呼,这可是要命的事,玩笑不得!萧妃来了那股乡间女子的泼辣任性,偏要叫“柳姐、柳姐”不可!柳娣无奈,只好约定只在后阁内使用这个称谓,出得门去万万不可。

杨广也乐得主仆二人如此亲和融洽,并且受了她们的薰染,常常学着南方人那样,把柳娣称作“阿娣”。

杨广见两人忙碌得差不多了,对柳娣说:“阿娣,我这次受陛下重托南下平陈,可不是三天两日就能回来的。我走之后,你定要细心照料王妃才是。”柳娣低头躬身答道:“请大王尽管放心,我会服侍好王妃的。”杨广瞥了一眼窗外,又说:“天气说冷就冷了,你要记着为王妃备好添加的衣裳,饮食起居之事更需上心。阿娣,等我回来的时候,若要看见王妃饿瘦了、病倒了,可是要拿你问罪的呀!”柳娣知道晋王玩笑之中怀有叮咛,也笑笑说:“大王,凡由我服侍的事情定不会有什么差错,只是……“只是什么?”“只是,”柳娣斜了萧妃一眼,“只是王妃如若思念大王之心过重,吃不香、睡不宁,这样引发的闪失大王可不能怪罪于我呀!”一席话引得杨广哈哈大笑起来。萧妃的脸一下红了,向柳娣嗔怪道:“去!

什么时候学会贫嘴滑舌了。”柳娣双手掩面呵呵地笑着,又说:“天不早了,大王和王妃还有什么吩咐吗?”萧妃说:“没什么事了。你忙碌了一天,也该早些休息了。”柳娣应喏,就退了出去。杨广走向萧妃,伸开臂膀拥揽着她的双肩,与她同在床沿边坐下,问:“爱妃瞌睡了吧?”萧妃摇了摇头,又将脸颊贴在杨广胸前,说:“不瞌睡,只想与大王多说会儿话。”“也好。”杨广说着,将萧妃拥抱得更紧了,“天亮之后我就要起程去寿春了,有几件事想再叮嘱爱妃几句。”萧妃听杨广有事要说,将头离开了他的胸膛,抬眼望着杨广,说:“大王有事尽管吩咐,我定会记在心里的。”

杨广点了点头,说:“此番远征南陈,心中当然不免时时牵挂爱妃,但有柳娣在你身边服侍,我就放心多了。爱妃与柳娣情同姐妹,不分彼此是难能可贵,只是你们两人在说笑时最好不要提及梁国怎样、萧帝如何。以防隔墙有耳,弄成误会。爱妃毕竟是萧帝之女,梁国也已经没有了。”

萧妃听着,不禁“哦”了一声,心中似有光亮倏忽闪过。她心服地点点头。柳娣来到晋王府,萧妃有了同乡知音,二人谈笑中时常提及家乡的风物:氤氲的村落,清澈的河水,碧绿的竹林,不一而足。柳娣曾是梁朝宫女,在宫中几年常常见到萧妃的父母兄姐,耳闻目睹了许多梁朝皇室间的趣事,自然就与萧妃不时提起。萧妃觉得新奇,听得津津有味,忽而开怀大笑,忽而拍手叫好。杨广看在眼里,几次想劝诫她,只是没找到适当的时机。另外杨广也想到,只要自己在此,王妃言语稍有些出格也无大碍,没人敢怎么样。然而今晚他就必须要说几句了,因为明天他就要远离京师。

萧妃说:“谢大王为妾妃想得周全,我记在心里,定会改过的。 ”

“哎,你我之间无过可言,就是怕有外人误会,生出枝节来。”杨广又说:“还有,我走之后,母后那边定会常遣人过来嘘寒问暖的,是对咱们的关爱。记住,无论来的宦臣还是仆从,全都要躬身远送,盛情款待。切不可因尊卑之分而冷慢了任何一个人。要知道,凡能来者,都是父皇和母后身边的人啊!”

如果说,此前萧妃对晋王的为人处事谋略是推崇赞赏的话,那此时此刻她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为人心胸豁达,处事无微不至,这样的男人实不多见。

萧妃动情地依偎在杨广怀里,引为自豪地说:“过去,妾妃以为自己读了几卷诗书,也算是有些学问的人。伴随大王几年,才渐渐看到了自己的卑微渺小。今日才更醒悟到,在妾妃身边就有学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圣贤经卷,那就是我的夫君呀!”

杨广不以为然地笑笑,说:“你看你,这又说到哪里去了。我知道爱妃知书达理,处事很是得体。不过是明日要出征远行,跟爱妃啰嗦几句罢了。你反而跟我虚言起来了。不过,说千道万还是那句话,身处京师,不比出藩为王。在父皇母后的眼皮底下,时时处处还是更加谨慎些好。”

萧妃记起来了,这句话在离开并州,前来京师赴雍州牧任的时候,杨广就极是郑重地说过。

直到父皇母后去年夏天驾临晋王府之后,萧妃才逐渐懂得杨广所说的处处谨慎之中包含了哪些内容。她明白了,为什么在离开并州的时候,晋王将府中年轻貌美的婢女全都打发回家,把绸缎帐幔、华丽陈设悉数赠与了并州的几位下官。她也明白了,为什么来到京师之后王府上再也不见了乐师,为什么那些弦断尘封的琴瑟搁置在墙角无人理会。晋王有远见,他是对的。如若像太子一样……萧妃不禁又想到了太子。蓦地,她心头倏然一颤,太子宠妾,惹得母后恼怒。晋王只宠幸自己,仅仅是讨得父皇母后欢颜而非本意吗?

立刻,萧妃又在心里埋怨自己多疑了,她脸色一红,轻轻合上双眼,她觉得任何猜疑晋王的念头都是不该有的,都是对不起他。晋王说得对,他不在身边的日子里,自己更应该时时处处谨慎些才好。

这时,萧妃听到了隐隐传来的四更鼓声。天快要亮了。

十二月,是长江上雾多水瘦的时节。尤其在黎明或是黄昏,浓重的雾水遮漫得江面朦胧混沌,久久不开。对岸原本清晰可见的山峦及至江心的行樯流帆,此时全被挡在了雾幕后边,辨不出轮廓踪影。冬日水浅,江面也随着窄了进去,此时要横渡长江,会比夏秋时分省去许多功夫和气力。

这就是隋文帝杨坚将进攻陈国的时间选定在十二月的重要因由,这也是借用了“太康平吴”的用兵方略。

西晋咸宁五年十二月,武帝司马炎发兵二十万,从长江上下游东西两面大举攻吴。次年四月,晋军攻入石头城,吴主孙皓面缚请降,吴国从此灭亡。晋武帝随即改元太康,这一年便成了太康元年,因而就有了“太康平吴”一说。

这一回隋军伐陈的时间和进兵方向,都与太康平吴相同,不同的是,而今由东西两侧进逼建康的隋朝大军已经聚集了五十万之众!

南征平陈的各部将领在淮南行台尚书省治所寿春隆重誓师。文帝诏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杨广出六合、杨俊出襄阳、杨素出永安、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薪州刺史王世积出薪春、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江、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青州总管燕荣出东海。伐陈帅旗之下,有九十位行军总管分领各部,共兵马五十一万八千,皆受晋王杨广节度指挥。

滔滔长江之上,东起沧海,西至巴蜀,旌旗映日招展,舟楫横亘千里,隋朝大军浩浩荡荡向着南陈国都建康压了过来。

行军元帅杨广的大帐设在了六合的桃叶山。元帅府内,文帝安排了两名久经沙场的老将于杨广左右,帮助他调兵遣将、出谋划策,共同指挥这场对隋朝至关重要的平陈之役。

一位是开国的功臣、尚书左仆射高颎,此时为晋王元帅府长史。高颎年少时熟读诗书,头脑颖慧,十七岁就被周齐王宇文宪任为记室,从此走上仕途。杨坚任周室丞相,掌揽朝权的时候,看中高颎颖悟,又通兵书谋略,便请他人丞相府。当时高颎也看出杨坚要改朝另立的意图,就说:“蒙丞相厚爱,高颎感激不尽,愿为丞相心中的大业效犬马之力。即使不成,高颎肝脑涂地、诛灭九族也丝毫无悔!”果然,当杨坚假黄钺、节制百官,诸藩王聚众谋反时,高颎不负杨坚重托,率兵一举平定了尉迟迥等人的反叛,为隋朝开国打下了根基。

另一位老将就是杨广的恩师,行台尚书右仆射王韶,文帝命他兼任晋王元帅府司马。

除了武将辅佐,还有一名文才相帮于晋王元帅府帐中。这人就是淮南行台尚书省吏部郎中薛道衡。薛道衡以才干和学问著称当世,人称一代鬼才文宗。晋王杨广久慕大名,在赴任淮南尚书令时,奏请父皇命薛道衡执掌淮南行台尚书省吏部。

晋王麾下既有文臣武将,更有精兵良马,定要所向披靡、攻无不克了。

这天黄昏,高颎、王韶和薛道衡三人相约走出元帅府,来到帐外的一座山坡上。山坡面南,晴空朗日时候,登高尚可俯瞰长江一线的隐隐景物。这会儿是黄昏傍晚,天色阴霾,远方景物全都消匿在雾霭之中。近身处,除去北风吹得林木呜呜作响。也听不到别的动静。

一片沉寂。一片大战在即的静谧。这沉寂和静谧让参战的每个将帅兴奋不已,紧张不已,心似槌杵擂动着耳鼓。这种时候,即使远离营帐,漫步在野外山坡上,心中也难平静。

高颎抬头环顾四周,这里虽然濒临江南,比长安一带肃杀的山岭多了许多绿色,却也不是葱茏,是冬日里冰冷的灰绿。高颎轻轻地舒了口气,平静地问薛道衡:“道衡兄,此次发兵攻陈,你觉得能否取胜江东?”

薛道衡略作思忖,说:“依我之见,一旦挥师建康,陈朝定灭无疑了。”

“哦?”高颎眼中一亮,“敢问其中可有什么道理讲究吗?”

“当然要有。”薛道衡侃侃而谈,“我以为有四条天道人理被我大隋占尽,才坚信攻陈必胜。其一,晋人郭璞曾经预言说,江东将分而称王,但三百年后必由北方一统天下。自晋愍帝司马邺亡,晋元帝司马睿改元建武开始,屈指算来已近三百年了。”

“道衡兄说得好哇!”王韶高兴地接过话茬儿,说:“自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后,我中原一带便兵戈未息,征战不停。后来司马氏代魏立晋,统一天下,本该消停几日了。可谁知司马族中骨肉相残,酿成八王之乱,五胡趁机起兵攻取了中原。司马氏退保江东,又经宋、齐、梁、陈几代朝室更迭,至今还真差不多三百年了。晋人郭璞是有名的术士,善察天文,观知地理,他预卜休咎之事没有不中的!”

王韶滔滔地说了一通,惹得高颎和薛道衡都哈哈地笑起来。高颎说:“元帅府司马的这番好口才,是在并州的行台尚书右仆射的几年里,辅佐晋王时练就的吧?”

王韶一指高颎,说:“瞎,元帅府长史又要拿我开心!还是再昕听薛郎中的另外三条必胜的道理吧。”

“好吧。”薛道衡继续说道:“当今皇上恭俭勤劳,以身作天下榜样,以下百官自律自省,为民尽瘁,因得百姓拥戴。而陈国后主荒淫骄侈,挥霍无度。由此府库虚空,更加重了百姓税赋租调,国人怨声载道,失尽了民心。这是其二。其三,国家安危,一是系于明主,二是靠忠良将相。陈叔宝自己昏庸,用的自然也是江总、孔范之类奸佞小人,只会应和他赋诗填词,饮酒取乐。就算有萧摩诃、任忠两员大将,在我看来不过是匹夫小勇,怎能抵挡得了大隋五十万兵马?”

高颎、王韶听了频频点头,精神愈加振奋起来。

“还有其四,”薛道衡略略停顿之后,又说:“孟子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大隋有道,国势强盛。陈朝无德,人心向背而国力虚弱。陈国军队不过十万,东起沧海,西至巫峡,分兵戍守就显得势单力薄,若集中屯守又会顾此失彼。二位仁兄,有上述四条,席卷南陈定现摧枯折腐之势!”

听了薛道衡的一番剖析,高颎折服了,说:“道衡兄辨析得极是,挥师陈朝胜势已可预定。早知道道衡兄博学多才,今日听君一席话,更加敬佩诚服之至! ”薛道衡连忙摆手说:“过奖了。愚弟说出来是向二位仁兄求教的。”正在这时,忽见元帅府的一个侍卫一路跑来,禀报说:“三位大人,元帅请三位大人即刻回府,有要事通报。”“噢?”三人一怔,高颞问:“可知道是什么事?”“听说是行军元帅杨素将军有快报送到了。”三人听了,不敢再耽误,急匆匆奔元帅府而去。原来,行军元帅杨素遣人送来快报:西路大军已从永安出发,沿长江一路向东面冲杀下来。

两年前,为备战攻陈,文帝即命大将杨素在信州永安督造战船了。

三百多年前,蜀汉先帝刘备为夺回荆州,率军数十万攻吴。吴大帝孙权派大将陆逊仅领兵五万迎战。蜀军势众,连战连捷,竟深入吴地近六百里。为了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蜀军自巫峡至掳亭,一路东下设置了几十座军营。陆逊却以逸待劳,坚守七八个月不与交战。后来探明刘备处处设营,兵力分散且环节薄弱,加之蜀军已被他拖拉得疲惫不堪,士气低落,遂由掳亭发起反攻,与蜀军进行决战。合当天助大帝,陆逊利用顺风,火烧连营,蜀军大败,刘备狼狈逃回蜀中,退军白帝城,后病逝于永安宫。这永安宫所在,就是杨素督造战船的信州永安。

今日,杨素统率的大隋两路水军,也要东出三峡去攻伐陈朝的军队了。

巫山在巴东呈东北西南走向,峻峰连绵,层峦叠嶂。长江横贯巫山,在永宁至宜昌四百余里的水路上形成三个山峡深谷,即: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合称长江三峡。三峡两岸悬崖绝壁如斧劈刀削,江中滩峡相闻,水流湍急,是长江上地势水势最为险要的一段。

当年,东吴依仗长江上游地势险峭,不设兵防,才吃了大亏,使晋朝王浚水军顺流而下,长驱直入武昌,又势如破竹,攻陷建康。陈朝将领汲取了东吴兵不守险的前车之鉴,在三峡之间各个隘口险关都布兵防守,以阻挡杨素的十万水军东下。而对于杨素,他必要打通三峡中一连串关口,才能直下汉口与秦王杨俊会合,从而切断建康与上游陈军的联络,绝了陈叔宝的后援。

虽说在枯水季节,因是顺流而下,杨素的战舰船队行进的速度也很快,不日便到了狼尾滩附近。狼尾滩一带是自永安向东的第一道关口,自古有狼尾天险之称。杨素暗想,狼尾滩一仗要慎重取胜。这一仗打好了,士气必然大振,以下关口就容易夺取。因此不能操之过急。于是,他下令船队在距狼尾滩百余里的地方靠岸停下。

杨素乘的是五牙大舰,甲板以上起五层楼,从楼顶至船底高百余尺。五牙大舰的前后左右安装了六条五十尺高的拍樯,是用来拍击敌船的。每船可载运兵卒八百人。两年多的时间里,光是这种五牙大舰,杨素就造了千余艘。其余还有能载兵一百多人的黄龙舰数千只,平乘、舴艋小艇就不计其数了。

先前派出的几路暗探纷纷来报,陈军大将戚欣在狼尾滩南北两岸都布有守军,合计约有六七千人之多。另外在南岸边还有一百多艘青龙战舰,一派蓄势待发的样子。两岸山崖上的营帐中也静得出奇,只有寥寥几个哨兵游来荡去,看来是早就有了准备。

杨素听报,思忖了半晌。他传令将几位部将召集到自己的帅舰上。杨素说:

“看起来,狼尾滩一战是不可莽撞,不战则罢,战则必胜才行。如若白天行船,我军行动尽在陈军眼底,狼尾滩一段又滩流迅激,战船难得控制,势必于我不利。况且,陈军布防还未探得虚实,此时大举进攻就犯了兵家大忌。如此,还是乘夜掩袭为上。”

接着,他又讲了自己的计策安排。

杨素的计划是:以五牙大舰三艘并黄龙战舰数十只,兵士三四千人作为先锋,夜袭狼尾滩,主要探取陈军布防形势,要见机行事,能打就打,不利则撤。当然,要逆流反回不太容易,那就顺水而下寻找适当地方集结。在这支舰队之后,还有一只黄龙战舰尾随,它不参战,但须将观察到的战况及时回报。

傍晚,依照杨素命令,一支舰队偃旗息鼓,悄悄地向狼尾滩顺水滑行而去……次日午时未到,那只尾随舰队的黄龙舰就折返回来,船上的兵将一个个失魂落魄,向杨素禀报说:夜袭狼尾滩失败了,隋军损失一千多人。

昨夜,隋军舰只抵近狼尾滩时,见两岸陈军营帐果然寂静无声,只有灯火点点。隋军舰船刚要分列阵形登岸袭击,突然听得江中“咔嚓嚓”一阵断裂声响,在墨黑的江面上尤为惊心动魄。原来,三艘五牙大舰几乎同时触到了江中的什么东西,船底破裂,江水涌入。失去控制的大船又被急流冲得相互碰撞在一起,几声隆隆巨响之中,变为一堆堆木板向下游漂去。两千多士兵全部落水,一时间,呼救声响彻了江面。几十只黄龙战舰已顾不得登岸偷袭,纷纷赶来抢救。怎奈天寒水冷,流水又急,落水兵士不是被激流吞没,就是让漂浮的帆桅船板撞死,那些被救上黄龙战舰的,也都冻得肢体僵硬,脸色紫青了。这时候就听见岸上一阵鼓号,陈军百多艘青龙舰同时点亮灯火,向江心冲了过来,舰上将士杀声震天。

此时的隋军已无力迎敌,慌忙扯帆舞桨,顺流朝下游夺路而逃。眼睁睁看着那些在江水中拼命挣扎的弟兄,一个个做了陈军的刀下鬼。

杨素听了禀报,猛地大吼了一声,两只拳头啪啪地击打着自己额头,一副懊悔不迭的样子。众部将见状都吃了一惊,异口同声地说:“元帅,胜败乃兵家常事,何苦这样!”杨素哀叹一声说:“都怪我一时愚钝,才招致如此败局!”“元帅此话怎讲?”“诸位想一想,我五牙大舰都是在江心行驶,虽说船大吃水深些,但这一带江中也并无暗礁,更不会有浅滩,那大舰为何会撞上坚硬之物而顷刻间粉身碎骨了呢?”众将领听着,面面相觑,答不上来。杨素挥掌击案,大声说:“分明是陈军在江底设置了障碍,来阻挡我大军进攻啊!我好糊涂,只看到陈军汲取了东吴兵不守险的教训,在关隘布兵。怎么就没想到他也会效仿吴军在江底暗置铁锥呢!”众将领豁然醒悟,喷喷称是。杨素所言还是三百多年前“太康平吴”的那场战事。东吴为防晋军从长江上游进攻,铸造了许多一丈多长的铁锥沉放江底,使晋军大船无法行进。晋将王浚便赶制了几十个百步见方的大木筏,由善识水性的兵士在水中推筏而进。木筏下垂有钩链,遇到铁锥就触挂住它随筏离去,再推至江岸,吴军诡计未能得逞。

杨素料定陈军套用了东吴的办法,随即发令,今夜以巴蜑营兵为先锋,用平乘、舴艋之类小艇挂钩链清除江底铁锥,大军舰船随后进攻。巴蜑是长江上游一带的土著族人,世代在江上以捕鱼为生,人人识水性,善于浪中搏击。杨素特意在麾下招募了一营巴蟹士兵。杨素又命大将军刘仁恩和开府王长袭分率两支兵将登岸,从陆路奔袭狼尾滩南北两岸的陈军营账。水路与岸上的进攻,同在黎明前发动。杨素说:“陈军见我昨夜吃了暗亏,又不摸头绪,必然料我近几日内不敢贸然行动,就会松懈防范。这回,我就给他来一个攻其不备!”狼尾滩陈军的情景一切如杨素料想的那样,每座营帐内的士兵,连在江边青龙舰上的哨兵,全都沉人了胜利喜悦之后的鼾睡当中。

巴蛋水兵很快就把江底的铁锥搬掉了,杨素的船队悄悄开进了狼尾滩,分左右靠上两岸。接着,没听得什么响动,停在南岸的百余艘陈军战船便收为杨素所有。

在南岸长长的滩头上,杨素看到了一幅惨不忍睹的景象。这里横七竖八地躺着一堆堆死人,近前去看,全是前日夜晚落水的隋军士兵,有的是冻溺而死,有的是被刀剑砍杀,显然,尸体是被江水冲上岸来的。不管怎样死的,头颅上都没了耳朵。杨素早听说陈军有令,每杀一名敌兵,凭一只耳朵领赏。看来陈军士兵为了多领赏金,把死者的两只耳朵都割去了。太惨忍了,这样只顾冒领奖赏的军队,还能勇猛作战吗?

杨素抬头仰望,天色微白。他愤然抽出腰刀,振臂大喊了一声:“上!”喊声未落,隋军兵将蜂涌着向山崖上的陈军营帐冲去。

这时,从陆路奔来的隋军早将陈营团团包围,昕到号令,即刻从四面冲杀进来。顿时,山上岸边,喊杀声连成一片,震得两边峡壁哗哗作响,遮盖了江中的滔滔水声。

陈将戚欣从梦中惊醒,连忙披挂出帐,看见漫山遍野的隋军席卷而来,知道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了。遂领了百余人马夺路向东逃去。

余下的几千陈军根本来不及迎战,被杨素部下杀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有数以百计的兵卒慌不择路,从崖头跳人江中,眨眼间就被江水冲得没了踪影。不到半个时辰,狼尾滩重归沉寂。没被杀死的数千陈军兵将,统统作了杨素的俘虏。

杨素传令,将陈军战俘悉数押来江边集中。随后,他让侍卫搬来一把椅子,放在岸边一只青龙舰的甲板上,他坐下来静静地等着。

陈军俘虏陆续押到。他们看见自己面前那一堆堆的没了耳朵的隋军士兵的尸体,一下子猜到了自己将要面临着什么命运。纷纷向杨素跪下来,哭喊着求元帅饶命。哭喊了一阵,见杨素依然坐在那里,不动声色,知道求得活命是不可能了,也就不再哭喊。四周又静了下来。

这时候,大将刘仁恩走到杨素跟前,轻声说:“元帅,我军将士征战了一夜,已是疲惫得很了。若再斩杀这么多陈军走卒,会给兵士增添劳累。倒不如将他们统统赶进长江,既省了工夫,也省了力气。”

杨素微微一笑,没接刘仁恩的话茬儿。他站起来,朝前走了几步,看着黑压压一片跪倒的陈军士兵。良久,他开口说道:

“前日夜晚,我军来此与你们交战,不想中了暗器,撞沉了几艘大舰,折损了千余兵勇。两军交锋,兵将战死沙场是平常事,为帅的本不该动容。可是,你们竟然把死去的士兵的耳朵全都割了,连囫囵尸首都留不下,怎能不叫老夫愤怒!

今日,狼尾天险已克,你们都成了败落兵卒落入我的手中。老夫在想,该当如何处置你们呢?”杨素众部下听了元帅的话,压不住心中的愤慨,一同大喊起来:“杀了他们,为战死的弟兄报仇!”陈军士兵跪在地上,一个个早吓得面如土色,没了气息。杨素挥手制止了部下的呼喊,又说:“当今陈国后主陈叔宝,美食玉衣,穷奢极侈。不问百姓疾苦,只顾淫声乐饮。陈国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这些境况,下面的诸位当比我杨素感受更深而铭心刻骨。你们为这样的君王卖命,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呢!甚至,后主昏庸无道,你们也跟着暴虐残忍。今天,我杨素是不是理当以牙还牙,杀了你们,割下耳朵。或是干脆不要你们的命,只要两只耳朵更好些呢?”

隋军闻听杨素所言,又一次欢呼起来,许多士兵纷纷刀剑出鞘,做出了马上就要动手的样子。

这时,杨素提高了嗓门儿,大声说:“陈朝后主无道,而我大隋皇上有德。今天我不杀你们,更不要你们的耳朵。杨素遵从大隋皇帝陛下旨意,又奉行军元帅晋王杨广之命,交战中所获陈朝俘虏,一律释放回家!”

不论是隋军将士,还是陈国兵卒,似乎都没听清杨素的话,你看着我,我瞧瞧他,全不知该如何响应。滩头上一片沉静,只有江水拍岸的哗哗声音。杨素继续说道:“不过,你们临走之前,本帅还有一事相托诸位。来呀,将皇帝陛下的诏书抬上来!”随着杨素的手势,就见两个兵士抬着一口木箱放到了陈军士兵面前。箱子里装的正是文帝讨陈的诏书。诏书中历数了陈后主昏庸荒淫的二十条罪状,以及陈国百姓生灵涂炭的悲惨境遇,对此,岂容视而不诛,忍而不救。这样说来,隋军伐陈就是匡扶正义,替天行道了。

然而,这样一份旨在剪除邪恶,救百姓于水火的正义之书,如何才能让陈国上下妇孺皆知呢?晋王杨广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下令将诏书抄印了三十万份,分发给各部将领。

与陈军交战时所获俘虏一律开释,并发给回家所需盘费及数份抄印的诏书。这样,何愁诏书不在陈国家喻户晓,又何愁陈朝军心不乱,人心不动?

对晋王的这一“离间计”,杨素由衷地佩服。他面对着几千跪倒的俘虏和一片没了耳朵的自己部下的尸体,预料到这一计策会取得几万兵马在战场上难以取得的功效。于是,他指了指木箱,说:

“这里面是我大隋皇帝颁布的讨陈诏书,待会儿请刘大将军分发给你们,带回去给乡亲父老们看一看,若能送到军队将士手中就更好,所以,杨素拜托诸位了。还有,每人回家所需的盘费,也同诏书一起发给你们。”

这回,不论是隋军士兵还是陈军战俘,都听清了杨素的话,相信这是真的了。刀剑出鞘的,都默默地将刀剑收了回去。陈军俘虏全都仆伏在地,一片唏嘘呜咽之声。

刘仁恩凑上前来对杨素说:“元帅,真的要放虎归山?”

杨素哈哈一笑,说:“传令下去,全军在此休整三日。本帅料想,打通后面几个关口,要比狼尾滩顺当许多了。”

给六合桃叶山主帅府的快报,就是在这时候送出去的。

狼尾滩陷落,隋军声威大振。三日后,杨素率水军继续东下,不再靠雾夜掩护。但见滔滔水面一派舳舻蔽江、旗甲耀日壮观景象。杨素端坐在帅舰的甲板上,目光炯炯,容貌雄伟。两岸陈军见此阵势早已是魂不附体,惊叫着:“这哪里是清河公,分明是江神来了!”望风而逃。

一路东下,果然没遇到大的阻碍。前边不远,就是三峡的最后一谷口岐亭了。

同类推荐
  • 一代创富者的智慧与情怀:民国商魂

    一代创富者的智慧与情怀:民国商魂

    以中国近现代具有独特性情的20位著名实业家为记叙对象,每人一个章节,分别从传略,文华,为人,雅兴,风度,恩怨,情事,妙语,佳作,评誉等10个方面,以小传,故事,言论,评价等方式介绍,从而让读者了解这些实业家的传奇人生。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 隋炀帝

    隋炀帝

    本书以隋炀帝为中心,采用人物传记的形式,描述了隋炀帝的一生,再现了隋朝的建立兴盛、衰落、灭亡的历史画面。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本文旨在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做出全面的解读。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美国文化影响可谓至深至远。本论文在对爱默生的两个核心观念——超灵和自立进行详细解读后,还尝试从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角度来进一步阐释爱默生的超验主义。
热门推荐
  • 在情感中成长

    在情感中成长

    以自传形式介绍改革开放初期一个“大学漏”的情感及成长经历。
  • 假恋爱真结婚

    假恋爱真结婚

    一瞬间别墅没了金卡失效,我们出身金贵的许大小姐怎么混生活呢?这是个天大的难题。被美女穷追躲无可躲的薛大公子事业如日中天,难免志得意满,唯我独尊。落难的大小姐遇上骄傲的大公子,他们不可避免演绎种种欢喜冤家故事。
  • 暴躁公爵娶红妆(上)

    暴躁公爵娶红妆(上)

    麻雀变凤凰?落魄科学家嫁入豪门?什么嘛,这些该死的报导全是乱写一通!没错,他富可敌国,是超级金光闪闪的金龟婿;可她也不差,身价虽没有亿万,好歹也有个千万,但为了病重的祖母,也为了她的生命安全着想,找个更有钱有势的人当靠山是一定要的啦。为此,她厚着脸皮以研究心血当筹码向他求婚。他扮演她的丈夫,她则是给他能赚取利润的专利权……本想这桩银货两讫的契约婚姻,期限一到就一拍两散,谁知她太低估了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大奸商。他不但践踏她的自尊,还把她当成一无是处的花瓶,最最过分的是他竟打算找个败类来接手她的研究。好,既然是他先毁约,那她还跟他客气什么。这个黑心邪恶的魔鬼,休想轻易夺走她的一切!
  • 僵尸异界横行

    僵尸异界横行

    僵尸,不老、不死、不灭。被天地人三界遗弃在众生六道之外,浪荡无依,流离失所,在人间而怨为力、而血为食,用众生鲜血宣泄无尽的孤寂。不受六道以内所管制,拥有无穷无尽的岁月。许毅-一头僵尸,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误入异界神纹大陆。这片大陆,他们被称为不死血族!看一头僵尸如何闯荡异界!!!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鬼王霸宠:驭毒蛊妃

    鬼王霸宠:驭毒蛊妃

    【女主男主双穿越,强强爽文,双向溺宠求入坑!】一场阴谋,不仅让她从天之骄子跌落凡尘,也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再次醒来,她重生在了云家最怯懦的三小姐身上,未婚夫前来退婚,嫡姐继母厌恶,父亲不喜将她赶去小院落,却不知一代天骄就此崛起.........他,凤澜国二皇子,人称“鬼王”。清冷绝情,传闻一生下来就被妖灵附体,相术断定天煞孤星之命,却独独对她誓不罢手。
  • 大夏宝藏

    大夏宝藏

    大学毕业没多久的顾耽,在去贺兰山苏峪口的一次旅游中,意外拍到了一段诡异图案,画面神秘,有象形文字,有甲骨文,有岩画刻图,还有一种未知的字符惨杂在里面,经过推理分析,里面竟然包含着一个惊天的西夏灭亡的秘密,同时也给顾耽带来的杀身之祸。文章不但揭秘一段最为神秘的西夏王朝末代公主凄美传说,也有现代年轻人积极拼搏、真诚美丽的创业故事、爱情故事;有跨国国际神秘集团觊觎我西夏文物的卑鄙行为;还有后人为争夺西夏文物的血腥事件;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一副神秘拼图《纳兰词》。
  • 泪劫

    泪劫

    (卷一:)一点Q,穿了。不命结劫,穿就穿了,竟,手持法印,变身巫女?巫女忍了,何以跟“妖”又纠结着有所牵扯搅扰,还,清规谷律,禁情忌欲?那个,弱弱地道声问:貌似,这该是某青灯古卷之下,某尼姑理应修习的否?(卷二:)什么?巫合之众,巫蛊之地,封谷?开玩笑,而今,偶乃这一谷盗版之主,管你哪根葱,百来条活命,岂一句儿戏,可解得一二?卫夫子出场,李夫人助阵?敢问,此等高姓上名,乃何方“高上”之人?倘若,人不关己,未尝不可“放生”,任其,爱唱哪出,唱哪出去吧!(卷三:)余加,本谷主一记死谕:凡偶谷民,不可辱谤,于外,永不献,巫之舞。怎的,布告不惹人爱是吧?没关系。只要,别挑战极限,自可,爱咋咋滴。偶,本一“腐”女,不管命定哪旮旯,仅为简单过活,而过活,如题,一拢青丝,乱代一样“腐”到底。
  • 人生有味是清欢

    人生有味是清欢

    “叶清欢!你还敢跑!”林默深身影一动便来到清欢面前,因为二十四岁左右男人的气质略显成熟,一双丹凤眼也是有点“危险”地眯起,他微恼地盯着眼前神情不自然的女孩,抿着薄唇沉默。清欢对着默深装作无辜地眨眨眼睛,“林先生,我今天的实习结束了,可以回家休息吗?”默深继续保持沉默,依旧盯着清欢那双清澈好看的杏仁眼。清欢试探地说:“那……我走了?”说着便要小心翼翼地绕过默深往停车场走去。默深突然拽住她的手腕便往他车的方向走,清欢一时愣住,“你这是什么意思?”“我送你回去,顺便……”默深眼神淡漠地扫了一眼清欢紧张的俏脸,心里却不由升起一丝好笑的意味,扯了扯嘴角继续说,“再把这几年的账好好算一下。”
  • 帝溯

    帝溯

    自修为低谷,却可至臻巅峰!帝路溯源头,登顶至上太虚!修为低者,诛之无闻。修为强者,崇之无上。九州之下,共有五域。域内乾坤,任我掌控。龙纹在手,心念永恒。势殇归真,风雨如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