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14000000028

第28章 进学解韩愈

师 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滑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午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明白,谁能够没有困惑呢?有困惑而不从师学习,作为困惑,就始终不能解除。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道理自然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出生在我后面的,他懂得道理如果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我是学习道理,哪里管他出生在我之前还是我之后呢?因此,无论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在何处,老师就在何处。

唉!从师求学的风尚,没能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困惑就很难。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多了,还要向老师请教;现在的普通人,他们低于圣人也很远了,却耻于向老师学习。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人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而对于自己,却把向老师学习看做是耻辱,真是太糊涂了!那孩子的老师,只是教孩子们读书断句的人,还不是我所说的那种传授道理、解除困惑的人。不懂得断句,还向老师学习,心里有疑惑不能解除,却不向老师学习,小事学习而大事遗弃,我看不出这种人的睿智。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不把互相学习看做是耻辱;士大夫这类人,说到“老师”、“弟子”这些话的时候,就许多人凑在一起嘲笑。问他们为什么嘲笑,就说:“某人和某人年纪接近,学问也差不多,称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实在羞人,称官职高的人为老师则近于谄谀。”唉!从师求学的风尚不能得到恢复,由此可知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是君子所不屑提起的,而如今君子的见识反而不如他们,这可真是怪事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向郯子、苌弘、师裹、老聃请教。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能各有专门的考察研究,如此而已。

李家有个孩子名叫蟠的,十七岁,爱好古文,六部经书的经文和传文都广泛地学习,不受时俗风气的约束,向我求学。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的从师求学之道,所以写了这篇《师说》赠送给他以此勉励。

成事要从点滴做起

上天就是这样捉弄人,你越希望即刻如愿,越难以即刻如愿。成功,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成功,是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缓慢的学习过程。攀登高峰,需要从脚下第一步开始,没有一下子就能取得成功的。

孔明放了孟获一干人等,杨锋父子皆封官爵,重赏洞兵。杨锋等拜谢而去。孟获等连夜奔回银坑洞。该洞外有三江:泸水、甘南水、西城水。三路水会合,故为三江。其洞北方圆百里皆为平原,物产丰饶。洞西二百里,有盐井。西南二百里,直抵泸水、甘南水。

正南三百里,是梁都洞,洞中有山,环抱其洞;山上出银矿,故名为银坑山。山中置宫殿楼台,是蛮王的巢穴。其中建一祖庙,名道“家鬼”。

四时杀牛宰马享祭,名为“卜鬼”。每年常以蜀人并外乡之人祭之。若人患病,不肯服药,只祷师巫,名为“药鬼”。其处无刑法,但犯罪即斩。有女长成,却于溪中沐浴,男女自相混淆,任其自配,父母不禁,名为“学艺”。

年岁雨水均调,则种稻谷;倘若不熟,杀蛇为羹,煮象为饭。每月初一、十五两日,皆在三江城中买卖,交易货物。

却说孟获在洞中,聚集宗党千余人,说道:“我屡次受辱于蜀兵,立誓想报仇,你们有何高见?”一人说道:“我推荐一个人可破诸葛亮。”

大家一看,是孟获妻弟,现为八番部长,名道带来洞主。孟获大喜,急问何人。

带来洞主道:“此去西南八纳洞,洞主木鹿大王,深通法术:出则骑象,能呼风唤雨,常有虎豹豺狼、毒蛇恶蝎跟随。手下更有三万神兵,甚是英勇。大王可修书具礼,我亲自去求他。这个人如果答应,还用得着怕蜀兵吗?”孟获令国舅持书而去。令朵思大王守把三江城,作为前面屏障。

却说孔明提兵直至三江城,遥望见此城三面傍江,一面是陆地。便派魏延、赵云同领一军,于旱路攻城。军到城下时,城上弓弩齐发,原来洞中之人,多习弓弩,一弩齐发十矢,箭头上皆用毒药。但有中箭者,皮肉皆烂,见五脏而死。

赵云、魏延不能取胜,回见孔明,言药箭之事。孔明自乘小车,到军前看了虚实,回到寨中,令军退数里下寨。蛮兵望见蜀兵远退,皆大笑作贺,只疑蜀兵惧怕而退,因此夜间安心稳睡,不去哨探。

却说孔明令军退后,即闭寨不出。一连五日,并无号令。黄昏时分,忽起微风。孔明传令道:“每军要衣襟一幅,限一更时查验,无者立斩。”

诸将皆不知其意,众军依令预备。初更时分,又传令道:“每军衣襟一幅,包土一包,无者立斩。”众军亦不知其意,只得依令预备。孔明又传令道:“诸军包土,俱在三江城下交割。先到者有赏。”

众军闻令,皆包净土,飞奔城下。孔明令积土为蹬道,先上城者为头功。于是蜀兵十余万,并降兵万余,将所包之土,一齐弃于城下。一霎时,积土成山,接连城上。

一声暗号,蜀兵皆上城。蛮兵急放弩时,大半早被执下,余者弃城而走。朵思大王死于乱军之中,蜀将督军分路剿杀,孔明取了三江城,所得珍宝,皆赏三军。

败残蛮兵逃回见孟获说:“朵思大王身死,失了三江城。”孟获大惊。这时人报蜀兵已渡江,现在本洞前下寨。孟获惊慌失措。

此战孔明是积少成多之谋,虽为战术,但更是做人做事之不变真理。《管子·形势解》中有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辞土石,故能成其高。”《老子·道德经》也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小处着眼,从点滴积累,终汇成汪洋大海,筑成巍峨高山。

在常人看来,大人物总是和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小人物总是和小事件联系在一起。有的人一辈子也不会做成一件大事。但是,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会和一件又一件必然的小事发生关系。因此说,小事情是人一生中最基本的内容。

大事件可遇而不可求,小事情却每天都在发生。顺利、妥帖而又快乐地去处理一件小事是容易的,但每天都能顺利、妥帖而又快乐地去处理一件小事却是十分困难的。如果一辈子都无怨无悔、谨慎小心、愉悦欢快地去处理一件又一件小事,大概比做一件大事还要难。

大事能检验一个人的智慧、才能和品格,小事亦能。如果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漂亮、舒心,那你也能得到极大的快乐和对自我的肯定。古人说得好,小事虽然微不足道,但不做也是不能成功的,那些游手好闲的人,谁会相信他们会取得非凡的成就。古人还说,忽视小事,专做大事的人,他的成就往往不如做小事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小事来得频繁,办事所花的时间也多,积累起来数量也就大;而大事来得稀少,积累起来数量也就小。

积累,一件又一件小事地去积累,直到有一天,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你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你珍惜每一件小事,把每件小事都当作一个新的出发点,当做一件大事来看待,倾注全部的生命和热情,谁又能怀疑你的伟大呢——伟大的,其实也是平凡的。

每一年积累,不如每季度积累;每季度积累,不如每个月积累;每个月积累,不如每一天积累。一件事情会影响一个人的声誉,几件事情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无数事情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从搬运工到哲学家,从奴隶到将军,从凡人到伟人,这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就可以达到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长期的追求,长期的积累,长期的磨炼才能够达到。

也许一个穷人,会因为某种机遇而一夜之间成为富翁而腰缠万贯,但一个搬运工成为一个哲学家,一个凡人成为一个伟人举世闻名,绝不是某个机遇的缘故。只有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只有不断地实行,才有不断的成就;只有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的提高。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子;播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儿。人积累耕耘的经验就成为农夫,积累砍削的经验就成为工匠,积累贩卖货物的本领就成为商人。这种积累,既是痛苦的,又是快乐的。

你希望一口吃个胖子,渴望取得成功就像迈一下脚步那样简单,你或许常这样想:“我真希望自己是个完美无缺的人。假如我有好的天资,是个大智者的话,我就会每天干什么事情都永远不会失手,我会马上把吸烟、赌博的恶习戒除掉。”

这是幼稚懒汉的成功逻辑。你以为成功者都有与生俱来的特殊天赋,有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的诀窍。按这种逻辑,成功者每做一件事情都是轻松愉快的,易如反掌的。懒汉们认为,成功者都是无师自通的天才,学了第一课,就能够一下子成为专家。这种“马上如愿”的思想,是导致失败的大敌。

无疑地,那种希望“马上如愿”的人还是存在的,像婴儿。婴儿都是要求父母即刻满足他们的意愿。他们一想撒尿,不管是在大人怀里还是睡在床上,即刻就把衣服尿湿、被子尿湿。对婴儿的这种行为,父母无可指责,并不会对婴儿提出从发育来说不现实的要求。不幸的是,如果你一生当中总保持着这种马上如愿的要求,那么,你要走向成功是不可能的。

同类推荐
  • 最佳选择与放弃

    最佳选择与放弃

    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 年轻人成功必读的庄子

    年轻人成功必读的庄子

    《庄子》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世间重要观念法则和人生修身养心之道。本书内容包括:性情心态、为人处世、自我展示、人生磨练等。
  • 与青春共舞:青少年的口才与交际

    与青春共舞:青少年的口才与交际

    本书指导青少年朋友在青春的季节,如何提高口才与交际能力。全书共七章,包括:勇敢说出来、智慧脱口秀、超级幽默术、交际小超人、同窗对对碰等。
  • 柏杨大师开释人生

    柏杨大师开释人生

    柏杨一生是部传奇:他不知自己生日,名字亦多次更改;他一生念过无数所学校,却从未拿到一张文凭;他一生娶过五个妻子,但年近六十才找到幸福婚姻;他曾遭十年牢狱之灾,差点被枪决,却写下“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为一个‘人’的立场和尊严说‘人’话”的风骨之言。他的辞世,带给人深深遗憾。
  • 经典商人卡耐基

    经典商人卡耐基

    本书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讲述了许多普通人通过奋斗获得成功的真实故事。相信它可以帮助你发掘自己的潜力,创造精彩人生。
热门推荐
  • 逆道铭

    逆道铭

    他问那人如何改变,那人唯有成仙,他问那人如何成仙,那人说唯有得道,而得道……他不知道,但唯有成仙,便可质问苍天。于是他以一世在人间存在的意义与痕迹拼命得来一个机会。黄泉奈何转生桥,尽头一步便是白昼转暗,星辰死灭。
  • 天周门

    天周门

    一颗寒冰胆,引起仙魔纷争。爱情,仇恨,谁才能主宰她的心。东殿的朝夕相处,他对她情根深种。她也为他背叛了所有,只愿换他一世平安。不要可怜我,不要原谅我,正邪不两立,我不可能回头。满目苍夷,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她是冷漠恶毒的女子,她从不想理解他,当她假装理解他时,他再无安稳!
  • 枭枭夜袅袅声

    枭枭夜袅袅声

    十二年前的一个夜晚,刚出生的夜袅袅就这样“得罪”了高家的人。高安夏也是一样,不知自己究竟几岁时就摊上了夜袅袅这个“小白痴”
  • 追回盛夏一回梦

    追回盛夏一回梦

    他,一位出了名的童星,无数粉丝仰慕;而她,是个家庭、身材都不好的女生,但是她为了他,努力考上他所在的那群大学,去找回七八年的梦。她终于鼓起了勇气向他表白,可是最后结果怎么样呢?
  • 水帝

    水帝

    杜晓杰无意中来到到异界,藐视各种装逼,各种逆天无敌,以水称帝,由此命名为水帝。
  • 穿越天下

    穿越天下

    一位名叫龙凌的学生,在网吧玩CF时,网吧被突袭的国际恐怖分子给毁灭,可这位学生却..............
  • 刀剑神域之剑神

    刀剑神域之剑神

    玄昊是一个好人,一生被发了无数次好人卡的人。来到了二次元的世界就会有什么故事哪,那就来看本书吧!!!!!!!!!!!!!!!
  • 九转至尊

    九转至尊

    他被女友抛弃,出了车祸,穿越到了异世界的纨绔子弟,而且还是个废材。惨遇未婚妻的退婚,他该如何选择,继续当纨绔子弟?还是站在这异世界的巅峰?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那个城市改变了这个男人

    那个城市改变了这个男人

    只怕时间不够,我多希望可以重新在来一次.这是他最后说的一句话.一个农村的小伙子在一个城市奋斗,经历了世态的一切,只想改变自己,希望有日能够风光的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