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0000000005

第5章 兔毫紫盏斗旗枪

经过陆羽的大力提倡和唐朝宫廷的积极参预。品饮文化得到了神速发展,至宋进入了鼎盛时期,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我们熟知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就在这时问世了。据宋人吴自牧《梦梁录》记载:“杭州城内外,户口浩繁,州府广阔,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成了人们须臾不可离的饮料。同时,宋人对茶质优劣、冲饮方法和烹饮用具的苛求到了极致,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有其深层的历史原因的。

大家知道,宋朝数百年的历史,基本上处于一种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政治腐败、军事落后的状态中,内忧外患不断,常被边关小国欺凌,尤其是南宋,国势衰微到了要偏安一隅才能保平安的境地,丧失了汉唐社会蒸蒸日上、开放甚至是扩张的优势,加上奸宦专权,忠良失势,国人的心态,也由前朝的外向投射型转为内省型,豪气干云的冲天气概不复再现,消极颓丧的情绪笼罩全国,不甘现状却又百般无奈的人们,急于宣泄内心的苦闷,表现争强好胜的心里,就把视线投向了饮。于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斗茶出现了。举国上下,上至帝王将相、达官显贵、骚人墨客,下至浮浪弟子、市井小民,无不以斗茶为能事,尤其是文人学士之流,更是乐此不疲。

其实,斗茶一事,唐已有之,唐冯贽《记事珠》云:“斗茶,建人谓斗茶为战。”可见,斗茶发源于福建建安的民间,是一种茶人间切磋茶艺的消遣性游戏,一些文人士官在处理完日常行政事务之余,也曾引进了这种茶道文化。后周鲁国公、大学士和凝就是其中一位,他与同僚们共同发起组织了“汤社”,“每日以茶相较量,味差者受罚”。这种茶艺形式在当时还属少见,内涵也与后来的斗茶有很大差别,但善于游戏人生的宋人拾起前人牙慧后,欲罢不能,终于把它发展成一种市井文化并发挥得淋漓尽致,逶迤三百余年,到明代才基本绝迹。

宋人斗茶,着力点在一“斗”字,从斗中找出乐趣,从斗中放纵自我,从而达到发泄苦闷、平衡心理的目的。文豪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就形象地描绘了这么一种心态:

“年年春至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载。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终朝彩掇未盈,唯求精粹不敢贪。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分圆中蟾。北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冷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卢敢不歌,陆羽须作经。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这正是人们热衷于斗茶并趋之若婺的关键所在,这种心绪,成就了宋代的奇珍异,推动了茶艺的发展,由此,把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建窑茶具推上了一个高处不胜寒的辉煌阶段。

宋人斗茶,主要有三个评判标准:一看茶面汤花的色泽与均匀程度。汤花面要求色泽鲜白,俗称“冷粥面”,象白米粥冷却后凝结成块的形状;汤花必须均匀,又称“粥面粟纹”,要象粟米粒那样匀称。二看茶盏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无水痕。汤花保持时间长,紧贴盏沿而散退的,叫“咬盏”;汤花如若散退,盏沿会有水的痕迹,叫“云脚涣乱”,先出水痕,即为失败者。三品茶汤,观色、闻香、品味,色、香、味俱佳,方能大获全胜。宋人对茶色的要求相当之高,以纯白色为上等,青白、灰白、黄白就等而下之了。为便于观色,茶盏就要采用施黑釉者,建盏成了最受欢迎的茶具。

作为建盏产地的建窑,窑址位子福建建安县(今建阳县)水吉镇的后井、池中村一带,总面积约达十二万平方米,始烧于唐末五代。最初以支钉迭烧的方式烧造青黄釉瓷器,品种有碗、盏等。自北宋建茶名声大振,斗茶之风兴起以后,建窑开始创烧闻名中外的黑釉盏,同时兼烧青瓷和青白瓷器,其所生产的黑釉茶碗,俗称建盏,又名“建黑”、“黑建”或“乌泥釉”、“乌泥建”。后因日本派遣僧侣到浙江天目山“径山寺”修行学道,归国时带回一批建盏,因而日本人又称“天目茶碗”。日本人对茶道一事相当看重,竟不惜重金搜求“天目碗”,并以银缘其边,既碎则用金漆巧缀之。

建盏品种比较单一,除各式盏外,只有极少数的高足杯和灯盏等器物;从器形看,可分为敞口、敛口及盅式盏三种,其中,“多(敛)口而少敞口”;体形可分为大中小三类,从考古发掘和调查所得的标本来看,大致以中型敞口、敛口及小型敛口盏最为常见,这些应该是建窑黑釉盏中产量最多的产品。

建盏瓷胎为乌泥色,釉面或呈条状结晶,或呈鹧鸪斑状。按其釉面斑点的特点分类,釉面上有两个白毫般亮点者称“兔毫盏”;釉面有大小斑点相串,阳光下呈彩斑者称“曜变盏”;釉面隐有银色小圆点,如水面油滴者称为“油滴盏”。

建盏之所以出现异形花纹,是由于建州瓷土含铁量较多,在烧制过程中,铁质发生胶合作用浮出黑釉表层,冷却时发生晶化,形成极细的结晶。这种结晶呈紫、蓝、黄、暗绿等色,放射出点点光辉,无论强光暗光,都会闪烁变化。茶汤注入后,更是五彩缤纷,美观非常。而且,这类花纹是窑变中偶而形成的,所以异常难得。

兔毫盏是建窑的首创产品,又是其代表作,在宋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宋徽宗在《大观茶论》里就阐述了自己对建盏的看法:“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蔡襄则更直接地赞扬道:“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之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斗试家自不用。”因为这两位位高权重的茶学大师的极力推崇,这种釉色绀黑的建盏,因其对比度强烈,适宜体现和观察纯白的汤色,加之胎体厚重,在斗茶时给茶盏加热(即)后,茶盏不会很快冷却,其保温性能远优于其他名窑产品,所以一时间身价百倍,成了斗茶玩家孜孜以求的茶具,皇家也珍爱有加,御前赐茶,均用兔毫盏,以至下旨令建州进贡。据《建瓯县志》载:“兔毫盏出和义里(原属建州瓯宁县,今建阳水吉和建瓯小松一带)。宋碗由山内挖出形式不一,……唯池墩村水尾岚,兔毫盏堆积,该碗打碎之底,时见‘进盏’和‘供御’者。”

另外,建盏备受青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设计制作充分迎合了斗茶的需要。建盏的盏底小,斜壁、外壁有油滴斑纹,下狭上宽,使茶汤易干而不留渣,茶的香味散发益显,越宿不溲,在盏口沿下1.5-2.0厘米处,有一条明显的折痕,称为“注汤线”,是专为斗茶者观察水痕而设计制造的。这种处心积虑的设计,极大地方便了斗茶时的胜负立判,因此深受斗茶者的喜爱。

建盏的外观设计,也备受斗茶者欢迎。建盏敞口,呈翻转的斗笠形,盏口面积较大,注汤时,可以容纳更多的汤花,使汤花不易在短时间内消退。

1990年在建阳池墩建阳瓷厂后壁外路床发现了一块黑釉盏残片,其内壁分布着形如鹧鸪蛋的银色小圆点,经考证,这正是建窑著名的“鹧鸪斑”纹盏。据宋初陶谷撰《清异录》记载:“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这件残片的发现,印证了古籍上的记载。宋人有诗云;“点茶三昧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认为只有在这种茶盏中斗茶,才能得到其中“三昧”,这种“鹧鸪斑”茶盏的珍贵性由此可见。

兔毫盏出产数量较多,至今仍不时发现文物标本或残缺瓷片,但“曜变碗”和“油滴碗”这两种绝世精品,则存世极少,特别是“曜变碗”成品率太低,在建窑窑址尚未发现此种标本,传世仅有4件绝代佳作,且皆为日本国藏有,为国宝级珍贵文物。

宋代建盏特别是兔毫盏极受仕林推崇,诸多文豪先后不吝笔墨极力赞赏。苏轼诗云:“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味手。勿惊午盏兔毛斑,打出春瓮鹅儿酒。”苏辙夸道:“蟹眼煎成声未老,兔毛倾看色尤宜。”梅尧臣认定:“兔毛紫盏自相称,清泉不必求虾蟆。”欧阳修则大发感慨:“喜共紫瓯今宜酌,慕君潇洒有余情。”对兔毫盏的赞美,的确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的大肆张扬,使建盏成为茶人趋之若婺的茶具,并伴随着文化的交流,而享誉海内外。近邻日本和韩国就率先引进了建盏,并开始仿烧,使建盏在自己的国土上生根开花。

建盏的风光,也带动了全国黑釉瓷系窑口茶具的生产。除建窑外,江西吉安的吉州窑黑釉盏也受到茶人的普遍欢迎,当然,就烧造工艺和胎土差异而言,两地产品自不能等同,差距应该说是比较明显的,但吉州窑黑釉盏目身的一些独具风格的特点,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足。如吉州黑釉盏在黑釉上再施黄白色釉的做法,使茶盏上出现了玳瑁纹样,在重复施釉时放入剪纸呈现人为纹样,用毛笔彩绘各式纹样,用天然树叶贴在坯胎上烧成“木叶天目”茶盏等等做法,就是建窑产品所无法比拟的。但是,话说回来,吉州窑的种种创新与突破,都是缘自于建窑的深刻影响所至,建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自不必待言。

以斗茶为中心的建盏,不可避免地经历了由盛极一时转而衰败的过程。元亡宋后,对这种品饮文化中的奢侈器物视为亡国之根本,严令停烧。明清以后,建窑黑釉盏更是消声匿迹了,以至烧造“兔毫盏”的绝技失传了八百余年,一直到一九八0年,建阳瓷厂才成功仿制出了古兔毫盏,此举深受陶瓷界注目。

同类推荐
  • 全元曲—杂剧(中华传世藏书)

    全元曲—杂剧(中华传世藏书)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集作者数十年教学与实践之经验,几易其稿,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关于影视美术设的指导性专著,在对影视美术创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作出具体规范和深刻阐释的同时,作者也针对影视美术设计中的空间环境构成、总体造型、场景设计等问题作了全面分析和论证,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美结合的著作。
  • 中国艺术史

    中国艺术史

    本书讲述了我国在绘画、书法、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曲等各个方面的艺术成就。
  • 古代茶具(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古代茶具(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唐代茶具鉴赏、宋代茶具鉴赏、清代茶具鉴赏、古代茶具的传播、紫砂茶具紫壶与收藏。
  •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从歌仔戏音乐的历史与审美引领我们进入“十年动乱”之后,大陆传统艺术复苏,歌仔戏音乐传统得到恢复和渐变的1980~1990年。紧接着李晖以学术的眼光分析了1990~2000年,随着大陆经济步伐的加快,娱乐方式的丰富多彩,戏曲在日渐式微的时候,歌仔戏音乐人无法回避地把流行音乐的思维引入歌仔戏的创作之中,在传统与流行乐的碰撞中产生出了创新的潮流。
热门推荐
  • 爱别许诺来生

    爱别许诺来生

    难忘十年的伤痛,面对悄然来临的爱情!亲情、友情、爱情,无可安放。商战、情战、阴谋、挣扎、虐恋、找寻,解谜。拉开了人生的大戏!
  • 华佗的锦囊

    华佗的锦囊

    《华佗的锦囊》收录了《俺想要个女娃》;《为你撑了十八年》;《皮日休吟诗露踪迹》等故事。为中国的孩子们、为芸芸众生讲述最沁人心脾的故事。
  • EXO消失的爱

    EXO消失的爱

    不是孤儿?第一集团的千金?回归!全能艺人!家族很强势!自己的公司也有了威力!“亲爱的夏若,我回来了呢,希望接下来的游戏会精彩一些哦~”
  • 修尸记

    修尸记

    一个平凡到需要上京赶考谋取生路的少年,本可以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出人头地,却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误入修仙一途,在血与泪的世界中,走出他自己的道····
  • 琅玡慧觉禅师语录

    琅玡慧觉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Relics of General Chasse

    The Relics of General Chas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庭美食商

    天庭美食商

    当秦明的微信摇出了天庭朋友圈,他发现自己的人生变了。想要美食,拿宝贝来换,我来着不拒。财神的金元宝,太上老君的九转还魂丹,西王母的蟠桃,还有嫦娥仙子的红兜肚.....统统都到碗里来。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他本想低调在低调,但一个个美女却自动送上门来,妖媚女老板,清纯校花,温柔助理……令他目不暇接
  • 富二代遇上夜店小妖精《缠绵的雪花》

    富二代遇上夜店小妖精《缠绵的雪花》

    当纯情的美少男遇到潜伏在红灯区修炼千年的雪狐......
  • 穿越情缘:美男大大怀里来

    穿越情缘:美男大大怀里来

    只是一个夜晚,毁了一个家庭!只是一个相信,毁了自己一生!怎么?重生了?居然是他!这一辈子,绝对不会放过你!这一辈子,好姐妹再度重逢!什么?被卖了!居然是他!来啊!有本事你来啊!“凉月,让我娶你为妻吧!”犹豫,犹豫,再犹豫……“除非……你一生一世只娶我一人”“我……愿意!”
  • EXO之腹黑萝莉炒鸡萌

    EXO之腹黑萝莉炒鸡萌

    【☆晓月晨曦★】【此文NP】【女主=萌萌哒+腹黑】【欢脱逗比】万能天才美少女,和爸妈赌气离家出走,投奔青梅竹马朴灿烈,追追打打吵个架,亲亲我我谈恋爱,吃吃喝喝混日子,还有六个姐姐五个哥哥时不时来捣捣乱,串串门。可素,干嘛十二个人都喜欢她呢?还有,为神马要牵扯出这么多的事情捏?糖果女孩,实验白鼠,镜中反射......好吧,她都认了,尼玛还来个混沌一族?!你当这是神话剧啊喂?!「场景一:勋儿:“霜子你爱我吗?”某逗比:“如果你是蛋糕我会更爱些”」「场景二:小鹿:“霜霜我给你唱歌好嘛?”某逗比:“好啊!正好睡不着来一首摇篮曲!”」「场景三:白白:“霜霜……你……喜欢谁?”某逗比:“来和我玩石头剪刀布我就告诉你!”」「场景四:教主:“我很强大。”某逗比:“是呀是呀可以带我装逼带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