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1900000010

第10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制度(3)

隋唐均以此科为最高。隋朝此科录取的人数总共不过10人。唐朝每次及第者仅有一二人。由于报考人数少,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废除了秀才科。

2.明经科

注重考核儒家经义。明经,即通晓儒家经典。明经科又有通二经、三经、五经之别。唐代把儒经分为大经、中经和小经三类。《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毛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为小经。通二经者,须通一大经、一小经或通二中经。通三经者,须通大中小各一经。通五经者,大经须全通,其他各经任选。《论语》、《孝经》为共同必试。考试的过程是先帖经,每经10帖,每帖3字,通6以上为及格。然后口试,问经义10条,通10为上上,通8为上中,通7为上下,通6为中上,皆为及格。然后,答时务策3道,通2为及格。三试皆及格为及第。总之,明经科考试比较容易,只要熟读经书就行,对于经义未必真懂,及第也比较容易,故有“三十老明经”的说法。

3.进士科

注重诗赋。进士科在唐代各科中最受重视,及第者常有“白衣公卿”或“一品白衫”的美称。一般学子均竞相趋向此科。进士科曾一度只试策、帖经。试时务策5道,帖1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4,帖过4以上为乙第。永隆二年(681年)加试杂文两篇,即一诗一赋。此后,进士科考试便包括帖经、杂文、时务策三场。明经和进土考试的内容没有根本的区别,不过,唐代有重进士轻明经的倾向,每年录取的进土平均30人左右,大约每百人中只能有一两人中举,而明经则每10人就能有一两人中举。而且,进士及第者,往往受到重用,有许多人位居宰相。因此,进士科的竞争相当激烈,考取也很难,故有“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4.明法科

明法科注重考核法律知识,选拔司法人才。“凡明法,试律令,取识达义理,问无疑滞者为通(《大唐六典》卷四《尚书礼部》)。”考试律令各10帖。试策10条,其中律7,令3。全通为甲第,通8以上为乙第,自7以下为不第。

5.明字科

明字科注重考核文字理论和书法。先试帖经《说文》6帖、《字林》4帖,通过后乃墨试《说文》、《字林》20条,通18为第。

6.明算科

明算科注重考核算术,要求详明术理。考试《九章》3条,《孙子》、《五曹》、《九章》、《海岛》各1条,10通6。

在这六科考试中,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都是专门的科目,不经常举行。经常举行的又为人们重视的是明经科和进士科,其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五经正义》是科举考试的标准。这也反映了唐代教育中儒家思想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三)科举考试方法

科举考试方法主要有帖经、口试、墨义、对策、诗赋5种。

帖经。即任意揭开一页经文,将其左右两边盖上,只露中间一行,再用帖盖3字,令应试者将帖盖的3字填出来。帖经相当于现在的填空题。这种考试方法很简单,只要熟读经书、注疏即可应付。帖经是一种简单的考试记忆性基本知识的方法。

口试。让考生当场口头回答问题。开始是由考官负责,回答时不做记录,后来出现舞弊现象,被取消了。

墨义。是对经典内容的问答,不需发挥,按原文对答即可。这样,只要熟读经书和注疏,即可对答如流。墨义相当于现在的简答题,问什么答什么,不须展开。由于这种考试很简单,所以一问就是十条,甚至几十条、上百条。

对策,或称策问。这种方法是从西汉沿袭而来的,为唐代科举的基本方法。对策要求被试在熟知经、史的基础上,关心时政。题目是人事、政治方面的称方略策、时务策。对策要求学子通晓经史,才思敏捷,有见解,有主张,是考试政治才能较好的方法。但久而久之,流弊也较多。一方面,因题目往往陈陈相因,即未免脱离实际;另一方面,考生为应付对策,则编辑旧策背诵,遇到类似试题,便依样套用,造成学子“不寻史传,唯读旧策”的学风,有的人侥幸中举,实非其才。

诗赋。这种方法是在策问日益空疏的情况受到重视的,因为它不仅能考出士人的思想,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文学水平,但是,后来发展成专重词藻的“雕虫小技”。

三、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科举制是选士制度的巨大进步,它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考,实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纠正了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机会不均、无客观标准以及选士大权旁落等弊病,不仅为封建国家选拔出许多优秀的人才,有效地笼络了士人,提高了吏治水平,而且加强了对教育的宏观控制功能,对教育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一)刺激了世人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科举选士制度不拘门第,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考,给每位读书人提供均等的竞争机会。而且通过严格的考试,实行优胜劣汰。尽管考试的内容、方法等也有一些弊端,但是,它不论出身,讲究公平竞争,以考生考试的成绩为依据决定取舍。从一定意义上说,科举制把前途交给了考生自己,是否能够取得功名,享受高官厚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书人自己是否勤奋努力。据统计,唐代宰相368人,进士出身者143人,占39%。而且,当时科举及第身居高位者中,有不少是出身低微的中小地主或平民百姓,这就极大地调动了世人读书的积极性,特别是广大中小地主和贫寒之士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刻苦读书以求取功名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甚至世族子弟也以科举入仕为荣而去埋头读书。据《全唐文》记载,当时“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这种社会风尚,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展。地方官吏、社会贤达积极兴学设教,使各类教育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唐代官学、私学和家学都颇为发达,与科举制的激励作用是分不开的。

(二)使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庸

科举制以功名利禄为诱饵,以公平竞争为推动力,激发了世人读书的积极性,促进了各类教育的发展,同时,它也使教育变成了科举的附庸。科举制犹如一根具有神奇力量的指挥棒,使教育的目的、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无一不与科举紧密联系在一起。当时无论官学还是私学,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主要是为了应举。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至学生课业的考绩等,都与科举的要求完全一致,即考什么就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学。这样就使教育活动变成了科举的预备活动,学校变成了科举的预备机关,成了科举的附庸。

四、科举制的影响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选士制度,科举制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科举制之所以能在历史上存在1300多年,说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

科举制将选士大权从地方官吏手中收到中央政府,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不断强化中央集权制的大趋势。

(二)有利于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

科举制的出现使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进一步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学而优则仕”原则的途径。

(三)有利于公正客观选拔人才

科举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考试有一定的内容,不同的科目采用不同的方法,为确保考试的公正合理而建立的一系列防范措施,比以前任何一种选士制度都更为公正客观,这对以后考试制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当然,科举制也有消极的一面,其消极作用表现为:

(一)国家只重科举取士,而忽略学校教育

学校成了科举的附庸,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科举考试来进行,学校失去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

(二)科举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尽管科举制有一套完备的考试制度,考试也公正合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主观随意的因素,导致科举考试并非完全以学识才能取人。

再次,科举束缚思想,败坏学风。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儒家的经典以及华丽的辞赋,考试的方法以死记硬背为主,导致学校教育中重文辞少实学,重记诵而不求义理,形成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学习风气。

同类推荐
  • 信仰导航

    信仰导航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融化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上。信仰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导向、鼓舞和激励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这本小册子,侧重于大学生信仰的教育与引导,着重阐述如何科学、生动、有效地开展以“六个为什么”为核心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阎锡山“绥西屯垦”研究

    阎锡山“绥西屯垦”研究

    本书对“绥西屯垦”的历史渊源、组织管理、成效、作用、影响等内容作了研究,分析了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做出了客观评价。具有史料价值及研究的创新性。
  • 当代教育变革浅析

    当代教育变革浅析

    本书,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我国当代教育所发生的重大变革为分析、研究主要对象,较为集中地归纳了变革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发生变革的国际国内背景、原因,剖析了变革的必然性及其发展趋势。试图对当代中国教育变革有更为全面、本质的了解,对教育在现代化建设、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所具有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坚持把教育切实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国战略。
  • 弓萧缘;石榴记

    弓萧缘;石榴记

    弓箫缘:从长安出发,筹建北庭都护符的四十万石粮草意外遭劫,“镜铁山五义”之一李波也卷入此案中。陈澌,一个神秘的武林人士,奉唐皇之命调查粮草遭劫案,不料行程伊始就收到戍边将军张武威麾下秘密高手“威武十卫”的追杀。李波的小妹李雍容被箫声吸引,意外目睹了陈澌与“威武十卫”的对决,少女情怀一发而不可收。然而,这一段恋情终究不能弓箫齐鸣,就像当初那一箭,终究不能射中那个人…
  • 敢问敢答

    敢问敢答

    本书从录像从录音从回忆中整理出数十万字的“问答”,挑挑捡捡地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大获读者的青睐。用本书敢字来修饰来修饰问答,有点可笑,有点张扬,更有点故意标榜,倘若你一口气或是两口气但绝不会三口气看完这本书时,就会觉得我的这个敢字用得挺恰如其分。
热门推荐
  • 千与寻

    千与寻

    17岁花季的千寻在似打翻五味瓶的青春里,让她尝尽了青春里的酸甜苦辣。身患疾病的她因朋友薛衍的代考顺利考上重点高中,但暗恋多年的李允却被别人毫无反抗的夺走。她是一个对待爱情只有用模糊来形容的女孩。高中时期的她在情敌唐君宜的欺负下遍体鳞伤毫无缚鸡之力去反抗,爱情却失之交臂。但在爱情模糊之中被别人发现她的美丽。大学时期的她因父亲肺癌晚期被迫辍学。遭遇了口蜜腹剑的情敌加以毒害。走出校园的象牙塔她会如何去选择呢?她在迷茫中寻找,用尽一生时光去寻找自己曾经遗失的青春。一位遗失青春少女千方百计找寻自己的青春,最终会如何找到呢?如果章是流离失所的序,序是破碎喷薄的节,节是酣畅淋漓的句,句是吹弹可破的字,字就是寻,寻找遗失的青春。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好运成仙

    好运成仙

    人性是什么?善?恶?.曹瞳只有一个答案:“求我幸福!”.可之前曹瞳在陷入痴恋迷局时,却没能体会到自己真正的幸福!.一次意外让曹瞳对自己的本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他踏足了难以想象的奇妙修真世界!.全新的神秘世界展现在曹瞳眼前,在好奇心大涨的同时,他也对力量有了更加执着的追求,不是为了凸显王霸之气,仅仅为了保护自己和身边亲人们的一方幸福天地而已!——————————————QQ群之仙人大本营55265706,想交流又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请进!
  • 阳光灿烂的夏

    阳光灿烂的夏

    都市普通白领阳光,机缘巧合下在海边遇见了一位少年,给少年取名小灿,并与他相爱,不知却被卷入了一场豪门恩怨
  • 韩愈文集4

    韩愈文集4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郡望昌黎,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郞,称"韩吏部";又谥曰"文",称"韩文公"。韩愈一生追求仕进,早年求举不利,仕途生涯曲折、坎壈。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一文认为韩愈"卒开后来赵宋新儒学新古文之文化运动",成了"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倡导"古文",起八代之衰而取八代之髓,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根本革新。以文为诗,奇崛高古,独创新境,"山立霆碎,自成一法"(蔡绦《西清诗话》),与孟郊诗一起创中唐诗坛的韩孟诗派;从诗歌的发展历史看,与杜甫、白居易、孟郊等一并被认为"实唐人之开宋调者"
  • 许我消失在你的世界里

    许我消失在你的世界里

    那一年,顾离对我说“如果时光倒流,那时,我一定不会去打扰你,但我还是会选择爱你!”我问他“为什么不选择不认识我呢?”他目光灼灼的看着我说“我怕再也找不到你了!”但后来我还是逃了,逃离了那个对我而言唯一的少年。因为我每次想要贪心这种温暖时,每次我都是被抛弃的那个,所以我这次我对自己说“这次我真的不会贪心了,真的真的...”
  • 恶魔少爷请停手,虐宠小天使

    恶魔少爷请停手,虐宠小天使

    莫名其妙被老爸送进沐家第一天沐二少就给了她一个特别的见面礼搞得她一夜未眠,第二天上学中途被丢下走断腿到学校还被老师教训了,她自认倒霉。往后沐二少天天找她麻烦害得她每天不得不防。可是谁来解释一下床上这人是谁?不是沐大少吗?他怎么会来?不仅如此还夜夜来访声称散步,好吧毕竟这是他家。某天银发美少年早上门硬是说她偷了他东西还是最宝贝的她懵了试问她什么时候偷他东西了?下一秒他的解释惊呆众人“她偷了我的心!”沐家两兄弟此时忍不住了一声怒吼“欧含雪你在外面干了什么!”欧含雪表示很委屈她也没干什么嘛不就是招惹了一朵桃花嘛至于这么生气吗
  • 三年随笔

    三年随笔

    一个关于高中生活的心灵鸡汤,动力,竞争,恋爱,开头,梦想......一切的感悟,陪着你成长。不管我们的高中有多么苦逼,有了梦,还算的了什么?
  • 幻生寂

    幻生寂

    这片大陆名为幻界,战乱丛生,弱肉强食。他来到这片大陆,却被充作奴隶,而他真实身份也是扑朔迷离,煞星?救世主?谎言与真情交织,情义与死亡为伴,却看他如何一步一步忍住痛苦,改变自己。
  • 平天志

    平天志

    一个被父亲放弃的孩子一个母亲不曾知晓的孩子在出生那年,被家族种入百年的诅咒他在深狱中囚禁十六年在生命中最后第四年的秋天他走出牢笼而后一鸣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