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4100000002

第2章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孔子家语》

KONGZIJIAYU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门下弟子们思想言行的古书。其作者历来有争议。据孔安国序言所叙,此书由汉武帝时孔安国整理为四十四篇,出于孔子旧宅壁中所藏竹简。但后来学者认为,此书由三国时王肃所撰。也有学者推断它为汉魏孔氏家学产物。由此可见此书经过历代人的增损,至王肃时编定。全书主要记述孔子的思想主张,尤其是其政治主张、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

哀公问政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天道敏生,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犹蒲卢蒲卢:王肃注:“蒲卢,蜾螺也,谓土蜂也。取螟蛉而化之,以君子为政,化百姓,亦如之者也。”也,待化以成,故为政在于得人。取人以身,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以生也。礼者,政之本也。是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有五,其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也。五者,天下之达道。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公曰:“子之言,美矣至矣。寡人实固,不足以成之也。”孔子曰:“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能成天下国家者矣。”公曰:“政其尽此而已乎?”孔子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夫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斋洁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财而贵德,所以尊贤也。爵其能,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笃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敬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子百姓也。日省月考,既廪称事,所以来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绥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治天下国家有九经,其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跆,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于上,民弗可得而治矣。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不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不顺于亲,不信于友矣。顺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于善,不诚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夫诚,弗免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之所以定体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公曰:

“子之教寡人备矣,敢问行之所始?”孔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之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之以敬,而民贵用命。民既孝于亲,又顺以听命,措诸天下,无所不可。”公曰:“寡人既得闻此言也,惧不能果行而获罪咎。”

宰我问于孔子曰:“吾闻鬼神之名,而不知所谓,敢问焉。”孔子曰:“人生有气有魄。气者,人之盛也;魄者,鬼之盛也。夫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鬼。魂气归天,此谓神。合鬼与神而享之,教之至也。骨肉弊于下,化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者,此神之着也。圣人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民之则,而犹以是为未足也。故筑为宫室,设为宗桃宗祧:宗,宗庙。祧,远庙,春秋祭祀,以别亲疏,教民反古复始,不敢忘其所由生也。众人服自此,听且速焉。教以二端,二端既立,报以二礼,建设朝事,燔燎羶芗羶芗:牛羊肠间脂膏。牛膏曰膻,羊膏曰芗,所以报气也,荐黍稷,羞肺肝,加以郁鬯,所以报魄也。此教民修本反始崇爱。上下用情,礼之至也。君子反古复始,不忘所由生,是以致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不敢不自尽也。此之谓大教。昔者,文王之祭也,事死如事生,思死不欲生,忌日则必哀,称讳则如见亲,祀之忠也。思之深,如见亲之所爱,祭欲见亲颜色者,其惟文王与?诗云:‘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则文王之谓与。祭“之明月,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敬而致之,又从而思之。

祭之日,乐与哀半。飨之必乐,已至必哀,孝子之情也。文王为能得之矣。”

孟轲

MENGKE

孟轲,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人,其先世、生卒年月一概不可考证。幼年受到严格教育,师承子思,后到处宣传自己学说,周游列国,但没有国君接受他的“仁政”学说。《孟子》为孟轲死后由其弟子等人编辑的,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人性本善,强调自身品德的修养,并将人性善的理论推广到政治领域。他的学说中有一些很积极的因素,如对人民的重视,把民众看作国家之本,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离娄章句上选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不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

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

《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忆。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势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十一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告子章句上选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桮棬:曲木制成的杯与盂。桮,通“杯”。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

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

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白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欤?”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则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其本心。”

告子章句下选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

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桓公为盛。

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同类推荐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 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

    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其伟大的显著标志就是她富于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拥有高度发达的哲学和文化,其思想文化界的巨子犹如天穹的群星,璀璨夺目,不可胜数。该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国内仅有的少数几本胡塞尔专题研究专著之一,而且在于它的独特视角,即把胡塞尔哲学放在西方主体主义哲学的历史源流中来理解,对其思想渊源和其后的影响都作了较详细的分梳。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作者没有盲目地跟着胡塞尔的思路跑,而是既能入乎其里,又能出乎其外。
热门推荐
  • 佞女

    佞女

    作为一个悲催的国公府嫡女,连婠婠从出生起就被爹娘厌弃多年来在府中倍受欺压,与孪生哥哥凄寒度日,任世人欺辱,最终被逼成魔后娘阴毒狠辣,残杀照顾她多年的忠仆二姐姐伪善阴损,让她跪染毒针毡,望她双腿致残三姐姐刁钻恶毒,三天两头用鞭子抽她,差点戳瞎她双眼就连外表乖巧可人的庶妹也欺软怕硬,企图亵玩她心智不全的傻哥哥这样窝窝囊囊的日子,她不想在忍了,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别人践踏本以为这是一部极其凶残的萝莉成长史,可自从她不小心招惹到一只丧心病狂的大狐狸后......且看无良妖女的厚黑日常
  • 神之传说

    神之传说

    一个现代的天才,因为偶然的机会来到了异界,他的经历是什么样的,大家一起来吧。
  • 炼狱的奴隶

    炼狱的奴隶

    严肃版:——这是一名尚未丧失理智的狂暴者寻找‘感情’的炼狱之旅。普通版:——这是一个为了守护他人宁愿伤害自己的少女的艰辛旅程。正常版:——这是一只萝莉穿着无敌睡衣拯救世界的故事……
  • 夜月剑修改版

    夜月剑修改版

    天地无情,负责星光的夜月仙子为寻找天星石下凡,与秦国大将蒙恬相爱,却遭到了天界无情的惩罚,生生世世,多少个轮回,一对有情人何时才可以解脱这天界的惩罚?
  • 缘定今生劫

    缘定今生劫

    记忆里,有你~有人说,不是在最美的记忆遇见你,而是因为遇见了你才有了最美的记忆,那你,你在最美的记忆中,会想起谁~~
  • 在你身边,有花开

    在你身边,有花开

    七年前,她是他没来得及说出口的喜欢;七年后,她是他绝不放手的爱。————————曾以为,彼此只是年少懵懂的喜欢,当他们无意中发现彼此身边都有了陪伴的人时,才惊觉,对方早在自己心里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想忘,却记得更牢。她刻意回避有关他的一切,他有意去纪念心中美好的她。————————后来,她问他,如果那天没有相遇,他要等她到什么时候。他说,等她成为别人的宝贝,不再属于他她问,然后放弃吗?他笑,我从未想过放弃。她回,我不会属于别人,永远都是你的宝贝。他说,我知道。
  • 凌落之炎

    凌落之炎

    天下唯尊,独步乾坤。一手遮天,唯吾独尊!凌之炎,焚烧天地万物;落之炎,冰封万里!白氏宗族一名落魄的修炼废物,无意中得凌之炎,因此命运被改,成为白氏宗族空前绝后的修炼天才!凌落官方一群:167814725凌落官方二群:32026299
  • 我在韩娱当导演

    我在韩娱当导演

    朴凡一觉醒来,竟然发现自己变成刚刚出生的婴孩。哪呢,这里是韩国釜山?哪呢,今年才1987?这一年,孙艺珍还只是个5岁的萝莉。这一年,少女时代的林允儿还没出生了哦
  • 拳途

    拳途

    行走于末世的边缘外,流连于盛世的温情间,末世殒命于妖兽之口的顶尖武者,在异世界新的一次生命中,体验活着的滋味。上古遗留的遗迹,神秘莫测的幻境,壁画映出的秘密交织着轮回的命运。且看上一世在守护全世界的征途中失败的武者,能否在这一世守护身边重要的东西。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