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的门徒中,子贡是最为出色的一个,与孔子的关系也最为密切。
子贡敏而好学,“闻一知二”。在《论语》中,有关子贡向孔子请教的问题是众弟中最多的一个。其中,有子贡“问政”,即如何施政,有如何能成为“士”,有如何交友,还有讨教处事格言等。这些问题,孔子都一一做了回答。孔子说:施政要‘足食、足兵、民信’可也;做‘士’上者使于四方而不辱使命,次者宗族称孝乡党称弟,再者‘言必行,行必果’;‘交友’则要在得到教诲后,时时给朋友一些忠告,以帮助友人进步。
在《论语》中,子贡的名字出现了37次,居众弟子之首。陈蔡困厄,派子贡使楚;鲁国危难,命子贡往救;孔子病,子贡探视等,可以说是事事皆有子贡出现。
此类的记录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便一一类举。
但由此可见,子贡可以说是处处用心,几乎无所不问,并深刻领会,触类旁通。因此,孔子也禁不住赞扬子贡聪慧过人以“告诸往事而知来者”。
在孔子的教导下,子贡对孔子更是钦佩和崇敬。孔子生病,子贡前来探视,但孔子却埋怨他说:“汝来何其晚也?”后来,孔子去世,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惟独子贡结庐墓旁,六年方归,足见师徒情深和子贡对孔子的敬重。
并且,子贡还是孔子及其学说的重要传播者。司马迁说:“夫使孔子名布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崔述也在《洙泗考信余录》中说:“子贡之推崇孔子至矣,则孔子之道所以昌明于世者,大率由于子贡。”
子贡不但是孔子学说的传播者,而且还是极其重要的捍卫者。
一次,齐景公向子贡寻问孔子的贤能,子贡马上回答说:“圣人也,岂直贤哉。”意思就是说,孔子不止是贤人,简直是圣人。并且,子贡接着又用天地称颂孔子,他说道:“赐终身载天,不知天之高也,终身践地,不知地之厚也,赐之事仲尼,譬犹渴操壶勺就江海而饮之,腹满而去,又自知江海之深乎!”
在这里,子贡竟然将孔子与天、地,以及江海相比,时时处处维护着孔子的尊严,宣传孔子的思想,绝不允许任何人毁谤孔子的声誉。
孔子对子贡非常器重,他把子贡誉为“瑚琏器”、“达人”、“辩人”。故而,后世才有了“十二哲中瑚琏器、三千英内达圣称”之说。孔子周游列国,遭遇陈蔡之厄,吃了不少苦头。然而,如果没有善辩的子贡为其解围,没有富有的子贡为其提供财力上的支持,那孔子周游列国之行恐怕也将会更加艰难。
《论语·先进》中,孔子说:“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意思就是说,颜回安贫乐道,老挨穷;子贡则为命运抗争而经商,行情看得很准。孔子的这些话并无责贬之意,可见那时对经商并不贱视,虽然在口头上常说“罪子贡善居积”,但内心还是偏爱他的,只要你仔细品味《论语》中孔子所说的“亿则屡中”那句话,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到了后世,子贡不断地受到历代帝王的祭祀和封爵,并且他的后裔子孙也受到了蔽荫。唐玄宗封其为十哲之一,后追封黎侯。北宋则加封黎阳公,到了南宋又改封黎公。到了明朝的时候,又一次改封为“先贤端木子”。至清康熙帝时,康熙帝再一次赐于子贡七十世后裔端木谦“贤哲贵遗庥”匾额一块,并封其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且后代世袭。到了乾隆帝时,则再一次封子贡为十二哲之一,并塑其像于孔庙大成殿内。
至今,在河南一带仍流传着“既在黎阳学子贡,何必南越法陶朱”的佳句。而且,在《河南日报》上,还曾有一篇文章称子贡为“学者型富翁第一人。”还有,1997年在“马来西亚第二届世界儒商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曲阜孔子文化学院路承烈教授也发表了一篇论文,称子贡为“自古儒商第一人”。
子贡开辟了文人经商的先河,他以其齐家治国之气魄,勤奋好学之精神,博济广施之胸怀,谦逊至孝之美德,垂名百世。他与孔子的关系堪称尊师重教的楷模,使儒家思想在商业中得到了广大的传播和发展,不愧为儒商之鼻祖,今日商界之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