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6700000015

第15章 胡适的肾病与文凭

1920年,胡适患肾炎,当时,既没抗生素,更没激素,西医对这种病束手无策,最终还是上海的中医陆仲安妙手回春医愈了胡适的病。为感谢陆仲安,胡适在一九二一年三月三十日《题陆仲安秋室研经图》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林琴南先生的文学见解,我是不能完全赞同的。但我对于陆仲安先生的佩服与感谢,却完全与林先生一样。

我自去年秋间得病,我的朋友学西医的,或说是心脏病,或说是肾脏炎,他们用药,虽也有点功效,总不能完全治好。后来幸得马幼渔先生介绍我给陆仲安先生诊看。陆先生有时也曾用过黄芪十两,党参六两,许多人看了,摇头吐舌,但我的病现在竟好了。

去年幼渔的令弟隅卿患水鼓,肿至肚腹以上,西医已束手无法,后来头面都肿,两眼几不能睁开,他家里才去请陆先生去看。陆先生用参芪为主,逐渐增到参芪各十两,别的各味分量也不轻,不多日,肿渐消灭,便溺里的蛋白质也没有了。不上百天,隅卿的病也好了,人也胖了。

隅卿和我的病,颇引起西医的注意,现在已有人想把黄芪化验出来,看他的成份究竟是些什么?何以有这样大的功效?如果化验的结果,能使世界的医学者渐渐了解中国医学药的真价值,这岂不是陆先生的大贡献吗?[1]"

关于陆仲安医治胡适的经过,当时有名的西医俞凤宾也有简明扼要的记载:

"胡适之先生,患肾脏病,尿中含蛋白质,腿部肿痛,在京中延西医诊治无效,某西医告以同样之症,曾服中药而愈,乃延中医陆君处方,数月痊愈。处方如下:

生绵芪四两潞党参三两

炒于术六钱杭白芍三钱

山萸肉六钱川牛膝三钱

法半夏三钱酒炒苓三钱

云伏苓三钱福泽泻三钱

宣木瓜三钱生姜二片

炙甘草二钱

此系民国九年十一月十八日初诊,治至十年二月二十一日止之药方。"[2]

晚年的胡适,在给朋友的两封信中谈到陆仲安,但令人奇怪的是,胡适在信中否认了自己患肾脏炎的事实。在一封一九五四年四月十二日《复余序洋》的信中,胡适写道:

"你看见一本医书上说,我曾患糖尿病,经陆仲安医好,其药方为黄芪四两......等等。

我也曾见此说,也收到朋友此信,问我同样的问题。其实我一生没有得过糖尿病,当然没有陆仲安治愈我的糖尿病的事。

陆仲安是一位颇读古医方的中医,我同他颇相熟。曾见他治愈朋友的急性肾脏炎,药方中用黄芪四两,党参三两,白术八钱。(慢性肾脏炎是无法治的,急性肾脏炎,则西医也能疗。)但我从没有听见陆君说他有治糖尿病的方子。

造此谣言的中医,从不问我一声,也不问陆仲安,竟笔之于书,此事真使我愤怒!"[3]

胡适上面的话有真有假。"一生没有得过糖尿病"是真的,(他得的是肾脏炎);"曾见他治愈朋友的急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炎是无法治的,急性肾脏炎,则西医也能疗"则是假话,至少与当时的情形不符。事实是:陆仲安治好了他的肾脏炎,并且是在西医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治好的。

在另一封写于一九六一年八月初三日的《复沈某》的信中,胡适彻底否认了自己患过肾脏炎这一"传说"。

"急性肾脏炎,我的朋友中有人患过,或用西法,或用中药,均得治愈。

慢性肾脏炎,友人中患者,如牛惠生,如俞凤宾,皆是有名的西医,皆无法治疗,虽有人传说中医有方治此病,又有人传说我曾患慢性肾脏炎,为中医治好,--其实都不足信。大概慢性肾脏炎至今尚未有特效药。

在三十多年前,我曾有小病,有一位学西医的朋友,疑是慢性肾脏炎,后来始知此友的诊断不确。如果我患的真是此病,我不会有三四十年的活动能力了。我并未患过此病。"[4]

否定得很彻底,但完全不符合事实。明明是自己患了肾脏炎,西医束手无策,是中医陆仲安医好。胡适却说自己没得过这种病,陆仲安治好的是他的朋友。

胡适为什么不承认板上钉钉的事实?为什么要说假话?对此,胡适的弟子罗尔纲有过以下的揣测:"胡适最恨人说假话。他为什么自己反说假话呢?这是因为他主张'充分世界化',主张科学。他认为中医不科学,他患肾脏炎,西医束手无法,而中医陆仲安居然医好他,社会盛传,发生了不信西医的倾向。胡适怕对科学的发展有害,所以才不得不这样说的。"[5]

出于对老师胡适的敬重,为老师讲假话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罗尔纲的良苦用心笔者自然理解。但罗尔纲的这番揣测过于牵强附会,因为当时的胡适已进入暮年,境况很落魄,早就失去了当初一言九鼎、一呼百应的身份和地位了,暮年的落魄的胡适,恐怕不会自视甚高到以为自己为中医说两句好话,就会立竿见影产生"社会盛传,发生了不信西医的倾向"这样大的效果;再说,以说谎的方式来"主张科学",岂不让人笑得打跌;并且,即使出于一个高尚的动机--"怕对科学的发展有害",胡适的讲假话也很不妥。

胡适曾云: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既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胡适讲假话是出于"主张科学""怕对科学的发展有害"这样良好的愿望,那么,与其为胡适这次讲假话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如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前者失之轻率,后者则不失严谨,因为孔老夫子早就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另外,从做学问的角度来看,提出一个问题应比草率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胡适就曾说过:"问题是一切知识学问的来源,活的学问,活的知识,都是为了解答实际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困难而得来的。"[6]

除了这一次的说假话,胡适还做过一次"平生憾事"(唐德刚语)。1917年,胡适应聘从美国回到北大做教授。同年,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出版,封面上印着"胡适博士著"的字样。"其实那时他在哥大的注册记录上仍然只是个'博士候选人'或如今日很多人的名片上所用的'待赠博士'(Ph。D。candidate),离正式学位尚差一大截。胡先生这个'待赠'阶段一直维持了十年。"[7]1927年胡适再到纽约时,才交上博士论文,经杜威先生的通融,补办了手续,校方才正式颁给他"哲学博士"的学位的。也就是说,胡适是提前十年把博士头衔戴在头上的,或者说,胡适冒充了10年的博士,也未为不可。那么,以胡适的才学,以胡适的"海龟"身份,他有必要借一个尚未到手博士学位给自己撑门面吗?对此,唐德刚的理解如下:

"当年的北京大学--这个挤满了全国鸿儒硕彦的大学,岂可随便插足?以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标新立异,傲视仕林,胡适多少有点胆怯。'夜行吹口哨',壮胆吓鬼,所以在'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封面上,也印上个'博士著'字样。在博士多如狗的今日,谁要来这么一下,别人会嗤之以鼻的,但是六十年前却是另外一个时代啊!......那时的中国士大夫被洋人吓昏了头,对自己的文明完全失去了信心。一个留学七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重洋归来的洋翰林是大可以唬人的。他们是那个文化真空时代里浪头上的风云人物,所以胡适在他的处女作上加个'博士著'来吓鬼是完全可以理解的。"[8]

为了"吓鬼",胡适不仅提前把"博士"的头衔戴在头上,并且还"把别人的祖宗据为己有":"在《中国哲学史大纲》第一版蔡元培的序文中居然把徽州的'解经三胡'说成胡适的老祖宗。因而人们觉得胡适对中国哲学之所以有如此透彻的了解,实在是家学渊源,箕裘有自!蔡氏把胡氏当成别人的子孙,而胡氏亦默不作声,把别人的祖宗据为己有。这些都显示二十来岁的胡适对那浩如烟海的古籍的研究,在全国最高权威们的众目睽睽之下,没有太大的自信心。"[9]

以上两件小事,如果不是唐德刚在文中提起,恐怕不会为他人所知。事实上,这两件小事也绝对不会影响到胡适的威望和声誉,用唐德刚的话来说,就是"不足为胡适盛德之玷"。"读历史的人绝不可把那盛名之下而成为众矢之的的二十来岁的青年学者看成大成至圣或我主耶稣。在那种排山倒海的反胡阵营之前,一个才高八斗的的浊世佳公子打点太极拳勉图自保,是完全正常的行为,也是绝对值得同情的。他不如此,反而不正常。试问出版了十六年的'传记文学'里不诚实的故事还不是所在多有吗?青年胡适的那点小花招是任何人所不能免的。纵使是春秋责备贤者,也不应苛责于他的。"[10]

笔者也绝不想苛责青年胡适,对青年胡适提前戴上博士头衔,"把别人的祖宗据为己有"所谓"打点太极拳勉图自保"的行为也完全理解。但唐德刚说"他不如此,反而不正常""那点小花招是任何人所不能免的",恐怕就言过其实了。

在当时,一个年轻人,出于自保,出于无奈,打点太极拳,玩点小花招,当然"是完全正常的行为,也是绝对值得同情的",但当胡适在"暴得大名"之后,理应在某个适当的时候以恰当的语言澄清此事,这样,既做到了"以真面目对人"(张中行语),对那些爱戴他、追随他乃至崇拜他的人也是一种尊重一种交代;另外,如果当事人胡适自己澄清这件事,后来的胡适研究者也就不会陷入一头雾水、不明就里的困境里。

胡适提前把博士头衔戴在头上,至少给两个人带来了很大麻烦,甚至让这两个人陷入焦头烂额的境地。两人中的一人是已故哥大东亚图书馆前馆长林顿(HowardP。Linton)先生。"林氏为纪念哥大两百周年之校庆,于一九五二年开始编纂一本'哥伦比亚大学有关亚洲研究的博士硕士论文目录'。这本目录包罗万有,独独把'胡适'的'论文''编漏'了。校园内一时传为笑谈。"[11]

林氏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他是根据校方正式记录编纂的,为什么校方的正式记录里没有胡适论文的记录呢?原来,胡适原先在哥大注册时的英文名字是SuhHu,1927年拿学位时,由于中文姓名的拼写习惯发生改变,胡适拿学位的名字是HuShih。这样,林顿馆长自然无法找到署名"SuhHu"的博士论文了。

两人中的另一人是台湾的袁同礼。袁氏在1961年出版了一本"中国留美同学博士论文目录",根据袁氏所搜集的资料,截止一九六0年止,哥大授予华人博士学位的人数为全美各校之冠,但根据哥大所提供的正式名单,则是第二,在核查两份名单时,袁氏发现,"胡适"竟是问题人物之一:"袁先生分明知道胡先生是哥大一九一七年的博士,为什么哥大提供的正式记录上却晚了十年呢?"袁氏请唐德刚帮忙核查这一问题。唐德刚很费了一番"考证"工夫,才查出问题的真相:"胡先生的正式学位记录确是一九二七而非一九一七。"但这一真相给袁同礼带来的不是如释重负,而是焦头烂额:"我知道他处理这一问题相当棘手,因为那时大陆和台湾两地都以'打胡适'为时髦。袁氏少知道一点真相,反而减少他精神上的压力!这位诚实的迂夫子那时已被类似的问题弄得焦头烂额。如果别人再说袁同礼说的,胡适是个假博士,那袁氏岂不要跳楼?袁先生最后决定把这两个相差十年的年代在他的'目录'上并列,才结束了我二人这段小'考据'。"[12]

"青年胡适的那点小花招"给上述两人带来多大麻烦!如果胡适早一点澄清这一问题,上述两人和唐德刚就不会为弄清事实真相花去很多宝贵的光阴了。另外,如果胡适能主动"坦白"事实真相,不仅不会为人所诟病,反而予人以光明磊落之感;而一旦真相被他人"考证"出来,胡适就很被动了。"当我在替袁先生'复查'之时,礼貌上我是不能向胡先生这位长辈直说的,但是道义上我又非向他报告不可。所以我只有在适当的场合和气氛里,慢慢委婉地向胡先生透露;胡先生也就逐渐地向我说明其中的原委。每次向我解释时,他老人家都有点苦笑的表情。他的尴尬的情况,反而使我对他益发尊敬其为人。"[13]

如果自己早把问题讲清,"苦笑""尴尬"不就完全避免了吗?

一方面,作为大众,对名人应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因为名人也是人,犯错在所难免;如果抓住名人的某个缺点大做文章,甚或上纲上线,就不好了。孔老夫子早就说过:"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对名人也应作如是观。

另一方面,名人自己应从严要求自己。因为,名人常在社会的前台"做秀",常在聚光灯下"露脸",哪怕不起眼的缺点也会为大众一目了然,甚至被放大到令人惊心的程度。其实,接受大众或许过于苛刻的品头论足、指指点点,正是名人必须付出的诸多代价之一。因此,名人应尽量做到无懈可击,做到不授人以柄。该澄清的地方,澄清;该忏悔的时候,忏悔。作为名人,既然备受关注,倘想掩盖自己的破绽之处,恐怕难上加难;既然如此,名人何不坦陈自己的过失或公开改正自己的错误,后者不会影响名人的声誉,反而会巩固名人的威望。还是孔老夫子说得好:"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近日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看到钱锺书女儿钱瑗身患重病后所写的一段话:"琴弹得不亦乐乎,功课就越来越不想做。一天我发现有几页大字上没有爸爸批改过的笔迹,就怀着侥幸心理去以旧充新,他居然没有察觉。到第三次,他才发现,大怒,骂我弄虚作假,是品德问题。气冲冲地把文法书撕了,并发誓,再不教我读书。"[14]

钱锺书给人的印象向来是温文尔雅,一团和气,这一次却大发雷霆,且气急败坏得把书都撕了,因为在他眼里,女儿的"弄虚作假",不是"小花招",亦非"太极拳",而是"品德问题"。钱锺书这次的"大怒",使我们认识到,任何时候,诚实不仅是值得珍视的美德,也是不该逾越的做人底线。

[1]引自高拜石著:《新编古春风楼琐记》(第七集)作家出版社2004年版第130、131页

[2][3][4][5]引自罗尔纲著:《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105、106、107、108、109、110页

[6]引自胡适著:《胡适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版第419页

[7][8][9][10][11][12][13]引自唐德刚著:《胡适杂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40、43、44、45、41、42页

[14]引自杨绛著:《我们仨》三联书店2003年版附录一

同类推荐
  •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
  •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用儒家“仁”与“智”的大手笔,为后世勾勒了整套的道德理念与人生规范,这种终极的人文关怀,对于我们现代人修身、处世、施政、生存等诸多方面,都极具有精神意义的指引作用。本书以原文、注释、译文、述评解读孟子的言行的形式,让读者感悟这位智者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以祓除我们自身的人性弱点。孟子的思想是精神世界的一座高山,他充满思辨的语言为我们廓清了人性中混沌的迷雾,他睿智的思想为我们洞开了和谐的生存之门。走进孟子的世界里,体悟生活中的真谛和乐趣。
  • 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本书是我们三人精诚合作的结果。本卷的写作启动于1990年,经过六七年的风风雨雨,直到1997年万建中和陈顺宣才将各自承担撰写的初稿交给主编审阅。1998年底,主编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 生肖文化 戌犬通灵

    生肖文化 戌犬通灵

    本书研讨生肖狗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介绍了世界各地的10家豪华酒店,从酒店的区域、历史、风格、服务等方面出发,提示酒店背后所隐藏着的文化和生活内涵。酒店各有不同,有的是设计酒店、度假酒店,有的是历史悠久的豪华酒店,虽然坐落在不同城市,但均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延伸,并且为旅客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异国文化。书中附有酒店名称原文、地址、预定电话、网址等实用资讯。
热门推荐
  • 瞳颜赫兰纪

    瞳颜赫兰纪

    曾经那些铭心刻骨的爱恨,那些不顾一切的守候,那些执着而真挚的追求,都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淡去。
  • 苍寰神征

    苍寰神征

    原本平凡的生活被莫名其妙的打破,一把奇怪的剑将主角带到了一个全新的未知世界。一次次离奇的遭遇令主角隐隐的抓住了一丝线索,究竟是什么原因选择了他?又有什么目的而将他带到了这里?等他掌控了这个大陆,是否一切都会水落石出……
  • 圣元生命密码

    圣元生命密码

    一个同学会,周奇成了圣元战士,虽然不想,当也就当了,呆怕的训练。这是在要人命啊,怪怪的医院,学校的密码,真的会有2012吗。还是那只是一个阴谋。
  • 半步长生路

    半步长生路

    浩瀚遮天,少年自平凡中崛起,势要踏上那传说长生
  • 梦回梦都

    梦回梦都

    梦回梦都信仰的坍塌于重建,法制的坚毅与柔情,社会的失格与归真,爱情的苦涩与甜蜜,这些猛烈的碰撞让年轻的女警官在纷杂的生活中惘然若失。如何才能重拾本真的内心?青年物理教授陈垚的到来让丁聆对信仰、法制、社会、爱情有了新的认识。在陈垚“回到梦都”的一系列科学实验的牵引下,一幅幅科学画卷展现在丁聆的面前,并确定陈垚就是自己一直要找寻的人。一步步匪夷所思的实验进程让丁聆悄然发现这个一腔赤诚的物理学者的终极目的竟然是回到相恋1500年的爱人身边——这个梦都的唯一意义——韩子高。
  • 豪娶99亿:帝国总裁缠不休

    豪娶99亿:帝国总裁缠不休

    一夜疯狂后,她弃他而去,消失的无影无踪。再次相遇,他已是风靡全球的亿万富豪,犹如一尊神祗强势侵入她的生命,对她进行残忍报复。“求你,帮帮我!”他眼眸幽深转冷,将她抵在墙壁上,“取悦我,我就满足你!”白天,她是冷傲高贵的千金小姐,夜晚,她被关总裁巨宅,只为还她欠了他的债……“等我折腾够你,你才能爬走,这一次只有我能说结束!”
  • 大司马

    大司马

    他们是被命运选中的人,他们也是被命运抛弃的人...他剑隐韬光、厚积薄发,利用自己异于常人的忍耐以待时机;他坚韧不拔、金戈铁马,利用自己铁腕镇国的强硬排除异己;他临危受命、剑指西垂,利用自己高瞻远瞩的战略大盘灭国;他任贤用能、傲视河山,利用自己志在天下的野心开辟帝国...他们是终结乱世的存在,他们也是开启乱世的钥匙。他们是推动时代轨迹的车轮。最后...他们也不过是被掩埋于滚滚历史浪潮的普通名字。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姓氏:司马...而这个漫长而又神秘的故事,首先就要从源头开始说起...
  • 我事火星人后裔

    我事火星人后裔

    火星地球得近邻,它神秘莫测。在这颗不同寻常的行星上在地质史上的某个时期,人类想象的“火星”人也许就站在我们发现的“火星之城“和”广场“上,观看地球在佛晓时分冉冉升起,接着太阳便魔术般地出现在天空,下午得阳光照射出火星之城主金字塔尖锐又宏伟得轮廓。灾难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一部分火星人选择永远留了下来,金字塔内部全部是一排排的房间,每间房都有一个沉睡的火星人。它们的身体和营养设备相连,以这种方式来静候春天的到来。还有一部分火星人选择了离开,开始迁移到了火星的存在水源的极冠。在地下延续了他们的文化、科技。
  • 佛说放钵经

    佛说放钵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试婚有瘾:老婆别想跑

    试婚有瘾:老婆别想跑

    黎城最美的女人是谁?那当然是江家大小姐江舒。黎城贵公子最想娶的妻子是谁?还是江家大小姐江舒。可惜……江家大小姐幼时就定下了婚约,你问对方是谁啊?叶家二公子叶顷。不认识啊?那是黎城众名门闺秀都想嫁的理想完美丈夫。一场试婚让一对阔别了三年的恋人重逢。美人大吼,“唐时,你个登徒子,滚!”叶二公子微笑,“……江小姐似乎认错人了,在下叶顷,你的未婚夫。”美人几下轻点手机屏幕,将一张合照放大大某人的眼前,“你化成灰我都认得。”叶二公子笑的更加邪魅,“原来江小姐恋我如此之深,竟连PS照都有了……接下来该是结婚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