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3100000009

第9章 古代的养老与救济机构

一 孤独园与悲田院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养老,不仅仅限于对老人的优待与官吏的致仕,历代王朝还创建了许多养老救济机构,以国家的力量对那些孤寡无依的老人给予帮助。这样的措施,既是国家救济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孔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实现。(《礼记·礼运》篇)

最早的国家养老救济机构,设置于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普通二年(521)正月,梁武帝萧衍下诏宣布:“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又于京师置孤独园,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若终年命,厚加料理。”(《梁书·武帝本纪》)梁武帝创设的“孤独园”,既收养无家可归的孤儿,也收养无人赡养的老人,并且负责为收养的老人料理后事。这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个官方创设的正式救济赡养机构。这样的机构出现于南朝梁朝,与萧衍是一个既笃信佛教也提倡儒学的皇帝有很大关系。他在江南制礼作乐,连北朝的东魏权臣高欢也说:“江东有萧衍老翁,专讲究文章礼乐,中原士大夫南望羡慕,认为正统所在。”对于老人的专门救济收养机构,自得到梁武帝的提倡创立,就成为后世仿效的榜样。

唐代,已开始在京城长安洛阳二京设立悲田院,作为国家对贫苦无依老人的救济机构。这种救济机构始创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起初称为“病坊”,专门收容无家可归的老年乞丐,以后改名为悲田养病坊。(马鉴《续事始·病坊》)之所以为救济机构取这样的名字,是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佛家认为,供养父母为恩田,供佛为敬田,施贫为悲田。悲田院所需开支,由国家拨付,由僧人负责主持。唐末武宗时,曾下诏灭佛,勒令天下僧尼还俗,悲田院无人主持。因此,武宗还专门颁布诏令,规定长安洛阳两京的悲田院,由国家拨给相当的没收的寺院田产作为赈济开支来源,地方各州府则分别拨给本地悲田院七顷到十顷田地,以供开支,并由各地长官选派年高德劭的老人一名负责日常事务。这样,国家救济机构在新的条件下又得以维持。(《旧唐书·武宗纪》)因此,悲田院成为国家救济机构的代称。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有一次曾对他的弟子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苏东坡能够平等对待悲田院中的贫苦老人,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

二 福田院和居养院

宋代继承了前代设立国家救济机构的做法,在京城开封设立城东和城西两个福田院,负责收养鳏寡孤独的老人与孤儿,以及城中衣食无着的饥民。“福田”的含义也来源于佛经,意思是积善行可得福报,好像播种田地,秋获其实。但由于需救济贫苦老人的数量很多,嘉祐八年(1063),宋英宗增置城南城北两个福田院,与以前设立的共为四院,成为专门的国家救济机构。每当严冬来临,朔风吹号,寒雪纷飞之时,也正是福田院最为忙碌的日子。京城开封府的主管官吏,就要到大街小巷巡行,把无依无靠或流浪街头的老人、失去双亲的儿童以及乞食街头的饥民,都一起收容到福田院中住宿。福田院收养的人数,平时有定额的限制,但在冬天则可以额外收养。每天,由福田院负责官吏把收养人数上报中书省,由国家左藏库按规定拨给相应的钱米。直到春回大地,天气转暖,老人们可以自由行动时,才停止额外的收容的钱米供给。(《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八·恩惠》)

宋徽宗时期,是北宋的老人救济收养机构发展最为完善的时代,救济机构的规模扩大,崇宁元年(1102)秋天,宋徽宗下令在京城开封设立居养院,以收养鳏寡孤独老人。(《宋史·徽宗纪》)以户绝无人继承而没官的财产充当经费。崇宁四年(1105)徽宗又再次下诏敦促各地州府也建立类似的养老机构。诏书说:“国家实行仁政的首要大事之一,是对天下鳏寡孤独和贫而无靠的人给予救济和收养。现在京师虽然设立了福田院,但收养人数不多,每逢严冬盛暑,仍有许多无家可归和患病的老人流离失所,他们都是令人同情和怜悯的。现在规定开封府和各地州府,都设置居养院,以专门收养鳏寡孤独的老人。”一年以后,由于当时京西北路提举司的请求,各地福田院也都改名为居养院。(《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八·恩惠》)这样,全国的老人救济和收养机构统一起来,任务也更为明确。居养院收养的标准,在宋神宗时规定,以六十岁以上老人为限。但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又重新下诏,把收养的老人年龄降低到五十岁以上,条件更为宽大。(《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八·恩惠》)

宋徽宗以后,居养院在全国各地纷纷设立,甚至普及到县城。像江西的吉州共有八县,七个县都已有居养院,惟独吉水县尚未创办,县丞黄闲引以为耻。于是请求县令及常平使者批准,在城南选择官屋十间,每年拨米五十斛,建立“安乐院”一所,使吉水孤寡老人得以安度晚年。(程珌《洛水集·吉水县创建居养院记》)有的居养院因为负责官吏重视,规模宏大,经营也井井有条。像南宋时的苏州居养院,有房屋六十五幢,三百一十间居室,房屋整齐排列,其间长廊相连,便于来往。收养许多孤寡老人与孤儿。苏州居养院由官府拨给官田一千六百六十亩,出租后每年可得米七百石,作为经费。院中设置仓库、水井,并有僧人主持老人医药及死后安葬事务,成为当时地方居养院的典范。(《吴都文粹续集》卷八)

在居养院中收养的老人,按宋徽宗时的规定,每人每天发给米一升、钱十文,可以大体上满足温饱。每年的十一月到正月,因天气寒冷,每天还加发钱五文,作为购买柴炭取暖之用。小儿则诸项供给减半。另外,九十岁以上的收养老人,由于为数稀少,每天还可以额外增加酱菜钱二十文,夏天发给布衣,冬天发给寒衣絮被。(《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八·恩惠》)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荆南府枝江县居养院中,发现一名已经一百零一岁的老人咸通。知府席震上奏朝廷,请求对咸通予以额外照顾,每天添给肉食钱和酱菜钱三十文,冬季发棉绢衣被,夏天单绢衫裤。并建议全国居养院对百岁以上的老人都给予同样的照顾,以显示朝廷的惠民之政。徽宗同意了席震的请求,把奏章转发各地执行。(《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八·恩惠》)宋代对养老机构的重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据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的统计,仅杭州临安府一地,每年用于收养和救济老人的开支,就达钱米十余万之多。(《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八·恩惠》)

宋代国家救济机构的普遍创建,不仅是宋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的结果,也是古代儒家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宋代诗人苏东坡曾在杭州为官,在这里创设养济院。在多年以后,他早已离开杭州,在朝廷任翰林学士。一个朋友因东坡的帮助而致以银一百五十两、金五两的酬谢。东坡既不愿接受这笔钱,又不想拂逆朋友的盛意,于是把这笔钱转送给杭州养济院,“用以助买田,以养天民之穷者。”(《淳祐临安志》卷七·养济院)苏东坡对老年人的仁爱之心,在这件事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当然,宋代的养济院也并非十全十美,许多主管官吏并不重视养老救济,对养济院的事务不予检查,甚至当拨的钱米也不按期拨付,致使流离失所的老人死于冻饿。南宋高宗时,尚书户部侍郎王俣曾指出当时养老救济中,“官吏失于措画,宜收而弃,以壮为弱,或减克支散,或虚立人数,如此之类,其弊多端,不可不察。”(《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八·恩惠》)也就是说,由于官吏的漠不关心和计划不周,许多应该收养的老人被弃之门外,却把一些还可以自食其力的壮年人也收养进来。有的官吏贪污克扣应给老人的钱粮,有的甚至虚立人数,以多吃空额,而官吏互相包庇,难以检查,不过这样的弊端是封建王朝官吏的通病,并不是养老中所独有的。

三 养济院与粥厂

明清时期承袭宋代的国家救济收养老人的传统,在京城和全国各地广泛设立养济院、资善堂、粥厂等机构。

明代的北京,是帝都所在。所以明王朝对孤寡无依的老人的收养十分重视。当时的北京分为宛平、大兴两县。分别设有养济院各一所。根据明代万历年间任宛平县知县的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记载,宛平养济院规模很大,在城内河漕西坊,有官吏办公府第一所,房屋十二栋。万历元年(1573)因明神宗登位而收养老人一千零八十名。万历七年(1579)因皇帝大婚,又收养五百名。两年后皇长子出生,再收养五百八十五名。仅在沈榜任职的十年之中,就已共收养二千一百多名老人,而同时期内大兴养济院收养的数量与宛平也大致相同。按照明代的惯例,京城县官不能随时收容老人入养济院,一般要等国家举行改元、皇帝登位等大典礼时,才由皇帝下诏规定收养,其数量也由皇帝确定。一般每个收养老人,每月发给太仓米三斗,每年给予布一匹。这个数量大体上与宋代相当,能维持老人的最低限度的温饱。

明代的养济院较宋代规制更为严密。以北京宛平养济院来看,在收养的数千名老人之中,每一百余人分为一会,由官府在其中选派会头一人管理。每个月集合于院中,由宛平县丞亲自点名查验,去世者则除名,把实际人数开具名单逐级上报,最后由户部行文有关部门按名单发给米和布。由于京师养济院较各州县待遇优厚,京畿附近的孤寡困穷老人,往往不远千里来到北京,使京城养济院的收养人数远超过地方。据沈榜亲自统计,万历初年,宛平养济院收养的老人,有百岁以上五人,九十五岁以上的二十七人,九十一岁以上的五十二人,八十五岁以上的一百余人,而八十一岁以下的已经不可胜数。(沈榜《宛署杂记》卷一一《养济院·孤老》)

清代收养救济老人的机构称为厂局,规模较明代更大。根据光绪《顺天府志》的记载,仅在清代前期和中期设立,而到清光绪时期仍然存在的北京厂局,就有四十八所,遍布于北京的大街小巷。其中最早的增寿寺饭厂和承光寺饭厂,早在清王朝刚刚建立的顺治七年(1650)就已设立。(《光绪顺天府志》卷一二《厂局》)

在清代北京的救济收养老人机构中,最为著名的有设于广宁门外的普济堂粥厂。康熙三十六年(1697)的冬天,广宁门外北极庵的寂容和尚,看到门外在寒风中冻饿而死于沟壑的老弱乞丐,萌发恻然慈悲之念,化缘购得二十六间房屋,作为他们的栖身之地。在热心赞助者中,有一名叫王廷献的居士捐出自己的家产增修屋宇,并邀集资助人士,每年各资助普济堂小米十石。这一慈善举动引起京城内外很大反响,康熙四十四年(1705),顺天府尹把此事上奏皇帝,康熙帝亲赐御书“膏泽回春”的四字匾额以表彰。这样,普济堂从民间慈善机构开始转为官办。当时还是雍亲王的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看出这是一个收买人心的机会,决定每年拨给普济堂白银一千两,救济孤贫老人。后来胤禛登上帝位,这项拨给的费用成为惯例。以后历代皇帝都对普济堂予以特别照顾,乾隆皇帝每年赐予粟米三百石,嘉庆皇帝赐予银五千两生息,同治帝每年又再加赐小米五百石。嘉庆初年开始,普济堂由北京顺天府派官吏轮流管理,完全成为官办的救济慈善机构。(《光绪顺天府志》卷一二《厂局》)

与普济堂齐名的还有北京德胜门外的功德林粥厂。这也是在康熙年间由山西僧人王元章创办的。最初收养老人的经费完全由僧人募化而来,以后雍正皇帝曾下旨由雍和宫赐给白银一千两。乾隆元年(1736),顺天府尹孙岳颁上奏说,功德林近年来收养贫民老人较以前增加许多倍,与普济堂的情形相同,而经费来源却很困窘,恳请皇帝给予恩赏,以表示普施仁政。乾隆帝得到奏书,十分高兴,下令拨给功德林粟米每年一百石,并且由崇文门税课司每年直接拨予经费银一千两,功德林于是成为与普济堂齐名的老人救济慈善机构。到光绪四年(1875)因主管的僧人不持戒律,舆论哗然,顺天府决定把功德林按照普济堂的先例,由顺天府每年派官吏轮流管理。这样,清代北京的第二号慈善机构也由民间转为官办。

除了以上最有名的救济机构外,北京正阳门外的朝阳阁粥厂、宣武门外的寿佛寺粥厂也都是较大的慈善机构,收养许多无家可归的老人。在光绪八年(1882)给事中国秀等人的上奏中说,京城中贫民和孤寡老人为数众多,难以维持生计,城中各个粥厂等救济收养机构,每月共需粟米三百三十石。另外,收养老人较多的清化寺街崇善堂等机构,每月各需小米三百石,请求政府如数拨给,光绪皇帝批准了这一上奏。可见清代北京对老人和贫民的救济与收养,远较明代更为发达。(《光绪顺天府志》卷一二《厂局》)

同类推荐
  •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主要内容分为悠久的岁时文化、岁时文化的四季等章节。岁时文化是与我们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生命力之强大,已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意识、情感紧密联系又蓬勃律动的鲜活基因。岁时文化可以增进现代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岁时文化的来源就是自然物候的变化。春节、元宵节、清明踏青、元宵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踏着自然的节拍进行的。重视岁时文化有利于我们审视自己,继往开来。
  • 山海之间的台州女人

    山海之间的台州女人

    妖娆婀娜是你,巾帼不让须眉也是你;温婉美丽是你,豪放刚烈、真诚率性也是你。台州女人进而善攻,退而善守,从不低眉顺眼。台州女人有着江南女人的玲珑剔透、聪慧能干,又兼具北地胭脂的豪放刚烈,有着自己独有的风姿。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
  • 日下帝京天

    日下帝京天

    历史或是一座有历史的大城,它们都早已习惯了被往高处推崇,自己甚至是故意忘掉了笑容的魅力。可是,一路走过来,我随着这孩子的画语心境,愈加感到轻松和兴奋。她勾描紫城禁苑的恢宏气势、“京街”的幌子酒旗、天桥根儿绚烂的尘杂、自得自在的八旗子弟……我无法再忘掉,北新桥儿底下还收押着一条龙;我们又是如何蛰居仙人腹中。或许因为,小作者用心倾听和发掘了这一切之后,又以一种快乐舒畅的情绪娓娓道来,所以我不能不被感染吧。
  • 中华歇后语(第四卷)

    中华歇后语(第四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热门推荐
  • 耀世尊主

    耀世尊主

    跌跌撞撞的异世辉煌,一把断剑切割苍穹一双拳头轰破万古一叶知秋贯穿古今一抹身影绝艳红尘。人世炼我精钢意志,红粉伴我傲视苍穹!孤独处,漠然回首,来路漫漫兄弟在侧!踏前路九生九灭逆天而行!只为寻那大道之极,何处为尽头?
  • 失心计划

    失心计划

    8年前,她是手无寸铁的弱女子,亲眼目睹父母的死亡,却只能躲在门后偷偷的哭,8年后,当她归来,寻找凶手时才知道…………
  • 天下归元

    天下归元

    耶律峯与方涵秋两人强强联手,在乱世中,创下了辉煌盛世。敬请期待
  • 鬼丫头之聊斋

    鬼丫头之聊斋

    篇篇不离鬼,但在阅读的惊悚中使读者体会更多的是脉脉的温情,那千回百转的爱恋,那前世来生的执著寻觅,那生生死死的情感纠葛,都深具撼人心魄的感人力量。——鬼丫头著
  • 灰刃

    灰刃

    江湖?什么江湖?我眼里只有我自己的生活。有人要来,我挡不住。有人要走。我不可留。这就是江湖吗?一个只能给人带来寂寞的江湖,算不算生命的归所?不算的话,那为什么会有人死?我看得很清楚,因为我经常杀人。一双杀人的手,是不是最能看清江湖的面目呢?
  • 无边落木

    无边落木

    一段路缘,几对美女和帅哥,在希望中绝望,在绝望中新生。面对酒色财气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人生酸甜苦辣咸尽在其中。
  • 妾宠

    妾宠

    她被人当礼物送到王府成了小妾,再次睁眼时,却不想争宠,只想逃离。本想低调做人,可,那个王爷是什么鬼?不要觉得是套路,看下去,你会发现这个穿越和别的穿越不一样。这也不是一个小三上位的故事,作者的三观很端正,看下去,你会知道男主没有王妃。本文一对一,不知道是不是你们期盼的爱情。全本免费,现已完结,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我的新书:男神攻心术,求收藏,么么哒~~
  • 血皇传奇

    血皇传奇

    思科拉尔帝国,一个古老,强大而又富饶的帝国。具体建国时间已不可考究,作为傲天大陆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它的帝都:拉尔城被誉为大陆上最安全的帝都。
  • 农之家

    农之家

    画里事,话里音,画里有话;战胜天,战胜地,看人生起伏。看人间事,写世间情。面对人生喜怒哀乐,笑谈坎坷情怀。欲知女主大姐与二妹的人生命运几何,情节逐一展开,请各位点击,收藏,打赏------新书《梦游仙境寻灵界》写的时候自己内心都有起伏,感觉应该很好看吧---
  • 蛮荒古事

    蛮荒古事

    话说人有三魂七魄,三魂掌三灯。七魄应七灵。三灯纳神;七灵藏气,润气、润神便有大自在。然,天地本由清浊交融,因而,三灯、七灵位浊气而盖,然有大能者,气韵筋骨,通五腑,以气通灵,燃三灯,立地成圣。古往今来,天下便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乱古时代,皇者便可应运而生。修士先修胫骨皮,在练五腑,圆满后以体冲三灯,开始修魂,修命,修运,三灯圆满即可立地成圣然,现,世界可分为三,其一,为妖月谷、北瀚海、蛮荒大陆。此三地为妖、海、人三大灵族。古荒时代,强者纷纷出现,迎来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盛世,也迎来了无数大战,一个浩大的仙侠世界,光怪陆离,神秘无尽。热血似火山沸腾,激情若瀚海汹涌,欲望如深渊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