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3100000008

第8章 古代退休官吏的生活

中国古代官吏,为官时俸禄丰裕,退休后待遇优厚,如果心胸开阔,不介意于荣辱得失,脱离了仕途尘网,可以优游于世,安度晚年,甚至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有所建树。如像东汉时的太尉胡广,任公卿之位三十余年,历事安帝等六位皇帝,八十余岁方致仕,回到故乡荆州。盛弘之的《荆州记》说,这里有一条菊水,发源于荆州西部的万山丛中,两岸是覆盖山谷的野菊花,每到秋风送爽,黄英盛开,漫山遍野一片芬芳,花瓣飘落水中,使河水也染上菊花的清香。沿河山间谷畔,成为延年益寿的绝好去处,百岁老人比比皆是。胡广在河畔搭盖房屋,朝夕策杖于山野,饥餐菊水的芳洌,回顾帝京的仕途扰攘,此乐何如?(《后汉书·胡广传》)

与此类似的退隐官吏,还有五代后晋的卢损。他以户部尚书致仕,退居颍川。但他喜爱道术,嫌颍川居所逼近城镇,市声喧嚣,于是迁居阳翟山乡之中,砍除茅草,种植药材,穿着山衣野服,逍遥于林园花圃之间。有时出门访友,乘着粗陋的牛车,披着鹤毛织成的大氅,有飘然出世的神仙之乐,自称为“具茨山人”。卢损快八十岁时,又相邀同道五六人,到风景更佳的大隗山中,选择泉甘水洌、花香鸟语的山谷搭盖茅屋,作为隐居之地,发誓不再出山、复返人世。有山中樵夫遇见卢损,见他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直到后周时方去世。(《旧五代史·卢损传》)无论是两汉盛世,还是五代衰年,都有退休后寄情于山水之间、旷达自娱的官吏,这应是延年益寿之道吧。而东汉桓帝时的吴祐,因为和外戚大将军梁冀政见不合,既对当时的腐朽政治不满,也因年事已高,在河间相的任内自动弃官还乡,在家开辟园圃,种植蔬菜,每日躬耕其间,灌园不息,闲暇教授经书于门生,一直活到九十八岁的高龄去世。(《后汉书·吴祐传》)这样的退休生活,那就不仅是独善其身,而且对文化的传播多多少少作出了一些贡献。下面叙述一些中国古代著名士大夫的退休生活。

一 白居易香山吟诗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的春天,正在洛阳任太子少傅闲职的诗人白居易,终于在多年的渴望后,以刑部尚书的官衔致仕,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活。这时,他两鬓斑白,已是七十一岁的老人。白居易早在三年以前,也就是唐文宗开成四年(839)的冬天,就患了风痹的疾病,发作的时候,身体虚弱无力,东西也看不清,左脚行走十分不便,衰老与疾病相随而至,诗人感到人生的悲凉,但是政务缠身,终使“眼渐昏昏耳渐聋,满头霜雪半身风”(《白居易集·老病幽独,偶吟所怀》)的诗人拟就了上奏皇帝、请求致仕的表章。

长久期待的致仕奏书终于被皇帝批准了,白居易是多么喜悦,他写下了欢欣的诗句:“长告今朝满十旬,从兹潇洒便终身,老嫌手重抛牙笏,病喜头轻换角巾。”(《百日假满·少傅官停·自喜言怀》)意思是说,我在请病假满百天以后,终于按照规定解除官职退休,在衰老之年,我早就想抛下这上朝手中拿着的沉重牙笏,如今愿望实现,仿佛连头晕的病也减轻了几分,以致可以另换一副头巾,从今以后,生活得潇潇洒洒,与世无争。他盼望着那“竹间琴一张,池上酒一壶,更无俗物到,但与秋光俱”的林下悠游的生活。(《闲居偶吟·招郑庶子、皇甫郎中》)对于亲友担心他由于官俸初罢,减少了一半收入而会手头拮据的忧虑,他也写诗宽慰他们,说自己致仕后别无所求,(《官俸初罢·亲故见忧·以诗谕之》)“补绽衣裳愧妻女,支持酒肉赖交亲”,(《狂吟七言十四韵》)一定会生活得很好。

白居易退休后的日子是悠闲的。他曾写诗自述这段时光:

寿及七十五,俸霑五十千。夫妻偕老日,甥侄聚居年。粥美尝新米,袍温换故绵。家居虽□落,眷属幸团圆。置榻素屏下,移炉青帐前。书听孙子读,汤看侍儿煎。走笔还诗债,抽衣当药钱。支分闲事了,把背向阳眠。(《自咏老身,示诸家属》)

意思是说,我现在已是七十五岁的老人,退休后每年有五十千钱的俸禄,夫妻俩足以白头偕老,和甥侄们聚居在一起,也是其乐融融。秋收时节,尝尝用新米煮粥,冬天的寒风吹起,老妻又为我换下袍子里的旧棉。退休后的日子,虽然比不上为官时候的热闹,甚为清苦,但家人能够团圆,也就是人生的幸福。闲暇时,在雪白的屏风下放上卧榻,把火炉移到帐子之前,在半睡半醒中听着孙子的读书声,侍儿端着刚煎好的茶汤轻声呼唤,该是多么惬意。心境好的时分,提起笔来写上几首别人早已索取多时而迟迟未下笔的诗。在困窘的日子,只好当几件旧衣服偿还药债。反正已经老了,不要多管分外的闲事,还是在春日的阳光下安然入睡吧。可见白居易并没有退休后的失落与愤懑,而是顺其自然,以闲适为乐。

白居易是一个达观的诗人,也是好交游的诗人,他的退休生活并不仅限于家居,而是足迹遍布洛阳城乡,他“或伴游客春行乐,或随山僧夜坐禅。二年忘却问家事,门庭多草厨少烟。庖童朝告盐米尽,侍婢暮诉衣裳穿。妻孥不悦甥侄闷,而我醉卧心陶然”。(《达哉乐天行》)没有钱,就把从前所置的园田和房子一一卖掉,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但金钱的烦扰,却并不能破坏诗人的陶然心境,这恐怕是白居易能安然享受退休生活,也能成为历史上的大诗人的重要因素吧。

不过,最令当时与后世士大夫们倾慕的,还是白居易在洛阳与其他退休老人的聚会。名城洛阳,是唐代许多致仕官员的隐居之处,与他们的诗酒交游,使白居易的退休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在一个冬天的黄昏,白雪飞舞,朔风劲吹。而在诗人的书房中,却是一派烛光融融的欢愉景象。白居易与好友刘禹锡,以及另外两位致仕老人裴宾客和王尚书正在会饮。在与会的四位老人中,诗人刘禹锡已经七十岁,裴年九十余,王年八十余岁。白居易举杯感叹说:“今天在座的四个老人的年龄,共有三百岁。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这样的欢会,恐怕也是人间稀有的啊!”大家齐声感叹,在烛影摇红中欢醉达旦。(《雪暮,偶与梦得同致仕者裴宾客王尚书饮》)

与朋友的交游,使白居易感到喜悦,好友禹锡虽不能久留东都,但洛阳白发诗友,仍可足供闲暇的交往。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的三月,正是“春城无处不飞花”的美景良辰,白居易邀请六位已经退休的老人,到洛阳履道里自己的宅中举行“七老会”。那天正是仲春时节,白居易家居的花园内,虽无奇花异草,却也是一片浓浓的春意,柳枝垂绿,群芳吐卉,七位老人的座位就铺陈在庭院中。大家互序年齿,结果与会者中,年龄最长的是前怀州司马胡杲,已有八十九岁。以下的分别是以卫尉卿致仕的吉皎,年八十六岁;前右龙武军长史郑据,八十四岁;前慈州刺史刘真,八十二岁;前侍御史卢真,八十二岁;前永州刺史张浑,七十四岁;以及七老会的主人,以刑部尚书致仕的白居易,也已经七十四岁。七老的年龄合计为五百七十岁。白首老翁们相顾感叹,这样的盛会人世难逢。邀请赴会的另两位客人秘书监狄兼□和河南尹卢贞,年龄虽不到七十,也为之赞叹。宾主举杯,在花间水畔共祝盛会。白居易的侍婢小蛮宛转低唱,樊素翩然起舞,为老人们助兴。白居易诗兴大发,当场吟咏:

七人五百七十岁,拖紫纡朱垂白须。手里无金莫嗟叹,樽中有酒且欢娱。诗吟两句神还王,酒饮三杯气尚粗。嵬峨狂歌教婢拍,婆娑醉舞遣孙扶。天年高过二疏傅,人数多于四皓图。除却三山五天竺,人间此会更应无。(《白居易集》卷三七)

七个年龄共有五百七十岁的老人,当年都曾是穿着朱红官服、佩紫金鱼袋的公卿,而今却都垂垂老矣,只剩下胸前的飘洒白须。不要为眼前的窘迫年月而嗟叹吧,人生在不得意时,同样要在美酒中寻求欢娱。吟成两句好诗,俨然就是无冕之王;饮过三杯美酒,仿佛又回到少年时光。老头子照样可以狂歌起舞,侍婢轻敲牙拍伴唱,孙儿却想上前搀扶。汉代的商山四皓与功成身退的疏广疏受叔侄,也无法与今天七老相聚媲美。我想,除去海上仙山中的神仙与佛家的西方乐土,在人间恐怕难以有这样的欢会呀!

白居易当时常来往于洛阳龙门的香山,七老之会以后,诗人又邀请高僧如满和致仕老人李元爽参加聚会。每到秋高气爽,九老登香山,饮菊花酒,遥望洛阳宫阙,顿觉淡泊名利、优游林下的致仕生涯,是多么惬意。当时人称他们为“香山九老”,这可以算是唐代士大夫老年生活的极致了。

二 裴度、张齐贤养老午桥庄

洛阳自古多名园,闻名天下。唐宋时期的午桥庄,更因为前后两代名相裴度和张齐贤在此养老而增色不少。

裴度是唐代名相,曾辅佐宪宗削平淮西藩镇之乱。据说,他的威名不仅使藩镇望而生畏,而且远播于四夷。当时人说,他的威望功业,只有平定安史之乱的中兴名将郭子仪能与之相比,甚至于超过了东晋时安定江南的贤相王导和谢安。他“出入中外,以身系国之安危,时之轻重者二十年。凡命将相,无贤不肖,皆推度为首,其为士君子爱重也如此”。(《旧唐书·裴度传》)但是,唐文宗太和末年,裴度已年近七十,昔日的雄心,已经被宦官专权、士风日下的现实消磨殆尽,他终于决心退隐。太和八年(834),他以东都留守的闲官,离开了纷扰的帝都,退居洛阳。

洛阳集贤里是唐代达官贵人的聚居之地。裴度在这里买下一所宅第,构筑自己的晚年栖身之所。他在这里修筑假山、开挖池塘、栽种竹木花草。第二年春天,集贤里裴度宅第内亭台高耸,水榭临波,桥阁飞渡,岛屿回环,繁花似锦,竹木葱茏,成为东都的胜境。文人雅士,纷沓而至。裴度又在郊外的午桥创设别墅,在这里广植花木,万绿丛中,创建凉台,夏日与二三诗友游观其上,暑气顿消,四周绿阴平旷,命名为“绿野堂”。堂前碧水回绕,成为避暑胜地。裴度常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在午桥庄酣宴终日,对酒高歌,议论风生,以诗酒琴书自乐。(《旧唐书·裴度传》)刘禹锡曾在诗歌中描述裴度的这段生活与自己的感想说:

蔼蔼鼎门外,澄澄洛水湾。堂皇临绿野,坐卧看青山。位极却忘贵,功成欲爱闲……好客交珠履,华筵舞玉颜。无因随贺燕,翔集画梁间。(《刘宾客集·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事》)

意思是说,裴度所筑的午桥庄绿野堂,在洛阳城定鼎门外的洛水岸边。在这里,无论是堂中高卧,还是花间小坐,都能看到远远的一抹青山,登堂举目四望,洛阳城郊一片无边的绿色原野,更令人赏心悦目。主人拥有高位,却能放弃贵宠,功成身退,享受这人生难得的闲暇之乐。有好客的主人,就有风雅潇洒的宾客。在这华筵初开、娉婷的歌喉响彻行云时,我好像前来贺喜的春燕一样,在雕梁画栋之间对主人道一声祝福。当时的洛阳名士,都从裴度遨游于诗酒之间。这种富有情趣的半退休生活的名声,甚至远远传到了京都长安,每逢有人士从洛阳还京,觐见皇帝时,唐文宗总爱先问一句:“卿近来曾见到裴度吗?听说他很惬意呀!”(《旧唐书·裴度传》)

无独有偶,一百七十年后,午桥庄又迎来了另一位退休的宋代名相张齐贤。齐贤在北宋初年,以布衣之士献策于太祖赵匡胤马前,深得太祖赏识,曾对宋太宗说:“我幸西都,唯得一张齐贤尔!”他出仕后,曾四次出任宰相,九居尚书之位。“康宁福寿,时罕其比。”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齐贤年已七十,以司空之位致仕,(《宋史·张齐贤传》)归老于他的家乡洛阳。齐贤慕裴度之名,以积蓄购得午桥庄,准备在这里优游卒岁。白云悠悠,物换星移。据宋代文莹的《玉壶清话》说,午桥庄已经荒废,齐贤重新开凿水渠,引来清碧的洛水,环绕在绿野堂前,庄内再植花木,使朽栋蛛梁的午桥庄,又焕然一新。齐贤与二三故友每天乘着小车,让侍女们推着,在绿阴丛中悠然垂钓。鱼儿上钩,则相与欢笑,拿出携带的美酒,举觞一醉。他又在庄门贴上一则启事说:“老夫已毁裂轩冕,或公绶垂访,不敢拜见。”意思是说,我现在已经脱离政务退休,如有官府登门造访,恕不拜见,以免扰乱宁静的生活。

张齐贤也常到洛阳郊外踏青。他让人造了一张轻便的卧榻,随身携带。每当春和景明、绿茵满地之时,漫步郊野,倦则命从者把卧榻置于树阴下,举目四望,禾苗离离,田野青葱,农夫荷锄其间。齐贤把酒临风,不觉酣醉,一觉醒来,夕阳在山,方尽兴而返。他曾写诗给故人描述退休生活说:“午桥今得晋公庐,花竹烟云兴与余。师亮白头心以足,四登两府九尚书。”(文莹《玉壶清活》卷三)意思是说,能在唐代名相裴晋公的故宅中度过晚年,日日与鲜花翠竹为伴,卧看晨烟暮云,兴味盎然。我虽然已白发苍苍,回顾此生,四登相位,九至尚书,还有谁能像我一样吗?人生到此,也应心满意足了。唐宋两位名相,都在这里度过晚年,午桥养老成为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后的理想与追求。

三 文彦博洛阳耆英会

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又一经济文化的高峰。宋太祖赵匡胤要他的后代子孙在继承帝位后,不杀士大夫,并刻石为誓。官员的俸禄也十分丰厚,“故入仕者不复以身家为虑,各自勉其治行,观于真、仁、英诸朝,名臣辈出,吏治循良。”(赵翼《廿二史劄记·宋制绿文厚》)成为宋代的全盛时期。当时的士大夫在退休后,待遇自然十分优厚,优游卒岁,以此为乐。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八十岁的宋代名臣文彦博以太尉的官位任东都洛阳留守,实际上不预政事,过着半退休生活。他十分追慕唐代白居易退居洛阳时,召集九老会,香山赏菊吟诗的盛事。这时,恰值另一个当时的名臣富弼以司徒的官位致仕,回到洛阳。彦博前去拜访富弼,倾谈之下,两人的想法一拍即合,决定招集退休在洛阳的年高德劭的公卿大夫,按照白居易的故事,轮流置酒赋诗取乐,称为“洛阳耆英会”。(《宋史·文彦博传》)

消息传出,曾经在朝廷为官的古稀老人们策杖扶老而至。其中年龄在七十岁以上的有十一人,除文彦博和七十九岁的富弼外,还有七十七岁的前司封郎中席汝言,七十六岁的朝议大夫王尚恭,七十五岁的前太常少卿赵丙,秘书监刘几和卫州防御使冯行己,七十二岁的前天章阁待制楚建中和朝议大夫王慎言,七十岁的太中大夫张问和前龙图阁直学士张焘。众老相聚,济济一堂,东都人士传为盛事。当时七十一岁的宣徽使王拱宸在大名府任职,得知此事,羡慕不已。于是,写信给文彦博,表示愿意前来参加耆英会。而另一位闲居的有名政治家司马光,因受到权臣的排斥而正在洛阳著《资治通鉴》,当时还未满六十岁。但文彦博素来十分看重他,特别用唐代九老聚会时狄兼□未满七十岁也被邀请的典故,邀请司马光入会。司马光再三推辞,彦博不允。因此,耆英会共有十三位老人参加。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春天,在洛阳的风景名胜之地资胜院佛寺中,建筑起了一座精美的楼堂,楼前的匾额上大书“耆英堂”三个大字。这是文彦博为老人们聚会而捐资修建的地方。步入堂中,迎面墙壁上,悬挂着画家郑奂绘制的十三位老人像,按照年龄高低排列。文彦博因是耆英会发起人,又是洛阳的名义最高行政长官,成为当然的第一次宴会的主人,他借富弼的宅第,在轻歌曼舞中宴请诸老。以此为始,诸老轮流做东。(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四)

宋代著名理学家邵伯温,也是洛阳人。他在《邵氏闻见录》中说,宋代洛阳游乐之风甚盛,每年正月赏梅,二月桃李杂花盛开,而三月牡丹开放,更吸引无数游人。耆英会每于花木盛处宴集,牡丹中“姚黄”、“魏紫”为花中极品,诸老插花于头,名花与白发相映,不减少年狂气。在园亭胜地之间,诸老须眉皓齿,衣冠伟岸,举酒赋诗,谈笑自若,俨若神仙中人。每当锦筵初开,丝竹交鸣,盛妆侍女,献舞樽前,更添清兴。引来都人士女层层围观,不禁称羡。秋月春风,樽前月下,洛阳的名园古刹,水竹亭林之胜,无处没有留下耆英老人们的足迹。宋代士大夫退休林下之乐,正似如此啊!

四 乾隆帝举行九老会

唐代九老会的流风余韵,不仅使后世士大夫们纷纷效法,甚至让清代的乾隆皇帝也想附庸风雅。乾隆二十六年(1761)的秋天,他下诏举行九老会。选择在朝的王公大臣年龄最长者九人,共六百七十七岁;又选在朝的武臣九人,年龄共七百二十二岁;最后是退休的大臣九人,共七百零四岁。三组老臣共二十七人,也称为九老会。乾隆皇帝见到这些白发苍苍的老臣鱼贯而入乾清宫俯伏谢恩,不禁飘飘然有超乎于唐宋诸贤之上的感觉了。

北京西郊外的香山,是清代皇家风景胜地,离宫别苑,极目远望,峰峦层叠,山明水秀,尤其是深秋,遍山红叶,染得霜林如醉。乾隆二十六年的这个秋天,香山迎来了二十七位须发尽白的老人,他们都身着官服,头戴官帽,上面的花翎和红宝石,显示了官位的崇高。这就是九老会的诸位老臣,由乾隆皇帝御赐以游览香山的恩惠。这里与洛阳郊外龙门的香山,相去千里之遥,但漫步于红叶林中,香炉峰下,官差开道,侍臣迎接,奉旨题诗,这种皇家钦赐的风光,恐怕是白居易等唐代洛阳香山九老所无法梦想到的吧。(《清朝通典》卷五七《礼·嘉七》)

乾隆三十六年(1771)秋天,乾隆皇帝因为举行皇太后八十大寿庆典,下诏重开九老会。这次九老会,遵从十年前的先例,选择在朝王公大臣九人,共六百八十八岁,武臣九人,共六百八十五岁,致仕老臣九人,共七百二十九岁。乾隆再次赐予九老们以游览香山的恩赏。古老的香山又迎接白发老人,但奉旨游山,与白居易九老在洛阳香山无拘无束遨游的人生至乐,怎么能同日而语呢?

同类推荐
  • 古寺之谜

    古寺之谜

    悬空寺作为现存唯一的三教合一的寺庙为什么能悬而不坠?“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古已有之。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博大精深的少林武学究竟源自何方?布达拉宫这一世界屋脊上的“白宫”最初是为女人而建?杭州灵隐寺中是否有那位传说中的济公?雍亲王的府邸被乾隆改成了喇嘛庙,是出于孝心还是另有目的?法门寺何以能使整个大唐帝国疯狂,它的地宫中埋藏了怎样的天机? 千年古寺,衍生无限传说:匪夷所思的佛像传奇,珍贵无比的佛家法器,趣味浓郁的佛国典故,神奇诡秘的佛教传说。让我们走进奇妙的世界,探索中国二十座著名古寺。
  • 发明发现未解之谜

    发明发现未解之谜

    本书带您走进人类发明和发现的世界,领略这些发明产生背后的故事,以及笼罩在这些发明发现上的神秘谜团,并挑选了多幅珍贵照片,帮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这些发明发现对人类的深远影响,以及它们带来的未解之谜。
  • 白鹿论丛

    白鹿论丛

    白鹿书院的卖点即重点是推广传统文化。5月28日陕西省隆重举行的纪念司马迁诞辰2000周年大型的电视直播活动“风追司马”,我来了,这次白鹿书院成立我也来参加,为什么两次都来呢?因为考虑文化问题。但究竟什么是文化?可以说我们的兵马俑、秦陵是,从羊肉泡摸到葫芦头也都是文化。现在文化特别泛滥,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酒文化、食文化、茶文化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文化对我们有多么重要?我不是学者类型的人,是个在实践中摸索、自我思考的人,学习、看书只是作为我的一个参考。我得出的文化是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产生的一种思维方式。
  • 安全灯谜集萃

    安全灯谜集萃

    本书收入的各类安全灯谜,为分上下两编。上编以安全题材为谜面,下编以安全题材为谜底,为了便于读者对灯谜的理解,作者对大部分谜作加了简注。同时,为了普及灯谜知识,帮助读者提高猜谜、解谜能力,作者专门编写了《猜灯谜的基本方法》和《猜带“格”灯谜的要领》两部分,分别介绍了24种猜谜方法和36种谜格知识,每种猜谜方法和谜格知识,都用3条灯谜为例进行讲解,形象直观,易懂好记。
  • 另类日本文化史

    另类日本文化史

    本书不以常套的纵向时轴表现日本文化史,而是从世相的横断面着手,深入至文化的内核并从中观察和体验。于是,勾勒出了很多令读者有感兴趣的话题:间的红唇黑齿为何意?一个寂字,为什么令日本人狂喜和狂爱?生死又是如何化为千年之风的?卡哇伊的前身今世?穿着和服的动漫凯蒂猫为何人见人爱?AKB48走红与少女爱的深层关系?非黑非白的幽玄之美与湿气有关?当然,还有汉字文化的魔界幻境,切腹的白日青天,怨灵的鬼魅幽影,不伦的残月融雪等考述与解读。作者总是用别样的眼光,将纷杂在事象背后的文化根由揭出。用语雅赡,用意深至。可读性强。
热门推荐
  • 传说中腹黑老师的传说

    传说中腹黑老师的传说

    天玄学院,只有极其“天赋异禀”的少年才拥有资格入校就读;天玄学院,只有特别“不可思议”的教师才能够传道授业解惑。当然,话是这么说啦,其实学校里每个学生的入读都是强制性的,教师的选拔范围也要在OB或OG内才可以,因为这是一所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拥有超能力的超能力学院。我们的新一代好老师卜充,会与亲爱的同学们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敬请期待。PS:阅读本书之后你会领悟两样人生真谛,第一,那些眯眯眼的全部都是怪物;第二,戴眼镜的家伙腹黑是没下限的。
  • 乱世汉王

    乱世汉王

    有天子气的益州乃是先到者先得,所以捷足先登抢得益州。哪知道机关算尽,却只是在为他人作嫁衣——刘焉死后,益州在他儿子刘璋手中得而复失。另一位“汉室宗亲”大耳儿刘备鸠占鹊巢,在益州地方开创了蜀汉政权,成为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的割据势力。这位反客为主的大耳儿刘备到底是哪路神仙?且听我娓娓道来!
  • 九麟决

    九麟决

    一个神魔仙侠,妖怪精兽,共存的世界。故事开始于墨城。一个少年为了生存,战天战地战神魔。
  • 都市小保镖

    都市小保镖

    宇宙纪,人类最强战士重生2016,带着无数的知识和绝强的战斗力,附在农民工身上,机缘巧合下做了美女总裁的小保镖。于是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从此以后,在世间流传着神级保镖的传说,各个美女应接不暇的到来。
  • 废柴兵王在都市

    废柴兵王在都市

    在雇佣兵与私人武装遍布的波斯湾沿岸的传奇佣兵李旋,在与老牌佣兵团血喉交锋之时的一次失误,另他深爱的妻子惨遭毒手,无法面对爱人死去的他选择了逃避。然他的离去却加剧了废墟与血喉的争斗,不知不觉间,阴谋与烽火在波斯湾蔓延开来
  • 毒冠天下

    毒冠天下

    一个人,为救母。毅然离开了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亲情。朋友叛离。战斗。抉择。经历了这些之后,他又会怎么样呢?他又怎么用他的毒来冠绝天下呢?
  • 霸道王子别追我

    霸道王子别追我

    他够冷,却只为她一人狂热;他够拽,却是因为她更拽;他幽默,却只为赢她一笑;她和他,从相遇那天起,就注定要相守一生。
  • 高冷上司等等我

    高冷上司等等我

    作为一个高富帅,却要办成穷屌丝来自己的公司实习,苏宸觉得真是……好开森!作为一个软妹子,却要硬装成一个御姐来管教那帮熊孩子,洛锦之觉得真是……心好累!初见,他俩互看不顺眼,“估计靠关系进来的!”“估计潜规则上来的!”可日久后,他俩却改变了看法……总而言之!这就是个霸道总裁追“霸道总裁”的故事,有暖有虐,腐女勿入!
  • 仙世轮回

    仙世轮回

    由生至死,由死至生,因果循环,既轮回!宇宙万物,唯一是心,心坚则道成,一心念道,道成者,永脱生死轮回!!!
  • 混在灼眼当龙套

    混在灼眼当龙套

    那啥灼眼的穿越文,内容很简单,本人也没有耐性搞架空,除去第一卷其余全部按灼眼来文笔不佳勿怪本人学生,所以书周刊,不喜勿入,一次发四到五章另:本人非钉宫党,而且对傻娜有偏见,虽然书中还是会客观一些,但是可能言语有问题,不喜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