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09300000017

第17章

出狱后的苏轼,感受到了世事的险恶,说自己的诗“其中虽无所云,而好事者巧以酝酿,便生出无穷事”。他想从此搁笔,可热爱文学的天性又使他不能不写,就决心置个人荣辱得失于度外,继续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攀登。在出狱的当天,就写了《十二月二十八日授黄州团练副使二首》,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

百日归期恰及春,余年乐事最关身。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啤人。却对酒杯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

诗人的心态是乐观的。性格是倔强的,面对拂面的春风及喜鹊的啼鸣,不屑于去想“浑是梦”的痛苦往事,只关心着如何愉快地度过余生;创作激情又恢复了,“试拈诗笔已如神”,看来诗人并没有被厄运压倒。

苏轼正月初一离开京城,四日到了陈州,去文与可家中吊表兄之丧。四月十日,苏辙从南都赶来为哥哥送行,兄弟二人聚会三天,然后洒泪而别,苏轼有“便为齐安(黄州)民,何必归故丘”的诗句送弟弟。十四日,苏辙的女婿文逸民设酒宴送别苏轼。

正月二十日苏轼到了岐亭,寻访故人陈希亮幼子陈糙,在陈糙家中住了五日。此时陈希亮已死去多年,苏轼很怀念这位曾栽培自己的老上司,为了使其事迹不被人们很快遗忘,为其写了传。苏轼并写了《方山子传》,以记陈糙其人其事。方山子者,陈糙之号也,因他“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着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文中之所以主要颂扬方山子任侠隐居不仕,也许与苏轼被贬的心情有关。《方山子传》笔势奇健,所描绘的人物须眉欲动,妙趣横生,是一篇很传神的人物传记。苏轼在这里见到了陈糙收藏的古画《朱陈村嫁娶图》,该画描绘了朱陈村“一村惟两姓,世世为婚姻”的状况,他观画后很是感慨,写诗道:

我是朱陈旧使君,自注:朱陈村在徐州萧县。劝农曾入杏花村。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租夜打门。

苏轼做过徐州知州,所以称为“朱陈旧使君”。此诗反映了人民在繁重租赋下无法安生的状况。诗人在这里故态复萌,为百姓的疾苦又大声呐喊了几句。

苏轼二月一日到黄州贬所,寓居定惠院,随僧蔬食。他虽身处逆境之中,情绪仍然乐观,以自我解嘲的方式写了《初到黄州》一诗: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这首诗很有生活情趣,后面四句表示了对所受到的迫害发泄出不满。这时他的官衔是检校水部员外郎,即水部定额以外的官员,官职低且薪棒少,其棒银三分之二还要以实物折抵,检校官得到的折抵物常为退回的酒袋。

尽管这样,苏轼深知仕途的险恶,朝中李定等人伺机害他的心理依然存在,对乌台诗案仍心有余悸,所以到黄州后写的《到黄州谢表》中违心地说:“臣用意过当,日趋于迷。赋命衰穷,天夺其魄;叛违义理,辜负恩私。茫如醉梦之中,不知言语之出。”这些话明显言不由衷,但他为了自我保护也就说了出来。但他对皇上是很感激的,文中“天地能覆载之,而不能容之于度外;父母能生育之,而不能出之于死中”这几句话后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初到黄州的苏轼,生活相当艰难,收人减少了,因不善于理财又无积蓄,实在难以支撑一家大小10口人的花销,日子过得非常清苦。朋友秦观曾在他被捕期间到湖州探问详情,希望能助一臂之力,这时又来信问候,使他很感动,因为大部分朋友怕受株连已与他绝交了。他马上给秦观回了信,述说自己的生活状况,说全家人为度日非常节省,每月初一取出4500钱,分成30块,分别包起来“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也就是150钱。又用大竹筒贮存一些钱,以准备宾客来时待客用。

叫苏轼难以忍受的,主要还是精神上的压力。他待罪黄州,背着“不忠”的罪名,往日的亲友都主动与他疏远了,使他觉得孤独、委屈与不平。好朋友陈糙约他去武昌作客,他谢绝道:“恐好事君子,更加粉饰,云:擅去安置所,而居于别路。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他几乎到了被监视和软禁的险恶程度了。他写给傅钦之的信《与钦之书》中说,他出狱被贬后,“未尝敢作文字”,“不敢复与人事,虽骨肉至亲,未肯有一字往来”,“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矣”,只“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文字狱几乎吓破了他的胆,感到“平生文字为吾累”,忧馋畏谤,说不敢再作诗文,可他忠君爱国,为民请命的一贯信念又促使关心国事而放不下手中的笔,在笔墨上讲究起了策略,采用寓庄于谐的隐晦曲折手法。他贬居黄州后的诗文,大多寄情于山水,流连于风月,托物言志,借题发挥,且不轻易示人。

寓所定惠院的东面山上,“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引发了他的感慨:那“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的这株海棠与自己遭贬的境遇相同,那“雨中有泪亦凄枪,月下无人更清淑”的幽怨高洁又与凄凉寂寞的心境一般,于是发出了“天涯流落俱可念”的叹息,联想到明朝,“雪落纷纷那忍触”。

苏轼到黄州不久,还写了一首词《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去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中用“缺月”、“疏桐”、“漏断”渲染出清冷死寂的静夜,幽人(作者自况)独自徘徊,只有若隐若现的孤鸿可以看到;与自己一样惊魂未定的孤鸿,有恨无人理解,无枝可以依托,宿在挂满霜露的沙洲。这首词写人见鸿,以鸿说人,人鸿不分,表现了苏轼自视极高的性格及孤独、惊惧的心理。

五月,苏辙自南都赴筠州途中来到黄州。兄弟俩人劫后见面感慨万端,苏轼有诗迎之,又作《晓至巴河,迎子由诗》,数日后又与苏辙同游武昌西山寒溪寺,作古诗一首;苏辙也写诗与兄长唱和。兄弟俩对床夜语,议论时事政局,都对今后的险恶仕途忧心忡忡,并相商了今后的对应策略。苏辙告诫兄长一定要小心谨慎,说话与作文不要涉及政治,以免遭政敌的进一步迫害。苏辙在黄州住了一月,六月才离开黄州,临走时给苏轼留了一点自己的积蓄。

苏轼寓居定惠院时间不长,又迁临皋亭,乃以前的回车院。他来黄州一年,生活日益困难。第二年二月,老友马正卿为他申请了城东营防废地数十亩,以供他开垦耕种,补充家中的用度。太守徐君猷、通判孟亨之不遗余力为苏轼周旋,很快使这块名为东坡的耕地划归苏轼使用。开垦荒地的工作是艰辛的,正如他在《东坡八首》自注中所说的“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来而叹,乃作是诗,自憨其勤,庶几来岁之人,以忘其劳焉。”经过他与童仆辛勤的劳作,荒地被开垦成了良田,种上了稻谷、蔬菜,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东坡八首》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

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自注:蜀人以细雨为雨毛,稻初生时,农夫相语,稻针出矣。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缕。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柱。但闻畦陇间,炸锰如风雨。自注:蜀中稻熟时,炸锰群飞田间,如小蝗状,而不害稻。新春便入K,玉粒照筐首。我久食官仓,红腐等泥土。行当知此味,口腹吾已许。

苏轼就这样在当地老农的指点下,躬耕东坡而自得其乐,过上了过去在口头上、笔尖下描绘的归隐生活。

东坡距临皋较远。苏轼在开垦荒地时,就在黄州书生潘丙、古耕道、郭遴的帮助下,紧傍东坡盖了一所房子,以供他在此居住,免去了来回奔波之苦。房子建成时天降大雪,苏轼就在墙壁上绘画雪景图,题写了“东坡雪堂”四字为匾额,此后这座房子被人们称为雪堂。他又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东坡居士”。

雪堂四周的景色极佳,苏轼把自己比作了陶渊明,把雪堂也就看成是陶渊明游览过的斜川。这年春天,一夜春雨过后,东坡的庄稼嫩绿喜人,他心里很高兴,就饮酒祝贺,并欣然写了一首《江城子》: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鸟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浚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

苏轼觉得自己与陶渊明一样都是梦中清醒、醉中也清醒的人,乐于随遇而安过躬耕的生活;在这与斜川一样优美的环境里,可以豁达地度过余生。

苏轼尽管贬居黄州,由于他在文学上名声很大,仍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对象,因写诗词也曾闹出一些趣闻,在民间广为传播。有一天他在雪堂喝醉了,糊里糊涂返回临皋时,已是深夜时分。他帽子也丢了,歪歪斜斜走到门前去敲门,半天无人开,再一听家憧轩声如雷正在熟睡之中,他站在门前面对夜空,高声吟唱起来: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憧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毅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太守徐君酞很快得到消息,说是苏轼昨夜吟完《临江仙》之后,把帽子挂在江边的树上,坐着小船走了。太守大吃一惊:“州失罪人”朝廷可要追究责任,忙到临皋察看时,苏轼还酒醉未醒呢。

有一次苏轼得了红眼病,一个多月没有出门,既是朋友来访也被家人挡在门外。人们觉得很反常,就胡乱猜疑。有个人说:“即便是死了,也得通知大家呀!”这话一传开,竟成了“苏轼已死”了。苏轼的“死”讯只几天工夫便传到许昌范景仁的耳朵里,他为好友忽然“死”去很悲痛,忙叫弟子们凑钱作为丧葬费准备寄给苏轼的家人。其中一个弟子对传闻产生了疑问,范景仁就写信探问确实情况。苏轼看过信后仰面大笑,原来范景仁把苏轼“已死”的消息写在了信中,为了向社会证实自己活着,他邀请了几个朋友饮酒取乐,还在深夜高歌新作,且歌且走。人们又相互传言,原来苏轼依然活在世上。

苏轼嬉笑怒骂皆可成为文章,在黄州期间写的一些理趣诗格调高雅,蕴藉深厚的审美趣味。或显示居安知足时的舒适清雅,或抒发欣慰庆幸中的风趣愉悦,都有其独特的高妙之处。他往岐亭访陈懂,作《寄吴德仁兼简陈秀常》,诗云:

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须无由言。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自此,“河东狮吼”就成了悍妇的称谓。

元丰六年,苏轼48岁,妾王朝云生一子,取名遁儿。苏轼有感于自己的遭遇,写了一首自嘲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他为自己命运的坎坷,为朝廷吏治的腐败而发着牢骚。又如《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

这首小诗寓意很深,说的是既要有好琴,又要有弹琴的技巧,才能发出优美的乐音。以此启迪人们,只有主观和客观条件的恰当配合,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据宋时周军《清波杂志》记,东坡在黄冈,每用官妓佑筋,群妓持纸乞歌词,不违其意而予之。有李琦者独未赏赐。一日有请,东坡乘醉书:“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赠李琦。”后句未续,移时乃以“却似城南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装饰。乃出诸妓之右,其人自此身价增重,殆类杜子美诗中黄四娘。

苏轼尽管身处逆境,仍很关心百姓的疾苦,他在《蔡州道上遇雪次韵子由二首》中写道:“下马作雪诗,满地鞭纂痕,伫立望原野,悲歌为黎元。”在《鱼蛮子》诗中感叹渔民的生活为“何异獭与狙”。与黄州接界的鄂州,有溺婴的恶习,尤其女婴被杀害的数量多,故此地民间少女多鲜夫。苏轼闻之心酸,“为食不下”。他给鄂州太守朱康叔写了一封信,希望其设法革除此恶习。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救儿组织,请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担任会长,他们向穷人捐了不少钱,以资助即将生孩子的家庭。苏轼说:“若岁活百个小儿,亦闲居一乐事也,吾虽贫亦出十千。”

初次来到黄州的苏轼,贫病交加,穷困潦倒,因右目患疾,卧病半年,在“杜门斋僧,百想灰心”(《与蔡景繁》)的情况下,他“归诚佛僧”,专心研读佛经。《黄州安国寺记》记述初到黄州学佛的缘由时哨然叹道:“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盎归诚佛僧,求一洗之……焚香独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他以前“锐于报国,拙于谋身”,因此烦恼纷生而无法排解。他到此求助于佛学了,想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从精神上抛弃尘俗世界,以达到“物我相忘”的境地。然而,他对佛教学说的研讨是以执着现实人生为出发点的,以理性对待佛学,仅是借佛教的思维方式,对人生和现实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元丰六年给苏辙的一封信中说:“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凡尽心,别无胜解……而世之昧者,便将颓然无知,认作佛地。若如此是佛,猫儿狗子,得饱熟睡,腹摇鼻息,与土木同……可谓无一丝思念,岂可谓猫儿狗子已人佛地?”其次,苏轼拜佛读经,是为了追求实用。在《答毕仲举书》中,他说“若世之君子,所谓超然玄悟者,仆不识也”,实际上是说他不相信佛教。不信佛却去拜佛读经,似乎十分矛盾,苏轼却高明地统一了起来。再者,苏轼对学佛习道时可能出现的偏差早有认识,他说:“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学者或未至其所期,而先得其所似,不为无害。仆常以此自疑,故亦以为献。”(《答毕仲举书》)。

与对待佛学一样,苏轼对道家思想也是有选择地接受。《雪堂记》中“客”要邀“苏子”作“藩外之游”,“客”所主张的是要人消除心智,心如死灰,真正达到与天地万物渊于一体的境界;苏轼说自己建雪堂是为了“升是堂者”,将见其不溯而俊,不寒而栗,凄凛其肌肤,洗涤其烦郁,既无炙手之讥,又免饮冰之疾,他不愿做“散人”,只是为了借道家思想祛除儒家思想中庸俗狠琐的一面,以建立更为洒脱旷达的世界观。

苏轼在研读佛、道书籍的同时,把自己的所思所得,写成了着作。《上文潞公书》云:“到黄州无所用心,覃思《易》《论语》,若有所得。”从这里可以看出,苏轼到黄州定居以后,即作《易传》九卷,《论语》五卷。至此,他“初好贾谊、陆蛰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墨,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矣”(《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他有批判地接受了中国文化的这三种成分,再加上广泛的社会经历与工作实践,使这三种文化融合成了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他稳定而特有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超越现实又执着现实,成为他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张扬自我的精神源泉,造就了他不懈不躁、不惧不馁、任性自适又执着现实的自由人格。

北宋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此时文化界一股注重内心的超然玄悟,高扬感性生命,热衷求索内心世界丰富而细腻的情感的潮流正在逐渐形成。苏轼继承、发展、超越了这股潮流,以“三教合一”的特点使上述重视感情生命的潮流剥去庸俗的一面。就这样,苏轼在黄州迎来了文学创作的高潮时期,词创作数量很多,风格各异,至今大放光彩。

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泛游黄冈赤壁,面对三国时的古战场,他想到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又联想到自己坎坷的遭遇,唱出了一首雄放豪迈的壮曲《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酻江月。

这首千古绝唱是宋代豪放词最有代表性的篇章,颂扬了壮丽的祖国山河及英雄人物的业绩,表现了词人从失意的巨大痛苦中的自我解脱,是贬官黄州后真情实感的流露。《寥园词评》中黄蓼园说:“题是怀古,意谓自己消磨壮心殆尽也。开头大江东去一句,叹浪淘人物,是自己与周郎俱在内也……总而言之,题是赤壁,是为心已而发。周郎是宾,自己是主。借宾定主,寓主于宾。是主是宾,离奇变幻,细思方得其主意处。不可但诵其词,而不知其命题所在也。”

苏轼的好友张梦得在黄州的江边建了一座亭子,刚竣工,还没来得及给亭子取名,就请苏轼到这座亭子里赏玩。苏轼赴约去了,游玩得很畅快,为亭子起名“快哉亭”。他还即兴挥毫作词,写了一首《水调歌头》赠给张梦得: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敲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首词上阕写快哉亭山光水色,下阕就大风掀浪的景象发表议论,表示自己胸中有浩然正气,能够领略这快哉之风。全词境界开阔,意境壮美。词中之所以把快哉亭比做平山堂,据说与文坛一桩公案有关。说是欧阳修担任扬州知州是,曾建了一座平山堂。坐在堂里,南望江对岸几座山,恰与堂栏持平,因此叫做平山堂。后来欧阳修调离扬州,接任者为老友刘原甫,在给刘原甫设宴接风时写了一首《朝中措》词相赠: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此词笔调洒脱,气格豪放,立即轰动了词坛。此后有个爱钻牛角尖的文人来游平山堂,对该词提出了疑仪,说:“文章太守欧阳修一定是个近视眼,平山堂对面那几座山距离很近呀,看上去非常清楚,他怎么会在《朝中措》中说什么山色有无中呢?”因为是对名人的议论,很快传播开了。人们出于对欧阳修的敬仰,不愿意接受其作词不准确的议论,但又觉得那个爱钻牛角尖的人话说得也在理,心里就存了个疑惑。由于没人评判是非,这事儿就成了文坛上一桩疑案。苏轼早就听到了对欧公《朝中措》的议论,一直没有机会给人们解释,这次借作《水调歌头》一出,对欧公《朝中措》的指责逐渐停息了。

谪居黄州的苏轼,闭门读书创作,不但在诗词创作上取得了成果,其散文方面成就也很大。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说:“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滴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止,而辙膛然不能及矣。”

元丰五年(1082),四川绵竹道士杨世昌来访,与苏轼相处甚欢。七月十六日,苏轼与杨道士泛舟赤壁,回来后写了《赤壁赋》,表现了作者挣脱思想苦闷的过程。文章先写“苏子与客”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月夜中泛舟,暂时忘却了心中的苦闷,有了“羽化而登仙”般的欢乐。接着“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传来,“苏子揪然”,不由想起了自己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向往及遭贬的现实,情绪顿时悲观了起来。再接下来写自己“驾一叶之扁舟,举N蹲以相属,寄蟀蟒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悟出了自己青年时的壮志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一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于是又由悲转喜。这篇赋意境优美,感情深沉,艺术性空前绝后,表现了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

《赤壁赋》写成后,他不敢“轻出以示人”,直到第二年好友傅钦之(傅尧俞)派人到黄州向他索求“近文”,他才将《赤壁赋》取出,附上赶跋式的书简,一并交给来人。书简曰:“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出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又有《后赤壁赋》,笔倦未能写,当侯后信。轼白。”苏轼为什么“多难畏事”而把此赋“未尝轻出以示人”?这与他写作的主旨有关。明时的文衡山在《三苏文范》中说:苏轼“盖滴黄之第三年,其言曹孟德气势皆已消灭无余,讥当时用事者。尝见墨迹寄傅钦之者云:多事畏人,幸无轻出,盖有所讳也。”这就是说苏轼在《赤壁赋》中无意于吊古,“讥当时用事者”哀怨被谗俊包围的神宗,并喻以曹孟德,发出昔日之英雄“而今安在哉”的嘲笑。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写游赤壁时是夏季,当他“是岁十月之望”再游赤壁写《后赤壁赋》时已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的初冬景色了。这时的江景极为险峻:“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嵘岩”、“蒙茸”遍目,鹊之危巢悬挂在古木的枝头。身处这样险恶的自然环境中,作者联想到了自己所处的同样险恶的政治环境。“时夜将半”“划然长啸”时,“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了,他“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以此表达在政治上进退两难的复杂心情。“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的幻境及梦中与道士的对答,则是表现了他在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矛盾心绪中对未来存的一线希望,即希望能得到朝廷重用而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后赤壁赋》是苏轼那种心有余悸的悲凉心情和超尘绝俗的表白,文章空灵奇幻,笔笔欲仙,是宋代散文中的名篇。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短文,仅102字,其文为: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山中藻、符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张怀民即张梦得,这年年初贬黄州,寓居承天寺。文章看似不经意,却极为精警动人,只寥寥数笔,就把月夜的幽静及两位贬官心情的寂寞表现了出来。文之结尾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既表现了他空明澄澈的心灵,又说明人心即是标准,只要有“闲人”便有美景,但月夜常有而“闲人”不多。此文透露出来的思想已摆脱了世俗的价值标准,达到了真正的通达洒脱境界:即穷达贵贱随缘生灭而不樱于心,喜怒哀乐发乎情而止乎意。

元丰七年(1084),苏轼49岁。三月,朝廷诏书下来,命苏轼移汝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按苏轼长短句《满庭芳》序云:“四月一日,余将至黄移汝,留别雪堂。”按《东坡图》云:“郡人潘那老,及弟大观,俱以诗知名,多从先生游。先生去,以雪堂付之那老,因以居焉”。陈糙、参寥等许多人送苏轼去汝州。黄州送苏轼者,皆止于慈湖,陈糙一人独送至九江。

同类推荐
  • 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

    坚定信念,相信自己;我很瘦弱,但我的心很坚强;选准努力的方向会使成功更容易些;随意做的事有可能会成为你一生的负担;不要做你不喜欢的事,那是在浪费时间;如果你身边都是科学家,那也许有一天你也会成为科学家。
  • 泰戈尔

    泰戈尔

    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泰戈尔继承了古典和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一代文化巨人。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种戏剧,还有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等。此外,他还是位造诣颇深的音乐家和厕家,曾创作2000多首歌曲和1500多幅画,其中歌曲《印度命运的创造者》已被定为印度国歌。一起来翻阅《泰戈尔》吧!
  •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约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4次率队西航,成功地横渡了大西洋,开辟了由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由此,他也成为欧洲人经海路到达西半球的第一人。在西印度群岛上,他建立了殖民地,发现了金矿,并掳掠了印第安人。他的4次西航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欧洲大陆与美洲新大陆的联系,并为欧洲人大规模占领和开发西半球打下了基础。
  • 毛泽东与蒋介石

    毛泽东与蒋介石

    本书作者运用比较政治学的手法,对毛泽东与蒋介石以平视的角度看待,不断将他们进行比较,比较他们的思想,比较他们的功过。从他们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识,比较到七十年代他们相继去世。
  • 马克思传

    马克思传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先生历三十年而完成的一部完整的马克思学术传记,全面记述了马克思一生的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实践,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总结,资料翔实,脉络清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热门推荐
  • 大荒圣魔

    大荒圣魔

    我若诛仙,世间众生应如我。我若为魔,天下苍生皆为魔。七百年前,一代天骄楚龙城被自己最敬重的师兄和挚爱的妻子联手杀害。经历了一个时代的更迭,楚龙城奇迹复活,重生在一个小孩身上。故人已去,江山不复,一段传奇,一个少年的崛起,一切从这里开始。本书书友群:464375778
  • 相公,我要休了你

    相公,我要休了你

    哇呜,她是怎么了?怎么一下子蹦到了古代啊,什么?还是人家的下堂妇!!!不要不要啦~~~人家可是21世纪新新...新女性耶!啥?这个就是他那传说中的英俊多金却又冷酷无情的王爷老公,这个这个,怎么还有人连自己老婆都不认识啊?哇塞,太酷了吧...不过那啥好在咱也不是一般人,不妨试试俺们现代女人的驭夫术。什么,不行?那、那干脆休了,反正古代帅哥多了去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绝对执行:高效执行力组织的6大系统

    绝对执行:高效执行力组织的6大系统

    《影响时空管理丛书》由影响力训练集团组织十几位专家、几十位学者、上百位培训界精英历经三年时间精心创作,内容注重实战,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导向;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且经过多轮培训课程使用并经过多次修订,受到各层次管理者的欢迎和好评。本书介绍了战略执行中的目标、文化、制度、流程、资源、控制等内容,以实战案例为辅,将提炼出的方法、步骤、技巧清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能够运用所学,迅速提升执行力。
  • 少独游

    少独游

    六个少年的不期而遇,是怎样的大手再推动,是巧合,还是预谟已久。他们该怎么面对危机,以及这个残破的世界,百家的出现,又意味着什么。鬼谷——流向龙,锋。阴阳——小鱼杰。法家——风凯。…………接开迷团,竟在《少独游》《少独游》交流群373374644,进群请说明原因。辰朝感谢大家的加入
  • 爱在花间错开

    爱在花间错开

    爱情中最美的承若是天长地久只有身在其中的人当真愿意为它披荆斩棘弄得伤痕累累最后却发现那是轻易破碎的爱情信仰不存在与天地中而需要永久存在人的心中
  • 大帝术

    大帝术

    得地球神秘高人真传,北冥神功、独孤九剑,信手拈来,修雷霆大术,纵横神道世界,逆天崛起。
  • 邪王溺宠小娇妻

    邪王溺宠小娇妻

    这年头,真是奇怪的很。明明都听说,人死了之后,是会看到白光的。那不就说明,看到白光之后,她就应该死了么?为什么却是穿越了呢?还穿越到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这也就算了,可为什么一穿过来,就已经嫁人了?!说好的美男无数呢?为什么看到的都是王的后宫美人儿?而且,王居然还说,她是在欲擒故纵?去你的欲擒故纵,姑奶奶要是看上你,需要欲擒故纵么?姑奶奶只会直接,生扑!“笑笑,来吧。”某邪王媚笑。“来?来什么?”某女疑惑。“你不是说生扑么?本王等着呢。”某女无语,“王,你的节操呢?”“已碎一地。”某邪王依旧淡定无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FBOYS之星光璀璨

    TFBOYS之星光璀璨

    三个为自己梦想而奋斗、努力的少年——TFBOYS,成为了无数妹纸心中的信仰;三个明明可以靠爸妈一夜成名的少女,却非要为自己的信仰在重庆打拼。他们都是有梦的人,命运将原本毫无瓜葛的他们联系在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在梦想的序幕中展开……
  • 穿越之倾世狂妃

    穿越之倾世狂妃

    他,在外人眼里,冷酷,凶残,杀人不眨眼,所有人不得碰他,违者必诛。她,再世为人,势必开括出属于自己的亡国,不同时空的人,在同一个世界相遇,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