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6300000005

第5章 什么是批判?

思想既表示思维活动,也表示思维活动的结果;解放思想就是要使思想不受束缚地按照客观规律活动,其活动结果也要符合客观规律。解放思想是客观实际对思维活动和思维活动结果的要求。那么,用什么方法实现这种要求就是解放思想的核心内容。批判思维是解放思想的核心内容或者根本方法。批判思维就是思维对思维对象的研究、分析和判断,是始于“问题”经于分析(“批”)成于判断(“判”)的思维过程。如果没有批判思维,就无从产生解放思想的意识或动机;就不能发现自己的思想是被束缚的,就没有解放思想的要求,思维中就没有解放思想的冲动;就认识不到是什么束缚了自己的思想,就找不到解放思想的切入点,着力点,甚至认识不到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的根本方法是批判思维,思想是通过批判思维得以解放的。解放思想和批判思维是要求与方法、方法与结果的关系。

1.批判是理性思维

批,就是研究;判,就是判断。批判是对认识对象进行研究并做出判断。这就是理论思维。凡理论思维都是批判的,没有无批判的理论思维。否定错误需要批判思维,接受真理同样需要批判思维。“思想是可以学到的,但只有它本身被思维的时候才能把它学到手(黑格尔语)”没有批判思维的肯定和否定并不是真正的肯定和否定,因为没有经过批判思维,就没有否定的理由,也没有肯定的理由。这就叫做盲目。批评是研究后的评论,评论就是判断,因此,批评就是批判,但人们何以青睐批评而畏惧批判呢?批判就是批驳,经过研究发现研究对象的错误,就指明错误的理由,揭露错误的危害、指出纠正错误的方法,这就叫批驳。如此,批判、批评、批驳并无本质的区别。都是通过研究说明观点成立或不成立的理由而已。我们可以把揭露问题、针砭时弊的思考称为批判思维,这未尝不可,但我们把认同现实的发展成就、接受客观真理的思维定义为什么思维呢?难道认同现实、接受真理不需要理由吗?难道接受真理可以盲目吗?盲目地接受真理是真正的接受吗?难道接受真理是不需要研究之后才做出判断吗?理论思维并不能截然划分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凡真正的批判思维都是创造性的,凡真正的创造性思维都是批判性。“在懂得了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前提、基础之后,唯有‘批判’才能创造范畴”,没有离开批判思维的创造,也没有离开创造的批判思维。

批判思维和盲目接受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思维方式上的根本区别。批判是盲目的反义词。批判当然不是无中生有,批判是一定前提下的思维活动,但批判思维是对“一定前提”的自觉运用而非盲目接受。马克思在对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哲学进行批判时指出:“批判的神学家毕竟还是神学家,就是说,他或者不得不从权威的哲学的一定前提出发,或者在批判的过程中以及由于别人的发现而对这些哲学的前提发生怀疑,于是就怯懦地、不适当地抛弃、撇开这些前提,而且仅仅以一种消极的、无意识的、诡辩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这些前提的屈从和对这种屈从的恼恨。”这里,马克思彻底揭示了唯心主义的本质就是盲目,就是神学,唯心主义都是非批判的,要么消极地而不是主动地、无意识的而不是自觉地、诡辩地而不是有根据地接受某种前提,要么怯懦地而不是自信地和有把握地、不适当地而不是恰当地抛弃某一个前提。简言之,唯心主义无论接受还是放弃某个前提都是盲目的。盲目的就是神学的、唯心主义的。唯心主义的消极而无意识的表现是这样的,一方面,他们不断反复保证他们批判的纯粹性,也就是说他们的批判是全新的,没有前提的,一方面唯心主义尽量避免人们对他们的批判和事实上存在的前提之间关系的讨论,最后当人们发现了他们批判的前提时,他们就一方面制造出这些前提是他们自己发现的假象,另一方面他们深信自己的水平甚至超过了这些发现,以一种诡秘的、阴险的、怀疑的方式,搬弄前提中的要素来反对人们对前提中错误的批判。期间,由于他们不能阐发这些前提中的成果,就把这些成果以口号的形式抛给那些还处于哲学束缚下的人们。简言之,唯心主义者总是一方面把自己打扮成神,把自己的结论当成无须怀疑的谶语抛给别人,一方面又用歪曲真理的方法反对别人对他们结论的怀疑。这就是唯心主义的欺骗性所在。

在唯物主义的思维中,批判的概念是相当简明的,批判是人自然的思维活动,凡思维都是批判的,凡批判都是思维的;真正的思维活动都是批判活动,反之亦然,没有批判的思维和没有思维的批判只能是记忆和盲从。批判就是思维,思维就是批判。没有批判的思维和没有思维的批判都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把“批”定义为分析研究,把“判”定义为分析研究后的判断,就可以把思维定义为批判,把批判定义为思维,思维和批判是同一概念。这样定义应该是充分的:思维就是人的大脑对思维对象分析研究的活动,不存在没有分析、研究、判断的思维,也不存在不是思维的分析、判断、研究。

从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来分析,这样定义是充分的:思维是人在思维中把感觉上升为知觉、表象和概念的过程,这个上升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分析判断。或者说没有大脑的分析、研究和判断,思维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进行。

从思维对象的历时性来分析,把思维和批判定义为同一概念也是充分的。作为思维对象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不外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状态。我们把对历史的思考叫反思,把反思定义为批判,这是早就公认的,所以就有历史批判和批判历史的说法;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叫做批判,这也是被人所公认的,而且把这种思想叫做批判现实主义;问题是对未来的设想同样需要分析、研究和判断:对未来的设想是要以历史和现实为基础的,对未来设想的合理性存在于历史和现实之中,要在历史和现实中找出未来设想的合理性,就离不开分析、研究和判断,既离不开批判。

从马克思对批判的定义来考察,把思维和批判定义为同一概念也是充分的。马克思和列宁都把批判定义为两种事实之间的对照比较,也就是说,对照比较是批判的过程,但第一是对照比较本身就是思维,第二是对照比较的前提是对事实的确认,而确认就需要批判,没有批判就没有确认,把不能确认、极可能是虚假的“事实”进行对照比较,有什么意义?所以把批判和思维定义为同一概念是充分的。

把批判和思维定义为同一概念并不影响历史批判、批判现实主义等等针对已经发生的事实的思考,也不影响只把揭露问题的思维叫批判。因而,把批判和思维定义为同一概念并没有颠覆什么。这样定义只是把思维同非思维的盲从区别开来。在思维中自觉批判而不是盲从。人们忌言批判,甚至思想的研究者也如此,这不是事实吗?当然这种情况的存在固然与对批判的定义不够充分有关,最现实的原因是人类思想史中曾多次把思想批判当成思想迫害,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尤甚。这就败坏了批判的名声,使人本能地畏惧批判和被批判。其实批判就是思维,思维就是批判,凡正常人都是思维的凡思维的都是批判的,批判的对立面是盲从,批判只是和盲从相区别的概念。没有批判,我们甚至不能顺利地穿过马路。所以思维、批判、批判思维都是同一概念。这是否是把批判庸俗化?高雅的批判是什么呢?

2.批判是人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只有通过世界才能把握世界;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把握任何对象都离不开批判。理论思维的前提是批判,没有批判就没有理论思维。客观描述没有批判,尽管也有思维,但不是理论思维。

批判的内涵是明确而简单的,批判的目的也是明确而简单的。批判就是要激发而不是抑制人的思想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冲击而不是强化人思维的惰性、保守性和凝固性,是推进而不是抑制人的主体意识、反思态度和创造精神。批判的目的就是批判的价值。批判思维就是追寻理由的思维,是探求真相——是什么,探求理由——为什么,探求措施——怎么办,通过思维给出理由,让人自觉而不让人迷信,让人理性而不是盲从的思维方式。

批判的内涵及价值是明确的,重新思考批判却不是无意义的。把“批判”和“思维”定义为同一概念是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一是去掉盲目性;二是去掉惰性;三是克服畏惧心理。

改革开放之前的“大批判”是一个令人闻之心悸的、在思想史上声名狼藉的概念,“大批判”是思想迫害、人身攻击的代名词,是思想者的噩梦。真理标准大讨论,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使人们远离了噩梦,人们经过短暂的反思后团结一致向前看,开始了一个思想空前繁荣的新时代。三十年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都和思想解放有关,都和对“大批判”的批判有关。三十年后,中国共产党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形势新任务、新课题新矛盾,我们迫切需要创造性思维,需要批判性思维。我们重新呼唤批判思维、批判精神,视批判为一种可贵的思维和精神,这说明批判思维和批判精神不仅是迫切的而且是稀缺的。本来是人的自然思维,为何稀缺?是否是人们因为对批判的误解而心有余悸呢?果真是这样,重新思考批判或重新批判“批判”,不是重新定义批判,也不是颠覆批判的概念,也不是做批判的启蒙,而是要消除对批判的误解,使批判回归到本来意义上,进而消除对批判和被批判的畏惧;使人去掉盲从,达到思想上的自觉;使人解放思想,在思想的解放状态下,在批判思维中产生出创造性的思想,用创造性思维指导创造性活动,改造我们存在的世界,实现思想的价值。否则,人为什么要思想呢?人的思想又有什么价值呢?试分析我们曾经不假思索使用的话语:“对错误思想进行批判”,既已知其是“错误思想”,何需批判?“正确的思想是不需要批判的”,没有批判,焉知其正确?这两个命题中的“错误”和“正确”都是没有经过批判、也就是没有经过思维的盲从。真正的服从和拒斥都必须经过思维、也就是经过批判才做出的选择。没有经过自己批判的认同就是盲目;盲从是非理性的顺从,顺从是没有内在的心理依据和理性的精神支持的,很容易表现为行动上的顺而不从、摇摆不定、人云亦云、反复无常,在特殊条件下极易产生背叛(甚至连背叛也够不上,因为真正的背叛还有自己认同的价值观,没有经过思维的背叛只能理解为一种趋利避害的自然行为)。

所以,批判只是真正的思维,无论是揭穿假象还是追求真相,无论是否定谬误还是服从真理,都需要批判思维,通过批判思维,否定和服从才不是盲目的,批判思维只是自觉地认同、理性地服从真理。仅此而已。任何思维不过都是寻求存在的根据,揭露问题、指出错误固然需要批判思维,承认现实、接受真理同样需要批判思维。如果没有批判思维,承认和接受就不是真正意义的,而只是一种盲目的认同和接受,而盲目的认同和接受是不能坚持的,因为盲目就是没有依据支持。所以批判思维只是有根据地肯定或否定罢了。

批判是真正的思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处于自然状态,解放了的思想就是处于自然思维状态的思想。批判思维是解放思想的关键环节。没有批判思维,思想就不可能被解放,思想就永远处于盲从状态,对现实的盲从是不会产生改造现实的思想的,是无法产生创造性思想的。把批判规定为思维,就必须讨论批判。

讨论批判,无非是讨论何谓批判、为何批判、如何批判而已。何谓批判,是从存在的本体论上解决批判是什么的问题,给批判活动提供根据;为何批判是解决批判的意义问题,要给批判以价值;如何批判则要说明批判的方法,通过何种方法实现批判的价值。三个问题事实上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只能在观念上分开。之所以从观念上分开,是分析问题的技术需要。批判是人的自然思维,我们讨论的就不是要不要批判的问题,而是讨论如何批判也就是如何思维的问题,讨论批判的现实需要也只是强调现实对批判的突出需要,而不是一般思维需要不需要批判的问题。讨论如何批判和什么是批判视是同一个问题,批判是思维的过程,思维是批判的过程;“什么是批判”定义了批判是怎样的过程,“如何批判”是说明批判的过程是如何完成的。而这不是同一问题吗?

我们习惯于把对历史的反思称为批判思维,把对现实的反思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把对未来的设想和规划称为建设性思维与批判思维相对。其实反思固然具有批判性,但对未来的思考也离不开批判思维:作为批判对象的历史是连续性的,一切都会成为历史;作为批判工具的思想方法也是历史生成的,并没有不同于反思的不同的思维方法。

重新思考批判的内涵,不是从本体论上给批判下一个绝对的定义。因为任何“本体”都不是绝对的,“本体”是具体时代的本体,“本体”永远是作为中介而自我扬弃。但这也不意味着批判从本体论上就不存在呢?和其他范畴一样,不管“本体”的内涵如何随时代而变迁,批判作为思维的本质不会变,只要思维的必要性存在,其作为思维的基本性质就不会变。这样才使研究对象作为真实的存在而使研究成为可能。因而,批判和“非批判”及专门针对问题的批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不矛盾。因而不会走向相对主义或取消主义。批判是人类特有的思想活动,批判的概念本来是清楚的,无需论述:人对置身其间的客观事实予以比较对照,得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思想,再把这种思想放到实践中去检验,符合实际的就坚持,不符合实际的就放弃,从而使思想具有推动实际发展的作用。显然,批判内涵了否定和肯定、反对和坚持、超越和发展。批判概念的产生同人类文化的一切概念一样,都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概括。从广义上讲,人类的第一缕思想就应该是批判的产物,有了批判,才有了思想,人才成为了人。说明这一点并不困难:人类是自然选择和自身选择的产物,劳动的产物,如果没有批判意识,人类就无法选择,就无法劳动,甚至是简单的劳动。虽然如此,真正意义上的批判却始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恩格斯说:“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自觉辩证并把它转为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很显然,从唯心主义中拯救辩证法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否定和反对唯心主义,肯定和坚持辩证法并超越唯心主义哲学而发展唯物主义哲学的深刻而尖锐的思想过程。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产生于批判,发展于自我批判。批判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有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规定,有其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有其目的和价值。如果确实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就不会对批判产生误解,然而误解确实有过而且不能保证已经没有了。对批判的误解,涉及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误解,而对指导思想的误解是危险的。在社会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各种思想互相激荡,批判思维就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批判思维,就无法判断形势,无法迎接挑战。我们需要坚持批判精神,需要巩固批判精神,甚至需要批判精神的启蒙。

批判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方式,一种精神,仅此而已。科学批判是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的批判,亦仅此而已。

3.批判是一种精神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批判思维是唯物的哲学精神,是辩证的思想方法,是积极的构建行为,是推动发展的杠杆。科学批判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对假丑恶的揭露:通过揭露虚假揭示本质,推动事物发展;通过剖析恶行肯定善良,促进人类向善;通过昭示丑陋展现美好,催化精神升华。批判追求的是真相、真知、真理,弘扬的是善心、善行、善果,展现的是真理之美、逻辑之美、表达之美。科学批判是冷峻的火热,是激烈的温厚,是尖锐的抚摸,是深刻的昭示,是无情的热情。这,毫不矛盾。因为大善、大美的内容,首先要以大真的形式表达;感觉舒服的,未必是增进人健康的。真科学都大公无私,科学批判,理当如此。如此,我们热爱科学,当热爱科学批判;如此,我们呼唤科学精神,当呼唤科学批判;如此,我们还会畏惧批判和被批判吗?

如果说解放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那么科学批判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内核,是解放思想的关键环节,抽取了科学批判精神,解放思想就成了空壳,最多只是形式主义的口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对真理标准的科学批判(具体就是对“两个凡是”的批判),因而必然地引导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改革开放是对不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旧体制、旧观念、旧模式科学批判后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是对片面发展观科学批判的实践结果;批判的未必是科学的,但伪批判的必然是伪科学,非批判的肯定是神学。没有科学批判,就没有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就没有任何意义上的改革,就没有任何意义上的发展,就没有任何意义上的自觉。在解放思想达于科学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每一个环节中,科学批判始终以精神的形态贯穿其中。

科学批判是辩证唯物主义者的基本精神,当然也是唯物主义者的基本精神。科学批判是“科学”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论的科学方法论;科学批判是“唯物”的:是客观事实间的对照而非观念对事实的剪裁;科学批判是“辩证”的:是肯定与否定、继承与发展的对立统一;科学批判是“基本精神”:是基础性精神,即科学批判精神是科学精神之前提;是一以贯之的精神,即科学批判精神在唯物主义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没有科学批判精神,就不是唯物主义,就不是唯物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是唯物辩证法,而“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批判的产物。马克思的论述包含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逻辑顺序:批判作为思想认识活动是先于革命运动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批判是思想的先导,是先于思想的“思想”。没有科学批判,就没有思想解放;没有科学批判,就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就没有革命行动,就没有革命的成功;没有科学批判,就没有科学的改革理论,就没有科学的改革行动,就没有改革的成功;没有科学批判,就没有科学的发展理论,就没有科学行动,就没有科学发展。一切正确理论都是科学批判的产物,马克思的《神圣家族》是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资本论》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终结性的科学批判,科学社会主义是对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批判。从马克思著作目录中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在马克思主义中有多少科学批判。就连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被列宁视为“十足的庸人”的约翰。普连厄,在其“科学价值为零”的书中也从反面承认了这一点。这正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光荣。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在对错误思想以及过时体制、观念、模式的科学批判中形成并放射出中国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灿烂光芒的。这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创立者的光荣。

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批判。陈胜吴广是从对“君权神授”的批判开始起义的,洪秀全是从对“天下无公”的批判开始革命的,列宁、毛泽东也是从对现实及现实的辩护理论的批判开始革命的。即使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是如此:从第一块石器到航天登月,从“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到原子武器、信息大战,从野生动物驯养到克隆技术,从原始谷物栽培到转基因食品,从上帝创世纪到宇宙大爆炸等等。人类的历史需要归纳,而人类的未来需要演绎。批判是一切真知的发轫,而盲从是一切谬误的来源。

然而,唯物主义总是在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中产生、发展、坚持前行的。以往是这样,现在依然是这样,这毫不足怪,这是唯物辩证法则本来应有之义。唯物主义除了坚持与唯心主义斗争之外,别无选择。从布鲁诺被烧死到马丁·路德金被杀害,从焚书坑儒到“文化大革命”是唯心主义的猖獗,亦即伪批判的暂时得势,因为神是恐惧批判的,靠神吃饭的人由恐惧而疯狂,并不违反逻辑;从宗教改革到文艺复兴,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科学发展观”是唯物主义的胜利,亦即科学批判精神的胜利,因为精神是欢迎批判的,唯物主义因批判和被批判而深化,唯物主义者因批判和被批判而升华。这也是合乎逻辑的。

4.批判本质上是思维方式

通过批判揭示的是人和事实、认识和真理之间的关系。从广义上讲,批判是人的日常的思维方式甚至生活方式,甚至可以说,人是在批判中生活的,没有批判我们甚至不能乘公交汽车,不能穿过马路,甚至分辨不清别人微笑、点头、鼓掌和山呼“万岁”的含义;没有批判我们甚至会陷入左手重要还是右手重要、鸡重要还是蛋重要、头重要还是胃重要的无谓争论中去;没有批判,我们甚至无法分辨什么是手段、什么是目的:是 GDP 重要还是经济效益重要?是生存环境重要还是企业利润重要?是招商引资本身重要还是招商引资带来的发展重要?是人重要还是物重要?是生命重要还是金钱重要。如此等等问题,没有科学批判,我们无法回答其中的任何一个。更不要说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什么是真理、如何追求真理;什么是价值、如何实现价值……重大而抽象的问题了。尽管批判是生活的寻常状态或寻常状态的寻常环节,但这里讨论的是有关社会问题的批判。至于作为生活常态的批判就留给生活本身,生活本身是最有力的批判武器,它会解决人对生活的所有糊涂认识。

批判思维只是思维的方式,只是有根据地判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的思维都是批判的;唯心主义之所以唯心,在于唯心主义是从“心”出发的判断,而“心”是无法成为客观世界的根据的,因而唯心主义的思维是没有根据的判断,是非批判的。

5.批判思维既是面对现实的也是面向未来的思维

批判思维产生于现实中的问题,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批判思维必然会反思历史。但在批判思维中,历史如果不能为现实服务,历史就一钱不值,批判思维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进行的思维。批判思维也是面向未来的,因为批判思维包括了对现实的批判,批判现实是为了改造现实,走向未来。所以,批判思维是“学习型思维”,为了更深刻地批判,必须不断地向书本、向实践、向群众学习,不断给自己的判断以理由。非批判的思维是保守的,要守住现状,就不能对现状批判,也就不需要学习新的东西。

“什么是批判”是批判思维的“第一要义”。批判思维不搞主观的“概念的自我规定”,在批判思维中,概念也不是“自由的原则,是独立存在着的实体性力量”,而是客观事实(以“问题”的形式)在人脑中的反映。伪批判正是“自我规定”了概念,因而脱离了客观实际,才成伪批判的。

同类推荐
  • 制度高于一切

    制度高于一切

    制度高于一切。制度决定成败和兴衰,制度决定高度和跨度。一个发达而进步的企业必基于一种发达而进步的制度。一个昌明而伟大的国度必基于一种昌明而伟大的制度。一个和谐而文明的社会必基于一种和谐而文明的制度。
  • 中国道路的奠基与开创

    中国道路的奠基与开创

    本书从1956年至1982年就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与开创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对中国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几个关键点和关键事件作了再现和分析,理清了道路发展的历史逻辑,廓清了思想上的迷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

    本是书作者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领域的学习、科研与教学心得的集中展现。虽然一本小书难以承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波澜壮阔的历史及辉煌成就,但多年来,笔者结合教学和科研经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些理论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思考,尽管有些思考还是初步的。今天将其成书,着眼点是对自己过去思考做一点总结,以期能静下心来做点更有深度的理论思考。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
  • 自由的认识与实践: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自由的认识与实践: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本书对自由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提出与逻辑线索、理论构成与研究方式,自由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自由主义批判与重申,实践理性与自由实践理性等问题进入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热门推荐
  • TFBOYS之异族之恋

    TFBOYS之异族之恋

    她们三个拥有着高贵的身份,在一次任务中,意外的来到了人类世界,并认识了三小只。她们和三小只从相识到相爱的故事。。。。(这是小爱第一次写小说,愿各位多多捧场)
  • 光暗传奇之创世者

    光暗传奇之创世者

    生活在大城市的段君,为了生存每天忙的焦头烂额,没时间谈恋爱,也没时间到外面消遣,唯一的放松方式,就是等到放假的时候在家里上上网打打游戏。听朋友说起,最近流行一款非常火爆的游戏,名字叫《真实的世界》,据说游戏中的一切,就如同现实一般。带着好奇心,同朋友在游戏正式开放的那天,一起进入到了游戏中......书友群:喜欢聊天的朋友请加入:593276097
  • 无双录

    无双录

    天才少年,遭受他人陷害,从一颗随身佩戴的神秘珠子中,得到玄妙功法:《无双圣典》。他自那东州大地而出,携带王者之姿,手持三尺青峰,闯密地;斗宗门;获神通。一路上,红颜相伴,密友而随,好生潇洒。“我雨泽,将来哪怕会尽天下之英雄又有何妨呢!!”睥睨的气势,在这段冒险之路,展现的淋漓尽致。试问,他要无双,谁可阻挡!!!
  • 鬼事传奇

    鬼事传奇

    我原本是一个普通高中生,因为命运的安排走上了这样道路。弑母鬼婴,红衣厉鬼,活尸鬼将......是一个个诡异的灵异还是有人的故意为之。我渐渐找到我要走的方向。
  • 凤游九霄

    凤游九霄

    曾经自以为完美的爱情,到头来不过是一场骗局,害的她受尽折磨悲惨死去,他却怀抱佳人享受荣华。然而命运无常,大梦初醒时已是二百年后,曾经的爱恨已变成史书上干枯的墨痕。就当她放下一切重新开始时,周围的人或事又变得似曾相识,这一次,陆雁薇又该何去何从。
  • 一首歌从深情唱到敷衍

    一首歌从深情唱到敷衍

    讲述了三只与一个富家千金,和一个小康家庭的女孩,还有一个家庭贫困潦倒的女孩之间发生的事。
  • 我的女神后援团

    我的女神后援团

    修:“背景是世家?王侯?跟我的天赋异凛的女神们相比简直弱爆了!我不是吹跟你说,她们强的…”“修!前面有怪物,你先上,我在远处支援你!!”“修!我先跑了,你不要怕死,受伤了我会治好你的,冲呀!”修:“……”“要不…绝交算了…”“对,绝交算了…”
  • 在日本看中国

    在日本看中国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在日本看中国》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未来世纪

    未来世纪

    人类社会中,具有强权或依附强权的人毕竟是毕竟极少数。所谓的文明史,其实正是极少数人压迫、盘剥或统治、治理大多数人的强权史。尽管大多数在忍无可忍之时常常揭竿而起,用种种方式来进行抗争,却从未真正改变过这种金字塔式的统治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文明史,归根结底就是“非正义”史或“沉默的大多数”像夸父逐日般追求正义的历史。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恰恰是希望努力改变历史的人...
  • 意大利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意大利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莱恩和伙伴们一起来到了意大利,从走出飞机场的那一刻起,米娜就有些不对劲了,似乎是犯了什么毛病;几个人刚准备躺下,却意外地从床下发现了一张或许能从中找到什么宝贝的藏宝图;之后几个人登上厄尔巴岛开始了一段传奇的经历,没想到他们在这里未找到想象中的宝贝,却意外地找到了A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