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83700000007

第7章 文以载道阅古常新——经诗文台

在封建社会儒家的一些著作通常被尊崇为“经”,班固《白虎通义》:经即是“常”、“常道”的意思,也就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孔子研究《诗》、《书》、《易》、《礼》、《春秋》、《乐》,始称六经,后渐渐发展至十三经等。此类儒家著作长期作为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代表,对巩固、发展、延续封建统治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对中国史学、文学、美学乃至科技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从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推而广之,诸如先秦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无不渗透着丰富的理性精神、包容气概、公忠气节、人文关怀,以文载道,起着凝聚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的独特作用,无愧为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走上文王点易、孔子弦歌、老子说经、屈原吟诗之台,仍会深深地感受到那忧民之热忱、爱国之深沉、格物之辩证、达理之圆通……中华文化虽历久而常新。

先秦文台

羑里文王演易台

在现今信息时代,几乎人人都知道离不了二进制。二进制的发明者是18世纪初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据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考证,莱布尼茨在发明二进制时,曾经受到耶稣会士带给他的两张《易图》的启迪。莱布尼茨认为中国八卦卦形与他发明的二进制数表之间,存在着惊人的一致。如果把卦中的阳爻译作“1”,阴爻“––”译作“0”,那么八卦正好是一个三位二进制码组的集合:卦数N=23=8.

这就进一步印证早在3000年前,中国古代发明的八卦这一信息传载率相当优化的复合编码象理的巨大影响和深远意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每一种卦象,都可以在一定的定义域内,作为事物、状态、情绪、意愿的信息编码,既有内涵的规定性,又有外延的模糊性,八卦两两推衍而成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使其充满了奥秘与魅力,并反映出周代古人的辩证观。神奇的《周易》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经典中被推崇为第一奇书,自是当之无愧。

《周易》的作者和著作年代,古代曾有伏羲氏、神农氏推演八卦的说法,那只是传说,比较有把握地推断则是西周初年的作品,一般认为由文王演易。

文王演易台是西周文王被囚之地,位于河南汤阴县城北3.5公里处羑里城遗址,此遗址为龙山至殷商时代的古文化遗址,高出地面4米许,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保存完整。汉书述:“西伯拘而演周易”。据史料记载,商代末期,西伯姬昌礼贤下士,所从甚众。殷纣王听信崇侯虎的谗言,疑姬昌聚众谋反,将其囚禁在羑里。姬昌82岁被囚,89岁获释,在其被囚的日子里,将八卦图演易为六十四卦。后其子姬发(武王)灭殷,建立周朝,姬昌被谥为文王。后人为纪念他,在羑里城旧址建文王庙,现存文王庙系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重修,但也仅演易台保存比较完整。演易台高13米,墙厚1米,坐西朝东,相传是周文王演易之处,也即被囚之室,其余建筑仅存遗址。庙内古柏苍郁,有明代石构建筑演易坊,左侧有明代刻石文王易碑(又称八卦碑),上列六十四卦,并注卦辞;右侧为乾隆御书碑,上刻草书谒文王祠诗一首。

老子说法楼观台

楼观台位于陕西周至县东南20公里的终南山山麓,自古为道教圣地。传说周大夫函谷关令尹喜,曾在此结草为楼,观看天体,初称草楼观、紫云楼。后老子(姓李名耳)骑牛入关,在楼南高岗筑台,讲授《道德经》,故又称说经台,楼观台即取此意而得名。楼观台北瞰渭水,南观终南山,依山带水,群峰竞秀,茂林秀竹,绿荫掩映,有天下第一福地、洞天之冠、仙都之称。唐代诗人杜甫诗曰:“东来紫气函谷关”,温庭筠在此留下诗句:“紫气氤氲捧丰山,蓬莱仙境共巉岩。”相传在周穆王时,崇神拜仙的穆天子曾游历于此,在半山腰营建了“楼宫观”。自秦至清,历代多有扩建或修葺。秦始皇、汉武帝曾在此建宫立祠,企求追寻仙踪,成仙长生。汉顺帝时,巴蜀的张道陵创立道派,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奉老子为教主,传为老子著《道德经》讲“道德经五千言”的古楼观就顺理成章地成为道教圣地,尤以唐、宋、元时最为兴盛。唐代皇帝姓李,而老子姓李名耳,所以老子被尊为李唐先祖。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曾亲自“谒楼观老子祠”,并改楼观宫为宗圣宫。唐玄宗时(713—755),又把宗圣宫改名为“宗圣观”,由书法家欧阳询书“大唐修建宗圣观碑”,至今保存完好。宋真宗(998—1022)时,按宫殿样式修建玉清昭应宫。金代,楼观台为兵灾毁坏,元代初年又进行了大规模重修,更名“宗圣宫”。明清之际,楼观几经兴衰,到清末,唯余残垣断壁。从此,以老子当年说经台为中心,古楼观便正式被称为楼观台。现方圆10里范围内,散布有50多处古建筑和景观,有说经台、炼丹炉、宗圣宫、望气台和老子系牛处等,这些都成了道教圣迹;且名人题咏碑刻也颇多,其中唐代书法家欧阳询隶书“大唐贞圣观记”石碑,“老子道德经”碑和元代书法家赵孟隶书“上善池”等碑最为珍贵。

孔子绝粮弦歌台

春秋末年,孔子奔走于鲁、郑、陈、蔡、卫、宋、楚诸国之间。“楚昭王(前515—前489)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时,使人聘之。陈蔡大夫相议,以为楚用孔子,陈蔡危矣,乃相与发兵围孔子于野。孔子绝粮七日,而弦歌不辍,”“从者病莫能兴”,此即世传孔子在陈绝粮之事。相传发生在今河南淮阳县城外西南隅,其地有台,名曰弦歌台。《元和志》载,“后汉陈王宠善射,尝于此教弩”,因又名弩台。明成化六年(1470),知州戴昕建祠,名厄台。嘉靖年(1522—1566)间,改为今名。原有后楼5楹,廊庑左右3楹,斋室30余楹,庖厨盥洗室数楹,屡废屡修。现仅存门两座,正殿7间,均为绿琉璃瓦盖顶,翠飞挑角。前门内有清康熙五十年(1711)所立“弦歌台”石匾额。进二门即为正殿,周有方形石柱24根,正门石柱上镌刻对联一副:“堂上弦歌七日不能容大道,庭前俎豆千秋犹自仰高山。”

“堂上弦歌”展示出孔子“厄于陈蔡”仍从容弦歌传诵至大之道的情景,从中可体味到孔子在困境中的坦然和自信。弦歌台三面临水,唯台东有羊肠小道,游人徒步登台,有“厄台四面平湖水,水面平台台欲低”之感,秋来苇青荷香,别有一番情趣。

屈原行吟天问台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为我们留下《离骚》、《天问》、《九歌》、《招魂》等20多篇伟大诗作。在他被流放苦度多年的洞庭湖畔尚有诗人不灭的印记:湖南益阳桃花江畔谷山(一说凤凰山)山腰,旧时有屈原天问台(亦名天问阁),其下巨石陡峭,传为天问石,亦名屈子钓鱼台,传说此处有屈原女儿秀英之墓,屈原手稿亦发现于此。清同治《益阳县志》载:“相传屈原作天问于益阳桃花江。考原放逐江南,作九歌于玉笋山中。山在湘阴,事见《湘中记》、《广舆记》,则天问作于此间,不为无据。”另有传说天问台原为楚王宗庙,屈原流徙过此处时,适逢大卜郑詹尹主祭。郑詹尹是著名的善卜者,满怀苦闷的屈原便向他提出了许多人生社会是非善恶方面的问题,郑詹尹无言以对;屈原只好叩问苍天,将自己心中的问题,一一写在壁画旁。风狂雨骤,电闪雷鸣,屈原依然屹立如山,仰天长号。在风雨中屈原问了三天三夜,总共问了170多个问题。人们为纪念屈原,便将楚王宗庙改建为天问台。据说,每逢风雨之夜,这里还似能听到屈原的问天之声。

两汉南北朝文台

马融讲学绛帐台

绛帐台在湖北江陵城内荆州中学西侧,距南城墙约180米,为东汉学者马融在此讲学的地方。马融遍注《周易》、《尚书》、《论语》、《孝经》等,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的境地。《后汉书》载:“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后因以“绛帐”为师长或讲座的代称,含有尊敬称美的意思。据《江陵县志》载:台旁有一清池,上绕古树,鸦鹊鸣噪其上,故称“老鸦台”。清代存空台,旁临池水,日本侵略军入侵时,台被夷为平地。现池尚存,呈长方形,面积为1350平方米,水深3米,上建曲桥。

郭生注释尔雅台

尔雅台在四川乐山乌尤寺罗汉堂后右侧,相传是汉代郭舍人注释《尔雅》的地方。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是考证词义和古代名物的重要资料,宋时被列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汉武帝时,犍为郡(今乐山)郭舍人首先为其作注。郭曾在乌尤山小住,然其注文已佚未传。郭舍人所注《尔雅》虽早已失传,但在晋人郭璞注释中可见。东晋著名学者郭璞,集《尔雅》学之大成,名重于世,因与郭舍人同姓,故后人附会,将此地传为郭璞注尔雅处。可见这里并非真正的郭璞尔雅台,千年之后,直至清末,“郭舍人注尔雅”才为世人公认,历史误会得以澄清。

现今尔雅台为明初所建,原为3层,20世纪50年代拆去两层,改上层为“听涛轩”。可在此近观沫水,远眺峨眉,正中后壁书刻有“汉犍为郭舍人注尔雅处”。其实,此处非当年郭舍人注尔雅处。古迹应为今旷怡亭址,那是明成化(1465—1487)时,州守魏瀚将古尔雅台改建为旷怡亭。袁靖时,袁子让任州守又重修尔雅台,并袭众说,刻“晋郭璞注尔雅处”碑记。1925年,县人获当年旷怡亭资料,复改建为亭,尔雅台即迁至今址。古往今来,乌尤山的尔雅台名闻遐迩,文人名士多来寻访。北宋诗人苏辙《初发嘉州》诗亦有“云有古郭生,此地苦笺注。区区辨虫鱼,尔雅细分缕”之语。

至于晋郭璞注释尔雅台之所在,湖北宜昌尔雅街有清代重修之尔雅书院,相传为郭璞流寓夷陵,注《尔雅》和著书处。

院内有尔雅台、明月台等,现荒废。

才女回文织锦台

甘肃省天水市西关务农巷东端和育生巷南端交界处,有一条小巷,即原二郎巷,传为前秦才女苏若兰巧织回文璇玑图之处。前巷口门楼悬有“古织锦台”和“晋窦滔里”两匾。苏蕙,字若兰,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窦滔的妻子。窦由秦州调守襄阳时,只带着爱妾赵阳台赴任,把23岁的苏若兰留在秦州。若兰满腹忧伤,呕心沥血织成了手帕大的五彩回文锦,也称璇玑图。上有29行文字,每行29字,无论从右到左,或是从里到外,都能读成各种格式的诗文,真乃巧夺天工。后来窦滔读了回文诗后悔恨交加,便辞去赵阳台,接苏若兰到住所,从此夫妻更加恩爱。璇玑图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无论左右、上下、里外、交互、退一字、叠一字、半段顺逆、旋回诵读,均能成七言、六言、五言、四言、三言各种格式的诗文,上陈天道,下达人情,中稽物理,博引广譬,寄意深远,玄妙至极,堪称千古奇文。

唐宋文台

杜甫渼陂西南台

西南台又名玉蝉台,位于陕西省户县城西约2公里处涝水河畔渼陂湖。渼陂湖原为涝水故道,曲曲弯弯时宽时狭。

因“水出终南山谷,合胡公泉”(《雍大记》),汇聚于此。形成方圆7公里的陂地,高岸逶迤,古水萦绕,水光山色,滉瀁一气,乃古代上林苑著名游览胜地。兴于周、秦,盛于汉、唐,曾有“关中山水最佳处”之誉。唐天宝十三年(754)六月,杜甫游渼陂,登上渼陂西南高台遥望陂面,饱览水色天光,遂作《渼陂西南台》:“高台面苍陂,六月风日冷。蒹葭离披去,天水相与永。”高台胜状,壮阔景色,感受深切;“身退豈待官,老来苦便静。”“从此具扁舟,弥年逐清景。”更抒发了幽栖陂上的复杂无奈的心情。后人为纪念杜甫之游,在陂中修建了一座祠堂,取杜诗《渼陂行》中“空翠”二字命名。空翠堂中有一颇有特色的对联:“片片片片片片片,雪下湖中影不见。莫非当朝杜少陵,然然然然然然然。”传说为杜甫雪中游吟时与一渔翁对联而感,读来别有情趣。后苏轼、王九思等都曾在此游历。今空翠堂依然存在,当地群众又对渼陂重加修整,建筑了凉亭水榭,添置了游船画舫。渼陂,又以其迷人的风貌招徕远近游客。

东西南北凤凰台

凤凰台位于南京城内西南部花盝冈。相传南北朝刘宋元嘉十六年(439),有三只状似孔雀的大鸟,翔集于今花盝冈,并招引无数鸟类群集于此。当时认为这是“百鸟朝凤”,象征太平盛世,于是诏置凤台里,在山上起台,名凤凰台,称三鸟翔集之山为凤凰山。也有传说秦皇当年命宫娥吹箫,引得凤凰山上凤凰起舞,延至汉代,乃有凤凰栖于其上,故名。北宋初,曹彬部队攻克金陵,将台焚毁,今存遗址。唐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台,作《登金陵凤凰台》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更使凤凰台名扬天下。明代元帅徐达后裔曾在凤凰台旁筑有徐氏西园,名“凤台园”。园内有凤凰台、凤麓台,现均已无存。明代画家郭仁的《金陵八景》图卷中有“凤台秋月”,描绘中秋时节在凤凰台故址赏月的情景。

四川成县县城东南4公里的凤凰山下也有一凤凰台,在飞龙峡口右侧杜甫草堂之内。唐乾元二年(759),杜甫自秦州到同谷(今成县),曾在飞龙峡口“修茅茨容身”。草堂重建于北宋,现存为清代建筑。坐西朝东,南北宽约10米,东西长约30米,大殿3间。旧有杜甫塑像,早毁。草堂古柏森森,碑石罗列;堂前山石陡峭,有二石对立,其形如阙,传说有凤凰栖息其上,故名凤凰台。据《成县县志》载,杜甫《凤凰台》就作于此。诗有“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句。

湖北荆门,历史悠久名胜众多,尤以“三台”和“八景”著名。清代邑人《三台八景歌》中写有,“凤凰台作今州署,凤凰名字传千古,蔼蔼多吉翙其羽”,首数凤凰台,今湮灭。

传说杭州也有一凤凰台。此凤凰台与明忠贞爱国英雄于谦少年故事有关。相传于谦10岁那年,领父命向亲戚家喜贺新年。他骑马闯了杭州巡抚张大人道,遂有张大人出“红衣儿骑马过桥”,于谦对“赤帝子斩蛇当道。”张大人夸其聪慧,邀于谦到新宫桥凤凰台游玩,又出“今朝同游凤凰台”,于谦应答:“他年独占麒麟阁。”张巡抚连声道:“答得妙。”举荐神童于谦应试浙江提学道,成为杭州有名的“童子秀才”。

另南方文化古城潮州,在明代,辟凤凰洲,筑凤凰台,建凤凰塔,成为潮州新八景,并随乾隆年间进士郑兰枝赴京科试所作八景七言诗八首闻名海内。其中《凤凰时雨》就是咏凤凰洲头的凤凰台:“凤城郊外耸层台,时雨霏霏渡水来。云锁湘桥疑海市,烟迷笔岭忆蓬莱。一天银竹侵朱槛,八面檐花点碧苔。霁后山川多景色,老鸦洲上好徘徊。”此台为明隆庆三年(1569)所建,历代多经修葺。凤凰台分三级,上奉古佛,下祀龙神。台基有一四柱四角方亭,单檐歇山顶,围以护栏。亭子四面横梁分悬四块匾,名曰:“中流砥柱、凤凰时雨、有凤来仪、凤台时雨”。台基中层正面镌有“洪水止此”字样,台基顶层正面阴刻“凤凰台”三个大字。登台远眺,景物随时节不同,变化万千。每当天气晴朗、风和日丽,会使你心旷神怡;更有情趣的是雨天景色,湘子桥、笔架山就像置身于虚幻缥缈之间,遥看湘子桥疑为海市蜃楼,笔架山犹如蓬莱仙境;如能逢上“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时候,又可看到一天银竹簌簌直下的奇观了。“凤凰时雨”也由此得名。

王安石舒台夜月

舒王台也称舒台,在安徽潜山县内,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读书处。北宋仁宗皇祐年(1049—1054)中,王安石任舒州通判,后入相,封舒王,故名。王安石任舒州通判三年,不仅勤于政事,还勤于学习,三年如一日,日日至舒王台秉烛苦读至深夜。故民间传说:王安石上任时,一女子献祖传奇珠为灯伴大人夜读,其明亮有如皓月当空。抵舒州后即修筑一座高台,置珠于台上,每夜伴度,不知疲劳。舒州市民以为是明月高照,谓之“舒台夜月”。

“舒王台高十余丈,方圆数十亩,结构奇特,巍峨壮观。”台东南临雪湖、学湖、南湖。夏季月夜登台,山色朦胧,湖光飘渺,垂柳拂面,莲香扑鼻,舒台夜月成为“潜山十景”之一。宋在此建天宁寺,因明史可法在此屯兵,故此台又称天宁寨,传说原是曹操的“点将台”。《世说新语·假谲》载,魏武帝曹操率领83万大军南下,行至天柱山“失汲道,军皆渴”,曹操灵机一动,鞭指远处潜山县城说:“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兵士们听说有酸梅可吃,顿时“口皆出水”,“乘机得及前源”。这即是“望梅止渴”的典故。故潜山县城又称梅城。后曹操命大将张辽在此筑起这座“点将台”。

苏轼始题八境台

八境台坐落于江西赣州市北。赣江上源章水、贡水汇合处,与砖石城墙同时修筑,浑然一体,是著名的八景文化发祥地,也是赣州古城的象征。今台有三层,仿古建筑,全台高28米多,总面积574平方米。飞檐斗拱,朱梁画栋,雄伟壮丽。据史载,原台为石楼,为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孔宗瀚所建。孔宗瀚是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四十六代孙。他鉴于“州城岁为水啮,东北尤易垫圮”,于是“伐石为址,冶铁锢基”,将土城修葺成砖石城,建城楼于其上。北宋元丰三年(1080),孔宗瀚将登石楼所观而绘制成卷的《南康八景图》请苏轼题诗,苏轼咏诗八章并题序一篇,此后石楼遂改名为八境台而名闻遐迩。苏轼在诗中提出了城市八景,从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一组旅游胜境,为后世模仿,如燕山八景、香港八景、台湾八景等,不失为中国旅游文化的一个里程碑。

作为一个风流倜傥的大文豪,苏东坡一生游览和题赋的名台颇多,武汉东湖苏公祠左侧的凌虚台就是其中的代表。此台是北宋时凤翔府太守陈亮创建,苏轼写有《凌虚台记》和《凌虚台》诗而使此台声名日盛,诗云:“才高多感谢,道直无往还。不如此台上,举酒邀青山。青山虽云远,似亦识公颜。……台前飞雁过,台上雕弓弯。联翩向空坠,一笑惊尘寰。”

后来台址三迁,最终移到现址,清光绪年间重建并增建适然亭一座。现为游人登高远眺和赏湖光山色的主要景点。

苏东坡路过江苏高邮,曾和秦观、孙觉、王巩等文人在一座名为“泰山”的土阜上饮酒论文,有宋代曾几“忆昔坡仙此地游,一时人物尽风流,香莼紫蟹供杯酌,采笔银钩入唱酬”的诗句记载。从此这里得名为文游台,后筑台于山顶,又将其诗文刻石嵌于壁上,成为一处名胜。据方志记载,台始建于北宋,经多次重修,大部分为清嘉庆十九年(1814)重建。现存石刻内容有:苏轼生日祝寿图、苏轼画像和秦观、秦少章、黄庭坚、米芾、阮元等人的诗文和书法。此台不仅布局紧凑,建筑造型亦较优美。

另有爱山台,位于湖州城内,取苏东坡“尚爱此山看不足”之句而名。北宋元丰三年(1080),苏轼来湖州主政,极爱城南道场山一带山水风光,写了许多诗词以抒怀,其中一首有“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句。苏在湖州任职三月,即因“乌台诗案”被诬去职,郡人筑台以志纪念。登爱山台,可眺望道场山山色与塔影。“坡老归屿?汪臣去矣!湖山我又重来。明月今宵,多情飞上层台。……”清康熙初知府吴绮《爱山台看月》词的字里行间饱蘸湖城清远山水和湖州人追念前贤的一片情怀。

朱熹岳麓赫曦台

赫曦台现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下岳麓书院内,位于书院头门之后的中轴线上。原赫曦台在岳麓顶峰禹王碑下。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应邀到岳麓书院与张栻讲学,同登峰巅观日出,因筑台以纪其胜。台额为朱熹手书,乃曰“赫曦”,颂岳麓高大显赫而首占朝辉。明嘉靖七年(1528),知府孙存在山顶建台,王守仁为之题诗:“隔江岳麓悬情久,雷雨潇湘日夜来,安得轻风扫微霭,振衣直上赫曦台。”后渐荒废。明代万历以后,峰顶台废无存。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于院前修筑前亭,总揽“岳麓全胜”。清道光三年(1823)发现赫曦台原碑,遂将前台改为“赫曦台”以存故迹而纪念朱张二位大师。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十年(1871)重修,平面呈“凸”字形,青瓦顶,空花琉璃背,挑檐卷棚,台檐及左右两壁有戏曲故事堆塑,极有艺术价值。右壁草书福、寿二字,为嘉庆年间所书,每字皆一丈有余,笔法苍劲,其中左壁“寿”字尤其笔力千钧。据说这“寿”字为一偶过的道士用竹扫帚挥就,传为仙迹,而山长罗典则在右壁补白“福”字,实则反映儒道两家相互交融的情况。

千年东流郁孤台

在赣州西北隅田螺岭(贺兰山)上有一著名的郁孤台,它建于唐广德至大历年间(763—779)。台高17米,共三层,面积约300平方米。郁孤台北依赣江,南望古城赣州。“冠冕一郡之形势,而襟带千里之江山”,隆阜郁然孤峙,故名。郁孤台雕梁画栋、甚为壮观,为赣州一大名胜,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许多题咏。

北宋绍圣元年(1094),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岭南惠州,途径赣州,登临郁孤台,诗兴大发,曾写下了《过虔州登郁孤台》。南宋咸淳十年(1274),文天祥任赣州知州,任职期间,文天祥登上郁孤台,忧国忧民之情涌上心头,遂吟成“郁孤台”一诗:“城廓春声阔,楼台昼影迟。并天浮雪界,盖海出云旗。风雨十年梦,江湖万里思。倚栏时北顾,空翠湿朝曦。”辛弃疾的《菩萨蛮》更为著名,传诵千古:“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台以词显,词以台传。800多年来,对辛弃疾的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人们唱和不绝。游郁孤台的还有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江湖诗派的刘克庄、戴复古;宫廷诗人康与之;明代诗人刘崧、谢榛;哲学家王阳明、戏剧大师汤显祖;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朱彝尊等人。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古武枭雄

    三国之古武枭雄

    古武世家单传子弟霍辰因缘穿越来到东汉末年,为了华夏帝国的强大,为洗后世列强所给的欺辱,以及不让那些历史上的悲剧女人重蹈覆辙。霍辰毅然走上了一条建立一个强大国家的道路。霍辰以自己对历史的熟知和自身的能力,收名将,说谋臣,揽天下美女,一统天下,改革吏治,强兵简政,发展经济。而后重开海路丝绸之路,西进非欧,东灭岛国,南下诸蛮,成就不世之最强帝国!
  • 倾国倾城之息妫传

    倾国倾城之息妫传

    息妫是中国的桃花女神,被誉为东方海伦,她美丽善良,却命运多舛,《倾国倾城之息妫传》就像西方世界的《荷马史诗》,讲述了因为息妫的美貌而引发的几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妫于民间和睢阳子相爱了,蔡、息两国来陈求亲,奾许给了蔡侯献舞,陈宣公有意将妫嫁往息国,遂设计诛杀睢阳子……妫胸怀母国安危,答应王叔嫁往息国,献舞垂涎息妫惊天美貌,假借各种理由羁绊小姨子赴息成亲,息侯醋意大发,不惜自毁长城搬来楚文王设计擒了蔡侯,蔡侯在楚文王面前恶意盛赞息妫美艳,楚文王再次兴兵围了息城。息妫无奈,为保全息国百姓免遭楚军涂炭,不得已随了楚文王南下楚国。自此,蔡城倾息国覆,皆因息妫美貌而起……
  • 鬼城丰都行

    鬼城丰都行

    本书以旅游参观的路线为线索,将鬼城丰都的67个人文景观贯穿起来,介绍了当地的历史沿革、演进和变化。
  • 南国大诏

    南国大诏

    天宝七年的中国版图之上,大唐、吐蕃、南诏三雄并立。十二年前,南方少数民族国家南诏,新君登位,国邦几定,政权飘摇。南诏为保生存与吐蕃和亲,不料公主遭奸人构陷,受尽凌辱。一位京城皇子,私夺兵符,发兵吐蕃救公主,南诏七万英魂战死金沙江。十二年后,皇帝膝下六个皇子和一位公主,围绕至高皇权展开夺嫡,社稷混乱,民不聊生。隐藏着巨大身世之谜的西山医阁阁主周夫子,书生样貌,智谋无双,一路伴随大理寺纠察使彭辉,拨弄风云、搅刹乾坤,斗尽万险千难,最终辅佐明君上位的故事。
  • 盛世强臣

    盛世强臣

    穿越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时代,初来乍到的主人公对这里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好奇,了解这个时代,融入这个时代。可是,突然有一天,当主人公对于这个时代的本质再有了一些更加深刻的了解之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前世今生所有的一切不满,就通通的都发泄出来吧!再创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热门推荐
  • 流星洛克人之至尊主宰

    流星洛克人之至尊主宰

    一个本应该在修真世界生存的小子,却和父亲无意中来到了未来的科技世界,他在这个所谓的科技世界将会何去何从,是否还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变身器(进化器):使自己的肉体短暂变身(进化)到半机器人状态(就是洛克人啦.....)使自己肉体以往的力量增强到100-200倍(不同等级的变身器、进化器增加的倍数也不一样等级越高倍数越强)我来说下变身器(进化器)的等级:E级(5-10倍)D级(10-40倍)C级(40-80倍)B级(80-160倍)A级(160-320倍)S级(320-640倍)SS级(640-1280倍)SSS级(1280-2562倍)ACE级(190000倍)下面来说说人物的修为:后天—先天—金丹—虚体—境化—空冥—大悟—渡劫—羽化—飞升(不止这些)
  • 七灵往生诀

    七灵往生诀

    宁王百战渡世劫,诀人寻生入冥踪。七星罗布接海入,黄金国度忘余生。风起天山银雪飘,英雄夺宝竞折腰。大弥昆仑十二脉,小弥湘潭五十秋。魂起墨脱千丈梯,命封古格地下城。云飘孤岛崇山叠,往生之咒锁心门。
  • 烈火雄心

    烈火雄心

    宇宙历元年,即公元4171年,混战数百年的银河帝国终于在铁血元帅霍拉德的率领之下结束了战争。就在帝国公选出霍拉德元帅为银河帝国第一任元首之际,霍拉德元帅被人行刺在了办公室里。为稳定帝国秩序,以凯德*拉斐尔为元首的新政府对军队的频繁暴动采取严厉镇压措施。宇宙历元年3月8日,以裴迪亚斯少将为主的少壮派军官在哈德里与政府军队发生激烈摩擦,最终演变成大规模的战争。刚趋于平静的银河帝国又陷入战乱之中,银河二战全面爆发。
  • 风之幻想

    风之幻想

    命运也许一开始就决定了,但人的命运时刻在变着、、、
  • 鬼的左眼

    鬼的左眼

    大千世界百杂碎,人类在这个世界上一直都不孤独。当你独自坐在密闭的室内时,身边掠过一阵莫名寒意;当你欣赏刚拍摄的影像时,上面无故出现一些奇怪的东西;当你......遇到这些让你惊惧的事件时请不要害怕,因为这个世界与你我同吃同住的不光有我们的家人朋友邻居,还有它们,那些黑暗世界的居民......
  • 一碗清汤面

    一碗清汤面

    万物不过一碗面,你懂了吗?其实你已经迷糊了!你迷糊了吗?其实你已经懂了!当繁华过后、当枯树落寂...剩下的只有回忆。
  • 佛说施饿鬼甘露味大陀罗尼经

    佛说施饿鬼甘露味大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盗墓之惊天阴谋

    盗墓之惊天阴谋

    一场意外,使得冉研不得不跟随一群怪人踏上盗墓之旅,这场跨越了几千年的阴谋计划在这一刻开始运转,是二叔的欺骗还是事情的迫不得已,活宝胖子总能在惊险中给大家带来一丝欢乐,谜一样的美女小唯真的只是她沉默美丽外表上的柔弱还是无敌的存在,贴心的助手君君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她的出现到底为何而来,一次次让队伍化险为夷的神秘人到底是谁?这一切的阴谋到底是来自几千年前的神秘人还是现在幕后高人的操纵,一切的真相在他们一次次的地底冒险中一点点的揭开,背后强力的推动力他们如何去化解,真相,有时想去改变却困难重重,正义最后能否战胜阴谋,一切要看他们最后的反击。
  • 皇后这官儿不好当

    皇后这官儿不好当

    《本文已弃,请勿跳坑!!!》只不过是睡了一觉而已怎么就到了古代?还成为了皇后!?南溪没想到皇上也是个高冷腹黑的主……“北夜澈,你要干嘛(○?ε?○)”南溪问。北夜澈勾了勾唇角:“当然是,吃你啦!”春光旖旎……((?(//?Д/?/)?))
  • 悟空修真传

    悟空修真传

    一次奇遇,得知自己是齐天大圣转世的陈琳开始了一条拯救仙界的道路,两大猴王的较量,到底鹿死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