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83700000006

第6章 佛陀仙道香雾缭绕——释道神台

作为本土宗教的道教,以长生成仙为目标,其教旨是成仙,追求长生不老,体现着不信天命、力抗自然,重现世、重现实的民族性格。道教自东汉开始形成,以其多方面的文化功能在长远的时空中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强韧的生存与发展,自成道教文化。而佛教则是外来的宗教,进入中国的时间也在东汉。佛教普渡众生,崇尚大慈大悲,纵然其与中国本土道教文化曾有激烈的冲突,可是对于中国的百姓均不失为一种精神寄托之所在;也因其与中华农业——宗法社会功能内在本质存有一定的协调统一之处,致使历代帝王多有倡导,大多对此兼容并包,让百姓得以寄托生活理想,减轻精神痛苦。于是,佛光普照,仙道丕现,各地对菩萨、神仙均设庙堂神祇,香烛祭奉;也有各处胜迹,设有寺庙台观供奉神佛,以示敬仰。举凡四大佛教名山、天下丛林四绝、道教十大洞天、几十福地……真所谓天下名山僧道多,多少楼台烟雨中。

东汉释道焚经台

多种古籍记载“天竺佛法东转、西来浮屠流传”,其源自“永平求法”。即东汉永平八年(65),明帝刘庄梦见西方之佛,兴然遣使者西行求佛,两年后,他们与两位印度高僧叶摩滕、竺法兰用白马给中国驮回了一个陌生的宗教——佛教,与一个陌生的神——释迦牟尼,于是有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寺院河南洛阳白马寺。

佛教初入,引起我国本土宗教——道教信徒们的抵抗,焚经台就是当年释道斗法的明证。据《法本内传》云,东汉永平十四年(71),即白马寺创建后的第三年,道士诸善信、费叔才等会集全国各地道士690余人联名上奏明帝,要与叶摩滕、竺法兰一比高下,以求驱逐佛教。明帝率文武百官亲临现场,观看佛道双方辩论。一番激烈的舌战下来,道士们输了。诸善信、费叔才又要求焚经,以比较双方教义的真伪。

于是,明帝命在白马寺南门外筑二高台,道士捧道教经典法登西台,和尚捧佛教经典、舍利登东台,然后以火焚经,当场较量。火起处,道教经典顷刻化为灰烬,随风而去;佛教经典不但不燃,且与舍利在火光中现五色神光。道教徒大败,费叔才当场气绝身亡,从此佛教大兴。唐人有诗咏叹:“门径萧萧长绿苔,一回赋诗一徘徊。青牛漫说幽谷去,白马亲从印土来。确实是非凭烈烟,要分真伪筑高台。春风也解嫌狼藉,吹尽当年道士灰。”

当然,焚经台的故事很可能是后人虚构的,但佛道二教及其反应出的中国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强烈冲突是十分明显的。至北魏太武帝扬道灭佛,其后北周武帝毁佛与唐武宗灭佛,即历史上“三武灭佛”,可谓激烈之极。

然而,佛教文化毕竟自始就表现出惊人的调适性,即积极依附、融合本土的文化思潮,迎合士人的好习,“知时众”、“应变无尽”,因而得以在中华文化土壤上生根、发展。不过,佛教自然也已经嬗变为中国的佛教了。

自清以来,焚经台和清凉台、齐云塔、滕兰墓、断文碑、夜半钟并誉为白马寺六景。游赏之际,仍会令人萌生遐想和感叹。

妙语通神出奇台

生公讲经台

生公讲台位于苏州虎丘,又叫千人石、千人坐,为一块由南向北倾斜的暗紫色平坦大磐石,广达一亩《太平寰宇记》云:“涧侧有平石,可容千人,故号千人座”。相传(生公)在此说道说法,石上列坐千人。《吴郡图经续记》曰:“生公讲经下有千人列坐,故名。”生公(355—434)巨鹿(今河北平乡)人,本姓魏,字道生,名竺道生,梁僧,为鸠摩罗什法师著名弟子之一。

生公少年时悟道非凡,登坛讲经,得皇帝器重,因创“一阐提迦也可成佛(即顿悟成佛)”之说,为旧学所不容,被逐出京城。传说初到江南,常于苏州虎丘寺讲涅槃经,人皆不信;后聚石为徒,宣讲至理,石皆点首。故世传:“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宋杨备《千人坐》诗云:“海上名山即虎丘,生公遗迹至今留。当年说法千人坐,曾见岩边石点头。”元顾瑛《点头石》诗称:“生公聚白石,尘拂天花坠。可怜尘中人,不解点头意。”

现千人石石壁刻有“生公讲台”四字,《姑苏志》说此四字为唐代李阳冰所书篆体,圆转秀丽;而“千人坐”三字,坚韧有力,为明代苏州知府胡瓒宗所书。生公讲台附近有白莲池,池中央顽石一方,称为“觉石”,乃点头石遗迹。池两岸有石经幢一座,都与“生公讲经,顽石点头”的典故有关。

雨花台

雨花台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外半公里许,是一个高约100米、长约3000米的山岗。三国东吴时,因岗上多有五彩鹅卵石(玛瑙石),故有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之称。相传梁武帝时,佛教盛行,有位高僧云光法师,在岗上讲经,妙语通神,落花如雨,从此改称雨花台。山岗上的小石子也因此戴上了“雨花”的桂冠而名扬天下。

雨花台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几个世纪以来,无数革命先烈在此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史迹。现在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内耸立有花岗岩雕刻的革命烈士群像,高达11.5米,是中国,也是亚洲最大的群雕像。

东坡金山遗名台

楞伽台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11次到镇江,几乎每次必登临金山。金山上的楞伽台和妙高台或因苏东坡抄写佛经而得名,或由苏东坡“起舞弄清影”而传世。总之,皆与东坡居士有关。

楞伽台位于金山寺东南,为苏东坡游金山的住处。“楞伽”是梵语,意为“不可住”,据传东坡居士晚年受老友金山寺主持佛印和尚相托,在此抄写佛教禅宗经籍《楞伽经》四卷,楞伽台因而得名。楞伽台又称书经楼、苏经楼。传说佛印年轻时与苏东坡打赌,输后,入空门,后成为金山寺和定慧寺主持,法名了元,字觉老,宋代高僧。佛印与苏东坡过从甚密,苏东坡到金山常在佛印山房与今楞伽台处吟诗作画,论经谈禅。南宋乾道年间,有寺僧特地刻石立于山上建楞伽台。此台几经兴废,清光绪年间重修,傍山驳石而建,民国年间又扩建几层楼台。

楞伽台甚高,由山下经三重楼阁,曲折迂回,方可登临。至台顶长廊极目四望,浩浩长江,澄澄碧空,江天一色,气势宏伟。平台中央有一四方亭,因放置过苏东坡遗留的雪浪石,故名雪浪亭。楼台最高层有清人王文治撰写“窗前沧海凭开眼,台上楞伽可印心”一联。近年,又增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已故)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远水皆有情。

晒佛台及莲花台

晒佛台

晒佛台又称展佛台,位于后藏喇嘛教格鲁派的著名寺院扎什伦布寺。台底宽42.5米,上宽38米,厚3.5米,高32米,是扎什伦布寺最高的建筑。展佛台是一世达赖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佛、涅槃而建,后经四世班禅洛桑曲结扩建,于1468年落成,为西藏各黄教寺庙绝无仅有之景观。晒佛台完全用块石砌成,就像矗立着的一座大石墙。扎什伦布寺最热闹的时候是藏历五月四日开始的晒佛节。届时在晒佛台上要挂上1000多平方米的绸缎、人工绣成的巨幅织锦佛像,据说佛像有500公斤重,要由20多人抬到晒佛台上。佛像展开时,光彩夺目,现场的喇嘛与信众们齐声欢呼,场面十分壮观。

莲花台

莲花台在北京最大最完整的黄教寺院——雍和宫,除有白檀木大佛、金丝楠木佛龛和紫檀木五百罗汉山三件称为木雕三绝的稀世艺术珍品之外,另有一座巨型木质莲花台,呈“花开现佛”奇观。莲花台在雍和宫供奉檀木大佛的最高大的万福阁的右侧延绥阁内。延绥阁上下两层,独立屹立,由长达约7米的天桥复道与万福阁空中相通,这种飞阁、复道,最早见之文献记载是秦之阿房宫和汉之未央宫,现在国内仅剩的分列雍和宫万福阁左右永康阁和延绥阁,此外只能见于敦煌壁画中了。延绥阁中央大莲花台上一巨大的莲花骨朵,随莲花旋转而开合。花开时,花蕊中现出四尊佛像,这就是所说的“花开现佛”。莲花台及其所在的延绥阁可谓汉族建筑融合藏族文化的代表,是汉藏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

禅宗胜迹磨镜台

磨镜台

自印度名僧达摩在中国开创禅宗始,就屡有名台流传于世。二祖慧可从菩提达摩学佛,立志断臂求法,在少林寺西南4公里的钵盂峰二祖庵南留有养臂台、觅心台(又名炼魔台),为慧可断臂受钵后养伤及修行处。禅宗五祖弘忍基本奠定了禅宗的基本理论,接受六祖慧能为徒并确立慧能为传法之人,故被不少学者视为中国禅宗的创始人,五祖弘忍创建的五祖寺(又称东山寺,在湖北黄梅县)尚存有五祖讲经台。而六祖慧能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作一偈,得五祖弘忍法衣,并将禅法秘授于他,这也是“继承衣钵”的出典。六祖慧能开创禅宗南派顿悟法门,与另一高僧神秀倡行“渐悟”法门相对应,史称“南顿北渐”或“南能北秀”。在六祖慧能传经受道37载间,留下禅宗的“宗经”、“坛经”的南华禅寺(在广东韶关,原称曹溪宝林寺),又有六祖遗迹洗砚台。

不过,最具盛名最为吸引古今旅游者的禅宗胜迹当首推南岳衡山磨镜台。磨镜台在衡山掷钵峰下福严寺附近,是由禅宗七祖唐代高僧怀让的一个磨镜故事而得名的,传为禅宗南北二宗磨镜斗法之处。怀让在曹溪参六祖慧能为师,于唐玄宗开元六年(718)来南岳宣扬顿悟禅法。与此同时,北宗僧人马道一从四川来到南岳,坚持北宗渐悟的修行方法,每天在一磐石上坐禅修道。怀让见了,就取砖头坐在马道一对面,在石上磨砖。道一为响声所扰,问他何以磨砖,怀让道:“作镜也!”道一不解:“磨砖岂可成镜?”怀让反问:“磨砖不可成镜,坐禅岂可成佛?”道一听罢,顿时大悟,拜怀让为师,归服南宗。10年后,马道一自创禅林宗派,门僧云集,成为赫赫有名的江西“马祖”。传法于马祖的禅宗七祖怀让自然更有名气,于是,这南岳磨镜处成了中国佛教史上有名的胜地,人们为怀念怀让,将这里称作磨镜台。磨镜台实际上是一处15平方米的花岗岩平台,台左路旁盘石上刻有直径尺余之“祖源”二字,为马祖在此发源之意。原道一住所,也被称作“马祖庵”,因马祖受法怀让,故又名传法院,内悬“砖镜重辉”匾额。磨镜台后有七祖塔,系怀让墓,墓碑上镌“最胜轮塔”四字,传为唐宰相裴休所书。

炼丹飞升皆仙台

道教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淡视现世,而热衷“人死后如何”的命题大相径庭,以长生成仙为教旨。于是,丹炉求长生仙药,飞升入神仙世界,成为道教的实际追求,凡是道教的洞天福地几乎都少不了炼丹台、飞升台、飞仙台。道教仙师葛洪就在三清山、龙虎山、葛仙山、石首山等多处留有飞仙台、飞升台等古迹。追随葛洪入三清山修道的还有尚书令李褒山,今玉华峰所刻的“尚书悟仙台”手迹,乃为其事之记。

三茅升仙台

镇江句容茅山是天下“第八洞天,第一福地”,是我国道教茅山派的发源地,相传西汉景帝时,茅盈自山西弃家前来修道,其弟茅固、茅衷弃官寻找,三人在三个山峰上结屋修炼,并得道成仙,号称“三茅真君”,又号其峰为大茅峰、中茅峰、小茅峰,茅山也由此得名。自东汉以来,为道教中心,大茅山最高峰叫三天门,海拔约372米,也叫飞升台,亦称表台。

崂山则有霞仙台、八仙台、会仙台和崂山第一奇峰——聚仙台。齐云山主峰东侧有迷仙台、望仙台,浮山有遇仙台,为一长宽各10米的石台。四川梓潼县七曲山上有应梦仙台,相传为唐明皇幸蜀,夜梦张亚子向他点化之地。可见凡为道教胜迹,几乎免不了有仙台,就是不含仙名,也无不与求仙成仙相关,终归是体现仙道要旨。如甘肃崆峒山原有古建筑八台,现尚存插香台和莲花台;成都青羊宫中有一降生台等,都属此理。

老子炼丹升仙台

相传老子升仙台倒并不在名山,在河南鹿邑县城内东北隅。台高13米,砖砌,为圆柱形。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台上有正殿3间,壁嵌短碑两块,左为“犹龙遗迹”,右为“道德真源”,东西偏殿各一间,山门下石梯32阶。台上古柏10余棵,苍劲挺拔。该台湖水萦绕,翠柏环抱。台下映山门面南,盖有殿阁两廊,设凉亭,周围遍植花草树木。台上有宋初道家陈抟所书“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行书碑刻。

另有老子神仙台,实为一炼丹台,又称赤峪丹灶。在甘肃天水市西南3公里处。《天水县志》载:“距城七里有神仙台,相传老子于此炼丹升仙,因而得名。”其创建年代当在明代以前。庙门屹立于23层台阶上,台阶两侧有古柏,北有倒柳。柳树下有一石槽,传为老子饮青牛所用。建筑保存完整。还有一处老子炼丹台位于淮河洪泽湖口的老子山镇。

相传,春秋末年,此地瘟疫盛行,百姓遭殃,道家鼻祖老子游历至此,目睹惨状,遂在此采药炼丹,普救众生。劫后余生的百姓世代铭记老子功德,以青山为证,将原芦蒲山改名为老子山。现镇北山崖下有“仙人洞”,传为老子当年修身养性之所,洞内塑有一尊坐像,银须飘拂,仙态依然。洞外炼丹台伸入河湖相融的碧波之中,丹炉居中,夕阳下,红霞映入丹炉,恰似老子炼造仙丹之情状。

名贯古今炼丹台

黄山的炼丹台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可称得上中华乃至世界之冠,“黄帝炼丹处,高峰面面开”,传说因轩辕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于此炼丹而得名。炼丹台位于炼丹峰前,台略呈西北高、东南低斜之势;台面黝黑色,面积约200平方米,平坦旷衍,广可容数千人。台旁有石室,室内有炼丹灶。台下深壑莫测,为炼丹源。隔谷相望,对面为晒药源,又名轩辕晒药台。炼丹台所在之炼丹峰,紧连光明顶,海拔1872米,列36峰之首。炼丹台在峰下海拔1800米处,玉屏、天都、莲花诸峰立台前,是黄山最佳的观景位置之一。

天柱山的炼丹台更为古今闻名,又称上炼丹台,位于安徽潜山县天柱山中良药坪左山凸怪石中,与中炼丹台、下炼丹台并传为东汉名医左慈烧药炼丹之处。史载:左慈,字元放,于天柱山中精思学道,在炼丹房(又称莲花洞)石室内得九丹金液经。炼丹台上有池,名曰火池,久雨不盈,九旱不涸。每值雨后日朗,常见袅袅炊烟起于林间,飘渺无常,传为神仙丹炉中升腾之烟,称之“丹灶苍烟”,为“天柱十景”之一。

各路神仙也有台

五当真武台

千百年来,人们还为心中的神仙,即神化的英雄、释道中的传奇人物以及自然之神塑造了各处胜迹。如武当九台,大多与真武帝有关。武当山南崖宫后一院落,相传为真武帝之梳妆台。传说真武帝原为净乐国太子,15岁入武当,潜心修炼了42年。一天忽听有人高喊救命,见一猛虎正扑向一姑娘,真武赶走老虎,姑娘感激,不愿离去,见真武帝头发又脏又乱,便掏出梳子为真武梳头,眉目送情,真武勃然大怒厉声申斥,姑娘转身跳崖。原来姑娘是紫元君所变,专来试验弟子的。人们钦佩真武是位不近女色的正人君子,于是,盖了这座梳妆台以示纪念。武当山最早的古建筑五龙宫,附近有陈希夷诵经台等,而保存较完整的宫观当为紫霄宫。

武当山有九台,庐山千峰万壑间也有众多石台,每一石台都有神话传说。如紫霄峰下陶渊明与陆修静的对酌台;观看佛灯的文殊台;紫金庵后的观易台;锦绣谷中慧远法师的讲经台等等。仙人洞南面的锦绣峰顶,古称白鹿升仙台,传说疯僧周颠在这里乘坐白鹿腾空仙去,明太祖朱元璋便在此建立了一座周颠仙碑,碑上记载了周颠帮助他夺取江山的事迹,又在此建了一座亭子,称御碑亭。在天池寺南下1公里的地方,有一清凉台。这里中午始见阳光,不远处就是石门涧,瀑声相间,四周奇峰陡峭,寒气逼人,晴天衣服也被寒气浸湿,真是一个清凉世界。

药王拜真台

药王山拜真台位于陕西耀县,是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隐居之地与纪念场所。药王山由升仙台、起云台、齐天台、瑞应台、显化台五台环拱,也叫五台山。山上古柏参天,殿宇轩昂,石刻遍布,尤以大量北魏造像碑、记事碑、千金方碑最具特色。在年代最早的祠庙——南庵殿东边,有孙思邈隐居地——拜真台,传为唐太宗当时拜真人之台。每年“二月二”在此起会十天,纪念孙思邈。最高潮时,游山人数每天可达五万余人,热闹非凡。

祭水灭火水星台

水星台是一座镇灭火灾、祭祀水星的道观,位于湖北樊城水星巷内。此台背靠城墙,环境幽静,青砖灰瓦,殿宇规整。据《樊阳县志》记载,台为晋朝郭璞所建,后屡遭兵灾,几度兴废。现有建筑为清光绪十年(1884)重建之物。台分上下两层,下为台基,砖石垒砌,高为7.8米,长为32米,宽为22.4米,前面设10级台阶供攀登。上为殿宇,中为正殿,旁有配殿。正殿两进,为硬山式,面宽各3间;前殿高7米,后殿高出前殿2米,两殿之间用卷棚沟通,布局有序,疏密得宜,浑然一体。前殿正中有一仿木结构、青砖贴墙、四柱三间式牌楼,高8米余,上为庑殿式,卷檐,十二翼角,额枋饰莲花和龙头,石匾阴刻“水星台”三字。牌楼两侧各置一悬空巨石龙头,以示吐水灭火之意。正殿两侧置有配殿,形成套院,硬山式,各6间。可惜西侧配殿被人为拆毁,唯有东侧配殿尚存。此外,殿宇内尚存有明、清两代碑刻、题记六通,可借以了解水星台兴废始末。

北宋镇水金人台

晋祠中则有金人台以镇水患。据《太原县志》载,因晋祠处于晋水源头,为防水患,需以金神相镇,特建金人台,古称莲花台。台上四隅各铸铁人(也称铁太尉)一个,台也因此得名。其中西南隅铁人铸造质量最好,其胸前有“北宋绍圣四年(1097)所铸”铭文;西北隅铁人为次年所铸,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补铸其头;东南隅铁人为北宋元祐四年(1089)铸造;东北隅铁人为1913年补铸。金人台在晋祠中轴线上,呈正方形,砖砌,四周砌栏板,正中设琉璃焚帛炉,高约4米。台前为会仙桥,会仙桥下,有智伯渠流过,颇有小桥流水的江南风味,与金人台恰成刚柔相济之情趣。

同类推荐
  • 随便的世界

    随便的世界

    生前不曾抛头,死后何须留名。我们藏器于此身,隐匿于无形;我们路见不平,拔剑助之;不羁于形,但求本心;万物皆虚,万事皆允。我们是黑夜下的先行者,我们无处不在,却无人知我们在。其实我们没有名字,一定要说的话...请叫我们:探丸郎!
  • 超级日不落帝国

    超级日不落帝国

    什么这个世界已经有了日不落帝国?啥,西班牙才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都可以做成日不落帝国,华夏为什么不可以,李宝看着地图,轻轻的摇了摇头,既然我来了,大英帝国就没有出生的必要啦!
  • 川康纪

    川康纪

    时民国,中华乱。群雄并起,军阀分立,列强欲分中华而食之。蜀中,三少年,迎乱世而生,恩怨并济,闯川中,战倭寇,共演热血之史。
  • 倒转世纪

    倒转世纪

    当那个男人打开窗子,清晨的第一束阳光透进房内,新世纪的曙光也随之而来。
  • 征途如梦之四方征战

    征途如梦之四方征战

    历史上最深的遗憾莫过于南明,时空流转许多年后的一个偶然事件,让这个遗憾有了弥补的机会。看征途如梦,让你看看不一样的南明,不一样的穿越小说。
热门推荐
  • 蚩尤重生之战天下

    蚩尤重生之战天下

    我,蚩尤!本不该属于这个强者为尊的大陆既然重生,我就要在这个大陆,划破天空。哈哈,什么美女?什么功法?什么武器?都是我的!看邪神蚩尤如何统治这个大陆!
  • 花千骨之放下

    花千骨之放下

    兜兜转转上千年,本以为可以放下的。到了最后,原来谁都不曾放下过。
  • 你我之间,人来人往

    你我之间,人来人往

    我抓住他的手:“你认真的吗?”我看到了他眼里的闪躲,他还是那么纠结的人。我嘴角一弯,多讽刺啊。丢下一句“再也不见。”从此这个人不再重要。
  • 月光微微照邻城

    月光微微照邻城

    本文讲述了一只呆萌阿咩遇上腹黑大神,于是乎与吃草这条路渐渐背道而驰的故事。第一次吃饭,她把不吃的肉夹到了某人的碗里;后来吃饭,某人把肉夹到她的嘴里;再后来,她从某人嘴里抢肉吃。——一只善良咩的“堕落”之路然后……熟饭了。某人:“今天我生日,要不要送个结婚戒指给我?”某咩尽量淡定:“咳咳咳……下次吧。”下、次……某人:“夫人打算什么时候给我一个名分?”某咩幽怨的表情:“哎,都说婚姻是坟墓,你咋这么想让我入土为安呢?”某人:“……”(本文轻松甜蜜无厘头,讲述了阿咩同学的吃肉之路以及宿舍小日常,业余之作,多多包涵!)
  • 你是我心归属:顶尖设计师

    你是我心归属:顶尖设计师

    孤儿,一个人,没事,我有他们罩着。毕业后找不到工作,那就自己开企业自己当大boss,被看不起,我这么耀眼当然闪瞎了你的狗眼。开公司,没钱,我有老师在怕你不成?天大地大A市这么大,我就不信没有我古轻灵的一足之地。一辈子这么长,活得普普通通就没什么意思了。什么失散多年的亲阿姨,可不就是十几年前把我扔进孤儿院的女人吗?十几年前也没见你说过你是我亲阿姨。从哪里来从哪里回去。动我的男人?胆子不小啊,看本姑奶奶不玩死你。这个男人是我先预定的东西你说带走就带走?
  • 盗墓禁书

    盗墓禁书

    诡异空坟上的红色兰草,诡见竹滑沟里的绿色白斑蛇,奇山上的点朱砂蛇,巨大蛇形山脉的诡异暗河,类似祭祀的离奇双胞胎死亡,脾气阴冷古怪的老人,隔桥对望的寨公寨母活神雕像的秘密,永远不会干涸的一些深潭,古怪的人骨天坑,一系列的真实回忆在我脑海里面炸开了花,原来我是来自那样一个充满秘密的地方,这一个个的秘密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开始慢慢在我面前解开,只是更深的谜团却又开始渐渐充斥在我的周围…………
  • 沉爱

    沉爱

    作品以两个男女主人为经线,爱情故事为纬线,所有人几乎都对当事人的感情深藏不漏,是心灵深处的挣扎和暗战。张杨和舒小娅是高中时期的恋人,彼此非常喜欢,可是爱情发展仅仅限于高中,可是感情一直持续到生命终结。张杨一开始追逐舒小娅,后来从事特工后,有段时间躲避舒小娅,舒小娅被羞辱后躲避张杨,张杨知道后于组织外单独行动私立复仇。而王阳作为一位高中老师却喜欢上了自己的学生张杨,这种初恋式美好的情愫就一直伴随着她,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终于二人在香港把这种心照不宣的僵局打破。而黑社会人物陈英遇到这位大陆的小伙子对生活产生了新的向往。
  • 血字研究(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三辑)

    血字研究(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三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洪荒妖祖

    洪荒妖祖

    叶晨重生于洪荒,成了天地间第一头狮子。敬请关注一头狮子如何证得混元,成就一代不朽圣人。
  • 恋上吸血鬼美男

    恋上吸血鬼美男

    身为阴阳家的传后人,我,夏默希,拥有黑红异瞳的女孩。我带着使命启动玄关之门,来到冥界的皇室莲蒂斯学院。在这个由吸血鬼四大家族掌控的世界,我却惹上皇室的四大吸血鬼殿下:“希儿,你的血真甜……”“宝贝,你的血只能由本殿下独享……”“墨,我怕我忍不住吸光你的血……”“女人,从今天起,你只能是本殿下的专属食物……”我在四个极品殿下之间纠缠,但是,呵……我所要的不过是成为冥界的Qu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