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7200000032

第32章 公刘先生在赣州(1)

阳春

从一位物理老师说起

1957年夏季快来临时,教我们物理的熊老师,忽然兴趣盎然地给我们上了一堂“诗歌欣赏课”。他是南昌人,普通话说不好,他用南昌话先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了王勃与滕王阁的故事,然后说:“如今,人杰地灵的南昌也出了一个可以与王勃相提并论的诗人,他叫公刘,是我的邻居,青云眼镜钟表店的穷小儿。这个真名叫刘仁勇的小男孩,小学尚未毕业,他家被日本鬼子的飞机炸毁之后,便和我们一道流浪到了赣州,不久我去了西南联大读书,据说这个刘仁勇,被一个有权势的人捡了去,做了抗日宣传队的演员……沧海桑田,如今他竟成了洛阳纸贵的大诗人,口说无凭,我来给大家朗诵几首他的短诗……”

熊老师当时朗读的是《致中南海》《运杨柳的骆驼》《夜半,车过黄河》《五月一日的夜晚》《故乡的灯火》。当他朗诵《故乡的灯火》时,这位身高一米八的老师,竟在同学们面前呜呜哭泣起来……

这件事不久,“反右”运动开始了,教政治的老师拿了一大叠报纸到我们班里来“消毒”,他说公刘是蒋经国的干儿子,是大“反革命”,大“右派”……

晴天霹雳,熊老师知道自己在劫难逃,他找了一个机会,将一册剪贴本交给我,要我代为保管,我翻开一看,里面剪贴的全是公刘的诗歌,那时我是学校幼芽文学社的社长,却不知道它的严重后果。熊老师突然失踪了,一年之后,他不知从哪里被五花大绑抓了回来,宣布他从今以后是受管制的,清扫厕所和猪圏的“右派”分子,是勤杂工。不到两年,熊老师郁郁而逝。

1960年,我也因“不适合在社会上生活”而被送进了“劳动教养大营”。临行时,我把那本《公刘诗歌剪贴本》交给我父亲,告诉他这是一位老师的遗物,等有机会时转交给他的家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从“劳动教养大营”回到家,父亲将《公刘诗歌剪贴本》完好无损地交还给我。这册剪贴本的主人是熊老师,他去世后他的夫人回南昌去了。我没有能够找到他的夫人,我想,这册《公刘诗歌剪贴本》能转交给公刘本人就好了,可是公刘当年是被宣布为大“反革命”的人,他现在的情况如何?我同样无法得知。

1991年,我去通天岩石窟寺游览,那里正在恢复蒋经国的旧居,一位老方丈在指挥人们摆设一张行军床时说:“这张小行军床,当时是蒋经国先生最喜欢的刘仁勇小朋友睡的……”

刘仁勇不就是公刘吗?在老方丈那里了解到更多的历史事实之后,我写了一篇《魂系通天岩》的散文,文章最后,我用那位老方丈的口吻说:“刘仁勇小朋友,你现在在哪里?”该文在《中国市容报》发表后,我收到几位读者的来信,他们告诉我,诗人公刘(刘仁勇)现在是安徽文学院的院长……

我和公刘开始通信了,1993年初,他告诉我,他将在5月下旬到南昌开“建筑与文学”的研讨会,希望我能从赣州到南昌去认识他,“你不是编著过一部《古城赣州》吗?我想请你这个赣州通陪同我到赣州去捡拾我‘旧日的脚印’。路线该怎么走(便捷,安全,经济),想请你指授……”

客居在赣州郊区的老诗人李一痕得知这一信息后,立即找到我说:“公刘到了赣州,就请他住在我这里,吃,住,交通,我全管。”(诗人李一痕,笔名丁东、石羽、青藜,上世纪四十年代著名诗刊《火之源》的主编。他与公刘虽然没有见过面,但他们的名字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常常在报刊上“互相见面”的诗友,新中国成立后他同样被打成“右派”,发落在赣南的矿山上改造,“文革”结束,他平反后因为有个“美籍华人”的好爸爸,他在赣州市郊区建了一座“惠园”别墅。)

噩梦,青原山

我是5月31日到达南昌的,在诗人李耕家里住了一夜,第二天在南昌宾馆接到公刘后,立即坐昌赣公路的班车到吉安去。公刘说:“我之所以要在吉安待一两天,那是因为我的整个少年光阴是在赣州和吉安的青原山度过的,正是这两个地方,决定了我这一生的宿命……”

车到吉安,已是华灯初上的傍晚,青原山离吉安十几公里,既没有去青原山的班车,也没有去那儿的出租车。望着大雨倾盆的夜空,公刘说:“我有个一直没有见过面的学生在吉安技工学校当校长,他叮嘱我,到了吉安就给他打电话,剩下的一切事情都由他来办。阳春君,你觉得我们能试试看吗?”

“师生之间联系一下,应该不算越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规矩’吧?”

吴校长很快就开着车来了车站,由于大雨滂沱,激动的吴校长背起公刘便往小车跑……

我们在吉州旅社住下之后,公刘对吴校长说:“我是私人返乡,请你不要与任何人说我来了吉安。”

天蒙蒙亮公刘就起来了,正准备在床前做气功时,突然有人敲门,进来的人自我介绍说:“我们是文化局和文联的,我是文化局的刘欧生。”

文化局局长刘欧生是著名作家,公刘立即认出了他。文联的张主席、刘秘书长是部队转业的干部,他们当然知道曾经是解放军文化部专业创作员的公刘。一屋子“自己人”,公刘高兴得满脸的胡子都在笑。

“我叮嘱吴校长不要把我私人返乡的事告诉任何人,看,骚扰你们啦!”

“吴校长不说我们还真不知道呢,让工业部门来接待你,那是我们的失职……”

吃过早点,前两天扭歪了腰的文化局长刘欧生无法陪同我们去青原山,他将自己的拐杖递给公刘说,青原山古刹年久失修,带根拐杖,有备无患。

车到青原山净居寺前,一路兴奋的公刘,立时脸色灰青:“这儿是青原山吗?我们当年集体背诵总理遗嘱的大礼堂呢?刘天浪(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江西省文联副主席、江西省政协常委、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江西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老师指挥我们合唱过抗战歌曲的音乐厅呢?当年是满目青山呀!如今怎么会这样呢?荒草萋萋……满目苍凉……”

他孤零零地在荒草丛中来回彳亍,一滴滴眼泪落在荒草上……

万籁俱寂。

“这里曾经是国立十三中学的校址呀!这个学校专门招收抗日战争中失去了家园的流亡学生。1939年我从赣州考区考入这所学校,从初中一年级一直读到高中毕业,正是在这里,我接受了地下党的领导,与同学们一道和国民党的军事教官作斗争,做了反蒋、反内战、反饥饿的冲锋陷阵者……后来地下党又举荐我去香港做文化工作,直到参加解放军,进军大西南……我是从这里走向社会的……”

他用拐杖拨开一人高的荒草,步履蹒跚地觅路前进,终于找到了大雄宝殿。

“不错,这就是当年的大雄宝殿,可如今疮痍满目……嵌在墙壁上的诗碑呢?黄山谷精妙绝伦的书法呢?四大天王、弥勒、韦驼、观世音、释迦牟尼、阿难、迦叶诸神的雕像呢?它们不仅是一千多年前的文物,更是中国佛教屈指可数的顶级艺术品呀……唐开元盛世,这儿是有一千多僧人的江南一大佛场呀,也是宋代青原书院,清代阳明书院的所在地呀,文天祥、杨万里、刘振翁、解缙等人都曾在这里求学、讲学……我就曾在这里临摹过黄山谷的书法……可是这一切,如今却荡然无存……”

他昂昂然,不是在说话,而是在放声呼号,手上的拐棍“笃、笃、笃”地狠击着地面……

“沧海桑田?不!五十年前我还和它们朝夕相处的呀……”

他气冲牛斗地举起拐杖,指着天空,张开嘴,却说不出话,厚厚的嘴唇只是战栗着……

静寂,静寂……让人难堪的静寂……

“公刘老师,你有什么话,放声说吧,我们这些后辈聆听着呢。”文化局的一位同志说。

“这儿原来有文天祥留下的真迹—遒劲、雍正、沉着的‘青云山’三个大字,哪儿去了?”

“‘青云山’!偌,‘青云山’被那块匾牌遮着呢。”文联的同志回答说。

公刘走过去,用拐杖拨开那块悬挂在壁上的匾额,“青云山”三个石刻正书果然被这块巨匾遮蔽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吉安人,这是吉安的骄傲。他有墨宝留在吉安,是吉安的福气……你们却用一个宗教头目的涂鸦遮盖着文天祥……”

他的呐喊声和手杖击地的“笃、笃、笃”声在青原山的峡谷里撞来撞去……

“公刘老师,是这样,这里是卫生部门的地盘,不归我们文化部门管……”

说话的人伸手拦住公刘:“请老师别再往前走了,这里做了精神病院已经数十年了,前面就是关管病人的病房,他们养了恶狗……”

公刘仰天长叹:“兴衰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宋朝、明朝、清朝在这座寺庙里做书院,我们在这里做精神病院……这就是历史……”

静默了一会儿,他接着说:“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评判历史为人们留下的一切……‘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战争,幸存的人们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然而最终要看我们能否建立一种新的文明……我们一直生活在荒诞之中,可我们却没有丝毫荒诞的意识感……呵!长的是磨难……长的是磨难……”

文化局的同志给公刘递了一瓶矿泉水。

“人是需要道德、需要宗教、需要信仰的高级动物,而我们恰恰没有这些,这就是我们经历了那样漫长的黑夜的主要原因……”

他时而沉郁,时而愤懑,时而仰天无奈,时而又气势飞扬……

披肝沥胆,凄怆悲壮……

从他的秃顶到他脚上的那双老布鞋,都充满了苍凉之美。

他突然回过头来指着我说:“阳春君,你一直在笔记本上记些什么?记我的这些疯话?你知道‘文化大革命’时毛泽东为陈毅辩护时怎么说的吗?他说,陈毅是诗人,诗人说的话可以不算数……我公刘也是诗人,你以后把我今天说的疯话写在什么文章上,我会不认账的……好在今天没有人带了照相机、录音机,否则,有照片,有录音佐证,我要赖账也赖不掉!”

大家一阵大笑,原来肃穆的空气被笑声驱散得干干净净。

“我想要清醒,而我的秉性却偏偏让我糊涂……我们回去吧,再待在这里,我恐怕也要进精神病院啦!”

公刘后来在他的《四百里水路捡脚印》一文中写道:“青云山之行,完全是一场噩梦!这一天,无论是扫兴还是高兴,自赣州到南昌来接我的阳春先生和吉安文化界的几位名流,都亲眼目睹了我毫无遮掩的情感波澜,我并不为自己缺少城府而害臊……”

蒋经国情愫

第二天上午十点,我们就到了赣州,惠园的园主、诗人李一痕已在门前等候,两位没有见过面的老朋友紧紧地拥抱着,老泪纵横,语不成言。

“……半个世纪了,我们这些相见过或未曾谋面但却相知的昔年老友,唯有在梦中相见,自然都是三十年代或四十年代的模样,没有想到的是,今天的你,竟是个美髯公……”

“……日本投降,抗战结束,我们又投入了解放自己的战争,终于建立了共和国,不料接踵而来的却是一个又一个自己人整自己人的运动……当我被投入地狱时,我总希望别的朋友能安全无恙,谁知道你也是被改造了几十年的‘右派’……”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然而,终于‘天若有情天亦老’……”

“……不错!‘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我们这些人,从本质上说,是不愿与那种消灭文化的文化生态认同的人,结果遭受到的不仅是政治上的压迫流放,更重要的是人格上的侮辱,多少文化人自尽了,与其说他们死于政治,不如说他们死于一种文化。‘文化已死,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据说,这是老舍投湖之前说的话,而我们这些所谓的幸存者,实际上是残喘地苟活到了今天……”

“不说这些!不说这些!进屋,为你洗尘,喝酒……”

“不!不!我想现在就去赣州公园捡我儿时的脚印……也好!我们先喝酒,洗尘……”

第二天,我们去到赣州公园门口时,公刘兴奋地指着一棵老樟树说:“当年抗日宣传队招收演员的海报就贴在这树干上……我走进公园,找到这个宣传队的排练间,正准备闯进去,一个身穿夹克衫,头戴鸭舌帽,腿上打着灰色绑腿的汉子走过来拦着我说:‘小孩,你是来乞讨铜钱的吧……我给你开张票,你到西门的难童学校去,那里有饭吃,有书读……’当年赣州到处都能看到向人讨钱的乞丐。他以为我是讨钱的小乞丐。我说:‘我不是来讨铜钱的,我是来报考宣传队的。’“‘你是来报考宣传队的?’这个穿夹克衫的人睁大了眼睛,他双手叉着腰,围着一身脏兮兮的我转了一圈,‘真不可思议,我们的海报没有说会招收小孩呀!’“我想了想回答说:‘可你们的海报也没有说不招收小孩呀!’“‘唔!好厉害的小嘴!’他听出了我的南昌口音,并且认定我是个孤儿。“‘你是从南昌流浪到赣州的?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哦!叫刘仁勇,仁义道德的仁,勇敢的勇,好,刘仁勇,你给我立正站着,让我仔细看看你……告诉我,你会什么文艺宣传?’“‘我会唱歌。’“‘那好,你就唱个歌给我们听吧。’“我当时唱的是《松花江上》: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人们早就屏住了呼吸,可是我却抱着头泣不成声了,我满脑子都是日本飞机炸毁我家时我父母捶胸顿足的恐怖画面。我蹲在地上,号啕大哭。

“那位穿夹克衫的汉子紧紧地将我搂在怀里,然后抱起我,在我脸上亲了又亲。他满脸的泪水全都粘贴到我的小脸上了,又咸又甘……

“‘莫哭,莫哭,你考取了!考取了!从现在起,这儿就是你的家……张明老师(宣传队的队长),从今天起你就是他爸爸,只要他愿意,我们大家都是他的爸爸、妈妈……走,我们先上街去,买几尺布,先给你做两套衣服……’”

当年做了抗日宣传队的励志社招待所,现在是赣州市老年宫。

公刘说:“当年这位身穿夹克衫的汉子牵着我走出赣州公园往左拐,经过一家小馆子时,我便赖着不走了,那馆子店里飘出来的米粉肉香味,让饥肠辘辘的我岂止是垂涎三尺……牵着我的这位汉子立刻明白了我赖着不走的缘由:‘对了!对你来说,填饱肚子比穿新衣服更为紧迫。’他牵着我走进这家馆子店,店伙计们都认识他,全都点头哈腰地问他,公子要吃点什么?

“今天不是我吃,是我请这位小朋友吃,问他想吃什么。‘米粉肉!’我说完之后,牵着我进店的人又补了一句:‘来两钵。’我们俩面对面坐着,他的一双大手放在桌子上,眼睛直愣愣地盯着我,我也目不转睛地看着他,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他的耳朵,他嵌着一粒肉珠的耳垂又大又厚,脖子、脸、手臂、皮肤都很粗粝,让我不胜惊讶的是,他的鼻翼至双颊,竟散布着若干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白麻癍点……他一直微笑着,那是一种永远不会凋谢的笑容,他的宽厚的下颏,他的略带沙哑的嗓音以及他那双又短又粗、只有劳苦工农才有的手……两钵米粉肉端上来了,赣州的米粉肉是粘了淮山粉之后用文火慢慢蒸烂的,那是神仙吃的佳肴。我狼吞虎咽吃了一钵半,剩下半钵吃不下了。‘你真的吃不下了?’他问我,‘那好,这半钵我来替你吃掉它。’他的吃相恰似一头猫,吃完那半钵米粉肉之后,他竟伸出长长的舌头,猫一样地用舌头去舔粘在钵子壁上的油水……他发现我睁大了眼睛望着他,这才放下钵子说,刘仁勇,你小学没读完,知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呀!

同类推荐
  • 啊,桑梓

    啊,桑梓

    郑通和编著的《啊桑梓》为散文集,分两部分:前部分《桑梓的年轮》为主,是系列散文,写作者家乡龙海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的史迹。后部分写家乡的人事物。《啊桑梓》从内容到语言,都具乡土色彩、地方个性。反映桑梓的风物及其艰难的历程,注意史料的准确性,又注意散文的真实性、形象性。都是作者亲身察访、查考,并经历的。
  • 浮生三侃

    浮生三侃

    本书集中了我关于艺术、男女和足球三方面的话题,想来都是娱人娱己的闲情文字。在“门外谈艺”,我写了一部分关于书画的评论和品评文字,有古人的,有今人的,更有我们身边熟悉的书画家。因为我闲来也临池学书,附庸风雅,忝为墨客。本书还收录了我的硬笔书法作品《文赋》。
  • 老骥琐谈

    老骥琐谈

    仲冬时节,良金同志送来他的书稿——《老骥琐谈》。书稿收集了作者四十篇散文随笔。其中有赞赏故乡的风土人情,有异地他乡的旅行札记,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生感悟。读罢掩卷之后,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心田。
  • 不惑卮言

    不惑卮言

    近几年来,国内学界对文学经典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大家围绕经典的含义,经典的建构、解构与重构等问题,从文化逻辑、消费关系、民族身份、图像扩张、传播机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但是,这些著述不能被看做是对于经典问题的一劳永逸式的解决,相反,这个老话题当中却蕴藏着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认识。
  • 文爱艺全集(2)

    文爱艺全集(2)

    文爱艺的抒情诗中,柔肠百结、无法申述的情状是魅人的,同样富于魔力的是精致的概括,它通常以结论式的句型作用于人的知解力。闪烁中的肯定,肯定下的闪烁,把概括指向不定性和深邃性,柔和的渊谷和鸟瞰的伟岸同时出现在读者脚下。
热门推荐
  • 生死狙击之狙神传说

    生死狙击之狙神传说

    至所有生死狙击爱好者!第一章有前言,欢迎大家的捧场!【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婚后三十六个月

    婚后三十六个月

    当“七年之痒”被“三年之伤”所取代,当婚后第三十六个月的情感压力达到最高点,夫妻双方如何应对婚姻八面埋伏的挑战:与爱人关系的紧张、微妙的婆媳关系、养不起的孩子、入侵婚姻的彪悍小三……任何一个挑战都足够让婚姻以最快的速度瓦解。 金灿灿、江一朵、杜娟三个80后女孩从不谙世事、懵懂的小女孩逐渐成为妻子、儿媳妇、妈妈。在步入婚姻的第三十六个月,她们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不断地改变,不断地适应。经历使她们成长,生活的矛盾与疼痛更让她们炼就了将婚姻的一手烂牌打到最好的勇气。
  • 王妃不高冷

    王妃不高冷

    明明生在两个时空的人,却注定要相遇,不只是这一世,生生世世都要相遇,可是天命却让他们有缘无分,生生世世分离,“天命吗?我偏要逆天而行。”暗夜杀手一朝穿越,成为戚国公主。十岁那年父母一同战死沙场······五年后被大伯送到仇人手中,却正随了她的愿。五年前的诸国混战和父母战死沙场背后的阴谋被一层层揭开,才发现结果不是自己能承受的,难道真的是死局······———————————————————女主和作者的对话——”说好的高冷呢?““外表还是很高冷的”,”那内心呢?“”额······我怎么突然听不到了。“(不喜欢悲剧的亲,放心啦,就算是死结,主角也有办法)
  • Tfboys之你为何这样无情

    Tfboys之你为何这样无情

    林思雨,王源,从小定了娃娃亲,思雨喜欢王源,王源却不喜欢他,结了婚,王源以为这是思雨策划的,很狠他,对他很坏,也很无情
  • 随身三百光年外

    随身三百光年外

    ——“低级的人类文明智能基数,怎么能够追赶得上我们伟大的莱卡人类!”一个莱卡人如是说。西元2026年起,人类被移民到了太阳系的每一个行星角落里,这不是值得祝贺的事,反而是人类被莱卡人殖民的开始。
  • 千年修行传

    千年修行传

    一个小修士被从收养的家族中赶出,一步一步依靠自己努力成长的故事。
  • 霸道总裁鹿晗的小樱桃

    霸道总裁鹿晗的小樱桃

    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哪里去。故事总有要结束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尾声的……
  • 赫连神

    赫连神

    和你的敌人当朋友,等他放松警惕的时候,就是取他性命的时候
  • 妖域魔方之反派英雄

    妖域魔方之反派英雄

    这里是游戏的世界,这里是某个存在于星空角落的世界,这里是真实而残酷的世界。一个选择使得原本平凡的他成为这里的天罚战士,看着那些被寄托人类希望的英雄们一个个舍生忘死的奋战,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属于自己的英雄之路。无数的职业,无数的技能,有你熟悉的DOTA技能,有你熟悉的游戏职业,还有无数熟悉的不熟悉的动漫技能都将在里面一一呈现。这里有寄托人类希望的天选战士,有代天掌刑法的天罚战士,这里也有充满杀戮欲望的变异兽,更有拥有智慧的残忍妖兽。这不是传统英雄的冒险故事,而是充满了奇幻和精彩的艰难旅程,从迷茫、绝望再到适应,宁晨曦学会了如何在这个破败的世界存活下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反派英雄之路。一切的一切只为得到妖域魔方,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之路。
  • 普罗伽美什

    普罗伽美什

    普罗伽美什,一个与地球有着平行时空的世界,天上为神界,居住着性格迥异的天神;地上为众生界,由人类和兽人分占白天和黑夜,各自在属于其的时间内活动,不得越界。匡原徽,一个普通的地球人。一次时空的错乱,使他突然来到了这个怪异的世界。于是平衡被打破,冰封的命运之河重新开始流淌,千万年前的回忆逐渐被想起,沉睡的神秘在慢慢睁开它的双眼。天神、人类、兽人、接踵而来的匪夷所思的事件交错在一起,匡原徽的到来究竟是一场意外,还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阴谋,他的身边究竟是敌还是友,未来等待他的还会有什么,一切都还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