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8300000045

第45章 和合:中国古代诗性智慧之根(1)

笔者曾在《中国古典和谐论美学的生态智慧及现实意义》一文中论及中国古典美学的和谐基调,并分析了中国古典和谐审美观的主要特征。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就中国古典美学的诗性智慧赖以产生的哲学根源及它们对中国古典美学的重大影响作进一步阐述。笔者认为,重视万物间的整合关系、辩证运动关系、有机性联系正是中国“和合”文化的精髓。这些理论精髓不仅是东方文化中的瑰宝,更是中国古代诗性智慧和审美运思的源头活水。具体说来就是:在中国“和合”文化中,以人与自然的基本相似性和人与天地万物的视同对等或异质同构为基础,进而在此二者间确立一种和谐化诗意关联的“天人合一”思想,深刻浸渍了中国古典审美境界论,使得中国古代人特别强调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合一。其次,“和合”文化中的整体直观思维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审美体验论,它使得中国古代人特别强调在内缘己心、外参群意的审美体验活动中获得对生命终极意义的瞬间感悟,从而实现审美体验与生命体验的合一。再次,“和合”文化中和谐化辩证法的普遍运用,使得中国美学智慧特别注意以对应性、相融性、辩证性、和谐性来理解和处理一系列审美范畴的展开与构架。而纵观中国古代美学基本特征(如强调真善统一、情理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认知与直觉的统一等)和中国古典审美理想(如儒家对“和”、道家对“妙”、佛禅对“圆”的追求),无不是“和合”文化在审美层面的诗性展开和逻辑延伸。这表明,中国诗性智慧、审美意识同“和合”文化有着一种特殊的亲和性和关联性。“和合”文化,是中国古代诗性智慧之根。

一、“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古典审美境界论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界关系所持的基本思想,其突出特征是强调:人与自然间并无绝对的分歧,自然是内在于人的存在物,而人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服从自然规律,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则与自然规律一致,人生理想就是天人调谐;人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达到一种完满和理想的境界,是中国人文精神追求的最高目标,质言之,在中国古代人看来,自然过程、历史过程、人生过程、思维过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这一思想特征贯穿了“天人合一”观念源起与演变的基本过程。如孟子的“知性即知天”(《孟子·尽心上》)论就是把人性与天道的合一放在认识论高度上加以思考的。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认为宇宙间有四大,人居其一,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从一个侧面确立了人与天的相互关联。庄子提倡“与天为一”,《庄子·达生》云,“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就是要求抛弃世事,忘怀生命,使形体健全,精神饱满,从而达到与天合为一体的自然无为境界。《周易·文言》明确提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时,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吉,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顺应自然的“与天地合德”的思想。汉代董仲舒甚至以“人副天数”的观念为基础建立起天人感应的谶纬神学体系。《春秋繁露·阴阳义》即云:“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在宋代理学中,“天人合一”思想更趋成熟、精致、完善。张载直接提出“天人合一”命题,其《正蒙·诚明》云:“儒者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可以成圣……”明确指出“诚”“明”境界的获得,来自于天道与人性的统一。程颐说:“道一也,岂人道自是人道,天道自是天道?”(《程氏遗书》卷十八)实际上直接指出了人道与天道的同一性。程颢干脆说“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程氏遗书》卷六),反对有意去区别天与人及主体与客体。至清代,王夫之也强调“尽人道以合天德”,其《周易外传》卷二云,“圣人尽人道而合天德,合天德者健以存在之理;尽人道者动以顺生之几”,这实际明确指出人之动与天之健是一致的。所有这些观念无不是提倡应在自然与精神间建立一种统一性关系。这种强调在自然与精神间建立一种和谐化关联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典审美境界论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深远的。这表现在:在中国古代人看来,人与自然、情与景、主体与客体、心源与造化、内根与外境都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天人异质同构的这种深层文化意识使得中国古代的人学与美学间有着内在的本体性关联,由此,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合一成为中国诗性智慧最具特色和魅力之所在。

“天人合一”思想对古代审美境界论的深刻浸润,从逻辑结构上讲主要体现为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其一,认为“天”是美的本原,美因乎自然,“造乎自然”,主体只有体天道、察天机、悟天理,深契自然之真趣,才能洞悉美的真谛。其二,认为既然美的真谛的获得源于人对“天”(机、道、理)的洞见,则审美的最高境界和最后归宿应当是人合于天,即主体的审美极致体验与本源性世界的本真敞亮应获得本质性的同一。前者为溯源,后者为返本。在此,美的本原问题和审美的归宿问题就逻辑地统一在“天人合一”观念中。以下分论之。

首先,由于“天”是美的本原,所以要想获得美的真谛,必得“知天”“体道”,借此,个体审美活动与对世界本原的探究活动才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审美境界与哲学境界的合一。“天”(“道”“自然”“太极”等)作为美之本原、艺之本原、文之本原,在中国哲学和艺术论中几成定论。如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就指出“道”(“天”)是万物(也包括美)的本原。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大美实为道之美。刘勰说:“人文之元,肇自太极。”(《文心雕龙·原道》)认为文艺原于天地未分之前的一团元气,并盛称“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文心雕龙·原道》)。《吕氏春秋·大乐》称音乐“之所由来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实际上也认为音乐之本在于天。唐张彦远称绘画为“天地圣人之意也”(《历代名画记》)。张怀瓘称书法“其道有贵而称圣,其迹有秘而莫传。理不可尽之于词,妙不可穷之于笔,非夫通玄达微,何可至于此乎”,张怀瓘:《书议》,转引自潘运告编:《张怀瓘书论》,11页,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认为书道通玄达微,所谓“玄”“微”实际与天道相通。既然“天”是美、艺、文之本原,则必得“原道心”“悟天机”“研神理”,方能实现人与天合,人同道俱。故而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庄子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周易》提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在俯、仰之间洞察天机的“流观”之法。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指的就是在澄净空明的审美心态中去体味宇宙间的大道与真美。与宗炳大体同时的王微在《叙画》中直接提出“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要求将艺术表现与体道、悟道统一起来。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录张璪论画心得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璪所谓“外师造化”,除有向客观世界学习一义外,更深者则在于画家应穷尽宇宙大化的神变幽微,再经内心陶冶,才能创造出美的境界。而清初王夫之的议论更富于总结性,其《诗广传》卷二云:“天地之际,新故之际,荣落之观,流止之几,欣厌之危,形于吾身以外者,化也,生吾身以内者,心也;相值而相取,一俯一仰之际,几与为通,而悖然兴矣。”讲的就是主体要以心灵映射万象,用心灵节奏去契合宇宙间的生命韵律。从上述言论可以看出,中国诗性智慧深刻领悟了“天人合一”中的这一思想,即“天”(“道”)是众美之所从出,只有通过“神思”“妙观”“逸想”才能悟出世界和美的本原与真谛。

其次,既然美的根源在于“天”,那么,审美的最后归宿便是人合于“天”。如果说前述是由天至人,那么,中国诗性智慧还进一步强调由人达天。只有通过天人间的这种往返运动,才能真正实现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合一。这样的诗性智慧在中国美学中俯拾皆是。如《中庸》中说“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就是要求以个体的直观感悟来深契宇宙的本原。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离娄上》),也是强调通过深切的内心体验达到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最高境界。庄子直接标举“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人生境界,并把这种境界称为“天乐”境界、“至乐”境界,所谓“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庄子·天道》)。在宋代理学中,这种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合一,转化成为一个特殊的理学范畴——“乐”。所谓“乐”,可以看成是天人合一的审美结晶,即人与自然合一的情感体验结晶,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审美意识或观念形态,理学家们所讲的圣人之乐、贤人之乐实际就是“天人合一”之乐,亦即个体精神生活中的至乐与人生的终极目标之所在。朱熹《秋日偶成》诗云:“闲来无时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实际描绘的就是个体在静观中深体天人合一之道,进入“鸢飞鱼跃”审美境界的一种审美体验或感受。由此可见,儒学、道学、理学等传统显学都十分强调通过情感体验实现个体感性生存向理性生存的转化,通过审美直观实现个体感性直观向本体直观的转化,通过审美境界的获得完成对本源性世界及其终极意义的原初叩问和澄明敞亮。

那么,如何以人达天、合天呢?也就是说,如何使主体体合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并实现同宇宙的同一呢?中国古代人认为,这必须通过审美这一环节来实现,即让主体意识审美化,让主体的悟道活动(对世界本原的领悟)具体落实到审美体验层面,也就是说以审美境界来打通天人之碍,来贯穿人生境界和哲学境界。这种主体意识的审美化,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逻辑步骤中。首先,构筑澄明虚静的审美心境。例如:老子就认为要认识到无形无象的世界本体——道,主体必须“抱一”“守中”“涤除玄鉴”。庄子则主张“心斋”“坐忘”,要求主体“虚而待物”。反映到文艺创作中,晋代陆机认为主体必须“收视反听”,排除外界干扰,虚静专一,才能获得恬淡超然的审美心境。刘勰也指出:“陶钧文思,贵在虚静”,主体必须“疏瀹五脏,澡雪精神”(《文心雕龙·神思》),才能进入审美境界。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这其中的“离形去智”指的就是主体进入到审美直觉时所必需的一种审美心境。其次,进行浮想神游的审美体验。《周易》中俯仰之间的“流观”之法,庄子的“逍遥游”,嵇康的“游心太玄”(《赠秀才参军》),宗炳的“万趣融其神思”(《画山水序》)等,强调的都是主体要将自我渗入宇宙大化中,在追光蹑影、蹈虚逐无的审美体验中获得对宇宙人生的洞见。在审美创构中,陆机要求主体要“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文赋》),刘勰则将这种过程进行了精心的描绘:“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明代汤显祖甚至认为这种浮想神游能够上天入地,包孕古今,所谓“心灵则能飞动,能飞动则下上天地,来去古今,可以屈伸长短生灭如意,如意则可以无所不知”(《序丘毛伯稿》)。再次,在妙悟中获得悟道式的审美体验。在审美体验和艺境创构中,重妙悟,尚直觉是中国诗性智慧的重要特征。晋代陆机的“应感”说,南朝钟嵘的“直寻”论,唐代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所说的“直致所得”,都是集中的体现。到宋代,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诗辩》),并说“唯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清初王夫之强调审美构思或艺术创作乃是一种“即景会心”的“现量”过程。所谓“现量”,佛学义为现在义、现成义,有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之意。王夫之借佛学的“现量”来说明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心目相应、主客契合的一刹那自然涌现出来的。这里的“现量”与“妙悟”有着思维方式上的一致性。

同类推荐
  • 情真话自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情真话自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混血时代

    混血时代

    《混血时代》是由作者阿库乌雾所创作的散文诗集。该作品由《虚构血脉》《解码血族》《献祭血城》三部分构成,共六十五篇散文诗。《混血时代》作者将这个时代命名为“混血时代”。在时代洪流的作用下,作者表现出对文化混血、族群混血的充分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其对本民族失落的焦虑与挣扎。除此之外,在《混血时代》中,作者还表述了自己乃至世界各地各族人文知识分子所应该关注并予以严肃思考的命题,即关于种族变迁,关于信仰危机,关于人性变异,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等主题。由此,《混血时代》是一部作者对世界万物的观察、解释,也是反映彝族传统文化的民族志。
  • 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唐诗、宋词,各极一代文学之盛,是我国韵文发展史上光芒万丈的两座高峰。《宋词三百首》是最流行的宋词选本,流传深远,最具宋词神韵。
  • 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精品文学书系)

    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精品文学书系)

    阅读经典,会得到一种很好的阅读享受。在阅读中开始品读他人的人生,同时也开始规划你的人生。李超主编的《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所编选的文章在强调深刻性、哲理性的同时,更强调可读性和趣味性,因此读来如行云流水而无晦涩之感。会成为广大青少年关于阅读的美好的青春记忆,因为在阅读经典的同时,你对世界的阅读也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 天意眷顾,我们终有一天会各得其所

    天意眷顾,我们终有一天会各得其所

    22个爱情故事,22种跌宕人生。他们一个个都爱得小心而慌张,一路情事,既有身体的坚守,也有内心的一片狼藉。原来,一次恋爱,一个手势,一句诺言,都是他们爱之人生的一种隐喻,不在此时,也在彼地,皆成未了之愿未尽之缘。他们,将拧巴、卑微、纠结和悲凉,一一呈现,又将你温暖打动。不为争执。不为解释。只求默默还原和追溯。
热门推荐
  • 股海

    股海

    一个奇异的空间,一个个诡异的数据,是预知未来,还是天赋超凡。祁天生活在全民炒股的时代,炒着炒着,还真炒成了个神...
  • 狗血的丧尸世界生存录

    狗血的丧尸世界生存录

    无视一切BUG,只图好玩,丧尸的主题,迷之剧情,无厘头的脑洞。。。
  • 聪明女孩这样做

    聪明女孩这样做

    本书讲述了如何做一个聪明的女孩儿,聪明女孩干什么事都会先人一步,她们知道,如果不努力学习、不积极进取,就会被社会上的激烈竞争打败在地;她们明白年轻貌美只是一时,只有将有限的青春好好利用,早点学会“世俗”,早点融入社会,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从而成就一个全新的自己。
  • 我的繁星女友

    我的繁星女友

    精灵古怪的刁蛮小天使,整人手段花样百出。陈繁繁,一个天使与魔鬼化身的女孩儿.双重性格的她擅长如来佛掌.作为她BF的我忍受着非常人一般的煎熬.全文文笔流畅,诙谐幽默,相信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绚丽的文字,更能从中体会青春年少时懵懂的情感往事.
  • 那年,盛夏的青春

    那年,盛夏的青春

    她,从小受人追捧,一世傲娇,可在遇见他,一切都变了。
  • 百年清华给青少年讲述的人生智慧

    百年清华给青少年讲述的人生智慧

    书中讲述了清华大师们近百年流传下来的逸事,虽然一件一件看来,或许微不足道,但是整本书读过,你会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清华的校园之内,无形之中身心已经得到了不可思议的陶冶。这也正像一句名言所说:“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大师们早已驾鹤西去,而他们的智慧却永留人间。现在,让我们追随智者的足迹,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让我们搭乘智慧的飞船,去邀游梦想的蓝天,创造人生的辉煌!
  • 冤魂记

    冤魂记

    魂凝不聚,阴气成天。魄碎流离,尸遍天山。僵而不化,月揽江山。棺裂尸变,血杀漫天。众所周知,茅山、蜀山、龙虎山...众多门派自古以降妖伏魔为己任,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灵异传奇,而在这片灵动的大地之上却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氏族,他们没有门派的光辉,却有着替天行道的使命......
  • 天下争夺录

    天下争夺录

    这是一个乱世,一个辉煌的王朝倒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枭雄。一幕又一幕的尔虞我诈将要成就英雄,但是英雄背后又有多少白骨。ps:每一个章节我暂时不起名字,如果喜欢我的作品,希望读者可以帮我想一下每章节的名字。https://m.qidian.com/book/1012487142我已经重新架构这个作品,这是新作品的地址
  • 异玄大陆

    异玄大陆

    异玄之气,掌控天地,此世界乃为强者为尊,弱者为耻!耀世星辰,动彻天地。遨游九天,独霸天地!
  • 圣域空间

    圣域空间

    “可惜啊,这棵价值万金的药草就这样枯萎了。”“灵土太少,用不了那么多幼苗,只能丢掉这几棵了。”“十年了,这药草还是这么大,看来它已经没有长大的潜力了。”……这些在别人眼中已经没有价值的药草,方林却是把它们当做珍宝一样种植到一个神秘空间中。一天后,枯萎的药草复活了,一个多星期后,那几棵幼苗棵棵都达到了成熟期,半个月后,十年没长大的那棵药草开始成长了。穿越而来的宅男方林,凭借着这样一个神秘空间走上了强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