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2900000005

第5章 自由法则(2)

一大片蛮荒土地,到处是原始植被和野生动物。从茂密的丛林或热带雨林到北极冰川、高山雪地一类的“白色荒原”。

荒原旷野,从未用于或无法用于耕种或放牧的土地。

一片海域或天空,如莎士比亚作品中所言,“我独自站在礁石上,周围是茫茫大海”(《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海洋。

一个险象丛生、艰难困苦之地:要想抓住机会,全凭自己的技能,无法指望外援。

与天堂有别的世界:“我走过人世间这片茫茫的荒野。”(《天路历程》)一个物产富饶的地方,如弥尔顿作品中所言,“一片甜美的荒原”。

弥尔顿使用“wilderness”(荒原)一词,是因为他能领悟到活力与富饶是野生环境中十分常见的真实状况。故“一片甜美的荒原”有如海中数以亿计的鲱鱼或鲭鱼幼仔,成群成群的磷虾,大草原上野生植物种子(今天的食物面包就是用植物种子的胚芽做成的)——所有异常丰富的幼小动物和植物,给这一自然环境系统提供了养料。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荒野”又暗含以下意义:混乱、情欲、未知、禁忌以及快乐与罪恶之源。从这两种意义上看,荒野是一个充满着原始力量的地方,既给人以启迪,又让人面临挑战。

野生

我们可以说纽约和东京是“自然的”而非“野生的”,因为这两座城市并没有违背自然法则,它们只是在让谁栖居于此和提供何种庇护的问题上享有着独断权,它们不容许其他生物闯入,以至于到了不合常情的地步。“荒野”这种地方能让潜在的野性充分发挥,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在这里依其自性,繁衍生息。在生态学上,我们称之为“荒野系统”。当一个生态系统充分运作时,所有成员都会参与其中。因此,荒野就是万物一体。人类原本来自于这个整体,故而考虑重新回归其中成为一员绝不是一种退化现象。

到十六世纪,西方世界、亚洲诸国以及从印度半岛延伸至北非海岸一带的文明小国与城市,其生态环境都已日趋恶劣。人们对自然越来越无知。由于扩大放牧或耕种,原始植被大多毁坏殆尽,留下的土地经济价值甚微,多是一些“不毛之地”、山区或沙漠。一些濒危的大型物种,如大型猫科动物、沙漠羊和黑羚羊之类,只能退避到更为恶劣的环境里勉强生存。这些文明国家的统治者在其成长过程中,对动物习性的了解越来越少,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深入、广泛地学习有关植物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在过去是相当普及的。通过物物交换,他们学会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经营以及能言善辩。只有那些偏远地区的农夫,即当地的乡民,仍保留着往昔一些有关动植物的实用知识和对古老生活方式的记忆,而城镇居民或豪门士绅则少有机会了解野生系统的运作。为此,在之后的都市神话(伴随中古时期的基督教和后来兴起的科学而生)的主要文本里,先是否定灵魂,然后否定意识,最后竟连对自然界的感知也否定掉了。当时否定自然的机械论思想盛行,欧洲广大民众由此一步步丧失了直接体验大自然的机会。

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自然探险者:这些人为了探寻资源,在豪门贵族或商贾大亨的资助下,深入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他们是征服者和传教士。欧洲人杀绝野狼和黑熊,大肆砍伐森林,任意放牧畜养。

为了蓄奴、捕鱼、制糖和开采稀有金属,他们走遍天涯海角,远至亚洲、非洲和北美大陆。这些高度文明且好战的国家屡次掠夺野生自然资源,攻击土著部落,因为这些部落是由一群没有教会,没有国家的人组成的。

为了黄金或原糖,这些白人只好放弃他们值得珍惜的东西:他们应当探寻做人的意义,怀疑等级制度的合理性,寻问自己为了国王的荣耀,或者为了获取黄金而付出生命是否值得。(一个陷入困境、饥肠辘辘的人站在佛罗里达的沼泽中,打量着自己残缺的剑刃和破损的西班牙式斗篷。)有些人,像努诺·德·古兹曼①,变得疯狂无度、残忍成性。“最①努诺·德·古兹曼:全名Nu.oBeltrándeGuzmán,十六世纪西班牙征服者,墨西哥殖民时期的独裁者。——译者注初,古兹曼统治这个省时,这里还有两万五千名印第安人,面对命运的改变,这些印第安人屈服顺从,默然无言。后来古兹曼将其中一万人贩卖为奴,其他人担心同样遭此厄运,只好背井离乡。”(托多罗夫,1985,134)科尔蒂斯,这位墨西哥的征服者,最后沦落为一名丧失权利、受尽折磨的乞丐。阿尔瓦·努涅斯衣不蔽体地穿越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长途跋涉达八年之久,最后脱胎换骨变成了一名新大陆人。他重新选择了古老的生活方式,完完全全改变了自己。他有一颗悲悯之心,自给自足地过着简朴生活,还能替人看病。像古兹曼和努涅斯这两种类型的人,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还有一个人也登上了龟岛(北美大陆)历史的能剧舞台,与在历史进程最远端的努涅斯相遇,这个人就是雅希族人伊什;他走进文明社会,正如努涅斯因绝望而走出文明社会一样。努涅斯是最早进入北美大陆、深入了解土著人神秘心灵的一名欧洲人。伊什则是充分了解这神秘心灵的最后一名北美土著人——可悲的是,他最终不得不弃之而去。然而,那种存在于两者身上的神秘心灵不会消失,也不会被遗忘。它长期蛰伏在我们中间,就像一颗坚实的种子在沉睡,等待着烈火或洪水再次将它唤醒。

在介于其间的几个世纪里,南北美洲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不是过早夭折,就是在被征服的过程中死于非命(就像无数欧洲人一样),而且,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北美野牛灭绝了,一千五百万只叉角羚也消失了。草原及其表土大量流失,只有一些残留的草丛在古老的原生树林,如美洲东部的阔叶林、西部的针叶林中存活了下来。其实我们都清楚,真实的破坏远比这严重。

人们常说,边疆在美国历史上起了特殊的作用。它既是一个冲突爆发的边缘地带,一个破烂不堪的地方,又是两个完全不同世界之间的一个奇特的交易场所。这一地带的交易从动物皮毛、猪舌牛舌到各种鸟类应有尽有。有一条依稀可辨的界线,文化入侵者能从此跨过:

走出过去的历史,进入永恒的现在,这一生活方式适应于一种更为缓慢、更为稳定的自然进程。在欧洲,几乎无人知晓能够进入神秘时空的通道,因为它们大都被人遗忘。当欧裔美国人在北美很多偏远的地区垦荒修路时,他们重新发现了这样的通道——自然本身那种飘忽不定的景象,这常常让他们深感迷惑。

现在,对许多北美人来说,“荒野”指的是被官方认定的公有地,由森林服务处或土地管理局掌管,或归属于州立公园、国家公园。有些小型而重要的土地则由一些私立的非营利性组织持有,像自然资源保护机构、公用土地信托基金会。这些是整个北美大陆所保留下来的圣地。北美大陆曾经是美洲原住民非常熟悉的栖居之地,现在只有小片小片的土地还保留原貌。在最后残留的小片土地上,原生态的自然在悲叹、在开花、在筑巢、在闪烁。这类土地只占美国领土的百分之二。

但是,野生状况(wildness)并非仅限于这百分之二的公认荒野区。如果变动一下界定的标准,野生状态则无所不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各种真菌、苔藓、霉菌、酵母菌等等,不仅生活在我们周围,而且也寄居在我们体内。鹿鼠在后门廊活动,野鹿穿越高速公路,鸽子在公园里嬉戏,蜘蛛在角落里织网。记得我在“沙巴溪”号油轮当机舱清洁工时,曾看到过这样一幕:当时轮船正驶离中太平洋,我在清洗刷子,突然发现了藏匿在油漆间里的蟋蟀。

可以说,能量之网中的奇异复杂的生物,依循荒野系统的生存法则,栖息在城市土壤肥沃的偏僻处。这些生物随处可见,如空地和铁路边的耐寒花茎与叶柄,一队队坚忍生存的浣熊,滋生在沃土与酸奶里的各种细菌。culture(文化、培养)一词从未脱离其在生物学上的基源义:一方面,它是指“一种悉心保存下来的唯美和智慧的生活”;另一方面,意指“传承下来的所有社会行为方式”。

正如该词在yogurtculture(酸奶菌种培养)中的含义所暗示的那样,它需要一个有利于其滋长的生存环境。文明是可以渗透的,正如荒野会有人入住一样。

荒野可能会暂时缩小,但野性绝不会消失无踪。一个荒野幽灵在全球游荡着:原生植物成千上万的小小种子正潜藏在北极燕鸥脚下的泥土中,在干旱大漠里的沙粒里,或是随风漂浮。这些种子都能以独特的方式适应特定的土壤或环境。每一颗种子形状微小,长着细细的绒毛,能浮在水面,冻于地下,亦或被吞噬,不论怎样,总会有胚芽保留下来。荒野一定会再获重生,但绝不会美好如初,不会像全新世①的清晨那般阳光明媚了。人类的所作所为将导致众多生命从地球上消失,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土壤的恶化和水源的枯竭早已使危机显露:

“水里黑色的东西是什么?

①全新世(Holocene):地球地质史的最后阶段,时间从一万年前到现在,特点是气候比较温暖。

在这一时期,人类技术有所精进,逐渐走向现代文明水平。——译者注那不是沾满油污的水獭吗?”

我们从何处着手去消解文明与荒野之间的对立呢?

你真的认为自己是一种动物吗?学校就是这样教的——人是动物。

这种说法很不错,我一直很是赞赏。而且,我一再回过头去对此重新进行探讨与检验。我在一个小农场里长大,那里有牛有鸡,后院篱笆外是一片次生林。因此,我有机会看到人与动物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的情形。

然而,很多人虽在童年时就听说过“人是动物”,但并未理解其真正含义。也许他们认为自己与人类外的世界相距遥远,对自己是动物这一说不能确信。也许他们更愿意假想自己是某种比动物更高级的生物。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其他动物可能也会觉得自己并非“仅仅是动物”。但是,在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之前,我们必须思考一下我们作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我们的身体是具有野性的。听到呼叫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回头;看到悬崖时,我们会感到眩晕;危急时,心会怦怦直跳,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安静时,会放松心情,凝视前方,沉思冥想——这些都是所有哺乳动物共有的生理反应,在各种哺乳动物身上都能观察得到。动物的身体,无须意识的介入,即可自行呼吸,保持心跳。

在很大程度上,这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调节,是生命的本性使然。感觉和知觉不完全来自外在,而持续不断的思维和不断涌现的意象也不完全出自内在。世界是我们所感知的实在,与我们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意识和想象里有不少成分是我们无法明了的,如想法、记忆、意象、愤怒、喜悦等都是自发产生的。心灵深处和无意识是我们内在的荒野之地,而且也是(美洲神话中的)短尾猫时下的栖身之地。

我不是指个体心灵中的个体短尾猫,而是指在梦与梦之间穿行的短尾猫。那种有意识按部就班的自我只占据小小的区间,就像大门旁边的小隔间,用来留意某些物类的进出(有时会扩大范围),而思维中其他意识的自我则只关注自身。可以说,体在心中,两者都是天性使然。

有人会说,这一切都理应如此。“我们虽是灵长类哺乳动物,但我们有语言,而动物却没有。”从某些定义看,动物或许是没有语言的,但它们确实能进行广泛的交流。而且,通过呼叫系统,我们也开始能够明白它们的意思。

有人认为,人类在某些方面比(其他动物)更“聪明”,先是创造了语言,然后建立了社会。这种看法其实并不正确。语言和文化是源自我们生物—社会的自然存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是动物。语言是一种心身兼备的系统,随着我们生存的需求和神经功能的完善而不断发展。如同想象和身体一样,语言也是自然演化的。且语言错综复杂,是我们理性思维无法理解的。

正如描写语言学派所坦承的那样,但凡试图科学地描述自然语言的做法,都是有缺陷的,毕竟小孩很早学习母语,实际上到六岁时就已掌握了。

语言是在家里和实际使用场合中习得的,而不是在学校。未学过规范的语法,我们照样能说出语法正确的句子,一句接一句,我们一生中所有醒着的时刻都是这样。我们没有特意去记单词,却总能在无意识中不知不觉地积累大量的词汇。无论是作为单一个体还是单一物种,我们都不能认为语言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这种能力的形成曾受益于其他方面:天上行云聚合消散(以及臂状的云气缓缓地翻卷,先是向后,接着向前);枝上菊花分解再生;育空河水从育空高原流出,其河床下闪现古河床的水痕;山风在松针之间穿行;松鸡在鼠李丛中啼鸣。

学校的语言教学就是选定一小块规范语言行为的领地,培养一些最受人喜欢的特性——凭借这种文化上界定的精英标准,将有助于你寻求工作,或在聚会上帮你赢得社会信誉。有人甚至可能学习如何制作被称为专业论文的拜占庭艺术品。为何要精通此技,自然有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然而,那种驱动力,即“艺术造诣”(virtu),仍是天性使然。

同类推荐
  • 错位的阴阳世界

    错位的阴阳世界

    本文为著名作者刘战英所著的长篇小说。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阴谋与黑手》、《她第五次被法院传讯》、《未完成的追踪》、《梦断东欧》,中篇小说集《爱就爱个潇洒》,报告文学集《挑战密特朗》、《被审判的爱神》,长篇纪实文学《拓荒者的恋歌》、《共和国英雄传奇——叶挺》、《风雪多瑙河》、《错位的阴阳世界》、《缘之梦》,短篇小说集《第二次婚恋》,微型小说集《少女的悔恨》等。现为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院长,致力于国内外文化交流工作。
  • 痒痒肉(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

    痒痒肉(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

    本书为作者几年来所写杂文集。作者认为杂文是民意的载体。本文所写文章批评了社会的阴暗面,讴歌了社会的新风尚。
  • 有思文丛:从清晨到日暮

    有思文丛:从清晨到日暮

    本书是小说家弋舟的一本散文集,由“异乡·寓言”、“无远弗届·书与人”、“和光同尘·创作谈”3辑37篇文章构成。内容涉及对历史的哲思、对生活的体悟、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对创作经验的总结。本书的语言极具特色,长短句错杂,耐人寻味。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 林间拾韵

    林间拾韵

    本书收录作者2006年以来所创作的古典诗词近400首。从内容看,题材丰富,感情真挚,思想深刻。从形式上看,体裁多样,手法得当,语言精美,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看,意境深远,风格自然。
热门推荐
  • 冰山殿下:丫头你只属于我

    冰山殿下:丫头你只属于我

    因一场意外,某家族的继承人失踪。十二大家族继承人为此付出许多努力都未找到!渐渐,在寻找夜影继承人的过程中,慕容嫣渐渐被某腹黑男注意到,俗话说日久生情连冰山也抵挡不住爱情的魔力——某天冰山感到十分郁闷:这丫头的骑士怎么那么多?万一一个不小心骑士变王子怎么办?不行!这丫头只能是他的!强势的追爱,身边危险重重,他能否保护好他的公主,而公主是否又能察觉到他的心意?当一切真相揭开,某女大喊:大哥,求放过!【新文:(微殇夏瑾:爱的华尔兹)求支持、求推荐、求点击】
  • 强制旅行

    强制旅行

    主角:其实吧,一开始让我穿越我是拒绝的,因为你不能说穿就穿,万一穿了回不去怎么办,对吧?什么,强制的,不管我同不同意。额,那我能选一个简单点的世界么?尼玛,这个也不行啊,那你安排个简单点的……诶诶,话还没说完呢,怎么就穿了。这是什么世界啊,神马玩意,超神学院,等等,我的第一个世界这么吊,我感觉自己一秒都活不下去好么……,这么高能,作者你不怕被打脸么,不怕写崩么,德玛西亚啊啊啊,救命啊
  • 仙魔古道

    仙魔古道

    前世灵魂,仙魔之体.因果轮回.冥冥之中.前世今生,爱恨情仇,纠葛不休.既然你们都说我是魔,那我成为魔又如何,说到底你们才是真正的魔!
  • 夏莲居著述集

    夏莲居著述集

    夏莲居是现代著名学者,学问渊博。其著述以文言写成,本书为其著述第一次集中整理出版,汇集了目前能够搜集到的夏莲居著述的所有文献,包括夏莲居一生编辑整理的各种古籍作品,还有著述的各种诗文作品。其中有包括关于古琴、书画等古代艺术与文物研究的专著,有关于山东省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各种纪念诗文等,以及研究先秦诸子、宋明理学、禅学历史等方面的诗文。此次请学术专家进行了校勘标点,有利于现代人阅读与研究。
  • 除魔之战

    除魔之战

    世界在某一天变了,一群极端丑陋的恶魔占据了岛屿,还把它极端阴暗的气息释放向岛屿西边的大陆,渗透进土壤形成诡异的恶魔气候。一时间天寒地冻,沙雪纷飞,昏黄灰暗!这群恶魔在视世界如无物!正义的人们开始集结,愤怒的勇士拿起武器。曾几何时,大陆与岛屿的人们一样,拥有阳光的温柔,雨后天空的清澈,绿野山林的惬意,可是现在只有恶魔气候,阴冷冰寒,狂沙暴雪,寸草不生!战争号角随之吹响!战争意志也已点燃!歼灭释放气息的恶魔!歼灭占据岛屿的恶魔!歼灭染指世界的恶魔!……聆听先祖之言。我们已经取得这样地力量,取得守住我们自己世界的力量!并将为之牺牲!为之杀戮!为之疯狂!……
  • 恶魔校草:笨丫头不许乱跑

    恶魔校草:笨丫头不许乱跑

    一次林雨夏钱包被偷,他抢回来他和她的命运就这样开始了,第二次她被人骗,闯进他的房子,他和她的命运又开始了第三次她被人欺负,他为了她可以不惜自己的生命,全力保护她,‘谢谢你,我的爱人’
  • 莫以生

    莫以生

    她默默跟随着他的脚步十年,最后却学会逼自己离开。当他转身回眸,她早已泪流满面。走过的一路上,他们互相陪伴。
  • 冷面少女在樱洛

    冷面少女在樱洛

    林墨是一代才女,家庭也算富裕,能文能武,很现实的一部小说。林墨是主角,她腹黑毒舌高冷,作为转学生转到樱洛,才来一个星期就闹出大动静,以后的日子一定不会枯燥无味,作为新生,本该安安静静本本分分,却想成为全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人物,以后的日子她该如何走?她到底是会选择可爱萌蠢的他?还是青梅竹马的他?还是腹黑霸道的他?敬请期待!
  • 邪王嫁到,唯妃独尊

    邪王嫁到,唯妃独尊

    她,22世纪的特工之王,身手矫健,心思敏捷,敢作敢为,有情有义,温暖霸气却又敏感,偶尔糊涂,内心缺乏安全。不经意穿越与他相遇,争锋相对,搞笑连连,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他,来自上界的高冷男神,有颜有个,有才任性,明明可以一人独霸天澜大陆,却天天围着她转,与她斗嘴,看她笑,看她闹,默默屏蔽她身边一切男性,深深扎根她的心里再也挪不开,丢不掉。片段来啦霍小妞望天,不乐意搭理身后的身影,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怎么就入了大灰狼的怀抱了,说好的远离呢上官御风看着迷惑不解霍小妞,眼眸深邃,忽然勾唇一笑,刹那间,千树万树梨花开呆呆的看着那个美到没朋友的身影,霍小妞默默的擦着嘴角。上官御风挑眉,诺,很简单嘛
  • 七年之约,珣不到若

    七年之约,珣不到若

    一篇较短的轻虐小说——他们是青梅竹马,珣和若,一个字的称呼,是他们两个专属的昵称。他们从小就已经订终生,“珣,等我们长大了,你还会像现在一样喜欢我吗?”“傻丫头,七年后你及笈之礼,我定会娶你。”……然而,时光荏苒,曾经的誓言并没有实现,那本该美好的一天,也永不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