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7700000013

第13章 暴力即景(1)

欧茨(Sharon Olds,1942—)生于旧金山,长于纽约,先后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据说,1972年她戴上博士帽那一天,坐在图书馆的台阶上,突然发现,学非所用。就如一个人费半天劲爬上高墙,发现梯子搭错墙头。那一刻,她决定,要尽抛所学,于是,她改写诗。她知道诗人这碗饭不好吃,因为这世界上诗人恒河沙数,过江之鲫,但她没有就此回头,辛勤耕耘了三十余载,如今能以诗名世,且能在纽约大学有个教职,看来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欧茨的诗人之路,可谓顺风顺水。1980年她出版了处女作Satan Says,便收获了旧金山诗歌中心奖,此后陆续出版了The One Girl at Boys’ Party(1983)、The Dead and the Living(1984)、The Victims(1987)、The Gold Cell(1987)、The Father(1992)、The Wellspring(1996) Blood, Tin, Straw(1999), The Unswept Room(2002)、Strike Sparks: Selected Poem(2004)等作品,几乎都有斩获,尤其是诗集The Father更是荣膺T. S. Eliot奖。1998—2000年,她一度当选纽约州桂冠诗人。

欧茨被誉为新一代自白派诗歌的扛鼎人物,作品收录于各种诗歌选本和文学教材,并已译成多国文字。但在中国,欧茨诗名不显,原因在于译介不丰。至今只有《诗歌月刊》2006年第2期辑录了几首选自The Father的译作。国内的文学教材和诗歌选本很少收录其作。

本文选译的四首诗歌均出自J. Paul Hunter, Alison Booth & Kelly J. Mays编的The Norton Introduction to Poetry(2002)。虽然这四首诗散落在不同的章节,但即使不给出诗人的名字,阅读过欧茨作品的敏感读者依然能强烈地感受到这是她的风格和手笔。

欧茨从决定做诗人的那一刻起,就在竭力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声音。暴力是她诗歌中最明显的标符。在这个世界上,暴力无所不在: 既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代际的,也有同辈的;既有显白的,也有隐微的……欧茨的诗歌世界也是暴力世界。

当然,跟任何人一样,欧茨最先、也是最强烈感受到的会是家庭中的暴力。家庭是人生中最密切的空间。而家庭生活对欧茨这样天性敏感的人更是意义重大。这也难怪,她涉笔最多的也是家庭暴力。她的童年并不愉快,父母离异后,她跟母亲度日,后来父亲患喉癌去世,时间的流逝冲淡了她的怨恨,开始反思父女的关系,《牺牲品》(The Victims)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牺牲品

当妈妈将你休掉,我们开心。这些年来

她默默忍受,忍受,然后

把你踢出家门,我们几个孩子喜欢她的

决定。接着,你被炒了鱿鱼,我们在家

乐开了花,就像人们看见尼克松的座机

最后一次从白宫南面的草坪起飞时大笑。

想到你的办公室被端了,

你的秘书被裁了,

你要喝三大杯波旁威士忌的午餐取消了,

就连你的铅笔,你成沓的纸也被没收了,

我们就想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把你

西服收回去,那些黑色

尸骨,悬挂在你的衣橱;还有那些黑色

皮鞋,鞋尖有大大的气孔?

妈妈教会了我们忍受,恨你,忍受

直到我们和她一起心痛,内疚,为你的

毁灭,爸爸。现在,我

路过门边那些流浪的酒鬼,他们衣服上

满是泥垢,透过酒杯大的裂口,

露出明晃晃的白色肌肤,他们手上长满

老茧,污浊不堪,他们的眼睛,水底下

尚未熄灭的火,就像船,

带着灯火沉没。我想知道,究竟是谁,

默默从他们身上拿走,拿走,直到他们

放弃一切,只剩下

这副光景。

英语标题“The Victims”直接让人联想到暴力。定冠词“The”的出现,表明“牺牲”不是抽象的、无指涉的,而是具体可感受的、特定的对象。复数“s”的使用,暗示牺牲品并非唯一。

全诗共26行,在第17行有明显的时态转换,“现在”的出现将诗歌自然分成两部分。诗歌一开头写父母离异,但起主导作用的是“妈妈”。她“把你踢出家门”(kicked you out)表明了反抗的力度和决心。“这些年来,/她默默忍受,忍受”(She took it and/took it, in silence, all those years),暗示出她长期饱受欺压。对于这“突然”的“休”(divorced)父“决定”,孩子们站在了妈妈一边,“开心”,“喜欢”。但她们的怨气并没有平息,足见昔日的惨遇。扫地出门的是“你”,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至于“你被炒了鱿鱼”(you were fired),“我们”就当是隔岸观“火”(fire),“在家/乐开了花”(grinned inside),心里乐开了“花”。这种幸灾乐祸的心态跟尼克松出了“水门事件”后灰溜溜下台差不多。而将“你”和“我们”之间的关系类比于“总统”与“民众”之间的关系,足见关系是多么远。对父亲的报复不只是肉眼看见才能解恨。接下来,还有想象的报复狂欢。“办公室”、“秘书”、“午餐”、“纸”和“笔”,这些东西暗示出父亲原来身居高位,尤其是“secretaries”表明还有几个秘书侍候,可见日理万机,是否暗示出对家庭生活的亏欠?而“要喝三大杯波旁威士忌的午餐”一方面可能是说父亲的生活过于奢靡,但在另一意义上也可能暗示工作压力之大,需要解酒浇愁?而醉酒之后的无处发泄,或许演化为了家庭暴力。因此在孩子的眼中,童年是一片“黑”(dark)。这黑暗跟父亲相连,“那些黑色尸骨,/悬挂在你的衣橱;还有那些黑色/皮鞋,前端有着大大的气孔”。父亲简直成了“黑暗”的化身,需要被“收回”,她们母女才能重见光明。而对“鞋尖有大大的气孔”这个细节的描摹,合理的推断是她曾经受过这“鞋尖”(nose)的凌辱,方才记忆深刻。她也好比这双任父亲践踏的“鞋子”,在狭窄的黑暗空间里面需要“气孔”(pores)出气。

如果说,诗歌的前半部分关注的是报复带来的“开心”、“欢喜”、“乐开了花”,那么,第17行一声呼喊“毁灭,爸爸”,带来了情感的倒转。这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在诗歌的形式上清晰呈现,但遗憾的是,在翻译中却失落。从第17行尾部到第23行首,连续重复一个音“咝”(s):“Now I/pass the bums in doorways, the white/slugs of their bodies gleaming through slits in their/suits of compressed silt, the stained/flippers of their hands, the underwater/fire of their eyes, ships gone down with the/lanterns lit”。这几行读来异常沉重缓慢,足见“我”的心绪所经历的震荡。“咝”声如布帛在撕裂,如毒蛇在撕咬,如油锅在煎熬。这些都是“我”的感受,而翻译只有勉力而为之,达意而已,“现在,我/路过门边那些流浪的酒鬼,他们衣服上/满是泥垢,透过酒杯大的裂口,/露出明晃晃的白色肌肤,他们手上长满/老茧,污浊不堪,他们眼睛,水底下,/尚未熄灭的火,就像船,/带着灯火沉没”。其中,几个英语词(suits、slits、silt、slugs)特别惹眼,将“衣服”、“裂口”、“泥垢”和“酒杯”巧妙相连,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一个流浪酒鬼的模样。

诗歌最后,经历了心灵震荡的“我”开始追问,“究竟是谁,/默默从他们身上拿走,拿走,直到他们/放弃一切,只留下/这副光景”(who took it and/took it from them in silence until they had/given it all away and had nothing/left but this)。值得注意的是,结尾这一句不但跟开头(She took it and took it, in silence, all those years)出现巧妙的对立,而且跟诗歌中部第15行“她教会我们忍受,恨你,忍受”(She had taught us to take it, to hate you and take it)呼应。“我们”在“忍受”(take it)“你”暴力的同时,也在“拿走”(take it)“你”的“一切”,将“你”推向“毁灭”(annihilation)。

至此,可以看出,暴力之下,没有人能够幸免。施虐与受虐,存在着共谋,“多年来”、“默默”的家庭生活,是冷暴力的温床,也是毁灭家庭的杀手。“我们”都是“牺牲品”。

如果说,欧茨回忆中的童年生活主要关心的是与父亲的关系,那成年后,关注的重心自然会是夫妻关系。而夫妻生活中的性政治成为欧茨诗歌的重头戏。我们且看这首:

昨夜

第二天,我几乎有些害怕。

这是爱吗?我闭上眼回忆,

怎么就像是蜻蜓,

阳光,正午,华氏一百度,

交叠肚腹的尾部。我几乎

认不出自己,像什么在动,

蠕动,准备脱蛹而出,

个头很大,也不言语,

闷着头,闭着眼,

疯狂呻吟,扭动,厮磨,

同类推荐
  • 寻找英雄

    寻找英雄

    本书收入作家王培静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六十四篇。不少篇幅都是军旅题材,是读者了解军营生活和军人情感世界的一个窗口,更是军人英雄情结的真实写照,军人内心世界的独特表白。语言风趣幽默,主题深刻,思想性强。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1鲁迅2叶紫3周文4卢隐5刘云若5萧红6林微因7许地山8徐志摩9朱自清10穆时英11鲁彦12闻一多13郁达夫14邱东平15蒋光慈16洪灵菲17朱湘18石评梅19刘半农20戴望舒21梁遇春22胡也频23周韬奋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1)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诗经的文化阐释

    诗经的文化阐释

    本书内容包括:“导论:从法术到诗歌——思维、宗教、艺术的发生学通观”、“诗言祝——咒祝、祈祷与诗的发生”、“诗可以兴——神话思维与诗国文化”等。
  • 于君指上听梵音:那些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

    于君指上听梵音:那些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

    人生朝露,居世屯蹇;何以解忧,唯有慧禅。 兴逐时来,芳草中撒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景与心会,落花下披襟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收录118篇沁人心脾的禅意美文,118段引人沉思的禅思感悟,在传承中滋养心灵,在关爱中呵护成长。置身其中,感悟智者的悲悯情怀,心灵的超脱将永无止境。
热门推荐
  • 一梦数年

    一梦数年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在看这个故事之前,我一定要告诉你,这个故事也许有些乏味,但就着正午被厚重的窗帘阻挡的阳光在你耳畔轻声讲述,令你昏昏沉沉的入眠却是刚刚好。
  • 纯网游之笑天下

    纯网游之笑天下

    这是一部纯网游为了我们以前最喜欢的网游故事这是一部轻松的网游,单不会缺少激情(新人新作。不喜勿喷)
  • 十方剑主

    十方剑主

    星魂大陆,强者为尊,弱者蝼蚁。独孤求败转世重生,已登峰,再造极!千秋万世,谁属风云!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剑魔异界纵横,从此整个世界暴走。
  • 御手遮天

    御手遮天

    一个失去所有记忆的少年重新走自己的道,是何原因让自己忘了道?是仙是魔?一切从新开始……
  • 来到古代有点乱

    来到古代有点乱

    误打误撞.幽默诙谐.扮猪吃老虎型小说虾米?穿越了?开玩喜!!虾米?可以要给偶很多现代化用品?开玩喜!!古代让偶整乱套了咋办?虾米?偶可以祸国殃民?!!为么?虾米?!!!这么个情况.....太扯了吧....
  • 拽千金被他收

    拽千金被他收

    她,是郁氏的千金,从小就爱跆拳道,虽然学的不咋地,但却爱打抱不平……他,被父母从小丢弃,在孤儿院长大,但他品学兼优,帅气迷人,他性格冰冷,武功特别好,可以说是至尊……他们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看文章内容。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用我一生宠溺,得你一世芳心

    用我一生宠溺,得你一世芳心

    为你猖狂,一生不够当初互不相识,现在打情骂俏。她们是转学生,他们是豪门校草。男强,女强【格外喜欢女主多个,不喜自便】
  • 易烊千玺:轻松熊与千纸鹤的故事

    易烊千玺:轻松熊与千纸鹤的故事

    问惦记一个人十三年是什么感觉?易少说:“天天想着,壁咚她,床咚她,蹂躏她,总之就是想和她做各种羞羞的事。”四岁那年,白姑娘被惦记上了,这一惦记就是十三年。十七岁那年,白姑娘被迫与易少签订‘契约情侣’条约。从此,掐她桃花睡她床,入了她的心。“恶魔,不许过来!我们只是……唔!”契约情侣还未说出口,白姑娘就被堵上了嘴。易少邪魅一笑:“小呆,契约情侣也是情侣。更何况,你可是我的老婆。”说罢,易少用一夜时间,体力行的证明了两人的关系。这是一个腹黑恶魔把呆萌甜心拐回家的故事。[√放心入坑√高能甜宠√你来我宠]〖推荐沁宝其他小说《王俊凯:下辈子依旧无缘》〗
  • 万国之始

    万国之始

    平凡少年,踏足帝路,万国之始,乱世崛起。一末日平凡少年,在繁华闹市,面对世俗不公,人心算计,带着没有血缘的儿子,踏足异星。主角将从平凡开始,逐步渐进,终成枭雄之资,驻立于万国之林。长篇争霸小说,欢迎留言。新书改名《帝星万国》感谢支持,改频道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