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7300000061

第61章 多重指涉:好莱坞与港台电影(9)

使台湾电影业陷入现今不景气状况的第二个因素来自台湾新电影自身。台湾电影业自八十年代初起就因侯孝贤和杨昌德等影人的影片开始获得广泛的国际关注。侯孝贤、杨昌德和他们的电影界同仁在台湾掀起的电影新浪潮运动深深植根于台湾70年代本地乡土文学和70年代开始出现的民族主义情怀,新浪潮运动起初为陈规陋习所束缚的台湾电影注入许多清新的活力,它用一种忧郁的风格和写实主义手法表现了本土/原居民这一主题。然而,由于新电影坚定不移地强调电影的艺术和文化成分,或多或少地忽略了电影的商业性和市场性。有关台湾电影衰落的一些深层次原因一直存在着争议。一些人指出台湾新电影没有商业存活价值,还有一些人坚定地维护电影新浪潮运动,认为应该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对本土电影工业所遭遇的环境恶化进行深入分析。一些因素比如“第四频道”(即专门非法播出电影的“社区频道”或是“地下频道”)的兴起、有线电视频道的繁荣,好莱坞进口电影对台湾电影市场的渗透以及新型媒体的出现都在改变着台湾的电影观看环境和观众的观影习惯。对这一观点的详尽论述可参见焦雄屏的《映像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90页)。台湾新浪潮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即引起国际影坛浓厚兴趣。对台湾新电影运动最新研究成果包括ChrisBerry&FeiiLu,(eds.)IslandontheEdge:TaiwanNewCinemaandAfter),HongKong:HongKongUniversityPress,2005;和EmilieYueh–YuYeh&DarrellWilliamDavis,TaiwanFilmDirectors:ATreasureIsland,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2005。总的来说,台湾新电影导演倾向于把电影作为一种表现个人经历和情感的手段。他们喜欢把自己的一些个人经验,如在一个快速变革社会中的成长经历,在银幕上表现出来。他们常常喜欢用固定摄像机位和长镜头进行拍摄,来表达一种乡愁和怀旧的情绪。作为具有自己风格的导演,他们更关注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而非观众的需求,而他们所要表述的对象常常决定着影片的内容和风格。这样一种创作手法在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个人的表述)和市场(需照顾观众的需求)之间造成了鸿沟,逐渐导致本地观众对其电影的疏远。在观众的眼中,这些导演的作品缺乏娱乐性和吸引力。其结果,台湾电影业出现了一个矛盾的现象:新浪潮电影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无数,但其本土电影票房却低得惊人。换一个角度来看,台湾新电影的经历说明“商业元素的失败已经成为催化剂,可以催生一种靠电影节、实验电影院、和社区活动来存活的艺术电影。”(Yeh&Davis:2005:2)。

好莱坞电影在台湾的“长驱直入”和本土电影缺乏市场竞争力造成了台湾电影行业从生产到发行到放映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生产方面,越来越多的投资商放弃投资本土电影,转而把资金投向1)香港电影和大陆电影;2)建造电影院/剧院;3)购买进口外语电影;4)在有线电视台设立电影频道。(刘:2005,210)。电影资金的流失很快导致电影人才的外流。台湾的电影创作人才或是寻求到海外发展,或是转行到其他行业,如广告业、电视业或是因特网。电影生产环境的恶化导致更多的投资商放弃台湾电影。本地除了一些屈指可数的具有国际声誉的导演能够凭借他们的名气从海外找到投资,大多数台湾导演不得不转向或是依赖政府的资金来继续他们的电影生涯。1989年,台湾政府为了保住台湾“文化的根”,建立了“台湾电影辅导金”,从某种意义讲,这个基金会的建立为奄奄一息的台湾电影业注入了生机。“台湾电影辅导金”自1990年运作以来,已经赞助了122部电影的生产和制作,是这一阶段来台湾影片生产总量的29.26%。自台湾电影辅导金初次发放后,台湾电影圈内外就对此有很多激烈的争辩和讨论,辅导金早期扶持艺术影片的做法受到责难,被指要为台湾生产缺乏市场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电影负责。持这种观点的人们认为,电影辅导金的功能已经被降低到只是保护本地电影工业免于彻底消亡,而当初电影辅导金被设定来加强本地电影的生产价值的目标被严重忽视。有关“官方”对于电影辅导金的功能和发放策略的辩护以及对电影辅导金在近期的一些改革,可参见台湾新闻局电影处的文章“辅导金制度之效益于兴革说帖,”见2005年台湾电影年鉴,第223—230页。

与台湾电影恶劣的生产环境相应,本土电影的发行和上映也同样经历了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台湾电影发行商,像其他任何地方的发行商一样,有权决定一部影片的上映期限和上映时间。实际上,台湾电影发行商凭借着完善的生产、发行和上映“垂直整合”系统,对本地市场有着更大程度上的垄断。在影片生产、发行和上映“垂直整合”方面,台湾年代传播公司是一个突出的例证。该公司成立于1982年,开始只是一个录像带发行公司,但迅速发展成在台湾各地拥有1,000家发行点的巨大网络系统。自1986年成功地开始介入电影发行后,年代传播公司在八十年代末开始从事电影生产,投资和制作了一系列很有影响的华语电影,如《悲情城市》(侯孝贤,1989)、《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1993)、《戏梦人生》(侯孝贤,1993)等。近年来,年代传播公司开始把精力放在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发展方面。由于本土电影在首轮影院放映后不能很快吸引众多的观众,更由于好莱坞电影的强大市场魅力,用于宣传和促销台湾本地电影的资源和设施非常有限。大多数本地电影要么是在电影院中“悄悄地”上映,要么是很快被电影院强行撤下。本地导演经常被迫自己组织张罗影片的市场宣传推广。例如,在张作骥的电影处女作《忠仔》(1996)上映的一个星期里,虽然这部青年题材故事片在首轮院线上映中获得相当多本地观众的青睐,电影院老板仍然拒绝在影院中悬挂这部电影的海报。导演于是不得不亲自率领剧组人员行走台湾各地到一家家电影院去张贴电影海报。(李:2002,85)张作骥当然不是唯一亲自出马为自己影片做宣传促销的台湾导演。对于台湾国际知名导演蔡明亮来说,为自己的电影做促销宣传(包括在大街上卖电影票)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有关蔡明亮如何为自己影片进行市场推广的详细描述可参见张靓蓓的文章,“蔡明亮电影的行销方式及筹资”,2004年台湾电影年鉴,台北:行政院新闻局,pp.53–65.电影发行商有时干脆将一部本地电影在影院的首轮上映仅看作是增加影片知名度的一个渠道,为随后的—如果不是同时的–电影录像带发行做宣传准备工作。一般来说,一部电影在影院上映六个月后才开始做这部片子的VCD/DVD租借或在有线电视台播出。然而对于台湾本地生产的电影而言,发行商常常会趁着电影在首轮影院上映之后观众对之还有些许印象,就赶紧推出影片的录像带或是在电影频道播出这部影片。

与台湾强大的录像带出租市场并行的是强大的有线电视市场,早在1997年,台湾有线电视的渗透率就达到88%。台湾有线电视的电影频道数量在亚洲名列第一,而每台电影频道每天都要播出超过10部华语和/或外语电影,其中有些频道专门或是主要播放华语影片。(Wang:2003,106)由于电影在剧院的上映时间和在有线电视上映的时间相隔非常短,对大多数(潜在)的电影观众而言,他们不在乎多等数日在有线电视上观看本土电影。因此,许多台湾导演非常看重其影片的电视观众,因为影片卖给有线电视频道的价钱会大大超过其在影院放映的收入。台湾最成功的商业电影导演之一朱延平曾经说过,他一部电影卖给有线电视频道收入有可能达到600万到800万新台币,而他一部电影在影院的票房收入大约是10万新台币。(唐:2005,210)

同类推荐
  •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的教育电影作为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电影现象,具有与常规电影不同的特色。首先,从电影艺术形式来看,教育电影多是以科教片、社教片为其主要的存在形态。其次,从作为社会机构的电影业角度看,教育电影除了作为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手段得到推行外,也担负着对社会个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从而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权力话语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当密切的结合及共谋关系,并且进而决定了教育影业在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可以说,民国时期教育电影的历史是此期电影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与同期其他电影样式互相影响、共同演进的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社会关联和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 中国古代伪币研究

    中国古代伪币研究

    货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出现,从最初的天然海贝、布帛等实物货币逐渐发展到金属铸币,成为完整意义上的货币。货币既然是商品交换的自然产物,那么最初的货币便应是私人制造的。可是它一旦产生后,制造权就逐渐收归于中央政府,政府控制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权。这种由政府直接控制发行的货币就是“法币”,即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形制、成色、重量的标准本位货币。在金属货币时代早期,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它所代表的价值基本一致,铸币者得不到额外的差价收入。
  •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本书结合西方现代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在辩证吸收苏联蒙太奇理论、巴赞长镜头理论和电影符号学基础上,从电影审美时空角度切入,对电影的生命内核、审美境界的构建、审美体验机制、审美品质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创造性地建构电影美学新理论。上篇围绕审美时空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禅宗美学、欧洲生命美学、马利坦神学美学、海德格尔美进行细致解读提炼,提出审美四维空间的概念。下篇在批评传统电影美学的基础上,围绕电影审美时空建立电影审美四维时空的概念,对电影审美四维空间的形成、结构、存在机制、品质、各类等进行系统阐述。在中西视界融合中开创电影美学新境。
  • 设计改变生活

    设计改变生活

    设计,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生动有趣、丰富惬意,它时不时地把你卷入一个潮流中,再把你拉出来,推向另一个潮流。千万不要以为,是你选择了设计,其实,是设计选择了你。设计左右着大众的审美,甚至左右着人们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具体选择。设计带来的不仅仅是审美的改变,它同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那些不易察觉的、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作者用活泼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向读者阐释生活中的设计奥秘,没有深奥的专业术语,让你更贴近设计以人为本的实质。
  •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是世界闻名的画家,是我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学贯中西,博采众长,他的国画、油画、素描、书法皆十分出色,无不令人叫绝。他将西方画坛精湛的写实技巧融入中国绘画,从而为传统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他又在素描和油画中融八了中国国画的笔墨韵味,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热门推荐
  • 娱乐圈的爱:总裁大大的心肝

    娱乐圈的爱:总裁大大的心肝

    他,外界传闻冷血总裁,年仅22就拥有数亿身价,从未有过绯闻,外界也没见过真面目,传说各国的总统见了都怕,杀人不见血,但专宠她,遇见她后,变的很暖!她,领证时被男友和闺蜜背叛,和他一纸婚约定下终身,这期间她从三线小明星到影后少不了他的默默支持,在所有人都讨厌她时,他还在她背后默默支持她,两人由一纸婚约到修成正果!(我一定会把这本书写好的,都支持我哦!O(∩_∩)O~)
  • 万世归其所

    万世归其所

    不接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在他选择不在低头的时候,那个以后会叱咤风云的齐王或许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第三次没有去草庐拜访诸葛先生的刘备,最后还会那么的风起云涌吗?那个料事如神的诸葛孔明,还会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之上吗?孙悟空如果在蟠桃盛会上没有喝多,到了老君的兜率宫没有推门而入,偷吃里面的金丹的话,没有放肆的在佛祖的中指上写下到此一游的话,斗战圣佛又会出现在哪里?赵高不净身,吕祖没有调戏白牡丹,朱重八没有那么晦涩可怜的童年,本拉灯如果没有偷袭美国的话,所有与之相关的事件历史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如果作者我,没有昨天喝多的话,或许也不会有这本书!
  • 绝色青梅竹马爱

    绝色青梅竹马爱

    小小的程意涵有着小小的梦想,那就是跟着男神远走高飞,可是身边却突然窜出来一个自称是她竹马的神奇生物,不过看起来好像蛮帅的,算了,就先收下吧。不过,说好的文弱书生呢,肿么可以秒变灰太狼
  • 激发青少年科学发明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激发青少年科学发明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儒雪歌

    儒雪歌

    在爱的世界里,没有谁是谁的替代品,易文儒和顾辰雪相互懵懂了4年的大学时光,之后又有3年的时间失去联系,在易文儒打算放弃这段感情的时候,一个出人意料的大学聚会打乱了他的想法。顾辰雪的坦白,易文儒的告白,一切措不及防,然而却又真实发生,生命里有了彼此的牵绊,之后就再也分不开了,然而两个人的生活在这7年的时间里都有发生重大事故,这些事故最终在他们的生活里面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他们的人生轨迹又会有怎样的改变……坚毅与执着,翘首与等待,泪水的飘落,殇逝的诀别,在爱的宿命里,又该何去何从?
  • 三皈依

    三皈依

    西南中部,山脉绵延,大江纵横的地方里,有着一个村子;村子依山而建,山脚下便是怒而奔腾千里直下的长江,苍穹之上,有金雕盘旋,戾叫响彻苍穹,而村子里,还有一个叫孙猴子的男人……
  • 剑斩伤城

    剑斩伤城

    易水萧萧,满座衣冠。千金买酒从来惯。人世关,意阑珊。万古尽在杯中欢。一览清风明月观。胜。需尽欢。败。需尽欢。
  • 万古圣神——断神诀

    万古圣神——断神诀

    风卷残云,焚天熄日,闻音命陨断魂曲。望天鼎,欲归庭,奈何无情灭神赋,天地主宰唯天地决。生,断神诀;乱,断神诀。巫狱云,身怀禁忌,在武道一途无尽追逐,只为登上天泛大陆的最高处。一路上,挥洒热血,裁断天地,灭杀一切,唯本心不变!
  • 穿越之今妃昔比

    穿越之今妃昔比

    无论哪个时代,她死的都很凄惨。好不容易重生,却重生在了弃妃身上。迷离的一切开始在她身上一件一件揭开。“待我强大之时,就是你们见阎王之日!”她睥睨天下,狂傲地一抬下巴。
  • 喜欢你,从那个时候开始

    喜欢你,从那个时候开始

    曾经的誓言,因一场车祸,早已化作心头的奢望。等少年再次回到她的身边时,她却早已忘记。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被隔在千里之外不能相见;而是我站在你面前,四目相对,你却忘了,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