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57700000027

第27章 切分的可能及方法

切分作为结构的基本术语,还没有任何权威的著作给我们提供明确的解说。我所以重视它是源于解构主义的启发。世界是一个已成定局的大结构,这没人能怀疑。但在人类的认识史上却可能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有两个先例让我们怀疑。其一,西方世界哲学从源头始是相信同一性的,人与他的自身保持同一,人加入阶级、家庭、集团、民族,这是未经分化的整体。这包括朋友、亲人均皆视为一个自然的整体,这是约定俗成的。但是没人注意这是建立在一个二元对立的等级概念之上。这就产生了西方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认为有一个被视为基础的中心,主导力量是原则,在居先地位称之为第一命题,然后参照第一命题的关系来看第二命题,于是出现了系列的二元对立如自然蛐文化,灵魂蛐肉体,理性蛐直觉,意义蛐形式,本质蛐表象等等组合,前者是根本的,高级的,后者是繁衍的,低等的。上面是西方人认识的一个理性知识结构图。这个结构在西方业已成为传统,而且统治人们几千年,20世纪德里达突然提出挑战,认定它是错误的。其二,我们认识路线一直遵循条件反射的模式,相信事物认知走了一个线形原则,由少到多,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起点到终点。这样我们无论面对多少事物都可以用计算的方式回答准确的结果,事实上牛顿的经典力学已经权威地证明了,世界认知遵循这种结构是正确的。可是心理学的认知心理学,和科学中的非线形原理发现,混沌学产生打破了线形认知结构的神话,表明事物认知的十分之九是遵循非线形原理的。这两个例子向我们表明的是,世界先于我们是一个整体的大结构。但是我们过去对这个结构的认识有错误。我们今天要提出新的认识。这导发两个值得注意的点:其一,我们的文学无论任何鸿篇巨制,像菲尔丁的《汤姆·琼斯》九百页,《人间喜剧》更浩大,还有《善意的人们》等,都是大作品可依然是世界整体结构中截取下来的一个碎片。因而每一个文学作品都只能是世界整体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点。任何文学写作都是取其一个点,这便提供了我们小说写作切分的可能。其二,我们要表述一个社会断面,一个人,一个事物,我们就必须认识事物与人作为整体结构中的位置,我们为什么截取下来,作用与意义何为。我们要截取一些什么东西,根据什么原则,是表现,还是建构,其复杂程度实在不亚于创造一部文学作品本身。某种意义上说,你从世界整体事物截取下来的东西,是否成功,它已基本确定了你一个文学作品的成功与否。这实际告诉我们世界不是随意复制的。

切分的概念因此而提出来。切分一词实际含有截取、剪辑、选择、切割、分解的含义。我如果要问文学作品是否可以不通过切分,我的回答是否定的。超现实主义的自动联想写作可以是不切分的吗?听任头脑思维流淌而上。这种写作全凭感觉控制,写什么不写什么感觉闸门会自动截取。只要文学写作不是对世界整体毫无遗漏的复制,切分便是必然的。仅仅在于这个切分是可大、可小的,像左拉、福克纳、海明威、托尔斯泰他们是对社会历史作一种大的切分,写出了浩繁之作,当然他们也有小的切分,如左拉的《陪衬人》、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海明威的《雨中的猫》、《桥畔老人》、托尔斯泰的《舞会之后》、《三死》都是精粹的短篇小说,但它们无一不是经典的切分。切分与组合不同的是,切分是在一部分文学作品未完成之前由作家头脑中完成的,而组合是在一部文学作品完成过程中实现的,因而一部作品我们可以找到许许多多组合的形式,而切分只在孕育构思过程的反复中,一般看不到切分的形式,我们只能通过作品的各元素分析中推导得出来,或作家的创作谈中才能知道一个作家的切分方法。可见切分是一个潜组织过程。

切分我认为可以分两个程序:第一步,剪辑。这是完成一个从世界整体事物中的取样。这说的是我们切分什么,为什么要切分。大致依照如下原则:(1)有意义切分。文学作品均是按作者理念重新构筑一个新的世界,这个新世界对读者而言一定是一个有意义的世界。莎士比亚戏剧,拜伦的诗歌,巴尔扎克小说,不仅对读者有阅读意义,对理论家还有不同的阐释意义。(2)美的切分。文学作品给人美的享受,这个美和作者取于自然之美相关,例如梭罗取了瓦尔登湖之美。爱伦·坡取其怪异惊奇之美,蒲宁小说取温情柔婉之美。(3)理念的切分。托尔斯泰的《三死》取三种死亡片断表明三种生物形态之死,虽形式不同归宗一致,说的是生命应该融洽共存的道理。一般幽默讽刺之作都会构筑一个作者切分所表达的理念。提供的是一种认识价值。虽然切分事物本身不是理念,但它适合表达某种思想。(4)典型切分。切分的事物与人有特殊性,是不同的,反常的。例如找一个丑女人为陪衬,和一个尸体睡了许多年,战争发生了老人担心的是家养的动物。左拉、福克纳、海明威善于从生活中进行反常切分。现实主义作品喜欢取社会中的典型人物。有些作家一生仅取一个地方,一个或几个人物,马尔克斯用布恩迪亚一个名字出现在他绝大多数作品里。福克纳一辈子就写那个约克纳帕塌法的南方小县。(5)真实的切分。取法自然是古往今来的一个中西写作原则,人物与地名均是真实的。卡彭铁尔写《消逝的脚步》便是他亲历了的原始森林,包括三块被称作阿马利瓦卡大鼓的巨石。略萨的小说《胡利娅姨妈与作家》中胡利娅是真实的,她是略萨舅妈的妹妹,大略萨13岁,他们恋爱并结了婚。另外有一种小说是魔幻怪异的,在一般人看来是幻想的产物,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写作,他说,在我写的任何一部书里,没有一句话不是以现实为根据的。譬如,《百年孤独》中写的人和事(《两百年的孤独》云南出版社12页)。在拉美那个神奇的地方就发生他小说中写的那些神奇的人事。(6)幻想与意识的切分。切分更多的是讲实在世界的人与事物,包括各学科里的知识,例如博尔赫斯基本上就是一种知识的图书馆式的切分。但先锋派创作中是大量的意识流切分,是一种幻想世界的分割。例如《尤利西斯》,拉尔博的《情人、幸福的情人》,理查森《人生经历》十二卷,伍尔芙的《达洛威夫人》、《海浪》等都是意识流的大型作品。你会说意识流是一种不需要切分的写作,这是误解,意识流虽然恣肆汪洋,但它也是一种限制策略,意识流的手法也是多样的。

主要的切分方法我说了这六种,还有很多,我认为应该把握一点,每个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应该有个人独特的切分方法,有些可能是经验的,有些是一种艺术感性的。这里似乎强调一下艺术敏感,许多作者也许说不出自己该作何剪辑,包括剪辑的理由,但艺术敏感让他敏锐地捕捉到什么东西可以写,什么东西不可以写。所以切分中我们千万不可忽略了这种艺术感受能力。在许多人看来平常的事物,在作者那儿却让他兴奋不已。湖南有一个青年叫田耳,在切分上他的艺术感受能力很好。例如他写裸跑,镇压苗民,儿子不认父亲,一个农村道士,均是日常生活习见的事情,可他却发现了,抓裸奔的道德者最后自己裸奔了。石贵三造反是好玩,郑子善屈死的反讽意味,儿子贪污了父亲的钱,却发现几次亡灵的来信,一个大学生心悦诚服的学道,第一次道场法事竟是为父亲做的。切分的艺术感受力是让我们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田耳便善于这种发现。有一次他来《芙蓉》编辑部给我讲了乡镇上一个女人偷情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丈夫对女人百依百顺,很恩爱。但妻子觉得他不像个男人,气他,激他,千方百计地想让男人揍她,很多方法试了,没用。最后女人去偷情,并把消息告诉丈夫,丈夫生气了,在院子里磨刀,女人躺在床上闭眼,很高兴,等着丈夫床前举刀,可丈夫跪在床前,小顷跑到厕所,把刀扔在厕所了。我说写女人,而把情人和丈夫内心封闭起来,以女人的视点能写得层次丰富。田耳说,不,应该把视点落在刀上。写刀应该在的地方。刀在厕所里,便是不应该在的地方。于是他后来写了《弯刀》。这件事告诉我们切分的视点、方法、位置、秩序、主体的细微差别都将影响到一个文学作品的好坏高低之分。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切分的重要性。

第二步,切分(Syncopation)。切分法是音乐的方法。我们已经从世界整体中切分下人与事,但几乎不会有一个作家会原封不动地把它整体地放入作品中,哪怕这个切分仅是某人某事的细节,作者也不会按原样植入作品。他一定会再一次加工、整理,按照作品的构造原则再一次进行精细的切分,把它们放入各个不同的局部。几分之几放在前面部分,几分之几放在中部,几分之几放在后部,或者在一部作品中每次出现面貌并不完全一样,时隐时现,时大时小,一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的细节与原生活形态相比应该典型地体现了切分的效果。这就是说,一部作品对某人某事不是一次性写完了,事实上也不可能一次性写完,它可能在不同作品中分几次出现,或者在一部作品中出现很多层次,在不同部位上相互映衬,这可视为事物出现的频率。或者在一个单元内出现的速度。

海明威《桥边的老人》第一个镜头便是,一个戴着钢丝眼镜,衣服上尽是尘土的老人坐在路边。然后写河上搭着浮桥,各种车辆,男人女人孩子正拥过桥去,骡车爬坡,士兵推轮子,卡车从斜坡开远了,农夫们还在泥土中沉重地走。第二次老人出现,累了,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情。再回桥上车不多了,行人也少了。第三次,老人还在那里。这个小说开头部分,老人三次出现,三次切分,用减法,第一次描写,第二次介绍状态,第三次仅提了一笔。也就是说,在开头部分里老人是三次的三分之一固定出现,作者只是在移动背景,写得很巧妙。

然后是我和老人的多次对话。第一次对话谈的是故乡圣卡洛斯。是我们两个共同的故乡,沦陷了。第二轮对话,老人说的是他养的动物,但我看不像牧羊人。我在计算敌人什么时候到,炮声,信号,一次遭遇战。老人始终坐着。第三轮对话,没家的老人仅有两只山羊一只猫四对鸽子。老人担心他的动物没人照顾怎么办。第四轮对话,是关于时局的,老人不关心,他76岁行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第五轮对话,是关于去哪儿,巴塞罗那。我没熟人。他说猫是不要紧的,另外几只怎么办?鸽子会飞出笼,山羊呢?第六轮对话,劝解老人,站起来走走。老人挪了几步,终于又坐下了。最后不是对话,只是自语,独白。我只是照管动物。他反复地说。我对老人毫无办法。

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天,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大概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值得注意的这个文本中四次提到猫。并说猫会照顾自己的。山羊怎么办。于是我们可以统计一下猫切分了四次,山羊也是四次,但两次明提,两次暗示,不说山羊。关于鸽子专有一轮对话:鸽笼没上锁。我问。没有。它会飞出去的,我说。老人说,嗯,当然会飞。唯一关于动物具体的对话选在鸽子,具有象征意义的切分。由一个侦察兵来暗示。显然文本开头与结尾的切分方法是特定镜头的方式,而之间采用的是蒙太奇的切分方法。在一个极小的短篇中采用两种切分方法,而且每次切分没有一丝多余的东西。注意,海明威这是一次关于战争的切分。这场战争在即,写的是战斗前的间歇,我方在撤退,海明威并没剪辑战争高峰的东西,对战的准备,或战争对垒,都避开了。从整体上并没切分战争,而是切分了一个老人。一个士兵和老人的对话。一般认为与战争至关重要的东西都没选择,这次切分连老人都不是重心,而核心是动物,几个动物在战争看来太微不足道了。战争关注是人类是正义是和平。老人关注的是动物的生命,特别是弱小动物的生命。这是一种从极细微处切分重大含义的方法。貌似无意义,却显示了切分视角的独特,意义深蕴。

这两步切分,第一步指从世界整体中的切分,切分写作者所需要的东西。第二步是我们已经完成一次切分后,如何再一次在作品中按比例切分。这两步走方法和重心略有不同。第一步我们强调了艺术感受的敏锐性,也提出了六种方法。第二步切分更为具体。它应注意的首先是创造性的增值的切分。它不是我们把生活中的切分简单复制,并把鸡、鸭、猫、羊分分类,拴在一个位置上,它应该是意义的新发现,一次对具体事物想象性的创造。甚至对生活中原发生的事情另外赋予一种含义。上文说到鸽子为什么单提那笼子锁上没有,反复说鸽子会飞。这是因为鸽子寄寓了两个人经历战争后的一种和平愿望,战争虽然残酷,和平必然会到来的。因而艺术象征便成了海明威在这个文本中的创造。其次,在生活中发生的精妙细节,我们在文本中切分一定用新的视点和新的方法分层处理。生活中或许就是一把简单砍柴的刀,女人听到磨刀高兴了,证明嫉妒使男人有了力量,可刀却被扔在厕所里了。在作品里这把刀可以去很多地方,男人可以放在自己的脖子上,可以追杀情人,可以砍女人,可以明写,暗示,或者象征。总之,刀是生活的细节,在文本中可以改变一个作品成为另一个面貌。湖南乡村有一句仇恨的话,砍了你的头,当夜壶用。这种又气又恨的话是平时吵架咒人的用语。我便因此写了一个小说《风俗考》。小时候妈妈就让他坐在尿罐子上,长大成人了还用那个尿罐。母亲也死了。习国与哥哥一直寻找杀父的仇人。追杀父亲的敌人,山里土匪红胡子,可能是母亲相好的人,但一直找不到杀父仇人。后来兄弟俩同时爱上了女人小嫱,产生了矛盾。而且小嫱又生了他们的孩子,大哥害怕女人影响兄弟感情,于是把女人杀了,习国从刀法上看出,杀娘的人是哥哥。于是哥哥讲出了,他调查的事实,娘是杀害爹的凶手。因为娘和红胡子通奸。习国一时迷了心性,气极了掷碎了几十年的尿罐,原来尿罐是父亲的人头做的,这是母亲的杰作,是因为母亲怀疑父亲杀害了她娘家一族人,因此仇恨之极,把丈夫的头做了尿罐让儿子坐着。习国怎么办,他无法为父亲复仇,因为今天的时代,父仇没了。这个尿罐一直暗示地存在,它是父仇的一个象征,最后碎了父亲的头颅。这是一个极端惊心动魄的东西。尿罐的细节我做了多次切分,直到最后才让它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其三,文本中再次切分,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具体切分是操作性的,因为你要把这些具体的切分放入文本中的各个局部,并让这些局部协调起来,比较第一次切分更需要高超的技巧。更多的技术可以留在组合中去使用。这里说一种在文本中的隐含切分。一般切分的细部我们在文本中是明眼可见,《魔术》中的鹦鹉,《一个小时故事》中的露易丝小姐情绪变化,《桥边老人》中的动物出现频率,我们都可以从统计学上去计算。我们从简单的增加与减少看到它的意义变化。隐含切分是指我们从文本中轻易找不到它,但这个暗示的形象又制约着文章。例如格利耶的《嫉妒》写室内、阳台、山谷、公路上发生的人物活动,表面上纯客观叙述,实际从故事叙事分析,可以看到有一双嫉妒的眼睛在观察,这双眼睛是谁,作者没指出来,只能分析出和女人相关的另一个人。我们有时候全力写一个人,或寻找一件东西,但最后这个东西并不存在,这种悬置的切分很巧妙,它虽然是子虚乌有,但它是一个想象的实体,在文本中起组织作用,我们依然要精心地切分。博尔赫斯的小说中爱使用这样的切分策略。其四,再次切分是一个求证的过程。第一次切分我们可用假定性手法,它有无我们并不准确地知道,只有找到了才知道,这最适合于寻找模式。更重要的切分可能是大众一种习惯认识,是错的。而当下写作的文本行动便是要证明有一种正确的新的存在。这和上一种方法不同,前者是存在的东西故意缺席,是一种修辞手段。而这次假定的人们并不知道后果,或者明知是谜,而文本活动就在于解谜。《代表大会》博尔赫斯写了一次世界代表大会,包括组委会、主席和秘书,参加代表大会,参观庄园。这个代表大会后所有的人都烟消云散了。我偶尔碰到一个人他假装不认识。这是假定手法。这次代表大会存在不存在或者根本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启示,世界上存在一种超级的代表大会吗?无限的宇宙永恒的时间,那些庞大得我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这告诉我们许多我们确定无疑认定的存在,是应该进一步怀疑它的真实性。文本所说的存在实际是一次否定。

同类推荐
  •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为“胡平文集”第五卷。《乱世丽人》讲述了:关于林立果“选妃”,坊间传言无数,真相到底为何?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前夜,北戴河密室内,曾经发生过什么?张宁,你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知道她的故事,以及她知道的故事。一名美丽的中国女子,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一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缠绵的爱恋,之后是一个荒唐的罪名,一份劳动教养通知书,以及一出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红颜,为时代而薄命?彭德怀的妻姐,罗隆基的知己,新民报的著名记者,文汇报的右派先锋,周恩来暗中保护的朋友,却被毛泽东视为眼中钉……浦熙修,她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
  • 清风明月

    清风明月

    《清风明月》:本书收录刘瑛十几年来写作的小说、散文,舞台剧剧本(话剧、音乐剧、小剧场戏剧、科幻剧和话剧小品等),电视剧本,影评、剧评等。
  • 金紫宰相

    金紫宰相

    《金紫宰相》主要表现了晚唐文宗、武宗时期,灵州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保障“丝绸之路”畅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紫宰相裴度、李德裕、宋中锡,以及义士张议潮等人,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中,所展示出的个人风采。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散文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散文研究

    中国当代散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容,走过近半个世纪的坎坷历程。文学发展的动态过程必然伴随着历史、时代、社会的源流脉络获得同步发展。因此,从纵向的、发展的角度考察新时期湖北散文的发展态势,厘清来龙去脉,对整个中国散文史的建构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这种历时的统照下,湖北散文的演进过程呈现出以下三个阶段的基本理路。湖北散文始终以沉寂之姿努力地寻求新的发展前景,它的艺术生命力在创作队伍、作品数量、审美拓展上顺应了时代需求,形成了色彩纷呈的局面。
  • 2007年中国故事精选

    2007年中国故事精选

    2007年选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为故事精选。本书力求选出2007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热门推荐
  • 花千骨之蟠桃树诺:再爱我一次

    花千骨之蟠桃树诺:再爱我一次

    “再来一次,白子画,你要我还是要苍天?”恢复记忆的花千骨,依旧还是那么决绝,她还是想要知道,他,会选她还是苍天。死,她不建议再死一次。
  • 陨落末日之坠天使的呼唤

    陨落末日之坠天使的呼唤

    早在地球刚刚形成原始海洋时,一种原始病毒就已经诞生在地球上,但由于没有寄生者的缘故,这些生物并没有存活下来。如今是27世纪的新时代,随着人类对环境的肆意破坏,辐射,尸体,变异细菌,都使这些病毒得到了寄生环境和复活,人类文明开始在这些丧失的蹂躏下逐渐灭亡。社会平衡被打破,人与人与丧失的战争一触即发,在这弱肉强食的时刻,人类的黑暗本性终于暴露出来,自私,贪婪,欺诈,这个末日里无不充满了黑暗。新的文明即将诞生,这是开始还是结束。
  • 救荒事宜

    救荒事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竹马爱上竹马

    竹马爱上竹马

    李唐三岁,陈岩峰六岁李唐:“哥哥,你去认错真的没事吗,要不我去吧!”陈岩峰:“没事,哥哥肉厚,糖糖不哭了啊。”李唐看着陈岩峰的背影,转头偷笑了起来。李唐十四岁,陈岩峰十七岁陈岩峰:“糖糖,谁打你了?哥哥去给你报仇!”李唐:“没事,哥,是我不小心撞到了。”李唐看着陈岩峰怒气冲冲的背影,满足的笑了起来。李唐二十岁,陈岩峰二十三岁李唐:“哥,我要离开你们了,我是来道别的。”陈岩峰:“嗯,哥哥会找时间去看你的。”终于,看着离开的背影的人成为了陈岩峰,他想,原来他这么讨厌看着李唐的背影。
  • 左禁

    左禁

    左手的无名指,是绑定爱情的地方,而他和他的爱情,只能捆绑在右手。原本以为只要不去触碰左手的禁区就还能回头,只是没有想到,左手是禁区,右手是沉沦。
  • 恶魔校草在身边:丫头,乖一点

    恶魔校草在身边:丫头,乖一点

    他是人人爱慕的国民校草,冷酷霸道:她是力大无穷的呆萌小萝莉,脱线搞笑。第一次见面,她闯到了他的车上,并附送一个狗腿的笑。第二次见面,她一不留神将他壁咚在了墙上,且留下香吻一枚。第三次……她直接来了个公主抱,大喊着,“慕哲熙,你要是死了我怎么和迷妹们交代!”终于,他忍无可忍,将她禁锢在了怀里,“乖,这次我主动。”“……”混蛋,这一切都是误会好不好!
  • 养蛇成龙

    养蛇成龙

    特种兵夏默任务中牺牲穿越到玄幻世界的魔兽大陆,成为百里家族的嫡四子,一个天生筋脉堵塞的魔武废材,百里寒。在这个只有男人的世界里他被一条丑不拉几的土黄色小蛇救了,然后莫名其妙成了丑蛇的媳夫...夏默只想说:没女人咱认了,找个养眼的基友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人兽啥的,还是算了吧,就当养个小宠物了……
  • 零度奇谈

    零度奇谈

    各国众多科学家在执行一个神秘的研究计划—“零计划”。这个世界存在着太多太多的未知和神秘,用所谓的科学来解释有时候是幼稚的。这个世界是否存在“妖怪”和“鬼”?动物的复仇?时空隧道?风水?术数占卜和预知未来?传说的道士修炼成仙?到底什么是转世?神秘的诅咒?神秘生物?僵尸?一个叫易零的奇特少年代领着我们经历一个又一个的诡异神秘的未知事件。故事根据世界上的未解之谜和一些传说改编,属于奇幻类的故事,情节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

    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

    多年来,这些被丢在“空巢”中的儿童,有的因亲情缺失、监管乏力而导致的人身伤亡和失足犯罪,一幕幕悲剧叫人痛心疾首。也有的孩子在面对逆境和贫困,却选择了挺起幼弱的身躯拼力抗争。留守儿童的故事很多,有一件一件令人深思的,也有一件一件感人至深的。我希望通过不同的故事想全社会传递出一个信息:这个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爱和重视……
  • 捡到个未来巨星

    捡到个未来巨星

    田园的雨地-散落着落叶-银杏树下躺着一位女孩---那时,她仅6岁-田园里的承诺-长大成为巨星的她,长大成为校草的他,他们,长大后能否相遇?能否相识?即使相遇,能否认出对方?他们能像少时那样吗?他,能否从山贼的手里逃出来?是否会爱上她?她是否会记得他?她叫独孤浅雪,因为一次的变故,不得不改名-原名白浅浅,他叫北旭-失去家乡的她,被收养-长大后成了哪位独占娱乐圈的霸主-在时间的冲刷下,在这些荣誉无情的冲刷下,她的记忆库里,是否会留下少时那段美好的回忆...而他,是否会愿意做她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