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0300000008

第8章 包拯何为青天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清官,敢于直言犯上、为民请命,被老百姓称为“青天”。在合肥包公祠里有一副对联:“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善无量,依然菩萨心肠。”高度概括了包拯一生不谋私利、廉洁爱民的品格。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尊一声驸马爷,细听端详……”中国百姓对包公的最初认识,多是从戏文或是评书一类的公案小说或民间传奇中得来的。在这些演义中,包公一副黑脸,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位好汉班下听差,三口铡刀,上斩皇亲国戚、贪官污吏,下惩刁民恶霸,甚至于还能到阴曹地府断案决狱,总之一句话,没有他不能伸的冤。如此神化包公也并不奇怪,中国百姓向来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物,加以神化,其实都是为了曲折地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借这些历史人物,出一口怨气,寄托些希望,寻找点安慰,图个痛快而已。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包公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历史上真实的包公的确是一个好官,敢于直言犯上、敢于惩大奸、除大恶;能一心为民、忠于国家。因而,中国百姓赋予包公这许多传奇色彩,并不奇怪。在封建社会,像包拯这样一个为百姓拥戴,屡屡犯上、得罪皇亲国戚的封建官员,能够声誉日隆,晚年善终却不多见。所以,在小说、戏曲中,包拯大多以法律与正义的代表出现在舞台上。

包拯既留得一世英名,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清官;且又仕途平坦,权倾朝野,连皇帝都对他敬重有加,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断狱英明、避免冤假

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29岁的包拯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实职为建昌知县。后父母病故,包拯为双亲守孝,守孝完毕出任扬州天长县知县。这一年,他已经接近40岁了。

包拯担任天长县知县时,有一天,一个农民的耕牛被人割了舌头,耕牛满嘴淌着鲜血。这个农民牵着牛来衙门告状,请包拯找出割牛舌的盗贼。包拯沉思片刻,若无其事地说:“耕牛已经无法再耕田了,你回家把牛杀掉吧。”这个人不明白包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说道:“大人,我的牛让人割去舌头,够倒霉的了。你再让我把它杀了,这可是犯国法啊!”包拯说:“你只管回去杀牛卖肉,别的不用多问。”那人虽仍不明白,但对包拯断案如神的威名早有耳闻。于是,回家真的把牛杀了。其实,这是包拯有意设下的圈套,他要等着割牛舌人自投罗网。不久,果然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等告状之人述说完毕,慢慢说道:“你为什么要割了人家的牛舌头呢?反而来控告人家?”这个人一听,顿时哑口无言。包拯一声令下,命人将其拿下,这个人又惊又怕,只好从实招来,乖乖束手就擒。

第二,不畏权势、为民做主

包拯为官,处处以百姓利益为重。他任开封府府尹时,首先改革不合理的诉讼程序。原来百姓有冤要诉,须把状纸交给“门牌司”,再由他们收转。这就给这些人造成了勒索钱财的机会。包拯洞悉其中弊端后,撤销了“门牌司”,要申冤的百姓可以直接到开封府的大堂上投递状纸,避免了“衙门口冲南开,有理没钱少进来”的后果,老百姓有理无钱也能申冤雪恨了。

开封城是北宋的京畿重地,达官显贵、皇亲国戚遍布,所以,开封府尹的官最难当。开封城里有一条惠民河,是由江南向开封漕运粮物的重要航运。惠民河两岸风光秀丽,交通便利。因此,许多达官显贵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纷纷在此修建府邸。惠民河两岸原本居住的平民百姓,全被挤到了低洼地带。如果遇到雨天,河水泛滥,两岸百姓房屋全都被淹,惠民河成了一条“害民河”。包拯听说过开封往年也曾下过大雨,但河水却并未曾泛滥成灾啊,今年这是怎么了?包拯满腹狐疑,为了弄清河水泛滥的原因,就带人亲赴河道察看灾情。经过周密调查,他终于查清了河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河道拥塞不通、不能排水是造成惠民河河水泛滥的主要原因。两岸有钱的达官显贵私自在河上拦坝筑堤,将河水引入府邸,在里面种花养鱼,修建了亭台水榭,建成水上花园。河道因此变得狭窄,淤塞。一旦大雨到来,河水猛涨,无法排洪,哪有不淹的道理?因此,要想解决河水泛滥的问题,就要将这些堤坝挖掉,疏通河道。于是,包拯决定去堤开河,彻底整治惠民河河水泛滥的问题。

消息传出,两岸的达官显贵反应不一:有的托人求情;有的轻蔑一笑——量他一个小小知府,也没这个胆;有的扬言,谁胆敢拆他们的花园,就先让他自己身败名裂……气氛一时紧张起来。一些怕事的人劝包拯别再追究此事,但包拯不为所动,决心一查到底。他对同僚说:“包某为民兴利,为国除弊,何惧之有?”包拯知道这些达官显贵不好惹,一定要抓到确凿的证据,不然就很可能被反咬一口,于是他命人画了详细的地图,让私筑堤坝的达官显贵交出地契。审验这些地契后,发现有许多是伪造的,这下包拯心里有了底。他有了充分的证据,便下令把私自建筑的堤坝和花园统统拆毁。同时把名单报到皇上那里,请求严厉制裁这些人。这一招果然好使,没有谁再敢闹事。有几个自恃权高位重的人不服气,跑到仁宗那里去告状。包拯并不害怕,当场拿出证据,证明他们非法建造水上花园致使河水泛滥,仁宗也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再为这些人说话了。

第三,不畏权势、敢惩大奸

张尧佐是仁宗贵妃的伯父,这个人没什么真才实学,却极善投机钻营,特别是最会讨好皇上。仁宗晚年贪恋酒色,不理国事,每天只知道宴饮享乐,后宫藏着无数美女,只要高兴,赏赐动辄数以万计。张尧佐摸准了仁宗的脾气,极尽巴结献媚之能事,为仁宗广搜美女,遍寻山海奇珍,变着法儿地讨仁宗欢心。在仁宗高兴时,还不失时机地谈几句“治图方略”、“用兵之道”。这一招果然灵验,把仁宗哄得不亦乐乎,仁宗一高兴,就封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淮康军节度使等要职。

仁宗的册封圣旨一下,满朝震惊,包拯联合一些正直的群臣极力进谏,恳请皇上收回成命,仁宗不听,反而说:“张尧佐是个人才,朕不会看错人的。”张尧佐一见有人撑腰,于是四处散布谣言,说包拯此举是出于对他的嫉妒,并且气焰嚣张地狂言:“看谁敢动我张尧佐一根汗毛?”一些大臣胆小怕事,慑于张尧佐的淫威,不敢再言此事。可是包拯却不为所动,连续上本弹劾此事,尖锐地指出:赏者必当其功,不可以恩进;若滥赏必行,必然有损于皇帝尊严,使朝纲紊乱。由于包拯的力谏,仁宗怕群臣不服,迫于舆论压力,最终免去了张尧佐的官职。同时规定一条:凡是后妃家庭成员,今后不得担任国家的军政要职,彻底杜绝了外戚专权的源头。

“七弹王逵”是包拯又一著名的弹劾案。王逵是仁宗面前的红人,曾任湖南、江西、湖北等地转运使。每到一地,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任湖南转运使时,许多百姓被他逼得逃往深山,人们对他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就把他的名字刻在木偶上,时时鞭打以发泄心中的愤恨。当王逵调走时,百姓们聚会庆贺,接连三天张灯结彩,通宵达旦。王逵虽是巨贪,由于他经常把搜刮来的钱财分一部分进奉给朝廷要员,因此官运亨通。一旦有人告发,王逵便进行诬陷、排挤。洪州知州卞威基于民愤告发王逵,王逵随即捏造罪名逮捕卞威下狱,并且株连五六百人。包拯屡次上书弹劾,仁宗把王逵贬为徐州知府。由于王逵交际广、行贿多,不久又官复原职。包拯得知,第七次上书,痛斥王逵作恶多端,指责其“累任皆惨虐不法,降黜差遣,纵该赦宥,不可复任原职,乞迫还敕命”。由于包拯的据理抗争,仁宗最终罢免了王逵,赶出朝廷,永不录用,为民除了一大害。后来,包拯七弹王逵的故事被编成评书或戏剧,在民间广为流传。

第四,无私无畏、法不避亲

无私才能无畏,包拯不畏权贵的忠肝义胆,源自他的廉洁奉公、坦荡无私。

端砚被誉为中国诸砚之冠,产于广东古端州端溪水一带!历来被达官贵人、名人雅士所珍爱。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有一块自用的端砚,背面镌刻有铭文:“坚持、守白、不懔、不缁。”寄寓自己“精忠报国”志如磐石之坚。此砚后为文天祥所得。文天祥得砚后,又在旁边刻下铭文:“砚虽非铁磨难守,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

端砚是朝廷贡品,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因而很多在此处任知州的黑心贪官,经常以上贡的名义,随意多征几十倍的砚台来送给权贵们。包拯任端州知州时,下令工匠只按照上贡朝廷的实际数目制造,他自己没拿过一块砚台回家。他离任时,只身而行,端州百姓仰慕他的清廉,感念他的恩德,特意制作了一块上好的砚台送给包拯。包拯执意不收,他对这些百姓说:“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这砚我不能收。如此自然清白之物,决不容丝毫的玷污。我要为自己,为端州这块好地方,也为这么好的端砚留个好名声。”

百姓知道包拯肯定不要这砚台了,就将端砚偷偷地放在他的行李中。行至半路,包拯发现了砚台,但已无法送还。包拯拿起砚台,仔细端详了半天说:“真是块好砚啊!”他看着路旁一泓碧蓝的湖水,自语道:“我为你找个好去处吧。”说罢,就把砚台投入湖中。那砚果然不凡,落砚处矶出一座沙洲,人称“墨砚沙”,有人写诗赞曰:“星岩朗耀光山海,砚渚清风播古今。”这自然是一个美好的传说,寄托了人们对清官的爱戴和仰慕。

包拯出任过许多地方官,尤其是在庐州任上,这对他是一种考验。因为,庐州是他的家乡,亲朋故旧,熟人熟事,容易受人情左右,包拯又是个至仁至孝的人,面对故里乡亲,他还能做到铁面无私吗?

果然,包拯到任不久,就碰上了一件棘手的案子。

这天,包拯正在府中理事,忽报门外有人喊冤。包拯即刻升堂问案,原告、被告被传唤至大堂之上,包拯不免吃了一惊,被告竟是自己的堂舅!但包拯很快就定下神来,他抬头看了看堂外黑压压的人群,心情显得很沉重。堂舅见包拯端坐在大堂之上,顿时气焰嚣张起来,包拯喝令堂舅跪好,然后让原告如实禀告。这时,他才知道,堂舅倚仗他是知府,经常胡作非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老百姓都懂这个道理,所以受欺负的人一直忍气吞声,无人敢来告状。直到今天,才碰上这么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把这位“堂舅”揪到了公堂上。

传唤了其他几个证人后,包拯确认了堂舅的可恶行径,不觉大怒,当堂命差役依法责打其堂舅70大板。消息传开,百姓拍手称快,盛赞包青天铁面无私。自此,族人中再也没有人敢为非作歹了。

当初,包拯刚一调任庐州知府时,亲戚朋友奔走相告,个个笑逐颜开。以为这下好了,不管做什么,都会有人为他们撑腰了。但事实很快就令他们大失所望,包拯居然“六亲不认”,那些企图仗势凌人的人,不仅没讨得便宜,反而得到了严厉的处罚。家乡的人这才亲睹了“包青天”的公正、威严。

有人不理解包拯,说他无情无义。其实,包拯何尝不爱这故乡故土、父老乡亲啊。但他是朝廷命官,代表的是国家的利益和法制的尊严,还有他自己的正直和良心。所以,不管是谁,只要触犯刑律,包拯一律将其绳之以法。即使自家亲戚,也不能留一点情面。旧时戏文《铡包勉》、《包公赔情》虽为虚构,但戏中那个大义灭亲、刚正忠直的包公形象,却达到了高度的真实。在忠与孝发生冲突时,包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忠,这种忠是一种责任、一种信任,是一个忠臣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包拯面对误解和流言,曾写下一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自己无所畏惧的性格,吐露了不苟且求荣的心声和为国家百姓做一番事业的抱负: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这是包拯留给后人的唯一诗作。

第五,不惧流言、挺膺负责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清官,总会有荣辱、毁誉之词,包拯也不例外,尤其是“蹊田夺牛”事件,包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流言攻击,就连正直渊博的欧阳修也对包拯多有微词。

这件事的主角叫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张方平才智超群,是当时的天下奇才。出仕后,他曾上《平戎十策》言破敌之道,亦曾奏免横赋40万,减铸铁钱10余万缗。任三司使时,张方平上“十四策”以论国事。仁宗接到他的奏章,一直看到半夜,连连称是。

但是,张方平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在三司使任上,倚权仗势巧取豪夺。有人把这事上奏给了仁宗皇帝,却迟迟不见反应,包拯知道仁宗有意袒护张方平。于是,他上书弹劾,包拯在奏章中言辞犀利地说:“张方平身为朝廷重臣,上不兢兢业业为朝廷尽忠,下不全心全意为百姓谋利,反而倚仗权势聚敛财富,用皇上所给的权力谋取私利,这样的人不配做官!”仁宗接到奏折后犹豫再三,招来包拯说:“张方平恃权敛财,固然有错,但他有功于朝廷,办事精明强干。把贪污的钱财退出来就是了,何必罢他的官呢?”包拯坚决不同意,他说:“越是这样的人越不能纵容,这种人的‘精明强干’一旦用在邪道上,危害更大。至于张方平以前的贡献,是他为官的本分之事,又怎么能功过相抵呢?”

仁宗听了包拯这番话,觉得有道理,罢免了张方平的官职,改由宋祁代之。谁知包拯还是不答应,他以宋祁昏聩无能为由,请皇上再换能人继任,结果刚刚上任的宋祁也被罢免。这下仁宗为难了,一时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仁宗问包拯:“你看别人都不行,你来干。”包拯并未推辞,慨然从命,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兼任了三司使。对此,欧阳修很有些看法,他说:“包拯正是《左传》中所说的,‘有人牵牛踩了别人的地,地的主人不仅责罚了牵牛人,还把人家的牛也抢夺过来’。包拯奏请皇上罢了张方平的官,这惩罚已经够重了,但他贪恋三司使的肥缺,不也太过分了吗?”此次,生性耿直的包拯并未前去找欧阳修理论,而是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待在家里过了很长时间才出来。因此引得人们议论纷纷。褒奖者认为包拯这是顾全大局,非议者认为这是包拯做贼心虚。此事未见包拯自己陈说是非。“蹊田夺牛”之事到底是包拯秉公从事,还是耍弄权术?只有留待后人评说了。不过,从包拯的为人、地位和他做官的原则看,该不会贪恋这一官半职的。

其实,包拯是否觊觎权位,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任上做了些什么。《宋史》记载:包拯在三司使任上,廉洁守法、秉公办事。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包拯特地设置榷场进行公平买卖,百姓得以免遭困扰。过去,一些小官吏欠公家钱财长时间还不上的,大多被处以拘禁。包拯上任后认为这样做徒劳无益,就改用安抚政策,把抓来的人全都放了。这一招果然灵验,欠钱人感恩戴德,又慑于包拯的清正威严,很快就把欠账还清了。

因此,即使包拯有如欧阳修所指的有巧取权位之嫌,从客观上看,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第六,上书言事、改革弊政

包拯为官始终以关心天下百姓疾苦为己任,他能清醒地认识到维护百姓利益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因此做了许多有利于百姓,当然也有利于国家、皇权稳定的事。

在政治上,包拯主张整顿和改革弊政,建议裁撤冗官,改革选人用人制度。北宋仁宗时,授官制度极其混乱,官僚机构庞大臃肿。皇族皇室还在襁褓之中,就可以授官。仅庆历七年(1047)一年内,单是属籍皇族授官的就有1000多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的家族可以授官,文武官员中地位高的家族亲属可以恩荫授官。此外,如遇荒年,地主肯开仓出粮出钱,也可以授官;甚至朝廷可以公开卖官,出钱六千贯给予簿尉官,出钱万贯给予殿直官等。除正官之外,等候官缺的人员,更是“不知其数”,大约三员守一缺。这仅指朝中而言,地方州县官吏,更是多到数不清的地步。庆历六年(1046),包拯曾上书力主裁撤冗官,反对滥设官职,任意封官许愿。同时主张官员年届70必须离职,即使是恩赐,即由父亲的功劳而录用的子孙,也要通过考试,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解决北宋冗官成灾的问题。

经济上,包拯一方面主张压缩开支,一方面主张不能苛剥平民。陕西秦陇斜谷专门置办造船用的木材,随意向老百姓摊派征收,这里的七个州负责提供造河桥用的竹索,多达几十万,包拯调查属实后上奏朝廷,请朝廷停止这些摊派。

一次,他巡视山西,见成千上万顷良田沃野却被用作牧马场,就上奏朝廷,请朝廷把这些良田全部给老百姓耕种,朝廷答应了他的请求。包拯还请求不要轻易大兴土木,禁止妖妄荒诞的事情等等。此外,包拯还主张方田均税,严格丈量地主豪强的土地,防止他们偷税漏税。可见,包拯的经济主张和措施的确利国利民。

在国防和对外政策方面,包拯同样认为民富则国强,他认为现行的边防措施,不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他积极建议朝廷加强边境的战备,增强国防与军事实力。包拯建议增强国防军事实力不能无辜增加百姓的负担,丰收之年,可以购买当地农民的粮食,储备起来用作军粮,以减少运输困难。

包拯把老百姓视作国家的根本,认为只有老百姓的日子过好了,不受贪官污吏欺压了,国家才能富强,才能太平无事。如果过分榨取,使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就会导致官逼民反,动摇封建统治。

第七,直言政事、敢犯天威

包拯为后世所歌颂和怀念,不仅是由于他当时为人民做了好事,而且也由于他个人的道德品质,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强大的人格力量。

包拯为人刚直,敢于忠言直谏,从不趋炎附势。在皇帝面前,包拯从来都是直言不讳,不怕冒犯天颜。为了立太子的事,包拯曾冒死进谏。他上奏说:“太子空缺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天下人都很担忧,陛下迟迟不立太子,这是为什么?”仁宗说:“你想让谁立为太子呢?”包拯说:“我没有什么才能而担任朝廷官职,之所以请求皇上预立太子,是为国家长远着想。陛下问我想让谁做太子,这是怀疑我啊。我已年届70,又没有儿子,并不是谋求好处的人。”皇帝高兴地说:“我会慢慢考虑的。”由于包拯“有直节,著在朝廷”,对包拯的提议,“朝廷多施行之”。

包拯这种刚正不阿的大无畏气概,不仅受到当时百姓的仰慕,也使一些有正义感的官吏从内心感到钦佩,欧阳修称他“天姿峭直”,连仁宗皇帝也格外尊重他的意见。

嘉祐七年(1062),包拯去世,享年63岁。包拯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闻听他去世的消息,“忠党之士,哭之尽衷,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闻于衢路”。

包拯的逝世,仁宗悲痛不已,派专人护送其灵柩到合肥,安葬于合肥城东五十里大兴集。今合肥包公祠里有一副对联“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善无量,依然菩萨心肠。”高度概括了包拯一生不谋私利,廉洁爱民的品格。因此,后人称包拯为“真御使中丞”。

一个人的功过历史,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谱写。名垂青史的包拯为人民所歌颂与怀念,是由于包拯一生有利于社会与人民,为当时的人民做了好事,是真正为百姓谋利益的好官。

同类推荐
  • 统御九州

    统御九州

    初到这个世界,他一无所有凡人之躯,面临种种艰难险阻,只为实现心中一统天下的梦想
  • 战国阴阳师

    战国阴阳师

    本书经过从新整改已经签约从发,目前在二次元频道获得版面推荐,请各位看官移步观看。新书名称《最强阴阳师》
  • 唐棍

    唐棍

    一念起,沧海桑田,沈延来到了历史上最繁华绮丽的大唐。作为没有金手指的主角,沈延觉得很是郁闷。不过好在生活从未亏待他,文艺青年也能翻身,一下翻成了大唐神棍。还有美女环绕在侧。在没有电灯的夜晚,除了……还能做什么呢?
  • 剑断秦殇

    剑断秦殇

    战国烽火不断,为利为天下,谋士阴险,武将攻略。一将功成万骨枯!千古第一神将蒙恬,文韬武略,扶苏许以丞相之位,剑断人亡,人亡秦殇!赵姬为夫为子委屈求全徐福东渡瀛洲自立为主,命大和民族!齐国亡国公子逃亡自簸箕朝鲜,以金、朴为姓
  • 诸雄争霸

    诸雄争霸

    泱泱华夏——华胥始起,五帝三皇。夏禹传启,禅让始亡!浩浩神州——夏至商周,并称三王。周公设礼,五霸沦丧!涌涌诸子——百花齐放,学术繁昌。商鞅立法,嬴秦始皇!瀚瀚大汉——独尊儒术,百家之殇。传承鼎盛,世家登场!呜呼——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多少豪杰,只为万古流芳!状哉——诸雄争霸谁为王?青史几行名姓,留待后人传扬!希望诸位看管能够继续关注瀚汉的信作品《键盘争雄》!右边作者其它作品有连接!
热门推荐
  • 碧侍承影

    碧侍承影

    江湖传闻,强秦一统六国,收天下之财,藏于关中骊山山腹之中,世人若无骊山图,纵有千军万马,亦不能寻得宝藏踪迹。如若得到骊山图,便可以天下之财,驱天下之力,以登至尊之位!江湖风云再起。一回首,已是万事休。江湖儿女,谁能鹤翔九天,笑道最后?有道是:仗剑轻生死,情义记心间谈笑付往事,伊人伴红尘
  • 嫡女当道:面瘫神君太腹黑

    嫡女当道:面瘫神君太腹黑

    放下过去,蔺九只想一门心思扑到修炼上面。什么蔺家嫡女,什么废材灵根,都不在她考虑范围内。修真界不是信奉强者为尊吗?好,那她便用实力说话!只是那个一脸忠犬的大师兄,来,我们好好谈谈,面瘫冷艳的人设是被你吃了吗?容某人一脸无赖:只要能追到娘子,人设都是浮云……
  • 穿越之喜当娘

    穿越之喜当娘

    一朝穿越,家徒四壁也就罢了,居然还被卖做童养媳?生活不如意,咋办?好在她有金手指,农庄开起来,生活富起来,至于丈夫……那还是慢慢养成吧。不过生活幸福了,总会有人捣乱,什么三姑六婆全都找来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丫头大神探

    小丫头大神探

    “爷爷,爷爷。”六岁的雪儿看着狄仁杰说。“爷爷,他们为什么都叫您神探呢?”小家伙挠了挠头问。“呵呵,那是因为爷爷会抓坏人啊。”狄仁杰宠溺地看着怀中的孩子说。“那雪儿也要抓坏人,为武朝效力。”小家伙握了握拳头。“嗯,好,雪儿最棒了,来,先把汤喝了。”一边的如燕对小雪儿说。呼呼,狄氏神探来咯~~~~
  • 阴阳轮回劫

    阴阳轮回劫

    他走在救赎的旅途上,磕磕碰碰善良的温柔,暴力的血腥,哪一个才能真正的将他救赎,如果一生停不下救赎,那么永世轮回,穷尽永远弥补此刻的悔。
  • 火神呆萌

    火神呆萌

    以呆萌之心取离魂珠,以坚韧之性成就魔武双系,穿越孤儿,武破虚空的舞动火光,成就千万位面的至高威名。每日两更:早8:00,晚:6:00,加章随机!
  • 月荼蘼

    月荼蘼

    开心暖宠新文《沙暖江城》【完+免费】(爱上你便是一生)三年疯寻,五年痴等,忆往昔。竹影横斜,岁月迷。幻影重逢,数尽青丝。一手握空,露重,只影,闻血啼。冲冠一怒,江山半壁河山万里。白玉凤凰,九天翱翔云中失。落庭珍物,紫花飞舞满秋荻。眉目俊俏,微微一笑,若春风奏笛。一生所爱,半生轮椅。山穷水尽,理所应当,为爱无私。袅袅青烟,命如尘埃随风逝。睥睨天下,一袭张狂红衣。运筹帷幄,水到渠成,仅薄唇轻启。白衣胜雪,折扇闭。相伴相随,赏樱绽梅放,至荼蘼。花沃尘泥,一株连理枝。
  • EXO之匆匆时光愿你安好

    EXO之匆匆时光愿你安好

    每个人都有两面性,有一面只是隐藏了起来你看不到他,突然有一天,当你不得不改变的时候你会怎么办?你不得不用一个新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天使?还是恶魔?只在一念之间,一个人究竟遭遇了什么?才能变成这步田地?让他们如此吃惊?
  • 活见鬼之阴夫不散

    活见鬼之阴夫不散

    晚上出门买蜡烛,碰见了小鬼娶亲,误打误撞成了鬼新娘,我大喊一声惹来了千年鬼王。从此,我的生活再也回不到正常人的轨迹。小鬼都说我的魂魄是“灵药仙芝”,谁都想要抢夺,他却誓死为我守护,成了名副其实的护花使者。直到某天,我从梦中惊醒,看到“他”一脸贪婪的守在我的床前,邪魅的眼中布满了饥饿之色。
  • 纵使时光,也不及你眉眼

    纵使时光,也不及你眉眼

    什么样的男生最吸引人呢?高大帅气,喜欢打篮球的男生?目空一切的学霸型男生?还是散发着淡淡诗书气息的懦雅男生?对她来说,高大帅气的男生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抓住她的目光。这是在她情窦初开的青春期,对爱情的最初幻想。然而各类帅哥始终只出现在白日梦里。她要上初中,还要上高中,在这六年的时间里,不管是明恋还是暗恋,都属于早恋。而他,也就只能成为她藏在心底最深处,最柔软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