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72500000023

第23章 摄像中人工造型用光

技巧7.3.1人造光源概述

人造光,顾名思义,就是指地球上除了自然光以外的一切人工制造的照明光源所发出的光,包括如白炽灯光、碘钨灯光、卤钨灯光、镝光灯光等灯光,人为的烛火、篝火等。与自然光相比人工光的照射范围较小,射程短,显色性较差,受被摄物与光源距离因素影响较大,而且还可能因为设备的故障而无法使用。但是人工光也有自身的优势,一方面人工光不受时空的限制,因此可以按照创作意图人为营造合适的光线效果;另一方面,在自然光条件欠缺的条件下,人工光可以进行相应的补偿,弥补自然光造型上的不足。

7.3.2 人造光源种类

电视摄像中,人工光按照明灯具分为聚光灯和散光灯。

7.3.2.1 聚光灯

聚光灯投射的光束具有汇聚的特点,主要有菲涅尔聚光灯、椭圆形造型灯、回光灯、抛物面灯等。

(1)菲涅尔聚光灯它是一种最常用的聚光灯,它的规格常以它的透镜直径大小来划分,常用的主要有6英寸、8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四种。菲涅尔聚光灯的灯泡功率一般为500~10000 W,其主要特征是光束强,可作为主要任务、布景和道具的照明灯具。通过改变灯前菲涅尔透镜和灯泡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光束的集中程度。

(2)椭圆形造型灯这种灯可以产生很强的具有边缘造型的光束。光束边缘造型可以通过改变透镜后的金属遮光罩的形状来变化。恰当地设计与使用椭圆形灯的金属遮光罩的形状,可以获得各种特殊的灯光效果,如铁栅栏、云彩状的光斑等。这种灯具只适用于特别造型,不宜作为基本光照的灯具。

(3)回光灯回光灯是一种便于携带的高强度、无透镜聚光灯,具有光强度大、轻便、照射面积大的优点,常用于外景拍摄。

(4)抛物面灯抛物面灯是由若干只具有抛物面透镜的支灯组合而成的组合灯具,光强大,照射面积广。每只支灯各有独立的灯泡、透镜、回光板等。它是个大型组合灯具,既可以照亮很大的区域,又可以单独调节每只支灯的方向,分别照亮几个不同区域。所以该灯具用途很广,特别适宜用于大场面拍摄的照明。

7.3.2.2 散光灯

散光灯投射出的光束有发散的特点,主要有勺形灯、柔光灯、矩形散光灯等。

(1)勺形灯勺形灯是最常用的一种散光灯,因其勺形回光罩而得名。勺形灯通过回光罩可以反射非常柔和的散射光,均匀照亮很大的面积。电视制作中常用的勺形灯直径为45.72 cm,功率为1 KW或1.5 KW。

(2)柔光灯柔光灯是一种口径很大的灯具,它发出的光线比任何散光灯都柔和,特别适宜用于产生无影效果的照明。

(3)矩形散光灯矩形散光灯比不上勺形灯与柔光灯的光线均匀柔和,但它前部附有可方便拆卸的遮光板,通过调节遮光板的开闭,可以改变光照面积的大小,使用十分便利。一只2000 W的矩形散光灯的最大照射面积可以是同样功率的菲涅耳聚光灯的两倍多。

7.3.3 人造光源布光技巧

7.3.3.1 室外人工光的运用

虽然平时在室外拍摄以自然光为主,但人工光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1)由于室外光线照射方向不同,加上不同景物的反光率也不同,使得景物亮度反差较大,此时就要利用人工光对景物间的亮度进行调整,从而使亮度得以平衡,形成正常的明暗反差效果和丰富的影调层次。

(2)人工光可以对被摄体表现力不足的地方进行适当修饰,从而使被摄体的造型更完美。

(3)自然光不管在时间控制上,还是在光的角度、强度控制上,都不是能被人随心所欲地控制的,当自然光产生的光效无法满足拍摄的需求的时候,就要利用人工光模拟出近似自然光的灯光效果来满足拍摄的要求。

7.3.3.2 室内人工光的运用

室内照明通常是以自然光和人工光交织在一起的混合光为主。在室内利用人工光进行拍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确定好主光光位主光光位与拍摄的主机位和人物的活动范围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只有确定了主机位和主光光位,才能根据创作需要安排其他照明光线。同时在确定主光位后,还要让主光的强度、高度、照射范围配合人物的活动范围的大小、形状,使布光满足拍摄的需要。

(2)要注意表现好空间氛围在室内运用人工光,可以营造一种近暗远亮的灯光效果,也就是让离摄像机近的物体略暗些,离摄像机远的物体稍亮些,这样可以让画面的纵深感、空间感有所加强。另外,不同色温、色调的灯光也可以形成不同的空间感。

(3)要营造符合创作意图的气氛效果人工光所产生的光效要与内容主题相辅相成,比如在拍摄婚礼时,可以使灯光偏暖色调,从而营造温馨、喜庆的气氛。

7.3.3.3 电视摄像布光

摄像工作者用人工光对被摄体进行有秩序的、有创作意图的布置照明,称为布光。“布置照明”不是普通的照明,而是“有秩序的、有创作意图的照明”。“有秩序”是指摄像工作者运用不同的灯种在不同的方向有先有后、有主有次地布置照明,使一个光位的光起到应有的作用,使照明效果形成整体的造型效果和艺术表现效果,完成形象的塑造。“有创作意图”是指摄像者要运用各种灯种完成造型任务,即要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外部形态美;要根据创作意图,营造画面的总体气氛、影调和色调结构,并构成基调,从而使画面中的视觉元素构成一个视觉形象的整体,并能很好地传达出作品的情感和创作主体的情感。因此,布光不仅是完成技术上的照明任务,更为重要的是进行一项摄影语言的表达任务,是一项有创造性的艺术创作过程。

(1)布光的种类电视摄像布光可以分为静态布光和动态布光两种类型。

1 )静态布光所谓的静态布光,不是指被摄体完全一动不动,而是指对画面中人或物相对静止的布光。常用的静态布光法主要有:三点布光法、群体布光法。

①三点布光法这种方法应用到任何三维目标上,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它是通过主光、辅助光、轮廓光三种光线的合理安排,利用光线和阴影的配合来表现纵深透视感。从而突出物体在屏幕上的形状、体积、质感等信息,使主体呈现光亮和阴影,充满生气和立体感。要利用三点布光法,就要把握好主光、辅助光和轮廓光的相对位置。

这种布光方式中主光是最强的光,主光灯通常采用单只聚光灯,最好布置在与摄像机同一侧,与摄像机成30~35度角,并且与水平线成55~60度角,从而较好地展现被摄体的主体形态。辅助光光源一般位于与主光相对称的摄像机另一侧,它主要采用与主光光比成1:2~1:4的散射光,因此它不仅可以减弱或者消除由主光产生的硬性阴影,还不会破坏由主光形成的造型效果,与主光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轮廓光一般设置在与镜头相对的方向,有可能是正逆光、侧逆光或高逆光。它的作用是在被摄体顶边造成光亮的轮廓,使背景与主体划开来,增加画面的纵深感和立体感。在使用时,一开始可以把轮廓光亮度调到主光亮度的一半,然后根据监视器上的画面效果再进行调整,甚至光比可以调到1:1~2:1,但不能破坏画面照明的均衡,必要时可以加两个轮廓光,使主体更有表现力。一旦主光、辅助光和轮廓光确定后,主体物的布光基本完成了。但是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根据需要使用多种辅助光,才能取得满意的画面整体布光效果。

②群体布光法当画面人物超过一人时,我们也可以对每个人分别进行三点布光,但是,这样会产生很多问题,尤其随着人数增多,不仅使需要的灯光设备数量猛增,而且各光线容易产生干扰,破坏画面效果,因此该方法比较少使用。所以对于群体的布光,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布光方法:一是一灯多用法,该方法就是通过合理巧妙的设计,使一个光源既是一个主体的主光,又是另一个主体的辅助光,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比较满意的布光效果,而且也大大减少了需要的灯具数量。二是分组布光法,就是将群体按照需要分成若干个组,然后再对各组分别进行布光。三是整体布光法,就是将群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布光,这样方法的优点是主体群体影调、明暗、色温、色调是和谐统一的,缺点就是容易造成某些被摄体明暗反差、影调层次上的欠缺。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多种布光方法互相配合来达到想要的布光效果。

2 )动态布光人总是处于活动的状态中,所以摄像机也要不时改变拍摄角度甚至改变机位来进行拍摄。在这个过程中静态布光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拍摄的需要了,因此更常用到动态布光的布光方法。动态布光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大面积布光法对于较小的场景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就是在整个范围环境内布光,从而使人物获得较为一致的照明。

②分区布光法这种布光方法就是将人物活动区域分为主要活动区和一般活动区,然后对其进行分别布光。例如拍摄教师上课的场景,教师主要在讲台上活动,偶尔走到教室后方,这就形成了教室前部和后部两个活动区域。先对这两个区域布光,而在一般活动区可按环境光效果布光。

③连续布光法当人物活动范围比较大时,在人物经过的路线形成一种连续的照明,这时几盏灯起同一种光线效果的作用。这种布光方法要求摄像人员十分清楚人物的活动路线,同时也要注意不同灯具形成的光区在照明强度、照明方向、布光角度上应保持一致,还要注意相互之间的连续性,避免出现中断的现象,以求达到一种统一而连贯的效果。

(2)布光的步骤

1 )明确布光要求布光既是对光的技术掌握的过程,又是用光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因此,明确布光要求就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摄像工作者在拍摄前要明确光线处理的目的和要求,然后对光线处理的目的进行艺术构思,从而为制定适当的布光实施方案打下基础。这里的要求包括:一是要明确造型的基调。作品是高调还是低调,是中间调还是中间调偏亮或偏暗,这样才能正确选择不同的灯种在准确的方位进行照明,并很好地控制它们的照明效果。二是要明确用光进行阶调造型的要求,即用平调效果还是明暗阶调对比的效果。不同的阶调造型就选择不同的灯种和不同的方向对被摄体进行照明,以形成不同的阶调。

其次,要注重布光的真实感效果。这里的真实感包含四层含义:第一是要处理好光和影的关系;第二是要协调明暗的关系;第三要实现色彩的真实还原;第四是要处理好平面画面和立体空间的关系,还有就是要有布光的重点。摄像人员在布光前要清楚知道什么是被摄主体、重点。因此,布光时应将笔墨放在重点和最主要的表现对象上,对次要的被摄体也要进行适当的照明,以不影响对主体的表现为度,从而使画面构成的视觉注意有主有次,形成和谐统一的照明效果。

2 )确定布光的方案明确了布光的要求和目的后,摄像人员就要根据内容主题、创作需要制定布光方案。布光方案就是确定对被摄对象布光的顺序和方法,从而使布光效果达到预期的要求和目的。

在制定布光方案过程中,布光的先后顺序的确定至关重要。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情况一:拍摄的画面以人物的近景、特写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占画面大部分面积的是人物形象,背景和其他被摄体就相对比较次要了,在画面中只是起对主体的衬托作用,因此此时就要先对人物这个布光重点布光,然后再布置环境和其他被摄体的光。

情况二:拍摄的画面是人物的全景、中景时,这时人物融于环境,环境的衬托作用可以使主体造型得以更好地表达,所以此时环境的布光也是很重要的。这种情况下,通常先布人物光,这样人物在背景上的投影,可以通过布背景光来调节投影的明暗,达到理想的影调层次。当然也可以先布背景光,然后再布人物光,同时注意布人物光时尽量不要破坏已布好的环境光。

情况三:拍摄画面场景的全景、远景时,这时人物在大场景中就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了,人物的投影在画面中占的面积小,对整个画面影调的影响不大,此时就要先布环境光,其他的光线视情况而定。对于人物,可以采用轮廓光来进行勾画,从而突出人物形象。

在布光方案中,布光的亮度依据也很重要。因为室内人工光照明的现象形式多样,而且较为复杂,这要求我们寻找一个基准亮度作为布光的亮度依据。在拍摄人像或带有人物的画面时,往往以人脸亮度为基准,对所有被摄体进行亮度控制。这样可以较为理想地表现人物脸部的外形美及人物在脸部呈现出的情感,也能较好地传达在一定亮度范围内其他景物的影调层次。

3 )检查布光效果在完成了全部布光之后,就要从整体上的照明效果进行观察,看整体的照明效果是否满足了表现主题的需要,是否达到了创作意图的要求。然后再从整体到局部,从后景到前景,从人物到背景进行检查。检查造型的效果是否真实、气氛的营造是否恰当、各被摄体亮度关系和影调结构是否合适、主体及主要表现对象是否突出,等等。如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进行调整及修饰,直到光的整体造型达到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7.3.4 摄像中演播室用光

7.3.4.1 常用布光方法

常用的电视摄像布光方法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由于电视节目中两三人群像的座谈、讨论景象很常见,因此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这类节目中经常应用到的两人布光法和三人布光法。

(1)两人布光法这种主持形式在各电视台使用非常普遍,有新闻性的、有娱乐性的和座谈性的,因此布光形式也有很多种。

首先是分别布光,这种方法常用在两人有一定距离,一个主光很难完成两个人物的主光造型。方法是确定两个主光从人物某一前侧大约45度角投射过去,注意两个主光要来自同一方向,否则会造成虚假的主光投影。而辅助光应是摄轴线附近的两盏互不影响干扰的灯。轮廓光应放置于和主光基本对应的角度,用以勾画两位主持人的轮廓。背景光的位置应该是和主光放在同一侧,用来照明周围环境和背景。

第二种是平光组合,这种布光方法适用于一般脸型和偏瘦的脸型,布光时两个分别照在人物脸上的灯位在摄像机光轴线附近,靠近摄像机,光线高度以人头平齐。而轮廓光的位置设在被摄人物侧后方,光线不要过高、过亮,也不宜太偏。

第三种是侧面布光,这种方法适合于两人交谈节目,双方处于侧面或斜侧面,这种方式交流感比较强,要区别于两位节目主持人的正面镜头布光形式。首先要确定人物的主光位置,主光应放在人物远离摄像机一面的侧前方,同时作为另一个人的轮廓光,它可以勾画人物主要形态和各自有表现力的主要线条,同时又勾画了另一个人的轮廓。人物面向镜头的一侧阴影,由靠近于摄像机两侧的辅助光处理。这种布光方法使人物主要部位有由亮到暗的层次再现,另外根据需要加一点背景光或装饰光。

(2)三人布光法三人群体的座谈、讨论景象是很常见的,但是它提出了一个意外的难题,就是如何把在交错的镜头中中间那个人物拍好。

第一种方法是每个人都有单独的主光、轮廓光照明,而辅助光放在摄像机轴线上方,作为共用辅助光。这样布光结果,三人都能获得平衡的最佳效果。但是对于两边的人来说,辅助光显得角度过宽,而且由于中间的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左右两人交谈,那么在多机位拍摄中,会出现人物脸部效果不好的左右分半的情况。

第二种方法是对于两边的人,左边人的主光同时作为右边人的轮廓光,右边的人的主光同时作为左边人的轮廓光,而辅助光是分开照明的,中间人的布光方法和第一种一样。

第三种方法是三个人共用主光、轮廓光,在左边人的轮廓光作为右边人的主光同时,还要作为中间人的侧光。同时右边人的布光也一样,这样中间人在交错的多机位拍摄中照明效果最好。但是它的缺点是当中间人朝前面看时,他的脸部会出现被两侧光分为“两半”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可以增加局部的正面灯光。但结果并不一定会使人满意,其缺点是导致人的脸部平淡呆板的效果。所以在实际拍摄过程中,要根据需要权衡利弊,营造符合创作需求的效果。

在演播室布光中,不仅要注意整体布光,还要对细节上的光效进行适当修饰,使之与整体效果相辅相成,突出主体。

7.3.4.2 人物细节修饰

下面介绍一些利用灯光对人物细节光效的修饰方法。

(1)头发当人物头发发亮时,我们应该首先减弱布光明暗对比,减小逆光,使这个区域变暗。当人物头发发暗时,应加强布光明暗对比,增加头发光。当人物头发比较稀疏时,应注意减弱布光明暗对比,减少逆光,使该区阴暗,使用局部柔光纸,并通过布光突出其他特征。人物是秃顶时,应注意减少主光,避免双边轮廓光,减少逆光,使用局部柔光纸,使该区变暗,尽量使该区与背景融合,突出人物其他特征。在人物头发出现这些问题时,摄像机应使用较低的摄影角度。

(2)眼睛当人物眼睛深陷时,应降低主光,避免硬主光,使用低摄影角度。而当人物眼睛是鼓出时,应尽量使该区变暗,突出其他特征。同时摄像机要特别避免近的广角镜头角度,人物在拍摄时不要仰头。

(3)鼻子当人物的鼻子比较大时,主光的位置应靠近正面,避免硬主光,并降低其位置。还要减低布光明暗对比,避免偏斜的逆光,注意鼻子突出程度。人物在拍摄时应采用正面位置,略微仰头。而当人物鼻子较小时,应采用相反的布光方法,来突出鼻子的质感,同时人物拍摄时略微低头。在人物鼻子长、塌、弯曲的一些情况下,我们应注意的是采用较正面的比较柔和的低主光,注意鼻子的突出程度。而在拍摄中摄像机位置应尽量避免比较近的广角镜头角度。

(4)嘴部当人物嘴部偏大时,也应采用较正面的比较柔和的低主光,使用局部的柔光纸或柔光纱。而人物嘴部较小时,应使用偏斜、有质感、较硬的高主光,加强布光明暗对比。

(5)前额对于前额突出的人来说,要降低主光,不要使用偏斜的逆光,并且避免双边轮廓光的使用和偏斜逆光的使用,还要尽量使前额区域暗一点。对前额比较宽的人来说,使用偏斜的硬主光,加强布光明暗对比,同样也要避免双边轮廓光的使用和偏斜逆光的使用,在摄像时要注意机位使用较低的角度,避免近的广角镜头角度。

(6)颈部当人物颈部较粗时,应使用较正面的主光,避免使用偏斜的逆光加以突出;不要使用双边轮廓光。当人物颈部有很多皱纹时,应使用比较柔和的低主光,减弱布光明暗对比。而人物是双下巴时,要使用柔和的高主光。另外,在这几种情况下,灯光的布置应使颈部尽量藏于阴影之中,使该区域阴暗一些,机位设置应使用较高的摄影角度。

(7)面部当人物面部有很多皱纹时,应使用比较正面的低硬主光,减弱布光明暗对比,避免偏斜的逆光加以突出,使用一些比较柔和的低辅助光。当人物的面部比较宽时,在人物的一边使用较硬的主光,加强布光明暗对比,使用正后方逆光。而面部较窄的人,在离脸稍近的一侧布低主光,要注意鼻子的突出程度,减弱布光明暗对比,尽量使用双边轮廓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人物面部过于平淡,造型不鲜明。这种情况我们应注意使用比较硬的偏斜的高主光,加强布光明暗对比,使用双边轮廓光,在摄像机位置上不要使用近的广角镜头拍摄。

同类推荐
  • 救猫咪Ⅲ:反击战!

    救猫咪Ⅲ:反击战!

    本书作者基于在全世界所主持的工作坊和讲座中的灵感,分析讲解了常见剧本写作问题,也分享了关于经纪人、项目经理的个人见解,介绍了如何获取并解读这些代理人对于剧本的建议,以及如何准备推介剧本的会面。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工作在一线的专业编辑们的疯狂故事及建议。
  • 设计改变生活

    设计改变生活

    设计,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生动有趣、丰富惬意,它时不时地把你卷入一个潮流中,再把你拉出来,推向另一个潮流。千万不要以为,是你选择了设计,其实,是设计选择了你。设计左右着大众的审美,甚至左右着人们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具体选择。设计带来的不仅仅是审美的改变,它同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那些不易察觉的、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作者用活泼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向读者阐释生活中的设计奥秘,没有深奥的专业术语,让你更贴近设计以人为本的实质。
  • 别拿电影说事儿

    别拿电影说事儿

    《别拿电影说事儿》选取了这些年我写的一些影评。尽管它们只占观影总数的五分之一都不到,但仍旧能代表我的观影轨迹。经典的电影值得收藏,浪漫的爱情电影让人落泪,无意间偶得的电影令人惊喜,还有代表台湾的城市电影和代表香港的警匪电影。我们热爱电影,更尊重像伍迪·艾伦和彭浩翔这样的天才电影人。我一直认为,对电影的好感来自非常私人的个人感受,源于一种生活的积累、审美的习惯和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你可能无法完全爱上我的电影院,但望你能重新审视电影,重新爱上电影这门艺术。别忘了,电影是我们每个人的异想世界。
  • 中国电影的起源

    中国电影的起源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的诞生,确实经历了欧洲国家中许多科学家、发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长的实验过程。他们对运动的光学幻觉进行了科学探索与实验。《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电影的起源》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大众阅读。
  •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对“十七年”时期民间文化与中国传统戏曲改编的关系进行了细致描述和考察,并以此为研究语境、理论视野和写作支援平台,从“民间”的维度,对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戏曲改编的发生、发展、性质、功能等做了概括性的梳理,既有宏观的全局分析,又有引人入胜的个案探讨,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民间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重大意义。
热门推荐
  • 异案天下

    异案天下

    你觉得你在的这个世界和你想象的一样吗?你认为这个世界都是科学为王?你认为这个世界没有波澜?错了,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简单。奇案,神,妖,仙,鬼,佛。这些都不是传说,在平静无奇,人们忙碌的为着生活奔波的背后。隐藏着一堆堆不为人知的异事,我将会为你们一一揭开。
  • 天涯月明行之千山鸟语

    天涯月明行之千山鸟语

    这算是一部设定集性质的特别篇,持续收录全系列小说主要人物的自传,用来补充说明小说主体人物的矛盾情感和剧情脉络,不定期更新,见谅。
  • AN ICELAND FISHERMAN

    AN ICELAND FISHER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吴国霸业

    吴国霸业

    好多人写三国喜欢写三国早期的故事,刘关张,曹操,吕布这些人,可是我对这些反倒不是很感兴趣,那就谢谢三国后期吧,写写自己YY的男主角诸葛虒的故事!
  • 网王之冷淡公主

    网王之冷淡公主

    漠雪是一个性格淡漠的公主那是善良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面为逃避一些事和寻找自己的幸福而穿越到网球王子的世界成为樱泽雪在那个世界里又发生了一件件离奇又匪夷所思的事……
  • 骗得就是你

    骗得就是你

    [花雨授权]武林盟盟主云在天跑遍江南想找个老婆,结果却碰到了一个女骗子。没办法,爱上了,也只能娶她做老婆了。人生充满了莫名奇妙的机遇,有时候,看在眼里的并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弑魔帝

    弑魔帝

    萧天。生在神魔大陆上的人,天魔体,几乎是世上的最强体质。笑看天下,他没有厉害的武技但是他有厉害的功法。他没有最好的武器但是他有比武器更加管用的好朋友
  • 龙之遗子

    龙之遗子

    年幼他带着父亲的遗物侥幸从覆灭的家族中逃出,但是事情才刚刚开始,风起云涌,整个大陆正笼罩在一场巨大的阴谋中……
  • 奇遇之乱世

    奇遇之乱世

    死后又在另一个世界生存,在这个灵力盛行的时代,我将怎么生存。灵力?法器?魔派?兽派?有人要复活?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只想知道下顿饭吃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