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7300000015

第15章 萧何的鬼心思

——司马光评萧何治未央宫(臣光曰17)

萧何是懂得刘邦的心思的,当年打进咸阳城,一屁股坐在皇宫里不出来,张良硬请才将他请出宫。叔孙通制朝仪,刘邦嘴皮子笑得合不拢,他知道这个亭长出身的主子,骨子里是要享福的。于是汉高帝七年(前200),刘邦继位的第三年,超规格的未央宫落成了(长乐宫也在同一年)。刘邦从征战韩王信回来,一身硝烟,却见未央宫巍峨壮观,大为光火,由此也可见长乐宫的规格一般,因为刘邦没发脾气。刘邦质问萧何的话很见他的理智,身为王者的理智。

隋炀帝一朝得意,立即失去理智,享受享昏了头,所以亡了国。而刘邦一路风尘仆仆,能切身感觉到脚底下的基石尚不是很稳固,这个识见就比萧何高明。刘邦之所以是刘邦就在这里了。贪心人人都会有,高明的人是在关键的时候能把持得住,将贪心收拾起来,待该享福的时侯再来享福。刘邦走出秦皇宫,便是收敛贪心的好时机,刘邦在后宫抱着戚夫人坐在腿上玩,虽为周昌撞见,但也是他该清闲的时候。但刘邦知道,此时,公元前200年,还不是他享福的时候。于是质问萧何:百战之后,民生凋弊;大乱虽平,隐患未止,成败尚未可知,你怎么可以耗费民力如此?

汉初民生凋弊到何种程度呢,史书是有例证的。刘邦想用四匹颜色一样的马来拉车,举国上下硬是找不到,萧丞相出门也只得用牛拉车。而不久之后的匈奴人,竟能集结起四十万匹铁骑,将刘邦围困平城,这是外患了。而国内一旦民心生怨,与首鼠两端的诸侯遥相一起呼应,不又是腥风血雨了么,刘邦最后不也死在征讨途中么。刘邦自然没忘樊哙在咸阳城里对他说过的话,所以才说“成败未可知”。

而萧何的回答,不管怎么说都是诡对。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意思是说,正因为万事草创,才是重建家园的好时机,现在规划超前一点,把房子搞好一点,也免得子孙后代重复建设;再者说,皇帝君临天下,皇宫不壮丽一点,怕不足以显示皇家权威。

这话似是而非,不客气地说,都是鬼话。原因有二:

一,针对“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司马光批驳(“臣光曰”第17篇)说:“王者当以仁义为壮丽,以道德为权威,还没听说有依靠宫室规模来镇服天下的。天下尚未安定,理当约束自己、节俭用度,将经费用到急需的地方。现在反倒好,先急着修宫室,这明摆着不知道做事的先后嘛。”司马光举夏禹为例,大禹开夏,住在简陋的宫室里,而末主夏桀却修建奢华的倾宫。夏禹身体力行以节俭示后,末流尚且难免骄奢淫逸,何况给子孙作奢侈的榜样呢。司马光批萧何的话是荒谬之极。

二,针对“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我批驳:文景二帝是没有搞重复建设,武帝也没有将长乐宫、未央宫拆了重建。但武帝的上林苑,地盘大得就无法想象。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霸、产、泾、渭、丰、镐、牢、橘八水出入其中,可容千骑万乘来回地耍。而仅昆明池就周长40公里,湖光山色,烟波浩渺,美不胜收。费民力那是肯定的,总会武帝自个一刨刨地挖吧。

司马光批责:“至于孝武,卒以宫室罢敝天下,未必不由酂侯启之也。”这话可以商量。始皇帝谁给他开坏头了,咸阳城项羽一把烧了三个月,还不是他自己的享福心思。武帝的作为大概也类此。所以史家说,凡秦始皇干过的事,汉武帝变着法也再干一遍。但酂侯萧何树了一个极不好的标样,这是可以肯定的。本来就蠢蠢欲动要金砖铺地,再有个奢侈的祖先,子孙的浪费也就心安理得了。

纵观古今“家训”、“示儿”之类古训,哪有父母亲告诉子孙们说,没事,你们可以放开手脚山吃海喝,我留给你们的财产吃穿不尽?除非此老是混蛋,或者本身就一贫如洗。魏文侯的儿子子击(后来的魏武侯),一次在路上遇到文侯的老师田子芳,连忙让车回避,自己下车跪伏在路边。田子芳竟然昂然不答。子击大怒,对田子芳说:“是富贵使人牛逼,还是贫贱使人牛逼?”田子芳说:“当然是贫贱使人牛逼。国君要牛逼,大夫要牛逼,到头来一定失国失家,他们拿什么牛逼。而穷人就不一样了,到哪不是一样的穷,所以最牛逼。”田子芳老聪明,富贵诚不可以示人。

而萧何不懂得急务之所在,具体表现在哪呢?司马光告诉我们二点:一是大战方休,安抚民心,这是当前之急务;二是为后代树立榜样,遗厥子孙,这是长远之急务。萧何于此二失之,其究竟是刀笔吏出身,有迎合官长的惯性心理。当初刘季去吕公家吃酒,萧何就对吕公说刘季一贯讲大话,不要信他。他的这番鬼心思伴随了他一生,亦是成也鬼心思败也鬼心思啊。

楚汉相争,萧何坐镇关中,刘邦不放心,几次派使问讯。萧何明白刘邦的意思,于是挪用公款,买田购房,刘邦自此不再派使者来。然而这是萧何自存的智慧,不是鬼。他的鬼谋体现在韩信被杀一事上。他应当知道韩信只是市井之志,正如当年他的在关中买房一样,不过是要官要钱,以前穷怕了嘛,决不会有反志(后来逼急了,则是后话)。可是他却不帮着说一句话,反倒成全吕后之谋。

刘邦对张良是放全心的。张良为人坦荡,明白历史大势。尽管当年为了替韩国报仇而散尽万千家资,但真要立六国之后,他又极力劝阻。张良是要辅成刘邦成就一统大业的。这一点,刘邦非常清楚,所以后来连太子都交给了他。

而刘邦对萧何的疑忌直到晚年。萧何尝劝刘邦将皇家园林分给百姓耕作,这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刘邦疑心他想当好人,把过失推给自己,于是下狱。亏得王卫尉(名字不知道,只知姓王,随侍刘邦),平日敬重萧何的为人,智救萧何,刘邦才开恩放人。

萧何也绝,六十多岁的人,光着脚丫子前去谢恩。刘邦一见这样,说:“相国不要这样嘛,相国为人民讨要上林苑,我不准许,说明我是桀纣之君,而相国您是贤相嘛。我所以把相国抓起,就是想让老百姓知道我的过失啊!”刘邦的话里还是不释然的。

附:臣光曰17:王者以仁义为丽,道德为威,未闻其以宫室填服天下也。天下未定,当克已节用以趋民之急,而顾以宫室为先,岂可谓之知所务哉。昔禹卑宫室而桀为倾宫。创业垂统之君,躬行节俭以示子孙,其末流犹入于淫靡,况示之以侈乎。乃云“无令后世有以加”,岂不谬哉。至于孝武,卒以宫室罢敝天下,未必不由酂侯启之也。(《通鉴》卷11)强硬外交策

——司马光评刘敬和亲(臣光曰18)

汉高帝八年(前199),匈奴冒顿单于屡犯北地,刘邦感到束手无策。一年前的白登山之围,吃了大苦头,险些连老命都丢在那里了,打决计是打不过的,怎么办。只好问计刘敬。刘敬的主意也是不能打,“天下初定,士卒疲于军旅,不可轻用武力。”此话说明刘敬知时务。

白登山之围,刘敬谏阻刘邦不可轻易出击。刘邦不听,骂他“齐虏”,凭口舌之强做了我的官,现在又想来沮挠军心,把刘敬抓了起来。结果是,刘邦冒险轻进,先期从晋阳出发,当到达平城时,后继部队因为是步兵,还落在遥远的后防线。不意冒顿的四十万兵力全是骑兵,机动性强,动作快,迅速将刘邦困在离平城几里远的白登山。七天七夜时间,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粮饷进不去。多亏陈平献了一计,走了冒顿夫人的路线,才得以脱身。刘邦这才想起监狱中的那个“齐虏”,还真有先见之明,不但放了他,还封为建信侯。刘敬自此成为刘邦帐下的重要谋士。

刘敬对刘邦说,冒顿禽兽一样的人物,连父亲、妻子、群母都猎杀,跟他谈睦邻友好,不扯蛋么。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只要陛下舍得您的女儿,必能套住冒顿这条狼。让长公主与赵王张敖离婚,改嫁冒顿,多送嫁妆。冒顿贪财,必然会立长公主为“阏氏”(即皇后)。这样长公主生的儿子必然为太子。冒顿活着时是您的女婿。有幸冒顿死了,更好办,外孙继位为单于,哪有外孙和外祖父干架的道理。

刘邦一听,有道理,立马要长公主改嫁。刘邦那心肠,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当年被丁固追得屁滚尿流,就接连几次将唯一的儿子唯一的女儿几次推下车,以减轻车的重量好逃跑。眼下不过是改嫁,又可以博得大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哪有不乐意的道理。可是吕后不干,整日哭闹。刘邦只好认了一个义女,公元前199年,让刘敬送去和亲了事。

司马光“臣光曰”第18篇评论了刘敬的和亲政策,从行文看,他对这个政策大不以为然。司马光批刘敬头脑不清楚,思维混乱。既然知道冒顿禽兽不如,却又想以和亲来感化他,哪有这个道理。冒顿既然是野兽,他又哪懂得“骨肉之恩,尊卑之叙”?他要懂,还会杀父杀妻杀庶母吗?

司马光的这个质疑是有道理的,冒顿铁石心肠的人物,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他会甘心接受所谓礼法的约束?退一步讲,冒顿良心未泯,懂得了这个道理,那又如何保证长公主在强手如林的后宫斗争中,能如愿登上“阏氏”的宝座?再退一步讲,就算长公主登上了“阏氏”的宝座,又如何保证她的儿子必是太子?刘邦不也动了心思,要废了太子而立赵王如意么。而冒顿之所以鸣镝射父,起因就是父亲头曼要搞掉身为太子的冒顿,改立少子。

再再退一步讲,这些都成立,长公主的儿子如愿以偿做了单于,那又如何能保证他能与大汉一条心呢?要是受大漠习俗的影响,刘邦的外孙兼有父亲的蛮强与母亲的狡黠,那不更难办么。汉文帝时期,头脑聪明的宦官中行说不想去和亲,汉文帝硬逼他去,结果降胡,给汉廷造成不小的麻烦。中行说还是“生化武器”的祖师级人物,用腐化的动物尸体污染水源,据说霍去病就是喝了这样的水而染病不治的。

司马光认为,刘敬的和亲政策是建立在一连串不能成立的假设之基础上,所以只能是馊主意(疏矣)。

即然刘敬的方子不行,当有更佳的解决方案了。于是,司马光提出了他的“御夷狄”之道。“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边境藩国要老实顺服,则我们也客气待他,且还交通交通,安抚安抚,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如若有异志,敢叛乱侵边,拳头给他吃,打得他听话为止,没听说要嫁女儿讨好夷狄的道理。言外之意,这也太绥靖太没志气了。

这就是司马光的强硬外交观,不管是评论历史上的相关事件,还是打理他所身处的北宋当时,都一以贯之并且终生落实这个思想。

问题是,凭汉初的实力根本就不是匈奴的对手,如何打。打又打不过,和亲又太软蛋,如何是好?关于这个问题,司马光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这就是司马光写作“臣光曰”的一个极重要的特点:

基于所评述的历史事实,而往往又超越这个事实。

也就是说,从借鉴历史经验的角度出发,对于相关的历史事件,司马光只负责给出最正确的处理方法,而并不去管这个答案是否符合于当时的历史现实。因为司马光关心的,是未来我们遇到相似事件的时候,应当怎样正确应对,这就是“资治”的本意了,而不是给历史翻案或者作注角。这是我们读“臣光曰”必要明了的一个原则,否则,难免会有一头雾水的感觉,或者竟至认为司马光错了。

解决边境争端最有效的手段当然是打。但打有二种情况,一种是我强敌弱。那好办,比如汉武帝时期,就把匈奴打残。一种是势均力敌,或者甚至稍逊对手。比如西汉初,北宋时,明显打不过北边,那怎么办。司马光以他的政治经历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22岁的司马光代父上疏,提出五条理由要求在两浙地区不添置乡兵、设指挥使,建议“别无生事”;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入相,司马光都是不惹事的双边主张。也就是说,在强敌虎视的情况下,以固守国门为上策,切勿轻开边衅,要打也要等国内的事情料理清楚了再打。这就是司马光的第二个方案——在强硬外交政策基础之上的随机应变。我不认为这是绥靖政策。绥靖政策无疑是抱薪救火,而不轻开边衅则是严阵以待。

元祐元年,司马光连上《论西夏札子》、《乞抚纳西人札子》、《乞不拒绝西人请地札子》等,细化他的双边主张,甚至建议将占领的疆地全部退行给西夏,放弃米脂等十寨。一者可以显示“帝王之大度,仁人之用心”。一者可以平“西人积怨愤之气”,否则一旦他们“长驱深入,覆军杀将,将兵连祸结”,导致“天下骚动”,虽拥有米脂等十寨,也是无益——此事后来遭到反对,没办成。

暂时放弃有争议的边地以息事宁人,这事可以讨论。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与放弃战略要塞,这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显示了战略的机动性与灵活性,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是这么主张的。他以消灭敌人的扔生力量为目标中,而不是老想着占地盘,最终达了“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目的。同时,此举也可以为国内的发展,争取了必要的空间和时间。北宋当时的头号难题不在边境而在国内,争取和平是为了腾出手来解决迫在眉睫的财政吃紧问题,这正如汉初的紧要任务是修养民力而不在开疆拓土一样。但后者却是自毁长城之举,足以祸国殃民。比如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出卖给北方的契丹(后称辽),使中原门户洞开,北兵可以长驱直入,而中原无险可守,不但为患北宋,且为祸中国数百年之久。直至明朝的朱元璋收复元大都,才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关于刘敬,这个人也是很牛气的。他本不姓刘,姓娄,叫娄敬,齐国无名人士(戍卒)。他要去见刘邦,同乡虞将军好心劝他换件象样的衣服去,娄敬却说“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很直率的一个人。而他之所以能被赐姓刘,看来对刘邦是有大用处的,因为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随便便被皇帝认作同宗。首议定都长安是一,之后就姓刘了。献和亲之策是二。建议刘邦徙六国后代及豪桀巨室居关中,名为备胡,实则是防他们在原住地生乱是三。

附:臣光曰18:建信侯谓冒顿残贼,不可以仁义说,而欲与为婚姻,何前后之相违也。夫骨肉之恩,尊卑之叙,唯仁义之人为能知之,奈何欲此服冒顿哉。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且冒顿视其父如禽兽而猎之,奚有于妇翁。建信侯之术,固已疏矣,况鲁元已为赵后,又可夺乎。(《通鉴》卷12)

同类推荐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傀儡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傀儡篇

    本套书系时空纵横,气势磅礴,非常具有历史性、资料性、权威性和真实性,史事详尽,图文并茂,非常具有阅读和收藏价值,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很好总结和隆重纪念!
  • 亡秦末路

    亡秦末路

    秦何以亡也,乃项羽刘邦之争,内政之乱,则必亡于江山好河!
  • 帝国的覆灭

    帝国的覆灭

    十多年的战争,伊利奥斯帝国正处于崩溃的边缘,身处帝国周围的国家都蠢蠢欲动。主角,只是帝国中一名小小的军官。而他该何去何从?“愿用鲜血换取帝国荣耀!”伊利奥斯士兵怒吼道。小说交流群:432903105希望大家把我小说中欠缺的地方提出来。也希望大家多给我一些建议。谢谢┗|`O′|┛嗷~~
  • 鬼武士玄石

    鬼武士玄石

    日本平安时期,尚未出师的阴阳生晴明以独创的方法,花了巨大的代价,弄出了一个特殊的“式神”——玄石。结果这家伙用控制式神的法术完全应付不了,仅仅作为一个妖怪出生了,晴明很无奈……“算了,凑合着办吧!反正又不是第一次演砸了”这就是晴明和他的恶鬼徒弟之间的故事。
  • 三国之无双猛将

    三国之无双猛将

    长坂坡,赵子龙在百万大军中七进七出,来回割草,割草!当阳桥,燕人张翼德以一己之力挡住曹魏大军,化身防御塔跟对面玩起了塔防游戏!吕奉先你辕门射戟原来不是一百二十步的距离而是一千二百步!?你带的多少度的眼镜看的这么清楚?轻轻抚了抚额头,对此,李越深表震撼:“原来三国也可开启超高难度的地狱模式……”
热门推荐
  • 婚然心动:首席老公好霸道

    婚然心动:首席老公好霸道

    什么?只是毕业前的庆祝会,就稀里糊涂的将自己的第一次给丢了。“我要告你,告得你家破人亡,把牢底坐穿,让你一辈子出不了监狱的大门。”凌乔指着眼前英挺无比宛若从画中走出来的男子,咬牙切齿道。只是为什么那个该死的男人脸上不但没有一丝惊慌失措,还气定神闲地拿着房卡指给她看,“丫头看清楚了,你的房卡是1212,这里是1224。”所以?她这是被玷污了也没地方说理去了吗?她该怎么办?一个月后的婚礼该怎么办?
  • 兵立蛮荒

    兵立蛮荒

    拥有随身空间的林海,默默努力着,争取更好的生活;因所在蛮荒大陆王国突变,战争引领他走上争霸之路。
  • 弑婴人

    弑婴人

    一个平凡小山村,却频繁发生命案;陌生少年,竟通上古秘术;上古凶兽竟还存活世间……法阵之下封印着什么
  • 灵台榜

    灵台榜

    儒释道三教大会古神州,神仙魔共演灵台封神传。传说中的灵台究竟在哪儿?传说中山海之间的那些大神都去了哪儿?传说天地封神之后的“人界”封神二十部又都是那些神祗?传说中“人人胸中有一个魔”,而这个魔又有什么来历?这些谜团,在打开《灵台榜》的刹那,注定被你一一解开。【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作品标签:洪荒、爱情、道义、热血、斗法破阵。
  • 男儿自纵横

    男儿自纵横

    姑娘,我是叶清欢,咱俩交个朋友吧。什么?你喜欢上一个人,他不喜欢。太可惜了!且看男主遇美交欢遍天下,纵横天下花丛间。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在打工中积累资本

    在打工中积累资本

    众多上班族都渴望拥有更多的财富,现实的出路只有两条:开源及节流!“节流”的作用是有限的,相比之下,“开源”更加重要,于是创业成为上班族实现梦想的现实捷径。没有下过海经过商的人,总觉得市场好像一张白纸,似乎可以任涂任描,四处都是赚钱的生意,可一旦投身商海,最深刻的体验就是变幻莫测,一不小心就翻船。那么,究竟该如何寻找创业之路呢?有没有一种两全期美的选择呢?既能获得创业带来的好处又可以规避创业带来的风险,有效结合上班与创业两者的优点,答案是肯定的。于是一种中间状态产生了——边打工边创业。这无疑是打工族的最安全的创业方式之一。
  • 前阴门

    前阴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美男穿越之公孙子都

    美男穿越之公孙子都

    当春秋战国第一美男子公孙子都穿越来到现代遇见曾遭爱情友情双重打击的大龄剩女梁遇,他们之间会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这是一个荒诞的梦,梦中的爱恨情仇如此真实,以至于,这到底是不是梦,我已经分不清楚……
  • 无量寿经义记

    无量寿经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权倾天下:老婆不好惹

    权倾天下:老婆不好惹

    一次意外的出手相助,让她的计划全部乱了套,当他在宴会上信誓旦旦当的说出,“我的未婚妻,慕非离”时,她恨不得杀了这个男人。他是SIC集团唯一的继承人,接近她,说尽甜言蜜语为的只是找到他想要找到的人,他一再的告诫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情,可对着她无论如何都克制不住自己。她不过是个小小的特工,但心里却藏着无数的秘密,因为他的出现,他的穷追不舍,她的心慢慢向他靠近。当谎言识破,他不过是拿她当成了达成目的的工具,她悔恨着彻底成为了另一个‘她’,复仇,杀戮,种种恶行让他们渐行渐远。危难时刻,他却紧紧抓住了她的手,“你喜欢的,你在意的,你想要的,我都可以给你,那是我对你的承诺,白擎苍对你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