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4000000123

第123章 王符

王符,字节信,安定临泾人。年少时喜欢学习,还很有志气、有操守,他和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是好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所结交的这些朋友,都是不简单的人物啊。

当时,王符的老家安定有这样一种不好的风习,那就是瞧不起小老婆生的孩子,而王符没有外家,所以乡里瞧不起他。和帝、安帝之后盛行流动做官,相当于现在的干部交流。那些有权势的人互相推荐,弄得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王符却耿直,不和世俗相同,因此没能做官。这有学问而清高的人,咱们可以谓之雅,而那些逢迎巴结的人,咱们可以谓之俗,雅者往往市场小,而俗者市场大。这恰如现在的文学,纯文学没有市场,而通俗文学甚至是低俗文学市场很大。

王符受大家的白眼和排挤,他的内心自然是很不舒坦,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就是那样的一个环境,那样的一个氛围。前面咱们说过,文人在仕途上得不到出路,往往就会营建一个自己的王国,精神王国。于是,王符就隐居在家著书三十余篇,来讽刺当时政治的得失,为了不让自己的名姓被人家知道,所以书名叫《潜夫论》。他还是很注意保护自己的,知道用个马甲来掩护。他的书中指责当时的毛病,议论风俗人情,从中也足可看出当时的政治风尚。

下面,就让我们来读一读王符的文章,从中感受一下几千年前王符的思想,窥探一下大汉王朝当时的实际状态。

一、《浮侈篇》里的勤俭思想

“原文”

王者以四海为家,兆人为子。一夫不耕,天下受其饥;一妇不织,天下受其寒。今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浮食者众。“商邑翼翼,四方是极。”今察洛阳,资末业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天下百郡千县,市邑万数,类皆如此。本末不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至,则民安能无奸轨?奸轨繁多,则吏安能无严酷?严酷数加,则下安能无愁怨?愁怨者多,则咎征并臻。下民无聊,而上天降灾,则国危矣。

夫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化,危生于安。是故明王之养民,忧之劳之,教之诲之,慎微防萌,以断其邪。故《易》美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七月》之诗,大小教之,终而复始。由此观之,人固不可恣也。

今人奢衣服,侈饮食,事口舌而习调欺。或以谋奸合任为业,或以游博持掩为事。丁夫不扶犁锄,而怀丸挟弹,携手上山遨游,或好取土作丸卖之,外不足御寇盗,内不足禁鼠雀。或作泥车瓦狗诸戏弄之具,以巧诈小儿,此皆无益也。

“译文”

国王把四海当作自己的家,把亿万人民当作自己的儿子。

如果每个农民不种田,天下人一定挨饿;每个妇女不织布,天下人一定受冻。

现在的风俗是丢失农业这个根本,都去做生意买卖,牛马车辆,塞满道路,游手好闲和投机取巧的,都邑到处都是,从事农桑的人少了,吃闲饭的多了。《诗经》上说:“商的都城非常整齐,居于四方的中心。”现在看到洛阳,做买卖的十倍于农夫,弄虚作假、游手好闲的十倍于做买卖的人。这就是一个农民种田,供百人吃饭,一个妇女织布,供百人穿衣,一个人的劳动供百个人的享受,谁能供养得起!天下百郡千县,万数市邑,都像这样。本来不能相供应,那么百姓怎得不忍饥挨冻?饥寒交迫,老百姓怎能不干越轨的事?犯罪的人增多,官吏怎能不用严酷的刑罚?严刑峻罚加身,老百姓怎能不怨天恨地?愁怨的人多了,那么过错惩罚都来了。老百姓生活无着落,加上老天爷降灾,那么国家就危险了。贫困是由于富足时不节约,懦弱是由于强大时不谦虚,祸乱是由于太平时不修德,危险是由于平安时不谨慎。

所以贤明之君对待百姓,常常担心他们的疾苦,慰劳他们的艰辛,并且加强教育,小心谨慎,防患未然,断绝邪恶的根源。因此,《易经》赞美以制度规定节约,不耗费人民的财产,不侵害人民的利益。《诗经》的《七月》篇,大至耕田种桑,小至冬天绞麻绳,一一进行教育,自春到冬,终而复始。

由此看来,人本来就不可放恣哩。

现在人们穿衣讲求奢华,饮食讲求高贵,为了满足口舌的享受而讲究烹饪。

有人合谋干坏事;有的从事游戏与赌博;壮年人不扶犁耕田,而挟着弹丸打鸟,携手上山游玩;有的取土做丸卖假药,这些人对外不能抵御敌寇,对内不能停止鼠窃雀偷。有的人做泥车瓦狗等玩具,欺骗小孩,这都是毫无益处的事。

“点评”

王符的文章,读起来很像一把利剑,直指问题要害,很有一点鲁迅的样子。正所谓书生报国笔做枪。王符发些议论,实则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会做的事。因为,他的议论,甚至是抨击,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根有据,引经据典,可考可信,不是当不上官,周围的人又看不起,便关起门来胡写一通,随便找个大论坛发发牢骚帖。

在上面这一篇《浮侈篇》里,他对当时的一些社会焦点、热点问题进行了点评,像现在的一些时事评论一样,很深刻也很尖锐。文中,他先是对老百姓十有八九都去做投机的生意,而少有人种庄稼的现象,进行了猛烈抨击。意思是说,都去投机取巧,做买卖(大部分是不务正业、坑蒙拐骗的),没有人种庄稼,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吃什么啊?一个农民种庄稼,百人吃,一个妇女织布,百人穿衣服,这哪里能行啊?人就应该勤劳,勤劳才可以致富。当然,这勤劳,也是要脚踏实地的勤劳才行。像那些或以谋奸合任为业,或以游敖博弈为事,或好取土做丸卖之,或做泥车瓦狗诸戏弄之具,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还有装神弄鬼骗人钱财的,都是些不正当的行当。在那样的行当里,他们越勤劳,危害就越大。还有,他在文中提出的贫困是由于富足时不节约、懦弱是由于强大时不谦虚、祸乱是由于太平时不修德、危险是由于平安时不谨慎的思想,也是很有先进性的。

另外,他还对奢侈浪费的现象进行了抨击。他说从前孝文皇帝亲自穿着黑色的缯布,用皮革做鞋和带,生活十分俭朴。可是现在京师的贵戚,衣服饮食,车马住房,奢侈超过侯王,实在是太过分了。他说古之葬礼,铺上厚厚的柴草,埋在野外,不封土,不种树,丧期也无定数。后代圣人改用棺材,用桐木做棺。

中世以后,改用楸梓槐柏杶樗这类的木材,因各地土质,选用不同的胶漆,使它坚固可靠,耐用罢了。现在京师贵戚,必用江南出产的檽梓豫樟等木材,那些名贵的木材产地很远,从高山上砍下,从深谷中运出,经过海河,转向黄河洛水,工匠加工,连年累月,必须许多劳动力才能搬动,许多牛拉才能运走,重所千斤,需万夫,而东到乐浪、西达敦煌,费力伤农,经过万里之远,简直是劳民伤财啊。

还有那墓,古时只修丰墓,不筑坟堆,中世虽筑坟堆但垒得不高。孔子的母亲死了,冢高四尺,碰上大雨就垮了,孔子的学生请求把它修复一下,孔子哭着说:“古时候是不修墓的。”后来孔子的儿子伯鲤死了,只有内棺,没有外木椁。汉文帝葬在芷阴,明帝葬在洛南,都不用珠宝殉葬,不堆起山陵,墓虽低下而德行最高。

现在京师里的贵戚,郡里的豪富之家,父母在世时不怎么孝敬,死后却大办丧事。从前晋灵公多征赋税来修饰围墙,《春秋》评他不是好君主,宋华元、乐举厚葬宋文公,君子认为他们不算好臣子。何况一般官吏和士群众,竟敢僭越主上,超过国家规定吗?

这些抨击之声,无不彰显着一个具有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的高尚情操。在当时,他的文章一定是有着很好的教化作用,像鲁迅的文章一样,在暗夜里给人亮起一盏明灯。

二、《实贡篇》里的用人理念

“原文”

国以贤兴,以谄衰;君以忠安,以佞危。此古今之常论,而时所共知也。然衰国危君,继踵不绝者,岂时无忠信正直之士哉,诚苦其道不得行耳。夫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是故乱殷有三仁,小卫多君子。今以大汉之广土,士民之繁庶,朝廷之清明,上下之修正,而官无善吏,位无良臣。此岂时之无贤,谅由取之乖实。夫志道者少与,逐俗者多畴,是以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其贡士者,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妄生羽毛。略计所举,岁且二百。览察其状,则德侔颜、冉,详核厥能,则鲜及中人,皆总务升官,自相推达。夫士者贵其用也,不必求备。故四友虽美,能不相兼;三仁齐政,事不一节。高祖佐命,出自亡秦;光武得士,亦资暴莽。况太平之时,而云无士乎!

夫明君之诏也若声,忠臣之和也如响。长短大小,清浊疾徐,必相应也。且攻玉以石,洗金以盐,濯锦以鱼,浣布以灰。夫物固有以贱理贵,以丑化好者矣。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今使贡士必核以实,其有小疵,勿强衣饰,出处默语,各因其方,则萧、曹、周、韩之伦,何足不致,吴、邓、梁、窦之属,企踵可待。孔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译文”

国有贤臣就兴旺,用了谄谀之臣就衰败;君主有了忠臣就安定,用了佞臣就危险。这是古今的定论,也是大家所公认的道理。然而哀国危君,接连不断,难道当时没有忠信正直的人吗?的确是苦于正道行不通的缘故啊。

十步的范围,一定有茂草;十户人家,一定有忠信的人。

商朝那么乱还有三位贤人(箕子、微子和比干),卫国那么小,还有许多君子(蘧瑗、史狗、史鱼酋、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等)。

现在大汉广大的土地上,士民多而富足,朝廷政治清明,上下又能谐和一致,但官中没有好的官,在位的良臣不多。难道是现在没有贤人?想必是使用不当吧。那些愿行正道的人用得很少,同流合污的却用得很多,因此,朋党成群,互相营私,背离朴实,趋向华丽。选拔人才时,不重视其实干的本领,衡量其才行,只是虚张声势,乱加溢美之词。粗略估计,每年将近两百人得到提拔。

看看他们的履历,个个品德像颜回、冉有,详细考察其才能,很少达到中等人才的标准,都是只务升官、互相推举。选士本应重在才干,不必求全责备。

所以孔门四友(颜回、子贡、子师、子有)虽各有长处,但不是每人都很完美。

商朝三仁(箕子、微子、比干)同在一朝,但治国的大事并不十分理想。

辅助汉高祖得天下的臣子来自亡秦;光武帝用了很多人才,不少是从王莽那里来的。何况太平之时,能说没有人才吗?明君的号令好比声音,忠臣的响应就像回声。声波的长短,声音的大小,轻重快慢,一定要互相呼应。何况治玉要用石头,洗金要用盐水,洗绸子要用鱼,漂白布要用灰。一般事物本来就有用贱的治理贵的,用丑的变为美的。聪明的人能够弃短取长,收到功效。

现在选拔人才,一定要严加考核其实绩,有小毛病的,不必勉强掩盖其过失,他们一进一退,一默一语,各有自己的方式,那么萧何、曹参、周勃、韩信这类文臣武将,哪能不会到来?吴、邓、梁、窦等类人才,踮起脚跟就可看到。

孔子说过:“没有好好思量,如果思量了,有什么遥远呢?”

“点评”

在这一篇文章中,王符提出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国家在用人上,存在着诸多弊病。古往今来,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用人是关键性的。用人制度的好坏,决定着国家的发展,决定着单位的命运。国有贤臣就兴旺,用了谄谀之臣就衰败;君主有了忠臣就安定,用了佞臣就危险。

他指出,现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朝中没有几个像样的大臣,都是半瓶子醋,没有什么真才实学。那么,是什么导致这样的局面出现呢?

正道行不通!

我们的王符就点到问题的点子上来了。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有问题,导致一些没有才能和品德的人能够戴上乌纱帽,并且还能够步步高升。而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得不到提拔重用,空怀一腔热情和学识,但是没有用武之地。这不但是这些有真本事的人的悲哀,也是那些招聘单位的悲哀啊。

王符还进一步分析,为什么那些没有才没有德的歪瓜裂枣们可以在仕途上畅通无阻、步步高升呢?原因是他们可以互相推荐,逢迎巴结,把当官当成一种生意来做,你推荐了我当官,我忘不了你,彼此互相搀扶推进,结果都受益。他们的主要精力都用在跑关系、送礼、做形象工程、欺上瞒下上去了,哪里还有什么心思给用人单位效力干活?

辅助汉高祖得天下的臣子来自亡秦;光武帝用了很多人才,不少是从王莽那里来的。何况太平之时,能说没有人才吗?肯定有啊。为什么提拔不起来,不予以重用?问题就在这里。

那怎么办呢?王符也说了,办法是有的,就是现在要选拔人才,一定要严加考核其实绩,不看形象工程,不看汇报材料,假如有小毛病的,不必勉强掩盖其过失,开诚布公地列出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来嘛。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失误,用人单位也会酌情接纳你的那些不足。假如这样,事情就好办了。人尽其才,发挥最大作用,于人才,于招聘单位,都是有好处的。国有贤臣就兴旺嘛,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三、《爱日篇》里的时间观念

“原文”

国之所以为国者,以有民也。民之所以为民者,以有谷也。谷之所以丰殖者,以有民功也。功之所以能建者,以日力也。化国之日舒以长,故其民闲暇而力有馀;乱国之日促以短,故其民困务而力不足。舒长者,非谓羲和安行,乃君明民静而力有馀也。促短者,非谓分度损减,乃上暗下乱,力不足也。孔子称“既庶则富之,既富乃教之”。是故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富足生于宽暇,贫穷起于无日。圣人深知力者民之本,国之基也,故务省徭役,使之爱日。是以尧敕羲和,钦若昊天,敬授民时。明帝时,公车以反支日不受章奏,帝闻而怪曰:“民废农桑,远来诣阙,而复拘以禁忌,岂为政之意乎!”于是遂蠲其制。今冤民仰希申诉,而令长以神自畜,百姓废农桑而趋府廷者,相续道路,非朝不得通,非意气不得见。或连日累月,更相瞻视;或转请邻里,馈粮应对。岁功既亏,天下岂无受其饥者乎?

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从此言之,中才以上,足议曲直,乡亭部吏,亦有任决断者,而类多枉曲,盖有故焉。夫理直则恃正而不桡,事曲则谄意以行赇。不桡故无恩于吏,行赇故见私于法。若事有反覆,吏应坐之,吏以应坐之故,不得不枉之于庭。以羸民之少党,而与豪吏对讼,其埶得无屈乎?县承吏言,故与之同。若事有反覆,县亦应坐之,县以应坐之故,而排之于郡。以一民之轻,而与一县为讼,其理岂得申乎?事有反覆,郡亦坐之,郡以共坐之故,而排之于州。以一民之轻,与一郡为讼,其事岂获胜乎?既不肯理,故乃远诣公府,公府复不能察,而当延以日月。贫弱者无以旷旬,强富者可盈千日。理讼若此,何枉之能理乎?正士怀怨结而不见信,猾吏崇奸轨而不被坐,此小民所以易侵苦,而天下所以多困穷也。

且除上天感痛致灾,但以人功见事言之。自三府州郡,至于乡县典司之吏,辞讼之民,官事相连,更相检对者,日可有十万人。一人有事,二人经营,是为日三十万人废其业也。以中农率之,则是岁三百万人受其饥者也。然则盗贼何从而销,太平何由而作乎?《诗》云:“莫肯念乱,谁无父母?”百姓不足,君谁与足?可无思哉!可无思哉!

“译文”

国之能成为国,因为有老百姓。

民之能成为民,因为能生产谷物。

谷物能够丰收,因为有人民在劳动。

功业能够建成,因为有时间和劳力。

太平国家的日子过得舒适而漫长,所以百姓悠闲而劳力有剩余;混乱国家的日子过得急促而短暂,所以百姓困倦而劳力不足。

日子过得舒而长,并不是说太阳走得慢些,而是由于君主英明、百姓安静而劳力有多哩。

日子过得短促,不是说历书上的分度减少了,而是上面昏聩、下面紊乱而疲于奔命,总觉劳动不足哩。

孔子说过:“人口多了就应使他们富足,已经富足了就应加强教育。”因此,礼义来源于富足,盗贼来自于贫穷;富足来源于时日宽暇,贫穷来源于谋生无日。

圣人深深懂得劳力是人民谋生的根本,国家的基础。

所以务必减少百姓的差役,使他们爱惜时日,不违农时。

因此尧帝命令太阳之神羲和,敬重上天,给百姓充足的时间。

汉明帝时,国家曾一度规定用月朔为正的“反支日”不受理百姓的投诉,皇帝听了很感奇怪,便说:“百姓放弃劳动时间,不远万里来朝廷,如果再加限制不许接见,难道是治理国家的本意吗!”于是废除这种不合理的制度。

现在含冤的百姓仰望申诉,可是官吏们却难见如神,百姓耽搁劳动时间到官府告状的,路上络绎不绝,不到太阳偏西不得通报,不是高兴的时候不接见。

有的连续几天,甚至十天半月,才能见到官吏;有的请求邻里,送粮食才能答话。

农时耽误过多,天下难道不受饥饿吗?孔子说:“听官司我和别人差不多。”从他这话看,有中等才能以上的人,就能够评议谁是谁非,乡里亭部小吏,也有会断案的,可是多半判断不公,使人受冤枉,这是有缘故的。

凡自以为道理充足的一方总是认为得理走天下,决不随便屈服,而道理欠缺的一方就采取巴结行贿的办法。

不屈服的一方对官吏不给好处,行贿的一方所以得到官吏徇情枉法。

如果事情有反复,官吏应该有罪责,官吏因为有罪责,不能不在上弄权枉法。

老百姓是弱而小的一方,而与依仗权势的官吏对讼,势力悬殊能不败诉吗?县官相信官吏的话,所以判案只能维持原判。

如果事有反复,县长应有罪责,县长因为有罪,而推到上级郡那里。

一方是老百姓,而对方是县吏,这种官司打下去,老百姓能够胜诉吗?事有反复,郡也有罪,郡因为有罪,而上诉到了州。

老百姓和郡打官司,还有获胜的希望吗?州官不肯受理,所以百姓只得远到公府里来。

公府不能详细审理,于是拖延时间。

贫弱的百姓拖不到十天,强富的可以拖到千日。

这样打官司,有什么冤案能够清理呢?正义之士怀着满腔怒火而得不到申冤,狡猾的官吏搞歪门邪道而逃避罪罚,这就是老百姓之所以受压迫,而天下越来越困穷的缘故。

除了上天感痛降灾之外,只要看看人为的灾难就可知道。

从三府州郡,到郡县司法的官吏,以及打官司的百姓,受官司的牵连,另相检举、找证人对簿公堂的,每天大约有十万人。

一个人有事,两个人参谋,这就等于每天有三十万人耽搁农业劳动时间了。

用中等农民做标准算一下,每年有三百万人要挨饿。

这样一来,盗贼怎么会消灭,太平日子从哪里来呢?《诗经》上说:“不要回顾混乱,哪个没有父母?”老百姓生活的条件不足,君王怎能得到富足?这不值得深思吗?这能不引起深思吗?“点评”

王符对社会诸事的见地,是深刻而尖锐的。他引用孔子的话说:“人口多了就应使他们富足,已经富足了就应加强教育。”因此,礼义来源于富足,盗贼来自于贫穷;富足来源于时日宽暇,贫穷来源于谋生无日。

他分析说,国家的官员给民断案,解决纠纷,是可以影响农业生产的。

怎么这么说呢?因为解决纠纷是需要时间的。你给人家断案,就要提高工作效率,政府的各项工作都要提速才行。否则,只会影响大家的时间。

汉明帝时,国家曾一度规定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内,不受理百姓的投诉,皇帝听了很感奇怪,便说:“百姓放弃劳动时间,不远万里来朝廷,如果再加限制不许接见,难道是治理国家的本意吗!”于是废除这种不合理的制度。这就是为民着想的举措。

现在含冤的百姓仰望申诉,可是官吏们却难见如神,甚至比神还难见。百姓耽搁劳动时间到官府告状的,路上络绎不绝,不到太阳偏西不得通报,不是高兴的时候不接见。有的连续几天,甚至十天半月,才能见到官吏;有的请求邻里,送粮食才能答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屡有发生。

王符在论述中,还引用数字来加以说明。他说从三府州郡,到郡县司法的官吏,以及打官司的百姓,受官司的牵连,另相检举、找证人对簿公堂的,每天大约有十万人。一个人有事,两个人参谋,这就等于每天有三十万人耽搁农业劳动时间了。用中等农民做标准算一下,每年有三百万人要挨饿。这样一来,盗贼怎么会消灭,太平日子从哪里来呢?

简直是太深刻了!亲,王符的眼睛就是一个探照灯啊。不知道他的文章当时发行得怎么样,如果搁在现在,肯定早已经被各大报纸和网站争相聘为首席评论员了。他的眼光真毒。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有着深刻见解的有识之士,最终还是没有做官,凄惨而孤苦地老死在家中。这是东汉王朝的损失啊。假如,他能够走入朝廷,将他的思想繁衍在一系列治国政策中,那么,举国上下各项事业应该会有令人瞩目的改观。可是,历史是无法改写的。我们的这个愿望,是永远也无法实现的了。不过,反过来想,这也算是王符个人的幸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就他这样的渊博知识和几近苛刻的思想,在他所描述的时代里,指定是一叶小舟,一旦卷进汪洋大海,就会被吞没,各方的打压、排挤、诬陷将会接踵而至。他的思想,是纯粹的,可是,想改变当时的现实,真可谓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了。

也许,他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才是最稳妥的归宿。如今,东汉大思想家王符连同他的思想,永远生活在了历史的恒久时空里。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新潮涌动(近代卷)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新潮涌动(近代卷)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1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日月涅磐

    日月涅磐

    一个奔波劳碌之屁民,意志力量传送至明末,成为一无所有又悲催的崇祯私生幼子,同时成为半吊子的日月教教主,为了能在乱世中生存,他与天斗、与地搏,在江湖中浴血奋战。同时本书会把研究金庸武侠各武功来龙去脉一事,推到高峰。作为第一主角,是按照原历史让大清问主中原,还是举旗救明,让日月教历凤凰涅磐,大明王朝浴火重生。小说将历史与架空融为一体、虚实相间,史书与武学相结合,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江湖画卷。本书主人公:朱慈燝(刘志强)、宝相、时间灵徒(半神)、‘天道’(女性,本书最强高手)。
  • 九三六说三国

    九三六说三国

    九三六说三国,不为钱,只为大家开心。看看别人眼中的历史
  • 幻想新城

    幻想新城

    讲述的拥有超高级游戏1V1格斗攻略技巧的游戏宅不小心穿越了异时空。在一位素不相识的女人委托他保护他的妹妹,然而那个妹妹却是那个异时空里一个国家的国王。而女王因小时候误摔烂世界树的结晶导致破裂碎片飞散世界各地。而这棵树是整个世界的力量来源,在不断的自然灾害下女王的国家也被施加压力沦陷了。从而踏上了收集的旅途。然而。。。。
  • 陷落的星空

    陷落的星空

    做官的,只能控制自己的死,却控制不了自己的生。一入官场深似海,从此我不在是我。以历史为背景虚构故事。
热门推荐
  • 神迹之歌

    神迹之歌

    世界没有绝对,只有偶然。一醉穿越时空,来到未知的世界,这里颠覆了龙海的认真,起伏跌宕的事件,究竟是谁在操控着这个世界?
  • 主掌上苍

    主掌上苍

    一枚简单的残佩,何以让一个现代屌丝走进修炼的世界,又如何走向至强?
  • 圣战道

    圣战道

    人世,沧桑而优雅。人生,荒诞而自然。跨越时空的追念,一挥而尽。俯首称臣还是王者归来,决念在弹指之间。爱与恨,情与仇,一眼惊涛,满是疮痍。血迹残阳,尘烟喧嚣,凡人俗事,只换的一方宁静。乱世枭雄,狂傲依在,本代轩昂,独善其身。有诚城府成,圣者江山主。
  • 龙名

    龙名

    身为高中生的林枫,是一个孤儿,毕业后被一所名为哈密尔顿堡的学院录取,经历种种匪夷所思的事,跟随着学院执行一次又一次的屠龙任务,逐渐了解到人类在龙族面前的渺小,一步步走向古老的预言:应龙的力量是绝对的,日月是它的眼睛,当日月同现之时,就是应龙归来之日,在它的注视下,我们就是处在四维空间中的三维虫子,只有死路一条。
  • 快乐生活有绝招

    快乐生活有绝招

    本书内容丰富详尽,新颖实用,贴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查阅方便,内容包括食品选购、加工烹饪、贮存保鲜、饮食禁忌、衣装选购、洗涤保养等。
  • 读尸女探

    读尸女探

    入殓师骆井拥有一项特异功能——接收死者死亡前数秒的感官信息。被警方认为是跳楼自杀的女子的遗体被送到殡仪馆,然而骆井在触碰到她的尸体时,却听到她在坠楼前曾发出求救信息。她是被谋杀的!为了揪出凶手,骆井展开调查,在此过程中跟刑警支队的副队长夏石偶然认识。当时她并不知道,这个夏石也拥有一项特异功能——静止时间。两名异能者联手侦查,最终能否揭开案件的真相?
  • 灵兽戮

    灵兽戮

    情开,绝恋,梦萦!笑山河,破红尘,捍乾坤!!一动风云,二扭命运,三转轮回!!!这是天灵大陆,一个平凡的少年,他在几经波折,相识红颜知己,他是如何的走下去呢?
  • 神秘殿堂

    神秘殿堂

    神秘殿堂之中有九殿,一为武殿,二为心殿,三为功法殿,四为器殿,五为丹殿,六为人殿,七为源殿,八为时空殿,九为寂无殿,当一个悲剧的小子被吸纳进去之后,展开坑死人的一生
  • 帝灵至尊

    帝灵至尊

    夜空下,究竟有多少世界,法师灵者战士骑士魔者不同的修炼体系,人族大劫,由他来破,上官爀,看他如何一步步登上世界巅峰踏破天界
  • 从游戏开始的修真世界

    从游戏开始的修真世界

    一次不知名召唤,一个宅男穿越到了?哪里??是异世界?古代?还是未来??都不是??妈蛋老子居然穿越到了另一个宇宙!!怎么回去??还回个毛!..而命运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