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5100000034

第34章 沙门名流支道林

支遁(313-366)字道林,本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或曰河东林虑(今河南省林县)人,是东晋高僧,般若学五家七宗之一的即色宗代表人物。支遁的家世史籍阙载,我们只知道他本世家子弟,适逢乱世,先游于山林,“隐居余杭山,深思《道行》之品,委曲《慧印》之经。”(《高僧传》本传)二十五岁出家。先在吴(今江苏省苏州市)白马寺修道,因注《庄子》,作《逍遥游论》,弥声士林,在清谈场上骋舌。后在吴立支山寺,作八关斋,并采药游乐山水。又欲移入剡,因谢安招,又与王羲之交游,留住灵嘉寺,不久投迹剡山(今浙江嵊县)立沃洲小岭寺行道,跟随学道者常百余人。晚年移驻石城山(今浙江省绍兴东北),立栖光寺,游心禅苑。晋哀帝即位,慕其德音,频招入京,止于东安寺。淹留京师将近三载,上书哀帝告辞归山,终于余姚山坞中,并葬于此,名士郗超为之作序传,史学家袁宏为之作铭赞,周昙宝为之作誺文,深受士林钦敬。

支道林是一个具有高僧与名士双重身份的人,在僧俗两界都有很大影响。他贯通儒、道、释各家,尤其是阐释佛理,明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因此为听众所喜闻,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人物。他虽然外貌很不雅观,但是才气纵横,论辩迅疾,辞采华茂,为士林与僧人共戴。他在东晋名士中交游广泛,与众名士重臣王洽、王濛、刘惔、殷浩、许询、孙绰、郗超、王敬仁、何次道、谢安、王羲之、袁宏等过从甚密,特别是他在京城瓦官寺等处讲《维摩诘经》等大乘佛经,宣传居士思想,听众中就有许多名士达官权要,而支道林与许询一为法师,一为都讲的精彩演说,令人喜悦惊绝,因此对佛教在士林的传播贡献甚大。他是一个很有独特个性的人物,可以说是高僧中名士的杰出代表,其主要特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游于三教。支道林对儒、道、释三家均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努力沟通融合,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进程,也给传统的玄学注入了新的生机。道林于儒,历代鲜有人言。其实,他的儒学根基不浅。我们可以在他的文章诗歌中,随处看到他运用儒家经典中的文字典故。如他的《上哀帝书》:“洋洋大晋,为元亨之宇。”“所谓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前者的“元亨”来自《周易》,后者是孔子的原话,出自《论语》。他甚至在言谈中脱口而出的也是儒家经典中的文句:“支道林造《即色论》,论成,示王中郎(王坦之),中郎都无言。支曰:‘默而识之乎?’”(《世说新语·文学》)其言自然是孔子成语。如此烂熟,可见其对儒家典籍的修为,加之以特别出众的领悟能力,其于儒学可谓登堂入室者矣。我们在他的《释迦文佛像赞》中,可以看到他以儒家的仁义道德来歌颂佛祖,简直就是以儒释佛。他还深于儒家的人伦之理。“支道林丧法虔之后,精神陨丧,风味转坠。常谓人曰:‘昔匠石废斤于郢人,牙生辍弦于钟子,推己外求,良不虚也!冥契既逝,发言莫赏,中心蕴结,余其亡矣!’却后一年,支遂殒。”这种笃于同学之深情,儒门中遗教也。

他在玄学修养上也是名士翘楚。以清谈才能而言,他与当时最负盛名的殷浩互有短长,不相上下。殷浩长于《才性》之学,而支遁谙于《庄子》之学。谢安认为支遁之玄学超过嵇康:“郗嘉宾(郗超)问谢太傅:‘林公谈何如嵇公?’谢云:‘嵇公勤著脚,裁可得去耳。’又问:‘殷(殷浩)何如支?’谢曰:‘正尔有超拔,支乃过殷。然亹亹论辩恐殷欲制支。’”(《世说新语·品藻》)这样的评价应该是有道理的,将支遁的玄谈才能与殷浩并列,已经属于东晋最高水平,自是无疑。孙绰《道贤论》将七位道人拟配“竹林七贤”,其中就是把道林与向秀相配,可见其玄学水平超出嵇康不是谢安一人的看法。自“竹林七贤”开始,玄学从重《老》转向重《庄》,但是《庄子》之学,经向秀、郭象注释后,鲜见新的发展。“《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世说新语·文学》)玄学在东晋之初,延续西晋的老调重弹,徒骋口舌之才。至支道林出来,以儒、道、释兼通之才阐释《庄子》,注《庄子》,作《逍遥游论》,超越向、郭之学,才使玄学获得生机,一时成为士林清谈的宗主。名士王濛感叹道林:“寻微之功,不减辅嗣(王弼)。”(《世说新语·赏誉》;《高僧传》亦记录此语,“寻微”作“造微”,意同)

支道林在佛学方面,著述甚丰。他辨析分判三乘之异同,不仅宣讲,也作有《辩三乘论》。(《出三藏记集》卷十二、《大唐内典录》卷三均有著录,已佚)他对当时人们疑惑的问题也有辨疑析难之功。俗称《大品》的《放光般若经》与名称《小品》的《道行般若经》之间的关系,时人以为既然详略不同,那么应该是佛涅槃后从“大品”钞出“小品”。支道林作《大小品对比要钞》进行比较,然后又作《大小品对比要钞序》阐述两者关系,使迷惑众人的疑难释然。作《妙观章》(现在残存的《即色游玄论》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阐述“色空”之理,解说般若性空:“夫色之性也,不自有色。色不自有,虽色而空。故曰色即为空,色复异空。”表明物质世界(“色”)没有自性,故本质上是空的;但是毕竟为色,因此与“空”并不完全相同。他还注《安般守意经》《四禅》等佛教经典,作《道行旨归》《圣不辩知论》,属于三藏中的“论”,系统阐述自己的佛学主张,以时间先后言,也是我国僧人自造佛论之先驱。与汉末魏初的《理惑论》比较,自然晚了许多,但是《理惑论》毕竟只是谈释家与儒、道的异同,并不是专门的佛学“论”著。与僧肇的《肇论》比较,精深自然难敌,然而时间明显早于《肇论》。

支道林在我国思想史上的绝大贡献在于融通三教,虽然还不是非常精密深微,但是开拓之功是不可磨灭的。他沟通儒与释。东晋名士孙绰说:“周、孔即佛,佛即周、孔,盖外内名之耳。”“周、孔救时弊,佛教明其本耳。”(《喻道论》)其人就是长期追随支遁的信徒,他与许询都自称是道林的徒弟。道林在《与桓太尉论州符求沙门名籍书》中说:“邦乱则振锡孤游,道洽则欣然俱萃。所以自远而至良有以也,将振宏纲于季世,展诚心于百代。”其意虽为佛教而发,其形迹显与儒家的有道则显,无道则隐之理味同。《释迦文佛像赞》云:“夫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然则仁义有本,道德之谓也。”“导庶物以归宗,拔尧孔之外犍,属八德以语极,罩《坟》《索》以兴典,掇道行之三无,络聃、周以曾玄,神化著于西域,若朝晖升于旸谷,民望景而兴行,犹曲调谐于宫商。”在他的陈述中,简直儒、道、释三家一体,没有根本的区别。至于其《即色游玄论》与《逍遥游论》等都是佛教与道家思想融通的妙文,不必细说。

第二,才藻惊绝。在禅林,支遁也是才气超人。于法开为僧中高人,《名德沙门题目》云:“于法开才辨纵横,以数术弘教。”他的口才辩论能力甚好。但是他与支公争名,结果退居剡县:“法开初以义学著名,后与支遁有竞,故遁居剡县,更学医术。”(《高逸沙门传》)他欲与支遁争锋,结果败下阵来,只得遁迹山林,并且改学医术,可见道林的佛教义学与辩论之才。《世说新语·文学》记录一次支道林与许询、谢安、王濛在王濛家言咏,大家共对《庄子·渔父》阐述,结果支遁第一个完成,作七百余字,敏捷超人,而且“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其才之秀、之捷、之丰确在众人之表。

确实,支道林以敏悟为著。《高僧传·支遁传》言曰:“幼有神理,聪明秀彻。”“卓焉独拔,得自天心。”说明道林天资聪颖,捷悟过人,再加之沉思研想之功,自然更加超人一筹。他之解经也是与众不同,粗略章句,善标宗会,得其要旨,所以谢安誉之曰九方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骏逸。他与文学才子许询共同讲解《维摩诘经》,“遁为法师,许询为都讲,遁每通一义,众人咸谓询无以措难,询设一难,亦谓遁不复能通,如此竟两家不竭。凡在听者,咸谓审得遁旨,迥令自说,得两三反便乱。”(《高僧传》本传)这一段极为精彩的描述,生动地再现了支遁与许询师徒互相巧妙设难解疑的功夫。其阐理之清晰明了,令幽微难明之奥旨明白昭示;其所阐之艰深难彻,令众人已解已明之义理难言难说。其悟理之才,言理之才,不亦惊人么?《支遁别传》云:“遁神心警悟,清识玄远”。其实,支遁自己非常欣赏捷悟之才。《世说新语·赏誉》载:“林公云:‘见司州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不住,亦终日忘疲。’”“林公云:‘王敬仁是超悟人。’”这种相惜之情尤其能见道林天才卓越,敏悟超群。

支道林的文学成就,也是相当突出的。他的诗歌创作,今存十八首,为东晋沙门作家之首,即使与东晋其他作家相比,也毫不逊色。其诗歌,题材广泛,既有赞佛之作,也有咏怀之诗,还有山水之吟,为谢灵运山水诗之前驱,较慧远还略早。清人沈曾植说:“康乐总山水庄老之大成,开其先支道林。”(《与金潜庐太守论诗书》)又说:“支公模山范水,固已华妙绝伦”,“支、谢皆禅玄互证,……谢固犹留意遣物,支公恢恢,与道大适矣。”(《王壬秋选八代诗选跋》)他作有许多佛像铭赞,以中国传统的文体歌颂菩萨佛祖,实为后代佛教文学的滥觞。他的文集,《隋书·经籍志》录为十卷,梁十三卷,在有晋一代属于著作很丰的文学家了。他的文字雅洁,辞采丰茂,对偶工整,骈俪秀美。

第三,游心禅苑。支道林三教并蓄,交融不悖。不过,他之归宗还是在禅苑。他“家世事佛,早悟非常之理。”(《高僧传》本传)看来他不仅因家庭渊源,而且幼年即对佛理早有夙慧因缘。在出家前,“隐居余杭山,深思《道行》之品,委曲《慧印》之经。卓焉独拔,得自天心。”(同上)他似乎天然地对佛经禅理有卓然的领悟能力,而且在出家前就长期覃思深究般若经典,根基深固。他研习佛经,人生大部分时间在体味禅理般若之学,一生弘法无数,不辞辛劳。当时人对般若经的大品《放光般若经》与小品《道行般若经》的关系不明,他先作《大小品对比要钞》,对大小品作具体的对比,然后作《大小品对比要钞序》,详细分析两者关系,认为大小二本不异:“大小品者,出于本品,本品之文,有六十万言。”“二本之不异统,致同乎宗”。廓清了混淆的是非,而且在瓦官寺等处宣讲《小品》,演义佛经要旨,听者僧俗两道均喜闻,大乘般若之学,赖以宏大。他先后立支山寺、沃洲小岭寺、石城山栖光寺等供自己与欲修佛道者研习弘法之所。他虔诚修道,与僧徒立《座右铭》,严格恭敬礼佛习经;晚年虽得哀帝多次敦请,不得已入京讲论《道行般若》,“白黑(僧俗两界)钦崇,朝野悦服。”(《高僧传》本传)获得很高荣誉,但是他的心灵仍然在于禅苑,因此向哀帝上书,表达自己殷切的归禅之意:“盖沙门之义,法出佛圣,雕纯反朴,绝欲归宗。游虚玄之肆,守内圣之则,佩五戒之贞,毗外王之化。……贫道野逸东山,与世异荣,菜蔬长草阜,漱流清壑,褴褛毕世,绝窥皇阶。……上愿陛下,时蒙放遣,归之林薄,以鸟养鸟,所荷为优。谨露板望路,伏待慈诏。”(《高僧传》本传)其归山养真,修道弘法之心,可谓深挚矣!当时佛教界还没有必须素食的规定,但是支道林自动实行蔬食。他对于佛教的贡献,东晋名士郗超《与友人书》中评价道:“林法师神理所通,玄拔独悟。实数百年来,绍明大法,令真理不绝,一人而已。”(同上)

第四,以鸟养鸟。支遁热爱自然。他热爱自然之物,喜欢以自然态度待自然之物。“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世说新语·言语》)他还喜欢养鹤:“支公好鹤,住剡东岇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锻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世说新语·言语》)爱好马,爱好鹤,乃道林喜欢自然之物;马之神骏,鹤之特立,都甚有神理。爱之常人亦或有之,只是常人无道林之神韵。他之爱物,纯然爱其自然之性。爱鹤,本欲常处而赏其韵致,但是当他“以鸟观鸟”,发现其凌霄之志未泯,毅然养护其翅,令其回归自然,去自己的所在;他之爱马亦如此,蓄养马匹而从不骑坐,只是爱观马之神骏之姿而已。支道林更爱与大自然亲近,甚至融入自然之中。早年,他出家前,以及出家初期,都是在自然之中,学道悟理,所以一出山林就以思理精警,征服了整个士林。他与孙绰等二十四人同期在吴县(今苏州)为八关斋,斋毕,“众贤各去。余既乐野室之寂,又有掘药之怀,遂便独住……登山采药,集岩水之娱”。(《八关斋会诗序》)众人去而独留,以尽山水之乐。晚年长在石城山行道,因晋哀帝的多次征聘,不得已出东山留京师,但是不久就要求归山:“遁为哀帝所迎,游京邑久,心在故山,乃拂衣王都,还就岩穴。”(《高逸沙门传》)《高僧传·支遁传》还全文收录支遁的《上哀帝书》,言辞恳切,回归大自然之情甚为殷勤。自然之旨意,首先是以各种事物自身的特性去理解它,并顺其特性与之相处相安,如果违反其本性,强求其按照人们的意愿生活,那么其物必然生活于一种违反其自然本性的状态之中,如以锦衣玉食喂养鸟儿等宠物便是。其次,各种事物的本性千差万别,就是同一种物类,也会因其个别性而具有不同于其同类的特性,因此尊重其个性,不要求其按照主体的愿望生活,完全任凭其自己按照个性去自由地生活,那就是“以鸟养鸟”。支遁以其深刻的思想与冥通人情物理的睿智,提出了契合万物自性的理论主张,并以自己的实践践行之。

第五,至人境界。支道林的人格理想,其特异之处在于他明确提出了一个人格标准:至人。他的“至人”境界,比较集中地表述在他的《逍遥游论》(残篇)中,因此要把握和理解“至人”的人格思想,必须具体细致地分析其《逍遥游论》,并且与郭象和向秀的《庄子·逍遥游》注的相关文字对比,再参稽道林其他的有关论述。其辞曰:“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庄生建言大道,而寄指鹏屝。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屝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物物而不物于物,则遥然不我得;玄感不为,不疾而速,则逍然靡不适。此所以为逍遥也。若夫有欲,当其所足,足于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犹饥者一饱,渴者一盈,岂忘烝于糗粮,绝觞爵于醪醴哉?苟非至足,岂所以逍遥乎?”向秀与郭象的《逍遥游义》:“夫大鹏之上九万,尺屝之起榆枋,小大虽差,各任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然物之芸芸,同资有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耳。唯圣人与物冥而循大变,为能无待而常通,岂独自通而已。又从有待者不失其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从两者对《庄子·逍遥游》的阐释来说,向、郭之说明显有违庄生原意。因为庄子的逍遥游境界是无待,绝对地不依凭外在条件,也没有任何的内在欲念,完全彻底地自由自在,而他们认为“各任其性,苟当其分”就逍遥了,而且在《庄子》里,大鹏与小屝等等均不是属于达到逍遥境界的。以理论之,庄子的逍遥游,主要是存在于精神状态的,显然缺乏现实性的境界,因为任何人,只要存在于现实中,就不可能完全“无待”。支遁的阐释,一开始就抓住了庄子理论的核心:“明至人之心”!鹏之游因为对客观条件的依赖很大,因此“失适于体外”,不能逍遥是由于受制于外在的条件。屝之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是因为其内心有思想观念等等局限,笑话大鹏,乃心存欲念也。其实,真正的逍遥游应该没有任何的限制,游之空间无限(“游无穷于放浪”),游之条件无限(“物物而不物于物”),游之心念无有(“遥然不我得”)。如果有了一定的欲念,那么必然会满足于自己的欲念所求,虽然快然,但是并不逍遥,仅仅如饥者吃饱了一餐饭,渴者喝足了一次水一样,满足度是有限的。只有完全不需要任何外在条件,也没有任何内在欲求的行为,才是真正的逍遥游。而这逍遥游更多的是属于精神状态,也就是说,只有精神上彻底摆脱了对外在条件的要求,摆脱内心的欲求,那么人(至人)就是无觞爵而能饮,无粮而能餐了。若有欲念,肯定要受到来自内外两方面的限制,不仅难以很逍遥地游,即使游了也不会逍遥。

支道林的“逍遥游论”是更加确切地对庄子《逍遥游》的阐释,超越了向与郭,也超越了以前其他庄学者。他所论述的境界,与佛教的禅境有很相似的地方,那就是绝念弃想,摆脱人对物质的依赖和束缚,也抛弃精神上的任何企求与欲念。这样,人真的可以达到无可无不可的境界。然而,至人毕竟只是现其理想的精神状态,而非现实相。他在《大小品对比要钞序》中说:“夫至人也,览通群妙,凝神玄冥,灵虚响应,感通无方。”又说:“是以至人顺情以征理,取验乎沸油,明小品之体,本塞群疑幽滞,因物之征验,故示验以应之。”在他看来,至人应当是无所不通,无所不明的,而且他的大化之能,到处可以见到,随时都可得到印证,使普通人能够感觉到。这个“至人”显然具有佛教的特色,在佛经里,菩萨或者化身为菩萨的佛祖,他已经“天眼通”,能看见千里之外的事物,也能看到事物内部任何不显露于外的情景,自然他也感应得到群情群心,他们需要证验时,立刻就给他们看到验证的事实。这样的至人,确实有“观音菩萨”般的神通。他在《释迦文佛像赞》说:“夫至人时行而时止,或隐此而显彼,迹绝于忍土,冥归于维卫,俗徇常以骇奇固以存亡而统之。”这个至人是形迹不定的,行动无常,显隐无常的,那是由于其神通广大决定的,也是与常人常事迥异之处,但是世俗之人总喜欢以可以看见的实际形迹,或者明白知道其消亡等具象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其特征。因此自然只能感到不可思议,惊骇奇怪。这里的“至人”是佛教化的人格形象,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也是他的“至人”理想人格。所以,支遁的“至人”境界,既具有庄子的彻底自由的特质,也具有佛教的神通广大的特点。是一个与凡庶迥然不同而又不完全离开众人的人格形象。

同类推荐
  • 万里龙吟寒江渡

    万里龙吟寒江渡

    天下盟,江湖路,任武林前尘尽翻覆。帝王业,空杀戮,看万里龙吟寒江渡。--是非恩怨,刀光剑影,尽在归处。奇葩的历史,华丽的战斗,变态的主角,未知的谜团,我的江湖你来主宰。
  • 后唐国士

    后唐国士

    同是大梁,这不是《琅琊榜》南北朝时的南梁,而是五代十国的后梁,同是崛起,这不是《芈月传》中战国的大秦,而是五代十国的后唐。一代才子陆离自幼目疾,双目失明,却心怀天下,饱读诗书的他告别了书院宁静的生活,为了平复战乱,匡扶大唐,开始了艰难的辅佐之路,经历了兵败、陷害、背叛、易主等层层磨难,最终成为一代国士!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三国天下之刃

    三国天下之刃

    霸王项羽麾下神秘小将,随项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却无人知晓他的真实姓名。只知道楚军叫他玉麒麟,他是影子是死神更是八千江东子第兵两大头领之一,公元202年项羽自尽于乌江可他却下落不明,什么原因让历史埋没他的痕迹?是永久的消散还是数百年后回归。同为乱世的三国,同是英雄辈出的年代,命运让他来到这里是崛起还是沉默,是走上亡汉复楚还是解救苍生
  • 复兴的神州

    复兴的神州

    统一全国?小case啦!不平等条约?那是我逼人签的!我的土地就是我的,不是我的土地也还是我的!凭什么我的南极洲要大家分摊?有本事拉舰队过来溜溜!哈哈哈哈……一个成绩仅能合格的本科毕业生竟然要征战世界,让太平洋成为自家院子的游泳池……这是傻子还是疯子?
  • 东汉末世录

    东汉末世录

    意外落水,竟错穿东汉末年!对于一个在现代屡屡碰壁的慕楚究竟是好是坏?是机遇还是上天对其新的一次虐玩?“天道酬勤,自不负天下怀志男儿!”“硝烟四起,吾必在这乱世争一席!”“问鼎中原,唐刀在手谁人敢一战!”“万般皆空,重义者自当为情所缚!”
热门推荐
  • 逍遥小符仙

    逍遥小符仙

    艳福改变人生,灵符改变世界。本想无闻一生,怎知名动三界。萧飒是天符宗的唯一传人兼掌门,本来打算默默无闻这样过一辈子,怎知无意中得到了天符宗失踪已久的镇宗之宝,只要有钱,就能无限兑换灵符,他的人生也因此改变。开山立派,重铸我宗昔日辉煌,让三界闻名敬畏!
  • 王的甲胄

    王的甲胄

    你,用狰狞的面具遮掩住那令人窒息的绝世容颜我,一个时间的过客却意外夺走了原属于你的面具平行线本不该有所交集,但……原来时间也会有打瞌睡的时候到最后我才明了你的人生原来是为了成全我的归途你的面具,我的甲胄,呵,多么讽刺的玩笑风轻云淡过后我是否能值得戴你笑看风云
  • 重生之木偶皇后

    重生之木偶皇后

    意外重生之后的穆冰从,灵魂附生到了一个木偶身上,从此她有了日日夜夜相伴梦中人——方承宁的机会。一个木偶皇后,一个痴情皇帝,一段奇缘,一场爱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次元帝王

    次元帝王

    古老传说,无上帝境之上还有帝尊之境。不知何时连无上帝境的传说都渐渐消散。不久之后此世与上苍之上终将变革。
  • 末世之穿书女配

    末世之穿书女配

    不就是看了一篇末世肉文小说吗?为毛还穿越到里面。穿越就穿越,为什么是脑残女配?天要亡我么?不行,姐姐我要奋起!
  • 恶魔少爷请走开

    恶魔少爷请走开

    “凌羽轩,你不要得寸进尺啊”以沫咆哮道,“我怎么得寸进尺啦,小沫沫”凌羽轩痞痞的说道,“这样叫得寸进尺”凌羽轩翻身骑在了以沫身上【果断宠文,虽然中间有一点虐】(前一段时间星梦有事情,所以星梦退更了现在星梦强势归来)
  • 薰衣草之爱从未缺席

    薰衣草之爱从未缺席

    “认识我你后悔吗?”帅气邪魅的男子专注的看着漂亮可人的女子,悠悠开口问到。“不悔,来生继续。”女子嫣然一笑,百花失色。他那么宠她,那么爱她,保护她不受一丝委屈,她怎会后悔呢?一次偶然的撞见,注定了他们之间的一世情缘。(宠文)【盛熙文学社】欢迎加入追梦文学社审核群,群号码:537942452
  • 断狱

    断狱

    奇智破诡案,巧思昭狱冤。现代法医穿越南宋末年,上流纸醉金迷,底层民不聊生俗世动荡不安,凶案诡事不断,人命贱如草芥,命运似剑如刀且来领教领教!
  • 你是我,等待了好久的温柔

    你是我,等待了好久的温柔

    人们常说,巨蟹座的人最害怕等待;却命中注定,要一生,都活在等待里……**********************************************************************************我是一个来自雪山的孩子,出生于美丽的西藏。12岁那年,考入了内地西藏班,于是,便过起了漂泊无依的生活。也许是因为这样,才会那么早的接触爱情;才会,错过了你……顾斌是我从小梦中的白马王子,却爱慕着我的好友肖圆。我习惯了活在他们的阴影下,却不曾发现有个人,在我身后,已经等了很久,很久……第一次表白:“你知不知道我有多喜欢你,多喜欢,多喜欢。喜欢到连我自己也忘记了究竟喜欢你什么,到底喜欢了多久。你维护肖圆,我可以替你保护她,你喜欢顾斌,我也可以帮你追求他。可是,爱不是应该自私的吗?我怎么会为了你什么都不顾了呢?”李波不停的说着,眼睛盛满了泪水,顺着漂亮的脸颊滑落,“灵菲,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还要我等多久?一年、两年、十年、还是一辈子?”第二次表白:李波双手握住我的肩膀,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看着我,郑重其事的说:“做我的女朋友吧,我会对你很好的,比以前更好”第三次表白:李波转身从升旗台上跳了下去,直直的摔在雪地里,在雪中深深地印上了他身体的轮廓。然后用手指在左心房的位置画了一颗心,写了“汪灵菲”三个大字。他的头发上、脸上、衣服上都沾满了白雪,傻傻的仰着头,指着这三个字对着天空喊道:“汪灵菲,我爱你!”第四次表白,…………爱情,是一抹看不见读不懂的温柔;而你,是我等待了好久的温柔。**********************************************************************************小七的微博:http://weibo.com/u/2606718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