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9400000038

第38章 入世

那一年,我读初一。

已经记不清我是怎样离开了村小学那孔简陋的窑洞、土坯搭成的课桌的,总之,现在是站在这所乡镇中学的校园里了。

学校依山而建,一排整齐的窑洞前面,有几排破旧的砖瓦房。其中一排是学校的会议室、图书室、老师办公室,剩下的就是教室了。校园呈方形,四面有土墙环绕。院子里零星地点缀着几棵老榆树,都长得高大茂盛,在秋阳下婆娑弄碧。有一块据说是大炼钢铁年代留下的毫无规则、形状丑陋的黑乌乌的铁块,挂在老榆树上,是钟。校工用一根铁棍敲响它,“咚———嗡嗡……咚———嗡嗡……”声音却柔和、悠远,令人心头涌起一种邈远的隔世的哀感。

我在一间门口贴着“初一②班报到处”红纸条的房子前,手足无措地站了一会,怯怯地喊了一声“报告”,屋子里就传出一个苍老的声音:“进来!”

我还没有看清这位姓闵的老师的面孔,就感到了那目光中的严肃和审视,便把头低了下去。他告诉我学校有关新生入学的规定,作业本的规格大小……末了,他说,你可以走了。这时,我才抬头扫视了一下这屋里的情景:办公桌底下堆积着一些沾满泥土的土豆和已经发蔫的白菜,显得凌乱不堪;角落里有土坯砌成的灶台,男人的汗酸味与霉味充斥其间;有几只苍蝇在空间盘旋,优哉游哉。

当我退出这间屋子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已经走进了这个人的生活。

这人显得木讷,或者说是迟钝。他经常穿一身蓝布中山装,有些陈旧、短小了。裤子提得很高,露出了脚踝骨。夏天光脚穿一双手工做的布鞋,冬天穿一双军用旧皮鞋(他当兵的弟弟送)。走路两腿一撇一撇的,像企鹅。说话用本地方言,一板一眼。讲课时不看学生,随着语言的抑扬顿挫,不停地摇头。板书极多,且都是正规的楷书。讲得满头大汗了,就顺手用沾满粉笔灰的手抹一把脸,这时,他就如京剧里的小丑,在教室里引起一阵哄堂大笑。他讲得很苦很累,但一丝不苟。

他似乎不喜欢使用当时的语文课本,自己又选编了三本补充教材。它们是《字形音义辨》、《成语运用》、《作品选》。《作品选》这本资料选了从先秦到“五四”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100多篇,每篇后面都有作者简介和对作品的简要分析。这些资料都是闵老师亲自刻写、油印、装订的,只向每个学生收一元钱,价格也便宜,学生都很珍视。

不久,就传来消息,有人给公社写了材料,指责闵老师:“不依规矩,扰乱教学,企图摆脱教育的无产阶级方向。”公社党委责成校方迅速调查处理这件事。

校长姓刘,原来是一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因为在一次民兵实弹演习中有效地排除了一次事故,被提升为公社党委委员,还兼了中学校长。他当校长,但办公室在公社,只是每隔一段时间来学校巡视一次。

这一天,他就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来到了校园。一进门就喊:“老闵,老闵———来一趟!”声音嘶哑、干涩,充满了酒气和被窝味。

闵老师随他来到会议室。

他坐下来,点上一支“墨菊”,一连连的烟圈吐出来,最大的到了屋顶,最小的刚从嘴里诞生,顷刻间,能坐20多人的会议室就变得缥缥缈缈了,给人一种虚幻感。

闵老师有些胆怯地站在对面。

“听说你闹了啥鸡巴材料?”

“嗯。”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懂吗?

“懂的,不过……”

“去,拿来我看看!”

闵老师把那些资料双手递给他。他胡乱抓起一本,翻开,艰难地瞅了几眼,就用烟头在上面烧了几个洞。“我看,也没鸡巴大问题。嗯?”他自言自语似的说。沉思片刻,“这样吧,老闵,你把这些烂 收起来,一把火烧了,这事就算完。”

然后他笑眯眯地站起来,拍拍闵老师的肩膀:“晚上你可要请客,啊?”“当然了,当然了!”闵老师慌忙点头。

烧书的时候,我和一些同学在场。闵老师从办公室里搬来一张椅子坐下,手里握着铁丝拧成的教鞭。当火苗燃烧起来的时候,他就闭了眼睛,用教鞭不停地拨弄着火堆,俨然似一个盲人握着一把探路的手杖一样。后来,就有一滴浑浊的泪从睫毛滴到鼻尖上,凝住了。

许多年后,我都记得那情景,心里因而也常常萌生出好些不干静的想法。

那天课后,闵老师去商店买了老白干、猪肉、“三门峡”烟。他用土豆和白菜分别与猪肉烩炒,就有了两个菜,又撬了两瓶水果罐头,一齐摆在办公桌上。刘校长领着几个人,大呼小叫地拥进来,直喝得山摇地动。到了晚上,闵老师也醉了,眼睛像注满了猪血,红得吓人。他扶住门口的老榆树,“哇哇———”地吐,身体不停地摇晃抽搐,背影孤独极了。那一顿,喝掉了半个月工资。

村镇的夜晚寂静得可怕。用《阿Q 正传》上的话讲,就是“寂静到像羲皇时候一般太平”。偶尔的几声犬吠,煤油灯昏黄的光,夸张着这种寂静和荒旷。刚吃过晚饭,“砍牛腿”的队伍就拥进了闵老师的办公室。汗酸味,劣等纸烟的气味,乡村的幽默,连荤带素的笑话,唾液,烟蒂,把整个房间搞得污浊不堪。

闵老师“砍牛腿”,就像上课一样认真极了。揭一张牌,嘴唇轻轻地张一下,目光由于聚精会神,也变得纯净热情。牌揭完了,便把眼睛凑到跟前,认真地分析、判断……而对手们在私下里早已做了手脚,任凭他神机妙算,结果总是输,脸上密密麻麻画满了“胡子”,被等候的人替换下来。他就用拳头敲敲脑袋,“老了,老了,脑子不中用了!”极其诚恳地叹息着。

第二天,脸膛上还残存着墨汁的痕迹,就走进了教室,转身在黑板上写上“七律二首(毛泽东)”。

我们班上当时有一位名叫李敬的学生,十分顽劣。老家在陇东,前些日子随其改嫁的母亲来到这个村镇上。

闵老师庄严地站在讲台上,摇头而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李敬就在下面学着他的样,摇着喊道:“春风杨柳没一条,六亿神州顺着摇……”教室里顿时乱哄哄的。闵老师气得腮帮子都在发抖,一挥教鞭,命令李敬站起来重念一遍,李敬就又阴阳怪气地念了一遍。他扔了教鞭,一步从讲台上跨下来揪住李敬的衣领,“啪———”一记耳光打上去。

“哇———”他哭了,背起书包冲出教室,丢下一串串粗俗的咒骂。

闵老师讲不下去了,布置我们预习。

大约20分钟后,就有一位衣衫不整的中年妇女从教室外闯进来。脸上血丝状的潮红,因为极度愤怒差不多变成深紫色了。

“你是闵教员吧,你凭啥打我娃?

大家都怔住了。

“他在课堂上捣乱!”

“捣乱啥了,都好好坐着吗!”

“呜呜———”她哭了起来,“你糟践我孤儿寡母,我说啥也要还上一巴掌!”说完猛扑过去。闵老师笨拙地后退,那女人就在闵老师脸上抓了一把。顷刻间一串鲜红的血珠从脸上沁出来。

她转过身来,住了哭声:“驴日的听着,我娃不念了!”摔门走了。

闵老师捂了脸站在讲台上,目光里流淌着羞愧和难堪。教室里很静,门外秋风携着落叶沙沙地吹过这个世界。

清醒过来后,同学们都很愤怒。闵老师就摆摆手:“算了,算了。”语气里有沉重的伤感。

冬日的一天早晨,闵老师给我们讲《木兰辞》,他先把课文念了一遍,只是没有摇头。“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好听极了,就像唱歌。已经念完了,大家都觉得意犹未尽,便喊:“再唱一遍好吗?”他突然严肃了表情,厉声说:“这是唱吗?这叫吟!”

“哄———”大家都笑了,笑得开心极了。他果然又“吟”了一遍。

教室里冷得厉害,坐在前面的同学就悄声说:“闵老师,脚都冻麻了,跺跺脚行吗?”

他便举起三个指头,大声宣布:“三分钟!”

于是,教室里便轰隆隆地响了起来,仿佛花木兰的千军万马从课堂上滚滚掠过,校园里老榆树上蜷成黑点的麻雀,也似听到了春天的雷声,抖擞一下精神,飞向远处。

我们跺脚,闵老师把双手爽在灰布棉袄的袖筒里,在讲台上踱来踱去,一不小心从台阶上跌下来,打一个趔趄。

这时,教室里就又爆发出一阵愉快的笑声。

然后,他说:“冬天了,宿舍里要生炉子,大家要注意煤烟,最好在窗户上留开一个小洞。”他不厌其烦地强调着。

夜里,他就来到学生宿舍,看看炉子,聊聊学校里的事情,有时也吃我们做的小锅饭。最后再嘱咐一遍:“注意煤烟。”就一撇一撇地走了。

廖森是我们班长,与我同桌,长我七岁。他有个伯父是县里的公安局长,因为没有子嗣,就把廖森过继给他。廖森已经定亲,但没有结婚。他说,读完初中,有了毕业证,就去县里工作。

他对人讲我是他的秘书。他常常双手搭在屁股上,在教室的走道上踱来踱去,口授一些班上的规定、章程,由我起草后,即成为本班的“法律”。他从来不做作业,都是由我代笔。但他喜欢向女同学请教问题。请教之先,一定要跑到宿舍里,对着一块小镜子,把头发捋得整整齐齐,再用手沾了唾沫,认真地抹一抹,便显得明光水滑了,然后再在脸上仔细地涂上一层凡士林,就带着一个很幼稚的问题,把头凑到了女生的脸旁。

有一天,他神秘兮兮地把我拉到教室背后的老榆树底下,从怀里掏出一本揉皱的书,说:“看过吗?”我看见书脊上写着三个漂亮的黑体字“红楼梦”,就摇摇头:“哪来的?”“从闵老师枕头底下偷的。”他缩缩脖子,笑出了声。“这本书好看得很,我给你读一读。”

说着,他就翻到了第六回,指一段给我念:“袭人伸手与他系裤带时,不觉伸手至大腿处,只觉冰凉一片黏湿,唬得忙退出手来!”读到此处,他停下来问:“这冰凉一片的东西是什么?”“是尿吧。”我答。他就合上书上气不接下气地笑了起来,直笑得没了声音,就软软地拍我一掌,“操,混蛋!”

我和此君后来曾使闵老师大伤脑筋,至今想来犹有隐隐的内疚。那是夏天的一个黄昏。闵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作文题目:“我们

的校园里有些什么?”讲明要求,他就坐在讲台上开始改作业。廖森抓耳挠腮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他捣我:“山后面有一片豌豆地,豆子结上了,咱们去偷点煮了吃,好吗?”然后,他就轻轻地拉开教室的后门,猫了腰,先溜出去,在外面做鬼脸,我也学着他的样子溜出了教室。

第二天早上,生产队的人沿着我们留下的脚踪,找到了学校,一切都昭然若揭了。中午饭后,闵老师传令我和廖森去见他。

记得那天去办公室的时候,我的腿肚子就有些发抖。闵老师坐在桌前,手里举着半杯水,脸膛肃穆,眉头微蹙。待我们站定后,他就开始了严厉的训斥:“吃点豌豆倒不打紧,可你们把二亩地给踩了,混蛋,二亩地,懂吗?”“哗———”他砸了水杯,霍然站了起来,眼球血红,鼻翼剧烈地哆嗦着:“你们还是农民的儿子!”

后来,他就卷着袖子,攥紧拳头,笨拙地恶狠狠地扑过来。我和廖森闭了眼睛,站着不动,准备接受他的惩罚。“轰———”拳头落在了身旁的墙壁上,屋顶的灰尘扑簌簌掉了下来。有一只叫不上名目的虫子也被震醒,在屋梁上翻山越岭地乱爬,我觉得它会钻进我的耳朵去,浑身痒酥酥的。

那一天,他直骂得天昏地暗,并勒令我俩写出深刻检查。

第二天早上,我就写了一份检查,廖森也签上名,派我送去。

闵老师刚起床,办公桌上放着一碗稀饭,热气腾腾的样子。他正从一口锅里提出一大片荞面烙饼,油油的、软软的,散发着香味。他把它卷起来,然后咬一口,经过漫长一段时间的咀嚼,就伸长脖子咽了下去。后来,他就端起碗,美美地喝了一口稀饭,往下咽时,紧紧地抿着双唇,脖子往前一伸,从牙缝里挤出一些汁液,由于压力大又从双唇间涌出来,白白的一条线嵌在两片有些干裂的嘴唇间……他似乎是在延长着进食的幸福感。

我突然感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饥饿,早晨在学生灶吃的酸菜、黄米饭这时使胃隐隐作疼,手心里出了汗,唾液分泌满嘴。如果让我吃,我会把饼子撕成碎片泡在稀饭里,用筷子一块一块捞上来吃,而不是一手端着碗,一手捏着饼子,吃一块喝一口,喝一口吃一块。我咂巴了嘴,咽下一口唾沫在心里想。

他终于把目光投向我,但比昨天柔和了许多。“昨儿我太过分了,不介意吧?”“您收拾得对!”我赶紧说。

这时,他就从自己的手里撕下一块饼子递给我,笑着说:“吃点吧!”“不吃的,吃过了!”但手却微微前倾了一下。他把饼子塞到我手里,我就站在他面前吃完了那块饼子,只觉得那是平生吃过的最香甜最令人陶醉的东西。

从办公室走出来的时候,我就愉快地跳了两个蹦子。

秋天的时候,我们就是初二的学生了。

开学不久,学校的机井坏了,断了水源,几天内又修不好,所以仍放假。早晨,闵老师来到教室里说明了情况。但他又说,他请示了学校领导,他也愿意牺牲放假时间留下来为我们补课。他说离校五里路有个村子,到那里可以取上水。然后,他就静静地站了一会儿,动情地说:“同学们,现在的社会不看重知识,这是很令人悲哀的,我相信总有一天这种情况会改变。大家还是跟着我,好好学一点实实在在的知识吧,将来总会有用处的……”这时教室里就有一些窸窸窣窣的响动。有少数同学显然是从他的话里获得了共鸣,嘴唇有些激动地歙动着。但绝大多数同学都表现出一种麻木和冷漠,生活的经验告诉他们,知识其实是不值钱的。既然老师已决定留下来补课,他们还能够说什么呢?

那天在课堂上讲话的时候早晨的阳光从窗户上斜照进来,在他的脸上涂了一层淡淡的黄晕,他双手扶着课桌,形象显得凝重、肃穆,令人产生面对父亲时的感觉。他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这情景对我后来的想象力产生了那样深远的影响。

下午,就去取水。我们从周围的生产队借来两辆胶轮车,装上小水罐。闵老师把男生分成两组。一辆由他掌辕,一辆由廖森掌辕。

我们迎着午后有些疲倦的太阳,踩着软软的衰草,行走着。有时一只肥大的黄鼠从脚下惊走,有时一群山鸡从草丛里扑楞楞飞远。成熟了的粮食的暗香混合着泥土的香味,直撩得人心痒个滋滋,一种对生命的新鲜的热烈的情感也就涨满了全身。

我们很快赶到了那个村于,装满了水。但这时大家望着来时的路都有些胆怯,饥饿的肚子也开始咕咕作响。

回家的路上,车子陷进了一个沙窝。

闵老师眨巴着眼睛,双手紧握着车辕,勾着头,弯着腰,套绳勒进了他的肩胛,阳光和风勾勒出身体变形的力度。他喊“一、二”,我们也喊“一、二”。大家都使出了所有的劲,但车轮在沙窝里越陷越深。他火了,回头朝我们吼:“吃干饭的,使劲!”

我低下头去,重新调整了姿势,把两只已经酸疼的手支在后车沿上。这时,从车底望过去,我看见了他的两条腿,卷起的裤腿,有一只已经掉下来了,另一只青筋暴凸,肤色如血。不知是汗珠还是水滴浸湿了腿上的毛,使它倒伏着,如四野的衰草。我突然担心他会摔倒,这个世界会塌陷。

在他最后一声撕心裂肺的吼声中,小车轮子终于从沙窝里拔了出来。我们来到一个比较平坦的场地,他放下车辕,说:“休息一会儿吧!”

我们刚接到这一声许可,就都软软地瘫倒在地,被汗水浸湿的睫毛,好吃力地张开,整个世界都像在喘气。

闵老师坐定以后,用颤抖的手从怀里掏出一卷我们的作业纸,撕下一绺,卷成一个圆筒,用唾液粘住了纸角,然后从口袋里拈出一撮旱烟灌进筒里,捏一捏,拧紧封口,用火柴点燃。他用袖口擦一把汗,运足气,意味深长地吸一口,在嘴里品咂、酝酿,一缕淡淡的蓝烟从嘴角、鼻孔袅袅地溢出。这时,他就闭上眼睛,挤了一鼻子褶皱,“哈咝……哈咝……”这声音把那旱烟的辛辣与刺激强调得淋漓尽致。

后来,他才注意到了东倒西歪的我们。“同学们饿吧?”他说。

他停下抽烟,用手在四只口袋里吃力地摩挲着。终于,一张五元钱的钞票被他从上衣袋里用拇指和食指轻轻牵了出来。他把钞票在秋风里抖一抖,一甩胳膊,一个优美的弧线:“村子里有代销店,饼干什么的总有吧,谁去跑一趟?”

没人吭声。廖森说;“哪好意思让您破费!”“没啥,没啥,金钱乃身外之物,我一向不怎么看重。快说,谁去?”

廖森只好说:“那我去吧!”他拍拍屁股上的泥土就走了。

半个小时后,廖森买回来了面包和饼干。闵老师看着我们风卷残云般吃东西的情景,表情就有点意味深长,仿佛是陷入了回忆。他问:“低标准时候的事情,你们谁还记得?”我们班的大部分同学都是1963年以后出生的,只有廖森说,那时候他跟着母亲要饭吃。

闵老师就说:“我今年40岁了,细想平生所为,大都问心无愧。只是那年夏天,做了一件使我终生感到内疚的事。事情的起因也是饥饿。那天我在村子里的小学上完课,饿得走不动了,太阳在头顶散发着黄晕肮脏的光,地球也开始旋转了。我强撑着身体,回到家里胡乱翻寻,希望能找到一点吃的东西。后来,我就拉开了我家堆放杂物的土屋的门。这时,有一只母鸡呱嗒嗒地从我的胳肢窝里蹿出去。站定后,我发现木屑堆上有几个鸡蛋:莹洁、浑圆,散发着诱人的光。我使劲揉了揉眼睛,极其认真地数了一遍,是八个,比七个多,比九个少。我转过身去,朝那母鸡飞去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这八个鸡蛋救了我的命。可是傍晚当睡在炕上将要进入梦境的时候,隔壁家的吵闹声清晰地传入了我的耳中。主妇正追打着一只鸡,拖着哭腔骂它:‘没良心的东西,我打死你!’那只鸡在院子里呱嗒塔地乱飞。我明白了一切是咋回事,心里涌起一种难言的感情,想给邻居解释一下,又没有勇气……

他说着就泪眼迷离了,扔了抽剩的半截旱烟,低头坐着。

好一会沉默。廖森就换一个话题说:“闵老师,您家里还有什么人?”

“有老婆和三个孩子,都挺好。小女儿已经五岁了,认了不少汉字,还能背几首古诗。”说着他就模仿女儿奶声奶气的童音,念了一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把大家逗乐了,笑得前仰后合。最后他说,他已决定把老婆和孩子接来,让孩子在镇上读书。他说出这个打算的时候,我就觉得生命确实充满了许多新鲜的内容。

时隔不久,师娘就带着三个孩子从乡下来到这所学校。廖森最先向大家发布了这个消息。“师娘很年轻,看上去比闵老师小许多。长得很不错,嗯,很不错!”他说。

下午吃过饭,廖森拉我:“走,看看闵老师老婆去!”我们当然是借故去的。喊了“报告”,就进去了。闵老师正捅炉子准备做饭,师娘坐在炕头上纳一个鞋帮,三个孩子头凑在一起看一本小人书,一种淡淡的生活的温馨已经笼罩了这个单身宿舍。

她给我们让了座,沏了茶,就开始聊家乡琐事。她说话声音大,很健谈,有时把唾沫星溅在我们脸上,廖森的嘴唇就轻轻动了一下。那天她留我们吃了荞面搅团。

后来的星期天,我和廖森常去帮她干点活,关系就很融洽了。师娘说,她有一个心愿,就是把三个孩子的户口转成城镇户,将来好在城里找个工作。“你们闵老师啥都不管,就知道教书,教书!”声音里有娇嗔也有失望。

廖森说,他爸是公安局长,他可以帮忙。

师娘听了这话,目光立刻明亮了许多,认真地看看他说:“那你什么时候带我去一趟!”

“星期天吧!”他答。

闵老师听了这话,就在一旁摇摇头:“这合适吗?这合适吗?”

一个星期天,师娘就挎着一篮子鸡蛋,和廖森登上了去县城的班车。

两天后,他们回来了。班车停在学校门口。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天他们下车的情景:车门开了,廖森先走下来,然后是师娘,当她一只脚已经跨到地面的时候,廖森轻轻搀了一下,师娘抬头朝他看一眼,一个媚笑。那时候,阳光极柔、极灿,师娘的脸色极润泽、极鲜嫩,在她抬头的一瞬间,真是鲜明极了。我觉得阳光有幸,师娘有幸,我也有幸。

之后,在闵老师外出听课的某个晚上,就发生了那件事。

我去找廖森,去闵老师房子找。屋子里灯光朦胧,门关得很紧,一阵阵累极了的喘息声从门缝里传出来,叫人有缺氧的感觉。“当当———”我下意识地敲门,里面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有些急促。

“当当———”又敲。一会儿,门开了。廖森伸出头朝左右看看,额头上是浓重的汗迹,声音却有些干燥,“啊,是你!”他侧转身把我让进去。

师娘低头侧坐在炕头,头发有些散乱,脸膛上罩着一层火红的霞晕,在夜晚里有些烫人。白皙的脖颈越发显得修长,外衣里面什么也没有穿。三个孩子早已熟睡了,均匀的鼾声衬托着夜的宁静。

我说我该走了,廖森就朝我含意丰富地笑一笑,关上了门。

那天晚上,我在漆黑的校园里徘徊了许久许久。我有点不忍心再看见闵老师那笨拙的一撇一撇的身影。

我们上高中的时候,闵老师的孩子仍然是农村户。那时候,农村开始推行生产责任制,生产队给师娘和孩子承包了20亩土地。闵老师为了养家糊口,就带着全家回到了村上,在村子里的小学教书,余暇种田。

临走的那天早上,我和一些同学去送他。一辆毛驴车装上了他的全家。闵老师牵缰绳,迟缓地转过身来看着我们,有一线笑意从唇纹处诞生,迅速地掠过脸庞、眉梢,在许多皱纹的额头上一闪就消失了。

师娘坐在车子上,一动不动,只是用有些凄然的目光打量着来人。我感到她的目光颤颤抖抖地徘徊在我脸上,突然,她哇的一声哭出声来,声音凄厉得如同破空而来的哀乐。

闵老师骂她:“哭啥,尿多!”而他自己也湿了眼圈。

然后,他就一撇一撇地牵着毛驴走了,把一串串冷涩刺耳的驴车声留给我们。

那时候,廖森早已进城招干了。

那时候,我还没有长大。

作者简介 张志远,男,汉族,1963年6月30日出生,宁夏盐池人,从事过教育和宣传工作,现任盐池县委党校校长。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人民日报》、《朔方》、《宁夏日报》、《语文学习》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多万字。

同类推荐
  • 残局

    残局

    《残局》系梅承鼎从他一千多篇小小说中精选出来的几十篇精品文集。作者以轻松而又调侃的笔墨,去勾勒时下纷杂错乱的芸芸众生,让读者在笑声中去分析、去思考。
  • 回望征程:王成忠新闻作品选集

    回望征程:王成忠新闻作品选集

    本书是作者二十多年来所写的消息、评论、通讯、调研报告等选编成的一个集子,记录了中国铁建中铁二十局集团改革发展变化的足迹。
  • 尘嚣之上

    尘嚣之上

    《尘嚣之上》主要收录了无言岁月、雨、酒醉、但愿长醉不愿醒、陌生人、文字和呼吸、心如止水、再次翱翔、等待、淡淡的忧伤、蝴蝶落在手背上、流淌在纸上、撑起一片天、一串串,一行行、琴声悠扬、想不写你都不行等内容。
  • 雨是花蕾,雪是花

    雨是花蕾,雪是花

    本书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的:一谁是你生命中的贵人,二爱是一种修行, 三纸上旧时光,四凡草皆敬畏,五书的温度,六善待微笑,七好心情是自己给的,八留一段风景做向往 。
  • 映秀的月

    映秀的月

    《映秀的月》记述了一个美丽年轻的母亲在5?12大地震之后,从成都奔向汶川找女儿和亲人的真实经历。在通往汶川的路上,作者和沿途加入的各类寻亲的人们历经了强烈的余震和各种生死考验,虽然最终没能进入汶川,但是他们却在映秀参加了志愿者的队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遭受地震灾难的家乡父老尽自己的所能,献出自己的爱。在离开映秀的前夜,一轮上悬的明月升起来了!
热门推荐
  • 叛逆女孩进行时

    叛逆女孩进行时

    她的一次次堕落,却被他一次次从边缘拉回,叛逆的女孩终将何去何从
  • 一瞬间的我们

    一瞬间的我们

    近日火红的TFBOYS三小只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爱情,王俊凯还是辣么的帅,最后还是被打工妹苏岚给收了,王源依然是组合里的小逗比,为了自己的面子,死也要进火箭班,求着冷艳无比的指导师何忻蕊,展开了一场搞笑无比的师生恋,最后是我们高冷的帅哥易烊千玺,在北大校园里找到了真爱,但是爱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 呆萌王妃可倾城

    呆萌王妃可倾城

    "我贺兰伊就不信你这个邪了"一次偶然她成了他的妃本文会有些虐是在下第一次写求各位多多提意见。多多支持谢谢?
  • 承蒙厚爱之娇妻宝贝往哪逃

    承蒙厚爱之娇妻宝贝往哪逃

    一觉醒来,发现身边居然是个陌生人,这不是言情小说,豪门虐恋里的剧情吗?天啊!曾晓晓怎么也不会相信这种事情居然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就这么发生了…【不一样的豪门爱情】
  • 故人飞花美酒剑

    故人飞花美酒剑

    我手里握了把刀,你叫我用他去杀一个人。你手里拿着把剑,你用剑在泥地上刻了首诗。我喜欢江湖,即便我不喜欢打打杀杀,争霸天下。我喜欢酒,即便我有时候没钱买酒。我更喜欢女人,即便是不爱我的女人。我只是个普通人,江湖,只是个不得不去的地方。”常老三,山的那边的那边,有个地方,叫做江湖”
  • 外科方外奇方

    外科方外奇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有鬼之阴阳界

    有鬼之阴阳界

    阴阳界,既是一阴一阳,阴阳之间只是一捻之隔,有些人是为亲情而陷入阴间,有些人是无辜成替死鬼而去,更有些人是自食后果而从此不见天日,阴阳本是人必经之路,在乎的只是时间的长短,去来的时间是否合时,每天都有人出生,每天都有人离世,在世的人却不懂得什么叫珍惜生命,在阴的人却不守本分的等待投胎,世界的定理,社会的定理都离不开阴阳二字。在此,阴阳界带给各位的并非很恐怖的故事,只是抄闲于平时听到的惊悚故事,借此也告诉各位读者,生命之可贵,莫一念之差陷于阴阳界不能回首。此小说中的故事也是在告劝着人们不能有过多的贪念,也要懂得想要得到一样东西就要先放弃另一样东西,这世界的定理就像动漫片中的炼金术师一样,是个等价交换的世界。然而这故事不恐怖,恐怖的是人的心理,这世界最可怕的也不是鬼,而是人。
  • 帝宫策:贵门夺妻

    帝宫策:贵门夺妻

    一个出身现代的知性女子,投身远古的精心阴谋之中。面对勾心斗角,生死悬于一线的明争暗斗。且看她是如何运筹帷幄,步步为营,游刃在惊险,刺激中决胜千里。这还只是开始,从此美男蜂拥而至,投怀送抱,乐死也值。一个现代失意女子,正式开始逍遥惬意的古代生活,有点拽,有点怪,有点无聊加可爱,有点懒,有点坏,有点机灵加无赖!
  • 全世界原来你还在我身边

    全世界原来你还在我身边

    那年,夏初安16,黎暮森16,仿佛命中注定般的相遇了。所有的故事,都随着那个悄然而来的春天,展开了。一切都如同潘多拉的盒子一样,神秘而又未知。所有人都被牵涉其中,无法逃离。地球之所以是圆的,是为了让失散的恋人重新团聚。————摘自《何以笙箫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