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3100000025

第25章 对《宣德宁夏志》的考证

朱栴编纂的《宣德宁夏志》是宁夏历史上第一部志书,是宁夏方志的祖本,有很高的史料和学术价值。但令人遗憾的是,这部宁夏第一部方志在明朝后期即告失传,其内容也鲜为人知,少数馆藏书目中虽偶有提及,但注录多有讹误。20世纪80年代,吴忠礼先生在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意外听到宁夏有一部方志在日本的消息。随后,他便请人去查询,得知原本现藏于日本国会图书馆。他又委托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馆长、语言文学部主任、著名西夏学者西田龙雄翻拍了影印件。《宣德宁夏志》的失而复得,实为史志界的一大喜讯。对此,吴忠礼先生进行了长达5年的深入研究。他发现这部现存3.8万字、成书于明宣德年间的方志,确实出自朱栴之手。书中着重记载了元末明初60多年间宁夏地区的史实。其中许多是朱栴亲见、亲闻或亲历的资料。吴忠礼先生的《宁夏志笺证》对《宣德宁夏志》的作者、编撰时间、重刊者身份等许多相关问题都进行了考证,纠正了以往著录中的一些讹误,与其他史实进行了对照分析,对书中记载的人物和事件都寻根溯源,研究考证,指出出处,订正谬误。为此,他查阅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依据不到4万字的原书写出30多万字的《宁夏志笺证》,并将原书与笺证结成一书,从而将这部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方志以完整、准确、实用的面貌面世。1996年,《宁夏志笺证》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极大关注,国内外新闻媒体均作过报道。该著作于1998年获宁夏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2005年获自治区地方志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

朱栴是否编纂过《宣德宁夏志》,虽然《明实录》《明史·艺文志》均无记载,可宁夏旧志却对这个问题起到了补史之缺的作用。距《宣德宁夏志》编修时间仅隔70多年的《弘治宁夏新志》的主修官、宁夏巡抚王珣在序言中写道:“藩府庆靖王,问学宏深,好古博雅,创编宁夏一志。”同时,志末附刻编撰者胡汝砺的后序,回答得更为肯定:“比观宁夏旧志,乃庆先靖王所作,固无容议。”胡汝砺生长在宁夏,在他青少年读书之际,《宣德宁夏志》版行才30多年,他好学求进,博览群书,不可能不读家乡的志书。而他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主笔编修《弘治宁夏新志》时,更不可能不参考前代留下的唯一乡土志书。而且此后宁夏历代修志者,不论见到《宣德宁夏志》与否,都承认它是宁夏方志之首创。如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宁夏巡抚杨应聘在新编成的《万历朔方新志》序中称宁夏地区“志凡四修”,显然系指朱栴的《宣德宁夏志》,王珣、胡汝砺的《弘治宁夏新志》,杨守礼、管律的《嘉靖宁夏新志》和罗凤翱的《万历朔方志》4部志书。直至清季纂修《乾隆宁夏府志》时,也认为《宣德宁夏志》是庆王所修。民国《朔方道志》把朱栴的《宣德宁夏志》与张金城的《乾隆宁夏府志》确定为明清时期宁夏地区的首部与末部志书。可见,宁夏第一部志书为朱栴所修的确是不容置疑的。《宣德宁夏志》的行文用语也充分证明了撰写者实系朱栴自己一人。在全志书中,凡涉及到亲王自身的记事,皆使用第一人称“予”字表示。还在《属城》《寺观》《祠庙》《公宇》等8处先后使用了“予”字。显然,这部志书应是庆靖王朱栴移驻宁夏以后,亲身搜集资料,亲手撰写的。

《宣德宁夏志》的编修年代,有关史书和《明实录》等文献均无记载,宁夏明清地方志书虽有所及,但交代简略不一,仍让后人有疑问。许多权威馆藏目录和著录都有对此书的记载,而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张维编纂的《陇右方志录》,收录有明庆王朱栴著《永乐宁夏志》,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也收有明朱栴纂《永乐宁夏志》3卷,并以小字注明“在日本国会图书馆”,是为孤本。两部书录都将《宁夏志》的编修时间推断为永乐年间却没有依据,固不可信。宁夏学者高树榆先生在《宁夏方志考》一文中提出过不同的见解,他依据王珣为《弘治宁夏新志》所作的序文结论,认为《永乐宁夏志》应更改为《宣德宁夏志》。高先生在得出这个结论时也没有见到过朱栴的《宣德宁夏志》,所以仅凭一段话的孤证来结论《宁夏志》的编修时间仍然是不太可靠的。后来,1986年天津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由吴忠礼先生主编的《宁夏历代方志萃编》,大家才第一次见到了朱栴撰修的《宣德宁夏志》影印本。吴忠礼先生认为朱栴《宣德宁夏志》的稿本,是宣德三至五年间(1428~1430年)开始撰写,而基本完稿于宣德末。从朱栴的生活经历也可分析出编修时间。朱栴初到西北并无常驻之意,一心等待“内徙”,但多次请求南归的意愿最终无法实现,他只有写写诗文来抒发自己的郁闷心情。50岁以后,庆王只把自己当做一个富家翁而已,靠静下心来撰修宁夏方志消磨时光。另外从志书的行文笔法也十分明显地反映出写作的年代,凡涉及到时间的记载往往是以回顾式词语来表示。而涉及宣德年间的除宣德五年前的史事用“宣德间”,而从宣德五年开始,都记载了具体的年份。可以看出作者大约在宣德五年动笔撰写志稿的。而宣德帝在位10年,5年恰为“宣德中”,此为《宣德宁夏志》创编于宣德年间的又一证明。在地名、人名的表达,也可以反映出志书写作的时间。

朱栴创修《宣德宁夏志》于宣德中前期,《弘治宁夏新志》的《凡例》还记载了弘治时宁夏的藏书情况,不仅列出书目,对于每种图书有无版本,收藏单位都有记录。说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时《宁夏志》确实是“版行已久”了。但是现在所能见到的却是庆王九世孙朱永斋作序的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的重刻本。吴忠礼在认真研究了这个刻本以后,认为这个本子只能算是既未完稿而又未定稿的草本。不仅朱栴在世时,就是朱栴死后至少头几年也仍然没有刊行此稿。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宁夏志》如果在正统初就刻本传世,为什么《明史·艺文志》和明代公私藏书目录均不见著录?尤其是正统六年(1441年),由大学杨士奇等编成的《文渊阁书目》,距朱栴死时仅3年,对这部名人要志更没有理由缺载。唯一解释得通的是,当时这部志书并没有刊行,故未见收藏。后来,可能是朱栴的儿子们为了纪念父王,才将他未完成的《宣德宁夏志》草本刻印出来。因为是草本,虽然刻印了,主要也只是为了王府和家族收藏,可能传播范围不大,所以国内觅之者甚少,刻印该志的人,据吴忠礼先生分析,应是朱栴的庶五子安塞王朱秩炅把父王的遗稿刻印出来与文友共赏。

其二,所刊行的《宣德宁夏志》体例很不完备,既缺载舆图,又无前后序文和凡例,这是十分不正常和有违方志体例的。尤其在明代,宁夏属军旅之区,国门重防,当时所修方志却无志无图,朱栴岂能不识此理?所以吴忠礼先生认为,朱栴所撰《宣德宁夏志》并不是不识志体,而是该志尚未完成,亦未刊刻之故。

其三,《宣德宁夏志》存在着明显未经删改过的不应该出现的常识性错误,地名、人名及其他记述内容的错误都是正式定稿版行的志书不可能发生的。既然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朱秩炅已将《宣德宁夏志》重刻,为什么明末又告佚,而在清初编纂《乾隆宁夏府志》时,连这部志书的名字都说不清了呢?据《明实录》载,庆王府曾发生火灾,使志书付之一炬了,庆幸的是,福建人徐惟起收藏了这部珍贵的明万历版《宣德宁夏志》。但又不知何故,于日本明治九年(1876年),这部藏本又流失到日本,为日本帝国图书馆收藏(今日本国会图书馆)。这部孤本明版《宣德宁夏志》堪称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类推荐
  • 英雄称霸

    英雄称霸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所有英雄豪杰数日之内全部消失一天夜里放学回家的刘康发现一根神秘的棍子,上面刻着条纹,和奇怪的文字......
  • 穿越在右

    穿越在右

    一枚古怪的硬币,巧合的落在猪脚手上……夜风说:“这东西连块大饼也换不来,爱谁谁要去。”女孩说:“是你从我手上抢过去的。”女孩还说:“你知道么,它是一张通行证。”不论愿意不愿意,战火激荡的三国,迎来了一位穿越者……命运是未知的,穿越是必须的,目的是不知道的,生活未必就是美好的。
  • 康乾御警

    康乾御警

    康熙大帝,迟暮之年威犹在。九王夺嫡,雍亲王虎视眈眈。雍正王朝,内忧外患十三年。皇室无情,铁腕帝君肃朝纲。多情弘历,侠骨柔情正年少。穿越刑警,断尽奇案历三朝。在一次没有几个人相信的穿越事件中,主角来到了清朝,他利用自己前世刑警队长的经验,在清朝侦办起了案件,依仗铜鼎赋予他的“时间暂停”能力,并且凭借对历史先知先觉的优势,主角由一个从九品的不入流小捕快,升至龙椅之下第一人,戏权贵、斗奸臣、断谜案、步青云、结红颜、交豪侠,倚靠破案崛起,纵横康乾盛世。
  • 1896之最强帝国

    1896之最强帝国

    1896年台湾这是一个拥有金手指的男人横空出世,抢遍世界的故事。
  • 可怕的谜团

    可怕的谜团

    至今,人类运用科学知识解开了许多以前无法解释的宇宙奥秘、自然谜团、人间悬案等。但是,还有更多扑朔迷离的谜团尚待破解.它们不断露出朦胧的脸庞,向人类的智慧和耐力发出新的挑战。历史到底遗留了多少谜团?或许连历史自己也不知道。
热门推荐
  • 薄荷凉了少年时光

    薄荷凉了少年时光

    那一年,她离开小镇和母亲,带着不安和期待来到陌生的大城市,又满身伤痕的离开。她看到那个星辰化作的男孩,美丽却孤独,于是拉住了他的手。他由反抗到妥协,虽然很少言语,但用从不放开的手告诉她,我会陪着你。这一切都很美丽,可是故事的起因,不是你。再一次遇见,他已从男孩长成少年,依旧耀如夏日繁星,也依旧孤独。原来她走了,可他还在等。“你知道吗,那年你留下的薄荷花开了又落。”“而你却一直没有回来。”
  • 阴阳大仙功

    阴阳大仙功

    这是一个对的人来到对的世界的故事。一个武学奇才来到武道鼎盛的世界,会出现怎样的事情,看了就知道。
  • 元灵诀

    元灵诀

    天尊佩剑遗落人间,百世轮回剑灵转世为人,重修补天道功法,不为成仙,只为做一凡类人。然而当他知道天尊在代替他受九宇之苦,依然决定不惜身死道消,化为一滴天尊血,希望能救出天尊。当这一切基本以为是最完美的结局的时候,各方巨魔显现,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局!是再化为剑灵而战,还是继续做一位平凡的人类,难道还有第三个选择么?请问怎么选择?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逆流之战

    逆流之战

    逆流而战,战出自我,战出狂妄。这里没有主角,没有光环,只有让人热血沸腾的战斗和朋友间发自肺腑的感情。翻开这本书,跟凌殇一起去幻想人类的兴衰……
  • 诡灵追踪

    诡灵追踪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朱恒淮,职业是一位考古工作者。在大家的印象当中,所谓的考古,就是跑到深山老林里面挖挖坟墓,翻翻死人骨头,末了顺便发表一通胡说,赚个人气,骗点薪水。说实话,我的职业确实如大家想象得那么无聊,成天就与泥土、死人和故纸堆打交道,枯燥无味。然而在我三十多年的考古发掘生涯中,经历过一系列诡异之极的事情,这些事情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假如一一公布出来,恐怕整个中国的历史都不得不重新修订过。或许你们觉得我在吹牛,其实不然,历史并不是你们所看到得那么清晰。话说元明清三代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三个朝代,历史记载也比较翔实,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你……
  • 造化仙境

    造化仙境

    探险地,寻秘境,修仙正进行。险地里的古宝,秘境中的神通,这是我修行的人生;符初绘,丹已成,飞剑在长鸣。修仙之路上,历劫是我的宿命,长生是不变的追寻。我欲成仙,佛挡杀佛,神挡杀神。
  • 死刑前规则

    死刑前规则

    刚从警校毕业出来,我便和同事接手了一起“盐浸尸体”案件。很多凶手杀人的原因并非如官方登报出来的那般,背后隐藏的真相往往让人匪夷所思!我是一名刑警,我想把我所知道的真相全部告诉你们……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十年回首

    十年回首

    这只是我对我屈指可数的十年青春留下的纪念。如果真的要写这本书。我的青春就会被浓缩成一本书。一本由幼小的我,再由长大的我,然后是即将面对死亡来临的我。十年回首,每一年都会有很多事很多人从你身边走过,甜的苦的辣的酸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各种各样的人都会一遍又一遍的从你身边走过。这些人又会被你记住几个?我希望这本书我可以坚持下去写。可能有些人会嘲讽我,甚至看不起我,他们会用尖锐的话语来苛刻我这个写作的孩子。写书的能有什么出息,以后肯定没有大作为。但我就是热爱文字,我就是喜欢隐姓埋名的写书。一本再一本。这种感觉让我很安心。-----叶七七2016.11.20.18:10
  • 泪是透明的海

    泪是透明的海

    突然有一天,你从我的世界消失,连同你的影子都无踪了。从此寻寻觅觅,岁岁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