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05000000026

第26章 妇科病证的辨治

一、带症

带症系指妇人阴道中常多粘液,缠绵如带的一种常见疾病,若所下量少,并无自觉症状的不属病态,乃是生理现象,诚如王孟英所谓:“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出。”形成带症的原因很多,种类亦繁,古人虽有白带、青带、黑带、黄带、赤带、五色带等多种之分,但临床上尤以白带、黄带最为常见,现仅就两种不同带症的因、证、治则略论于后。

白带多由脾虚肝郁、湿气下陷、脾精失守所致,症见带下色白量多,清稀如涕,缠绵不断,并伴有头昏疲倦,四肢乏力,脘闷腹胀食欲不振等,脉多弦弱,舌苔淡白,治宜舒肝健脾、渗湿止带,方用芍药甘草干姜汤。

黄带多系中焦脾湿,合下焦肾热,互相蕴蒸而成。症见带下色黄稠粘,秽臭难闻,并伴有阴痒,小便黄赤等,脉多弦数,舌苔黄腻,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止带,方用易黄汤。

芍药甘草干姜汤:生白芍15g,生甘草12g,淡干姜3g。加减:若脾虚甚者加山药30g,白术12g,茯苓12g,若腰腿酸痛者加杜仲炭12g,川续断12g,若久不生育者加鹿茸1g,菟丝子12g,枸杞子12g,艾叶炭3g,若带下黄白色者加车前子12g,鸡冠花12g。

脾属中焦,脾气健运则能纳腐水谷,输精而生化气血,以荣养内外。今脾气衰弱则纳运失职而脘闷腹胀、少食,精华不输则反生湿浊而下流为滞,故用甘草以和中健脾,合干姜以温运脾阳,且姜、草相伍又有辛甘化阳之妙,功能鼓舞脾胃之气升腾而不下陷;更用芍药以舒肝悦脾,且芍、草相须,又有苦甘化阴之妙,能收敛脾胃精气,内守而不下走,如是脾运司职而湿浊不生,白带自愈。

易黄汤:生山药3g,盐黄柏6g,白果仁10枚,粉芡实15g,车前子15g。

本方系根据《傅青主女科》易黄汤稍事变更而来,乃治疗湿热黄带之效方,我们在临床上屡用屡验。盖方中首用生山药以培土益气,合白果仁以健脾燥湿,且兼收敛脾精,更用黄柏清热解毒,且盐炒制性深入下焦以清肾中虚热,合车前子以清利湿浊,协芡实以固涩肾精。合而为用共使脾运复、湿热除则黄带自愈。

二、崩漏

崩漏系指经血非时而至,有崩中与漏下之分。势若暴注、大下不止者称崩,形如屋漏、淋漓不断者为漏,然二者在临床上又多互为因果,崩久必成漏,漏甚定成崩,虽有轻重缓急之不同,但又不能截然分开,常多相提并论。导致本病原因很多,但临床上尤以气虚不固和血热妄行两种最为常见。

1.气虚多由思虑劳倦,损伤中气,脾虚血失统摄,或下累冲任,血海不固而生。症见突然下血,色淡量多,或点滴不绝,淋漓期长,并伴有头昏气短,心慌心跳,乏困疲倦,淋漓期长,并伴有头昏气短,心慌心跳,乏困疲倦,饮食少思,腰腿酸软等虚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弱、按之无力。治宜益气固摄,方用补气摄血汤。

2.血热多由血热内盛,迫血妄行,或暴怒伤肝,血不潜藏所致,症见暴下如注,色紫黑量多,或腹痛结块,淋漓不断,并伴有身热而赤,头痛眩晕,口渴烦躁,夜间少寐,骨蒸盗汗等症。舌质红绛、苔淡黄,脉象弦数。治宜清热凉血止血,方用清热止血汤。

补气摄血汤:党参12g,炙黄芪12g,生山药30g,土白术12g,炙甘草9g,真阿胶9g,龙眼肉12g,杜仲炭12g,川续断12g,生龙骨12g,芥穗炭6g,五味子5g。

加减:血下不止者加伏龙肝30g,陈棕炭5g,血余炭2g;小腹下坠,气虚欲脱者增升麻2g,柴胡3g,少腹冷痛者加生姜炭2g,艾叶炭3g。

本方系根据阴阳气血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所总结出来的,为治疗一切虚性出血证之总剂。临床凡因气虚不能摄血归经而出现失血、下血,月经赶前,月经过多,崩漏淋漓等症服之显效。盖脾乃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得其养。饮食劳倦,或思虑伤脾则气血少生,万物失荣而头昏疲倦,气短懒言,饮食少思,心悸失眠,颜面白,脉象细弱等诸虚皆生。脾为统血之脏,气乃帅血之将,今脾气既伤则统帅无权而经血漫溢,故有失血、下血,崩中漏下,超前、量多等症。此症属气虚血损,阴阳交伤之疾,理应兼顾,然有形之血难以骤生,惟无形之气尚可速复,故首用党参、黄芪、山药、白术、炙甘草等大量甘温之品,培补元气以实脾土,俾气盛则自能摄血归经,此即内经“阳密乃固”之意也;更遵《内经》“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之意,佐五味子、元肉甘温酸苦之品,补益心气以实脾之母,俾心脾健旺则自能生化气血以荣内外;复以阿胶有形之品补血止血以填亡失之精血;又崩漏之疾无不劳伤肾所,累及冲任者,故方用杜仲炭、川续断温补肾气,固摄冲任,使血有所归;芥穗炭、生龙骨以收涩止血,且芥穗炭又兼理气散风以除眩晕,生龙骨又兼镇静以收敛浮越之神,加伏龙肝、陈棕炭、血余炭以助其收涩止血之功,增柴胡、升麻以奏升提固脱之力,加生姜炭、艾叶炭以取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之效。

清热止血汤:生地炭12g,黄芩炭9g,丹皮炭6g,生白芍12g,清阿胶9g,龟板18g,杜仲炭12g,陈棕炭15g,藕节9g,生甘草9g。加减:若兼瘀血淋漓者加五灵脂(炒)9g,蒲黄(炒)9g;若郁火内盛者加焦栀子5g,银柴胡9g。

本方乃根据《内经》“阴虚阳搏谓之崩”之旨而总结出来的,为治疗妇人血热崩漏的有效方剂。盖《内经》云:“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今阴血虚不足以内守,则阳气独亢而不外固,更邪枭张反乘阴虚而内搏则血热沸腾,妄为崩中漏下之疾。且缘肝乃血脏,禀性刚烈,偶伤郁怒则木火升腾,而血不潜藏,亦可导致崩漏之症。此二者虽病因稍异,然失其阴阳平秘之常则一也。调治之法当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以和之,故方首用生地、黄芩、丹皮清热凉血以折壮火,且均烧炭存性,内寓血见黑则止之妙。重用龟板禀赋阴精颇多之品,合阿胶、白芍以滋阴潜阳,补任镇冲使阴血内守,且阿胶又有凝血止血之效,白芍又有解郁平肝之功。又《内经》云:“壮火食气,少火生气”。今邪火内盛则必损无血,故更用生甘草既可清热泻火,又兼补益中气;杜仲炭既可强壮冲任,又兼固摄肾气;陈棕炭、藕节收涩止血以塞其充。相合为用,共使阴阳恢复平秘之常;则崩漏淋漓之疾自瘳。尾增五灵脂、蒲黄,取失笑散化瘀止血镇痛之功,加焦栀子、银柴胡以助其清泄郁火之力。

三、经闭

女子一般在14岁左右则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而月经来潮,若超龄日久不行,或虽行而复断不来,且有病态出现者谓之“经闭”。形成本病的原因很多,种类亦繁,历代医家根据各自不同的临床实践而总结出了血虚、血瘀、寒凝、热结、脾虚、痰阻等多种证治类型。现仅举其临床上最常见的气郁血滞经闭,论述于后。

《内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又云“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胞中,令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所以忧思郁怒等情志疾患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其症多见精神郁闷不乐,沉默寡言,烦躁易怒,胸膈满闷,食欲不振,少腹胀痛,牵引胁肋,周身困痛不适等,脉象沉弦,舌苔淡白。若内兼瘀血者腹痛拒按,中有硬块,脉带涩象,舌质略紫,此治宜理气解郁,活血通经,方用丹参泽兰汤为主,临证可灵活运用:如偏寒者佐温经散寒之品,兼热者用养阴清热之味,若属气血衰少,血海无余而病者,则又当减活血通经之药,而增补益之类。

另外,本病与早期妊娠之症最易混淆,临床上需详加审辨,且不可误为妊娠而遗后患,亦不可妄施攻破而损伤胎元。大抵妊娠者多平时月经正常而忽然停止,并出现脘闷呕恶,择食思酸,倦怠喜卧等恶阻现象,与经素不调而断至闭止,腹胀痛,脉弦涩不利者有别。

丹参泽兰汤:全当归9g,赤芍12g,银柴胡9g,泽兰叶12g,紫丹参12g,益母草12g,茜草6g。

加减:气滞者加香附9g,元胡6g;血瘀甚者加桃仁泥9g,红花6g,兼寒凝者加桂枝5g,吴萸3g,挟热涸者加生地12g,丹皮6g;心烦多梦者加石菖蒲9g,远志肉9g;脘闷食少者加枳壳5g,白豆蔻5g;若气血虚少者去丹参、益母草、茜草,淮山药30g,白术12g,枸杞子12g,阿胶9g,川芎6g。

本方为治疗一切有血瘀气滞而引起经闭、痛经、错后、经行不畅、量少、结块等症的有效之剂。方中当归、赤芍养血活血以柔肝;合银柴胡理气舒肝以宣通郁结;协丹参、泽兰、益母草、茜草活血化瘀之品,以通调月经;加香附、元胡以增开郁行气之力;加桃仁、红花以助活血化瘀之功;佐桂枝、吴萸以取温经散寒之效,佐生地、丹皮养阴清热;配菖蒲远志以养心开窍;使枳壳、蔻仁以消食和中,去丹参、益母草、茜草者,恐攻破之力太过有损正气;加山药、白术益气健脾以培中土;佐银柴胡理气舒肝使土不受侮,俾后天健运则气血易生;加阿胶有形之品合枸杞子以填补肾精;增川芎合归、芍滋阴养血以荣利经脉;佐泽兰叶和血解郁使补而不滞。

四、痛经

痛经系指妇人因行经而引起少腹疼痛的一种常见疾病。导致本病之因虽多,然总不越虚实两类。虚者多因气血虚寒,凝涩不通而发。实者多由气郁血滞,瘀阻不通而生。倘若气血充盈则经自通利而何有疼痛之忧;如果气和血顺则亦无疼痛之虑。临证之功全在审其痛在经前、经后、经期之异,辨其胀痛、掣痛、绞痛、隐痛之别而详分虚实,庶可达到有的放矢,辨证用药之目的,特将虚实两类痛经的因、证、治则分述于后。

1.虚痛多因禀赋素弱,更兼久病失养;或房劳太过以致气虚血少,经脉凝涩;或肝肾亏损,血海空虚所致。证见经期错后,经行而少腹隐痛,温按稍舒,或经后少腹空痛,腰间酸困,并伴有头昏疲倦,气短懒言,颜面无华,经色淡红量少,舌质淡、苔薄白,脉多沉细,治宜养血益气,温补肝肾,方用滋肾补血汤。

2.实痛多由经期调理失慎,误为寒湿下克,风冷外乘,或为七情郁怒所伤,以致寒凝结聚,气滞血瘀,胞脉阻塞所生。证见经未行而腹胀痛,甚则牵引胸胁,或经正行而腹掣痛,甚则结块拒按,并伴有头痛身痛,精神抑郁等症,经以暗红挟块,行而不爽,脉多沉弦,舌淡苔白。治宜宣郁散寒,活血调经,方用宣郁调经汤。

滋肾补血汤:全当归9g,酒杭芍12g,真阿胶9g,潞党参9g,怀山药30g,甘枸杞12g,巴戟肉12g,艾叶炭3g。加减:若头昏者加川芎6钱,芥穗炭5g;若腰痛者加杜仲炭12g,川续断12g,若腹痛甚者加盐茴香5g,吴茱萸5g。

本方为治疗妇人虚性痛经之总剂,方内首用当归、酒芍养血柔肝以止腹痛,更用阿胶血肉有情之品以滋补精血;枸杞、巴戟补肝肾而益冲任;合艾炭温下以暖宫止痛;党参、山药健脾益气以资生化之源。协前药共成阴生阳长,气血互资之功。俾血海充盛,经脉荣利则腹痛自愈。

[方2]宣郁调经汤:全当归9g,赤芍12,银柴胡9g,紫丹参12g,泽兰叶12g,益母草12g,芥穗炭5g,桂枝5g。加减:气滞者加香附9g,元胡6g;血瘀甚者加桃仁泥9g,红花9g,内有久寒者加吴萸5g,炮姜3g,白带多者以赤芍易白芍12g,加甘草12g,淡干姜3g。

本方为治疗实性痛经的有效方剂,方中当归、赤芍乃养血活血之品,合银柴胡以宣通郁结,协丹参、泽兰、益母草活血化瘀以通调月经。尤妙在桂枝、芥穗两味,二者皆疏风散寒之品,且桂枝色赤入心,能散血中之寒,芥穗炭色黑能入血分以化瘀,故又皆内外兼治之妙味。与前诸药相伍,共使寒散瘀通,血活经顺则自无痛经之弊。

五、妊娠恶阻

《扁鹊心书》说“胎逆即恶阻,所谓病儿者是也”,《千金方》说“此由经血即闭,水渍于脏,脏气不宣通,故心烦膈闷,气逆而呕吐也”。丹溪曰:“凡孕二三月间,呕逆不食,或心中烦闷,此乃血气积聚以养胎元,精血内郁秽腐之气上攻于胃”,《女科要旨》说“妊娠脾胃虚弱夹气而痰涎内滞致病恶阻。”

历代医家论说不一,综前所述,均为月经停止,脏所不宣,肝气上逆。脾胃素强,而反应不大者,不医自愈。脾胃弱而初胎者,则反应较重,其症多见由晨起呕吐而发展为一日反复数次的呕吐,吐出食物、胃液或胆汁,甚则剧烈呕吐夹血而出,此时应立治忽怠。恶阻之病在肝胃二经,然治疗却以脾胃为主,主用安胃汤:白蔻仁5g,紫苏叶3g,川黄连2g,水煎温服。加减:胃脘痛而吐物凉者,加淡吴萸2g,生姜4片;吐而发苦烦躁者加淡黄芩5g,姜炒栀子5g;呕吐物夹痰涎者加藿香叶6g,茯苓9g;胸胁痛而头昏者加白芍6g,姜炒竹茹5g;身体弱而正气不足者加炙黄芪9g,炒白术6g,当归身9g。

安胃汤不仅治妇人妊娠恶阻,且用以治疗各种呕吐,因方中药味不多且量较轻微,故不但疗效好,且从无任何不良反应,因呕吐皆为胃气不舒。王孟英曰:“盖肺胃之气,非苏叶不能通也”。方中川黄连可以降胃火之上冲,此二味为温病治湿热呕吐不止之方,王士雄曾用治胎前恶阻甚妙。在此基础上加白蔻仁一味,更能增加和胃止呕之功,此正符合古谓“轻可去实”之意。加减法中,加吴萸、生姜意在温中散寒,加黄芩、栀子意在清热,加藿香、茯苓意在利湿化痰,加芍药、竹茹意在疏肝解郁。因体虚加黄芪以补气,加当归以补血,加白术以健脾。

对习惯性流产常用保产无忧方:当归5g,川芎5g,酒杭芍4g,艾叶炭2g,炙黄芪3g,川贝母3g,菟丝子3g,枳壳2g,厚朴2g,荆芥3g,羌活2g,甘草2g。本方系明太医院传方,又名“宫中十二味方”。严苍山谓:“怀孕七个月即宜预服,七个月服一剂,八个月服二剂,九个月服三剂,十个月亦服三剂,均宜空心温服,临产自无危险。倘未服或致胎动不安,势欲小产及临盆艰难。横生倒产,儿死腹中,命在须臾者,急煎与服,立见转危为安,诚良方也,产后禁服。人或讥其药轻错杂,善制方实寓深意,非可轻意也。”根据临床经验证明,本方确有保胎催生、下死胎之功,曾遇一妇,怀孕9个多月,不慎攀高坠跌,遂致胎死腹中,西医建议用剖腹产,患者畏而邀诊于余,遂拟“保产无忧方”原方授之,服药二剂,死胎果下无恙。至于其它保胎、催生之效,更是屡用屡验,不胜枚举。

加减:凡遇恶阻偏于寒湿中阻者,则加苏梗、藿香、白豆蔻等以醒胃化浊,若郁火上炎者,则去菟丝子、艾叶炭、黄芪、甘草之温补,而增焦栀子、黄芩、鸡内金、竹茹等以清热泻火;若痰饮上逆者,则加鲜生姜、法半夏以逐饮降逆;若兼气短咳嗽者,则重用川贝母、炙芥穗以益气止咳;若兼大便秘结者,则重用当归,并增肉苁蓉以润肠通便;若兼胎动不安,腰腹坠痛者,则重用菟丝子,并增杜仲炭、川续断以固肾安胎;若更兼漏胎见红者,则添阿胶、陈棕炭以止漏保胎。总之果能随证增损,确能获立竿见影之效。

方中首用芎、归、芍养血补肝以敛营阴,合菟丝子、艾叶炭补肾散寒以暖胞宫,俾肝肾健,冲任固则胎元自安,更胎元之生,固肝血充盛,肾气健旺而始得摄精为孕,即成则又必赖脾肺阳气之奉而始得生长不遏,故方于补养肝肾之中,少佐黄芪、炙草之甘温以培中气,川贝母以益肺气,相伍相须共奏阴生阳长,气血交旺之功,并少佐枳、朴理气化滞以和中安胃,羌活、芥穗疏散解表以调和营卫。总之全方实寓五脏同治(母能令子实,故补肝即所以养心)、阴阳两调之妙,乃治疗妇人胎前诸疾之总剂,施于临床,果有意深功殊之效。

学者或疑此方既有保胎之功,又有催生、下死胎之效,岂不自相矛盾乎?答曰盖未知此三者虽病机不同,然病则一也。其皆因气血虚少,肝肾不足所致,倘若气血充盛,肝肾健旺则足以养育胎儿,而无胎动、漏胎及坠胎小产之患,且胎气既安则恶阻亦愈。更胎儿足月分娩,犹如瓜熟蒂落之易,如果气血充沛,肝肾旺盛则足以运送胎儿娩出而无横生、倒产等难产之疾,下死胎之理亦同。总之无论保胎、催生及下死胎之用,皆取本方能养血益气补养肝肾之功矣!

六、产后发热

妇女分娩后周身发烧,谓“产后发热”,但身微热而不甚,又无其他症状者,乃体虚所致,缓缓调养,其热自退,不属病态。惟身热持续不解,且有他症出现者,当急治之,勿贻病机。

引起本病之因颇多,或由阴血骤虚,阳无所依而外浮;或由百节空虚,腠理不实而风寒外乘;或由于瘀血内滞而荣卫不利。或由食滞内伤而气机被阻。然总不越气血耗伤,阴阳乘乱所致,尤以阴虚内热为主。其症多见身热自汗,心烦不安,头昏气短,食欲不振等,此治宜养血清热,少使益气、散风之味,拟银柴胡煎:银柴胡6g,全当归9g,阿胶6g,丹参9g,生山药12g,白蔻仁3g,赤芍6g,芥穗炭12g,生甘草3g。

加减:若骨蒸盗汗者加地骨皮9g,炙鳖甲6g;若口渴者加麦冬9g;若心烦失眠者加远志9g,炒枣仁12g,若恶露未尽者去阿胶,加桃仁9g,红花3g;若伤食者加鸡内金6g。

本方为治疗产后发烧之总剂,方内当归、阿胶养血补血以滋阴补虚;丹参、赤芍活血祛瘀,使瘀去而新生,且四味同用补而不滞,攻而不峻,共成血生阴复之功。合银柴胡清热凉血以退虚热,山药调肺益气以扶正,蔻仁开胃消食以和中,芥穗炭理血除风以散外,甘草养阴泄火以和诸药。全方寓有攻补兼施、补散相合之意。加减法方中增入地骨皮、鳖甲以助滋阴退蒸之功;麦冬、知母以滋阴生津;远志、枣仁以养心安神;鸡内金以消食化滞,去阿胶者恐其粘滞而致瘀阻,加桃仁、红花以活血祛瘀。

王某,女,33岁,1964年7月14日初诊。人工流产后1个多月,现仍血下不止,量多色淡,质清稀,伴有心慌、心跳,头昏耳鸣,气短懒言,食少倦怠,潮热自汗,腰腿酸痛之症。望其面色苍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合参此系产后气血双虚,气虚不能摄血归经所致。急宜大补元气,使血有所主而崩漏自止。拟方:党参15g,白术12g,炙甘草9g,炙黄芪12g,龙眼肉12g,阿胶9g,远志9g,山药30g,生龙骨18g,海螵蛸12g,芥穗炭5g,杜仲炭12g。

服上药5剂后漏血已止,其他均见好转,现仍自觉骨蒸发热,头昏失眠,心烦不安,脉沉弦,舌苔正常。《内经》云:“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今虽气因血止,然因失血过多,营阴虚损未复。再拟方:当归9g,酒芍9g,阿胶6g,生山药15g,炙甘草9g,小麦60g,大枣4枚,远志肉9g,炒枣仁12g,银柴胡9g,地骨皮9g,芥穗炭5g。服上药5剂后,诸症若失,嘱再服归脾丸,以资调理。

气乃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今产后气血双亏,气虚则统摄无权,血虚而营阴内损,故崩漏与发烧同时并见。然初诊以气虚血崩为急,故先补气摄血以涩其流。次诊虽气复血止,但阴虚内热未除,故再滋阴养血以荣其内。此所谓:“病有出入,药亦有变化焉”。

七、产后血晕

妇女产后突然发生头昏眼花,晕眩不能坐起,恶心欲呕,甚则昏迷不省人事等,谓之“产后血晕”。本病多由产时失血太多,阴血暴亡,虚阳上冒,心神失养所致,亦有因停瘀上攻,气机逆乱而生者,然终以血脱虚证多见。兹根据临床经验拟定远志汤,其意在滋阴潜阳,宁心安神。拟方:远志汤:当归9g,酒杭芍9g,远志肉9g,何首乌12g,败龟板12g,生龙骨12g,艾叶炭12g,芥穗炭5g,姜竹茹5g,童便1盅(冲服)15ml。

加减:若气虚欲脱者,加党参12g,炙甘草6g;若恶露未尽,瘀血上迫者加丹参9g,泽兰叶9g,桃仁6g,去龙骨、艾叶 炭;若心跳汗出者加小麦60g,五味子6g,若痰多呕逆者加茯苓9g,生姜4片。

本方对产后阴虚阳浮而昏冒眩晕者用之良效。方中当归、芍药养血荣肝以奉心,合远志以宁神;何首乌滋补肾阴;尤其龟板、艾叶炭二味,龟板补任镇冲以滋阴潜阳,艾叶炭辛温助阳以补益中气,二物相须有阴生阳长之意;生龙骨能收敛浮越之神,且固血脱;芥穗炭能散血中之风;竹茹和胃调中。相合为用,共使阴阳平复,心神得养而诸证悉平。

施某,女,28岁,1963年6月3日初诊。自1962年9月作剖腹双胎产后,因失血过多,遂致昏迷不醒人事,急由驻地医院抢救始苏。然从此则经常头痛头昏,眩晕不欲行走,稍劳尤甚,腰胁疼痛,困倦无力,食少呃逆,大便坚涩,二阴疼痛,白带多。曾经他院治疗未愈而远来求诊。左手脉沉细,右手脉沉涩。望之形体消瘦,面色苍白,舌淡无华。此乃产亡血复汗,汗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令产后津血大伤,血虚不能上荣,津虚不能下润,诸症皆起,治宜养血益气,润燥生津,拟方:当归15g,肉苁蓉30g,郁李仁12g,柏子仁12g。火麻仁12g,何首乌30g,阿胶9g,柴胡9g,赤芍6g,丹参12g,党参9g,炙甘草9g,姜竹茹12g,芥穗炭12g。

服上药5剂后诸症均好转,眩晕减轻,大便已通,食欲增加,腰胁痛止。现仍心慌心跳,失眠多梦,心烦喜悲欲哭,此乃血虚脏燥,神无所附之象。当再遵前意而增入养心润燥安神之品,拟方:当归身15g,酒白芍12g,茯神9g,远志9g,炒枣仁12g,炙甘草12g,小麦60g,大枣4枚,何首乌15g,柏子仁12g,菟丝子12g,甘枸杞12g,天麻6g,芥穗炭12g。连服上药10余剂,诸症悉瘳,后随访年余未再复发。

精血同类,血伤太过则亡津,此案属津血俱虚,精血虚不能上荣脑窍,涵养心神;津液虚不能洒陈六腑,濡润肠道,故昏冒便难同时并见,治法亦在前方基础上稍事增减,加肉苁蓉骤补精血,柏子仁宁心养神,重用首乌以填补肾阴,且三物俱能润肠,合郁李仁、火麻仁润燥生津以通大便,加阿胶助当归以滋养阴血,增党参、炙甘草补中益气,使气血相恋,少使柴胡以舒肝郁,合赤芍、丹参以活血祛瘀,姜竹茹以和胃降逆,芥穗炭以理血散风。

八、产后缺乳

妇女产后乳汁全无,或虽有而太少,谓之:“产后缺乳”。本病多由身体素虚,营养不良,产后则气血大伤而化源不充,或情志抑郁,瘀血内阻,气血郁滞而经络不通,故治此法宜养血益气,解郁疏络为要,拟催乳汤:生黄芪9g,鹿角霜9,当归12g,川芎6g,麦冬9g,白通草5g,丝瓜络12g,香白芷5g,青皮3g,猪蹄汤煎服。

方义:妇人之乳汁,全赖气血所生化,经络以输布,今方用黄芪、鹿角霜益气补虚以助阳;归、芎、麦冬养血、滋液以益阴;合猪蹄汤以滋补精血以充生化之源。更用青皮理气解郁,白芷芳香开窍,通草、丝瓜络通乳,使气血充盛、经络舒畅而乳汁自通。

刘某,女,20岁,家属,1964年8月4日初诊。新产月余,乳汁不足,疲倦无力,询之其他尚好,并无郁怒。望之身体瘦小,面色无华、脉沉涩。此乃身体素虚,又值产后气血大伤,乳汁如何而生,且初生乳络未通,乳汁何以输布,故而乳汁缺少。治宜养血益气、通络,俾化源充、络道畅,而其乳自下。拟方:当归9g,川芎5g,生黄芪9g,鹿角霜9g,白芷6g,奶桃15g,白通草3g,丝瓜络12g,王不留3g,山甲珠3g,猪蹄汤煎服,服药9剂后乳房即鼓起,乳汁渐多,又一剂则频下如注。

同类推荐
  •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大全集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大全集

    本书深入挖掘了《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对成为后代中医养生最基本理论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形神合一”、“因人施养”等养生原则进行了深刻、透彻的解读。同时结合当今中国人的生活特点,介绍了大量具有可操作性的中医养生实用方法,以帮助读者切实掌握补足阳气的方法、不同体质的养生法、十二时辰养生法、四季养生法、经络养生法、情志养生法、饮食养生法、阶段养生法、女人养颜秘方、中医自然疗法、诊病秘法等。此外,本书几乎囊括了所有从《黄帝内经》衍生出来的养生方法及理念,诸如华佗、孙思邈、朱丹溪、李时珍等历代名医的养生精髓,以及众多当代国医大师的养生绝学。
  • 7天养好你自己

    7天养好你自己

    本书是一本以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的智慧之书,通过最贴近生活的7堂课——心态课、情感课、美丽课、素养课、事业课、社交课、健康课、详细告诉你如何生活才幸福,怎么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 杨力谈五谷养生

    杨力谈五谷养生

    本书以问答形式,回答了书刊排版的有关知识。三十一种常见五谷养生益寿的食用方法;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之时五谷杂粮的选用;有效的二十种防病抗病药食同源养生方;数十种最佳养生效果的五谷蒸煮技巧。中国首席中医养生专家、央视百家讲坛主将嘉宾杨力为我们讲授上述内容。
  • 健康就在食物里

    健康就在食物里

    本书专为那些希望了解饮食、享受美食、保持健康的人提供正确的饮食养生方法。让您学会正确的饮食养生方法,远离疾病,健康一生。 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食物的营养与健康,粮食米面类食品、动物肉禽类食品、水产海鲜类食品、蔬菜瓜果类食品、豆类、调料、水果类食品及其他类食品的营养分析。
  • 强健骨骼拒绝骨质疏松

    强健骨骼拒绝骨质疏松

    本书以科普读物的形式就骨质疏松的基本常识,生活方式与骨质疏松,它的易患人群及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的危害,正确认识和防治骨质疏松,科学补钙与治疗,特殊类型骨质疏松的防治,骨质疏松患者的自我保健,以及骨质疏松合并糖尿病的防治等内容向读者做了详尽的阐述。内容新颖、系统、详细、实用,适合于广大群众,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阅读;对于临床医生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帝少的囚妻

    帝少的囚妻

    一如五年前,他依旧爱她不悔。他曾失去过,这次他不会放手了
  • 修真高手在花都

    修真高手在花都

    天才绝艳的修真高手陈如峰穿越到现代都市,成为面临高考的高中生,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陈如峰纵横都市,彪悍的人生从此开始,各种美女扑面而来,挡都挡不住……
  • 楚宫一支林泽曲

    楚宫一支林泽曲

    柔年立楚,一朝胜于无。一夕入宫,终生不为奴。霓裳羽衣,二王皆列土。贵妃一笑,夫人诞下沐。朱雀金凤,青鸾鸣却苦。四角一人,不过一字妒。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苍茫之途

    苍茫之途

    仙途尽毁,魔道已断,妖海沉沦!若脚下已无路,踏出一条斑驳血径又何妨!且看一平凡小子,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探奇地,灭强敌,迎红颜,踏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苍茫之途!
  • 逆乱虚元

    逆乱虚元

    天地动荡,乾坤虚妄;时空错乱,混天为元;究其根本——时空之门!
  • 偷窥无罪

    偷窥无罪

    小木匠要去晚上蹲守,看对面楼房里的裸露和激情。不是少年荷尔蒙分泌过速,他在为自己的诚信代言。小说笔触大胆,为你呈现当代农民工情感生活的尴尬。被窝子里的事不是看点,看点是我们如何面对时代的隐患和毒瘤。《偷窥无罪》吗?偷窥有罪否?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中,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一群生活的族群——农民工。他们的幸福时光可能只有星期六那短暂的一瞬。在被歧视挤压的过程中,他们也会反抗,用血腥面对血腥。这是一起工地的殴斗事件,值得关注。
  • 龙魂争世录

    龙魂争世录

    异界获得新生的特种战士,龙魂天生。面对强大未知的异界,为了生存挣扎、为亲情迷茫、为爱情奋斗,不断追寻力量踏上巅峰。
  • 终极一班2之我还回来的

    终极一班2之我还回来的

    终极一班二改编,终极一班2之我还会来的,
  • 遵命阿飘

    遵命阿飘

    【一句话简介】阿飘:将复仇进行到底!女主:遵命。因为一次意外,女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属性各异的四只美人阿飘。阿飘们皆死于非命,心中各有不甘之事,想要女主替她们完成心愿。女主看着白纸上罗列出的每个美人的要求,欲哭无泪。白纸上——复仇!复仇!复仇!救人……咦?等等,为什么连那些要复仇的目标都要救?圣母飘: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请不要伤害任何人,即便他们做过错误的事……其她三只阿飘过来将正在给女主洗脑的圣母飘拖走,留下一句话:务必要虐死那群人渣!!!PS:非灵异文,阿飘们都美美哒萌萌哒!本文以帮美人阿飘们完成心愿为主线,喜欢的就跳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