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80700000005

第5章 企业社会资本研究综述

一、社会资本的相关研究

(一)社会资本的起源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的概念起源于社会学领域,用于研究家庭、社群、青少年行为、学校教育及民主统治等问题。社会资本一词最早出现于1920年,哈尼范(Hanifan)在其研究社区(community)的著作《The Community Center》中指出,社会资本是社区成员之间信任、合作、集体行动的基础,也是一种促进个人在社区中发展及强化人际关系网络的资源。后来社会资本的概念和理论逐步拓展到政治、经济、管理等领域,成为广受关注的研究热点。

学术界一般认为,对社会资本概念首先系统表述和分析的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布迪厄在1980年《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发表“社会资本随笔”短文中提出:社会资本是一个社会或群体所具有的现实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之后,布迪厄在1992年进一步对社会资本表述为:真实或虚拟资源的总和。对于人或团体来说,由于要拥有的持久网络是或多或少被制度化了的相互默认和认可关系,因而它是自然积累而成的。从中可以看出,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资源,这些资源是通过关系网络产生的,并且可以不断积累。之后,在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罗伯特·D。普特南(Robert Putnam)、亚历山大德罗·波茨(Alejandro Porte)等许多学者继续深入探讨,将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二)社会资本的概念

科尔曼(Coleman,1988)从功能的角度出发对社会资本进行界定,他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所拥有的,以社会结构性资源为特征的资本财产。社会资本是一种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资源,透过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互动,进行资源与资讯的交换,有助于社群其成员能达成期望目标。社会资本的共同特征有两个:第一,社会资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所组成;第二,社会资本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了便利。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具有生产性,但社会资本与实体资本和人力资本不同之处在于,社会资本存在于人际关系的结构之中,它既不依附于独立的个人,也不存在于物质生产的过程之中。科尔曼将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联系起来,认为社会资本是积累人力资本的条件。科尔曼进一步拓展了社会资本的概念,将社会资本和集体行动理论结合起来,认为社会资本不仅是获得个人利益的手段,同时也是解决集体行动问题的重要资源。

普特南(Putnam,1993)将社会资本界定为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社会信任、互惠规范与网络关系等,这些社会组织特征可以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社会资本是群体所共有的资本,人力资本的累积是社会的根本性活动,但通过公民参与非正式的社交活动,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并培养互惠的行为模式,提高对彼此的信任,进而促进社会中各项资源的流动效率,因此社会资本提高了投资于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他在《让民主运转起来》一书中提出地区社会资本的差异导致了意大利中部和南部企业竞争力的差距。意大利中部的企业之间注重分工合作,形成的网络集群使得小企业兼具专业化和规模经济性,因而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南部的企业由于相互之间普遍不信任,因而导致了在企业竞争力方面处于劣势。他将社会资本与集体行动和公共政策联系起来,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分析,为应用社会资本理论来研究分析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等宏观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美国社会学家格拉诺维特(Granovetter)于1973年提出弱关系理论对后人研究社会资本产生重大的影响。他通过对个人求职行为研究发现,求职时,获得新职业的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不是通过与他关系密切的亲戚或朋友获得,而是通过与他关系一般的亲戚朋友获得的。强关系(strong ties)网络内部成员间存在相似性,且关系较紧密,交流频率高,信息重叠较多,而弱关系(weak ties)网络则信息非重复性较高,成为沟通不同社会群体间的桥梁,充当“信息桥”的作用。格拉诺维特指出,并非所有的弱关系都能充当信息桥,但能够充当信息桥的必定是弱关系。边燕杰认为强关系可能提供“人情”,而弱关系则可能提供“信息”。

林南(Lin,1981)在弱关系理论的基础上,从网络资源角度研究社会资本,将社会资源等同于社会资本,认为社会资本就是那些嵌入个人社会网络中的资源,这种资源不为个人所直接占有,而是通过个人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社会关系而获取。林南强调,决定个体所拥有社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有三个因素:一是个体社会网络的异质性;二是网络成员的社会地位;三是个体与网络成员的关系强度。

林南(Lin,2001)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镶嵌于社会网络的资源,行动者透过行动予以取得或使用。社会资本就是通过社会关系所取得的资本,即存在于个人的社会关系之一种财富(或利益),而影响这种社会关系的因素则有关系结构、人际互动及关系结构中个体所拥有的共同背景及语言。

福山雅治(Fukuyama,1995)认为,所谓社会资本则是在社会或其下特定的群体之中,成员之间的信任普及程度。社会资本和其他形态的资本不一样,它通常是由宗教、传统、历史、习惯等文化机制所建立起来的。福山雅治比较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后,认为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本息息相关,在具有共通的伦理规范的企业里,员工彼此容易发展高度的信任,企业的经营成本低。

伯特(Burt,1992)提出的结构洞理论更关注网络的结构特征,认为社会资本是网络结构给网络中的行动者提供信息和资源控制的程度,通过朋友,同事以及更一般的熟人获得使用金融和人力资本的机会。他认为社会资本不仅仅取决于关系的强弱,更重要的是结构洞,它具有获取非重复资源的更多机会。一个人在网络上若占着通路(access)、中心点(centrality)、中介点(betweenness)等,从社会资本角度看对知识部门及团队学习效能之资源影响的关键位置,将具有更多控制信息与接收信息的机会,而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

波茨认为社会资本指的是处在网络或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的个人动员稀有资源的能力。获取能力的不是个人所固有的,而是个人与他人关系中包含着的一种资产,社会资本是嵌入的结果。

世界银行(World Bank,2004)提出社会资本是指能够加强集体互动的规范和网络。社会资本是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不仅可以缓解贫穷而且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社会资本不是社会制度的加总,而是把各种社会制度融合在一起的粘合剂。

由于社会资本理论兴起较晚,虽然发展很快,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整而统一的定义。各个学科和各位学者从自己的理解角度出发对社会资本进行了许多的界定。我们对这些学者的定义进行归纳,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资源论。这种观点强调社会资本有利于从关系网络中获得一定的资源,实现目标。代表人物是布迪厄(Bourdieu)和林南(Lin)。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是与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相对应的另外一种重要的资本。美国社会学家林南教授认为“社会资本是镶嵌在社会结构之中并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动来获得或流动的资源”。沃克、科格特和沙恩(Walker,Kogut&Shan,1997)提出:社会资本是一种强化个人或群体行动者行为规范的一种手段,可视为一种资源。哈皮特和戈沙尔(Nahapiet&Ghoshal,1998)对社会资本的定义为:通过个人或社群的关系网路获得的镶嵌于关系中现有或潜在资源。

国内的学者对社会资本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张其仔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它为结构内的行动者提供便利的资源,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形式。

第二种观点是功能论。典型代表是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和哈佛大学教授普特南(Putnam)。科尔曼从功能的角度来界定社会资本,认为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拥有的以社会结构资源为特征的资本财产,社会资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构成,存在于人际关系的结构中。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以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的效率。

第三种观点是能力论。代表人物亚历山德罗·波茨(A Leiandro Porte)把社会资本界定为个人通过他们的成员资格在网络中或者在更宽泛的社会结构中获取短缺资源的能力,强调的是社会资本拥有者的个体特性,认为社会资本指的是处在网络或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调动稀有资源的能力。

这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界定,为后人研究社会资本提供了广阔的视角。

(三)社会资本和其他资本的异同

阿德尔和权(Alder&Kwon,2002)指出社会资本与实体资本(Physical Capital)、财务资本(Financial Capital)及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等有其相似及相异之处。

1.社会资本与其他资本的相似之处

(1)具有可投资性(Invest)。

如同其他资本一般,社会资本可视为一种可用来投资,并期望在未来能得到收益(即使难以确定)的长期性资产。社会资本将关系视为一种资源,并加以投资。投资于外部关系网络时(Network of external Relations),无论个体(Individual)或群体(Collective)都能扩大其社会资本,可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权力及团体凝聚力(Solidarity);当投资于内部网络时(Network of Internal Relations),可有助于降低监督成本,强化组织内部成员的群体认同(Collective Identity)及行动力。

(2)社会资本具有生产性。

社会资本和实体资本、人力资本一样,是一种具有生产力的资源,有助于公司的事业经营。社会资本为社会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有助于行动者特定目标的实现。

(3)具有专属性(Appropriable)和可转换性(Convertible)。

和其他资本一样,社会资本具有专属性(Appropriable)及某种程度的可转换性(Convertible)。社会资本在本质上只能为专人所拥有。在可转换方面,和经济资本相比,社会资本不能轻易转换为其他类型的资本,它的流动性较低,粘性较高[45~46]。

(4)替代(Substitute)和互补性(Complement)。

在某些情况下,社会资本与其他资本可互相替代和互补。如可通过关系的联结,获得所需必要的协助,从而弥补资金或人力的不足。良好的社会资本,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使经济资本更有效率。

社会资本可以为某种行动提供便利,但对其他行动可能是无用的,甚至起反作用。仅对某些特殊的活动而言,它可以被替代,因此具有不完全替代性。

(5)维持成本和增值性(Maintenance Cost)。

社会资本与实体、人力资本相同,都需要维护以保持其效能。与实体及人力资本相同,但与财务资本不同之处,社会资本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持,这种关系是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被更新及再确认,随着它的使用而不断增加,否则便会随时间慢慢淡去,逐渐枯竭,失去效用。

(6)折旧率。

与人力资本相同,社会资本没有明确的折旧率。个体间的信任,是在双方不断互动及互惠条件下所建立的。社会资本越使用越多,越不使用便会越少。社会资本的动态性使得社会资本无法界定使用情况,其折旧无法以时间、应用环境来衡量,因此社会资本无法计算折旧率。

2.社会资本与其他资本的不同之处

(1)社会资本是无形的资本。

从资本形式来看,实体资本和财务资本为有形资本,而人力资本存在于个人所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之中,是无形的,社会资本也是无形资本,通过人们的互动塑造出来。

(2)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

对于内部社会资本(Internal Social Capital)来说,社会资本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某人使用社会资本,并不会影响网络内其他成员的使用。社会资本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是社会资本与其他资本最基本的差别。社会资本存在于两人以上或群体之间,彼此联系而相互作用,不为个人或某组织所独有。

但是就外部社会资本(External Social Capital)而言,则具有排他性(Excludable)。而经济资本可以是公共产品,也可以是私人物品。

(3)具有镶嵌性,存在于“关系”之中。

社会资本不像金融资本那样容易转移,也不像人力资本那样具有流动性。社会资本存在于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储存于人们之间的关系之中,并非固着在成员本身。只有透过个体或群体间的互动,才能创造价值。

(4)不可转让性。

社会资本是一种嵌入的结果,个人或组织只有进入某一个网络才能拥有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对主体不具有依附性。它不是拥有者的私有财产,不可能由拥有者依主观愿望转让给其他个体而使之受益。因此,它无法像一般资本一样轻易被交易。

(5)难以衡量。

社会资本虽然在概念上可体会其所谓因互动关系所带来的益处,但实际上难以量化衡量(Quantified Measurement)。社会资本不像实体资本一样容易量化并加以衡量。不仅社会资本的益处难以衡量,而且为维持社会关系而投入的资源,同样难以衡量。

(四)社会资本对组织的影响

1.社会资本对组织的正面作用

(1)促进信息交流。

通过对社会资本也就是组织间关系的有效运用,社会资本更容易接近各种信息、知识、资源以及机会,有助于组织得以更少的成本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组织对知识的学习首先必须取得有效的信息,通过组织在网络中所处位置而形成的网络结,能使组织有效的取得所需的信息。

(2)促进知识转移和分享。

如今,组织必须不断地自行发展或吸收外部新知识以保长期竞争优势,因此,知识移转也就成为帮助组织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然而,组织间和内部的知识移转常受限于知识粘着性而使知识移转绩效不佳。社会资本能有效地促进内隐与外显知识的移转,组织的外显知识仅通过手册、电子系统等并无法使接收者掌握外显知识的内涵,还要通过社会资本来强化知识的接收效果;再者,社会资本在内隐知识的共享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塑造知识移转者与接收者的特殊沟通关系,内隐知识只有通过此特殊关系才能得以移转与分享。

一般来说,各组织的知识、经验等并不相同,通过社会资本的建立,使组织获得不同知识的可及性大大增加,并且更有效率的转移和获得这些技术知识。

(3)降低交易成本。

社会资本强调社会个体间的相互信任、关联,进而深化为对这个社会的信赖,演化为社会契约,如社会认同、规则与责任等形成社会规范,可降低外部成本,减少产品和市场的风险,促进经济体系的健全发展。

信息及资源的取得和积累常常需要付出昂贵的成本,社会资本有助于组织降低对信息取得和积累投入的时间和成本。

社会资本促使组织知识快速传播和多元化,有助于创新知识的积累,进而增强组织竞争力。社会资本的深度会产生信任资本,可降低投机行为发生的几率,降低监控成本与交易成本。

(4)促进合作。

社会资本可增进企业组织内部信任,并弥补法规的不足。企业成员合作分享市场、规则、技术、机会等外在信息,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另外,企业的外部合作,则通过社会结构、关系等要素,以各种形式联盟,开创合作关系和共同利益。

(5)促进经济发展。

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下的社会资本分配状况,影响企业的组织形态与合作模式,甚至决定经济竞争能力的优劣,社会资本是市场与组织结构之外重要的资源配置机制之一。

2.社会资本的负面作用

(1)扭曲资源配置,腐化政治。

封闭性网络(指网络个体具有强烈连接关系,抗拒网络体系成长转变,如拒绝市场新的竞争加入)会扭曲市场、行政法制机制。封闭性的官产合作关系若转化为利益输送,将妨碍市场机制的运作,扭曲资源配置。封闭性社会资本会增加利益游说机会,制造政商关系的特定利益网络,影响经济行政决策与行政功能,可能造成贪污腐化、内线交易和亲信政治,妨碍经济现代化发展。

(2)妨碍技术进步。

社会资本不健全的发展,会造成机制僵化,不但阻碍新创企业进入市场,而且妨碍事业新创与生产技术革新。特别是新创企业缺乏社会背景,不易获得资金融通,难以进入既得利益者控制的市场体系,使社会资源流通与市场机制运作逐渐弱化。封闭性的社会规范也倾向于保守思维,希望个体成员遵循既有模式,对于激进式创新模式的研发创新,可能持怀疑态度。

(3)会转变为社会负债。

当高度凝聚力的网络已无法让成员得到所需资源时,这些关系网络以及维持关系所需的行为,便可能成为成员的负担,甚至阻碍成员向外寻求更多样的资源。此时,社会结构禁止或阻碍行动,社会资本则变成了社会负债。

(五)社会资本的构成

摩南和戈沙尔(Moran&Ghoshal,1996)认为,社会资本是蕴藏在关系中的社会资源,资源的组合与交换会产生价值。因此,社会资本包含许多层面,例如:社会连结、信任关系和价值体系。

哈皮特和戈沙尔(Nahapiet&Ghoshal,1997)认为,社会资本由三部分构成:结构维度、关系维度以及认知维度。结构维度包括网络连接、网络结构、专属组织等要素。关系维度包含了伙伴关系中的信任与可靠程度;认知维度则指利用共同的语言、规则以及沟通方式,形成共享的网络以达成共识。

伊利伦克、奥蒂奥和萨皮恩扎(Yli-Renko,Autio&Sapienza,2001)也将社会资本分为三部分:与主要顾客的社会互动程度、关系品质以及透过顾客所创造的网络关系。

蔡和戈沙尔(Tsai&Ghoshal,1998)认同哈皮特和戈沙尔的社会资本构成,但三个维度各自所包含的内容却有所不同。

帕德斯卡夫和戈沙尔(Podsakoff&Ghoshal,1998)认同哈皮特和戈沙尔的社会资本三分法,认为结构维度是组织整体关系规则和员工之间的连接,强调员工彼此认识。关系维度是关系的本质或品质,注重信任、亲密等特质。认知维度是员工在社会网络系统分享共同观点和理解。

科尔曼(Coleman,1988)认为社会资本包括三种形式:一是义务与期待,这些建立在社会环境的信任基础之上;二是信息渠道。信息是行动的基础,有时非正式渠道获得的信息更加重要;三是规范和有效的惩罚。社会规范通过有效的惩罚是个体遵守团体规范,才能规范互动,增强信任。

乌茨(Uzzi,1996)将社会资本分为市场性镶嵌和网络型镶嵌两种。市场型镶嵌是指组织与其他组织的连接以自利为出发点,以市场价格机制作为其连接的基础。网络型镶嵌是根据组织间的信任和信誉进行连接,以利于网络成员之间交换知识及共同解决冲突。

格拉特(Gulati,1999)将社会资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关系镶嵌,指社会关系连接,其强弱影响知识的分享程度;另一类是结构镶嵌,指组织在网络中的位置,其连接的多少将影响信息的交流程度。

到目前为止,学界基本认同哈皮特和戈沙尔的观点,即社会资本由三部分构成: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三个维度互相影响,用来说明组织内部的关系网络和组织之间的关系网络。

(六)概念辨析

1.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

对社会网络的研究,开始是结构论,这种理论研究社会结构对个体态度和行为影响,后来发展为个体论,研究个体属性对结构形成及变化的影响。这两种理论都是探讨网络的结构特性。社会网络是一客观的关系结构,是个体间的互动关系联结。

社会资本则是由于个体占据特定网络位置或群体网络结构而具有某种特性,从而获得一定的资源及优势。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资源,存在于社会网络形成的关系之中,不能独立存在于某个个体。社会资本起源于社会关系,镶嵌于社会结构之中,而不同的社会关系及网络结构的特性,将会产生不同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以社会网络为载体,社会网络是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之一。

然而,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除了社会网络之外,还有其他的社会结构性资源。而且社会网络本身不是社会资本,只有它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使用时才会产生社会资本。

由此可见,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2.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

资源是潜在的资本,资本是动用了的、用来投资的资源。社会网络是社会资源而不直接等同于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动用了的、用来从事生产性的经济活动的社会网络或社会资源。林南认为,社会资源是通过人们直接和间接的联系而获取的资源。对于这些资源的获取和使用是暂时的和借用的。而社会资本是人们动用了的社会资源,它主要是从社会网络中得到的(林南,1999)。资本是在市场中具有预期回报价值的资源投资,而社会资本是嵌入于社会网络中,在有目的之行动中可以获得或调用的一种资源(林南,2001),因此,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关系网络中嵌入的资源是否能够被使用。

3.社会资本和“关系”。

“关系”,有若干的含义,在社会学意义上,它指的是中国社会中特有的一种人际互动形式,是基于互惠互利的社会联系。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提出的“差序格局”理论中谈到,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在中国,谈到关系,更多时候指的是人际关系,是机构联系之外的个人联系,一般是处于不公开或半公开的状态。“关系”往往和面子、人情等结合在一起。

黄光国(1990,1991)提出在中国社会中,因为受到儒家伦理影响下,个人在作关系判断时,会将自己对对方之间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类,并依不同的社会法则与对方交往。这三类是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和混合性关系[。

社会资本和“关系”概念虽有重叠但并不相同。社会资本和“关系”都与社会网络密切相关,社会网络是关系的结构体现,也是社会资本的主要载体之一,在这一点上社会资本和“关系”有着相似之处,但实际上两者有着本质的差别。

①社会资本是基于一种“普遍主义”的信任,而“关系”则往往是“特殊主义”的产物。社会资本孕育在普通公民之间,是公民社会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普遍主义”的互惠关系和信任关系,它提供的是一种公共物品。而“关系”则是按照“特殊主义”原则而展开的。“关系”只是“内群体”中的互惠互利,而对于“外人”基本上是一种排斥的态度。

②社会资本的思维逻辑是公益性,而“关系”的思维逻辑是自利性。社会资本实际上作为公民之间的一种信任网络,它成为市场和政府之外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也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整合机制。而“关系圈”尽管内部成员间存在高度信任,但它的“私密性”的交易往往是对公共资源的截夺。

③社会资本对应着西方的公民社会展开,是基于契约思想建立起来的团体格局,多以自愿性的社团方式存在,个人可自由选择,它是对结社、合作、信任、互惠及信息渠道等整合性思考的产物。而“关系”对应着中国家庭本位展开,是基于家族主义建立起来的差序格局,个体无法选择,它是对血缘、地缘及扩张而来的同学、同事等关系的概括性思考,多以个人关系方式存在。

二、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

社会资本的最初研究是从个人层面进行研究,研究社会资本给个人带来的影响,如社会资本对个人找工作有帮助,影响个人职业生涯。伯特(Burt,1997)也把社会资本定义为个人行动者的位置特征和他们传递特有知识的能力。后来学者们逐渐将研究范围拓展,从个体层面推广到组织层面、国家层面。如社会资本可看做国家或者地区的性质,国家或者地区能利用其社会资本来加速经济发展。近年来社会资本用于企业的研究渐渐增多。

芝加哥大学的罗纳德·伯特(Ronald Burt,1992)是第一个将企业作为社会资本研究主体的学者,他最早把社会资本由个人层次延伸至企业层次,他明确指出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关系是社会资本。罗纳德·伯特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行为者从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获得的一种资源,企业作为有目的的社会行为者,社会资本的逻辑不可避免地会扩展到企业层次。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就是社会资本,它是竞争成功的最终决定者。

一般认为,对企业社会资本进行系统分析的是加贝(Gabbay,1999)等学者,他们以企业作为研究主体,分析了社会结构如何与企业以及企业内成员目标的实现相关联,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是以社会结构为载体,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所获得的能够促进其目标实现的有形或无形资源。之后,又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如贝克(Baker,1990)认为企业的社会资本是存在于企业关系网络中以及通过关系网络所能得到的多种资源。

科卡和普雷斯科特(Koka&Prescott,2002)指出,社会资本是社会行为者从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获得的一种资源,企业作为有目的的社会行为者,社会资本的逻辑不可避免地要被一些学者扩展到企业层次。

哈皮特和戈沙尔(Nahapiet&Ghoshal,1998)认为企业的社会资本是企业(包括其内部成员)占有的关系网络中通过关系网络可获得的、来自于关系网络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总和。

萨海姆(Sahaym,2005)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是嵌入于企业和外部组织(政府、供应商、高校等)之间并代表企业与外部组织之间的交换关系,是二者动态交互作用的结果。

科娜和布伦(Leana&Van Buren,1999)在研究企业内部社会资本时,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是反映企业内部社会关系特征的资源,是通过成员的集体目标导向和共享的信任来被认识的,它使组织和员工都受益。

边燕杰(2000)认为企业通过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和社会联系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是一种社会资本。

陈劲等(2001)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是一个企业与相关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与其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纵向联系,与企业外相关实体、群体之间的社会联系等社会关系总和,以及该企业获取并利用这些关系来摄取外部信息和其他资源的能力总和。

郭毅等(2003)认为这一定义也可以扩展到企业外部。因此,可以把企业社会资本定义为反映企业内外部社会关系特征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企业关系网络中的信任、承诺、规范、结构、位置等。

张方华(2004)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指的是企业建立在信任和规范基础上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范围与质量以及在此基础上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主要由纵向、横向和社会关系资本三部分组成。

宇红(2005)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是建立在信任、规范和网络基础上的,嵌入在企业现有稳定社会关系网络和结构中的,通过社会结构使组织不断增长,促成目标达成的各种实际或者潜在资源的集合。

孙捷(2003)提出,企业的社会资本就是企业通过社会联系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表现为处于企业内的个人、组织(广义上的)通过与内部、外部的对象长期交往、合作互利形成的一系列认同关系,以及在这些关系背后沉淀下来的历史传统、价值理念、相互信任、共享规范、行为范式和规则体系。

李正彪(2005)把企业的社会资本定义为企业建立在信任和规范基础上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从这些关系网络中摄取资源并且由此获益的能力。

因为本身的复杂性和研究角度的不同,所以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企业社会资本定义。本书从资源论的观点出发,认为企业社会资本就是企业为实现某种目标通过所拥有的内外部社会网络所获得的各种资源。

三、企业社会资本的作用

许多学者对企业社会资本作用的研究都证实了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企业社会资本帮助企业获得参与竞争所需的但又欠缺的各种资源。

对于企业内部来说,企业社会资本可降低离职率,降低管理成本,促进企业内部成员资源交换和产品的创新,并可促进企业智力资本的形成,以及进一步提高跨功能团队的效率。

对于企业外部来说,企业社会资本有助于加强与供应商关系[94~97],拓展地区生产网络,激发企业间的互相学习。

伊利伦克、奥蒂奥和萨皮恩扎(H。Yli-Renko,E。Autio&H J。Sapienza,200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从核心客户获取外部知识的量取决于社会资本中社会互动、关系质量和网络联系。社会资本使得企业更容易获取核心客户关系中的外部知识。

企业社会资本带来的企业间信息共享能消除和减少风险与不确定性。

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实现各个独立企业之间资源的共享,获得技术诀窍来补充企业现有的知识。

企业间良好的社会资本能够在合作网络内提供一种信任机制,使经济交易融入一些情感因素。通过创建成员间频繁接触的框架和提高成员间信任度来减少机会主义行动。

伊利伦克和托内蒂(Yii-Renko&Tontti,2002)将企业社会资本分为内外两部分,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企业国际化销售额和企业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科克伦(Sherman Cochran,2003)研究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中西方的企业,总结出西方、日本和中国企业三种不同的成功模式。西方模式是从个人资本主义(以社会关系网络为基础)发展到了经理人资本主义(经理层级结构运作)。日本模式强调集体主义,管理层级结构贯穿企业各层次。华人企业模式强调的是社会关系网络而不是企业层级结构。

总结一下,企业社会资本可以加速信息和知识的流动和获取,培养企业内部及企业和外部之间的相互信任,从而促进合作,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企业获得各种所需资源,增加企业无形资产,提高企业内部的运行效率,提高企业的绩效。

一般来说,根据主体的不同,把社会资本分为三个层次:微观社会资本、中观社会资本和宏观社会资本。微观社会资本指个人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中观社会资本指企业、社团、社区等所拥有的社会资本,而宏观社会资本指一个国家、区域的社会资本。本书仅研究属于中观层次的企业社会资本,其他两个层次的社会资本不在本研究范围之内。

四、企业社会资本的划分

一般来说,根据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不同,可以将企业的社会资本分为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两个组成部分。企业内部社会资本是存在于企业内部各种关系网络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资本。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存在于员工、管理者、部门、团队等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员工提高内部沟通的效率,加快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增进彼此信任和合作,协调内部各种关系,促进个人及部门之间各种资源的交换和组合,形成智力资本,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企业内部社会资本是企业组织制度的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

作者

观点Rosenthal(1996)

社会资本有利于企业内部跨部门、跨职能的团队合作,能提高团队工作效率Nahapiet&Ghoshal(1998)

组织作为一种制度环境有利于社会资本的产生,并且组织社会资本促进组织的智力资本的产生和发展Gabbay&Zuckerman(1998)

社会资本能够推动组织内部资源与信息的交换,并且促进创新Wenpin Tsai&Sumantra Ghoshal(1998)

社会互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和信任(社会资本的关系维)与企业内部部门之间资源交换的范围有很强的相关性,并由此影响企业的创新Carrie R Leana&Harry J Van Buren(1999)

组织社会资本能够增强企业内的集体行为,企业合理的雇佣实践能够促进组织社会资本的产生。

企业外部社会资本是由于企业嵌入在外部关系网络中所形成的社会资本。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存在于企业和外部各种机构的联系之中,包括企业和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大学、政府、科研机构等。企业外部社会资本有助于企业从外部获取各种稀缺资源,增进组织与组织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形成合作关系,加快信息和知识的流动,降低交易成本,使得企业与外部各界保持和谐的关系。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武考克的“整合”和“链合”概念,可以将企业内部的社会资本称为企业整合,而将企业外部的社会资本称为企业链合。

奥尔、基尔达夫和布拉斯(Oh,Kilduff&Brass,1999)把社会资本分为两类:连结式社会资本(Linking Social Capital)与自治式社会资本(Communal Social Capital)。连结式社会资本意指处于某一特定群体中得个体与其他群体产生的联系,以获得必要的信息和利益。自治式社会资本指个体与本身所处的群体互动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一般也将此两类社会资本称为外部社会资本(External Social Capital)与内部社会资本(Internal Social Capital)。

富恩丹(Fountain,2000)将企业社会资本划分为三部分:与各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与供应商之间的纵向联系以及与其他外部群体组织的联系。伊利伦克、奥蒂奥和托内蒂(Yli-Renko,E。Autio&V。Tontti,2002)将企业社会资本分为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两个部分。张其仔(2000)将企业社会资本分解为三部分:工人之间的社会资本,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社会资本和管理者之间的社会资本,并进而用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程度来测量企业的社会资本。边燕杰(2000)将企业社会资本划分为三种:企业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和社会联系。

本研究主要针对企业内社会资本进行研究,考察企业内社会资本和企业智力资本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企业外社会资本在本研究中暂不考虑。因此,以下未特别指明的,一般都是指企业内部社会资本。

五、企业社会资本的构成

关于社会资本的构成基本达成共识,大部分学者认同哈皮特和戈沙尔的观点,将社会资本上可分为三个维度,即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企业社会资本也是如此,也是由这三部分构成,企业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社会资本的维度指社会资本主要方面的集合。

(一)结构维度(Structural Dimension)

结构维度强调整体关系网络中的连接形态、密度和运作情况,即组织所属的网络密度越高,运作越频繁、顺畅,且组织所在位置越靠近网络的中心位置,则企业社会资本越高。哈皮特和戈沙尔(Nahapiet&Ghoshal,1998)将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定义为成员间的整体连接模式,一般包括成员间的网络连接是否存在,网络结构或形态、专享组织。

1.网络结(Network Ties)

网络结指内部成员之间或组织对外连接的数量,连接的数量越多代表组织在社会资本在结构维度上越丰富;而且由于网络结具有获取信息的优势,因此网络结在知识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伯特(Burt,1997)提出网络结所提供的三种信息利益:

①可及性(Access):帮助组织知道谁拥有有价值的信息。

②时效性(Timing):通过网络结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信息。

③参考性(Referrals):连接度广且信息网罗能力强的组织有较大机会和其他组织合作。

这表明,行动者如果能获得有用的信息,获得信息所需的时间短、并能将有用信息介绍给组织中需要的成员,则组织的社会资本越高。在关系网络中,行动者之间的连结关系以上三种信息利益,因此,行动者间的网络关系是网络结畅通与否的关键。

伊利伦克、奥蒂奥和萨皮恩扎(Yli-renko,Autio&Sapienza,2001)实证结果显示,与顾客的网络结将显著地影响知识的取得,并因此影响新产品的开发与技术的差异化。

蔡和戈沙尔(Tsai&Ghoshal,1998)的实证结果显示,社会互动连接会直接影响或通过关系维度间接影响资源的交换和结合,并因而创造价值。

2.网络结构(Network Configuration)

指网络的松紧程度,包括连接的密度、连接与层级。其中,网络中心点的位置是决定网络结构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关系到其所拥有的资源多寡以及其在网络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些都会影响网络的发展与成员间的连接程度。当网络中心点拥有的资源越多时,越多行动者愿意与其建立连接关系,网络中心点之行动者也可因此而取得更多的资源,进而越能扩大整个网络。

格拉特(Gulati,1999)实证结果显示,厂商的网络位置会影响到它能从网络中获取的资源,并因而影响其后续的联盟决策。

伊巴拉(Ibarra,1993)发现,较高的网络核心性(Centrality)代表着较高的层级位置,表示其能取得更多有价值的资源。

蔡(Tsai,2000)发现,组织内部单位的网络核心性与新连接的产生速度具有正相关关系。

伯特(Burt,1992)认为,没有多余接触的松散网络结构能提供更多的信息,而致密网络如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或降低处理信息成本的话便是无效率的。

3.专享组织(Appropribale Organization)

指专属于某组织成员的资源,不能转移到另一组织,如组织惯例。网络内部一般都具有专享的特性,可快速转移知识却不易被非网络成员获得。

古夫塔和戈尔德拉贾(Gupta&Govindarajan,2001)的研究结果发现,跨国公司的正式整合机制会影响子公司的知识流入与流出。

(二)认知维度(Cognitive Dimension)

认知维度指那些能在成员间提供共同的陈述、解读与意义系统的资源,是网络体系中伙伴间所达成的共识,包括共同的语言、规范及陈述以及共同愿景。

认知维度强调能促进个体间或组织间认同或凝聚意识的资源,当个体间或组织间拥有越多此类资源,则代表个体或组织的社会资本越丰富。代尔和西格特(Dyer&Sight,1998)认为认知维度在网络内将扮演着联系、凝聚组织的角色,在网络外,则形成一种具有阻隔作用的自我防卫机制。哈皮特和戈沙尔(Nahapiet&Ghoshal,1998)将认知维度独立出来,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组重要的资产,而这些资产是过去社会资本的主流文献所未提及,但却在策略领域引起相当多的注意[115~118]。

哈皮特和戈沙尔(Nahapiet&Ghoshal,1998)认为社会资本认知维度包括共同语言与共同愿景,认为个体间或组织间能通过共同语言和共同愿景塑造一致性目标,使网络内的所有成员以全体利益为重,自觉减少自利行为并促进知识的传播。

1.共同语言

语言是社会关系中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只有共同的语言才能增加整合的能力,共同的语言和符号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博兰和滕卡西(Boland&Tenkasi,1995)认为,拥有共同词汇将有助于知识的传播与结合,代表组织间拥有共同语言的程度越高,组织间认知也越高。共同语言影响信息的结合与交换,也影响人们的认知。

2.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包括组织的共同目标、期望与抱负,当组织间拥有共同愿景时,便能知悉彼此行为而减少沟通误解,增加了交换思想与资源的机会。

(三)关系维度(Relational Dimension)

哈皮特和戈沙尔(Nahapiet&Ghoshal,1998)将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定义为经由关系而被创造与运用的资产。凡是能促进组织成员认同意见的资源都属于关系维度。格拉特(Gulati,1999)认为关系镶嵌(relational embeddedness)为网络各成员间之社会性互动。哈皮特和戈沙尔(Nahapiet&Ghoshal,1998)认为关系维度包括四个要素:信任、规范、义务与期望、认同,这些变量先影响交换或结合智力资本的通道和价值预期与动机,并进而创造新的智力资本。关系维度一般表现为信任、相互认同,关系到社会资本的质量,是社会资本三个维度中的核心。

1.信任

信任是认为他人对自己有善意行为或正面回馈的意图。刘易斯和威格特(Lewis&Weigert,1985)认为信任是一种个人主观的心理状态,且具有集体属性,一个人无法表现出信任的情境。两者间若有高度的信任就会更愿意交换信息、相互合作与加强互动。信任可增进成员间互惠。蔡和戈沙尔(Tsai&Ghoshal,1998)的实证结果显示,信任和可信赖性会显著影响资源的交换和结合,并因而创造价值。

格拉特(Gulati,1995)将信任分成两类:强制基础型信任和知识基础型信任。强制基础型信任(Deterrence-Base Trust)是从交易成本观点出发,强调组织知道如果采取投机行为将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相信合作伙伴不会从事对彼此不利的行为。知识基础型信任(Knowledge-Base Trust)是从网络观点出发,认为网络体内各成员以情感与认知为基础,个体间具有紧密的联系,通过非正式互动产生一致性目标的追求,并因此产生信任。强制型信任属于被动信任,知识型信任属于主动信任。知识基础型信任能够提高组织间交换资讯的意愿,以及开诚布公的态度,因此比强制基础型的信任更能够提升组织移转绩效。

2.规范

规范是一种控制的力量,有一致的默契,约束彼此的行为。在此原则下,可将个体的自利转变为利益共用和具有共同目标的共同体。

3.认同

认同就是将其他个体视为同一类,在目标一致下,全心全力投入高价值的知识创造。克雷默等(Kramer,et al。,1996)研究显示,认同能促进合作的过程和绩效。行动者加入网络的动机影响着行动者对该网络的认同程度,当各行动者的动机越一致时其网络内的认同程度越高。

4.义务和期望

指对未来的承诺可驱使交换或结合知识的动机。

蔡和戈沙尔(Tsai&Ghoshal,1998)将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界定为社会互动,如人们使用人际连接取得工作、信息、特定资源。社会资本关系维度是指根植于关系中的资产,如信任、信赖。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指分享核心或典范的属性,以促进共同了解的目标和适当的行动,有如拥有共同的专有资源。

细究科尔曼(Coleman)的想法,虽然他将社会资本分成三个构面,但是,这三个构面有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就是“信任”。“信赖”是共有价值观的一种典型,社团成员若彼此信任,其间便蕴涵了充沛的经济价值。一个社会能够开创什么样的工商经济,与其社会资本息息相关。

同类推荐
  • 中国宏观调控三十年

    中国宏观调控三十年

    本书包括政府经济调节职能与加强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市场主体行为分析、价格管制与宏观调控、当前宏观调控政策困境下的制度转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展望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等内容。
  • 经济学常识全知道

    经济学常识全知道

    本书为“知识大百科”系列之一,结合大众实际生活,系统介绍经济学知识。
  • 大话苏商

    大话苏商

    本书对江苏古今史上的商帮作了详细的介绍,讲述了他们从商经商的智慧与谋略,以及他们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 从零开始读懂博弈论

    从零开始读懂博弈论

    博弈论是在西方哲学、经济学、心理学、信息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出来的思维利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博弈,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都能够运用博弈论来寻找最佳的解决之道,用博弈智慧来指导生活决策。《从零开始读懂博弈论》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及运用,通俗易懂,饶有趣味,并寻求用博弈的思维智慧来指导生活和工作。读者可以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中轻松领会博弈思维的精髓,获取开启人生智慧的金钥匙。
  •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本书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地位和前景问题、应对入世挑战问题等。
热门推荐
  • 明星总裁:老婆大人求原谅

    明星总裁:老婆大人求原谅

    一个在大三时早已是受万人追捧的明星,还有一家自己开的大公司。一个只是普普通通的女大学生。他们相恋,大家都说她想飞上枝头变凤凰,他母亲甚至想尽办法棒打鸳鸯,最终他不相信她,她流泪离开,十年之后她再次回来......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林依雪

    林依雪

    本书以奇妙的幻想,展现了浓浓的亲情,难以割舍的友情,生死相依的爱情。
  • 圣气风暴

    圣气风暴

    身怀太古圣体,身居无上圣气,却不知自己以身居惊天棋局。在这诸圣争霸的时代,唯有实力可以保全自己。
  • 妖孽王爷霸上逆天萌妃

    妖孽王爷霸上逆天萌妃

    她,21世纪暗黑杀手,呆萌穿越,一日为狐,终生为狐,新技能通通get,实力强到逆天,容貌惊艳到无法形容,却被某男缠得死死的。“Ohmygod!我的美男啊!”“哦?小东西有本王就够了。”他,帝都妖孽四王爷,大陆美女如云可他却偏偏独宠雪狐一人,抱在怀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过,你以为咱们家狐狸那么好的哄吗?“慕!容!紫!芸!你给本王站住!”“有本事就来追我啊!哼╭(╯^╰)╮!”“欸欸欸,痛痛痛,王爷,咱们要不要换一种打开方式?”只见某男邪魅一笑,反身把慕容紫芸压在身下:“哦?小东西要怎么个打开法?嗯?”“嗯,那个,你能不能先下来啊。”“不能……”“……”
  • 仗剑大唐游
  • 人道至仙

    人道至仙

    上古五千年,太古大地降下血雨,神魔天降,万族生灵遭劫,为了下界生灵的延续,先贤关闭太古之门,只余下界门,令飞升太古修士日益稀少。五千年后,一个人族少年在下界崛起……他将如杀神白起、兵仙韩信、剑仙李白、书仙王羲之那样铸就神话,飞升太古,留下传说。
  • tfboys之无悔

    tfboys之无悔

    如果你喜欢他们就看看吧!看不看不强求!只是在于你的心意!四叶草就看看吧!家人哦!
  • 暮色未央

    暮色未央

    大唐756年,帝国学院公开招生。隐藏在历史阴影中几百年的学院第一次出现在帝国人的视线中。身世复杂的徐小花拜在学院门下。随着他的成长,一步步揭开了血脉者的神秘面纱和两大帝国掩埋在历史尘埃下几十年的阴谋。
  • 大汉王朝4

    大汉王朝4

    本书为《大汉王朝》第四卷,以通俗的笔触和富于细节化的阐述,呈现历史最鲜活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