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18400000003

第3章 筑堤排沥屯田

唐朝末年,端州除了南边的西江,北边还有两三条小河流,其中最大的一条小河叫沥水。每逢暴雨,北岭山的山坑水夹沙带泥冲涌下来,年深日久,沥水积聚了大量的沙泥,逐渐淤塞。每年春洪夏涝,西江河水又淹没沥水河周围的大片土地,使得七星岩一带汪洋一片,直淹至北岭山下。水退去时,沥水排泄不畅,又积滞成沼泽湿地,成为端州的灾患。也有方志专家认为:西江自三榕峡起,分南北两条水道,经双羊峡汇合流向珠江。端州是夹在其中的内河岛屿,称为“两水夹洲”。唐末宋初,北边水道由于河床高而逐渐淤塞,成为一大片沼泽湿地,仅留南边水道(即现今的西江河道)过零羊峡(后称灵羊峡、羚羊峡)流向珠江。不管怎么说,北宋时,七星岩后沥水一带都是沼泽湿地。包拯来到端州之后,勘察地理,拜访老人,披阅方志史籍,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为四十五年前状元陈尧叟任端州知州时筑堤、排沥的方法很好,一可以减轻西江洪水的险情,二可以排除沥水造田地。前人的经验值得借鉴。

陈尧叟,字唐夫。四川阆中人,端拱二年(989)高中状元,时年二十九岁。据《肇庆府志》记载,陈尧叟至道年间(995—997)到端州任知州。他明令沿江各县做好西江水情记录(《高要县志》记载,高要县水情记录从陈尧叟开始),并号召端州人民兴修水利,筑堤防洪。只可惜陈尧叟任满调升后,继任知州没有延续下去。也有学者考证:端州未曾有过状元出任知州。宋至道年间(995—997),陈尧叟是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是在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时号召端州百姓兴修水利,筑堤防洪。他还严禁岭南杀人祭鬼,推广种植苎麻,做了不少有益于岭南的事,政绩颇佳,声誉甚好。

包拯认为,筑堤防洪、排沥屯田、发展生产,是改变端州面貌的最好办法。但是,包拯来时的端州境况已与陈尧叟时大不相同,由于数十年间管治不善,洪涝为害,淤积日深,再加上人为的不断破坏,困难比之陈尧叟时大得多了。

北宋时端州少数民族聚集,土著俚僚(以苗、瑶以及水上疍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除部分与汉人杂居而逐渐汉化之外,大多数仍是“依深山以居,刀耕火种,以砂仁、豆、芋、楠、漆、皮、藤为利,至地力竭,又徙他山”。清康熙《肇庆府志》载:宋代端州境内外多有徭种,自言盘瓠之裔。椎髻跣足,刀耕火种,生性剽悍,善于登攀,登悬崖如履平地,出入持弩腰刀。男孩刚开始学步,便被长辈用烧铁石络其脚跟,使之感觉变钝,故能践棘茨而不伤,其顽犷自幼而成。烈日下不顶笠,唯履以葵叶,闲时一起捕兽饮酒,击长鼓以为乐,一旦发生纷争,至亲亦会刀枪相向。他们过着十分原始落后的游耕生活,对土地的破坏十分严重。数十年来,官府对土著俚僚进行反复的征剿与招抚,虽然曾经响彻山谷田峒的铜鼓多被深埋地下,更多的土著俚僚融合到汉人中去,但仍然有不少不愿屈服的土著俚僚“椎髻跣足”,聚散山林,时常出山骚扰,夺谷抢牛。

凡州官到端州上任,第一要务便是“备峒寇”,就是随时准备征剿那些不服朝廷管治,从山谷中走出来的土著俚僚族群。然而打压愈重,反抗愈烈,越是征剿,越是难以驯服人心。北宋淳化年间(990—994),曾任支度判官,因上书轻言立太子事获罪而被贬为端州知州的冯拯,按照朝廷的政策实施“括丁法”,强行将岭南土著渠帅属下的世袭农奴(洞丁)清查出来,变为向朝廷纳赋供役的“编户”,对俚僚(少数民族)推行亦剿亦抚的政策。此法收效不大,常起反复。

宝元二年(1039),党项族首领元昊(西平王、定难军节度使李德明之子)称帝,建国号夏。康定元年(1040),西夏侵宋,战事复起。而岭南各州、县小股土著俚僚的骚乱也不断出现,也就是在宝元二年(1039)三月,广州地界就有数百疍民揭竿反宋,端州虽未大乱,也已是动荡不安,时局极不稳定。这是社会动乱造成的困难,经济状况更是十分严峻。那时候端州正闹春瘴,千村薜荔,万户萧疏,不仅老弱妇孺,连青壮年也因患上瘟疫而失去劳动生产的能力。包拯这个时候走马上任来到端州,其困难之大可想而知。更何况包拯来端州时,只带了妻儿、家仆,连一个协理政事的助手也没有。而当时的端州府署,也没有留守的同知、通判。包拯孤身一人来到这蛮荒僻远之地,独力支撑政局,更是难上加难!

端州自唐代以来,便是文人士大夫游览观光的圣地,七星岩就有许多名人题刻。大文学家、书法家李邕从钦州起程往澧州,途经端州游览七星岩,写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记》,生动地描述了石室瑰丽的自然景观。可是端州的农户却没有欣赏的兴致,他们贫困不堪,生活艰难。比起江淮平原,比起包拯曾任县令的扬州天长县,俨然是两个世界。包拯踏足的端州,是一个土著俚僚尚未开化的“蛮荒”之地,是属于典型的、急待开发的自然型地区。由于洪魔旱魃为害,生产方式落后,农户耕种的都是“望天田”,撒下了种子便听天由命。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落后,加上瘟疫的长期为害,人们完全没有驾驭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

中国历代皇朝都派力役给农民,宋代的力役沿袭自五代,基本上是按户派差,因此力役也称为差役。到北宋中叶,差役的问题日益显现。有官员分析:“且以三千户之邑,五等分(户)等,中等以上(户)可任差遣者的千户;官员、衙前将吏不啻一二百户,并免差遣;州、县、乡村诸邑役人又不啻一二百户。如此则二三年内已总遍差,才得归农,即复应役,直至破尽家业,方得休闲。”这位官员说的只是县役的情况,“衙前”还不是民户的差役,民户负担的差役是州、县役和乡役。由于征役无节制,官员又乘机敲诈,比较富余的农户交纳钱财可以免除差役;而免除了富余农户的差役,实际上又向下摊分,成为中下农户的沉重负担,很多贫苦农户甚至因此而家破业败。

农户为了应付沉重的差役,农业生产受阻,田荒园废,也就严重影响了国家赋税的征收。到了建隆二年(961)五月,朝廷颁诏“令诸州勿复调民给传置,悉代以军卒”。由军役代替民役,这是中国古代役法上的一个重大改革。但是,这个改革触及到官僚阶层的切身利益,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岭南地区,山高皇帝远,更容易阳奉阴违。到了后来,由于战事频繁,力役又逐渐强派回农户头上。

包拯来到端州,眼见沼泽荒丘,颓墙破宅,了无生气。由于瘴疫蔓延,端州居民多受感染,失去了劳动能力。好山好水的端州,此时却是节令催耕急,野地少耕犁。包拯早已知道岭南比不上富饶的江南,却意想不到端州竟然会是如此贫困荒凉。他想起了恩师刘筠的教导:注重实际,力戒空谈,观察社会存在的问题,寻求切实可行的办法。他深入细致地了解了端州的情况,很快就作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作为知端州军州事,他有调遣、指挥地方军队的权力,于是决定利用“以军役代替民役”这一朝廷虽未废止却已经名存实亡的政策。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不是动员地方厢军去“备峒寇”,征剿出山骚扰的俚僚,而是组织地方厢军去筑江堤、排沥水、屯良田、备耕耘,着力恢复生产,继承了陈尧叟筑堤防洪、围堰造地的壮举。

宋代有两种军队:一为“禁军”,即中央军、正规军,也称为上军,被视作“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战”,守卫疆土,以作战为主,《水浒传》中的豹子头林冲,就曾出任过十万禁军教头;一为“厢军”,是各州之镇兵,虽也有守土之责,但主要是从事各种劳役,因此也称为“役兵”。为了适应各种劳役,厢军可以专门招募有一技之长的人,甚至可将发配到当地的罪犯也编入到厢军中去,称为“配军”。林冲被高衙内陷害,也曾做过配军守山神庙的草料场,被人骂作“贼配军”。由于地方厢军兵种复杂,“因事募人,团立新额”,有什么工役便立什么军号,军号也特别多,如桥道军、开河军、宁淮军(日常治理淮河)、步驿军(徒步递送文件),还有诸如水运军、防河军等等。

这时候的端州,积贫积弱。要继承陈尧叟将西江堤加固扩展的工程,防止春汛夏洪泛滥淹浸,排除沥水险情,扩充耕地发展生产,除了动用吃皇粮的军队,再无别的办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到任第一年)改变端州的经济状况。有人力就能开发田地,有田地才能获得收成,有收成才能改变积贫积弱。包拯当机立断,在厢军中组成了筑堤军、排沥军和屯田军,开展大规模的筑堤、排沥和屯田工程。他一边继续将护城堤围继续向西边扩展,一边开沥渠(后沥水)排除余沥,造田耕种。只几个月,高朗地被垦为稻田、菜地,低洼处被开为鱼塘、荷塘,堤围加固扩展,沥水逐渐排走。在以农耕为主的时代,有了土地就有了资本,只要撒下种子就会获得收成,沉寂的端州因此有了生气。

这新到任的知军州事,不坐公堂,不征赋税,整天忙着调遣官兵担泥抬石,排水围地,这是从来未见过的新鲜事,引起了端州居民的关注。人们先是远远观望,接着便愈走愈近,官府及时的鼓动、号召,十天半月之后,就有人手痒起来了,有力气的便带上锄头、锹铲,和官兵们一齐干了起来,人气便一天比一天旺盛起来了。调动厢军本来就不是包拯的最终目的,号召农户垦荒屯田、发展生产,才是他的初衷。包拯是让厢军带头做个榜样,让端州的百姓自觉去筑堤、排沥、屯田,走一条自强致富之路。

到了夏种时节,端州就热闹沸腾起来了。不少农户不但耕耘了自己的熟地,还开垦出了新田,很快便在熟地新田上都播下了种子,插下了秧苗。端州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新景象,很快吸引了北岭山林中“依山而居”、以山为食,“至地力竭,又徙他山”的游耕俚僚走出山林,他们看到新来的州官不派兵征剿追杀,却让军兵排水围田,便悄悄地找熟人了解情势,听说新来的州官为人亲善,也就壮起胆来,陆续出山投亲靠友,参加垦荒屯田。

端州州署张贴出告示:凡屯垦出来的田地、鱼塘,都可以按官价卖给端州的农户种养,农户一时缺少银两的,可以到收成之后折谷交纳。端州百姓获悉包拯这一利民政策,奔走相告,不少土著渠帅(农奴主,部族首领)也自动遣散属下洞丁(农奴),到端州买田置业,招募佃农耕作。许多已被遣散又无家室的洞丁,从此获得人身自由成为佃户。

包拯还注意到端州的生产技术落后,特意从天长县招徕制造铁犁嘴的工匠,帮助改良耕作农具,让农民实行深耕细作。不久,屯垦出来的土地插上的秧苗很快就见绿了,端州百姓靠自己的力量,赢来了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包拯春天来到端州知军州事,经过几个月排水屯田,到秋天就获得了罕见的丰收。端州百姓高兴得办起庙会(俗称“出会”)、抬着菩萨神像游行四乡,感谢朝廷给端州派来了一位青天大人,也感激上天的恩赐,欢庆灾疫之年还能获得好收成。大家都祈望从此驱邪攘祸,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四十多年前冯拯知端州,以政治军事手段软硬兼施,实施朝廷制定的“括丁法”,没有能够彻底解决的难题,四十年后,包拯以发展经济为根本的“屯田法”,第一年就有了显著的成效。也是来到端州的第一年,包拯在百姓的心目中树立起亲民勤政、为民众办实事的形象,受到端州百姓的拥护爱戴。

有了好收成,就要考虑储粮备荒,兴建储藏粮食的仓库成了当务之急。包拯在府署不远处选址兴建了“广储仓”。明万历《肇庆府志》记载:“丰济仓旧在府署西米仓巷,宋康定元年郡守包拯创建。国朝洪武三年知府步从信迁于府治东二百步,旧名广储,为卫仓。宣德十年革并于府,改今名。”

清康熙《肇庆府志》、道光《肇庆府志》、道光《高要县志》的记载,与明万历《肇庆府志》的记载大致相同。时至今日,端州人将包拯建广储仓的地方称为“米仓巷”,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包拯来到端州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排沥屯田,大力发展生产,迅速改变端州的贫困面貌,与他在天长县一上任就带领百姓上山种植桃树,改造天长县的自然环境一样,都是权为民用、福为民谋,抓关键、办实事,体现了包拯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特别是在端州,他发展生产、储粮备荒、安定民心,抓住了最为关键的大问题,使端州没有因闹饥荒而引发骚乱。

同类推荐
  • 皇帝那些事:沉重的逍遥

    皇帝那些事:沉重的逍遥

    本书选取中国历史上的15位皇帝的生活中的嗜好为考察对象,以文学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解读中国历史上那一群独特的人的另一面。
  • 六次东渡:鉴真

    六次东渡:鉴真

    《六次东渡——鉴真》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宋代儒医

    宋代儒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宋代儒医》介绍了“儒医”的起源、尚医士人、通医名儒、儒门名医、儒医的影响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黄兴自述(全集)

    黄兴自述(全集)

    黄兴是实干家,许多重要的革命活动由黄兴所发动并亲自参与。他出生入死多回,最终积劳成疾而中年逝世,是推翻清朝的统治、开创民国的元勋。《黄兴自述(套装上下册)》以黄兴一生的重大事件为主线,结合黄兴的自述,条分缕析地探讨黄兴一生行事、思想发展的轨迹及有关事件,图文并茂,相互映衬,广大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看到一个立体而生动的黄兴形象。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死后,还会背上“窃国大盗”的帽子。他一生处心积虑,就为了把任何事情做得圆滑灵通,没想到天不遂人愿,他终究还是做了反面人物。客观地回顾袁世凯一生,我们会发现,他既不是一个愚蠢的人,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相反,他是一个能力特别强,手段特别灵活的人。袁世凯一生历经大风大浪,总能像变色龙一样随时随地揣摩和适应着环境和潮流,为的是总站在正确的一边,他的站队艺术和应变心机很值得借鉴。畅销书作家姚尧将为读者揭秘袁世凯的发迹之路。
热门推荐
  • 爆宠辣妃,冥帝的心尖宠

    爆宠辣妃,冥帝的心尖宠

    因两个自带BUG的实习无常,叱咤21世纪的杀手设计师萦纤被送进了阎王府。表面无害内心腹黑的萦纤狠狠地宰了一顿阎王后,心安理得地接受了他的补偿——去一个毫无史实的朝代。本以为是去享享福、度度假,却没想到穿越成了秦府养女。嫡姐欺,庶妹辱,她全盘接收,他日百倍还之。计划好一切打算“安度晚年”,可千算万算,却没算到会遇到一个毫无实权的闲职王爷。一朝嫁与他,世人都等着看他们的笑话。然而,每个人最后都得到了一巴掌。我以为我百毒不侵,没想到你万毒俱全。——萦纤PS:作者简介废,剧情不是穿越文一贯的套路,请耐心阅读。男强女强1V1,双处欢脱甜宠文,欢迎入坑!
  • 七木许夕

    七木许夕

    赠给那个或许永远不会出现的人,但我仍想固执地为你写下这封信,带着夏雨潮湿的气息。你会叫什么名字呢?一定很潇洒吧,比如“顾清风”之类的,清风,我可以这样叫你吗?不知为什么我相信来生,也相信永恒,相信一切美好与幻灭。我们一定要在那样相遇,雨弄花车窗,行人慌乱地奔跑,只有我和你明明预见了雨天,也带上了雨伞,却始终不肯打伞,任凭雨就这么柔美绝望地下着,慢慢行着,嘴角挂着不知名的微笑。我们会在看到对方的时刻驻足吧,隔着一条街的距离,仿佛时间不再流逝,仿佛只有我们两个,像隔了千年……
  • 快穿,快穿

    快穿,快穿

    汐钥看了那么多的快穿小说,终于有一天,自己也穿越了,穿越成了每本书中的女配,看汐钥如何拖下女主,自己上位。
  • 魔君,别来无恙!

    魔君,别来无恙!

    曾经沧海难为水,我是沧海你是水。曾经几次想开口说爱你,却总是阴差阳错,闹出许多误解。曾经几何为你连性命都可以不要。是什么让他如此执着?可以奋不顾身。哪怕赴汤蹈火,为她因此丢掉性命。【时光路过倾城,道路的影子是他最终留下的刻痕】
  • 血禁青龙神

    血禁青龙神

    大约一百万年前,青龙神大战血族。他死后,赋予了在大战中一直帮助他的血族——柏林家族王位以及不畏惧阳光的神力,从此,使用红玫瑰花神月的柏林家族在青龙神死后建立了神月帝国统领着人类们,并友善对待其他帮助人类的血族封他们为亲王——猩红色的双眼永远是权力的象征。但是八年前,一些血族的叛徒把柏林一族赶尽杀绝,但他们没料到的是:刚刚出世的小王子却在全城慌乱之中早已地被一个人带离“逃”出了神月城......
  • 三大拽公主PK恶魔三王子

    三大拽公主PK恶魔三王子

    她,活泼!是六大家族中的第二家族,也是美国,英国,韩国的大公主她,优雅!是六大家族中的第四家族。也是美国,英国,韩国的二公主她,可爱!是六大家族中的第六家族。也是美国,英国,韩国的三公主。她们是第一宫的寒血宫!的宫主!也是娱乐圈里最神秘的女组合他,冷酷!是六大家族中的第一家族也是德国,法国,泰国的大王子,他,温暖!是六大家族中的第三家族也是德国,法国,泰国的二王子,他,花心!是六大家族中的第五家族也是德国,法国,泰国,的三王子。他们是第二宫嗜血宫!的宫主!六个不同性格的人会嚓出怎样的火花呢?在圣德学院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 芙渠

    芙渠

    那日她十里红妆,却比不过一袭白衣胜雪,而大雪埋没的,是她的心……一诏圣旨,当今太子被迫取京城捕快的女儿芙渠为妻。大婚之时,一身红装的她亲眼看自己的夫君拉着她曾经的好友进屋拜堂。凄然、苦楚,即便如此,她又能如何?直到有一天她爱了半辈子的夫君,亲手扼杀了她原本破碎的心……
  • 我本天真

    我本天真

    苍天无情,修炼的道路使人无法回头,我本天真,但随着经历,使得一切都在变化,就让我带着大家一起去感受,主角是如何在一次次的磨练中慢慢的强大............
  • 杀手的禁恋

    杀手的禁恋

    杀手之间本不该有爱情的存在,可是一断不被所有杀手承认的恋情,就在无声无息之中展开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