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3000000040

第40章 写作的环境

在古老的中国,文人都是有闲阶级,以写作为消遣,以文字为应酬,作为行乐的方式之一。所以赋诗作文,都是逍遥自在,有超然的风趣。因此中国文学史上的名作常和烟茶、妓女、山水、园亭等娱乐相伴。如果把中国全部的诗文写作的背景分析一下,恐怕成于这种场合的作品要居多数。现在是凡事讲“效力”的时代,无论什么事,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精力,完成最多的工作而有最好的成绩。所以工作环境的考察是极重要的。环境适宜,则事半功倍;环境不适宜,则事倍功半。何况写作是一种精神工作,更须要最适当的环境,本章略论写作应当有怎样的环境。

一写作与安静

写作是创造的工作,是思想的工作,在嘈杂的环境里绝写不出优美的作品。所以文人多数喜欢在深夜万籁俱静,只有时钟还没有停止滴得滴得的时候执笔为文。谢冰莹写文章多在深夜。她说:

夜深了,他们都入了甜蜜的梦乡,只听得我的笔在纸上沙沙的响,拼命地写吧!为了生活,我像一只骆驼那么负着重担,在沙漠里前进!

为了寻求安静的环境,许多文人喜欢住在乡村和山水之间,那清静而秀丽的环境,不但多给他们以灵感,并且使他们多产生作品。

声音最能打扰我们的注意力。所以集中注意的第一课便是尽力杜绝外来的声音,使你的心得到安静,那么它才能给你孵出些可爱的东西来。尤其是那些有意义的声音、不时变化的声音,更是扰动人心的恶魔。所以一个人在旁边谈话,比一部机器的单调之声更能阻碍你的工作,因为你很不容易不听他的谈话。

写作的时候,最好室中只有你一个人,在沉静中,专心地工作,这是极合算的事情。

二写作的心境

外面的骚扰,可以避免。内心的不安是无法制服,只有暂时停止工作,将你所担心怀忧的问题解决了,再来专心地写作。

最使人分心的是由你的内心而起。你的内心一部分打扰另一部分。因此你如果有种种的忧虑、失望的事压在心头,说是忘记它,实际上太不容易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写作是不可能的,而且不久要使你患头痛的毛病。

一个人内心的兴趣和情绪,最妨害他专心工作。

如果你的牙痛、鞋子太紧,或是寒冷、昏沉、疲乏,也不能集中你的注意。写作的先决条件是先去除这些身体上、心灵里的痛苦。

饮食的消化也影响你的工作。一个患胃病的人,常发脾气,不能安心。如果这时写作,哪能有优良的作品?所以饱食之后,不宜于写作。油腻不易消化的食品,是文人不当多用的。

味口和气味也能打扰人的注意。太香的或是浓味的花草之旁,使人不能专心写作。

心理学者的研究说:思想及记忆的工作,宜于仰卧时为之,而不宜于直立姿势。所以许多作家当努力工作时,惯把两脚架在桌旁,或是伸在身旁的椅子上,因为这样的姿势,与脑部血液循环有许多方便,可以增加工作的效力。

三写作与刺激品

世界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有吸烟的癖好,俄国的高尔基,中国的鲁迅,都是以烟帮助写作的。“论语派”的领袖林语堂等更公然提倡文人吸烟,他说:

试问读稼轩之词,摩诘之诗,而不吸烟可乎,不可乎?

谁都知道:作文者必精力美满,意到神飞,胸襟豁达,锋发韵流,方有好文出现;读书亦必能会神会意,胸中了无窒碍,神游其间,方算是读,此种心境,不吸烟岂可办到?

并且林先生以戒烟为耻。他说:

我有一次也糊涂起来,立志戒烟,经过三星期之久,才受良心责备,重新走上正路来。我赌咒着……意志一日存在,是非一日明白时,决不再做戒烟的尝试。

中国的文人与酒是分不开的,诗仙李白、文人刘伶,都是些著名的酒鬼,不喝酒就写不出诗来。中国写酒的诗文也不胜枚举。

到底酒烟对于写作有益处吗?科学研究的结论,并不像一般文人那样。

马里兰(Malylan)的研究发现:吸烟的学生比不吸烟的学生平均成绩差七分,吸烟的学生不及格者多些。

泰罗(Taylor)的研究说:无论何种年龄,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成绩相差不少。

克拉克(Clark)的研究说:大学生中吸烟的有13.3%得奖励;不吸烟者有68.5%得奖励。

布式(Bush)的研究说:吸烟者的想象力损失最大,约有22%,其余知觉和想象力的损失也很大。这个研究和烟能助文思的主张,完全相反,可见文人吸烟不但是不必要的,反而是要不得的。此外有一个人叫范尔(Fire),他研究的结论说:在五分钟之内,吸烟增加工作的效率,过了五分钟,就没有效力了。

至于喝酒,据罗佛(Rover)研究,喝酒不过五至二十立方公分对于精神工作很有帮助;喝得太多,反而使神经模糊,减少其耐劳力、持久力,增加疲劳,很影响注意力。

李白嗜酒,酒后写诗,完全是出于习惯。他晚年成了变态,曾在宫中调戏皇后,最后,“举杯邀明月”,竟落在水里淹死了。

四写作与气候的关系

天气的寒暖与写作确有极大的关系。世界上极热极冷的地方,绝不产生著名的文人。产生优美而丰富的作品的作者,多是生在温带地方。

朱君毅曾根据《清史稿》列传统计清代文人的地理分布,五百九十六人之中,有三百十人生于江浙两省。

汪静之曾根据《中外文学家辞典》,统计中国近代文人的地理分布,结果二百零八人之中,有一百三十余人生于江苏、浙江、福建、安徽等省,较冷的河北、东九省仅十余人而已。

历史家证明,当叙利亚和埃及文化兴旺的时候,比后来衰微的时候,天气适宜得多,有刺激性得多。

天气对于人类心情的影响,可从《岳阳楼记》一文里的两段描写看得出来: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所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时候,不独游兴高,文人的笔和思想也生奇异之花。古人无数悲哀的诗词,都是作于凄风苦雨之时,无可奈何之日。气候对写作的影响,可见一斑。

德克特(Dexter)的研究说:华氏五十度到七十度的气候,最有益于健康和文化的发展。地球上纬度二十五度与五十五度之间的地方,是最优秀的民族。

阴雨之天,能增加精神工作的错误。

常常改变的空气最有利于工作。北方常冬,南方常夏,所以对工作缺乏刺激性,不过突变的天气也是工作的致命伤。

从前拿破仑最怕冷天气,七月里室内便生火炉。佛尔泰(Voltair)也是怕冷,屋中终年生火。拜伦(Byron)怕冷如羔羊。

写作文章,热的天气比冷的天气更不适宜,因为天热容易使脑子晕涨,不能持久工作。无怪王云五主持商务时,力主花两万元在编辑所装置冷气,因为在适度的气温中才可以写出优美的文章。

五最好的写作时间

从上面的分述,可知写作的时间在一年之中以春秋为最好。所以四季的文学,春秋之作比夏冬为多。因为春生欢乐,秋感悲哀,天气的温度适宜,又富有刺激性,最宜于文人写作。但丁写《新生》是在四月,写《神曲》是在三月。密尔顿写《失乐园》开始起草是在春天。歌德写《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在某年的秋天,写《浮士德》是在三月,写《色觉论》是在五月。我们如果能将文学家的名著依写作时间来统计,春秋佳日,定占全部的大多数。

心理学者告诉我们,一年中最好的时候是五月、四月、九月和八月。物质的工作如此,精神的工作也是如此。

在一天中,清晨经过一夜的休息,精力充足,抱着一天的野心。马其(March)的研究说:清晨做事正确而不迅速。Hollingwoth的研究,以为日将暮时,工作的速度最大。有人研究的结果说,精神工作,上午十点到十一点,下午三点到四点的效力最好。中午十二点到一点的时候最坏。

我以为写作的工作,在一天中随时都好,只要我们有间隔的、适当的休息,无分早晨、中午、黄昏、深夜,都能产生最优美的作品。疲倦的时候是最不宜于写作的。

在世界文学史上,我们发现歌诵三春的诗文浩如烟海,九秋感叹的文章也不可胜数。春和秋实在是逗引文人写作情绪的季节。但是关于夏冬的诗文,比之春秋相差太多了。虽然也偶尔有一两篇描述夏日树木葱茏、冬日白雪纷飞的文字,但是其中的生命力,却远不如春秋之作。

六写作与年龄的关系

文学最重要的两种滋养是情感和经验。世界上最宝贵的是少年人的情感和老年人的经验。所以写作和年龄的关系便由此而定,少年人不乏秀丽热烈的作品,老年人也产生了许多伟大的名著。

伟大的作品多写于四十岁之后:一是由于作者的经验丰富了;二是由于作者在文坛地位已稳,作品易受人注意;但是第三是由于老年人有很好的写作环境。大概四十岁以后,手中略有积蓄——尤其是在欧美,有版税的收入、国家的年俸,可以安心著作。同时文人所需要的“沉静性格”,老年人比少年人更多。所以能够从容不迫地将他们的文意表达在纸上。

然而少年人有热烈的情感,有写作的欲望,所以也产生过不少的作品,尤其是诗人,如济慈(Keats)二十岁以前,写了《Endymion》;丁尼生(Tenyson)二十九岁出版第一个诗集;英小说家莱登(Lytton)十五岁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雨果(Hugo)十七岁即为杂志的主要撰稿员;辛克莱(Sinclair)从十五岁可以藉文稿报酬独立生活;王勃十三岁作《滕王阁序》;梁启超十九岁能缀千言;骆宾王七岁赋诗。

少年人有热情而无经验,又没有理想的写作环境,常是为衣食而奔走,所以没有巨大的作品。但是少年人有丰富的情感,所以许多诗人都在二十岁以前,就奠定了文坛声名。

年龄对写作虽稍有影响,但是不能限制人有美的成绩,只要有写作的决心和兴趣,有写作的优良环境,文学不分老少,都有成就的。

结语——写作与环境有极大的关系。安静、舒适、从容不迫,最为要紧,但是这种环境往往要作者自己寻求,不可以借口而放弃工作。多少人在极坏的环境中,倒完成了伟大的工作。我们第一要创造写作的环境,第二要不为环境所限。

同类推荐
  • 换个手段生存

    换个手段生存

    本书内容包括:理性生存:换一种表现自我的手段;智慧生存:换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灵性生存:换一种说话办事的手段;品质生存:换一种立身处世的手段等六章。
  • 应该懂点潜规则

    应该懂点潜规则

    “生活中有很多潜规则,掌握了这些,就能在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上游刃有余,否则,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难以言说的问题。本书以现实中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讲述了人性、人际、说话、职场、经商、合作、销售、婚恋以及态度等方面所涉及到的诸多潜规则,让读者从轻松的阅读中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懂得了潜规则,生活中就能少了很多阻碍;懂得了潜规则,人生之路会更顺利。”
  • 人生的理想与成就

    人生的理想与成就

    本书内容包括: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逆境与顺境;假装与缄默;父母与子女等。
  • 印象笔记中国头儿教你职场心经:跳来跳去

    印象笔记中国头儿教你职场心经:跳来跳去

    谷艾米:从专业程序员到财经记者,从香港食评家到北京创业者,斯坦福商学院被洗脑改造世界的MBA,现在是印象笔记(Evernote)在中国的头儿。既然经历造就人生,那么就尽情跳吧。跳槽穷半年,改行穷三年?你真的会写邮件吗? 面试是平等的吗?印象笔记中国头儿教你职场心经。
  • 女人的资本:心态智慧篇

    女人的资本:心态智慧篇

    本书从智慧的角度阐述了女性应当如何把握自己,并塑造自我,获得成功的方法。
热门推荐
  • 箫先生,你是我的命中注定

    箫先生,你是我的命中注定

    “我以我个人的身份,邀请箫溟沐先生做我人生中唯一的男主角,你愿意吗?”乔绵绵手执话筒,双眼直视箫溟沐,认真的向箫溟沐邀请。“非常乐意,我愿意将我余下的人生交给乔绵绵来导演”箫溟沐以同等认真的态度回复乔绵绵。这不是虐狗,这是一个粉丝扑倒偶像的甜宠文。是一帆风顺还是波折重重,且看箫先生。
  • 穿越之修真传说

    穿越之修真传说

    一个现代宅男,灵魂穿越到了异界,当了一个废材野种,他开始反抗命运,找归地球家乡之路,这里有你没看过的功法,想不到的异能,走创新的修真路线,跟我一起感受主角的魅力吧。
  • 我用青丝换你衣袖飘飘

    我用青丝换你衣袖飘飘

    一夜间她青丝变成了白发,她却笑的比谁都灿烂,他要回来了。“姑娘,请问你找谁?”他用陌生的眼神看着她。“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也罢只要你能回来就好,其它的都不重要。只要他还活着。”从此墨府就多了一道风景线,无论墨情少爷到哪,总会有一个白衣女子跟在他身后。“姑娘为什么你每天都跟着我?”他很不奈烦地说道。“因为我答应过你,只要你能够回来我就一直将侍在你身边。”“什么?”(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斗罗大陆之极限

    斗罗大陆之极限

    穿越至斗罗大陆,拜大师为师,进唐门,入苍羽,战七怪……不知不觉中“历史”脱离了原来的轨迹,走向未知,大陆之中迷影重重,未知的敌人正在靠近,斗罗已到倾覆的边缘,谁能逆转?书友群:489585951
  • 我是大族长

    我是大族长

    穿越孤岛,却被暗精灵部落给抓了,莫名其妙的当了一个全族都是女性的族长。
  • 腹黑公主的贴身男佣

    腹黑公主的贴身男佣

    漫天淡蓝的花瓣飞舞。“她一直那么孤单,你怎么可以这样伤害她。你知道吗?她从小就没有了爸爸妈妈在身边,她一直一直都是一个人,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学,一个人睡觉…………那么那么孤单啊,任谁都走不进她的世界,任谁都靠近不了她…………“樱花树下绝美的少年颤抖着吼道“夜~可是我爱你啊,你怎么可以为了一个疯女人吼我……”在少年对面的女孩儿呜咽着说道“爱我?你好意思说爱我?你明明知道我是喜欢她的……你却把她伤成那样…………”少年声音颤抖着说道
  • 嫡女不为后:战神王爷追妻忙

    嫡女不为后:战神王爷追妻忙

    奶娘说:“洛书,答应我千万千万不要去长安。”云慕说:“洛书,本王从来只属意于你一人。”云芙说:“洛书,你看,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好人,可是我想为你做一个好人”她说:“奶娘会陪着你一辈子”他说“我要这万里河山,只因这河山里有一个你”他说:“你别哭,本王…我我我错了还不行吗”
  • 无字碑镇

    无字碑镇

    最近一部H剧又是火的不要不要的,好像是一部丧尸片,里面的欧巴又是迷倒了一大片妹子,你要是上班不给人家聊两句最新更新的剧情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这不疼达集团最近开发了块地皮,为了炒作蹭热点不惜重金请来了片中的男一号欧巴在这边开了一场演唱会!演唱会选择的地方就是这块开发商开发的这块地皮上。本来很久没人提起这个地方了-[无字碑]镇,就是因为演唱会又把这个地方推到了人们的面前。根本不全是欧巴的影响力,而是接下来发生在这个地方的恐怖事情!
  • 像夏天一般

    像夏天一般

    岁月走过,留下斑驳无数,是愁、是叹?终不过一纸繁华。简单,才是享受生活的最高境界;而有你,就是人间最大的幸福。最好的爱情,便是我需要你的时候,你恰好都在。单夏最好的爱情叫做郑般树。
  • 诸经要略文

    诸经要略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